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元-托克托

输入文本已由电脑自动标签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词汇
人物
地点
景观
植物
称谓、职官
时间
别称
数量或序号

宋史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十五

作者 脫脫

劉拯

劉拯字彥修宣州南陵人
進士及第
常熟縣有善政,縣人稱之。
元豐中,為監察御史,歷江東淮西轉運判官提點廣西刑獄
紹聖初,復為御史,言:「元祐修先帝《實錄》,以司馬光蘇軾門人范祖禹黃庭堅秦觀為之,竄易增減誣毀先烈,願明正國典
」又言:「蘇軾貪鄙狂悖無事君之義,嘗議罪抵死先帝赦之,敢以怨忿形於詔誥醜詆厚誣
策試館職,至及王莽曹操之事,方異意之臣,分據要路,而及此,傳之四方忠義之士,為之寒心扼腕
願正其罪,以示天下
」時祖禹等已貶,英州,而鷙視不愜也。
右正言累至給事中
公元1100年
徽宗立,欽聖后臨朝,而欽慈后葬,大臣欲用妃禮。
曰:「母以子貴,子為天子,則母乃后也,當改園陵為山陵。
」又言:「門下侍郎韓忠彥,雖以德選然不可啟貴戚預政之漸。
」帝疑其阿私觀望,黜知濠州
廣州,加寶文閣待制,以吏部侍郎召還。
帝稱其議欽慈事,褒進兩秩,遷戶部尚書
蔡京編次元祐姦黨言:「、唐失政,皆分朋黨,今日前人為黨,安知後人不以今人為黨乎?
不若定為三等,某事為上,某事為中,某事為下,而不斥名氏
不樂
言戶部月賦不足所出
益怒,徙之兵部
旋罷知蘄州,徙潤州
張商英入相,召為吏部尚書
拯已昏憒,吏乘為姦,又左轉工部,以樞密直學士同州
商英去位侍御史洪彥昇並劾之,削職提舉鴻慶宮,卒。

錢遹

錢遹字德循婺州浦江人
進士甲科調洪州推官,累通判越州
校書郎
徽宗立,擢殿中侍御史
中丞豐稷論其回邪不可風憲不報
復言:「必用則願罷臣」,乃以提舉湖北常平
崇寧初,召為都官員外郎殿中侍御史
曾布援元祐姦黨,擠紹聖忠賢去。
侍御史,閱兩月,進中丞
乞治元符末大臣嘗乞復孟后而廢劉后事,韓忠彥曾布李清臣黃履及議者曾肇豐稷陳瓘龔夬皆坐貶。
遂與殿中侍御史石豫左膚言:「元祐皇后得罪先朝昭告宗廟天下莫不知。
哲宗上賓太母聽政
當國大臣盡欲變亂紹聖之事,以逞私欲,因一布何大正狂言復還廢后位號
當時物議固已洶洶乃至疏逖小臣詣闕上書,忠議激切則天下公議從可知矣。
朝廷既已貶削忠彥等,及追褫大正誤恩,則元祐皇后非所安。
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
』夫在先朝則曰后,今日則謂之元祐皇后,於名為不正先朝廢而陛下復,於事為不順
考之典禮,則古昔所無;稽之本朝則故未有;詢之師言,則大以為不然
況既為先朝所廢,則宗廟祭告歲時薦饗人事嫌疑之跡,神靈厭斁之心,萬世之後配祔安所施。
蚤正厥事,斷以大義,無牽於流俗非正之論,以累聖朝。」
公元1096年
明日,又言:「典禮所在,實朝廷治亂之所係,雖人主之尊不得而擅,又況區區臣下,敢輕變易者哉?
元祐皇后得罪先朝,廢處瑤華制誥一頒,天下無間然者。
並后匹嫡,《春秋》譏之,豈宜明盛之朝,而循衰世非禮之事?
於是尚書右僕射京、門下侍郎將、中書侍郎尚書左丞挺之右丞商英言:「元祐皇后復位號,考之典禮將來宗廟不可從享陵寢不可配祔
揆諸禮制,皆所未安,請如紹聖三年九月詔書旨。
」后由是復廢。
遹、豫遂言元符皇后名位未正,乃冊為崇恩太后
遹章所言小臣上書者,昌州推官馮澥也。
其書以謂:「先帝既終,則后無單立之義;稽之逆順陛下無立嫂之禮;要之終始皇太后不得伸慈婦之恩。
雖已遂之事,難復之失,然感悟追正何有不可
用是得召對,除鴻臚主簿
蔡京謀取青唐,遹助成其議。
會籍元祐黨,遹以為漏略給事中劉逵駁之,左轉戶部侍郎,俄遷工部尚書侍讀
逾年,以樞密直學士知潁昌府
言者疏其罪,黜為滁州,稍復顯謨閣待制直學士,徙宣州
復為工部尚書,舉馮澥自代,謂:「趣操端勁古人與稽,嘗建明典禮忠義凜凜搢紳歎服
言者又疏其罪,以待制秀州中書舍人侯綬封還之,又奪待制
久之,還故職,改述古殿直學士
屏居十五年,方臘陷婺,遹逃奔蘭溪,為賊所殺,年七十二。

石豫

公元1102年
石豫者,寧陵人
進士
安惇薦,為監察御史
左膚鄒浩獄,文致重比,又使廣東鍾正甫逮治,欲致之死
豫論邊事,謂中國四夷相交為君臣,相與賓客
徽宗以其言無倫理,且辱國,出為淮南轉運判官
陳瓘追論羅織鄒浩事,降通判亳州
崇寧元年召拜殿中侍御史
遂同錢遹造廢元祐皇后議,亟遷待御史,至中丞
請削去景靈宮繪像臣僚,自文彥博司馬光呂公著呂大防范純仁劉摯范百祿梁燾王岩叟以下
既,以論罷軍器監蔡碩平生交通狀,黜知陳州,徙鄧州
過闕,留為工部侍郎,進戶部,兼侍讀
調度不繼降秩一等,徙刑部
祖母死,用嫡孫承重去官,服未闋而卒。

左膚

廬州人,亦用安惇薦為御史履歷大略石豫同。
侍御史,累至刑、兵、戶三尚書,以樞密直學士知河南府,改永興軍,卒。

許敦仁

許敦仁興化人
進士
崇寧初,入為校書郎
蔡京州里之舊,擢監察御史,亟遷右正言起居郎,倚為腹心
敦仁凡所建請,悉受旨,言:「元符之末姦臣用事內外制詔類多誣實。
自今以前,委中書舍人著作局討論刪正
起居郎舍人異時車駕行幸,惟當直者從,敦仁始請悉扈蹕
殿中監,拜御史中丞
視事,即上章五日一視朝。
徽宗以其言失當,乖宵旰圖治之意,命罰金,仍左遷兵部侍郎他日,為朱諤言,且欲逐敦仁,而庇之甚力,敦仁亦處之自如
後二年卒。
靖康中諫官呂好問蔡京使敦仁五日一視朝,欲顓竊國命,蓋指此也。

吳執中

吳執中字子權建州松溪人
登嘉祐進士第歷官州縣
同門婿呂惠卿貴盛不肯附以取進
凡三十餘年,始提舉河南常平,連徙河東淮南江東轉運判官提點廣東刑獄,入為庫部吏部右司郎中
公元1108年
大觀初,擢兵部侍郎
二年,進御史中丞,論開封府內侍省京畿秦鳳違法干請,詔獎其得風憲體。
又言:「開封治事大理決獄,將作之營繕榷貨入中,皆職所當為,乃妄以為功,一歲遷官至五六,宜行抑損
」遂詔自今但賜束帛
鄭居中知樞密院執中言外不宜政地,帝還其章,而諭所以居中之意。
初,蔡京張康國,故引執中言路
執中先劾劉炳兄弟宋喬年父子,皆京客也。
帝嘗語執政,嘉其不阿
康國曰:「是乃為逐臣地耳
已而果至
帝怒,黜知滁州
未幾,徙越州
石公弼以為執中反覆得罪,未宜殿大府
提舉洞霄宮,以集賢殿修撰揚州,加顯謨閣待制知河南府
過都,復拜中丞
帝以星變蔡京言者未已執中進退大臣,當全體貌,於是為京下詔,京得不重貶。
龐恭孫趙遹適開梓、夔諸夷州執中乞正其罪。
又言:「八行之舉,所得鄉曲常人不足以為士,願下太學,考其道藝進退之。
」所論多施行
禮部尚書
張商英罷,御史張克公言,執中商英皆由郭天信以進,除樞密直學士、知越州
尋降待制,又奪職
卒於家。

吳材

吳材字聖取處州龍泉人
進士第,歷青溪主簿咸平、知江都縣
入為太學博士,以趙挺之薦,擢右正言,遷左司諫
黨論復起首論范純禮朋附黨與前日大臣變更神考法度,故引之執政不宜復其職;程之元蘇軾心腹不宜九卿張舜民當初政時,猖狂無所顧忌不宜從官鄉郡
其後曾布指,與王能甫疏言:「元符之末,變神考美政,逐神考人材者,韓忠彥實為之首。
忠彥遂罷。
鷙忍疾視善類,所排逐最多。
起居郎,以憂去。
蔡京用為給事中吏部侍郎陛見,有所陳,不悅
天章閣待制光州
挺之作相,召拜工部侍郎,卒。
論曰紹述說行,權臣顓假以攻元祐正士;網既盡矣,復假以攻異己
鷹犬外搏鬼蜮內狙,宜小人得志而空朝廷也。
劉拯摭實錄以肆詆錢遹孟后以遍刺,石豫繪像以削諸賢,吳材黨論以揃善類許敦仁五日一朝之請,吳執中體貌大臣之言,俱蔡京腹心計也。
讒說殄行,虞帝攸堲;似是而非孔聖惡佞。
國家者,可不監夫!

劉昺

劉昺字子蒙開封東明人初名炳,賜今名。
元符末進士甲科起家太學博士,遷秘書省正字校書郎
兄煒,通樂律
煒死,蔡京大司樂,付以樂正
遂引蜀人魏漢津九鼎,作《大晟樂》。
撰《鼎書》、《新樂書》,皆漢津妄出己意,而為緣飾,語在《樂志》。
累遷給事中
置局議禮又領之。
翰林學士,改工部尚書
提舉紀元曆》,有所損益,為吳執中所論,以顯謨閣直學士陳州
與弟煥皆侍從,而親喪不葬,坐奪職罷郡,復以事免官
輔政,召為戶部尚書
嘗為畫策,排鄭居中,故力援,由廢黜中還故班。
御史中丞俞㮚發其姦利事,他官。
徽宗所儲三代彝器,詔討定,凡尊爵俎豆盤匜之屬,悉改以從古,而載所製器於祀儀,令太學諸生習肄雅樂
閱試日,大司成劉嗣明奏,有鶴宮架之上。
再為翰林學士東宮建,為太子賓客,又還戶部
大理戶絕法,若祖有子未娶而亡,不得養孫為嗣
曰:「計一歲諸路戶絕不過得錢萬緡。
使歲失萬緡而天下無絕戶,豈不可乎?
」詔從其議。
宣和殿學士知河南府積官金紫光祿大夫
王寀交通,事敗,開封尹盛章議以死,刑部尚書范致虛為請,乃長流瓊州
死,年五十七。

宋喬年

宋喬年字仙民宰相庠之孫也。
充國刻意問學,以鄉書禮部;既自謂宰相子,輒罷舉。
仁宗知之,召試學士院,賜進士出身簽書河南判官,判登聞鼓院知太常禮院
英宗祔廟,議者欲祧僖祖,藏夾室充國請配感生帝為宋始祖,從之。
西府建,上二箴以戒大臣大臣不懌
會廟饗宿齋,其妻遣兩妾至寺,充國自劾,罷禮院,遂致仕
充國剛介,孝於奉親平居微物必先家廟,乃敢嘗。
官至太中大夫,卒。
公元1113年
喬年父蔭監市易,坐與倡女私及私役吏失官落拓二十年。
女嫁蔡京子攸
當國,始復起用。
崇寧中提舉開封縣鎮、府界常平,改提點京西北路刑獄
進士第,加集賢殿修撰京畿轉運副使,進顯謨閣待制,為都轉運使,改開封尹,以龍圖閣學士知河南府
罷相諫議大夫毛注御史中丞吳執中交擊之,貶保靜軍節度副使蘄州安置
復相,還舊官,知陳州
政和三年,卒,年六十七,諡曰「忠文」。

子昪,字景裕
崇寧初,由譙縣敕令刪定官,數年,至殿中少監
喬年尹京父子依憑蔡氏,陵轢士大夫陰交諫官蔡居厚,使為鷹犬
徽猷閣待制陳州
喬年貶,亦謫少府少監分司南京未幾知應天府
喬年卒,起復京西都轉運使,蒞葺西宮及修三山新河,擢至顯謨閣學士,方是時徽宗議謁諸陵,有司預為西幸之備。
宮城廣袤十六里,創廊屋四百四十間,費不可勝
髹漆,至灰人骨為胎,斤直錢數千。
盡發洛城外二十里古塚,凡衣冠壟兆,大抵遭暴掘。
用是正議大夫殿中監,又奉命補治三陵泄水坑澗,計役四百九十萬工。
未幾,卒,贈金紫光祿大夫延康殿學士,諡曰「恭敏」。

強淵明

強淵明字隱季杭州錢塘人
父至,以文學受知韓琦,終祠部郎中
淵明進士第,調海州司法參軍,歷濟、杭二州教授,知蔡州確山縣通判保定軍
入為太府丞軍器少監國子司業
與兄浚明葉夢得蔡京死交立元祐籍,分三等定罪,皆三人所建,遂濟成黨禍
淵明以故亟遷秘書少監中書舍人大司成翰林學士
公元1109年
大觀三年罷相,以龍圖閣直學士知永興軍,徙越二州
召為禮部尚書,復拜學士,進承旨
林廣直廬帝書摛文堂」榜賜之。
太子賓客
以疾,改延康殿學士提舉醴泉觀侍讀監修國史
卒,贈金紫光祿大夫資政殿學士,諡曰「文憲」。
浚明早死

蔡居厚

蔡居厚字寬夫熙寧史延禧子也。
延禧嘗擊呂惠卿兄弟,有直名
居厚進士累官吏部員外郎
大觀初,拜右正言奏疏曰:「神宗造立法度曠古絕儗,雖符、祐之力起相軋,而終不能搖者,出於人心理義所在也。
陛下繼志廣聲,政事具舉,願如明詔有司勒為成書,以明一代之制。
」遷起居郎,進右諫議大夫
東南兵政七弊,及言學官書局皆為要塗,宜公選實學多聞之士,無使庸常之徒。
得以幸進
河北河東群盜太原真定守皆以不擒捕罪去。
居厚言:「將帥之才,不儲養平時,故緩急無所可用,宜令觀察使以上,各舉所知
」又言:「比來從事於朝者,皆姑息胥吏,吏強官弱,浸以成風
輦轂之下,吏習狡獪,故怯懦者有所畏,至用為耳目,倚為向導假借色辭過為卑辱浸淫及於侍從
廟堂之上,稍亦為之,願重為之制。
」改戶部侍郎
言者論其在諫省時,為宋喬年父子用,以集賢殿修撰秦州
降羌在州者逸入京師訴事坐失察,削職罷。
蔡京再相,齊三州,加徽猷閣待制,為應天河南尹
初建神霄宮度地汙下,為道士交訴,徙汝州
久之,知東平府
復以戶部侍郎召,未至,又以知青州
不能赴,未幾卒。

劉嗣明

劉嗣明開封祥符人
太學,積以試藝,名出諸生右。
崇寧中車駕幸學解褐承事郎,歷校書郎給事中
張商英相位,惡其不附己。
鄭居中雖以嫌去樞密,然陰殖黨與窺伺益固。
嗣明與之合,計傾商英
門下省吏張天貶秩嗣明駁弗下,商英爭之。
御史臺曲直商英以是罷。
嗣明遂論商英李士觀尹天民政典局,矯為敕語,共造姦謀三人俱坐責。
嗣明大司成
士子雅樂被恩,嗣明升班學士等。
已而言者論其取悅權貴,妄升國子生預舍法以抑寒士,黜知潁州
未幾,入為工部侍郎翰林學士工部尚書
卒,贈資政殿學士太中大夫

蔣靜

蔣靜字叔明常州宜興人
進士,調安仁令
俗好巫,疫癘流行病者寧死不服藥悉論巫罪,聚其所事淫像,得三百軀,毀而投諸江。
陳留縣,與屯將不協罷去
徽宗初立求言上言,多詆元祐間事,蔡京第為正等,擢職方員外郎中書舍人吳伯舉封還之,怒,黜伯舉
明年,遷國子司業
帝幸太學,命講《書·無逸篇》,賜服金紫,進祭酒,為中書舍人
顯謨閣待制壽州,徙江寧府
茅山道士劉混康以技進,賜號先生」。
其徒倚為姦利,奪民葦場,強市廬舍詞訟至府,吏觀望不敢治,悉抵於法。
睦州移病提舉洞霄宮
九年,召為大司成出知洪州
告歸,加直學士
卒,年七十一,贈通議大夫

賈偉節

賈偉節開封人
進士,累擢兩浙轉運判官
條上民間利病,加直秘閣,為江淮發運副使
蔡京東南轉般法直達綱偉節率先奉承,歲以上供物徑造都下,籍催諸道逋負,造巨船二千四百艘,非供奉物而輒運載者,請論以違制
花石海錯急切自此而興。
論功進秩,遂拜戶部侍郎,改刑部
歲餘,以顯謨閣直學士提舉醴泉觀,卒。
論曰:善乎歐陽修之論朋黨也,其言曰:「君子同道為真朋,小人同利為偽朋,同道同心相益而共濟小人見利則爭先,利盡則疏而相賊害矣。
蘇軾說,謂:「君子不得志奉身而退,樂道不仕小人不得志僥幸復用,唯怨之報,此所以不勝也。
秦觀亦言:「君子小人不免有黨。
人主不辨邪正必至兩廢;或言兩存,則小人得志君子受害
」其說明甚,徽宗弗之察也。
唯蔽於紹述之說,崇姦貶正,黨論滋起。
於是紹聖指元祐為黨,崇寧元符為黨,而鄭居中張商英蔡京王黼諸人互指為黨,不復能辨
始以黨敗人,終以黨敗國衣冠塗炭,垂三十年,其禍汰於東都白馬,蓋至是而三子之言效焉。
劉昺強淵明宋喬年劉嗣明斗筲耳,亦使攘臂恣睢撼撞無忌小人之為術蹙矣。
嗚呼
朋黨之說,真能空人之國如此哉。

崔鶠

崔鶠字德符雍丘人,父毗,徙居潁州,遂為陽翟人
進士第,調鳳州司戶參軍筠州推官
徽宗初立,以日食求言上書曰:
「臣聞諫爭之道,不激切不足以起人主意激切則近訕謗
為人臣而有訕謗之名,此讒邪之論所以易乘,而世主所以不悟天下所以卷舌吞聲,而以言為戒也。
臣嘗讀史,見漢劉陶曹鸞唐李少良之事,未嘗掩卷興嗟矯然山林不反之意。
比聞國家日食之異,詢求直言伏讀詔書,至所謂『言之失中,朕不加罪』,蓋陛下至情,廓聖度以來天下之言如此,而私秘所聞不敢一吐,是臣子陛下也。
方今政令煩苛,民不堪擾,風俗險薄,法不能勝,未暇一二陳之,而特以判左右忠邪為本。
臣生於草萊不識朝廷之士,特怪左右之人,有指元祐之臣為姦黨者,必邪人也。
使漢之黨錮,唐之牛、李之禍,將復見於今日,甚可駭也。
毀譽者,朝廷公議
責授朱崖軍司戶司馬光左右以為姦,而天下皆曰忠;今宰相章惇左右以為忠,而天下皆曰姦。
此何理也?
臣請略言姦人之跡:夫乘時抵巇以盜富貴探微揣端以固權寵,謂之姦可也包苴滿門私謁踵路陰交不逞密結禁廷,謂之姦可也;以奇伎淫巧上心,以倡優女色君德獨操賞刑,自報恩怨,謂之姦可也蔽遮主聽排斥正人微言者坐以刺譏直諫者陷以指斥,以杜天下之言,掩滔天之罪,謂之姦可也
凡此數者,光有之乎?
有之乎?
夫有其實者名隨之,無其實而有其名,誰肯信之?
《傳》曰:『謂狐為狸,非特不知狐,又不知狸。
是故以佞為忠,必以忠為佞於是乎有繆賞濫罰。
賞繆罰濫佞人徜徉如此而國不亂,未之有也。
忠信直諒,聞於華夷,雖古名臣,未能遠過,而謂之姦,是欺天下也。
至如狙詐凶險天下士大夫呼曰「惇賊」。
貴極宰相,人所具瞻,以名呼之,又指為賊,豈非以其孤負主恩,玩竊國柄,忠臣痛憤義士不服,故賊而名之,指其實號之以賊邪
京師語曰:『大惇小惇,殃及子孫』,謂惇與御史中丞安惇也。
小人譬之蝮蠍,其凶忍害人,根乎天性隨遇必發。
天下無事不過賊陷忠良破碎善類;至緩急危疑之際,必有反覆賣國跋扈不臣之心
比年以來諫官不論得失御史不劾姦邪門下不駁詔令共持喑默以為得計
李林甫相位十有九年,海內怨痛,而人主不知
鄒浩言事得罪大臣拱而觀之,同列一語者,又從而擠之。
夫以股肱耳目治亂安危所係,而一切若此陛下雖有堯、舜之聰明,將誰使言之,誰使行之。
日者陽也,食之者陰也。
四月正陽之月,陽極盛、陰極衰之時,而陰干陽,故其變為大。
陛下畏天威、聽明命大運乾剛大明邪正毋違經義,毋鬱民心則天意解矣。
若夫伐鼓用幣,素服徹樂,而無修德善政之實,非所應天也。
帝覽而善之,以為相州教授
蔡京條籍上書人,以鶠為邪等,免所居官。
久之,調績溪
移病歸,始居郟城治地數畝,為婆娑園。
屏處十餘年,人無貴賤長少,悉尊師之。
公元1124年
宣和六年,起通判寧化軍,召為殿中侍御史
既至欽宗即位,授右正言
上疏曰:
六月一日詔書,詔諫臣直論得失,以求實是,有以陛下求治之切也。
數十年來王公卿相,皆自蔡京出。
要使一門生死,則一門生;用一故吏逐,則一故吏來。
持政柄,無一人立異,無一人害己者,此京之本謀也。
安得實是之言聞於陛下哉?
諫議大夫馮澥近上章曰:「上無異論,太學之盛也。
尚敢為此姦言乎!
王安石異己之人,著《三經》之說以取士天下靡然雷同陵夷至於大亂,此無異論之效也。
京又以學校之法馭士人,如軍法之馭卒伍一有異論累及學官
蘇軾黃庭堅之文,范鎮沈括雜說,悉以嚴刑重賞,禁其收藏,其苛錮多士,亦已密矣。
以為太學之盛,欺罔不已甚乎?
原京與罪,乃天地否泰所係,國家治亂,由之以分,不可忽也。
仁宗英宗敦樸敢言之士以遺子孫,安石目為流俗一切逐去。
司馬光復起而用之,元祐之治,天下安於泰山
章惇蔡京倡為紹述之論,以欺人主
紹述一道德,而天下一於諂佞紹述同風俗,而天下同於欺罔紹述理財而公私竭;紹述造士人材衰;紹述開邊塞塵犯闕矣。
符應詔上書數千人腹心考定之,同己為正,異己為邪,同者也,故列於正。
之術破壞天下於茲極矣,尚忍使其餘蠹再破壞邪?
姦邪之計大類王莽,而朋黨之眾則又過之,願斬之以謝天下。
累章極論時議歸重
忽得攣疾,不能行。
三求去,帝惜之,不許
呂好問徐秉哲為言,乃以龍圖閣直學士主管嵩山崇福宮,命下而卒。
平生為文至多,輒為人取去,篋無留者。
長於詩,清峭雄深有法度。
無子,婿衛昂集其遺文,為三十卷,傳於世。

張根

張根字知常饒州德興人
少入太學,甫冠,第進士
調臨江司理參軍遂昌
當改京秩,以四親在堂,冀以父母之恩封大父母,而貤妻封及母,遂致仕,得通直郎如其志。
年三十一。
鄉人賢者彭汝礪序其事,自以為不及
屏處十年曾布曾肇鄒浩本道使者上其行義徽宗詣闕
為帝言:「人主一日萬幾所恃者是心耳
一累於物,則聰明智慮且耗,賢不肖混淆綱紀不振矣。
陛下清心省欲,以窒禍亂之原。
」遂請罷錢塘製造局。
改容嘉美以為親賢宅教授
未幾通判杭州提舉江西常平
內侍走馬承受舉劾一路以錢半給軍衣非是,自轉運使郡守以下皆罷。
根言:「東南軍法西北殊,此事行之百五十年矣。
帥守監司,分朝廷憂,顧使有罪,猶當審處,豈宜以小奄尺紙空十郡吏哉?
」詔皆令復還
又言:「本道去歲蠲租四十萬,而戶部責償如初
祖宗發運上供額,而給本錢數百萬緡,使廣糴以待用
希恩者乃獻為羨餘故歲不足至為無名之斂。
」詔貸所蠲租,而以糴本錢還六路
洪州失官錫,繫治兵吏千計
根曰:「此有司失於幾察之過也。
羅取無罪之人,責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和氣
」乃罷其獄。
大觀中入對言:「陛下滌煩苛,破朋黨,而士大夫議論不一觀望苟且莫肯自盡
陛下石刻,除黨籍與天更始,而有司大臣仇怨廢錮自如
為治之害,莫大於此願思所以勵敕之。
即命轉運副使,改淮南轉運使,加直龍圖閣
上書請:「常平聽納息,以塞兼並下戶均出役錢,以絕姦偽市易惟取淨利,以役商賈
雖名若非正,然與和賈不讎其直什一,而使之倍輸額外無名無數之斂,有間矣。
」又請:「分舉官為三科:一縣令,二學官,三縣丞曹。
州郡亦分三等
明言其人某材堪充某州、某官、某縣令吏部據以注擬,則令選稍清,視平配硬差遠矣。
」詔吏部戶部相度以聞。
根又以水災多,乞蠲租賦,散活口米常平青苗米,振貸流民
褒諭之。
兩浙,辭不行,乃具疏驛遞奏。
大略謂:「今州郡無兼月之儲,太倉無終歲之積,軍須匱乏邊備缺然
東南水旱盜賊間作,西、北二國窺伺日久安得不豫為之計?
」因條列茶鹽常平利病之數,遂言:「為今之計,當節其大者,而莫大土木之功。
今群臣賜一第,或費百萬。
所部二十州,一歲上供財三十萬緡耳,曾不足給一第之用。
以寵元勳盛德,猶慮不稱,況出於閭閻干澤者哉。
趙普韓琦佐命定策未有
陛下靳之。
其次田園邸店,雖不若賜第之多,亦願日削而月損之。
金帛好賜之類,亦不可不節也。
其次錫帶,其直雖數百緡,亦必斂於數百家而後足,今乃下被僕隸,使混淆公卿間,賢不肖無辨
如以其左右趨走,不欲墨綬,當別為制度,以示等威可也
書奏權幸側目,謀所以中傷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誠,不之罪也。
尋以花石綱拘占漕舟,官買一竹至費五十緡,而多入諸臣之家。
因力陳其弊,益忤權幸,乃擿根所書奏牘注切草略,為傲慢不恭,責監信州酒。
既又言根非詆常平之法,以搖紹述之政,再貶濠州團練副使安置郴州
尋以討淮賊功,得自便
朝散大夫終於家,年六十。
根性至孝,父病蠱戒鹽,根為食淡
母嗜河豚及蟹,母終,根不復食。
母方病,每至雞鳴少蘇,後不忍聞雞聲。
子燾,自有
弟樸。

樸,字見素
進士
歷耀、淄、宿三州教授太學錄、升博士,改禮部員外郎
高麗子弟入學肄業,又兼博士,遷光祿太常少卿,擢侍御史
鄭居中去位,樸言:「朋黨分攻,非朝廷福,若不揃其尤,久則難圖。
於是宇文黃中賈安宅六人皆罷,凡蔡京所惡,亦指為居中黨而逐。
郎員冗濫,至五十五人
徽宗喻樸使論列,乃擿其庸繆十六人疏斥諸外。
徐處仁議置裕民局,以提舉不樂,樸言:「國家令明具,何嘗裕民乎?
置局非是」,卒罷之。
起復,修製大樂局管勾官田,為大晟府典樂,樸論為貪不法物論弗齒,且典樂太常少卿之上,修製冗官不當超踰,乃罷為樂令
未幾,復前命,樸爭不已,改秘書少監
蔡攸引為道史檢討官召試中書舍人,卒。

任諒

任諒字子諒眉山人,徙汝陽
九歲而孤,舅欲奪母志,挽衣泣曰:「豈有為人不能養其親者乎!
」母為感動而止。
力學自奮,年十四,即冠鄉書
登高第,調河南戶曹
兵書樞密曾布使人詣闕,既見,覺不能合,徑去。
為相,猶欲用之。
予書,規以李德裕事,始怒。
蔣之奇章楶樞府,薦為編修官持其奏不下,為懷州教授
徽宗其所作《新學碑》,曰:「文士也。
」擢提舉夔路學事,歷京西河北京東,改轉運判官
著《河北根本籍》,凡戶口升降官吏增損,與一歲出納奇贏之數,披籍可見,上之朝。
張商英見其書,謂為天下部使者之最。
提點京東刑獄
梁山濼漁者習為盜,蕩無名籍,伍其家,刻其舟,非是不得輒入
他縣地錯其間者,鑱石為表。
盜發,則督吏名捕莫敢盡力,跡無所容。
直秘閣,徙陝西轉運副使
降人李訛哆知邊廩不繼,陰闕地窖而叛,遺西夏統軍書,稱定邊唾手取。
諜知其謀,亟輸粟定邊諸城堡,且募人發所窖,得數十萬石。
訛哆果入寇,失藏,七日而退。
他日,復圍觀化堡,而邊儲已足,訛哆遂解去
徽猷閣待制江淮發運使
蔡京東南轉般漕運法為直達綱應募者率遊手亡賴盜用幹沒,漫不可核,人莫敢言。
入對,首論之,京怒。
會汴、泗大水泗州城不沒兩板
部卒築堤徙民就高,振以米粟
水退,人獲全,京誣以為漂溺千計,坐削籍歸田里。
執政或言:「水災守臣職,發運使何罪?
」帝亦知其枉,復右文殿修撰陝西都轉運使
尋復徽猷閣待制進直學士
童貫錢法,必欲鐵錢銅錢等,物價率十減其九。
議,言為六路害,寢其策。
龍圖閣直學士、知京兆府,徙渭州
母憂去。
公元1125年
宣和七年提舉上清寶籙宮、修國史
初,朝廷有事於燕,曰:「中國其有憂乎!
」乃作書宰相曰:「今契丹之勢,其亡昭然,取之當以漸,師出不可無名
宜別立耶律氏之宗,使散為君長,則我有存亡繼絕之義,彼有瓜輻裂之弱,與鄰崛起之金國,勢相萬也。
」至是,又言郭藥師必反。
不聽大臣以為病狂,出提舉嵩山崇福宮
是冬金人舉兵燕山藥師叛降,皆如言。
復起京兆未幾,卒,年五十八。

周常

周常,字仲修建州人
進士第
以所著《禮·檀弓義》見王安石呂惠卿二人稱之,補國子直講太常博士
養親,求教授揚州
年未五十即致仕
公元1100年
久之御史中丞黃履薦其恬退,起為太常博士,辭。
元符初,復申前命,兼崇政殿說書,遷著作佐郎
疏言:「祖宗諸陵器物止用塗金服飾又無珠玉,蓋務在質素昭示訓戒
裕陵宣仁后寢宮,乃施金珠,願收貯靈殿,以遵遺訓
」詔置之奉宸庫
起居舍人
鄒浩得罪,常於講席論救,貶監郴州酒。
徽宗立,召為國子祭酒起居郎從容言:「自古求治之主,未嘗不以尚志為先。
然溺於富貴逸樂,蔽於諂諛順適,則志隨以喪,不可不戒。
元祐法度有得失,人才各有所長不可偏棄。」
時以天暑,令記注官卯漏正即勿奏事,仍具為令。
常言:「本朝記注類多兼諫員,故凡言動得以所聞見論可否
神宗皇帝時修注官雖不兼諫職亦許史事崇政、延和殿直前陳述
陛下於炎暾可畏之候,暫停進對,亦人情之常
若著為定令,則必記於日錄,傳之史筆,使後人觀之,將以為倦於聽納,而忘先帝之美意矣。
」事遂寢。
中書舍人禮部侍郎
蔡京用事,不能容,以寶文閣待制出知湖州
尋又奪職,居婺州
集賢殿修撰
卒,年六十七。
論曰徽宗荒於治,嬖幸塞朝,柄移權姦,不鳴者進,習為腝熟。
鶠、根、諒、常氣節偘偘指切時敝,能盡言不諱
不勝讒舌,根、常死外,鶠、諒甫用而病奪之,可悲也己!
金兵既舉,郭藥師已叛,朝廷猶弗知,矧能先見禍幾哉,毋惑乎狂諒之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