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元-托克托

输入文本已由电脑自动标签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词汇
人物
地点
景观
植物
称谓、职官
时间
别称
数量或序号

卷三百二十二 列傳第八十一

作者 脫脫

何郯

何郯字聖從,本陵州人,徙成都
進士,由太常博士監察御史,轉殿中侍御史言事無所避。
王拱辰三司使守亳,已而經筵乞正其營求之罪。
石介死,樞密使夏竦讒其詐,朝廷京東體實張昪極陳奸狀,事得寢。
楊懷敏衛卒之亂,猶為副都知又與魚周詢論之。
仁宗召諭云:「懷敏先覺變,宜有所寬假
等皆言不可,卒出之。
爭辨尤力。
帝曰:「古有碎首諫者,卿能之乎?
」對曰:「古者君不從諫,則臣有碎首;今陛下受諫如流,臣何敢掠美歸過君父
」帝欣納之。
夏竦張貴妃之功,諫官王贄遂言賊根本於皇后閣,請究其事,冀搖動中宮,而陰為妃地。
帝以語曰:「此奸人之謀也。
」乃止不究
負罪不去等奏出知河南乞留京師
言:「佞人君側為善政累,願勿革前命
遂行
時詔群臣陳左右朋邪中外險詐,久而無所行。
閱實是否,因言曰:「誠以待物,物必應以誠。
誠與疑,治亂之本也,不可以一臣詐而疑眾臣一士詐而疑眾士
擇官宰相之職,今用一吏,則疑其從私,故細務或勞於親決。
分閫將帥之任,今專一事,則疑其異圖,故多端而加羈制
博訪大臣之體,今見一士,則疑其請託
相先後者士之常,今進其類,則疑為朋黨
君臣交疑,而欲天下否塞之患,不可得矣。」
都知守忠修祭器勞,遷景福殿使,給兩使留後奉。
曰:「守忠勞薄賞重
舊制內臣遙領止於廉察
今雖不授留後,而先給其祿;既得其祿,必得其官;若又從之,則何求不可
」既又詔許如正班。
守忠閤門,欲綴本品坐宴,又言:「祖宗之制,未有內臣坐殿上者。
此弊一開,所損不細。
守忠聞之,不敢赴。
知雜御史闕,執政欲進其黨,帝以不阿權勢越次用之。
遍歷三院,有直聲
晚節頗回畏,因地震言陰盛臣強,以譏切韓琦;又乞召還王陶迎合上意由是聲名損於御史時也。
以母老求西歸,加直龍圖閣、知漢州
將行上疏言:「張堯佐後宮親,叨竊非據外庭竊議,謂將處以二府
若此一出言事之臣,必以死爭之。
倘罷堯佐則傷恩,黜言者累德累德、傷恩,皆為不可
臣謂莫若富貴堯佐不假之以權,如李用和可也
其後卒罷堯佐宣徽之命。
集賢殿修撰、知梓州,擢天章閣待制,還判銀臺司
封駁之職廢,乞準故事,凡詔敕並由門下,從之。
唐介荊南,敕過門下,封還之,復留諫院
龍圖閣直學士,為河東都轉運使
故相梁適太原,病不能事內臣安靜鈐轄兵馬怙寵不法,皆劾奏之。
公元1066年
歷知永興河南
治平末,再知梓州
三年,老而病,猶乞進用
神宗薄之,詔提舉成都玉局觀
從臣外祠自此始。
遂以尚書右丞致仕
卒,年六十九。

吳中復

吳中復字仲庶興國永興人
仲舉,仕李煜池陽
曹彬江南仲舉嘗殺所招使者
城陷執之,仲舉曰:「世祿李氏,國亡而死,職也。
義而不殺
中復進士及第,知峨眉縣
邊夷民事淫祠太盛,中復悉廢之。
廉於居官代還,不載一物
通判潭州御史中丞孫抃薦為監察御史,初不相識也。
或問之,曰:「昔人恥為呈身御史,今豈有識面臺官耶?
」遷殿中侍御史
宰相梁適仁宗曰:「馬遵亦言之矣。
」且問中復曰:「唐自天寶治亂分,何也?
中復歷引姚、九齡林甫國忠用舍以對。
罷,中復通判虔州,未至,復還臺。
富弼李仲昌開六塔河內臣劉恢密告所斷岡與國上名同,賈昌朝陰助之,欲以
中復往治,促行甚急
中復言:「獄起奸臣,非盛世所宜有。
」馳至,較其名,乃趙征村也,亦無岡勢,獄以故得止
又彈宰相劉沆罷。
右司諫,同知諫院
御史知雜事戶部副使,擢天章閣待制,知澤州瀛州,移河東都轉運使,進龍圖閣直學士、知江寧府
郵兵苦巡轄官苛刻,縶而鞭之
獄具,法不至死中復以便宜戮首惡,流其餘,入奏為令。
成德軍、成都府永興軍
河北青苗法使者至,將先下州縣。
中復檄之曰:「斂散自有期,今先事擾之,何也?
」拒不聽,且以報。
安撫司韓琦方疏諫青苗,錄其語以上
熙寧倂省郡邑,以永康為縣,中復言:「永康控威、茂,不可廢。
其後因夷竟復之。
關內大旱,民多流亡
中復請加賑恤執政惡之,遣使往視謂為不實,削一階提舉玉隆觀。
起知荊南,坐過用公使酒,免。
卒,年六十八。
中復樂易簡約,好周人之急,士大夫稱之。
從孫擇仁。

從孫 擇仁

擇仁,字智夫,以父任,為開封雍丘主簿
元祐中金水河堤壞,十六縣皆選屬庀役,得詣朝堂白事
宰相范純仁獨異之,曰:「簿領中乃有是人邪?」
公元1101年
建中靖國初畿內饑,多盜,以擇仁知太康縣
始至,召令賊曹曰:「民窮而盜,非天性也,我以靜鎮之。
亡命椎埋故犯,我一切誅之,毋得貸。
」群盜相戒不入境
中貴人譚稹犯法,按致於理。
羞恚造譖,徽宗戶部郎中宋喬年往鞫。
喬年,伉吏也,疾驅至。
候者惶遽入白,擇仁著衣冠廡下
喬年慮囚擿隱,剔抉帑庾出入不能毫毛罪,乃歸傳舍
擇仁上謁喬年迎笑曰:「所以來,為察君罪,顧乃得一奇士,吾今薦君矣。
」居數日,召詣闕
有事青唐,擢熙河路轉運判官,即以直秘閣副使,從招討使王厚領兵深入,克、廓城柵十三。
龍圖,進集賢殿修撰,為京畿都轉運使
鄭州城惡,受命築之
或讒於帝曰:「新城雜以沙土,反不如故,且速圮。
」帝怒,密遣取塊城上,緘以來,令衛卒三投之,堅緻削鐵,讒不能售。
遂拜戶部侍郎知開封府
故事,尹以三日聽訟右曹吏十輩列庭下,自占姓名一人云:「某人送某獄,某人當杖,某人去」,而尹無所可否
有竇鑒者,以捕盜寵,官諸司使,服金帶
擇仁視事,狃舊態來前,叱而械諸獄,一府大驚
賣珠居民貨久不返,度事急,匿宦官楊戩第,擇仁跡取之,竄於遠。
中以事,出為顯謨閣直學士、知熙州,從永興軍
走馬承受藍從熙言其擅改茶法奪職,免。
閱歲,以徽猷閣待制江淮發運,還直學士、知渭州
以病提舉崇福宮,起知青州不克拜,卒,年六十六。

陳薦

陳薦字彥升邢州沙河人
進士,為華陽
盜殺人,棄屍民田
出驗,有以移屍告者。
田主又殺其母。
縣欲聞致殺二人,以逭失盜之責。
不可,曰:「焉有誣人以自貰者邪!
已而獲盜。
韓琦定州河東幕府
木強簡澹,獨知之最深,每語人曰:「廉於進,勇於退,嫌疑毫髮不處與人交久而不變,如彥升者,無幾也。
輔政秘閣校理、判登聞檢院知太常禮院
宗諸王出閣,選為記室參軍,直集賢院
潁王皇太子,加右諭德;王即位,拜天章閣待制,進知制誥知諫院
薛向首謀橫山,功不成請以漢王恢之罪罪
楊繪曾公亮用人不當,言既行而遷侍讀,罷諫職
曰:「此乃宰相欲杜言爾,所言是,宜責宰相
」疏入不報
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
河決棗強水官議於恩、冀、深、瀛之間築堤三百六十里,期一月就功役丁夫八萬。
曰:「河未能為數州害,民力方困,願以歲月為之。
」還,判流內銓太常寺
議學貢舉法,請會三年貢士均之諸路,計口孝廉漢制
權主管御史臺,言李定所生母喪不宜御史
罷臺事。
又以議典禮不合出知蔡州
召為寶文閣學士侍讀,進資政殿學士
求退以為本州,命兩省燕餞資善堂。
擢其子厚御史臺主簿
未幾提舉崇福宮
卒,年六十九,贈光祿大夫

王獵

王獵字得之長垣人
累應進士不第,乃治生積錢既而歎曰:「此敗吾志也。
」悉以班諸親族
慶曆用兵詔求遺逸范仲淹薦之,得出身為永興藍田主薄
府使之掌學,諸生犯法者,自責數,以為教之不至,屏出之府。
帥意其私,捕生下獄前白曰:「此特年少不率教爾。
致於理,不足以美化,恐適貽士類辱。
」帥悟而喜曰:「吾慮初不及此
」即釋生而待加敬。
林慮,縣依山,俗以搜田為生不知學。
孔子,擇秀民誨之。
漢杜喬墓在境中,往奠謁,建祠其旁。
居官絲髮擾,吏民愛信,共目為長官
入為吳王王宮教授睦親廣親宅講書、諸王侍講
凡在京藩十二年,宗室高卑少長,各得其歡如一日
英宗在邸尊禮之;入為皇子即拜說書;及即位,拜天章閣待制侍講
方議濮王稱,以問不可
帝曰:「王待侍講厚,亦持此說邪?
」對曰:「臣皇恩厚,不敢非禮名號加於王,所以報王也。
」帝大悟自是復議
以疾請謝事,不許
疾愈入見,帝喜曰:「侍講乃欲舍朕去乎?」
公元1067年
神宗立,進龍圖閣直學士
求知襄州,未行,改滑州
工部郎中為本曹侍郎致仕,給全奉。
後八年卒,年八十。
詔賻絹千匹,官其二孫,賜家人冠帔,人以為寵。

孫思恭

公元1119年
孫思恭字彥先登州人
擢第後,即遭父喪不肯從官二十年間才三書吏考。
宛丘轉運使水災時調春夫,爭弗得,乃棄官去。
吳奎薦其學行,補國子直講,加秘閣校理
神宗藩邸說書,又為侍講、直集賢院
以居中都久,力請補外,王奏留之。
即位,擢天章閣待制
思恭性不忤物犯而不校,篤於事上
所見,必密疏以聞。
帝亦間訪以政。
歐陽修不知思恭政府思恭盡力救解
出知江寧府鄧州,以疾移單州管幹南京留司御史臺
卒,年六十一。
思恭精關氏《易》,尤妙於《大衍》。
天文院渾儀,著《堯年熙寧長曆》,近世曆數之學,未有能及之者
公元1101年

孟陽

孟陽字春卿其先成都人,徙海陵
醇謹夷緩。
進士,為潭王宮教授、諸王府記室
宗居環列,以其質厚禮重之,會除知宗正寺,力辭,凡上十八表,皆孟陽為文
又從容陳古事以諷,英宗悚然起拜;及為皇子愈堅不出
孟陽入見臥內,勸之曰:「天子太尉賢,參以天人之助,乃發德音。
何為堅拒如此
英宗曰:「非敢徼福,以避禍也。
孟陽曰:「今已有此跡,設固辭不拜,使中人別有所奉,遂得燕安無患乎?
」時中使趣召十輩,又命宗諤一宮往請,不能動,及是,意乃決。
即位,命為皇子說書,以嘗侍藩邸固辭
加直秘閣同知太常禮院
引對,訪以時務。
最後,召至隆儒殿,在邇英苑中,群臣未嘗至。
人疑且大用,帝亦諭以不進擢意。
孟陽他人,使代己,乃遷集賢殿修撰同判太常寺侍讀
神宗初立入奏事,方升殿,帝望見慟哭左右皆泣下。
天章閣待制
卒,年六十九。
詔特官其婿及子孫二人,除其家負官緡錢數萬。

齊恢

公元1066年
齊恢字熙業蒲陰人
唐宰相映之裔也。
進士,歷通判陳州提點成都府路刑獄三年,徙河東
公帑格外饋餉之物,一無所受。
單車而東,入為戶部判官
神宗出閣精簡宮僚韓琦薦其賢,以直昭文館,為潁王府翊善,進太子左諭德
即位,拜天章閣待制知通銀臺司
出知相州,召知審官西院糾察在京刑獄
卒,年六十六。
鄉里恂恂君子;臨政府明白簡約,不苛擾所至人愛之。
念舊僚,自諫議大夫特贈工部侍郎

楊繪

楊繪字元素綿竹人
少而奇警讀書五行俱下名聞西州
進士上第通判荊南
集賢校理開封推官遇事迎刃而解,諸吏惟日不足未午率沛然
仁宗愛其才,欲超置侍從執政見其年少不用
以母老,請知眉州,徙興元府
吏請攝穿窬盜庫縑者,就視之,蹤跡不類所出入,則曰:「我知之矣。
」呼戲沐猴者詰於庭,一訊具伏府中服其明。
在郡獄無繫囚。
公元1067年
神宗立,召修起居注知制誥知諫院
詔遣內侍王中正李舜舉等使陝西言:「陛下即位天下拭目以觀初政
館閣臺省之士,朝廷素養者不之遣,顧獨遣中人乎?
向傳範安撫京東西路請易之,以杜外戚干進之漸。
執政曰:「不然傳範久領郡,有政聲,故使守鄆,非由外戚也。
」帝曰:「諫官言是,斯可窒異日妄求矣。
曾公亮請以其子判登聞鼓院,用所厚曾鞏史官
爭曰:「公亮持國名器視如己物。
向者公亮官越,占民田,為郡守繩治,時父易占亦官越,深庇之。
,私也。
」帝為寢其命。
亦解諫職,改兼侍讀固辭滕甫言於帝。
帝詔曰:「抗跡孤遠立朝寡援,不畏強禦知無不為
一見許其忠藎,擢置言職,信之亦篤矣。
今日之除,蓋難與宰相並立輕重之間,姑令少避爾,卿其諭朕意。
曰:「諫官不得其言則去,經筵姑息之地。
」卒不拜
閱月,復知諫院,擢翰林學士,為御史中丞
安石用事賢士多謝去。
言:「老成之人,不可不惜。
當今舊臣多引疾求去:范鎮年六十有三、呂誨五十有八、歐陽修六十有五而致仕富弼六十有八而引疾司馬光王陶皆五十而求散地陛下可不思其故乎?
」又言:「方今經術取士,獨不用春秋》,宜令學者以《三傳解經
免役法行,十害
安石使曾布疏其說,詔分析固執前議,遂罷為侍讀學士、知亳州,歷應天府杭州
再為翰林學士
議者欲加孔子帝號以為非禮,又言不宜遼曆改置閏,悉從之。
常薦屬吏王永年御史蔡承禧言其私通饋賂,坐貶荊南節度副使
詳在《竇卞傳》。
數月,分司南京,改提舉太平觀,起知興國軍
元祐初,復天章閣待制,再知杭州
卒,年六十二。
為吏敏強,主愛利,而受性疏曠,訖以是廢斥
表裏洞達一出於誠,為范祖禹所諮重。
文立就,有集八十卷

劉庠

劉庠,字希道彭城人
八歲能詩
蔡齊妻以子,用遺奏,補將作監主簿
復中進士第,為高密廣平教授
英宗直言,庠上書時事
帝以示韓琦對之未識,帝益嘉重,除監察御史裏行
日食甫數日,苑中張具待幸,庠言非所以祗天戒,詔罷之。
會聖修仁神御殿,甚宏麗
庠言:「天子之孝,在繼先志,隆大業不在宗廟之靡。
宜損其制,以昭先帝儉德
奉宸庫被盜,治守藏吏。
庠言:「皇城幾察厲禁,實近侍主之,當並按。
仁宗外家李珣銷金法,庠奏言法行當自貴近始。
不豫儲嗣未正,庠拜疏謂:「太子天下本。
漢文帝初元即為無窮計。
潁王長且賢,亟立,使日侍禁中,閱四方章奏
」帝皆行之。
神宗立,遷殿中侍御史,為右司諫。
言:「中國禦戎之策,守信為上。
昔元昊之叛,五來得志海內為之困弊
莫若示大、舍近功為國長利
奉使契丹
故事兩國忌日不相避。
契丹張宴白溝日當英宗祥祭,庠丐免,契丹義而聽之。
集賢殿修撰河東轉運使
庠計一路之產,鐵利為饒,請復舊鼓鑄,通隰州鹽礬博易濟用
請募入粟塞下,豫為足食
天章閣待制河北都轉運使
契丹霸州土場,或言河北不可不備。
上五策,料其必不動,已而果然
大河東流,議者欲徙而北。
內侍程昉希功,請益兵濟役。
庠請遲以歲月徐觀其勢而順導之。
朝廷是其議。
移知真定府,又為河東都轉運使,召知開封府
不肯屈事王安石
安石欲見之,戒典謁者曰:「今日客至勿納,惟劉尹來,即告我
」有語庠者曰:「王公如此,盍一往見。
」庠謂:「見之,何所言?
自彼執政未嘗一事人情
脫問青苗免役,將何辭以對?
」竟不往。
奏論新法,神宗諭之曰:「奈何不與大臣協心濟治乎?
」庠曰:「臣子君父各伸其志。
知事陛下不敢安石
」會與蔡確廷參禮,遂以為龍圖閣直學士、知太原府
請復憲州募民子弟剽銳工技擊者,籍為勇敢,仿漢謫戍法,貰流以下罪徙實河外
契丹建牙雲中,遣騎涉內地邊吏執之。
契丹檄取紛然,又遣使疆事
眾疑造兵端,欲大為備。
奏言:「雲朔歲儉,軍無見糧
契丹張形示強,造端首禍,曲在彼不在我,願勿聽。
宜先諭以理,然後飭兵觀釁
」帝嘉使者辭順,訖以黃嵬山分水嶺新疆
母喪,服終,知成都府
乞禁西山六州漢人婚姻,勿蹈吐蕃維州之害。
秦州
坐失舉,降知虢州,移江寧府滁州,徙永興軍
西征無功關內騷動
過關力言內事外,恐搖根本,帝感納其忠。
元祐初,加樞密直學士、知渭州
卒,年六十四。
宣仁聞之曰:「帥臣難得,劉庠可惜也。
」庠有吏能淹通歷代史,王安石稱其博。
卒後,蘇頌論庠治平建儲之功,詔褒錄其子。

朱京

朱京字世昌南豐人
父軾,有隱德
博學淹貫,登進士甲科
教授亳州應天府,入為太學錄
神宗召見論事,擢監察御史
中丞同僚罷去抗疏曰:「御史假之則重,略之則輕。
耳目之官,屢進屢卻,則言者不若靜默為賢,直者不若柔從為智。
偷安取容,雖得此百數亦何益國邪?
他日入見,帝勞之曰:「昨覽奏疏,所補多矣。
風神峻整,見者憚之,目為御史
初,臺臣奏事必先閤門,得班乃入。
嘗以名聞,翌旦既入,會有先之者不及對而退。
帝問京安在左右以告,詔趣之入,辰漏且盡,為留班以須。
未幾,論大臣除擬有愛憎之私。
中書言其失實,謫監興國軍鹽稅
太常博士湖北京西江東轉運判官提點淮西刑獄司封員外郎
元符初,遷國子司業
元祐時,嘗為《幸太學頌》,或擿其語有及先朝者,固辭不拜
徽宗初立復命之,逾月而卒。
論曰何郯吳中復,皆良御史也。
夏竦,阻王守忠奸人庶幾少戢矣。
中復識面臺官其所可見矣。
薦之論李定思恭之右歐陽修,繪請惜老成,庠不附新法,數子所見何其同也。
獵為令而興孔子孟陽教授參決大計,此其卓然者乎。
臨政簡約無可議者。
持論端確,竟以去位,君子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