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三本紀第三十三
作者: 宋濂
文宗二
公元1329年
天曆二年春正月己未朔,立
都督府,以總左、右
欽察及
龍翊衞。
庚申,封
知樞密院事火沙為
昭武王。床兀兒
之子答鄰答里
襲父封為句容郡王。
高麗國遣使來朝賀。遣前
翰林學士承旨不答失里
北還皇兄行在所,仍命
太府太監沙剌班奉金、幣
以往。
辛酉,封朵列
帖木兒復為
楚王。
高昌王鐵木兒補化為
中書左丞相,
大司農王毅為
平章政事,
欽察台
知樞密院事。
皇兄遣
火里忽達孫、
剌剌至
京師。以
伯帖木兒扈從有功,
遣使以
幣帛百匹即行在賜之。諸
王渾都
帖木兒薨,取其印及
王傅印以賜斡即。
武寧王徹徹禿
遣使來言
皇兄啟行之期。
癸亥,
燕鐵木兒為
御史大夫,
太平王如故。賜
魯國大長公主鈔二萬錠
營第宅。
甲子,
太白犯
壘壁陣。
時享于
太廟。
齊王月魯帖木兒薨。
乙丑,
中書省言:「
度支今歲芻槀
不足,
常例支給外,凡
陳乞者宜勿予。」從之,仍命
中書右丞徹里帖木兒總其事。
丙寅,帝幸大
崇恩福元寺。
遣使賜
西域諸王燕只吉台
海東鶻二。
戊辰,
遣使獻
海東鶻
于皇兄
行在所。
己巳,賜
內外軍士四萬二千二百七十人鈔各
一錠。
作佛事。
陝西告饑,賑以鈔五萬錠。
辛未,以
冊命皇后,告于
南郊。賜
豫王黃金印。
回回人戶與民均
當差役。
中書省臣言:「近
籍沒欽察家,其
子年十六,請令
與其母
同居;仍請繼今
臣僚有罪致
籍沒者,其妻有子,
他人不得陳乞,亦
不得沒為官口。」從之。
壬申,遣
近侍星吉班以詔往
四川招諭囊加台。
癸酉,命
中書省、
宣徽院臣
稽考近侍、
宿衞廩給,定其
名籍。以
遼陽省蒙古、
高麗、
肇州三萬戶
將校從逆,
舉兵犯
京畿,拘其
符印制敕。罷
今歲柳林田狩。
復鹽制每四百斤為引,引為鈔三錠。
四川囊加台
乞師于
鎮西武靖王搠思班,搠思班以
兵守關隘。
甲戌,
復命太僕卿教化獻
海東鶻
于皇兄
行在所。罷
中瑞司。
丙子,
皇后媵臣張住童等
七人,授
集賢侍講學士等官。
丁丑,
四川囊加台
攻破播州猫兒埡隘,
宣慰使楊延里
不花開關納之。
陝西蒙古軍
都元帥不
花台者,囊加台之弟,囊加
台遣使招之,不
花台不從,斬其使。
中書省臣言:「
朝廷賞賚,
不宜濫及罔功。鷹、鶻、獅、豹之食,舊支肉價二百餘錠,今增至萬三千八百錠;
控鶴舊止六百二十八戶,今增二千四百戶。又,
佛事歲費,以今較舊,
增多金千一百五十兩、銀六千二百兩、鈔五萬六千二百錠、
幣帛三萬四千餘匹;請悉
揀汰。」從之。中(正)〔政〕院臣言,
[1]皇后日用所需,鈔十萬錠、幣五萬匹、綿五千斤。詔鈔予
所需之半,幣給一萬匹。賑大都路
涿州房山、
范陽等縣
饑民糧
兩月。
己卯,以
冊命皇后,告于
太廟。
庚辰,賜
潛邸說書劉
道衡等
四人官從
七品,薛允等
十六人官從
八品。
辛巳,
起復中書左丞史惟良為
御史中丞。上
都官吏,惟初入仕及驟陞者黜之,餘聽
敍復。以
御史臺贓罰鈔三百錠賜
教坊司撒剌兒。
壬午,以
陝西行臺御史大夫阿不
海牙為
中書平章政事。
皇兄遣
常侍孛羅及鐵住訖先至
京師,賞以金、幣、
居宅,仍遣
內侍禿
教化如
皇兄行在所。
播州楊
萬戶引
四川賊兵至
烏江峯,
官軍敗之。
八番元帥脫出亦破
烏江北岸賊兵,復奪
關口。
諸王月魯帖木兒統
蒙古、
漢人、
答剌罕諸軍及
民丁五萬五千,俱至
烏江。
癸未,遣宣
靖王買奴往
行在所。
丙戌,
皇兄明宗即
皇帝位於和寧之北。
四川囊加台焚雞
武關大橋,又焚
棧道。命
中書省錄
江陵、
汴梁郡
縣官扈從者
三十四人,並陞其
階秩。
陝西大饑,
行省乞糧三十萬石、鈔三十萬錠,詔
賜鈔十四萬錠,
遣使往給之。
大同路言,
去年旱且遭兵,民多
流殍,命以本路及
東勝州糧萬三千石,減
時直十之三
賑糶之。
奉元蒲城縣民
王顯政
五世同居,
衞輝安寅妻陳氏、
河間王成妻劉氏、
冀寧李孝
仁妻寇氏、
濮州王義妻
雷氏、
南陽郄
二妻張氏、
懷慶阿魯輝妻翟氏皆以
貞節,並旌其門。
二月己丑,
曲赦四川囊加台。
庚寅,
燕鐵木兒復為
中書右丞相。立
繕工司,掌織
御用紋綺,秩正
三品。
辛卯,帝御
大明殿,
冊命皇后雍吉剌氏。
廣西思明路軍民總管黃克順
來貢方物。
壬辰,囊加台據雞
武關,奪
三叉、
柴關等驛。
癸巳,遣
翰林侍講學士曹元用祀
孔子於
闕里。囊加台以書誘
鞏昌總帥汪
延昌。丙申,命
中書省、
翰林國
史院官祀
太祖、
太宗、
睿宗御容于
普慶寺。
丁酉,遣晉邸
部曲之在
京師者還
所部。囊加台以兵至
金州,據白(工)〔土〕關,
[2]陝西行省督軍禦之。
樞密院言:「囊加台
阻兵四川,其亂
未已,
請命鎮西武靖王搠思班等皆調軍,以
湖廣行省官
脫歡、別薛、
孛羅及
鄭昂霄總其兵
進討。」從之。
戊戌,命
察罕腦兒宣慰使撒忒
迷失將
本部蒙古軍,會
鎮西武靖王等討
四川。諸
傭雇者,
主家或
犯惡逆及侵損
己身,許訴官,餘非
干己,
不許告訐,著為制。
頒行農桑輯要及
栽桑圖。
辛丑,
中書省議
追尊皇妣亦乞烈氏曰仁獻
章聖皇后,唐兀氏曰
文獻昭聖皇后,命
有司具
冊寶。建
遊皇城佛事。
雲南行省蒙通蒙算甸
土官阿
三木,開
南土官
哀放,八百
媳婦、
金齒、九十九洞、
銀沙羅甸,咸
來貢方物。
癸卯,
賜吳王木楠子、西
寧王忽答的
迷失、
諸王那海罕、闊兒吉思
金銀有差。
丙午,囊加台
分兵逼
襄陽,
湖廣行省調兵鎮
播州及
歸州。
己酉,
熒惑犯
井宿。
辛亥,帝謂
廷臣曰:「撒迪還,言
大兄已即
皇帝位。凡
二月二十一日以前除官者,速與
制敕。後凡
銓選,其詣
行在以聞。」
廬州路合肥縣地震。
壬子,命
有司造行在
帳殿。
癸丑,
諸王月魯帖木兒等至
播州,
招諭土官之從囊加台者,楊延里
不花及其弟等
皆來降。
甲寅,立奎
章閣學士院,秩正
三品,以
翰林學士承旨忽都魯都兒
迷失、
集賢大學士趙世延並為
大學士,
侍御史撒迪、
翰林直學士虞集並為
侍書學士,又置
承制、
供奉各
一員。更鑄鈔版,仍毀其刓者。調
河南、
江浙、
江西、
山東兵萬一千,及
左右翼蒙古侍衞軍二千,討
四川。
乙卯,置
銀沙羅甸等處
宣慰司都元帥府。
丙辰,
奉元臨潼、
咸陽二縣及
畏兀兒八百餘戶
告饑,
陝西行省以便宜
發鈔萬三千錠賑
咸陽,
麥五千四百石賑
臨潼,
麥百餘石賑
畏兀兒,
遣使以聞,從之。
永平、
大同二路,
上都雲需兩府,
貴赤衞,皆
告饑。
永平賑糧五萬石,
大同賑糶糧萬三千石,
雲需府賑糧一月,
貴赤衞賑糧二月。
真定平山縣、
河間臨津等縣、
[3]大名魏縣,有
蟲食桑,葉盡,蟲俱死。
三月辛酉,遣
燕鐵木兒奉
皇帝寶于
明宗行在所,仍命
知樞密院事禿兒哈
帖木兒、
御史中丞八即剌、
翰林直學士馬哈某、
典瑞使
教化的、
宣徽副使章吉、僉中政院事脫因、
通政使那海、
太醫使呂
廷玉、
給事中咬驢、
中書斷事官
忽兒忽答、
右司郎中孛別出、
左司員外郎王德明、
禮部尚書八剌哈赤等
從行。
復命有司奉金千五百兩、銀七千五百兩、
幣帛各四百匹及
金腰帶二十,詣
行在所,以備
賜予。
帝命廷臣曰:「
寶璽既
北上,繼今
國家政事,其
遣人聞于
行在所。」
癸亥,命
有司造
乘輿服御,
北迎大駕。改
潛邸所幸諸路名:
建康曰
集慶,
江陵曰
中興,
瓊州曰
乾寧,
潭州曰
天臨。
甲子,減
太官羊直。
丙寅,躍里
帖木兒自行在還,
諭旨曰:「朕在
上都,
宗王、
大臣必皆
會集,
有司當備
供張。
上都積貯,
已為倒剌
沙所耗,
大都府藏,聞亦悉虛。
供億如有
不足,其以
御史臺、
司農司、
樞密、
宣徽、
宣政等院所貯充之。」
蒙古饑民之聚
京師者,遣往
居庸關北,人
給鈔一錠、布
一匹,仍令
興和路
賑糧兩月,還
所部。
戊辰,
雲南諸王答失
不花、
禿堅不花及
平章馬(忽思)〔思忽〕等,
[4]集眾五萬,數
丞相也兒吉尼專擅十罪,將殺之。
也兒吉尼遁走八番,答失
不花等偽署
參知政事等官。
己巳,命改
集慶潛邸,建
大龍翔集慶寺,
以來歲興工。
辛未,
監察御史與扎魯忽赤等官
錄囚。
壬申,
以去冬無雪,今春不雨,
命中書及百司官
分禱山川羣祀。設
奎章閣授經郎二員,職
正七品,以
勳舊、
貴戚子孫及
近侍年幼者
肄業。
甲戌,舊賜篤麟
帖木兒平江田
百頃,官嘗收其
租米,詔特予之。開
遼陽酒禁。
乙亥,置
行樞密院,以
山東都萬戶也速台兒知行樞密院事,與
湖廣、
河南兩
省官進兵平
四川,
也速台兒以病不往。命
明里董阿為
蒙古巫覡立祠。
丁丑,
文獻昭聖皇后
神御殿月祭,
特命如
列聖故事。僧、道、
也里可溫、朮忽、答失
蠻為商者,
仍舊制
納稅。
丙戌,囊加
台所遣
守隘碉門
安撫使布答思監
等降於
雲南行省。
丁亥,雨土,霾。
夏四月己丑,時享于太廟。辛卯,命躍里鐵木兒、王不憐吉台代也速台兒討四川,不憐吉台以母老辭,同僉樞密院事傅巖起請往,從之。壬辰,匠官年七十者,許致仕。浚漷州漕運河。甲午,四番衞士各分五十人直東宮。丁酉,給鈔萬錠,為集慶大龍翔寺置永業。戊戌,以陝西久旱,遣使禱西嶽、西鎮諸祠。賜衞士萬三千人鈔,人八十錠。四番衞士舊以萬人為率,至是增三千人。己亥,湖廣行省參知政事孛羅奉詔至四川,赦囊加台等罪,囊加台等聽詔,蜀地悉定,諸省兵皆罷。癸卯,明宗遣武寧王徹徹禿、中書平章政事哈八兒禿來錫命,立帝為皇太子,命仍置詹事院,罷儲慶司。陝西諸路饑民百二十三萬四千餘口,諸縣流民又數十萬,先是嘗賑之,不足;行省復請令商賈入粟中鹽,富家納粟補官,及發孟津倉糧八萬石及河南、漢中廉訪司所貯官租以賑,從之。德安府屯田饑,賑糧千石。常德、澧州慈利州饑,賑糶糧萬石。賑衞輝路饑民萬七千五百餘戶。丙午,封孛羅不花為鎮南王。占臘國來貢羅香木及象、豹、白猿。戒翰林、典瑞兩院官,不許互相奏請璽書以護其家。諸王分邑達魯花赤受代,不得仍留官所,其父兄所居官,子弟不得再任。辛亥,賑鄧州諸縣被兵逃戶糧三千六百石。壬子,賑通州諸縣被兵之民糧兩月,被俘者四千五百一十人,命遼陽行省督所屬簿錄,護送歸其家。丙辰,行在所遣只兒哈郎等至京師。河南廉訪司言:「河南府路以兵、旱民饑,食人肉事覺者五十一人,餓死者千九百五十人,饑者二萬七千四百餘人。乞弛山林川澤之禁,聽民采食,行入粟補官之令,及括江淮僧道餘糧以賑。」從之。江浙行省言:「池州、廣德、寧國、太平、建康、鎮江、常州、湖州、慶元諸路及江陰州饑民六十餘萬戶,當賑糧十四萬三千餘石。」從之。諸王忽剌答兒言黃河以西所部旱蝗,凡千五百戶,命賑糧兩月。大都、興和、順德、大名、彰德、懷慶、衞輝、汴梁、中興諸路,泰安、高唐、曹、冠、徐、邳諸州,饑民六十七萬六千餘戶,賑以鈔九萬錠、糧萬五千石。大都宛平縣,保定遂州、易州,賑糧一月。靖州賑糶糧九千八百石。濮州鄄城縣蠶災。大寧興中州、懷慶孟州、廬州無為州蝗。廣西獠寇古縣。
五月丁巳朔,復賜魯國大長公主鈔二萬錠,以搆居第。賜燕鐵木兒祖父紀功碑銘。水達達路阿速古兒千戶所大水。己未,遣翰林學士承旨阿鄰帖木兒北迎大駕。命司天監禜星。昌王八剌失里還鎮。庚申,太白犯鬼宿積尸氣。癸亥,復遣翰林學士承旨斡耳朵迎大駕。乙丑,命有司給行在宿衞士衣糧及馬芻豆。以儲慶司所貯金三十鋌、銀百鋌,建大承天護聖寺。給皇子宿衞之士千人鈔,四番宿衞增為萬三千人,至是又增千人。甲戌,命中書省臣擬注中書六部官,奏于行在所。乙亥,幸大聖壽萬安寺,作佛事于世祖神御殿,又於玉德殿及大天源延聖寺作佛事。丙子,武寧王徹徹禿、中書平章政事哈八兒禿至自行在所,致立皇太子之命。賜徹徹禿金五百兩,餘有差。改儲慶使司為詹事院。伯顏、鐵木兒補化及江南行臺御史大夫阿兒思蘭海牙、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曹立,並為太子詹事;又除副詹事、詹事丞及斷事官、家令司、典寶、典用、典醫等官。丁丑,帝發京師,北迎明宗皇帝。戊寅,次于大口。徵諸王鼎八入朝。庚辰,次香水園。置江淮財賦都總管府,秩正三品,隸詹事院。陝西行省言:「鳳翔府饑民十九萬七千九百人,本省用便宜賑以官鈔萬五千錠。又,豐樂八屯軍士饑死者六百五十人,萬戶府軍士饑者千三百人,賑以官鈔百三十錠。」從之。給保定路定興驛車馬,又賑被兵之民百四十五戶糧一月。真定路民被兵者二千七百四十八戶,亦命賑之。上都迭只諸位宿衞士及開平縣民被兵者,並賑以糧。大名路蠶災。
六月丁亥朔,
明宗遣
近侍馬駒、
塔台、別
不花至。
丁酉,
鐵木兒補化以旱乞避
宰相位,有旨諭之曰:「
皇帝遠居
沙漠,未能即至
京師,
是以勉攝
大位。今
亢陽為災,皆予
闕失所致。汝其
勉修厥職,
祗修實政,
可以上答天變。」仍命馳奏于
行在。
己亥,
江浙行省言,
紹興、
慶元、
台州、
婺州諸路
饑民凡十一萬八千九十戶。
乙巳,命
中書省逮繫也先捏
以還。
丙午,
永平屯田府所隸
昌國諸屯大風驟雨,
平地出水。
丁未,
太白晝見。
庚戌,次于
上都之六十〔里〕店。
[5]辛亥,
陝西行臺御史孔思迪言:「
人倫之中,
夫婦為重。比
見內外
大臣得罪就刑者,其
妻妾即斷
付他人,似
與國朝
旌表貞節之旨
不侔、夫亡
終制之令
相反。況以
失節之婦配
有功之人,又與
前賢所謂『娶
失節者以配身是己
失節』之意
不同。
今後凡
負國之臣,
籍沒奴婢財產,
不必罪其
妻子。
當典刑者,則
孥戮之,
不必斷
付他人,庶使
婦人均得
守節。請著為令。」
壬子,
海運糧至
京師,
凡百四十萬九千一百三十石。
是月,
陝西雨。賜
鳳翔府岐陽書院額。
書院祀周
文憲王,仍命設
學官,
春秋釋奠,如
孔子廟儀。
明宗遣
吏部尚書別兒怯不花還
京師。命
中書集
老臣議
賑荒之策。時
陝西、
河東、燕南、
河北、
河南諸路
流民十數萬,自嵩、汝至
淮南,
死亡相籍,命
所在州
縣官,
以便宜賑之。
順元、思、
播州諸驛,因兵興,馬多羸斃,
驛戶貧乏,令
有司市馬補之。
益都莒、密
二州春水,
夏旱蝗,
饑民三萬一千四百戶,
賑糧一月。
陝西延安諸屯,以旱
免徵舊所
逋糧千九百七十石。
永平屯田府
昌國、
濟民、
豐贍諸署,以蝗及
水災,免
今年租。
汴梁蝗。
衞輝蠶災。
峽州旱。
淮東諸路、
歸德府徐、
邳二州大水。
秋七月丙辰朔,日有食之。丁巳,次上都之三十里店。宗仁衞屯田大水,壞田二百六十頃。戊午,大都之東安、薊州、永清、益津、潞縣,春夏旱,麥苗枯;六月壬子雨,至是日乃止,皆水災。己未,更定遷徙法:凡應徙者,驗所居遠近,移之千里,在道遇赦,皆得放還;如不悛再犯,徙之本省不毛之地,十年無過,則量移之;所遷人死,妻子聽歸土著。著為令。征京師僧道商稅。癸亥,太白經天。丙子,帝受皇太子寶。辛巳,發諸衞軍六千完京城。冀寧陽曲縣雨雹,大者如雞卵。令諸王封邑達魯花赤,推擇本部年二十五以上、識達治體、廉慎無過者以充;或有冒濫,罪及王傅。遣使以上尊、腊羊、鈔十錠至大都國子監,助仲秋上丁釋奠。以淮安海寧州、鹽城、山陽諸縣去年水,免今年田租。真定、河間、汴梁、永平、淮安、大寧、廬州諸屬縣及遼陽之蓋州蝗。
八月乙酉朔,明宗次于王忽察都。丙戌,帝入見,明宗宴帝及諸王、大臣于行殿。庚寅,明宗崩,帝入臨哭盡哀。燕鐵木兒以明宗后之命,奉皇帝寶授于帝,遂還。壬辰,次孛羅察罕,以伯顏為中書左丞相,依前太保;欽察台、阿兒思蘭海牙、趙世延並中書平章政事;甘肅行省平章朵兒只為中書右丞;中書參議阿榮、太子詹事丞趙世安並中書參知政事;前右丞相塔失鐵木兒、知樞密院事鐵木兒補化及上都留守鐵木兒脫並為御史大夫。癸巳,帝至上都。乙未,賜護守大行皇帝山陵官、御史大夫孛羅等鈔有差。焚四川偽造鹽、茶引。丙申,監察御史徐奭言:「天下不可一日無君,神器不可一時而曠。先皇帝奄棄臣庶已踰數日,伏望聖上早正宸極,以安億兆之心,實宗社無疆之福。」流諸王忽剌出于海南。丁酉,命阿榮、趙世安提調通政院事,一切給驛事皆關白然後給遣。戊戌,四川囊加台以指斥乘輿,坐大不道棄市。己亥,帝復即位于上都大安閣。大赦天下,詔曰:
- 朕惟昔上天啟我太祖皇帝肇造帝業,列聖相承。世祖皇帝既大一統,即建儲貳,而我裕皇天不假年,成宗入繼,纔十餘載。我皇考武宗歸膺大寶,克享天心,志存不私,以仁廟居東宮,遂嗣宸極。甫及英皇,降割我家。晉邸違盟搆逆,據有神器,天示譴告,竟隕厥身。
- 於是宗戚舊臣,協謀以舉義,正名以討罪,揆諸統緒,屬在眇躬。朕興念大兄播遷朔漠,以賢以長,曆數宜歸,力拒羣言,至於再四。乃曰艱難之際,天位久虛,則眾志弗固,恐隳大業。朕雖從請而臨御,秉初志之不移,是以固讓之詔始頒,奉迎之使已遣。尋命阿剌忒納失里、燕鐵木兒奉皇帝寶璽,遠迓于途。受寶即位之日,即遣使授朕皇太子寶。朕幸釋重負,實獲素心,乃率臣民,北迎大駕。而先皇帝跋涉山川,蒙犯霜露,道里遼遠,自春徂秋,懷艱阻於歷年,望都邑而增慨,徒御弗慎,屢爽節宣。信使往來,相望於道路,彼此思見,交切於衷懷。八月一日,大駕次王忽察都,朕欣瞻對之有期,獨兼程而先進,相見之頃,悲喜交集。何數日之間,而宮車弗駕,國家多難,遽至於斯!念之痛心,以夜繼旦。
- 諸王、大臣以為祖宗基業之隆,先帝付托之重,天命所在,誠不可違,請即正位,以安九有。朕以先皇帝奄棄方新,摧怛何忍;銜哀辭對,固請彌堅,執誼伏闕者三日,皆宗社大計,乃以八月十五日即皇帝位于上都。可大赦天下,自天曆二年八月十五日昧爽以前,罪無輕重,咸赦除之。
- 於戲!戡定之餘,莫急乎與民休息;丕變之道,莫大乎使民知義。亦惟爾中外大小之臣,各究乃心,以稱朕意。
庚子,命阿榮、趙世安督造建康龍翔集慶寺。辛丑,立寧徽寺,掌明宗宮分事。壬寅,以鈔萬錠、幣帛二千匹,供明宗后八不沙費用。陞奎章閣學士院秩正二品,更司籍郎為羣玉署,秩正六品。癸卯,幸世祖所御幄殿祓祭。禁凡送諸王、駙馬恩賜者,毋受金幣,犯者以贓論;或以衣、馬為贈者聽。遣道士苗道一、吳全節修醮事于京師,毛穎達祭遁甲神于上都南屏山、大都西山。甲辰,命司天監及回回司天監禜星。中書省臣言:「祖宗故事,即位之初,必恩賚諸王、百官。比因兵興,經費不足,請如武宗之制,凡金銀五鋌以上減三之一,五鋌以下全畀之,又以七分為率,其二分準時直給鈔。」制可。遣欽察台先還京師,經理政務;燕鐵木兒、阿榮留上都,監給恩賚金幣。以仁宗、英宗潛邸宿衞士二百人還大都,備直宿。乙巳,立藝文監,秩從三品,隸奎章閣學士院;又立藝林庫、廣成局,皆隸藝文監。賜御史中丞史惟良沛縣地五十頃。發諸衞軍浚通惠河。丙午,自庚子至是日,晝霧夜晴。封牙納失里為遼王,以故遼王脫脫印賜之。出官米五萬石,賑糶京師貧民。丁未,以馬扎兒台為上都留守。馬扎兒台前為陝西行臺侍御史,坐塗毀詔書得罪,以其兄伯顏有功,故特官之。戊申,封諸王寬徹為肅王。己酉,車駕發上都。賜明宗北來衞士千八百三十人各鈔五十錠,怯薛官十二人各鈔二百錠。賜諸部曲出征者幣帛人各二匹遣還。冀寧之忻州兵後荐饑,賑鈔千錠。庚戌,改詹事院為儲政院,伯顏兼儲政使,中政使哈撒兒不花、太子詹事丞霄雲世月思、前儲慶使姚煒並儲政使。河東宣慰使哈散託朝賀為名,斂所屬鈔千錠入己,事覺,雖會赦,仍徵鈔還其主。敕自今有以朝賀斂鈔者,依枉法論罪。癸丑,徵吳王潑皮及其諸父木楠子赴京師。甲寅,置隆祥總管府,秩正三品,總建大承天護聖寺工役。監察御史劾:「前丞相別不花昔以贓罷,天曆初因人成功,遂居相位。既矯制以買驢家貲賜平章速速,又與速速等潛呼日者推測聖算。今奉詔已釋其罪,宜竄諸海島,以杜姦萌。」帝曰:「流竄海島,朕所不忍,其并妻子置之集慶。」河南府路旱、疫,又被兵,賑以本府屯田租及安豐務遞運糧三月。莒、密、沂諸州,饑民采草木實,盜賊日滋,賑以米二萬一千石,并賑晉寧路饑民鈔萬錠。大名、真定、河間諸屬縣及湖、池、饒諸路旱。保定之行唐縣蝗。加封大都城隍神為護國保寧王,夫人為護國保寧王妃。
九月乙卯朔,作佛事于大明殿、興聖、隆福諸宮。市故宋太后全氏田為大承天護聖寺永業。戊午,賜武寧王徹徹禿金百兩、銀五百兩,西域諸王燕只吉台金二千五百兩、銀萬五千兩,鈔幣有差。己未,立龍翔、萬壽營繕提點所、海南營繕提點所,並秩正四品,隸隆祥總管府。庚申,加封故領諸路道教事張留孫為上卿、大宗師、輔成贊化保運神德真君。辛酉,凡往明宗所送寶官吏,越次超陞者皆從黜降。賑甘肅行省沙州、察八等驛鈔各千五百錠。癸亥,敕宣徽院所儲金、銀、鈔、幣,百司毋得奏請。甲子,賜雲南烏撒土官祿余、曲靖土官舉精衣各一襲。丁卯,大駕至大都。戊辰,敕翰林國史院官同奎章閣學士采輯本朝典故,準唐、宋會要,著為經世大典。召威順王寬徹不花赴闕。敕:「使者頒詔赦,率日行三百餘里。既受命,逗留三日及所至飲宴稽期者治罪。取賂者以枉法論。」辛未,以控鶴士二十人賜宣靖王買奴。監察御史劾奏:「知樞密院事塔失帖木兒阿附倒剌沙,又與王禪舉兵犯闕。今既待以不死,而又付之兵柄,事非便。」詔罷之。壬申,怯薛官武備卿定住特授開府儀同三司。癸酉,帝御大明殿,受諸王、百官朝賀。鐵木迭兒諸子鎖住等,明宗嘗敕流于南方。燕鐵木兒言,鎖住天曆初有勞于國,請各遣還田里,從之。甲戌,命江浙行省明年漕運糧二百八十萬石赴京師。廣西思明州土官黃宗永遣其子來貢虎、豹、方物。乙亥,史惟良上疏言:「今天下郡邑被災者眾,國家經費若此之繁,帑藏空虛,生民凋瘵,此政更新百廢之時。宜遵世祖成憲,汰冗濫蠶食之人,罷土木不急之役,事有不便者,咸釐正之。如此,則天災可弭,禎祥可致。不然,將恐因循苟且,其弊漸深,治亂之由,自此而分矣。」帝嘉納之。丙子,改太禧院為太禧宗禋院。立溫州路竹木場。以衞輝路旱,罷蘇門歲輸米二千石。鐵木兒補化加錄軍國重事。以翰林學士承旨也兒吉尼、元帥梁國公都列捏並知行樞密院事。立衞候司,秩正四品,隸儲政院。賑陝西臨潼等二十三驛各鈔五百錠。論也先捏以不忠不敬,伏誅。嵐、管、臨三州所居諸王八剌馬、忽都火者等部曲,乘亂為寇,遣省、臺、宗正府官往督有司捕治之。壬午,伯顏以病在告,居赤城,遣使召赴闕。封知樞密院事燕不鄰為興國公。以大司農卿燕赤為司徒。癸未,建顏子廟于曲阜所居陋巷。上都西按塔罕、闊干忽剌禿之地,以兵、旱,民告饑,賑糧一月。
冬十月甲申朔,
帝服衮冕,享于
太廟。
丙戌,命
欽察台
兼領度支監。遣
鎮南王
孛羅不花還鎮揚州。禁
奉元、
永平釀酒。
戊子,
知樞密院事昭武王火
沙知行樞密院事。
己丑,
立大承天護聖寺營繕提點所,秩
正五品;又
立大都等處、
平江等處
田賦提舉司二,秩從
五品;皆隸隆祥
總管府。
辛卯,
燕鐵木兒率羣臣請
上尊號,
不許。
雲南行省立元江等處
宣慰司。
申飭海道轉漕之禁。籍
四川囊加
台家產;其黨楊靜等皆
奪爵,杖一百七,籍其家,流
遼東。封
太禧宗禋使禿堅
帖木兒為
梁國公。
甲午,以
登極恭謝,
遣官代祀于
南郊、
社稷。
中書省臣言:「
舊制,
朝官以三十月為
一考,
外任則
三年為滿。
比年朝官率
不久於其職,或數月即改遷,於
典制不類,且
治蹟無從考驗。請
如舊制為宜。」敕:「除
風憲官外,其餘
朝官,
不許二十月
內遷調。」
監察御史劾奏:「
吏部尚書八剌哈赤,先除
陝西行臺侍御史,
避難不行。」罷之。
丙申,
中書省臣言:「臣等謹集
樞密院、
御史臺、
翰林、
集賢院、
奎章閣、
太常禮儀院、
禮部諸
臣僚,議上
大行皇帝尊
諡曰翼獻景孝皇帝,
廟號明宗,
國言諡號曰護都篤皇帝。」
是日,
奉玉冊、
玉寶于
太廟,如
常儀。命
江西、
湖廣分
漕米四十萬石,以紓
江浙民力。
給鈔十五萬錠,賑
陝西饑民。
己亥,
加封天妃為護國庇民
廣濟福惠明著
天妃,賜
廟額曰靈慈,
遣使致祭。
申飭都水監河防之禁。
辛丑,
遣使括勘
內外郡邑官
久次事故應代者,
歲終上名于
中書省。以
怯憐口諸色民匠
總管府及
所屬諸
司隸徽政院者,悉隸儲政院。
發中政院
財賦總管府糧儲在
江南者赴
京師,以助
經費,驗
時直以鈔還之。
諸王、
公主、
官府、
寺觀撥
賜田租,除
魯國大長公主聽
遣人徵收外,其餘悉輸於官,
給鈔酬其直。
壬寅,弛
陝西山澤之禁以與民。
大寧路地震。
癸卯,
命道士苗道一建醮于長春宮。改
瓊州軍民安撫司為
乾寧軍民安撫司。陞
定安縣為南(康)〔建〕州,
[6]隸
海北元帥府,以
南建洞主王官知州事,佩
金符,
領軍民。
監察御史劾奏:「
張思明在
仁宗朝,
阿附權臣鐵木迭兒,
間諜兩宮,
仁宗灼見其姦,既行
黜降。及
英宗朝
鐵木迭兒再相,復援為
左丞,
稔惡不悛,竟以罪廢。今又
冒居是官,宜從
黜罷。」詔罷之。敕
刑部尚書察民
之無賴者
懲治之。
甲辰,畏兀僧
百八人作佛事于
興聖殿。
戊申,以
江淮財賦都總管府隸儲政院,供
皇后湯沐之用。
作佛事于
廣寒殿。徵朵朵、
王士熙等
十二人于
貶所,
放還鄉里。
庚戌,以
親祀太廟禮成,詔
天下。罷大
承天護聖寺工役。囚在獄
三年疑
不能決者,釋之。
民間拖欠官錢無可追徵者,
盡行蠲免。命
通政院官
分職往
所在官司,
簽補逃亡驛戶。
大都至
上都并
塔思哈剌、旭
麥怯諸驛,
自備首
思,
供給繁重,
天曆三年官為
應付。
免徵奉元路民間商稅一年,命
所在官司設置常平倉。
雲南八番為囊加
台所詿誤,
反側未安者,並貰其罪。免
各處煎鹽竈戶雜泛夫役二年。
遣使代祀嶽
瀆山川。免
永平屯
田總管府田租。
申禁天下私殺
馬牛。
明宗乳媼夫
斡耳朵,在
武宗時為
大司徒,
仁宗朝拘其印。
燕鐵木兒以為言,詔
給還之。
雲南威楚路黃州土官哀放遣其
子來朝貢。
[7]湖廣常德、
武昌、
澧州諸路旱饑,
出官粟賑糶之。
陝西鳳翔府饑民四萬七千戶,皆賑以鈔。
十一月乙卯,
以立皇后,詔
天下。受
佛戒於
帝師,
作佛事六十日。
丙辰,以
句容郡王答鄰答里
知行樞密院事。詔
列聖諸
宮后妃
陪從之臣,永給
衣廩芻粟。后
八不沙請為
明宗資
冥福,命
帝師率羣僧
作佛事七日于
大天源延聖寺,
道士建醮于
玉虛、
天寶、
太乙、
萬壽四宮及
武當、
龍虎二山。
戊午,
遣使代祀天妃。賜
燕鐵木兒宅
一區。
皇后以銀五萬兩,助建大
承天護聖寺。
冠州旱。命朵耳只
亦都護為
河南行省丞相。
近制行省不設
丞相,
中書省以為言,帝有旨:「朵耳只
先朝舊臣,
不當以
例拘。」
武宗宿
衞士歲賜,如
仁宗衞士例。
西夏僧總統封國公冲卜卒,其弟監藏班臧卜
襲職,仍以
璽書、
印章與之。
癸亥,以
翰林學士承旨闊徹伯
知樞密院事,
位居眾
知院事上。
甲子,
廬州旱饑,發糧五千石賑之。止
鷹坊毋獵
畿甸。
江西龍興、
南康、撫、瑞、袁、吉諸路旱。
丙寅,陞
山東河北蒙古軍
大都督府秩從
二品。改普慶修寺
人匠提舉司為
營繕提點所,秩從
五品,隸崇祥
總管府。
雲南威楚路土官眤放
來朝貢。罷
功德使司,以所
掌事歸
宣政院。
己巳,撒迪為
中書右丞。命
中書左丞趙世安提調國子監學。
庚午,
諸王闊
不花至自
陝西,收其印,
遣還。
壬申,毀
廣平王木剌忽印,命哈
班代之,更
鑄印以賜。
癸酉,
太陰犯填星。
丙子,
諸王阿剌忒納失里
翊戴有勞,以其父
越王禿剌印與之。
丁丑,復立
孟定路軍民總管府。復給
元江路軍民總管府印。
湖廣州縣為廣源等徭
寇掠者二百八十餘所,命
行省平章劉
脫歡招捕之。造
青木綿衣萬領,賜圍宿軍。(乙)〔己〕卯,
[8]翰林國
史院臣言:「
纂修英宗實錄,請具倒剌沙
款伏付
史舘。」從之。
高麗國王王燾久病,
不能朝,
請命其子(楨)〔禎〕
襲位。
[9]以
平江官田百五十頃,賜
大龍翔集慶寺及大崇禧
萬壽寺。
辛巳,遷
山東河北蒙古軍
大都督府於
濮州,仍聽
山東廉訪司按治。
欽察台兼右都威
衞使。
壬午,詔
豫王阿剌忒納失里鎮
雲南,賜其
衞士鈔
萬錠,仍每歲豫給其
衣廩。
十二月甲申,給
豳王忽塔忒
迷失王傅印。以
西僧輦真吃剌思為
帝師。
[10]詔
僧尼徭役一切無有所與。
丙戌,詔
百官一品至
三品,
先言朝政得失一事;
四品以下,悉聽
敷陳。仍命
趙世安、
阿榮輯錄所上章疏,善者即議
舉行。
追封燕鐵木兒曾祖班都察為
溧陽王,祖
土土哈為
昇王,父床兀兒為(楊)〔揚〕王。
[11]庚寅,祓祭于
太祖幄殿。以末吉為
大司徒。
中書省臣言:「
舊制,
凡有奏陳,
眾議定共署,乃
入奏。
近年,事方
議擬,一二
省臣輒已
上請,致多乖滯。今請
如舊制。」
御史臺臣言:「
風憲官赴任,毋拘
遠近,均
給驛為宜。」
並從之。
辛卯,命
帝師率其徒
作佛事於
凝暉閣。
甲午,
冀寧路旱饑,
賑糧二千九百石。
乙未,改封前
鎮南王
帖木兒不花為宣
讓王。初,
鎮南王脫
不花薨,子
孛羅不花幼,命
帖木兒不花襲其爵。
孛羅不花既長,
帖木兒不花請以
王爵歸之,乃特
封宣讓王,以示
褒寵。收
諸王帖古思
金印。
詔諭廷臣曰:「
皇姑魯國大長公主,
蚤寡守節,
不從諸叔繼尚,
鞠育遺孤,其子襲
王爵,女配
予一人。朕思
庶民若是者猶當
旌表,況在
懿親乎!
趙世延、
虞集等
可議封號以聞。」詔:「
諸僧寺田,自
金、宋
所有及
累朝賜予者,悉除其租。其
有當輸租者,仍免其役。僧
還俗者,聽復為僧。」
戊戌,以淮、浙、
山東、
河間四
轉運司鹽引六萬,為
魯國大長公主湯沐之資。
己亥,
遣使驛致故
帝師舍利還其國,
給以金五百兩、銀二千五百兩、鈔千五百錠、幣五千匹。加諡
漢長沙王吳芮為
長沙文惠王。
壬寅,命
江浙行省印
佛經二十七藏。
癸卯,
蘄州路夏秋旱饑,賑米五千石。
甲辰,以
明年正月武宗忌辰,命
高麗、
漢僧三百四十人,預誦
佛經二藏于大
崇恩福元寺。
丁未,造
至元鈔四十五萬錠、
中統鈔五萬錠,如
歲例。
中書省臣言:「在京
酒坊五十四所,
歲輸課十餘
萬錠。
比者間以賜
諸王、
公主及諸
官寺。
諸王、
公主自有
封邑、
歲賜,
官寺亦各有
常產,其
酒課悉令
仍舊輸官為宜。」從之。開
河東冀寧路、
四川重慶路
酒禁。罷
土番巡捕都元帥府。賑
上都留守司八剌哈赤二千二百餘戶、燭剌赤八百餘戶糧
三月,鈔
有差;牙連禿傑魯迭
所居鷹坊八百七十戶糧
三月。
戊申,以玥璐
不花為
御史大夫,
兼領隆祥
總管府事。
庚戌,詔
興舉中政院事。
辛亥,趣
內外已授官者速
赴任。改
上都饅頭山為
天曆山。
壬子,織
武宗御
容成,即
神御殿作佛事。敕:「凡階
開府儀同三司者,
班列居
一品之前。」
武昌江夏縣火,賑其
貧乏者二百七十戶糧
一月。
黃州路及
恩州旱,並免其租。
是歲,會賦入之數:金三百二十七鋌,銀千一百六十九鋌,鈔九百二十九萬七千八百錠,幣帛四十萬七千五百匹,絲八十八萬四千四百五十斤,綿七萬六百四十五斤,糧千九十六萬五十三石。
校勘記
↑中(正)〔政〕院 據下文三月辛酉、十二月庚戌條及本書卷八八百官志改。道光本已校。 ↑白(工)〔土〕關 據本書卷一三七阿禮海牙傳及元一統志改。續通鑑已校。 ↑河間臨津等縣 元無「臨津縣」。按本書卷五八地理志,河間路領寧津、臨邑等六縣,疑此處「臨津」為「臨邑、寧津」之脫誤。 公元1330年
↑禿堅不花及平章馬(忽思)〔思忽〕 按下文至順元年正月丁卯、二月己丑、甲午、三月辛未、五月癸酉、七月丁丑,二年二月己酉、十月癸丑諸條「禿堅不花」皆作「禿堅」,「不花」二字疑涉上「答失不花」衍。又,「忽思」二字倒誤,見卷三0校勘記[二0]。 ↑次于上都之六十〔里〕店 據周伯奇扈從北行前、后記補。本證已校。 ↑陞定安縣為南(康)〔建〕州 據寰宇通志卷一0六改。按下文有「以南建洞主王官知州事」,洞名與州名合。 ↑雲南威楚路黃州土官哀放遣其子來朝貢 按雲南威楚路無黃州,上文本年二月辛丑條有「開南土官哀放」,疑「黃州」為「開南州」之誤。 ↑(乙)〔己〕卯 按是月癸丑朔,乙卯為初三日,已見於前。此重出之「乙卯」在丁丑〈〉、辛巳〈〉間,為己卯〈〉之誤,今改。道光本已校。 ↑請命其子(楨)〔禎〕襲位 據高麗史卷三六忠惠王世家改。續編已校。 ↑輦真吃剌思 按本書卷二0二釋老傳作「輦真吃剌失思」,此名梵語,意為「寶祥」。此處當脫「失」字。 ↑父床兀兒為(楊)〔揚〕王 據本書卷一二八土土哈傳附床兀兒傳改。續編已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