卷三十四本紀第三十四
作者: 宋濂
文宗三
公元1330年
至順元年春正月丙辰,命
趙世延、
趙世安領
纂修經世大
典事。
懷慶路饑,賑鈔四千錠。
丁巳,賜
明宗妃按出罕、
月魯沙、不顏
忽魯都
鈔幣有差。以
知樞密院事伯帖木兒為
遼陽行省左丞相。
戊午,頒
璽書諭
雲南。
辛酉,
時享太廟。命
回回司天監禜星。
壬戌,
中興路饑,
賑糶糧
萬石,貧者仍賙其家。
甲子,
燕鐵木兒、
伯顏並辭
丞相職,
不允,仍命
阿榮、
趙世安慰諭之。
丁卯,
雲南諸王禿堅及
萬戶伯忽、阿禾、怯朝等叛,攻
中慶路,陷之,殺
廉訪司官,執
左丞忻都等,
迫令署諸
文牘。
庚午,
芍陂屯及
鷹坊軍士饑,
賑糧一月。
辛未,
中書省臣言:「
科舉會試日期,
舊制以
二月一日、
三日、
五日,
近歲改為十一、十三、十五。請
依舊制。」從之。
壬申,
衡陽猺為寇,
劫掠湘鄉州。
癸酉,以
宣徽使撒敦復
知樞密院事,與
欽察台並領
長寧卿。
乙亥,賜
燕鐵木兒質庫一。
寧海州文登、
牟平縣饑,賑以糧三千石。
丙子,
衡州路饑,
總管王伯恭以所
受制命質
官糧萬石賑之。
丁丑,追封
三寶奴為
郢城王,
諡榮敏。召
荊王之子脫脫木兒赴闕。
趙世延請
致仕,
不允。命
中書省製
玉帶二十,賜
臣僚官
一品者。
遣使齎金千五百兩、銀五百兩,詣
杭州書
佛經。賜
海南大興龍
普明寺鈔
萬錠,市
永業地。
戊寅,賜隆禧
總管府田
千頃。立
荊襄等處、平
松等處
田賦提舉司,並隸太禧
宗禋院。命
陝西行省以
鹽課鈔十萬錠賑
流民之
復業者。徭賊
八百餘人寇
石康縣。
己卯,封
太醫院使野理牙為
秦國公。
庚辰,陞羣
玉署為
羣玉內司,秩正
三品,置
司尉、
亞尉、
僉司、
司丞,仍隸奎
章閣學士院。
禮部尚書(
巙巙)〔巎巎〕兼監
羣玉內司事。
[1]辛巳,改
大都田賦提舉司為宣農
提舉司,
荊襄田賦提舉司為
荊襄濟農香戶
提舉司,
平江提舉司為
平江善農
提舉司。
遣使齎鈔三千錠,往
甘肅市
髦牛。
濠州去年旱,
賑糧一月。大(
明)〔名〕路及
江浙諸路俱以
去年旱告。
[2]永平路以
去年八月雹災告。
加封秦蜀郡太守李冰為聖
德廣裕英
惠王,其子
二郎神為
英烈昭惠靈顯仁祐
王。
二月壬午朔,以
趙世安為
御史中丞,
史惟良為
中書左丞。
癸未,加
知樞密院事燕不隣
開府儀同三司。籍
張珪子五人家資。
乙酉,以
西僧加瓦藏卜、蘸八兒監藏並為烏思藏
土蕃等處
宣慰使都元帥。
雲南麓(州)〔川〕等
土官來貢方物。
[3]揚州、
安豐、
廬州等路饑,以
兩淮鹽課鈔五萬錠、糧五萬石賑之。
真定、蘄、黃等路,
汝寧府、
鄭州饑,各
賑糧一月。
丁亥,命
江南、
陝西、
河南等處
富民輸粟補官,
江南萬石者官
正七品,
陝西千五百石、
河南二千石、
江南五千石者從
七品,自餘
品級有差。
四川富民有能
輸粟赴
江陵者,依
河南例,其
不願仕,
乞封父母者聽。僧、道輸己
粟者,
加以師號。徵
江浙、
江西、
湖廣賑糶糧
價鈔赴
京師。
己丑,禿堅、
伯忽等
攻陷仁德府,至
馬龍州。調
八番元帥完澤將
八番答剌罕軍
千人、
順元土軍五百人禦之。
庚寅,改萬
聖祐國、
興龍普明、
龍翔萬壽三
提點所並為
營繕都司,秩
正四品;
萬安規運、普慶
營繕等八
提點所並為
營繕司,秩
正五品。以修
經世大典久無
成功,
專命奎章閣
阿隣帖木兒、
忽都魯都兒
迷失等譯
國言所紀
典章為
漢語,
纂修則
趙世延、
虞集等,而
燕鐵木兒如
國史例
監修。
開元路胡里改萬戶府
軍士饑,給糧賑之。(
二月)辛卯(朔),
[4]以
御史臺贓罰鈔
萬錠、金
千兩、銀五千兩付太禧
宗禋院,
供祭祀之需。賜
燕鐵木兒給驛璽書,以徵其
食邑租賦。奎
章閣學士忽都魯都兒
迷失、撒迪、
虞集辭職,
詔諭之曰:「昔我
祖宗睿知聰明,其於
致理之道,
自然生知。朕以
統緒所傳,
實在眇躬,
夙夜憂懼,自惟
早歲跋涉艱阻,視我
祖宗,既乏
生知之明,於
國家治體,
豈能周知。故立
奎章閣,置
學士員,日以
祖宗明訓、
古昔治亂得失陳說於前,使朕
樂於聽聞。卿等其推所學以
稱朕意,其勿復辭。」帖
麥赤
驛戶及
建康、
廣德、
鎮江諸路饑,
賑糧一月。
衞輝、
江州二路饑,賑鈔二萬錠。
寧國路饑,嘗
賑糧二萬石,
不足,復賑萬五千石。
癸巳,
衞輝路胙城、
新鄉縣大風雨災。
甲午,自
庚寅至
是日,
京師大
霜晝雺。立
諸色民匠
打捕鷹坊都總管府,秩正
二品。置
奎章閣
監書博士二人,秩
正五品。禿堅、
伯忽等攻
晉寧州。禿堅
自立為
雲南王,
伯忽為
丞相,阿禾、
忽剌忽
等為平章等官,立
城柵,焚
倉庫以
拒命。
乙未,
中書省言:「
江浙民饑,
今歲海運為米二百萬石,其
不足者
來歲補運。」從之。
丙申,
雲南蒲蠻來朝。賑
常德、
澧州路饑。
丁酉,帝及
皇后、
燕王阿剌忒納
答剌並受佛戒。
己亥,命
明宗皇子受佛戒。
監察御史言:「
中書平章朵兒(失)〔只〕,
[5]職任台衡,
不思報效,
銓選之際,
紊亂綱紀,
貪污著聞,
恬不知耻,
黜罷為宜。」從之。徭賊入
灌陽縣,劫
民財。
庚子,以兵興所收
諸王也先帖木兒、
搠思監等印還給之。
壬寅,玥璐
不花辭
御史大夫職,
不允。
土蕃等處
民饑,命
有司以糧賑之。
新安、
保定諸驛
孳畜疫死,命
中書給鈔濟其乏。
癸卯,
汴梁路封丘、
祥符縣霜災。
甲辰,流王禪
之子于
吉陽軍。
乙巳,封
明宗皇子亦璘真班為鄜
王。
豫王阿剌忒納失里
所部千六百餘人饑,
賑糧二月。
淮安路民饑,以
兩淮鹽課鈔五萬錠賑之。
丙午,復以
阿兒思蘭海牙為
江南行臺御史大夫。命
中尚卿小云失以兵討
雲南。
御史臺臣言:「
欽察台
天曆初在
上都,
常與闊闊出等謀執倒剌沙,事泄,
同謀者皆死,
欽察台以
出征獲免。頃
臺臣疑而劾之,
不稱事情,
宜雪其枉。」
制曰「可」。
丁未,以
伯顏知樞密院事,
依前太保、
錄軍國重事。
詔諭中書曰:「昔在
世祖,嘗以
宰相一人總領庶務,故治出於一,政有所統。今
燕鐵木兒為
右丞相,
伯顏既
知樞密院事,
左丞相其勿復置。」太禧
宗禋院所隸
總管府,
各置副達魯花赤一人。賜
豫王王傅官
金虎符。
戊申,命
中書省及
翰林國
史院官祭
太祖、
太宗、
睿宗三朝御容。以
太禧宗禋使阿不
海牙為
中書平章政事。命
史惟良及
參知政事和尚總督建言之事。
中書省臣言:「
舊制,
正旦、
天壽節,
內外諸司各有
贄獻,
頃者罷之。今
江浙省臣言,
聖恩公溥,
覆幬無疆,而臣
等殊無補報,凡遇
慶禮,
進表稱賀,請
如舊制為宜。」從之。
降璽書申
鹽法之禁。以
嘉興路崇德縣民四萬戶所
輸租稅,
[6]供
英宗后妃歲賜錢帛。
詔諭樞密院,以
屯田子粒錢
萬錠助建
佛寺,免其
軍卒土木之役。
庚戌,
茶陵州民饑,
同知萬家奴、
江存禮以所受敕質糧三千石賑之。
辛亥,迤西蒙
古驛戶饑,給
芻粟有差。賑河
南流民復歸者鈔五千錠。
泰安州饑民三千戶,
真定南宮縣饑民七千七百戶,
松江府饑民萬八千二百戶,及
土蕃朵里只失監萬
戶部內饑,命
所在有司從宜賑之。
濟寧路饑民四萬四千九百戶,賑以
山東鹽課鈔
萬錠。
杭州火,
賑糧一月。命市故
瀛國公趙㬎田,為
大龍翔集慶寺永業。
御史臺臣言
不必予其直,帝曰:「吾建寺為
子孫黎民計,若
取人田而不予直,非朕志也。」
察罕腦兒宣慰司所部千
戶察剌等衞饑者
萬四千四百五十六人,人
給鈔一錠。
三月甲寅,命宣政院供顯懿莊聖皇后神御殿祭祀。乖西䚟蠻三千人入松梨山,燒沿邊官軍營堡。東平路須城縣饑,賑以山東鹽課鈔。安慶、安豐、蘄、黃、廬五路饑,以淮西廉訪司贓罰鈔賑之。丁巳,徙封濟陽王木楠子為吳王,吳王潑皮為濟陽王。賜八番順元、曲靖、烏撒、烏蒙、蒙慶、羅羅斯、嵩明州土官幣帛各一。禁泛濫給驛。四川官吏脅從囊加台者皆復故職。戊午,封皇子阿剌忒納答剌為燕王,立宮相府總其府事,秩正二品,燕鐵木兒領之。廷試進士,賜篤列圖、王文燁等九十七人及第、出身有差。命彰德路歲祭羑里周文王祠。以河南行省平章乞住為雲南行省平章,八番順元宣慰使帖木兒不花為雲南行省左丞,從豫王由八番道討雲南。賜明宗近侍七十人官有差。裕宗及昭獻元聖皇后位宿衞三千人,命儲政院給其衣糧芻粟。發米十萬石賑糶京師貧民。癸亥,遣諸王桑哥班、撒忒迷失、買哥分使西北諸王燕只吉台、不賽因、月即別等所。甲子,詔諭中外,命御史大夫鐵木兒補花、玥璐不華振舉臺綱。丁卯,木八剌沙來貢蒲萄酒,賜鈔幣有差。以山東鹽課鈔萬錠賑東昌饑民三萬三千六百戶。己巳,議明宗升祔,序于英宗之上,視順宗、成宗廟遷之例。辛未,羣臣請上皇帝尊號,不許,固請不已,乃許之。封知樞密院事不花帖木兒為武平郡王。錄討雲南禿堅、伯忽之功,雲南宣慰使土官舉宗、祿余並遙授雲南行省參知政事,餘賜賚有差。分龍慶州隸大都路。諸王也孫台部七百餘人入天山縣,掠民財產,遣樞密院、宗正府官往捕之。壬申,奉玉冊、玉寶,祔明宗神主于太廟。濮州臨清、舘陶二縣饑,賑鈔七千錠。光州光山縣饑,出官粟萬石,下其直賑糶。信陽、息州及光之固始縣饑,並以附近倉糧賑之。甲戌,封諸王速來蠻為西寧王。乙亥,西番哈剌火州來貢蒲萄酒。諸王、駙馬還鎮,錫賚有差。丙子,改山東都萬戶府為都督府。雲南木邦路土官渾都來貢方物。河南登封、偃師、孟津諸縣饑,賑以兩淮鹽課鈔三萬錠。鞏昌、臨洮、蘭州、定西州饑,賑鈔三千五百錠。沂、莒、膠、密、寧海五州饑,賑糧五千石。中興、峽州、歸州、安陸、沔陽饑戶三十萬有奇,賑糧四月。丁丑,陞太常禮儀院秩正二品。敕有司供明宗后八不沙宮分幣帛二百匹,及阿梯里、脫忽思幣帛有差。賜燕鐵木兒功勳之碑。廣平路饑,以河間鹽課鈔萬三千錠賑之。辛巳,諸王哈兒蠻遣使來貢蒲萄酒。廣德、太平、集慶等路饑,凡數百萬戶。濮州諸縣蟲食桑葉將盡。
夏四月壬午朔,命
西僧作佛事于
仁智殿,
自是日始,至十二月
終罷。
癸未,置
怯憐口錢糧都總管府,秩正
三品。
中書省臣言:「各宮分及宿
衞士歲賜錢帛,舊額
萬人,
去歲增
四千人,邇者
增數益廣,請
依舊額為宜。」
詔命阿不
海牙裁省以聞。
甲申,
時享太廟。
丙戌,封也真也
不干為桓
國公。
燕鐵木兒言:「
天曆初,
阿速軍士為國有勞,請以鈔十萬錠、米十萬石
分給其家。」從之。
戊子,
四川行省調
重慶五
路萬戶以兵救
雲南。
庚寅,
中書省臣言:「邇者
諸處民饑,累常
賑救,
去歲賑鈔百三十四萬九千六百餘錠、糧二十五萬一千七百餘石。今
汴梁、
懷慶、
彰德、
大名、
興和、
衞輝、
順德、
歸德及
高唐、
泰安、
徐、
邳、
曹、冠等州
饑民六十七萬六千戶,一百一萬二千餘口,請以鈔九萬錠、米萬五千石,命
有司分賑。」
制曰「可」。以
陝西饑,敕
有司作佛事七日。
壬辰,以所籍
張珪諸子田四百頃,賜大
承天護聖寺為
永業。
沿邊部落蒙古饑民八千二百,人
給鈔三錠、布
二匹、糧
二月,
遣還其所部。
癸巳,置
豫王王傅、
副尉、
[7]司馬各
二員。
丁酉,遣
諸王桑兀孫還
雲南。
金蘭等
驛馬牛死,賑鈔五百錠。
庚子,
降璽書
申諭太禧
宗禋院。
天臨之
醴陵、
湘陰等州、
台州之臨海等縣饑,各
賑糶米五千石。
辛丑,
明宗后
八不沙崩。
壬寅,括
益都、
般陽、
寧海閑田十六萬二千九十頃,賜大
承天護聖寺為
永業。立
益都廣農
提舉司及
益都、
般陽、
寧海諸
提領所,並隸隆祥
總管府。烏(蒙)〔撒〕
土官祿余殺
烏撒宣慰司官吏,
[8]降于
伯忽。
羅羅諸蠻俱叛,與
伯忽相應,
平章帖木兒不花為
其所害。
晉寧、
建昌二路民饑,
賑糧五萬五千石、鈔二萬三千錠。
戊申,
陝西行臺言:「
奉元、
鞏昌、
鳳翔等路以
累歲饑,
不能具
五穀種,
請給鈔二萬錠,俾分糴于他郡。」從之。
雲南賊祿余以蠻兵
七百餘人拒
烏撒、
順元界,立關
固守。
重慶五
路萬戶軍至
雲南境,值
羅羅蠻,
萬餘人遇害,
千戶祝
天祥等引
餘眾遁還。詔
江浙、
河南、
江西三省調兵二萬,命
諸王云都思
帖木兒及
樞密判官洪浹將之,與
湖廣行省平章脫歡會兵討
雲南。
己酉,
作佛事。
是月,
滄州、
高唐州屬縣
蟲食桑葉盡。(荀)〔芍〕陂屯饑,
[9]賑糧三月。
土蕃等處
脫思麻民饑,命
有司賑之。賑
懷慶承恩、
孟州等驛鈔
千錠。
五月乙卯,遣
宣徽使定住等,以受
尊號告祭南郊。故
四川行省平章寬徹、
四川道廉訪使忽都魯養
阿等,皆為囊加
台所害,並
贈官賜諡。
榆次縣主簿太
帖木兒、
河中府判官禿塔兒,皆為
遼東軍所害,並加
褒贈。
戊午,帝御
大明殿,
燕帖木兒率
文武百官及
僧道、
耆老,
奉玉冊、
玉寶,
上尊號曰
欽天統聖至
德誠功
大文孝皇帝。
是日,
改元至順,詔
天下。
河南、
懷慶、
衞輝、(普)〔
晉〕寧
四路曾經賑濟人戶,
[10]今歲差發全行蠲免。其餘被災
路分人民已經賑濟者,
腹裏差發、
江淮夏稅,亦免
三分。
己未,
羅羅斯權
土官宣慰撒加伯、阿漏
土官阿剌、
里州土官德益叛,附于祿余。
庚申,以受
尊號恭謝太廟。
辛酉,
四川行省討
雲南,
進軍至
烏蒙。
壬戌,
歸德府之
譙縣霧
傷麥。
癸亥,
四川軍至
雲南之雪山峽,遇
羅羅斯軍,敗之。
德州饑,賑以
山東鹽課鈔三千錠。
武昌路饑,賑以糧五萬石、鈔二千錠。
甲子,
申命燕鐵木兒為
中書右丞相,詔
天下。以鈔四萬錠
分給宮人。賜
魯國大長公主鈔
萬錠。
丁卯,
翰林國
史院修
英宗實錄成。
戊辰,
車駕發
大都,次
大口。陞
尚舍寺秩正
三品。命
阿鄰帖木兒為
大司徒。遣
豫王阿剌忒納失里
鎮西番,授以
金印。賜
諸王脫歡金印,
大司徒不蘭奚銀印。加
趙世延翰林學士承旨,
封魯國公。賑
衞輝、
大名、
廬州饑民鈔六千錠、糧五千石。
開元路胡里該
萬戶府、
寧夏路哈赤
千戶所
軍士饑,各
賑糧二月。
己巳,次
龍虎臺。置肅
王寬徹傅、尉、
司馬各
一員。
辛未,置宣忠
扈衞親軍都萬戶府,秩正
三品,總
斡羅思軍士,隸
樞密院。以
太禧宗禋使亦列赤為
中書平章政事。左、右
欽察、龍翊
侍衞軍士五千三百七十戶饑,戶賑鈔
二錠、布
一匹、糧
一月。
癸酉,
遣使勞軍于
雲南。時
諸王禿剌率
萬戶忽都魯沙、怯列、
孛羅等,皆
領兵進討禿堅、
伯忽。
甲戌,
八番乖西䚟苗
阿馬、察伯秩等
萬人侵擾邊境,詔
樞密臣
分兵討之。
乙亥,置
順元宣撫司,統
答剌(斥)〔罕〕軍征
雲南,
[11]人
賜鈔五錠。
衞輝路之
輝州,以荒乏穀種,
給鈔三千錠,俾糴於他郡。
己卯,
遣使詣
五臺山作佛事。
庚辰,命
湖廣行省以鈔五萬錠給
雲南軍需。
是月,
右衞左右手屯田大水,害
禾稼八百餘頃。
廣平、
河南、
大名、
般陽、
南陽、
濟寧、
東平、
汴梁等路,
高唐、開、
濮、
輝、德、冠、滑等州,及
大有、千斯等
屯田蝗。以
浙東宣慰使陳天祐、
湖廣參知政事樊楫死於
王事,
贈封特加一級。
龍興張仁興妻
鄒氏、
奉元李郁妻崔氏以
志節,
汴梁尹華
以孝行,皆旌其門。
六月辛巳朔,
燕鐵木兒言:「嚮有旨,惟許臣及
伯顏兼領三職。今
趙世延以
平章政事兼
翰林學士承旨、
奎章閣大學士,
引疾以辭。」帝曰:「朕重
老成人,其令
世延仍
視事中書,果病,
無預銓選可也。」
丙戌,
大駕至
上都。
戊子,給左、右
欽察、龍翊
侍衞軍士糧。
壬辰,
鎮江饑,
賑糧四萬石。
饒州饑,亦命
有司賑之。
癸巳,
御史臺臣言:「
宣徽院錢穀,
出納無經,
以上供
飲饍,
冒昧者多,
不稽其
案牘,則弊
日滋。宜
如舊制,具實上之
省部,以
備考覈。」從之。
丙申,立
行樞密院討
雲南,
賜給驛
璽書十五、
銀字圓符五。以
河南行省平章徹里鐵木兒知行樞密院事,
陝西行省平
章探馬赤、
近侍教化為
同知、
副使。發朵甘思、朵思麻及
鞏昌諸處軍
萬三千人,人
乘馬三匹。
徹里鐵木兒同
鎮西武靖王搠思班
等由四川,
教化從
豫王阿剌忒納失里
等由八番,
分道進軍。
黃河溢,
大名路之屬縣沒
民田五百八十餘頃。
庚子,
以內侍中瑞卿撒里為
大司徒。賜
四川行省左丞孛羅金虎符。以
鹽課鈔二十萬錠供
雲南軍需。命
河南、
湖廣、
江西、
甘肅行省誦
藏經六百五十部,施鈔三萬錠。
知樞密院事闊徹伯、
脫脫木兒,
通政使只兒哈郎,
翰林學士承旨教化的、
伯顏也
不干,
燕王宮相教化的、
斡羅思,
中政使尚
家奴、禿
烏台,右
阿速衞指揮使那海察、
拜住,以
謀變有罪,並
棄市,籍其家。
癸卯,
四川孛羅以
蒙古漸丁軍五千往
雲南。
乙巳,
羅羅斯
土官撒加伯合
烏蒙蠻兵
萬人攻
建昌縣,
[12]雲南行省右丞躍里怗
木兒拒之,
斬首四百餘級。
四川軍亦敗撒加伯于蘆
古驛。
丙午,朵思麻
蒙古民饑,
賑糧一月。
丁未,改東路
蒙古軍
元帥府為
東路欽察軍
萬戶府。
是月,
高唐、
曹州及前、後、
武衞屯田水災。
大都、
益都、
真定、
河間諸路,獻、景、
泰安諸州,及左都威
衞屯田蝗。迤北
蒙古饑民三千四百人,人給糧
二石、布
二匹。
旌表真定梁子益妻
李氏等
貞節,
徐州胡居仁孝行。
秋七月辛亥,封
諸王按渾察為
廣寧王,授以
金印。
壬子,命
西僧禜星。
丙辰,以闊徹伯
大司徒印授撒里。
丁巳,命
中書省、
翰林國
史院官祀
太祖、
太宗、
睿宗御容于大
普慶寺。命
西僧為
皇子燕王作佛事。
西域諸王不
賽因遣使來朝賀。
監察御史請以所籍闊徹伯
衣物分賜
宿衞軍士,從之。
己未,以闊徹伯宅賜太禧
宗禋院,
衣服賜羣臣。
通渭山崩,壓
民舍,命
陝西行省賑被災者十二家。
庚申,籍
脫脫木兒家貲,輸
內府。
辛酉,改哈思罕
萬戶府為
總管府,秩
四品。詔:「僧、道、
獵戶、
鷹坊合
得璽書者,
翰林院無得越
中書省以聞。」
真定路之
平棘,
廣平路之
肥鄉,
保定路之
曲陽、
行唐等縣,
大風雨雹傷稼。許失台速怯、月謹真孛可等部獻
人口牧畜,命酬其直。
江西建昌萬戶府軍戍廣海者,
一歲更役,
來往勞苦,詔仍
至元舊制,
二歲一更。
乙丑,
翰林學士承旨也兒吉尼知樞密院事。調
諸衞卒築
漷州柳林海子堤堰。
丙寅,
蒙古百姓以
饑乏至
上都者,閱
口數給以行糧,俾各還
所部。增
大都賑糶米五萬石。
大都之
順州、
東安州大風雨雹傷稼。
戊辰,
壽寧公主薨,收其印。
己巳,命
江浙行省以鈔十萬錠至
雲南,增其
軍需。
庚午,
歲星犯
氐宿。
開平路
雨雹傷稼。
中書省臣言:「
近歲帑廪虛空,其費有五:曰
賞賜,曰
作佛事,曰
創置衙門,曰
濫冒支請,曰續增
衞士鷹坊。請與
樞密院、
御史臺、各
怯薛官同加
汰減。」從之。
御史臺臣
劾奏新除河南府總管張居敬避難不
之官,有旨免所授官,加其罪笞。
甲戌,賜
諸王養怯
帖木兒、孛欒台、徵棘斯、察阿兀罕等金
銀鈔幣
有差。
丙子,敕
中書省、
御史臺遣官詣
江浙、
江西、
湖廣、
四川、
雲南諸行省,
遷調三品以下官。命
四川行省於
明年茶鹽引內
給鈔八萬錠增
軍需,以討
雲南。賑木隣、扎里至
苦鹽泊等
九驛,每驛鈔五百錠。增給戍
居庸關軍士糧。
海潮溢,
漂沒河間運司鹽二萬六千七百餘引。
丁丑,以
給驛璽書五、
銀字圓符二,增給
陝西蒙古都萬戶府,以討
雲南。故
丞相鐵木迭兒子
將作使鎖住
與其弟
觀音奴、
姊夫太醫使野理牙,坐
怨望、造
符錄、祭
北斗、咒咀,事覺,詔
中書鞫之。事連前
刑部尚書烏馬兒、前
御史大夫孛羅、
上都留守馬兒及野理牙姊阿納昔木思等,俱
伏誅。
雲南禿堅、
伯忽等勢愈
猖獗,
烏撒祿余亦
乘勢連約烏蒙、
東川、
茫部諸蠻,欲令
伯忽弟
拜延(順)等
兵攻順元。
[13]樞密臣以聞,詔即
遣使督
豫王阿納忒剌失里及
行樞密院、
四川、
雲南行省亟會
諸軍分道進討,以
烏蒙、
烏撒及
羅羅斯
地接西番,與碉門
安撫司相為唇齒,命
宣政院督
所屬軍民嚴加
守備,又命
鞏昌都總帥府
調兵千人戍
四川。
開元、
大同、
真定、
冀寧、
廣平諸路及忠翊
侍衞左右屯田,自
夏至于是月不雨。
奉元、
晉寧、
興國、
揚州、
淮安、
懷慶、
衞輝、
益都、
般陽、
濟南、
濟寧、
河南、
河中、
保定、
河間等路及
武衞、
宗仁衞、
左衞率府諸屯田蝗。
永平龐遵
以孝行,
福州王薦以
隱逸,
大同李
文實妻齊氏、
河南閻遂妻
楊氏、
大都潘
居敬妻陳氏、
王成妻
高氏以
志節,
順德馬奔妻
胡閏奴、
真定民妻
周氏、
冀寧民妻
魏益紅以夫死
自縊殉葬,並旌其門。
閏七月庚辰朔,封
諸王卯澤為
永寧王,授
金印,及給
銀字圓符、
給驛璽書,併以所隸
封邑歲賦賜之。
癸未,遣
諸王篤憐、渾禿、
孛羅等齎銀
千兩、幣二百匹,賜
諸王朵列
鐵木兒。
監察御史葛明
誠言:「
中書平章政事趙世延,年踰七十,
智慮耗衰,
固位苟容,
無補於事,請斥
歸田里。」
臺臣以聞,
詔令中書議之。
雲南茫部路九村夷人阿斡、
阿里詣
四川行省自陳:「本路
舊隸四川,今
土官撒加伯與
雲南連叛,願備糧四百石、
民丁千人,助
大軍進征。」事聞,詔嘉其去逆
效順,厚
慰諭之。
衞士上都駐冬者,所給糧以
三分為率,
二分給鈔。
大駕將還,敕
上都兵馬司官
二員,率
兵士由偏嶺至
明安巡邏,以
防盜賊。市
槖駝百、牛三百,充
扈從屬軍之用。
丙戌,忠
翊衞左右屯田隕
霜殺稼。籍鎖住、
野里牙等
庫藏、
田宅、
奴僕、
牧畜,給大
承天護聖寺為
永業。
鑄黃金神仙符命印,賜掌
全真教道士苗
道一。
己丑,立
掌醫署,秩
正五品。
庚寅,以所籍野理
牙宅為
都督府公署。
辛卯,以
陝西行臺御史中丞脫亦納為
中書參知政事。
燕鐵木兒言:「
趙世延向自言
年老,屢乞
致仕,臣等以聞,嘗有旨,
世延舊人,宜
與共政
中書。
御史之言,
不知前有旨也。」帝曰:「如
御史言,
世延固
難任中書矣。其仍任以
翰林、
奎章之職。」
四川行省平章汪
壽昌言:「
雲南伯忽叛逆,
興兵進討,
調遣餽餉,皆
壽昌領之。頃以
市馬、造
器械、
軍官俸給、
軍士行糧,已
給鈔十五萬錠。今
伯忽未及殄滅,而
烏撒、
烏蒙相繼為亂,
大兵深入,去
朝廷益遠,元請
軍需,早乞
頒降,從
本省酌其
緩急,
便宜以行,庶
不稽誤。」從之。
寧夏、
奉元、
鞏昌、
鳳翔、
大同、
晉寧諸路屬縣隕
霜殺稼。
癸巳,以
月魯帖木兒為
大司徒。賜
哈剌赤
軍士鈔一萬錠、糧十萬石。
察罕腦兒并東、
西涼亭諸
衞士九百五十人,人
賜鈔五錠、糧
二月;
朔漠軍士,人鈔三錠、布
二匹、糧
二月。命
燕鐵木兒以鈔
萬錠,分賜天曆初
諸王、羣臣
死事之家。
行樞密院言:「
征戍雲南軍士二人逃歸,
捕獲,
法當死。」詔曰:「如
臨戰陣而逃,死
宜也。非
接戰而逃,輒當以死,何視
人命之易耶!其杖而流之。」
丁酉,
大駕發
上都。授
阿憐帖木兒大司徒印。
戊戌,
甘肅平章政事乃
馬台封宣寧郡王,授以
金印;駙
馬謹只兒
封鄆國公,授以
銀印;並
知行樞密院事。贈
安南國王陳益稷儀同三司、
湖廣行省平章政事,
王爵如故,
諡忠懿。
益稷在
世祖時自其國
來歸,遂授以
國王,即居于
漢陽府,
天曆二年卒,至是加贈、諡。
庚子,
魯王阿剌哥
識里所部三萬餘人告饑,賑鈔
萬錠、糧二萬石。
中書省臣言:「
內外佛寺三百六十七所,用金、銀、鈔、幣
不貲,今
國用不充,宜從
裁省。」命省人及
宣政院臣
裁減。
上都歲
作佛事百六十五所,定為百四所,令
有司永為
歲例。
乙巳,
雲南使
來報捷,
遣使賜
雲南、
四川省臣、
行樞密院臣
以上尊。
丙午,
諸王卜顏
帖木兒請給鞍馬,
願從諸軍擊
雲南,帝嘉其意,從之。
戊申,
加封孔子父
齊國公叔梁紇為啟
聖王,母
魯國太夫人顏氏為啟聖
王夫人,
顏子兖國復聖公,
曾子郕國宗聖公,
子思沂國述聖公,
孟子鄒國
亞聖公,
河南伯程顥豫國公,
伊陽伯程頤洛國公。
羅羅斯
土官撒加伯及阿陋
土官阿剌、
里州土官德
益兵八千
撤毀棧道,遣把事曹通潛結
西番,欲據
大渡河進寇建昌。
四川行省調碉門
安撫司軍
七百人,
成都、
保寧、
順慶、
廣安諸屯兵
千人,令
萬戶周戡
統領,
直抵羅羅斯界,以
控扼西番及諸
蠻部。又遣
成都、
順慶二翼萬戶昝
定遠等,以軍五千同
邛部知州馬伯
所部蠻兵,會周戡等,
從便道共討之。發
成都沙糖戶
二百九十人防遏敍州。徵
重慶、
夔州逃亡軍
八百人赴
成都。
廣西猺于
國安率
千五百人寇
修仁、
荔浦等縣,
廣西元帥府發兵捕之,
賊眾潰走,
生擒國安。
大都、(太)〔大〕寧、
[14]保定、
益都諸屬縣及
京畿諸衞、
大司農諸屯水,沒田八十餘頃。
杭州、
常州、
慶元、
紹興、
鎮江、
寧國諸路及
常德、
安慶、
池州、
荊門諸屬縣皆水,沒田一萬三千五百八十餘頃。
松江、
平江、
嘉興、
湖州等路水,漂民廬,沒田三萬六千六百餘頃,
饑民四十萬五千五百七十餘戶,詔
江浙行省以
入粟補官鈔三千錠及
勸率富人出
粟十萬石賑之。
寶慶、衡、永
諸處,
田生青蟲,食
禾稼。
冠州郁世復、
大都趙祥及弟英,
以孝行旌其門。
大都愛
祖丁、塔朮,
漷州劉仲溫,以輸米賑貧旌其門。
八月庚戌,河南府路新安、沔池等十五驛饑疫,人給米、馬給芻粟各一月。辛亥,雲南躍里鐵木兒以兵屯建昌,執羅羅斯把事曹通斬之。丁巳,北邊諸王月即別遣使來京師。燕鐵木兒由西道田獵未至,詔以機務至重,遣使趣召之。己未,大駕至京師。勞遣人士還營。有言蔚州廣靈縣地產銀者,詔中書、太禧院遣人涖其事,歲所得銀歸大承天護聖寺。辛酉,以世祖是月生,命京師率僧百七十人作佛事七日。御史臺臣請立燕王為皇太子,帝曰:「朕子尚幼,非裕宗為燕王時比,俟燕帖木兒至,共議之。」甲子,忠州土官黃祖顯遣其子宗忠來朝,獻方物。乙丑,遣使詣真定玉華宮,祀睿宗及顯懿莊聖皇后神御殿。戊辰,太白犯氐宿。壬申,詔興舉蒙古字學。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言:「臣等比奉旨裁省衞士,今定大內四宿衞之士,每宿衞不過四百人;累朝宿衞之士,各不過二百人。鷹坊萬四千二十四人,當減者四千人。內饔九百九十人,四怯薛當留者各百人。累朝舊邸宮分饔人三千二百二十四人,當留者千一百二十人。媵臣、怯憐口共萬人,當留者六千人。其汰去者,斥歸本部著籍應役。自裁省之後,各宿衞復有容匿漢、南、高麗人及奴隸濫充者,怯薛官與其長杖五十七,犯者與典給散者皆杖七十七,沒家貲之半,以籍入之半為告者賞。仍令監察御史察之。」制可。
九月庚辰,
江浙行省言:「
今歲夏秋霖雨大水,沒
民田甚多,
稅糧不滿舊額,
明年海運本省止可二百萬石,餘數令他省補
運為便。」從之。罷
入粟補官例。糴豆二十三萬石於
河間、
保定等路,冠、恩、
高唐等州,
出馬八萬匹,令諸
路分牧之。
大寧路地震。
甲申,授
不蘭奚及
月魯鐵木兒大司徒印。
史惟良辭
中書左丞職,
不允。命
藝文監以
燕鐵木兒世家刻板行之。命
河南行省給
湖廣行省鈔四千錠
為軍需,討
雲南。
遼陽諸王老的、
蠻子台諸部
擾民,敕
樞密院、
宗正府及
行省,每歲
遣官偕往
巡問,
以治其
獄訟。
監察御史葛明誠劾奏:「
遼陽行省平章哈剌鐵木兒,嘗
坐贓被
杖罪,今
復任以
宰執,
控制東藩,亦
足見國家名爵之濫,
黜罷為宜。」從之。
丙戌,
邛部州土官馬伯
嚮導征雲南軍有功,
以為征進招討,
知本州事。
江西、
湖廣蒙古軍
進征雲南者,人
給鈔五錠。
雲南羅羅斯叛,與
成都甚邇,而
成都軍馬俱
進征雲南,詔
四川鄰境諸王,發
藩部丁壯二千人戍
成都。廣源賊弗道閉覆寇
龍州羅回洞,
龍州萬戶府移文詰
安南國,其國
回言:「
本國自
歸順天朝,恪
共臣職,彼疆我界,盡
歸一統。豈以羅回元隸
本國,遂起
爭端?此蓋
邊吏生釁,假閉覆為名爾,
本府宜自加
窮治。」
湖廣行省備其
言以聞,命
龍州萬戶府申嚴邊防。
己丑,
熒惑犯
鬼宿。
辛卯,賜
陝西蒙古軍之征
雲南者
三十人,人鈔六錠。
監察御史朵羅台、王文
若言:「
嶺北行省乃
太祖肇基之地,
武宗時,
太師月赤察兒為
右丞相,太
傅答剌罕為
左丞相,
保安邊境,
朝廷遂無
北顧之患。
今天子
臨御,及命
哈八兒禿為
平章政事,其人
無正大之譽,有
鄙俚之稱,
錢穀甲兵之事,懵
無所知,
豈能昭宣皇猷,
贊襄國政!且以
月赤察兒輩居於前,而以
斯人繼
其後,賢
不肖固
不待辯而明,理宜
黜罷。」
制曰「可」。
癸巳,
白虹貫日。置
麓川路軍民總管府。復立
總管府於
哈剌火州。
甲午,
熒惑犯
鬼宿積尸氣。封
魏王阿木
哥子阿魯(於)〔為〕西
靖王。
[15]乙未,
以立冬祀
五福十神、
太一真君。
御史臺臣
劾奏:「前
中書平章速速,叨居
台鼎,
專肆貪淫,
兩經杖斷一百七,方議
流竄,
幸蒙恩宥,量徙
湖廣。
不復畏法自守,
而乃携
妻娶妾,
濫污百端。況
湖廣乃
屯兵重鎮,豈宜居此?乞屏之
遠裔,以示
至公。」詔永竄
雷州,
湖廣行省遣人械送其所。
丙申,以
魯國大長公主邸第未完,復
給鈔萬錠,命
中書平章亦列赤董其役。
己亥,以
奎章閣
纂修經世大典,命省、院、臺
諸司以次宴其
官屬。以
平江等處
官田五百頃,賜
魯國大長公主。敕:「
諸人非其
本俗,敢有弟收其嫂、子收
庶母者,
坐罪。」
壬寅,
覈實諸衞軍戶物力。賜
魯國大長公主鈔
萬錠,命
燕鐵木兒詣其
邸第送之。
丙午,命
西僧作佛事於
大明殿。
史惟良復乞
辭職歸養,允其請,仍
賜鈔二百錠。
丁未,
中書參知政事張
友諒為
左丞。
知樞密院事脫別台為
陝西行臺御史大夫。
鐵里干、木隣等三十二驛,自
夏秋不雨,
牧畜多死,民
大饑,命
嶺北行省人
賑糧二石。
至治初以
白雲宗田給壽
安山寺為
永業,至是其僧
沈明琦
以為言,有旨,令
中書省改正之。敕
有司繕治南郊齋宮。
遼陽行省水達達路,自去
夏霖雨,
黑龍、宋瓦
二江水溢,民無魚為食。至是,末魯孫一十五狗驛,狗
多餓死,
賑糧兩月,狗
死者,
給鈔補市之。
辰州萬戶圖格里
不花母
石抹氏以
志節,
漳州龍溪縣陳
必達以孝行,並旌其門。
冬十月戊申朔,降璽書申飭衍聖公崇奉孔子廟事。賜雲南行省參政忽都沙三珠虎符。辛亥,命湖廣行省給諸王云都思鐵木兒幣百匹,以賞將士捕徭賊有功者。壬子,諸王、大臣復請立燕王為皇太子,帝曰:「卿等所言誠是。但燕王尚幼,恐其識慮未弘,不克負荷,徐議之未晚也。」立宣忠扈衞親軍都萬戶營於大都北,市民田百三十餘頃賜之。戊午,致齋於大明殿。己未,遣亞獻官中書右丞相燕鐵木兒、終獻官貼木爾補化率諸執事告廟,請以太祖皇帝配享南郊。庚申,出次郊宮。辛酉,帝服大裘、衮冕,祀昊天上帝于南郊,以太祖皇帝配,禮成,是日大駕還宮。甲子,以奉元驛馬瘠死,命陝西行省給鈔三千錠補市之。木納火失溫所居諸牧人三千戶、瀕黃河所居鷹坊五千戶,各賑糧兩月。乙丑,廣西徭賊寇橫州及永淳縣,敕廣西元帥府率兵捕之。樞密院臣言:「每歲大駕幸上都,發各衞軍士千五百人扈從,又發諸衞漢軍萬五千人駐山後,蒙古軍三千人駐官山,以守關梁。乞如舊數調遣,以俟來年。」從之。辛未,烏蒙路土官阿朝歸順,遣其通事阿累等貢方物。壬申,御史臺臣言:「內外官吏令家人受財,以其干名犯義,罪止四十七、解任。今貪污者緣此犯法愈多,請依十二章計贓多寡論罪。」從之。甲戌,敕:「累朝宮分官署,凡文移無得稱皇后,止稱某位下娘子。其委用官屬,並由中書擬聞。」乙亥,改打捕鷹坊總管府為仁虞都總管府。知樞密院事撒敦、宣徽使唐其勢,並賜答剌罕之號。中書省臣言:「近討雲南,已給鈔二十萬錠為軍需,今費用已盡,鎮西武靖王搠思班及行省、行院復求鈔如前數。臣等議,方當進討之際,宜依所請給之。」制曰「可」。賜伯夷、叔齊廟額曰聖清,歲春秋祠以少牢。遣使趣四川、雲南行省兵進討。於是四川行省平章塔出引兵由永寧,左丞孛羅引兵由青山、茫部並進,陳兵周泥驛,及祿余等戰,殺蠻兵三百餘人。祿余眾潰,即奪其關隘,以導順元諸軍。時雲南行省平章乞住等俱失期不至。
十一月庚辰,命中書賑糶糧十萬石,濟京師貧民。辛巳,御史臺臣言:「陝西行省左丞怯列,坐受人僮奴一人及鸚鵡,請論如律。」詔曰:「位至宰執,食國厚祿,猶受人生口,理宜罪之。但鸚鵡微物,以是論贓,失於太苛,其從重者議罪。今後凡饋禽鳥者,勿以贓論,著為令。」癸未,賑上都灤河駐冬各宮分怯憐口萬五千七百戶糧二萬石。甲申,熒惑退犯鬼宿。命帝師率西僧作佛事,內外凡八所,以是日始,歲終罷。丙戌,太白犯壘壁陣。中書省臣言:「至元間,安豐、安慶、廬州等路有未附籍戶千四百三十六,世祖命以其歲賦賜床兀兒。後既附籍,所輸歲賦皆入官,別令萬億庫歲給以鈔二百錠。今乞停所給鈔,復以其戶還賜床兀兒之子燕鐵木兒。」從之。羅羅斯撒加伯、烏撒阿答等合諸蠻萬五千人攻建昌,躍里鐵木兒等引兵追戰于木托山下,敗之,斬首五百餘級。賑襄、鄧畏兀民被西兵害者六十三戶,戶給鈔十五錠、米二石;被西兵掠者五百七十七戶,戶給鈔五錠、米二石。廣西廉訪司言:「今討叛徭,各行省官將兵二萬人,皆屯駐靜江,遷延不進,曠日持久,恐失事機。」詔遣使趣之。知樞密院事燕不憐,請依舊制全給鷹坊芻粟,使毋貧乏,帝曰:「國用皆百姓所供,當量入為出,朕豈以鷹坊失所,重困吾民哉!」不從。辛卯,以闊闊台知樞密院事。給山東鹽課鈔三千錠,賑曹州濟陰等縣饑民。癸巳,以臨江、吉安兩路天源延聖寺田千頃所入租稅,隸太禧宗禋院。戊戌,立打捕鷹坊紅花總管府於遼陽行省,秩四品。辛丑,徵河南行省民間自實田土糧稅,不通舟楫之處得以鈔代輸。命陝西行省賑河州蒙古屯田衞士糧兩月。甲辰,命司天監禜星。丙午,恩州諸王按灰,坐擊傷巡檢張恭,杖六十七,謫還廣寧王所部充軍役。
十二月戊申,遣伯顏等以將立燕王阿剌忒納答剌為皇太子,告祭于郊、廟。己酉,以董仲舒從祀孔子廟,位列七十子之下。國子生積分及等者,省、臺、集賢院、奎章閣官同考試,中式者以等第試官,不中者復入學肄業。以粟十萬石,米、豆各十五萬石,給河北諸路牧官馬之家。宣忠扈衞斡羅思屯田,給牛、種、農具。辛亥,立燕王阿剌忒納答剌為皇太子,詔天下。甲寅,西域軍士居永平、灤州、豐閏、玉田者,人給鈔三錠、布二匹、糧兩月。監察御史言:「昔裕宗由燕邸而正儲位,世祖擇耆舊老臣如王顒、姚燧、蕭𣂏等為之師、保、賓客。今皇太子仁孝聰睿,出自天成,誠宜慎選德望老成、學行純正者,俾之輔導於左右,以宏養正之功,實宗社生民之福也。」帝嘉納其言。詔:「龍翔集慶寺工役、佛事,江南行臺悉給之。」戊午,以十月郊祀禮成,帝御大明殿受文武百官朝賀,大赦天下。癸亥,知樞密院事闊闊台兼大都留守。乙丑,遣集賢侍讀學士珠遘詣真定,以明年正月二十日祀睿宗及后于玉華宮之神御殿。丁卯,命西僧於興聖、光天宮十六所作佛事。癸酉,詔宣忠扈衞親軍都萬戶府:「凡立營司境內所屬山林川澤,其鳥獸魚鼈悉供內膳,諸獵捕者坐罪。」甲戌,御史中丞和尚,坐受婦人為賂,遇赦原罪。監察御史言:「和尚所為貪縱,有污臺綱,罪雖見原,理宜追奪所受制命,禁錮元籍終其身。」臺臣以聞,制可。敕各行省:「凡遇邊防有警,許令便宜發兵,事緩則驛聞。」賑龍慶州懷來縣前歲被兵萬一千八百六十戶糧兩月。冀寧路梁世明妻程氏、中興路伯顏妻阿迭的以志節,大都宛平縣鄭珪以行義,並旌其門。賑遼陽行省所居鷹坊戶糧一月。
校勘記
公元1333年
↑(巙巙)〔巎巎〕 據至順四年巎巎手書顏真卿張長史十二意筆法記〈〉題款改。類編云:「正字通云巎音撓,俗作巙者誤。」 ↑大(明)〔名〕路 按元無「大明路」,據本書卷五0五行志改。道光本已校。 ↑雲南麓(州)〔川〕 據本書卷六一地理志改。類編已校。 ↑(二月)辛卯(朔) 按上文已書「二月壬午朔」,辛卯為初十日。此處「二月」「朔」皆衍誤,今從道光本刪。 公元1329年
↑中書平章朵兒(失)〔只〕 據上文天曆二年八月壬辰條及本書卷一一二宰相年表改。「朵兒只」藏語,意為「金剛」。續編已校。 公元1295年
↑嘉興路崇德縣 按本書卷六二地理志,崇德元貞元年升州。本證云「當作州」。 ↑副尉 按本書卷八九百官志,「副尉」當係「傅尉」或「府尉」之誤。 公元1329年
↑烏(蒙)〔撒〕土官祿余 據上文天曆二年九月甲子、下文至順元年七月丁丑、二年二月己酉、九月庚辰、三年二月己酉條改。蒙史已校。 ↑河南懷慶衞輝(普)〔晉〕寧四路 按元無「普寧路」,據本書卷五八地理志改。 ↑答剌(斥)〔罕〕軍 按本書卷九八兵志有「應募而集者,曰答剌罕軍」,據改。蒙史已校。 ↑建昌縣 按本書卷六一地理志,建昌路非縣。此處史文當有脫誤。 公元1331年
↑欲令伯忽弟拜延(順)等兵攻順元 按下文至順二年正月己卯條有「殺伯忽弟拜延」,此處「順」字涉下「順元」而衍,今刪。蒙語「拜延」,意為「富」。 ↑封魏王阿木哥子阿魯(於)〔為〕西靖王 續編改「於」為「為」,是,從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