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元-托克托

输入文本已由电脑自动标签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词汇
人物
地点
景观
植物
称谓、职官
时间
别称
数量或序号

卷四百八十二
列傳第二百四十一 世家北漢劉氏劉繼元(父:鈞 兄:繼恩 附:衛融 趙文度 李惲 馬峯 郭無爲)

體裁史書
類别歷史

世家五○北漢劉氏

北漢劉繼元并州太原人
祖崇,漢祖之弟,漢初為太原尹、北京留守
隱帝嗣位,周祖為樞密使,崇謂判官鄭珙曰:“吾與郭樞密不協朝廷幼弱,郭得誌,吾無類矣。
”因泣下。
遂勸繕完甲兵招集亡命,為自全計。
及聞隱帝遇害,崇欲率兵南向,會漢太后下令馮道徐州迎崇子贇為漢嗣,崇信之,謂賓佐曰:“吾兒為帝矣,復何慮哉?
少尹李驤曰:“知幾其神時不可失
郭公之心,必不以天下與人不如精騎疾度太行,控孟津,以觀其變,徐州位定,然後晉陽,即郭公不敢動矣。
崇大怒,罵曰:“腐儒離間父子
”遽令左右出斬之。
曰:“仆負王佐才今日愚人畫計,死固甘心,但家有病妻,願同戮於市。
並殺之,表其事於太后,明無他誌
俄周祖為眾所推,降封贇湘陰公
遣使奉書周祖,乞贇歸藩
使還,知贇已死,慟哭,為立祠
公元954年
遂即皇帝位,國仍號漢,仍稱乾祐年,改名旻
子鈞太原尹,判官趙華鄭珙宰相陳光裕宣徽使
重幣契丹,自言與周有隙,願如晉故事,約為父子
契丹主許之,遣政事燕王耶律述軋、上樞使高勳,策為大漢神武皇帝
自是數侵晉、絳。
高平之敗,單騎遁歸,由此喪氣不敢復出師。
顯德元年崇卒,鈞襲位
公元957年
舊名承鈞,後止名
改元天會,以衛融為相,段常為樞密使蔚進親軍,子繼恩為太原尹。
始建七廟漢祖舊第號顯聖宮
潛結江南西川外援
六年冬契丹侵周。
明年正月周恭帝太祖北征,至陳橋驛,眾推戴太祖即位
與契丹兵皆遁去。
公元963年
是夏李筠上黨叛,令判官監軍周光遜等送於稱臣求援
自至太平驛會,遣其宣徽使盧讚將騎數千隨入寇,又遣其河陽節度範守圖援之。
太祖親討,前軍石守信高懷德眾於澤州,獲守圖,殺兵數千。
沙穀砦又為折德扆所破,斬首五百級。
九月昭義李繼勳率師平遙虜獲甚眾。
建隆二年冬繼勳又敗兵,斬首百餘級,獲其遼州刺史傅廷彥弟勳以獻。
公元962年
三年二月潞二州守將擊走之。
三月太祖河東降人徙家於邢、洺,計口給粟
四月太原四百七十人降。
七月捉生指揮使路貴等十一人降,並補內殿直
四年八月邢州王全率師樂平衛指揮使王超、散指揮使元威、侯霸榮所部千八百人贇。
未幾衛都指揮使蔚進馬軍都指揮使郝貴超契丹悉兵來救樂平三戰皆敗之。
遂下其城,詔建為平晉軍以降兵為效順軍,賜以錢帛,靜陽十八砦遂相率來降
九月復引契丹平晉軍太祖洺州防禦使濮州防禦使張彥客省使曹彬趙州刺史陳萬通步騎萬餘救之,未至而遁去。
公元964年
乾德二年二月李繼勳兵馬鈐轄康延沼馬步軍都軍頭訓率兵攻遼州郝貴超來援,戰於城下大敗
刺史杜延韜危蹙,與拱衛都指揮使兵馬都監侯美籍部兵三千降於繼勳,賜延韜襲衣銀帶器幣鞍勒馬,其降兵以效順懷恩為名。
是月府州鈞衛州刺史楊璘以獻。
耀州團練使周審玉四人降,賜審玉襲衣金帶、絹千匹、銀五百兩、鞍勒馬,仍賜名承晉以為左千牛衛大將軍、領汾州團練使
四月太祖馬軍都校劉光將兵戍潞,備入侵
五年三月招收指揮使閻章石盆砦降鎮州
四月招收指揮使樊暉殺監軍成昭,以鴻唐砦降鎮州
六年正月,偏成砦招收指揮使任恩等百五十人晉州
三月鎮州守將攻破馬鞍山砦。
七月烏玉砦主胡遇等百三十九人鎮州
初,李筠敗,狼狽而歸,旦夕懼宋師之至。
趙文度為相,召抱腹山人郭無為參議中書事,以五台山僧繼顒為鴻臚卿參議國事
因事誅段常,契丹遣使曰:“爾不稟我命,其罪三:擅改年號,一也;助李筠有所覬覦,二也;殺段常,三也。
皇恐曰:“父為子隱,願赦罪
契丹不報
自是使契丹者被留不遣
終以勢力窘弱,憂憤成疾,是月卒,年四十三。
繼恩嗣位
初,太祖嚐因界上諜者曰:“君家周氏世仇,宜其不屈,今我與爾無所間,何為困此一方人也?
若有誌中國宜下太行決勝負
遣諜復命曰:“ 河東土地甲兵不足以當中國,然家世非叛者,區區守此,蓋懼漢氏不血食也。
太祖哀其言,笑謂諜者曰:“為我,開爾一生路。
”故終其世不加兵焉。
繼恩本姓薛
父釗,娶崇女,晉初為護聖營卒
漢祖禁兵,以釗崇婿,釋其籍,館門下。
漢祖領方鎮,爵位通顯,釗罕得見其妻,居常怏怏
一日乘醉求見,即引佩刀刺妻,妻奮衣得脫,釗乃自剄
繼恩時尚幼,漢祖令鈞養為子,遂冒姓劉。
八月太祖詔伐繼恩。
內客省使盧懷忠二十二人禁兵潞州昭義節度李繼勳為行前軍都部署,侍衛步軍都指揮使黨進副之,宣徽南院使曹彬都監棣州防禦使何繼筠前鋒部署懷州防禦使康延沼都監建雄軍節度趙讚汾州部署絳州防禦使司超副之,隰州刺史李謙溥都監
九月繼勳敗繼恩軍洞渦河,其左勝軍使李瓊來降,賜襲衣金帶鞍勒馬。
初,鈞謂郭無為曰:“繼恩庸懦何堪後事
無為以為然。
至是繼恩獨處一室行喪左右親信皆在太原無得從者
或勸召之,繼恩猶豫不決
侯霸榮者,邢州龍岡人
多力善射,走及奔馬,嚐為盜並、汾間,鈞用為散指揮使,戍樂平
建隆中,率所部來歸,補內殿直
未幾,復奔太原,鈞署供奉官
至是謀持繼恩首獻太祖,遂乘繼恩無備,白晝挺刃而入,反扃其門,繼恩繞屏環走,霸榮以刃揕胸弑之,年三十四,時立六十日矣。
無為遣卒登梯入,殺霸榮,立其弟繼元
公元974年
繼元本姓何
初,薛釗死,崇以女再妻何氏,生繼元
何死,鈞亦養繼元為子。
繼元襲位改元廣運復結契丹為援。
開寶二年春太祖李繼勳趙讚郭進司超將兵先赴太原太祖親征
繼元太穀梁文陟為太子洗馬張續為右讚善大夫
太祖將至,繼勳繼元兵於城下,其憲州推官史昭文以州來降,升本州刺史
乃壅汾水灌其城,又遣海州刺史孫方進汾州
繼元方恃契丹為援,守陴揚言旦夕契丹至。
四月何繼筠契丹陽曲北。
太祖命以所獲首級鎧甲示於城下城中由是喪氣,知嵐州趙文度來降
閏五月南城汾水陷,水注城中太祖長堤觀焉。
登望樓者見繼元殺其相郭無為城中紛擾
俄而城兵自西長連城出,將焚攻戰具,反為攻兵擊走之,斬首萬餘級。
夜半傳呼壁外繼元降,太祖衛士擐甲,將開壁門八作使趙遂曰:“受降受敵詎可中夜輕出
太祖使伺之,果諜者也。
太常博士李光讚上言曰:“陛下應天順人體元禦極,戰無不勝,謀無不臧,四方恃險僭竊帝王之號者,昔日中國為鄰,今日陛下為臣
蕞爾晉陽,豈須親討,重勞飛免,久駐師徒
太原得之未必為多,失之未足為辱。
今時炎蒸,候當暑雨,倘河津泛溢道路阻艱輦運稽留,恐勞宸慮
太祖覽奏甚喜,命宰相趙普撫諭諸將欲班師
軍校趙翰等叩頭乘城急擊,以盡死力,太祖曰:“汝曹我所訓練無不當百,以備肘腋同休戚也。
我寧不取太原,豈忍驅汝曹冒鋒鏑而蹈必死之地乎?
”士皆感泣,遂班師
公元976年
九年八月太祖又遣黨進潘美楊光美牛思進、米文義討之。
繼元諜者訓為晉州所捕,械送於朝,太祖命釋之,給服裝放歸
又遣郭進入忻代路,郝崇信王政忠汾州路,閻彥、齊超入沁州路,孫晏宣、安守忠遼州路,齊延琛、穆彥璋石州路。
九月黨進繼元兵數千,獲馬千餘
郭進山北民三萬七千餘。
十月遼州監押馬繼恩入并州境,燔四十餘砦,獲牛羊數千。
郭進又破壽陽得民九千。
穆彥璋并州境,得民二千。
黨進又敗繼元千餘城下
是月太宗即位,召諸將還。
公元977年
太平興國二年繼元胡桃指揮使史溫等以其民內附
太宗齊王廷美曰:“太原,我必取之。
四年,始議討伐,曹彬以為可,太宗意遂決,語在《傳》。
宰相薛居正曰:“昔周世宗舉兵太原契丹之援,堅壁不戰,以至師老而歸。
太祖契丹雁門關南,盡驅其民分布河、洛之間,雖巢穴尚存,而危困已甚得之不足以辟土,舍之不足以為患,願陛下熟慮之。
太宗曰:“今者事同而勢異,彼弱而我強。
先皇契丹,徙其人而空其地者,正為今日事也。
朕計決矣,卿勿復言
”遂遣宣徽南院使潘美等率諸將分兵、嵐諸州,車駕親征,以驍將郭進石嶺關,斷契丹援路。
契丹果至擊敗之。
初,繼元遣子續質於契丹契丹所敗。
繼元又遣健步間道蠟丸帛書求救得之,徇於城下
繼元外援不至餉道又絕,潘美等兵數十長圍四合,自春徂夏,矢石如雨晝夜不息城中大懼。
太宗奄至,親督衛士急攻,人百其勇,城無完堞。
太宗城陷殺傷者眾,以手詔繼元降,詔至城下守陴者不納,繼元不能知。
太宗躬擐甲胄夜至連城督諸將攻之,控弦之士數萬列陣於前,蹲甲交射,矢集城上蝟毛,每給矢必數百萬,頃之鹹盡。
捕得城中人雲,繼元十錢一矢,凡聚百餘萬,太宗笑曰:“此為我畜也。”
公元979年
五月庚辰繼元宣徽使範超來降攻城者以超為出戰,禽而戮之。
繼元遂斬超妻子,投其首城外
壬午馬軍都指揮使郭萬超逾城降繼元帳下親信因之漸亡去城中危急
太宗又自草詔諭之曰:“越王、吳主獻地歸朝,或授以大藩,或列於上將臣僚子弟皆享官封
繼元但速降,必保終富貴安危兩途,爾宜自擇
”至是詔入,諸將銳攻不可遏,太宗臨之,恐城陷害民麾眾少退。
是夕繼元遣其客省使李勳奉表請降太宗賜勳襲衣金帶銀器錦彩銀鞍勒馬,復遣通事舍人文寶齎詔答之。
夜漏未盡太宗幸城北,張樂從臣於城台,繼元降。
遲明繼元官屬縞衣紗帽待罪台下,詔釋之,賜襲衣玉帶、金銀鞍勒馬三匹金器五百兩、銀器五千兩、錦彩二千段,文武官各賜衣、金銀帶器幣鞍勒有差
召升台,繼元叩頭言:“臣聞車駕親征,即願束身歸罪,蓋亡命者懼死,逼臣得降爾。
太宗軍中亡投繼元數百人,選其巨室者以從軍法,餘賜服錢帛分隸諸將。
詔授繼元特進檢校太師、右衛上將軍封彭城郡公,館於行在所給賜甚厚。
其相李惲等授官有差,命中使康仁寶監之。
繼元獻其宮妓百餘,悉分賜立功將校
又令仁寶護繼元親屬百餘赴京,所過續食,賜京城甲第一區歲時優加頒賚
六年,加開府儀同三司
雍熙三年,建房州保康軍,以繼元節度
公元991年
淳化二年繼元疾,遣中使護醫診視,及卒,遺奏以其子三豬為托,太宗惻然哀之,贈中書令追封彭城郡王賵賻加等,葬事官給。
三豬六歲賜名守節,授西京作坊副使家居賜祿
初,太宗繼元行次澶淵,有太仆寺丞宋捷者掌出納行在軍儲太宗見其姓名喜,以為師必有之兆。
及將至太原太宗遣語攻城諸將曰:“我以端午日置酒高會太原城中。
至癸未繼元降,乃五月五日也。
劉崇周廣順元年稱帝,曆四主二十九年而亡。
繼元殘忍,在太原凡臣下有忤意,必族其家。
太祖親征遣將攻伐,因之殺傷不可勝紀
窮蹙始降太宗待遇保全之,嚐謂近臣曰:“晉司馬昭劉禪思蜀之對,戲之雲‘何乃似卻正之言’,此不仁之甚也。
亡國之君皆暗懦所致,苟有遠識,豈至滅亡
此可湣傷,何反戲侮乎?
劉繼元朕所虜者,待之賓客猶恐不慰其意爾。”
公元1020年
守節後為崇儀使,改右屯衛將軍
天禧四年特遷右武衛將軍,改右驍衛將軍
衛融字明遠青州博興人
晉天福初進士,調南樂主簿,曆齊澶二州從事忠武軍掌書記
漢初,為太原觀察支使劉崇稱帝,授中書侍郎平章事
公元951年
太祖立李筠上黨遣使劉鈞自將兵至太平驛與筠會,遣宣徽使盧讚潞州筠軍。
與筠不協和解之。
會筠敗,被擒,太祖責之曰:“汝何故劉鈞舉兵李筠反耶?
曰:“犬吠非其主,臣四十口受劉氏豐衣美食不忍負之。
陛下不殺臣,臣亦不為陛下用,終當間道河東爾。
太祖怒,令左右鐵撾擊其首,曳出將戮之。
大呼曰:“大丈夫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今之死得其所爾。
太祖聞之曰:“此忠臣也。
”遽命釋之,召坐御前,以良藥傅其創,賜襲衣金帶鞍勒馬。
既而欲放歸,令為書言俟周光遜歸朝,即遣去。
得書久無報,乃授太府卿賜第京城
乾德初郊祀獻《郊禋大體賦》,改司農卿出知、黃三州
開寶六年,卒,年六十九。
子偁、儔,孫齊,並進士及第
趙文度薊州漁陽人
父玉嚐客滄州,依節度判官呂兗。
劉守光滄州,收兗親屬盡戮之,兗子琦年十四,玉負之以逃,至太原,變姓名,丐衣食以給後唐同光初為藩郡從事
當是時,燕、趙之士,以玉能存呂氏之孤,翕然稱之。
明宗朝,職方員外郎知雜
清泰中給事中端明殿學士,玉已卒矣。
公元1126年
文度入洛舉進士薦於主司馬裔孫,擢甲科,曆徐、兗、、許四鎮從事
漢初,為河東掌書記
文度捷給戲謔劉崇雅愛之,及稱帝累官翰林承旨兵部尚書
天會四年,授中書侍郎平章事,轉門下侍郎樞密使,加司徒
久之,與郭無為不協出知汾州,徙嵐州
公元969年
太祖開寶二年親征晉陽,遣偏師圍嵐。
文度危蹙請降待罪行宮太祖命釋之,賜襲衣玉帶、金鞍勒馬、器幣甚厚,其官屬賜物有差
文度本名弘,以犯宣祖廟諱,賜今名。
師還,授檢校太傅安國軍節度歲餘華州不宣製而告敕宣製之例。
又徙耀州,凡曆三鎮
七年,卒,年六十一。
文度善為詩,人多諷誦,有《觀光集》。
文度之降也,其母在太原,世以不死節罪之。
昌圖,至內殿崇班閣門祗候
公元988年
李惲字孟深開封陽武人
漢乾祐中進士客遊嵐州
劉崇自立,署州從事,擢知制誥翰林學士,累至司空平章事
時母在鄉里,惲不知存亡居常戚戚,但以弈棋沈飲為務,政事多廢。
劉繼元以為言,惲不介意
後方與僧弈棋繼元近侍直抵惲前,取局焚之。
怡然,徐詣繼元謝,繼元切責之,明日別造新局弈棋如故
太宗太原,為殿中監,始知母亡,表求追服母喪不許
出知廣州,遷司農卿,連知孟二州
以足疾求解,授忠武軍行軍司馬
端拱元年,卒,年七十三。
惲性疏達善談名理
年少時好滑稽,及為相,頗事持重
初與王溥李昉同年登第太原平,相見敘舊情好益固,論者美之。
存誠駕部員外郎存信左侍禁閣門祗候
公元984年
馬峰并州太原人
劉繼元樞密使左仆射致仕
太原平,太宗以為將作監,遷太府卿分司西京
服餌養生,體強無疾,性鄙吝,頗好持論
雍熙元年,卒,年八十餘。
郭無為青州千乘人
博學有辭辯,為道士,隱武當山
漢乾祐中,周祖征河中無為杖策謁於軍門,周祖一見大奇之,將留館門下
左右曰:“無為縱橫家流,今公握重兵不宜親之。
無為拂衣去,隱太原抱腹山。
劉鈞將兵李筠,將發太原,其大臣趙華諫曰:“舉動輕易,今起兵應之,未見其可。
”鈞怒不顧遂行
敗,鈞狼狽而歸,由是文學之士。
日夕懼宋師至,頗求有智謀者與之計事
段常薦無為於鈞,鈞以諫議大夫召之。
及至,與語大悅,尋遷吏部侍郎參議中書事。
趙文度秉政意好不協,鈞乃出文度汾州
俄誅段常,遂以無為左仆射平章事樞密使機務一以委之。
鈞嚐病,與無為語及後事,謂其子繼恩不才無為亦言其然
繼恩既立,知其事,欲誅無為畏懦不能決。
月餘侯霸榮弑繼恩,無為使人霸榮,並人疑無為授意霸榮,後殺之以滅口也。
繼元立,太祖李繼勳等討之,仍詔許繼元以青州節度無為邢州節度無為得詔色動
一日繼元宴群臣,契丹使亦在焉,無為慟哭於庭曰:“今日空城大軍計將安出
”引佩刀欲自刺,繼元降階持其手,引無為升坐,蓋無為欲以動眾心也。
太祖親征長圍既合,無為自將夜出擊圍,欲自拔來歸,值天陰晦而止。
閹人德貴告其事。
太祖汾水浸城,城中人情大懼,繼元乃殺無為以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