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元-托克托

输入文本已由电脑自动标签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词汇
人物
地点
景观
植物
称谓、职官
时间
别称
数量或序号

宋史卷三百二十六 列傳第八十五

作者 脫脫

景泰

景泰字周卿普州人
進士起家,補坊州軍事推官
後以尚書屯田員外郎通判慶州,即上言:「元昊雖稱臣誠恐包藏禍心
當選主將練士卒,修城池,儲資糧,以備不虞
」三疏不報
俄元昊反,又上《邊臣要略二十卷
都官、知成州,奏《平戎策》十有五篇
會有薦泰知兵者,召對稱旨,換左藏庫使、知寧州
任福敗,徙原州
元昊眾十萬,分二道一出劉璠堡,一出彭陽城,入攻渭州
葛懷敏劉璠,戰崆峒北,敗沒敵騎平涼,至潘原
泰率兵五千,從間道赴原,而先鋒左班殿直張迥逗遛不進,泰斬以徇。
遇敵彭陽西,裨將夏侯觀退守彭陽,泰弗許,乃依山而陣。
未成列,敵騎來犯,泰陰遣三百騎,分左右翼,張旗幟疑兵
敵欲遁去,將校進擊,泰止之,遣士搜山果得伏兵,與戰,斬首千餘級。
以功遷西上閤門使、知鎮戎軍兵馬鈐轄
久之,領忠州刺史,徙秦鳳路馬步軍總管,卒。
子思立,熙寧中屢有戰功,為引進使忠州防禦使、知河州,與董氈部兵戰,沒,後思忠以左藏庫副使遂州駐泊都監瀘州夷人陷於羅箇暮山下。
兄弟繼死王事,人皆憐其忠。

王信

王信,字公亮太原人
家故饒財,少勇悍
大中祥符中,盜起、潞數州,信應募籍軍,與其徒生擒賊七十人,累以功補龍、神衛指揮使
部使者表薦,召閱其藝,遷御前忠佐,領河中府、同幹鄜延丹坊州慶成軍管界捉賊,又遷龍衛都虞候鄜延巡檢
康定初劉平石元孫戰於三川,信以所部兵薄賊,斬首數十級。
捧日都虞候,改西京作坊使、知鎮戎軍,徙保安軍鄜延路兵馬都監
始至之夕,敵眾號數萬傅城,軍吏氣懾
信領勁兵二千,夜出南門與戰,失其前鋒,因按軍不動。
遲明,潛上東山整軍乘勢而下,擊走之,獲首級馬牛居多
鈐轄經略安撫招討都監,領貴州刺史
葛懷敏戰敗,信出兵拒敵俘斬甚眾。
保州刺史,就遷馬步軍都總管
四路招討使,遂為本路招討副使
累遷馬步軍都虞候象州防禦使,徙高陽關路
王則反貝州,用安撫使明鎬奏,為貝州城都總管
城破,則遁,信率兵執則而還,餘黨自焚死。
感德軍節度觀察留後,召為步軍副都指揮使,未至,卒。
武寧軍節度侍中

蔣偕

蔣偕字齊賢華州鄭縣人
幼貧,有立志。
父病,嘗刲股以療,父愈,詰之曰:「此豈孝邪?
」曰:「情之所感,實不自知也。
」舉進士,補韶州司理參軍,以秘書省著作佐郎大理寺詳斷官
密州豪人王澥使奴殺一家四人當澥及奴皆大辟
宰相陳堯佐欲寬澥,判審刑院宋庠持之不從以是知名
陝西用兵,數上書邊事,遷秘書丞通判同州,計置陝西錢糧
逾年,為沿邊計置青白鹽使
龐籍范仲淹薦,改北作坊副使環慶路兵馬都監,歷知涇二州,徙原州
邊民苦屬戶為鈔盜得數輩,腰斬境上,盜為息。
北作坊使兼本路鈐轄明珠、康奴諸族數為寇,潛兵伺之,斬首四百,擒酋豪,焚帳落,獲馬、牛、羊千計
所俘皆刳割磔裂於庭下,坐客為廢飲食,而語笑自若
華州兵馬鈐轄
湖南蠻唐和內寇,徙潭州鈐轄
賊平,知忻州,徙冀州
坐擅率糧草
降知霸州
逾年,徙恩州,領韶州刺史
屬兵糧乏絕,朝廷募民入粟,增虛直,給券詣京師射取錢貨,謂之交鈔,患未有應令者,使州倉謬為入粟數,輒作鈔,遣屬官持至京師轉貿,得緡錢以補軍食
御史彈奏,降知坊州
儂智高反,除宮苑使韶州團練使,為廣南東西路鈐轄
方圍廣州
馳傳十七日至城下
戰士未集,會儂智高徙軍沙頭安撫楊畋糧儲退保韶州
坐此,降潭州駐泊都監,再降北作坊使忠州刺史
命未至,軍次賀州太平場,賊夜入營,襲殺之。
武信軍節度觀察留後
初,廣州,即數知州仲簡曰:「君留兵自守,不襲賊,又縱步兵平民幸賞,可斬也!
曰:「安有團練使欲斬侍從官?
曰:「斬諸侯劍在吾手,何論侍從
左右解之,乃止。
卒以輕肆敗。

張忠

張忠,開封人
初隸龍騎備征,選為教駿
軍校掊斂,忠歐殺之,坐配鼎州
既遁去為盜,復招出
龍猛軍,以材武三班借職陝西總管司指使
攻破堡砦,殺劇賊張海、郭邈山。
從平恩州,功第一
累遷如京使資州刺史,歷真定府定州高陽關京東西路兵馬鈐轄
儂智高反,就移廣東,領英州團練使
初,智高圍廣州,時洪州駐泊都監保恭及知英州蘇緘以兵八千人據邊渡村,扼賊歸路,忠奪而將之。
謂其下曰:「我十年前一健兒,以戰功團練使若曹勉之
於是不介騎而前。
先鋒遇賊奔,忠手拉賊帥二人,馬陷濘不能奮,遂中標槍死。
錄其父率府副率致仕餘慶為左監門衛大將軍賜第一區,給半俸終身;封其母為河內郡夫人;弟願遷右班殿直閤門祗候;官其子永壽永吉永德及其婿劉錞凡四人
長女清河縣

郭恩

郭恩開封人
初隸諸班,出為左侍禁閤門祗候,歷延州西路都巡檢環州肅遠砦主累遷內殿承制秦鳳路兵馬都監
開古渭州路,為前鋒斬首九百餘級,擢崇儀副使
會掌烏族叛,又率兵攻討,斬首八十五級,遷六宅副使
累勞,補崇儀使,為秦隴路兵馬鈐轄,徙幷、代州鈐轄管勾麟府軍馬事。
公元1057年
夏人歲侵屈野河西地,至耕獲時,輒屯兵河西以誘官軍
經略使龐籍每戒邊將斂兵河東毋與戰。
嘉祐二年,自正月出屯,至三月然後去。
通判幷州司馬光行邊河西白草平,數十里無寇跡。
是時,知麟州武戡通判夏倚已築一堡候望,又與議曰:「乘敵去,出不意可更增二堡,以據其地。
請還白經略使,益禁兵三千、役兵五百,不過二旬壁壘可城。
後廢橫戎、臨塞二堡,徹其樓櫓,徙其甲兵,以實新堡,列烽燧以通警急
從衙城紅樓之上,俯瞰其地,猶指掌也。
有急,則州及橫陽出兵救之;敵來耕則驅之,種則蹂踐之;敵盛則入堡以避。
如是,則堡外必不敢耕種,州西五六十里之內晏然矣。
遂檄麟州如其議。
五月,恩及武戡走馬承受公事內侍黃道元等以巡邊為名,往按視之。
會詗者言,敵兵盛屯沙黍浪,恩欲止不行
道元怒,以言脅恩,夜率步騎一千四百餘人,不甲者半,循屈野河北而行,無復部伍
夏人舉火臥牛峰,以謂恩曰:「敵已知吾軍至矣。
」道元曰:「此爾曹故欲沮我師
」及聞皷聲,道元猶不信
行至穀口,恩欲休軍,須曉乃登山
道元奮衣起曰:「幾年聞郭恩名,今日懦怯賈逵何殊
亦慍曰:「不過死耳!
」乃行。
比明,至忽里堆。
數十人西走相去數十步止。
等踞胡床遣使呼之,敵不應,亦不動。
俄而起火敵騎左右翼,自南北交至
東有塹,其中有梁,謂之「斷道堰」。
東據梁口,與力戰,自旦至食。
時敵自兩旁塹中攀緣而上四面合擊眾大潰。
公元1058年
夏倚方在紅樓,見敵騎西山大下,與推官劉公弼城中諸軍,閉門乘城
武戡東山,趣城東抉門以入。
、道元及府州寧府砦兵馬都監劉慶皆被執。
使臣死者五人軍士三百八十七人,已馘耳鼻得還者百餘人亡失器甲甚眾。
不肯降,乃自殺
同州觀察使,封其妻為京兆郡,錄其子弟有差,給舊俸三年
武戡坐棄軍除名編管江州

張岊

張岊字子雲府州府谷人
以貲為牙將,有膽略善騎射。
天聖中西夏觀察使阿遇有子來歸。
阿遇寇麟州,虜邊戶,約還子然後歸所虜。
麟州還其子,而阿遇輒背約
安撫使詰問徑造帳中,以逆順諭阿遇,阿遇語屈,留共食
阿遇袖佩刀,貫大臠引吻就刀食肉無所憚。
阿遇復弦弓張鏃,指腹而彀,不輟神色自若
阿遇撫背曰:「真男子也。
翌日,又與縱獵,雙兔起馬前,兩矢,連斃二兔。
阿遇驚服,遺馬、橐駝,悉歸所虜。
州將補為來遠砦主
手殺偽首領,奪其甲馬
時年十八,名動一軍
元昊犯鄜延,詔麟府進兵
都教練使折繼閔破浪黃、黨兒兩族射殺數十人,斬偽軍主敖保,以功補下班殿侍三班差使
敵騎方熾,中人促賜軍衣,至麟州,不得前
康德輿管勾軍馬司事,遣馳騎五十往護之。
青眉浪,遇賊接戰流矢雙頰拔矢,鬥愈力,奪馬十二匹而還
賊兵府州甚急城西南隅庳下,賊將登,眾囂曰:「城破矣!
乘陴大呼搏賊,賊稍卻,飛矢右目下身三創晝夜督守
又帥死士開關,護州人汲於河,訖圍解,城中水不乏,以勞,遷右班殿直
然賊嘗往來邀奪饋運,以府州道路巡檢
至深堰,遇賊數千,分兵追擊斬首百餘級,奪兵械馬牛數百。
近郊民田,比秋成未敢獲,以計干張亢,得步卒九百人護之,大敗賊於龍門川
從諸將通麟州糧道破賊柏子砦。
左班殿直
內侍宋永誠傳詔砦下,護永誠,遇賊三松嶺
賊以精騎挑戰矢中臂,猶躍馬左右馳射,諸將乘勝而進,賊皆棄潰
特改西頭供奉官,又遷內殿崇班
賊破豐州與諸將一日數戰,破容州刺史耶布移守貴三砦俘獲萬計
禮賓副使
明鎬河東,以岢嵐軍當雲、朔路,奏麟府路駐泊都監沿邊都巡檢使,駐岢嵐
張亢修並砦堡障,初議置安豐砦於石臺神,以為要害之地,遂徙砦於生地骨堆以扼賊。
左右親信咸曰:「擅易砦地可乎?
曰:「苟利國家得罪無憾也。
」卒易之。
已而本道上言左遷絳州兵馬都監
二州解嚴,復麟府駐泊都監,屯安豐
累遷洛苑使
嘗從數騎夜入中偵機事,既還,羌覺追之,隨羌疾馳,效羌語,與羌俱數里,乃得脫
前後數中流矢,創發臂間,卒。

張君平

張君平字士衡磁州滏陽人
以父承訓契丹戰死,補三班差使殿侍黔州指揮使
獠兵屢入寇君平引兵擊破之,以功遷奉職,除駐泊監押,徙容、白等州巡檢
又以捕賊功,遷右班殿直
謝德權君平河陰窖務,擢閤門祗候管勾汴口
建言歲開汴口,當擇其地,得其地,則水湍駛而無留沙,歲可省功百餘萬。
又請沿河縣植榆,為令佐、使臣課最,及瘞汴河流屍,悉從其言。
天聖初,議塞滑州決河,以君平習知河事,命以左侍禁簽書滑州事兼修河都監
既而河未塞,召同提點開封府縣鎮公事
以嘗護滑州有功特遷內殿崇班
君平京師數罹水災,請委官疏鑿近畿諸州古溝洫久之,稍完,遂詔畿內近畿州縣長吏,皆兼管勾溝洫河道
自畿至泗州道路多群寇,君平兩驛增置使臣專主捕盜,而罷夾河巡檢於是行者無患
復為滑州修河都監,遷供備庫副使
河平,改西作坊使,就遷鈐轄,卒。
君平吏材,尤明於水利,自議塞河,朝廷每訪以利害
河平君平且死,論者惜之。
三子官。
子鞏,皇祐中,以尚書虞部員外郎河陰發運判官管勾汴口,嗣其父職云。
論曰孔子謂:「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不與也。
老氏曰:「佳兵不祥
景泰輩或起書生,或奮行伍,或出亡命,非有將率之材也。
泰、信以區區之卒,嘗摧西夏之強鋒,頗知持重以制敵耳。
蔣、張輕肆自用,竟殞於烏合之寇。
恩怵道元之勢,身啖虎口,守義不屈,猶足尚也。
岊之驍勇固非臨事而懼者。
君平死戰之子,乃明習水利,以吏材稱,亦可謂善變矣。

史方

史方字正臣開封人
應《周易學究不中,補西第二班殿侍再遷三班奉職,為潭、澧、鼎沿邊同巡檢,改右班殿直閤門祗候
澧州民訴下溪州蠻侵其土地,遣乘驛往視
竹疏驛至申文崖,復地四百餘里,得所五百餘人,又置澧州、武口、楊泉、索溪四砦,以扼賊衝
就知邵州,徙澧州,遷右待禁。
天禧中下溪州蠻彭仕辰州,殺巡檢王文慶。
勒兵溪洞討捕,降其黨李順同等八百餘人,誅其尤惡者社忽等十九人
西頭供奉官、知辰州沿邊溪洞都巡檢使,修南、北江五砦,徙夔州
順州蠻田彥晏寇施州,焚暗利砦。
領兵直抵富、,蕩其巢穴窮追彥晏至七女柵,降之。
內殿崇班,改內殿承制奉使契丹,以供備庫副使環州環慶路兵馬都監
先是,磨娟、浪壴、托校、拔新、兀二、兀三六族內寇諭以恩信,乃傳箭牽羊乞和
禁兵五千,徙內地以省邊費
慶州,遷禮賓使環慶路兵馬鈐轄,復知環州
歲餘,遷愛州刺史,為益州鈐轄,徙秦鳳路,遷西京作坊使,卒。

盧鑒

盧鑒字正臣金陵人
累舉進士不中,授三班奉職、監坊州酒稅,以右班殿直鄜延路走馬承受公事
李繼遷寇邊,與總管王榮敗走之;又與鈐轄張崇貴擊賊,焚其積聚斬首而還
閤門祗候,為本路兵馬都監
復出族帳,獲羊牛萬計
鳳翔秦隴、階、成等州提點賊盜公事,尋為都巡檢使,徙利州都監
初,繼遷聲言石隕帳前,有文曰:「天誡爾勿為中國患。
時為承受入奏事,真宗問之,曰:「此詐為之以欺朝廷也,宜益為備。
」至是,繼遷靈武,帝思其言,特遷右侍禁、知儀州
有制勝關,最號險要繼遷乘虛襲取之,放言由此大入。
諜者以告。
有詔徙老幼芻粟內地
曰:「此奸謀也,且示虜弱,搖民心,臣不敢奉詔
」卒不徙,已而賊亦不至
再遷西頭供奉官、知利州
歲饑以便宜發倉粟振民
秩滿,民請留,詔留一年
提點河東路刑獄,歷知保州廣信軍原州,就為環慶路都監兼知慶州,徙環州
平磨媚族於合道鎮
坐事徙知丹州
累遷西京左藏庫使恩州刺史,為環慶路鈐轄兼知環州,改西上閤門使秦州,卒。

李渭

李渭,字師望其先西河人,後家河陽
進士起家,為臨潁縣主簿累官太常博士
河決滑州天聖初,上治河十策參知政事魯宗道奉詔行河
奏渭換北作坊副使,與張君平並為修河都監
未幾皆罷,以渭為鄆州兵馬都監,徙知憲州,又知鳳州成州鈐轄
初,屬戶寇陷階州沙灘砦,渭至,詰所以然者,乃都校趙釗擾之,奏流釗道州,以恩信酋帥,復其砦。
軍器庫副使,歷知原、環、慶三州
詔舉勇略任邊者,李諮以渭應詔
徙益利路兵馬鈐轄,領惠州刺史,遷東八作使,擢西上閤門使
鄜延路再遷四方館使
公元1038年
寶元元年,元昊將山遇率其族來歸,且言元昊反狀,渭與知州郭勸謀,卻之。
既而元昊果反。
又與奏,以為元昊表至猶稱臣,可漸屈以禮。
朝廷初以渭兼知鄜州坐是貶為尚食使、知汝州,徙磁州
元昊犯邊言者歸罪於渭,復降右監門衛將軍白波兵馬都監,卒。

王果

王果字仲武深州饒陽人
明法
大理寺詳斷官,遷光祿寺丞,以太子右贊善大夫審刑院詳議官,遷殿中丞
邊策,試舍人院,改衣庫副使、知永寧軍,更尚食使、知保州
契丹致書關南地,使未至,諜者先得其稿,奏之,擢領賀州刺史高陽關路兵馬鈐轄
中官楊懷敏沿邊屯田事,大廣塘水,邊臣莫敢言,獨抗辨水民田無益邊備
懷敏怒,訴以不法,左遷青州兵馬都監
永興軍兵馬鈐轄、知隴州
俄詔還,遷皇城使河北沿邊安撫副使,徙知定州真定路兵馬鈐轄
叛卒據保州坐多傷士眾,徙知密州
又知忻州鄜州,權秦鳳路兵馬總管,遷西上閤門使,徙知滄州,卒。

郭諮

郭諮字仲謀趙州平棘人
八歲能言聰敏過人
進士,歷通利軍司理參軍中牟縣主簿,改大理寺丞、知濟陰縣
建言:「澶、滑堤狹,無以大河之怒,故漢以來河決多在澶、滑。
黎陽九河之原,今若引河出汶子山下,穿金堤,與橫壟合,以達於海,則害可息。
」詔本道使者共議,弗合。
部夫坐小法,監通利軍稅。
洺州肥鄉縣田賦不平歲久莫治,轉運使楊偕攝令以往
既至,閉閣數日,以千步方田法四出量括,遂得其數,除無地之租者四百家,正無租之地者百家,收逋賦八十萬,流民乃復,奏其才,遷殿中丞、知館陶縣
康定西征上戰略,獻《拒馬槍陣法》,其制利山川險隘,以騎士上前,擢通判鎮戎軍募兵教習
會三司議均稅法,知諫院歐陽修言,惟方田法簡而易行,詔孫琳蔡州上蔡縣稅。
母憂免官
宰相呂夷簡薦,起為崇儀副使提舉御河堤岸
富弼使契丹入對,陳大水禦戎之要。
詔與楊懷敏鄧保信行河,其議「決黎陽大河,下與胡蘆滹沱、後唐河以注塘泊,混界河,使東北抵於海,上溢鸛鵲陂,下注當城南視塘泊,界截虜疆,東至海口西接保塞
保塞正西四十里,水不可到,請立堡砦,以兵戍之。
」詔儲用興役,會契丹約和而止。
、利二州
王則叛,文彥博冀州運糧助攻討。
賊平,徙忻州,開渭渠,導汾水,興水利,置屯田
轉運使任顓巧思自為兵械皆可
詔以所作刻漏、圓楯、獨轅弩、生皮甲來上,帝頗嘉之
益州路兵馬鈐轄累遷英州刺史,後為契丹祭奠副使、知汾州
未行,言獨轅弩可試,改鄜延路兵馬鈐轄,許置弩五百,募士兵教之。
既成經略使夏安期言其便,詔立獨轅弩軍
西上閤門使潞州
言懷、保二郡旁山,可以植稻定武唐河抵瀛、莫間,可興水田
又作鹿角車、陷馬槍,請廣獨轅弩於他道。
置弩千分給幷、潞,上疏曰:「臣自冠武弁未嘗一日不思禦戎之計。
頃使契丹,觀幽燕地方不及三百里,無十萬人一年之費,且烏合之眾,非二十萬不敢舉。
若以術制之,使舉不得利,居無以給,不逾數年,必棄幽州而遁。
慶曆初經畫河北大水界斷敵疆,乃其術也。
臣所創車弩可以堅甲,制奔衝,若多設之,助以大水,取幽薊如探囊中物爾。」
時三司議均田租,召還,陳均括之法四十條。
復上《平燕議》曰:「契丹之地,自瓦橋至古北口地狹民少。
古北口中原,屬奚、契丹,自中原慶州道旁才七百餘家。
契丹疆土雖廣,人馬至少儻或南牧,必率高麗渤海黑水女真室韋國會戰,其來既遠,其糧匱乏
臣聞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饑,用兵善計
聞得敵自至者勝,先據便地者佚。
以臣所見請舉慶曆之策,合眾河於塘泊北界,以限戎馬然後以景德故事頓兵自守
步卒十二萬,騎卒三萬,強壯三萬,歲計糧餉百八十三萬六千斛。
傍河郡邑可以水運以給保州
然後拒馬車三千,陷馬槍千五百,獨轅弩三萬,分選五將,臣可以備其一,來則戰,去則勿追。
幽州糧儲既少,敵不可久留,不半年間,當遁沙漠
進兵古北口,砦松亭關,傳檄幽薊,燕南自定
且彼之所恃者,惟馬而已
但能多方致力使馬不獲伸用,則敵可破,幽燕可取
」帝壯其言,詔置獨轅弩二萬,同提舉百司南北作坊,以完軍器
嘗謂作汴乘索河三十六陂之流,危京師,請自鞏西山七里店孤柏嶺下鑿七十里,導洛入可以四時行運
都水監楊佐同往計度
歸,未及論功而卒。

田敏

田敏字子俊,本易州牙吏
雍熙中王師討幽薊,曹彬進兵涿州,敵斷其後
王繼恩勇士持書應募間行由祁溝關達涿州
得詔,選壯士五十人還,道遇賊,力戰四十八人死,兩人者,僅以身免
上其事,太宗召見詔諭
師還,補易州靜砦指揮使
端拱初,以所部兵屯定州
契丹攻北唐河大將李繼隆部將逆戰,為敵所乘。
奄至水南
百騎奮擊,敵懼,退水北,遂引去
又出狼山,襲契丹,至滿城,獲首級甚眾。
既而敵陷易州失其家所在。
帝擢軍都虞候,賜白金三百兩,使間行求其父母得之以歸。
徙屯鎮州,而升其指揮為內員僚直。
李繼隆夏州,奏隸麾下
率兵至靈州橐駝雙塠西,遇敵斬首三千級,獲羊馬橐駝鎧仗萬計
繼隆上其功,遷御前忠佐馬步軍副都軍頭
既而又從傅潛定州
契丹蒲陰路,城中有神軍士千餘人
屬敵兵盛,不敢戰,輕銳援出之。
真宗天雄軍,詔高瓊,使追賊至寧遠軍,以功領涿州刺史
王均西川,從招安使雷有終敗賊於靈池山
賊平,遷馬步軍都軍頭
咸平中契丹復入寇,王顯為鎮、定先鋒大敗契丹遂城西羊山,斬其酋長
真授單州刺史,後為邢州兵馬鈐轄
未幾,從王起定州,遇契丹望都逆戰斬首二千餘級。
北平兵馬鈐轄,領騎兵五千以當其衝。
先是兩地供輸民多為契丹鄉導自魚臺北悉驅南徙,凡七百餘戶,送定州
北平總管,賜御劍,聽以便宜從事
至是,契丹復入寇,復與敵戰楊村,敗之。
諜知契丹主去北平十里蒲陰駐砦,夜率銳兵襲破營帳
契丹大驚,問撻覽曰:「今日戰者誰?
」撻覽曰:「所謂田廂使者。
契丹主曰:「其鋒銳不可當
」遂引眾去。
敵攻瀛州不下,欲乘虛犯貝、,詔魏能張凝三路兵,入敵境縱擊,以牽其勢。
西路,抵易州十里屯師石村,虜獲人畜鎧仗萬計
尋詔三路兵還定州遇敵鎮州之北馬頭嶺,復大破之。
契丹請和,乃徙鎮定路都鈐轄,遷本州團練使,充鎮定路總管
永興軍陝州,曆鄜延環慶鳳翔三路久之,為環慶路都總管
時後橋屬羌數擾邊,違命者十八族,又敗羅骨於三店川,遷鄭州防禦使涇原路總管後徙環慶
坐與部豪往還納賂不法,降左屯衛大將軍昭州防禦使
既而虢州圍練使知隰州,復為環慶路都總管儀州防禦使,卒。
在邊二十餘年,凡遷授,多以功伐,雖晚不自飭,而朝廷優容之。

侍其曙

侍其曙字景升
父稹,左監門衛大將軍
曙少舉進士不第,以父任殿前承旨,改右班殿直
咸平中,以閤門祗候為蘇、、湖、秀等州都巡檢使
左侍禁領東西排岸司,與謝德權提舉京倉草場
嘗於倉隙地牛羊,為德權所訟。
真宗以問德權曰:「牛羊倉粟邪?
聞而自劾,帝勉諭之。
它日,召問:「汝才孰與德權
」對曰:「德權法慎事,臣乃敢於官倉牛羊,是不及也。
」人多稱之。
鄂州男子聞人若挫,告其徒永興李琰作亂,命曙同度支判官李應機往按之。
至則設方略,捕三十餘人,皆伏法
辭連己所不快者數十人一切不問
青州龐德訟其校李緒謀以眾叛,帝疑其誣,又命曙至青州,與通判魏德昇同至劾,無驗,遂棄市。
青州張齊賢奏曙擅戮人,帝曰:「不爾無以被告者。
」曙還,奏治軍嚴,故誣之。
帝擢本軍虞候,而進曙東頭供奉官
初,太宗河東建塔太原故城,塔毀,帝欲新之,遣內待經度,計工二百萬。
帝疑,命曙往,減費十九。
內殿崇班
公元999年
祥符二年黎州夷人為亂,詔曙乘驛招撫,其酋首納款,殺牲為誓
按行鹽井夷人復叛。
曙率部兵百餘,生擒首領三人斬首數十級。
上言阻險拒命,請必加討。
詔知慶州孫正辭環慶駐泊都監張繼勳陝西兵,同曙俱進,所至皆降
曙又言:王師已至而方出,請誅之。
真宗王旦曰:「 已降而殺之,何以四夷
不許
夷人平,遷內殿承制再遷如京副使、知登州
歲饑,請漕江、淮米以振貧乏,活者甚眾。
累遷西京作坊使惠州刺史、知桂州,徙滑州,遷西上閤門使,徙鄆州提舉在京諸司庫務,卒。
為人沈敏,有幹略,善論利害事,朝廷任使之。

康德輿

康德輿字世基河南洛陽人
贊元,嘗以作坊使曹光實李繼遷,獲其母妻,擢崇儀使武州刺史
贊元死,真宗追其功,錄德輿三班奉職,遷右班殿直涇原路走馬承受,擢閤門祗候
河齧陽武埽,詔遣德輿完築。
開封府西路都巡檢勾當榷貨務,皆兼領埽事。
巡護開府六州黃河堤岸
天聖中,使夏州,賜趙德明冬服
夏人謂曰:「前康將軍靈武者,非先世邪?
德輿懼其復仇,紿曰:「非也。
」還,勾當汴口,改西頭供奉官
樞密使曹利用薦,遷內殿崇班河陰兵馬都監,建沿汴斗門節水
積雨汴水將溢,德輿請自京西導水入護龍河,水得不溢。
知原州、慶州益州路兵馬鈐轄久之,領昭州刺史,徙幷代兵馬鈐轄管勾麟府軍馬事。
有蕃部乜羅為殿侍,求錦袍驛料德輿不與,乜羅頗出怨言
後有譖乜羅與賊通,戰則反射漢人,乜羅無以自明,乃謀附賊
指揮張岊聞之,召乜羅與飲,乜羅泣曰:「我豈附賊者邪?
逃死耳。
以告德輿:「乜羅叛,信矣,不可不殺。
」元昊方屢入寇德輿不聽,曰:「今日豈殺蕃部時邪
曰:「叛者特乜羅,非眾所欲也,請為君召與飲,仆崖谷中,聲言墮馬死,安知漢殺之?
德輿猶豫不決,以問所親所親短毀之,計不得行
府州折繼閔聞賊將至,以告德輿德輿怒曰:「君不召之,何以知其來也!
」賊果以乜羅為響導自後河川入襲府州
蕃漢欲入城,德輿閉門不納,或降賊,或為賊所殺,不可勝計
賊既圍府州德輿馬步軍副總管王元、兵馬鈐轄楊懷忠按兵出戰,但移文轉運司調軍食
轉運副使文彥博籍民輦運,至境以俟,而德輿等終不出。
及陷豐州,才出屯州城數里,三日而還
居民望見以謂寇復至,皆棄其所齎,入保城郭。
朝廷不悉聞,德輿止坐不出戰,降為東染院使河陽兵馬都監
尋復昭州刺史、知保州,徙真定府定州路總管,歷知、石、儀三州大名府路鈐轄提舉金堤累遷西上閤門使
至和中,河決小吳埽,破東堤頓丘口,居民避水者趨堤上,而水至不得達,德輿以巨船五十,順流以濟之,遂免墊溺
復領果州團練使、知冀州,徙趙州
有告雲翼卒謀以上元夜庫兵為亂德輿賓屬燕飲自若陰遣人捕首謀誅之。
陳州鈐轄,卒。

張昭遠

張昭遠字持正滄州無棣人
父凝,殿前都虞候寧州防禦使
契丹內寇,凝與康保裔伏兵瀛州陷圍中。
昭遠年十八,挺身掖出之,擢左班殿直寄班祗候
每出使還,奏利害,多稱旨
忻州都巡檢,改閤門祗候、知狄山軍,管勾河東邊安撫司再遷內殿崇班
天禧初閤門副使缺員,樞密院方奏擬人真宗曰:「朕有人矣。
張昭遠邊略曹儀習朝,可並除西上閤門副使
」俄為河北緣邊安撫副使,尋知瀛州,改東上閤門副使、知定州,以引進副使復知瀛州,遷西上閤門使、知雄州
獻言歲會榷場入中銀,帝謂輔臣曰:「先朝榷場所以通貨非所以計貿易之利也。」
大雨陂塘大溢昭遠勒兵長堤,以捍其衝。
鄜延路兵馬鈐轄,進都鈐轄築堡成平川。
忠州刺史知成德軍,遷四方館使
滹沱河決,壞城郭,乃修五關城,外環以堤,民至今為利
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新州防禦使,歷步軍馬軍都虞候嘉州防禦使,知代州
召還,改莫州防禦使,罷管軍,授左龍武軍大將軍昭州防禦使,卒。
特贈應州觀察使
論曰郭諮以其智巧材略自見功利之間,有足稱者。
曙,抑其次也,餘皆碌碌者矣。
如方之禦寇,鑒之料敵王果持法峭深治軍嚴辦茲其長也。
田敏屢有戰功,而貪墨敗度,幸容於時
李渭治無遠略一失機會關中兵禍,數年不解
德輿閉城以棄其民,昭遠榷場所入,焉知聖人懷柔之意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