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元-托克托

输入文本已由电脑自动标签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词汇
人物
地点
景观
植物
称谓、职官
时间
别称
数量或序号

卷三百十五 列傳第七十四

作者 脫脫

韓億

韓億字宗魏其先真定靈壽人,徙開封之雍丘
進士,爲大理評事、知永城縣,有治聲
他邑訟不決者,郡守皇甫選輒屬治之。
通判陳州,會河決,治堤費萬計不賦民而營築之。
真宗嘗欲召試,而與王旦有親嫌,特召見,改一官洋州
州豪李甲,兄死迫嫂使嫁,因誣其子爲他姓,以專其貲。
嫂訴於官,甲輒賂吏掠服之,積十餘年,訴不已
視舊牘未嘗乳醫爲證,召甲出乳醫示之,甲亡以爲辭,冤遂辨。
累遷尚書屯田員外郎、知相州
河北旱,轉運使不以實聞,獨言歳饑,願貸民租。
有誣其子綱請求受金者,自置獄按之,事雖辨,猶降通判大名府
尋爲殿中侍御史,遷侍御史安撫淮、浙,除開封府判官,出爲河北轉運使
仁宗初,進直史館、知青州,以司封員外郎侍御史知雜事判大理寺丞。
呉植臨江軍使人納金宰相王欽若,因牙吏京師,審之,語頗泄,欽若不可掩,執吏以聞。
詔付臺治,而自言未嘗納金反誣吏誤以問所親語達欽若
窮治之,蓋以病懼廢,金未達而事已露也。
除名,並按欽若,詔釋不問
三司茶法歳課不登承詔劾之,由丞相而下坐失當之罰,其不撓如此
薛奎後,獨掌臺務者逾年
龍圖閣待制奉使契丹
副使者,章獻外姻也,妄傳皇太后旨於契丹,諭以南歡好傳示子孫之意,不知也。
契丹主問曰:「皇太后即有旨,大使何獨不言
對曰:「本朝遣使皇太后以此戒之,非欲達於北朝也。
契丹大喜,曰:「此兩朝生靈之福也。
」人謂副使失辭,而以爲恩意,甚推美之。
亳州,召知審刑院再遷兵部郎中同判吏部流內銓,以右諫議大夫樞密直學士益州
故事益州歳出官粟六萬石,振糶貧民
是歳大旱倍數先期予民,民坐是不饑。
又疏九升江口下溉民田千頃
維、茂州地接羌夷,蕃部歳至永康官場鬻馬,慮其覘兩川,奏徙場黎州境上。
御史中丞,請如唐制,置御史裏行
公元1035年
景祐二年,以尚書工部侍郎同知樞密院事
承平久,武備不戒,乃請二府各列上才將帥數十人,稍試用之。
又言武臣知兵,而書禁不傳,請纂其要授之。
於是帝親集《神武秘略》,以賜邊臣
唃廝囉趙元昊相攻,來獻捷。
朝廷議加唃廝囉節制,億曰:「彼皆蕃臣也,今不能諭令解仇,乃因而加賞,非所綏御四方也。
」議遂寢。
元昊遣人京師出入民間無他禁,億請下詔爲除館舍禮之,官主貿易,外雖若煩擾,實羈防之。
知開封府范仲淹獻《百官圖》,指宰相呂夷簡差除不平,而陰薦億可用。
仲淹既貶,帝以諭億,億曰:「仲淹舉臣以公,臣之愚陛下所知;舉臣以私,則臣委質以來未嘗交託於人。
」遂除戸部參知政事
忻州地大震諫官韓琦言宰相王隨陳堯佐輔弼才,又言億子綜爲群牧判官不當自請以兄綱代之。
遂與宰相皆罷,知應天府,尋加資政殿學士知成德軍
澶州,復知亳州,官至尚書左丞,以太子少傅致仕
卒,贈太子太保,諡「忠憲」。
方重治家嚴飭,雖燕居未嘗惰容
見親舊之孤貧者,常給其昏葬。
毎見天下諸路有奏攟拾官吏小過者,輒顏色不懌,曰:「天下太平聖主之心,雖昆蟲草木,皆欲使之得所
今仕者大則望爲公卿,次亦望爲侍從職司一千石,其下亦望京朝、幕職奈何錮之於盛世
八子:綱、綜、絳、繹、維、縝、緯、緬。

長子

綱,尚書水部員外郎
慶歷中,知光化軍,性苛急不能撫循士卒
會盜張海剽劫至境上,綱帥禁兵乘城,給餅餌不時,民具酒食犒軍,輒收其羊豕市錢制兵器,士皆憤怒
又嘗命軍校作陣圖,不成,將斬之,眾益駭。
一日,士方食,軍校邵興叱眾起勿食。
綱怒,執數人繫獄
興懼,帥眾劫庫兵爲亂,欲殺綱。
綱攜妻子縋城,由漢江而下
興等遂縱火城中,引眾趨蜀道,爲官兵所敗,遂斬之,余黨悉誅。
綱坐棄城除名編管英州

次子

綜,字仲文
蔭補將作監主簿,遷大理評事
進士中第通判鄧州天雄軍。
河溢金堤,民依丘冢者數百家
綜令曰:「能濟一人,予千錢
」民爭操舟筏以救,已而丘冢多潰。
呂夷簡北京入相,薦爲集賢校理同知太常院。
開封府推官,數月,遷三司戸部判官同修起居注
使契丹契丹主問其家世,綜言億在先朝嘗持禮來,契丹主喜曰:「與中國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
」綜率同使者五人爲壽契丹主亦離席酬之,歡甚。
既還,陳執中以爲生事出知滑州,徙許州
殿前指揮使許懷德從妹亡,有別產陽翟,以無子,籍於官,懷德私有之,訟未決
楊儀爲書屬綜,書至而轉運使已徙獄他州矣。
綜坐得書不以聞,奪集賢校理,知袁州
未幾,復爲江東轉運使
還,再修起居注累遷刑部員外郎知制誥,卒。
綜嘗爲契丹館伴使使者欲爲書稱北朝而去契丹號。
綜曰:「自古未有建國而無號者。
」使慚,遂不復言
其後朝廷館伴契丹使者,帝曰:「孰有如韓綜者乎?
」子宗道,爲戸部侍郎寶文閣待制
綱子 宗彥
綱子宗彥字欽聖
蔭補將作監主簿
進士甲科累遷太常博士
大臣薦,召試,爲集賢校理
提點京西京東刑獄
應天府失入平民死罪,獄成未決通判孫世寧辨正之。
獄吏坐法,而尹劉沆弗治宗彥按舉沮止之。
宗彥於朝,抵吏罪。
仁宗春秋高,未有嗣。
宗彥上書曰:「漢章帝諸懷妊者賜胎養穀,人三斗,復其夫勿算一歳,著爲令。
考尋世次,帝八子,長則和帝,而質、安以下諸帝皆其系胄,請修胎養之令。
」且曰:「人君務蕃毓其民,則天昌衍子孫矣。
」以尚書兵部員外郎判三司鹽鐵勾院,卒。
綜子 宗彥
綜子宗道歷官戸部侍郎寶文閣待制

三子 韓絳

韓絳字子華
進士甲科通判陳州
直集賢院,爲開封府推官
有男子冷青,妄稱其母頃在掖庭得幸有娠出生己,府以爲狂,奏流汝州
言,留之在外惑眾
追責窮治,蓋其母嘗執役宮禁,嫁民冷緒,生一女,乃生青,遂論棄市
戸部判官
江南飢,爲體量安撫使行便民事數十條;宣州廖詢貪暴不法下吏寘諸理,民大悅
使還,同修起居注,擢右正言
仁宗曰:「用卿出自朕,卿凡論事不宜過激,當存朝廷大體要令可行,毋使朕爲不聽諫者。」
公元1036年
入內都都知守忠兼判內侍省言:「判名太重,且國朝以來未有兼判兩省者。
」詔自今復除
道士趙清貺出入宰相龐籍家,以賂敗,開封杖流之,道死
諷府殺之,與尹俱謫去。
未幾復進,力爭不得,遂解言職
明年知制誥,乞守河陽,召判流內銓
河決商胡,用李仲昌議,開六塔河而患滋甚,命安撫河北
時宰仲昌,人莫敢異。
劾其蠹國害民,罪不可貸,仲昌遂竄嶺表
龍圖閣直學士、知瀛州
歐陽修率同列言:「在朝廷,瀛非所處也。
」留知諫院糾察在京刑獄
翰林學士御史中丞
帝禱茅山求嗣絳草祝辭,因勸帝汰出宮人,及限內臣養子,以重絶人之世,皆從之。
掖庭劉氏通請謁爲奸,以告帝,帝曰:「非卿言,朕無由知。
不數日,出劉氏及他不謹者。
真定呂溱犯法從官通章請貰之,曰:「法行當自貴者始,更相請援,則公道廢矣。
」並劾諸請者,遂絀。
富弼張茂實禁兵言:「人謂茂實先帝子,豈宜用典宿衞
不報闔門待罪,自言不敢復稱御史中丞
詔召之,及出,不秉笏穿朝堂諫官論之,罷知蔡州
數月,以翰林侍讀學士慶州
熟羌據堡爲亂即日討平之。
端明殿學士知成都府
張詠鎮蜀日,春糶米,秋糶鹽,官給券以惠貧弱歷歳久,權歸豪右中人奉使使酒吏主貿易因附益以取悅悉奏罷之。
知開封府,爲三司使
請以川、陝職田穀輸常平倉,而隨其事任道里差次給直
帝嘆曰:「眾方姑息,卿獨不能徇時邪!
即行之。
諸司吏數干恩澤輒執不可
爲帝言:「身犯眾怒,懼有飛語
」帝曰:「朕在藩邸日,頗聞有司國事爲人情。
卿所守固善,何憚於讒?」
公元1211年
神宗立韓琦有公輔器,拜樞密副使
始請建審官西院掌武升朝者,以息吏奸。
神宗問天下遺利,請盡地力
因言差役之弊,願更定其法,役議自此始矣。
陳升之同制置三司條例王安石奏事,必曰:「臣見安石所陳非一,皆至當可用,陛下省察
安石以爲助。
公元1070年
熙寧三年參知政事
夏人犯塞請行邊,安石亦請往。
曰:「朝廷方賴安石,臣宜行
」乃以爲陝西宣撫使
既又兼河東幾事不可待報者,聽便宜施行,授以空名告敕,得自除吏。
十二月,即軍中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開幕府延安
不習兵事注措乖方,選蕃兵七軍,用知青澗城种諤策,欲取橫山,令諸將聽命,厚賞犒蕃兵,眾皆怨望;又奪騎兵馬以與之,有抱馬首以泣者。
既城囉兀,又冒雪撫寧堡,調發騷然
已而二城陷,趣諸道兵出援,慶卒遂作亂
議者罪,罷知鄧州
明年,以觀文殿學士許州,進大學士,徙大名府
七年,復代王安石相。
既顓處中書,事多稽留不決,且數與呂惠卿爭論,乃密請帝再用安石
安石至,頗與異。
有劉佐者,坐法免,安石抆拭用佐,不可
議帝前未決,即再拜求去。
帝驚曰:「此小事何必爾?
」對曰:「小事尚不伸,況大事乎!
」帝爲逐佐。
未幾出知許州
公元1078年
元豐元年,拜建雄軍節度使、知定州
入爲西太一宮使
六年知河南府
大雨,伊、洛間民被溺者十五六。
發廩振恤環城築堤,數月,水復至,民賴以免
哲宗立,更鎮江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封康國公,爲北京留守
河決小呉,都水議傍魏城鑿渠東趨金堤,役甚棘。
言:「功必不成,徒耗費國力,而使魏人流徙,非計也。
三奏,訖罷之。
元祐二年請老,以司空檢校太尉致仕
明年,卒,年七十七。
太傅,諡曰「獻肅」。
臨事果敢不爲後慮
延接士大夫數薦司馬光可用,終以黨王安石得政是以清議少之。

宗師

宗師字傳道,以父任州縣職。
登第王安石薦爲度支判官提舉河北常平
累官集賢殿修撰、知河中府,卒。
初,宗師神宗朝,數賜對,常弗忍去親側,屢辭官不拜,世以孝與之。

五子

韓維字持國
進士奏名禮部,方億輔政不肯大廷,受蔭入官
沒後,閉門不仕
宰相薦其好古嗜學,安於靜退召試學士院,辭不就
富弼河東幕府史館修撰歐陽修薦爲檢討知太常禮院
禮官祫享東向位,虛室以待太祖
溫成立廟用樂,以爲不如禮,請一切裁去。
陳執中諡,以爲張貴妃治喪皇儀殿、追冊位號,皆執中所建,宜曰「榮靈」,詔諡曰「恭」,曰:「責難於君謂之恭,執中何以得此?
」議訖不行,乞罷禮院
秘閣校理通判涇州
神宗封淮陽郡王潁王皆爲記室參軍
毎事咨訪悉心以對,至拜起進趨之容,皆陳其節。
嘗與論天下事,語及功名
曰:「聖人功名,因事始見,不可功名心
王拱手稱善。
引疾請郡上章留之。
時禁遣使泛至諸臣家,爲王擇妃。
上疏曰:「王孝友聰明動履法度方向經學,以觀成德
今卜族授室,宜歷選勲望之家,謹擇淑媛考古納采問名之義,以禮成之,不宜苟取華色而已。」
左、右史闕,英宗除授例,執政曰:「用館閣久次進士高第者。
」帝曰:「第擇人不必專取高科
執政對,遂同修起居注、侍邇英講。
帝初免喪簡默不言
上疏曰:「邇英閣者,陛下燕閒之所也。
侍於側者,皆獻納論思之臣。
陳於前者,非經則史。
可以博咨訪之義,窮仁義之道,究成敗之原。
禮制終畢,臣下傾耳以聽玉音陛下之言,此其時也。
臣請執筆以俟。
」進知制誥知通進銀臺司
御史呂誨等以濮議得罪諫曰:「審議守職不過陛下盡如先王之法而止爾。
追還前詔,令百官詳議,以盡人情;復職任,以全政體
既而責命不由門下又言:「罷黜御史,事關政體,而不使有司與聞紀綱之失,無甚於此,乞解銀臺司
不從遂闔待罪
詔舉臺官二人言:「呂誨范純仁有已試之效,願復其職。
翰林學士范鎮批答不合旨,出補郡。
言:「所失只在文字,當涵容之。
前黜錢公輔中外以爲太重,連退二近臣,而眾莫知其所謂,自此誰敢盡忠者?」
公元1067年
潁王皇太子,兼右庶子
神宗即位,維進言:「百執事各有職位,當責任,若代之行事,最爲失體
天下大事不可猝爲,人君設施,自有先後
」因釋滕文公孟子居喪之禮,推後禮文之變,以伸規諷,帝皆嘉納
龍圖閣直學士
御史中丞王陶宰相韓琦跋扈,罷爲翰林學士
維言:「中丞之言是,宰相安得無罪
若其非是安得止罷臺職
今爲學士,是遷也。
參知政事呉奎事,出知青州
維言進退大臣不當如是
詔遷官。
維又言:「執政罷免,則爲降黜;今復遷官,則爲褒進
二者理難並行,此與王陶中丞而加學士何以異?
」章上,就職
維援前言求去,知汝州
數月,召兼侍講判太常寺
公元1069年
初,僖祖主已遷,及英宗祔廟中書以爲僖祖與稷、契等,不應毀其廟。
維言:「太祖戡定大亂子孫遵業,爲宋太祖無可議者。
僖祖雖爲高祖,然仰跡功業,非有所因,若以所事稷、契事之,懼有未安,宜如故便。
王安石方主初議,持不行
熙寧二年,遷翰林學士知開封府
明年,爲御史中丞,以兄絳在樞府,力辭之。
安石亦惡其言保甲事,復使爲開封,始分置八廂輕刑轂下清肅
呉充三司使,帝曰:「維、文學進,及任煩劇,而皆稱職可謂得人矣。
」兼侍讀學士群牧使
考試舉人孔文仲對策入等,以切直罷歸
維言:「陛下毋謂文仲一賤士,黜之何損
臣恐賢俊解體忠良結舌阿諛苟合者將窺隙而進,爲禍不細。
安石益惡之。
樞密使文彥博求去,帝曰:「密院事劇,當除韓維佐卿。
明日奏事殿中,以言不用請郡
帝曰:「卿東宮舊人,當留以輔政
」對曰:「使臣得行,賢於富貴;若緣攀附舊恩以進,非臣之願也。
」遂出知襄州,改許州
公元1074年
七年二月,召爲學士承旨
入對,帝曰:「天久不雨,朕日夜焦勞奈何
曰:「陛下憂閔旱災損膳避殿,此乃舉行故事,恐不足以應天變。
當痛自責己,廣求直言
」退,又上疏曰:「近畿諸縣督索青苗錢甚急往往鞭撻取足,至伐爲薪以易錢貨旱災之際,重罹此苦。
若夫甲兵,危士民,匱財用荒夷之地,朝廷處之不疑,行之甚銳;至於蠲除租稅寬裕逋負,以救愁苦之民,則遲遲不肯發。
陛下奮自英斷行之,過於養人,猶愈過於殺人也。
上感悟,即命草詔直言
其略曰:「意者聽納不得於理與?
獄訟非其情與?
賦斂失其節與?
忠言讜論郁於上聞,而阿諛壅蔽以成其私者眾與?
」詔出,人情大悅
有旨體量市易、免行利病,權罷力田保甲是日乃雨。
王安石罷,會絳入相,加端明殿學士、知河陽,復知許州
帝幸舊邸,進資政殿學士
曾鞏當制,稱其純明亮直,帝令改命詞。
知帝意,請提舉嵩山崇福宮
帝崩,赴臨闕庭
宣仁后手詔勞問對曰:「人情貧則思富,苦則思樂,困則思息,鬱則思通。
誠能常以利民爲本,則民富;常以憂民爲心,則民樂賦役非人力所堪者去之,則勞困息;法禁非人情所便者蠲之,則鬱塞通。
推此而廣之,盡誠而行之,則子孫觀陛下之德,不待教而成矣。」
未幾,起知陳州,未行,召兼侍讀,加大學士
嘗言:「先帝夏國主秉常廢,故興問罪之師
今既復位有蕃臣禮,宜還其故地
」因陳兵不可不息者三,地不可不棄者五。
又言:「仁宗選建儲嗣一時忠勲皆被寵祿范鎮首開此議,賞獨不及,願褒顯其功。
於是復起用。
元祐更役法,命維詳定
時四方書多言其便,維謂司馬光曰:「小人議論希意迎合不可不察。
」成都轉運判官蔡曚附會定差,維惡而劾之。
執政欲廢王安石《新經義》,維以當與先儒之説並行,論者服其平。
門下侍郎
御史張舜民言事罷,王岩叟救之,折簡密詢上官均
語泄,詔岩叟分析
維曰:「臣下折簡聚談更相督責乃是相率爲善,何害於理?
瑣瑣責善,懼於國事無益也。」
維處東省逾年,有忌之者爲讒訴,詔分司南京
尚書右司王存抗聲簾前曰:「韓維得罪,莫知其端,臣竊爲朝廷惜。
」乃還大學士、知鄧州
兄絳爲之請,改汝州
久之,以太子少傅致仕,轉少師
公元1098年
紹聖中,坐元祐黨,降左朝議大夫,再謫崇信軍節度副使均州安置
諸子納官爵,聽父里居
哲宗覽奏惻然,許之。
元符元年,以幸睿成宮,復左朝議大夫,是歳卒。
年八十二。
徽宗初,悉追復舊官。

六子

韓縝字玉汝
進士第簽書南京判官
仁宗水災直言上疏曰:「今國本未立,無以天下心,此陰盛陽微之應。
」詞極剴切
劉沆薦其才,命編修三班敕。
前此武臣不執親喪
建言:「三年之服,古今通制;晉襄衰墨從戎,事出一時
」遂著令,自崇班以上持服
殿中侍御史
參知政事孫抃持祿充位;權陝西轉運副使薛向赴闕樞密院畫旨爲真劉永年以外戚除防禦使內侍史志聰私役皇城親從極論之。
帝爲罷,寢永年之命,而正志聰罪。
侍御史度支判官,出爲兩浙淮南轉運使,移河北
夏諒祚死,子秉常嗣,遣使求封冊。
朝廷方責夏人不修職貢,欲擇人詰其使。
陛辭神宗之往
至驛問罪使者引服,迨夜,奏上
帝喜,改使陝西
知審官西院直舍人院
以兄絳執政,改集賢殿修撰鹽鐵副使,以天章閣待制秦州
宴客夜歸指使傅勍被酒,誤隨入州宅,與侍妾遇,怒,令軍校鐵裹杖箠殺之。
勍妻持血衣,撾登聞鼓以訴,坐落職,分司南京
人語曰:「寧逢乳虎,莫逢玉汝
」其暴酷如此
久之,還待制、知瀛州
公元1074年
熙寧七年,遼使蕭禧來議北地界。
館客,遂報聘,令持圖牒致遼主,不克而還
知開封府,禧再至,復館之。
乘驛河東,與禧分畫,以分水嶺爲界。
覆命,賜襲衣金帶,爲樞密都承旨,還龍圖閣直學士
元豐五年官制行,易太中大夫同知樞密,進知院事
公元1085年
哲宗立,拜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
首相蔡確章惇謀誣東朝,及山陵使暴其奸狀由是東朝外廷悉知之。
使還,欲以其屬高遵惠、張璡、韓宗文美官
宣仁后以訪曰:「遵惠太后從父;璡者,中書郎璪之弟;宗文,臣侄也。
擢用非次則是君臣各私其親,何以天下
」乃止。
公元1086年
元祐元年御史中丞劉摯諫官孫覺蘇轍王覿,論才鄙望輕在先朝爲奉使割地六百里以遺契丹邊人怨之切骨不可使居相位
數十上,罷爲觀文殿大學士知潁昌府
永興河南,拜安武軍節度使、知太原府易節奉寧軍。
請老,爲西太一宮使,以太子太保致仕
紹聖四年卒,年七十九。
司空,諡曰「莊敏」。
外事莊重所至以嚴稱。
出入將相而寂無功烈,厚自奉養,世以比晉何曾云。
宗武
宗武
公元1100年
宗武,第進士韓宗彥瀛州,辟爲河間
河溢,增堤護城,吏率兵五百伐材近郊,雖墓木不免父老遮道泣,宗武入府白罷之。
徽宗即位,爲秘書丞,因日食上疏言:「近世事有微漸不可不察者五:大臣不畏公論小臣趨利附下,一也。
人主怠於政事威柄下移怨讟歸上,二也。
左右無輔拂之士,守邊無禦侮之臣,三也。
開境土以速邊患,耗賦財以弊民力,四也。
歳穀不登倉庾空竭民人流亡盜賊數起,五也。
根治朋黨追復私怨
正士黜廢耆老殲亡,旋起大獄,害及善類
文章號令,衰於前世
大河決溢饑饉薦臻
執政大臣人懷異意排去舊怨以立新黨,徒爲紛紛,無憂國忘家之慮。
誠願攬權綱,收還威柄敷言奏功考察名實不以侍御之好、鐘鼓之娛爲樂
仁祖惻怛至誠,以收天下之心;神宗厲精不息,以舉天下之事;皆所宜法。
不報
哲宗祔廟中旨省中書畫甚急
宗武言:「先帝祔廟陛下哀慕方深,而丹青之玩,取索不已,播之於外,懼損聖德
陛下踐祚如日初升,當講劘典訓開廣聖學好玩易志,正古人所戒也。
」疏入,皇太后見之,怒曰:「是皆內侍數輩所爲爾!
」欲盡加罰,帝委曲申救,乃已。
明日太后宰相獎嘆,令俟諫官員闕即用之。
尋除都官員外郎,改開封府推官
丐外,爲淮南轉運判官
使者上供錢,禁庭遣使來索
宗武具狀,詞極鯁切,坐貶秩罷歸
久之蔡京欲以潁州
帝語秘書事,不敢復言,遂致仕
官累太中大夫,年八十二卒。

論曰:王稱曰:「昔袁安未嘗贓罪鞫人史氏以其仁心足以覃乎後昆
韓億不悅捃人小過,而君子其後必大,皆盛德事也。
有子位公府,而行各有適。
絳適於同,維適於正,縝適於嚴。
嗚呼,維其賢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