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明-宋濂

输入文本已由电脑自动标签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词汇
人物
地点
景观
植物
称谓、职官
时间
别称
数量或序号

卷二十三本紀第二十三

作者 宋濂
武宗
公元1308年
二年春正月己丑,從皇太子請,罷宮師府,設賓客諭德贊善如故
庚寅越王禿剌有罪賜死
日者方士出入諸王公主近侍及諸官之門。
辛卯皇太子諸王百官上尊號曰統天聖欽文英大章孝皇帝
乙未恭謝太廟
丙申,詔天下山澤之禁,恤流移,毋令見戶包納差稅;被災百姓內郡差稅一年江淮夏稅內外大小職官普覃散官一等有出身人考滿者,加散官一等
己亥,封知樞密院事容國公床兀兒為句容郡王
乙巳塔思不花乞台普濟言:「諸人恃恩徑奏,璽書不由中書直下翰林院給與者,今覈其數,自大德六年至大元年所出,凡六千三百餘道,皆干田土戶口金銀鐵冶、增餘課程進貢奇貨錢穀選法詞訟造作等事,害及於民,請盡追奪之。
今後不由中書者,乞勿與。
」制可。
丙午定制大成至聖文宣王春秋二丁釋奠太牢
戊申迭里帖木兒不花鷹犬,命歲以幣帛千匹、鈔千錠與之。
二月戊午鑄金印賜句容郡王床兀兒。
真定路饑民萬石,搭搭境六千石。
癸亥皇太子五臺佛寺
罷行泉府院,以市舶歸之行省
乙丑,以和林屯田去秋收九萬餘石,其宣慰司官吏部校軍士給賞有差
己巳太陰犯亢。
辛未太陰犯氐。
調國王部及忽里合赤、兀魯帶、朵來等軍九千五百人和林
壬申,令各衞董屯田三年一易
甲戌,弛中都酒禁
公元前197年
三月己丑遼陽行省右丞重喜高麗國王王(章)〔璋〕不奉國恣暴等事[1]中書省臣請令重喜高麗王辯對
中書毋令辯對,令高麗王太后五臺山
梁王雲南風疾,以諸王老的代梁王鎮雲南賜金二百五十兩、銀七百五十兩,從者幣帛有差
庚寅車駕上都
五衞五十人中都虎賁司。
封諸王也〔速〕不干為襄寧王
[2]辛卯,罷杭州白雲宗攝所。
湖廣頭陀禪錄司。
丙寅[3]雲南王老的金印
戊戌太陰犯氐。
己亥熒惑犯歲星。
公主阿剌的納八剌趙國公主,駙馬注安為趙王。
甲辰,中書省臣言:「國家歲賦有常,頃以歲儉,所入曾不及半,而去歲所支,鈔至千萬錠,糧三百萬石。
陛下嘗命汰其求芻粟者,而宣徽院孛可孫竟不能行,視去歲反多三十萬石,請用知錢穀者二三員於宣徽院佐而理之。
又,中書省斷事官大德十年四十三員,今皇太子位增二員諸王闊闊出剌馬禿剌亦各增一員,非舊制
臣等以為皇太子位所增宜存諸王者宜罷。
並從之。
掌醫署為典醫監。
乙巳中書省臣言:「中書百司之首,宜先汰冗員
」帝曰:「百司所汰,卿等定議;省臣去留,朕自思之。
己酉濟陰定陶雹。
夏四月甲寅中書省臣言:「江浙杭州驛,半歲之間,使人過者千二百餘,有桑兀、寶合丁等進獅、豹、鴉、鶻,留二十有七日,人畜食肉千三百餘斤。
自今遠方以奇獸異寶來者,依驛遞;其商人因有所獻者,令自備資力
」從之。
辛酉,立興聖宮江淮財賦總管府詔諭中外
癸亥,摘漢軍五千,給田十萬頃,於直沽沿海口屯種,又益以康里軍二千,立鎮守海口儲親軍都指揮使司。
壬午,詔中都皇城角樓
中書省臣言:「今農事正殷,蝗蝝徧野百姓艱食,乞依前旨罷其役。
」帝曰:「皇城若無角樓何以壯觀
先畢其功,餘者緩之。
」以建新寺,鑄提調監造三品銀印
益都東平、東(滄)〔昌〕、[4]濟寧河間順德廣平大名汴梁衞輝泰安高唐、曹、濮、德、揚、滁、高郵等處蝗。
五月丁亥,以通政院使憨剌合兒知樞密院事,董建興聖宮,令大都留守養安等督其工。
丁酉,以陰陽家言,自今聖誕節宜興土功,敕權停新寺工役
甲辰御史臺臣言:「乘輿北幸,而京師工役正興,加之歲旱乏食,民愚易惑,所關甚重,乞留一丞相京師,後為例。
」制可。
六月癸亥選官督捕蝗。
皇太子言,禁諸賜田馳驛徵租擾民
庚午中書省臣言:「奉旨既停新寺工役,其亭苑鷹坊諸役,乞并罷。
又,太醫院遣使取藥材於陝西四川雲南,費公帑勞驛傳
臣等議,事干錢糧隔越中書省徑行,乞禁止
並從之。
益都濟南般陽三路寧海一州宣慰司,餘並令直隸省部。
以大都隸儒籍者四十戶充文廟樂工
皇太子請,改典樂提點大使等官為卿、少卿、丞。
甲戌,以宿衞之士比多冗雜遵舊制,存蒙古色目之有閥閱者,餘皆革去
皇太子言:「宣政院奉旨,毆西番僧者截其手,詈之者斷其舌,此法昔所未聞,有乖國典,且於僧無益
僧俗相犯,已有明憲,乞更其令。
」又言:「宣政院文案不檢覈,於憲章有礙,遵舊制為宜。
並從之。
乙亥中書省臣言:「河南江浙省言,宣政院奏免僧、道、也里可溫、答失蠻租稅
臣等議,田有租,商有稅,乃祖宗成法,今宣政院一體奏免,非制
」有旨,依舊制徵之。
是月金城崞州、源州雨雹
延安神木碾谷、盤西、神川等處大雨雹。
覇州檀州涿州良鄉舒城歷陽合肥六安江寧句容溧水上元等處蝗。
秋七月癸未河決歸德府境。
壬辰宣政院臣言:「武靖王搠思班與朵思麻宣慰司言:『松潘疊宕威茂州等處安撫司管內西番禿魯卜、降胡、漢民四種雜處,昨遣經歷懋昭蛇谷隴迷招之,降其八部,戶萬七千,皆數百年負固頑獷之人,酋長令真巴等八人已嘗廷見
今令真巴謂其地隣四川,未降者尚十餘萬。
宣撫司官皆他郡人,不知蠻夷事宜,纔至成都灌州畏懼即返,何以撫治
宜改安撫司宣撫司,遷治茂州,徙松州千人鎮遏,為便。
』臣等議,宜從其言。
」詔改松潘疊宕威茂州安撫司宣撫司,遷治茂州汶川縣,秩正三品,以八兒思的斤為宣撫司達魯花赤,蔡懋昭副使,並佩虎符
乙未,復置贛州龍南安遠二縣
河西二十驛往來使多,馬數既少,民力耗竭,命中書省樞密院通政院於諸部撥戶增馬以濟之。
樂實言鈔法大壞,請更鈔法,圖新鈔式以進,又與保八議立尚書省,詔與乞台普濟塔思不化、赤因鐵木兒、脫虎脫集議以聞。
己亥河決汴梁封丘
甲辰,改昔保赤八剌孫總管府奉時院。
乙巳保八言:「臣與塔思不花乞台普濟集議尚書省事,臣今竊自思之,政事得失,皆前日中書省所為,今欲舉正,彼懼有累,孰願行者。
臣今不言,誠以大事為懼。
陛下矜憐保八、樂實所議,請立尚書省舊事中書新政尚書
尚書,請以乞台普濟、脫虎脫為丞相三寶奴、樂實為平章保八右丞王羆參知政事
姓江者畫鈔式以為印鈔庫大使
並從之。
塔思花言:「此大事遽爾更張乞與老臣更議
」帝不從
是月濟南濟寧般陽、德、高唐河中、絳、耀、同、華等州蝗。
八月壬子中書省臣言:「甘肅省僻在邊垂城中金穀以給諸王軍馬世祖成宗常修其城池
撒的迷失擅興兵甲,掠豳王出伯輜重,民大驚擾。
撒的迷失伏誅,其城若不修,慮啟寇心
又,瓜州軍屯田,歲入糧二萬五千石,撒的迷失叛,不令其軍入,遂廢。
今乞仍舊遣軍屯種,選知屯田地利色目漢人一員領之。
」皆從之。
癸(酉)〔丑〕,[5]尚書省,以乞台普濟太傅右丞相,脫虎脫為左丞相三寶奴、樂實為平章政事保八右丞忙哥鐵木兒左丞王羆參知政事中書左丞劉楫授尚書左丞商議尚書省事,詔告天下
甲寅,敕以海剌孫昔與伯顏、阿朮平江南知兵事,可授平章政事商議樞密院事
阿速衞軍五百人諸王怯里不花,駐和林給鈔萬五千錠,人備四馬
己未,立皇太子右衞率府[6]秩正三品,命尚書右丞相脫虎脫、御史大夫不里牙敦並領右衞率府事。
尚書省臣言:「中書省尚逋欠錢糧追理者,宜存斷事官十人,餘皆併入尚書省
」又言:「往者大辟獄具尚書省議定,令中書省裁酌以聞,宜依舊制。
」從之。
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參知政事郝彬尚書省參知政事
甲戌,賜太師𠇗頭名脫兒赤
丁丑永平路霜殺禾。
己卯三寶奴言:「尚書省立,更新庶政變易鈔法,用官六十四員,其中宿衞之士有之,品秩未至者有之,未歷任者有之。
此皆素習於事,既已任之,乞勿拘例,宣敕
」制可。
天下,敢有沮撓尚書省事者,罪之。
真定保定河間順德廣平彰德大名衞輝懷孟汴梁等處蝗。
公元1287年
九月庚辰朔,以尚書省條畫天下,改各行中書省為行尚書省
詔:「朝廷得失軍民利害臣民上言者,皆得實上聞在外者赴所屬轉達
各處人民饑荒轉徙復業者,一切逋欠並行蠲免,仍除差三年
田野死亡遺骸暴露,官為收拾
頒行至大銀鈔,詔曰:「昔我世祖皇帝登大寶,始造中統交鈔以便民用歲久法隳,亦既更張印造元寶鈔
逮今又復二十三年,物重鈔輕,不能無弊,迺循舊典改造至大銀鈔頒行天下
至大銀鈔一兩,準至元五貫白銀一兩赤金一錢
隨路立平準行用庫,買賣金銀倒換昏鈔
民間絲綿布帛,赴庫回易,依驗時估給價
隨處府州縣,設立常平倉以權物價豐年收糴麥米穀,值青黃不接之時,比附時估減價出糶,以遏沸湧
金銀私相買賣海舶興販金、銀、銅錢綿絲布帛下海者,並禁之。
平準行用庫、常平倉設官,皆於流官銓注,以二年為滿。
中統交鈔詔書到日,限一百日盡數赴庫倒換
、鹽、酒、醋、商稅諸色課程,如收至大銀鈔,以一當五
頒行至大銀鈔二兩二釐,定為一十三等,以便民用
壬午江南行臺劾:「平章政事教化詐言家貧冒受貨物,折鈔二萬錠。
且其人素行,無一善可稱。
魏國公尊爵也,豈宜授之。
追奪為宜。
」制可。
癸未尚書省臣言:「古者設官分職,各有攸司。
方今地大民眾,事益繁冗若使省臣總挈綱領庶官各盡厥職,其事豈有不治
頃歲省務壅塞,朝夕惟署押文案,事皆廢弛
天災民困,職此之由。
自今以始,省部一切皆令從宜處置大事或須上請得旨即行用成至治上順天道,下安民心。
」又言:「國家地廣民眾,古所未有
累朝格例前後不一執法之吏輕重任意,請自太祖以來行政令九千餘條刪除繁冗,使歸於一,編為定制
並從之。
大都城建佛寺立行工部,領行工部三人,行工部尚書二人,仍令尚書右丞相脫虎脫兼領之。
丙戌車駕大都
戊子尚書省臣言:「翰林史院先朝御容實錄皆在其中,鄉置之南省
尚書省復立,倉卒不及營建,請買大第徙之。
」制可。
壬辰,賜高唐王安金五千兩、銀五萬兩。
癸巳,以薪價貴,禁權豪鷹犬之家不得占據山場,聽民樵采
三寶奴言:「冀寧大同保定真定五臺建寺,所須皆直取於民,宜免今年租稅
」從之。
丙申御史臺臣言:「頃年歲凶民疫,陛下哀矜賑之,獲濟者眾。
山東大饑流民轉徙,乞以本臺沒入贓鈔萬錠賑救之。
」制可。
丁酉御史臺臣言:「比者近幸為人奏請,賜江南田千二百三十頃,為租五十萬石,乞拘還官
」從之。
己亥尚書省臣言:「今國用中統鈔五百萬錠,前者借支鈔本至千六十萬三千一百餘錠,今乞罷中統鈔以至銀鈔為母,至元鈔為子,仍撥至元鈔本百萬錠,以給國用
大都資國院,秩正二品山東河東遼陽江淮湖廣川漢立泉貨監六,秩正三品;產銅之地立提舉司十九,秩從五品
尚書省臣言:「三宮內降之旨,曩中書省奏請勿行,臣等謂宜仍舊行之。
儻於大事有害,則復奏請
」帝是其言。
又言:「中書之務,乞以盡歸臣等。
至元二十四年,凡宣敕尚書省掌之。
今臣等議,乞從尚書省任人,而以宣敕散官委之中書
」從之。
占八國王遣其弟扎剌奴等來貢白面象、伽藍木。
合魯納答思、禿堅鐵木兒加失里等奏請遣人使海外諸國。
以禿堅、張也先伯顏使不憐八孫,薛徹兀、李唐、徐伯顏使八昔,察罕亦不剌金、楊忽答兒阿里使占八
陝西行臺大夫大司徒沙的為左丞相、行土蕃等處宣慰使都元帥
甲辰尚書省言:「每歲芻粟費鈔五十萬錠,請廢孛可孫,立度支院,秩二品設使同知僉院僉判二員
」從之。
乙巳,以盜多,徙上都中都大都舊盜於水達達、亦剌思等地耕種
丁未三寶奴言養豹者害民為甚,有旨禁之,有復犯者,雖貴幸亦加罪。
公元1302年
冬十月庚戌朔,以皇太子尚書令天下令州縣正官以九年任詔天下,又以行銅錢天下
辛亥皇太子言:「舊制百官宣敕散官皆歸中書,以臣為中書令故也。
自今敕牒宜令尚書省給降,宣命仍委中書
」制可。
丙辰,樂實言:「江南平垂四十年,其民止輸地稅商稅,餘皆無與
富室蔽占王民奴使之者動輒百千家,有多至萬家者,其力可知
自今歲收糧滿五萬石以上者,令石輸二升於官,仍質一子而軍之。
其所輸之糧,移其半入京師以養御士半留於彼以備凶年
富國安民,無善於此。
」帝曰:「如樂實言行之。
辛酉,弛酒禁,立酒課提舉司
尚書省錢穀繁劇,增戶部侍郎員外郎一員;又增禮部侍郎郎中一員,凡言時政者屬之。
太廟廩犧署設令、丞各一員
癸亥,以翰林學士承旨不里牙敦為御史大夫
乙丑,以皇太后有疾天下釋大百人
丁卯,以御史大夫只兒合郎及中書左丞脫脫尚服院使大都,並知樞密院事
壬申太陰左執法
癸酉尚書省臣言:「比來柬汰冗官之故,百官至今未給,乞如大德十年設員數給之,餘弗給。
」從之。
知樞密院事禿忽魯左丞相
丁丑,以遼陽尚書省平章政事合散左丞相行中書省平章政事中書參知政事伯都平章政事、行中書右丞商議中書省事忽都不丁為右丞行中書省左丞參議中書省事鐵里脫歡賈鈞中書參知政事
戊寅御史臺臣言:「常平倉本以益民,然歲不登,遽立之,必反害民,罷之便。
」又言:「至大銀鈔始行,品目繁碎,民猶未悟,而又兼行銅錢,慮有相妨。
」又言:「民間(抱)〔拘〕銅器甚急[7]弗便,乞與省臣詳議
」又言:「歲凶乏食不宜遽弛酒禁
」有旨:「其與省臣議之。」
十一月庚辰朔,以徐、邳連年大水百姓流離,悉免今歲差稅
吏部郎中員外郎主事一員,令考功以行黜陟
東平濟寧荐饑,免其民差稅之半,下戶悉免之。
尚書省臣言:「比年濫,率多無賴,請充者,必廷見乃聽。
」從之。
雲南行省言:「八百媳婦、大徹里、小徹里作亂威遠州谷保奪據木羅甸,詔遣本省右丞算只兒威往招諭之,仍令威楚道千五百人護送入境
而算只兒威受谷保賂金銀各三錠,復進兵攻劫,谷保弓弩亂發,遂以敗還。
匪惟敗事反傷我人,惟陛下裁度
」帝曰:「大事也,其速擇使復齎璽書招諭
算只兒威雖遇赦,可嚴鞫之。
甲申,賜寧肅王脫脫金印
皇太子府正司為從二品
乙酉尚書省太常禮儀院言:「郊祀者,國之大禮
南郊之禮已行而未備,北郊之禮尚未舉行
今年冬至祀天南郊,請以太祖皇帝配;明年夏至祀地北郊,請以世祖皇帝配。
」制可。
丁亥,以湖廣行省左丞散朮帶為平章政事商議樞密院事
丁酉太尉尚書右丞相監修國史
己亥太陰右執法
庚子太陰上相
辛丑尚書省臣言:「臣等竊計,國之糧儲歲費浸廣,而所入不足
今歲江南頗熟,欲遣使和糴,恐米價暴增,請以至大鈔二千錠分之江浙、河南江西湖廣四省,於來歲諸色應支糧者,視時直予以鈔,可得百萬;不給則聽以各省錢足之。
」制可。
丙午諸王孛蘭奚私怨殺人,當死,大宗正也可扎魯忽赤議,孛蘭奚為國族,乞杖之,流北鄙從軍,從之。
丁未,擇衞弟充國子學生
公元1307年
十二月乙卯親饗太廟,上太祖聖武皇帝尊諡、廟號及光獻皇后尊諡,又上睿宗景襄皇帝尊諡、廟號及莊聖皇尊諡,執事者人陞散階一等,賜太廟禮樂戶鈔有差
和林右丞相太師月赤察兒言:「臣與哈剌哈孫答剌罕共事時,錢穀必與臣議。
哈剌哈孫沒,凡出入不復關聞予奪失當,而右丞曩家帶反相凌侮,輒託故京師
」有旨:「其鎖曩家帶詣和林鞫之。
武昌婦人劉氏,詣御史臺三寶奴其所進亡宋玉璽一、金椅一、夜明珠二。
奉旨,令尚書省臣及御史中丞德方也可扎魯忽赤別鐵木兒中政使搠只等雜問
劉氏稱故翟萬戶妻,三寶奴武昌時,與(留)〔劉〕往來[8]三寶奴貴,劉託以追逃婢來京師,謁三寶奴於其家,不答,入其西廊,見榻上有逃婢所竊寶鞍及其手縫錦帕,以問,三寶奴又不答。
忿恨而出,即求書狀人喬瑜為狀,乃因尹榮往見察院吏李節,入訴於臺。
獄成,以劉氏為妄。
有旨,斬喬瑜,笞李節,杖劉氏及尹榮,歸之元籍。
丙辰,併中書省左右司
遣使往諸路分逋負合徵者徵之,合免者免之。
庚申太陰犯參。
尚書省臣言:「鹽價每引宜增為至大銀鈔四兩廣西如故
煮鹽工本,請增為至大銀鈔四錢
」制可。
辛酉申禁漢人執弓矢、兵仗
壬戌陽曲縣地震,有聲如雷
西僧不韻子為寧國公賜金印。
丁丑,詔:「增百官俸,定流官封贈等第
封贈者,或使遠死節臨陣死事,於見授散官上加之。
六品七品死節死事者,驗事贈官
封贈內外百官三品以上者許請諡。
凡請諡者,許其家具本官平日勳勞政績德業藝能經由所在官司保勘,與本家所供相同,轉申吏部考覆都省都省準擬,令太常禮儀院驗事蹟定諡。
勳戚大臣奉旨賜諡者不在此例。」
公元1309年
三年春正月癸未,省中書官吏,自客省使而下一百八十一員。
諸王那木忽里等鈔萬二千錠。
宣徽院使拙忽難所隸酒人鈔萬五百八十八錠。
乙酉特授孟榮祿大夫平章政事集賢大學士同知徽政院事。
丁亥白虹貫日
戊子禁近諸人外增課額及進他物有妨經制
五臺寺,役工匠千四百人、軍三千五百人
己丑,以紐隣參議尚書省事。
庚寅,立司禋監,秩正三品,掌巫覡,以丞相釐日領之。
辛卯,立皇后吉列氏,遣脫虎脫攝太尉持節授玉冊、玉寶
壬辰陞中政院為從一品
癸巳,立中瑞司,秩正三品,掌皇后寶。
甲午太陰右執法
乙未定稅課法
諸色課程,並係大德十一年考較,定舊額、元增,總為正額,折至元作數
至大三年為始恢辦餘止十分為率,增及三分以上為下酬,五分以上為中酬,七分以上為上酬,增及九分為最,不及三分為殿。
所設資品官員,以二周歲為滿。
定稅官等第,萬錠之上,設正提舉同提舉副提舉一員;一千錠之上,設提領大使副使二員五日錠之上,設提領大使副使一員;一百錠之上,設大使副使一員
丙申,立資國泉貨監。
命以歷代銅錢至大錢相行用
復立廣平順德路鐵冶都提舉司。
戊戌,詔湖廣行省招諭叛人上思州知州黃勝許。
辛丑降詔招諭徹里、小徹里
樞密院臣言:「湖廣省西帶阿馬連結萬人入寇,已遣萬戶移剌四奴領軍千人,及調思、播土兵併力討捕
臣等議,事勢緩急地里要害,四奴備知,乞聽其便宜調遣
」制可。
壬寅詔諭八百媳婦,遣雲南行省右丞算只兒威招撫之。
癸卯,改太子少詹事副詹事
乙巳,令中書省官吏安童居中書時例存設,其已汰者,尚書省遷敍
樞密院官,存知樞密院七員同知樞密院事二員樞密副使二員僉樞密院事二員同僉樞密院事一員
御史臺官二員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治書侍御史二員
通政院六員,存十二員。
廣武康里衞軍,非其種者還之元籍,凡隸諸王阿只吉、火郎撒及迤南探馬赤者,令樞密院遣人即其處參定為籍。
去歲朝會諸王鐵木兒阿剌鐵木兒並賜金二百五十兩、銀一千兩、鈔四百錠。
丙午詔令知樞密院事大都僉院合剌孫復職。
丁未,立右衞阿速親軍都指揮使司,秩正三品
二月庚戌,以皇后受冊遣官告謝太廟
辛亥熒惑月星
鷹坊馬速忽金百兩、銀五百兩。
己未,浚會通河給鈔四千八百錠、糧二萬一千石以募民,命河南省平章政事塔失海牙董其役。
商議尚書省事劉楫整治鈔法
大都警巡院二,分治四隅
壬戌太陰左執法
甲子以上皇太后尊號,告祀南郊
乙丑,復以僉樞密院事賈鈞中書參知政事
尚書省臣言:「官階差等,已有定制,近奉聖旨、懿旨令旨要索官階者,率多躐等,願依世祖皇帝舊制次第給之。
」制可。
丁卯尚書省臣言:「昔至元鈔初行,即以中統鈔供億及銷其板。
今既行至銀鈔,乞以至元鈔輸萬億庫,銷毀其板,止以至大鈔銅錢相權通行為便。
」又言:「今夏朝上都供億,請先發鈔百萬錠以往
並從之。
楚王牙忽都隸戶貧乏,以米萬石、鈔六千錠賑之。
己巳寧王闊闊出謀為不軌越王禿剌阿剌納失里許助力,事覺,闊闊出下獄,賜其妻完者死,竄阿剌納失里及其祖母、母、妻于伯鐵木兒所。
以畏吾兒僧鐵里二十四人同謀,或知謀不首,並磔于市。
鞫其獄者,並陞秩二等
牙忽都千兩、銀七千五百兩。
三寶奴賜號答剌罕,以闊闊出食邑清州賜之,自達魯花赤而下,並聽舉用
辛未,脫兒赤顏加錄軍國重事
賜故中書右丞相塔剌海妻也里干金七百五十兩、銀一千五百兩、鈔四百錠。
壬申,樂實為尚書左丞相駙馬都尉,封齊國公
癸酉,以左丞相行中書省平章政事合散商議遼陽行省事。
甲戌太白月星
以上皇太后尊號,告祀太廟
公元1306年
三月己卯朔樞密院臣言:「國家設官分職都省治金穀,樞密治軍旅,各有定制
邇者尚書省弗遵成憲易置本院官,令依大德十年員數聞奏
臣等議,以鐵木兒不花、脫而赤顏、床兀兒、也速脫脫也兒吉尼不花大都知樞密院事撒的迷失史弼同知樞密院事吳元珪樞密副使塔海姑令為副樞
」有旨,令樞密院如舊設官十七員。
乙酉,以知樞密院事只兒合郎為陝西尚書省平章政事
刑部尚書馬兒往甘肅和市羊馬分賚諸王那木忽里蒙古軍,給鈔七萬錠。
庚寅太陰犯氐。
尚書省臣言:「昔世祖有旨,以叛王海都分地五戶絲幣帛,俟彼來降賜之,藏二十餘年。
今其子察八兒向慕德化歸覲闕廷,請以賜之。
」帝曰:「世祖謀慮深遠若是,待諸王朝會頒賞既畢,卿等備述其故,然後與之,使彼知愧。
辛卯,發康里軍屯永平官給之牛。
壬辰車駕上都
興聖宮章慶使司,秩正二品
丙申太陰南斗
丁未太白犯井。
夏四月己酉興聖宮鷹坊等戶四千分處遼陽,建萬戶府以統之。
容米洞官田糾合蠻酋,殺千戶戍卒八十餘人俘掠良民;改永順保靖南渭安撫司永順等處軍民安撫司,以安撫副使梓材為使往招之。
高麗國王王(章)〔璋〕功臣號,改封瀋王
改大承華普慶寺總管府為崇祥監。
庚戌,以鈔九千一百五十八錠有奇耕牛農具,給直沽酸棗屯田軍。
戊辰太白晝見
己巳,立怯憐口諸色人匠都總管府,秩正三品提舉司二,分治大都、〔上都〕,[9]正五品江浙等處財賦提舉司,秩從五品端州等路營民都提舉司[10]秩從四品,並隸章慶使司
辛未,賜角觝阿里千兩、鈔四百錠。
丙子,立管領軍匠千戶所,秩正五品,割左威衞軍匠八百隸之,備興聖宮營繕
國子生為三百員。
靈壽平陰二縣雨雹
鹽山寧津堂邑茌平陽穀高唐禹城等縣蝗。
五月甲申封諸王完者為衞王
癸巳東平人饑,賑米五千石。
乙未,加尚書參知政事王羆大司徒
是月合肥舒城歷陽蒙城霍丘懷寧等縣蝗。
公元1308年
六月丁未朔,詔太尉尚書右丞相脫虎脫,太保尚書左丞相三寶奴總治百司庶務並從尚書省奏行。
戊申,省上都留守司七員
以行中書左丞忽都不丁為中書右丞
己酉,立上都中都等處銀冶提舉司,秩正四品
尚書省臣言:「別都魯思云雲州(朝)〔潮〕河等處產銀,[11]令往試之,得銀六百五十兩。
」詔立提舉司,以別都(忽)〔魯〕思為達魯花赤
[12]庚戌,立規運都總管府,秩正三品,領大崇恩福元寺錢糧,置提舉司資用庫、大益倉隸之。
乙卯太陰犯氐。
和林省言:「貧民自迤北來者,四年之間靡六十萬石、鈔四萬餘錠、魚網三千、農具二萬。
」詔尚書樞密差官和林省臣覈實給賜農具田種,俾自耕食,其續至者,戶以四口為率給之
丁巳,敕今歲諸王、妃主朝會頒賚一如至大元年例。
甲子,以太子詹事斡赤為中書左丞集賢使,領典醫監事
戊辰遣使諸道,審決重囚
太師淇陽王月赤察兒清州民戶萬七千九百一十九,安吉王乞台普濟安吉州民戶五百。
壬申,以西北王察八兒等來朝,告祀太廟
賜脫虎脫、三寶奴珠衣
三寶奴楚國公,以常州路為分地。
乙亥,陞晉王延慶司秩正二品
是月襄陽峽州路荊門州大水山崩,壞官廨民居二萬一千八百二十九間,死者三千四百六十六人
汝州大水死者九十二人
六安州大水死者五十二人
沂州莒州兗州諸縣水沒民田
威州洺水肥鄉鷄澤等縣旱。
秋七月戊寅太陰右執法
己卯太陰上相
庚辰,封皇伯王長女寶答失憐為韓國長公主。
丙戌循州大水,漂廬舍二百四十四間,死者四十三人發米賑之。
庚寅,罷稱海也可扎魯忽赤。
定王藥木忽兒乞如例設王府官六員,從之。
癸巳,給親民長吏考功印曆,令監治歲終驗其行蹟,書而上之,廉訪司御史臺尚書禮部考校以為陞黜
尚書省客省使、副各一員直省舍人十四員。
河南打捕鷹坊魚課都提舉司,秩正四品
乙未中都光祿寺
丁酉汜水長林當陽夷陵宜城遠安諸縣水,令尚書省賑恤之。
己亥,禁權要商販聖旨懿旨令旨阻礙會通河民船者。
壬寅,詔禁近侍奏降御香及諸王駙馬降香者。
磁州威州諸縣旱、蝗。
八月丁未,以江浙尚書省左丞忽剌出遙授中書右丞相釐日,並為御史大夫詔諭中外
甲寅白虹貫日
陞尚服院從一品。
丙辰,以行用銅錢詔諭中外
甲子,獵于昴兀腦兒之地。
[13]己巳,以諸王只必鐵木兒貧,仍以西涼府田賜之。
尚書省臣言:「今歲頒賚已多,凡各位奉聖旨、懿旨令旨財物者,請分汰。
」有旨:「卿等但具名以進,朕自分汰之。
汴梁懷孟衞輝彰德歸德汝寧南陽河南等路蝗。
公元1306年
九月己卯,平伐蠻酋不老丁遣其姪與甥十人來降,陞平伐等處蠻夷軍民安撫司同知陳思誠安撫使,佩金虎符
御史臺臣言:「江浙丞相答失蠻於天壽節日毆其平章政事孛蘭奚,事屬不敬
」詔遣使詰問之。
內郡饑,詔尚書省如例賑恤
辛巳太陰建星
宣慰司都元帥府察罕腦兒之地。
丙戌車駕大都
保八遙授平章政事
辛卯太陰天廪
壬辰皇太子言:「司徒劉夔乘驛省親江南,大擾平民二年不歸
」詔罷之。
庚子,以潭州中宮
上都民饑,敕遣刑部尚書撒都丁發萬石,下其價賑糶之。
壬寅,敕諸司官濫設者,毋給月俸
詔諭三寶奴等:「去歲中書省奏,諸司官員遵大德十年定制,濫者汰之。
今聞員冗如故,有不以聞而徑之任者。
有旨不奏而擅令之任之任者,並逮捕之,朕不輕釋。」
公元1310年
冬十月甲辰朔太白經天
丙午太白左執法
三寶奴司徒田忠良等言:「曩奉旨舉行南郊配位從祀北郊方丘朝日夕月典禮
臣等議,欲祀北郊必先南郊
今歲冬至,祀圜丘,尊太祖皇帝配享,來歲夏至,祀方丘,尊世祖皇帝配享春秋日夕月,實合祀典。
」有旨:「所用儀物,其令有司備之
」又言:「太廟祠祭,故用瓦尊,乞代以銀。
」從之。
戊申,帝率皇太子諸王、羣臣朝興聖宮,上皇太后尊號冊寶曰儀天興聖慈昭懿壽元皇太后
庚戌恭謝太廟
癸丑熒惑犯亢。
甲寅敕諭中外:「民戶託名諸王、妃主、貴近臣僚規避差徭,已嘗禁止
自今違者,俾充軍驛及築城中都
縣官不覺察者,罷職
」封僧亦憐真乞烈思為文國公賜金印。
御史臺臣言:「江浙平章烏馬兒遣人使臣昵匝馬丁枉道馳驛,取贓吏紹興獄中釋之。
」敕臺臣遣官往鞫,毋徇私情。
山東、徐、邳等處水、旱,以御史臺沒入贓鈔四千餘錠賑之。
丁巳尚書省臣言:「宣徽院廪給日增儲偫雖廣,亦不能給,宜加分減
」帝曰:「比見後宮飲膳,與朕無異,有是理耶!
其令伯答沙宣徽院覈實分減之。
庚申,敕:「尚書省繁重諸司有才識明達者並從尚書省選任樞密院御史臺諸有司毋輒奏用,違者論罪
其或私意請托,罷之不敍。
辛酉,以皇太后尊號,赦天下
大都上都中都比之他郡,供給煩擾,與免至大三年秋稅
其餘去處今歲被災人戶曾經體覆,依上蠲免
內外不急之役,截日停罷
至大二年前民負欠差稅課程並行蠲免
闊闊出餘黨未發覺者,並原其罪。
隨處官民田土各有所屬諸人勿得陳獻
三寶奴言省部不肯勤恪署事,敕:「自今晨集暮退,苟或怠弛不必以聞,便宜罪之。
到任或一再月辭以病者,杖罷不敍。
」又言:「故丞相和禮孫時參議左右司斷事官六部官日具一膳,不然則抱饑而還,稽誤公事,今則無以為資,乞各賜鈔二百錠,規運取其息錢以為食。
」制可。
丁卯,封諸王木八剌子買住韓為兖王
[14]壬申,晉王也孫鐵木兒言:「世祖以張鐵木兒地土金銀銅冶賜臣,後以成宗拘收諸王占地土民戶,例輸縣官,乞回賜
」從之,仍賜鈔三千錠賑其部貧民
江浙省臣言:「曩者朱清張瑄海漕米歲四五十萬至百十萬。
船多糧少,顧直均平
比歲賦斂橫出,漕戶困乏逃亡者有之。
今歲運三百萬,漕舟不足遣人浙東福建處和顧,百姓騷動
本省左丞沙不丁,言其弟合八失及馬合謀但的、澉浦楊家等皆有舟,且深知漕事,乞以為海道運糧都漕萬戶府官,各以己力輸運官糧萬戶千戶並如軍官承襲寬恤漕戶,增給顧直庶有成效
尚書省以聞,請以馬合謀但的為遙授右丞海外諸蕃宣慰使都元帥領海運糧漕運萬戶府事,設千戶所十,每所設達魯花赤一、千戶三、副千戶二、百戶四。
制可。
雲南省丞相鐵木迭兒離職赴都,有旨詰問,以皇太后旨貸免,令復職
丞相古迭兒為陝西行御史臺御史大夫詔諭陝西四川雲南甘肅
詔諭大司農勸課農桑
公元1309年
十一月甲戌朔太白犯亢。
戊寅濟寧東平等路饑,免曾經賑恤諸戶今歲差稅,其未經賑恤者,量減其半。
詔諭日移文尚書省,凡憲臺除官事,後勿與。
庚辰河南水,死者給槥,漂廬舍給鈔驗口賑糧兩月
今年租賦,停逋責
辛巳尚書省臣言:「今歲已印至大鈔本一百萬錠,乞增二十萬錠,及銅錢兼行,以備侍衞鷹坊急有所須。
」又言:「上都中都銀冶提舉司達魯花赤別都魯思,去歲輸銀四千二百五十兩,今秋復輸三千五百兩,且言復得新礦,銀當增辦,乞加授嘉議大夫
並從之。
加脫虎脫為太師錄軍國重事封義國公
壬午,改大崇恩福元寺規運總管府為隆禧院,秩從二品
丁亥太陰犯畢。
戊子,改皇太子妃怯憐口都總管府為典內司
益都寧海等處連歲饑,罷鷹坊縱獵,其餘獵地,並令禁約,以俟秋成
尚書省臣言:「雲南省臨安大理等處宣慰司麗江宣撫司及()〔普〕定路所隸部曲[15]連結蠻寇殺掠良民,諭之不服,且方調兵討八百媳婦軍力消耗
今擬蒙古軍人給馬一,漢軍十人給馬二,計直與之,乞賜鈔三萬錠。
」又言:「四川行省紹慶路所隸容米洞田墨,連結諸蠻攻劫麻寮等寨,方調兵討捕,遣千戶塔朮往諭田墨施什用等來降
宜立黃沙寨,以田墨施什用為千戶,塔朮為河東陝西等處萬戶府千戶達魯花赤,廖起龍來寧州判官,田思遠懷德府判官賞賚遣還
」皆從之。
朱清子虎張瑄文龍往治海漕,以所籍宅一區、田百頃給之。
尚書省臣言:「昔世祖皇子脫歡鎮南王居揚州
今其子老章,出入導衞僭竊上儀
遣官詰問,仍以所僭儀物來上。
」從之。
敕城中都,以牛車運土,令各部助之,限以來歲四月十五日畢集失期者罪其部長自願車牛輸運者別賞之
江浙左丞相答失蠻、江西省左丞相不花來朝
世祖宮人伯牙金七百五十兩、銀二千五百兩、鈔六百錠。
丙申有事南郊,尊太祖皇帝配享昊天上帝
己亥尚書省以武衞親軍都指揮使鄭阿兒思蘭與兄鄭榮祖、段叔仁圖為不軌,置獄鞫之,皆誣服,詔叔仁十七人正典刑,籍沒其家。
十二月甲辰朔,以建大崇恩福元寺,乞失剌遙授左丞,曲列、劉良遙授參知政事,並領行工部事。
崇輝署,隸中政院。
戊申冀寧路地
己未,諭中外避役占籍諸王者,俾充軍驛。
鎮南王老僭擬儀衞究問有驗,召老章赴闕
公元1311年
四年春正月癸酉朔,帝不豫,免朝賀大赦天下
庚辰,帝崩于玉德殿,在位五年,壽三十一。
壬午靈駕發引,葬起輦谷,從諸帝陵。
夏五月乙未文武百官也先鐵木兒上尊諡曰仁惠宣孝皇帝廟號武宗
國語曲律皇帝
是日,請諡南郊
閏七月丙午,祔于太廟
武宗富有大業慨然欲創治改法而有為,故其封爵太盛,而遙授之官眾,錫賚太隆,而泛賞之恩溥,至元大德之政,於是稍有變更云。

校勘

  • 王(章)〔璋〕 見卷二二校勘記[一六]。
    下同
  • 也〔速〕不干 據本書一0七宗世系表、卷一0八諸王表補。
    蒙史已校。
  • 丙寅 按是月甲申朔,無丙寅日。
    此「丙寅」在辛卯初八日、戊戌十五日間,當是丙申十三日之誤。
  • 東(滄)〔昌〕 據本書卷五0五行志改。
    按元無「東滄建置
    本證已校。
  • 癸(酉)〔丑〕 按是月辛亥朔,癸酉係二十三日。
    此「癸酉」在壬子初二日甲寅初四日間,為癸丑初二日之誤,今改。
  • 公元1317年
  • 右衞率府 按本書卷二六仁宗延祐四年五月戊寅五年正月戊午六年七月壬戌條及卷八六百官志、卷九九兵志,右衞率府置于延祐五年至大元年所置者為衞率府延祐六年左衞率府
    此處「右」字當是衍文
    下同
  • 民間(抱)〔拘〕銅器甚急 從北監本改。
  • 與(留)〔劉〕往來 從北監本改。
  • 提舉司二分大都上都〕 按本書卷八九百官志,管領怯憐口諸色民匠都總管府,下設大都上都怯憐口諸色人匠提舉司。
    今補「上都二字
    本證已校。
  • 瑞州等路營民都提舉司 按本書卷八八百官志有「管民提舉司」,卷八九百官志有「管民提領所」、「管民總管府」等,疑此處「營民當作「管民」,「營」「管」形近致誤。
  • 雲州(朝)〔潮〕河 按潮河一名本書屢見,元一統志亦作「潮河」,據改。
    通鑑已校。
  • 別都(忽)〔魯〕思 據本條上文下文十一月辛巳條改。
  • 獵于昴兀腦兒之地 按金史卷二四地理志,撫州有「昂吉濼,又名鴛鴦濼」。
    口北三廳志云:「今呼昂古腦兒者,即金之鴛鴛泊也。
    蒙古言昂古立。
    」疑此處「昴」為「昂」之誤。
  • 諸王木八剌子買住韓為兖王 蒙史云:「舊作諸王木八剌子買住韓為兖王
    按諸公主魯國公主位,大長公主拜塔沙適按陳裔孫買住罕。
    」「又按特薛禪傳,有脫憐者,亦按陳裔孫也,卒,子迸不剌嗣,迸不剌卒,子買住罕嗣,買住罕尚拜答沙公主。
    又云,武宗宣慈惠聖皇后真哥,脫憐子迸不剌之女;泰定皇后諱必罕、諱速哥答里者,皆脫憐買住罕之女。
    據此買住〔韓〕本翁剌氏,既為駙馬,又為海山正后可敦兄弟,故受此一字王封
    兖為魯地,故拜塔沙列魯國公主位。
    特薛禪舊傳失載買住〔韓〕封兗王事世系舊表遂以兗王買住韓為察合台大王位下八剌大王之子,蓋誤認武宗舊紀諸王八剌為察阿歹曾孫八剌合也。
    其實舊紀之木八剌乃本八剌脫誤,亦即迸不剌異文
  • )〔普〕定路 據本書卷六一地理志改。
    按元無「晉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