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元-托克托

输入文本已由电脑自动标签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词汇
人物
地点
景观
植物
称谓、职官
时间
别称
数量或序号

宋史卷二百七十 列傳第二十九

作者 脫脫

顏衎

顏衎字祖德兗州曲阜人
自言兗國公四十五世孫
苦學,治《左氏春秋》。
梁龍德中擢第解褐北海主簿,以治行聞。
再調臨濟令
臨濟淫祠,有針姑廟者,里人奉之尤篤。
至,即焚其廟。
後唐天成中,為鄒平
符習初鎮天平武臣廉慎者,以書告屬邑毋聚斂為獻賀。
未領書,以故規行之,尋為吏所訟。
遽召笞之,幕客軍吏以為辱及正人甚悔焉,即表為觀察推官,且塞前事。
長興初召拜太常博士力奏留之。
致仕東歸養親
未幾房知溫青州復辟幕下
知溫險愎,厚斂不法極言之,不避其患。
晉祖知溫兵力偃蹇勸其入貢
知溫善終,衎之力也。
知溫諸子不慧勸令以家財十萬餘上進
晉祖嘉之歸功
知溫子彥儒授沂州刺史殿中侍御史
俄遷都官員外郎,充東都留守判官,改河陽三城節度副使檢校左庶子知州事
半歲,得家問,父在青州風痺疾,不奏棄官侍疾不復仕宦意。
歲餘,父疾不能起,親自掬矢,未嘗少倦。
晉祖聞之,召為工部郎中樞密直學士,連使促召至闕,辭曰:“臣無他才術未知何人誤有聞達
放臣還,遂其私養
晉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薦也。
”俄廢樞密院,以本官奉朝請
逾年上表請還侍養,授青州行營司馬
丁父憂哀毀甚。
俄召為駕部郎中鹽鐵判官
以母老懇辭,有詔止守本官
未幾復出天平軍節度副使
開運末,授左諫議大夫,權判河南府召拜御史中丞
喪亂之後朝綱不振執憲頗有風采
上言:“才除御史者,旋授外藩賓佐,復有以私故細事求假外拜,州郡參謁之儀,出入失風憲之體,漸恐四方得以輕易百辟無所準繩
自今藩鎮幕僚,勿得任臺官;雖親王宰相出鎮,亦不得奏充賓佐
奉制勘事,勿得出京,自餘不令雜務
”詔惟辟召入幕如故,餘從其請。
抗表侍養,改戶部侍郎
又堅乞罷免詔書褒許,即與其東歸
漢乾祐末丁憂
服除,詔鄆州高行周津遣赴闕辭以足疾,不至
周廣順初,起為尚書右丞,俄充端明殿學士
太祖兗州,駐城下,遣曲阜文宣王
城平,以權知州事。
歸朝權知開封
公元962年
王峻持權陳觀俱為引用
敗,左遷罷職,守兵部侍郎
顯德初上表求解官,授工部尚書致仕還鄉里,臺閣縉紳祖餞都門外,冠蓋相望時人榮之。
建隆三年春,卒於家,年七十四。
章句無文藻,然諒直孝悌為時所推。

劇可久

劇可久字尚賢涿州范陽人
沉毅方正明律令。
馮道趙鳳為友。
後唐同光初薦於朝,補徐州司法,以幹職聞。
召為大理評事賜緋
踰年,遷大理正坐誤治獄責授登州司戶
遇赦,召為著作郎
,歷殿中少監太子右諭德大理少卿賜金紫。
晉祖崩,可久方在病告,有司以不國哀坐免
未幾復官,遷大理卿
公元952年
周廣順初,改太僕卿,復為大理卿
鄭州李思美妻詣御史臺訴夫私鬻鹽,罪不至死判官楊瑛寘置以大辟
有司攝治瑛,瑛具伏
可久斷瑛失入,減三等,徒二年半。
宰相王峻欲殺瑛,召可久謂之曰:“死者不可復生,瑛枉殺人,其可恕耶?
可久執議益堅,瑛得免死。
由是,改太僕卿分司西京
顯德三年,所舉官犯贓可久停任
明年復起右庶子
公元958年
世宗刑書深古、條目繁細難於檢討
前後敕格重互,亦難詳審於是中書門下奏曰:“伏以刑法者,御人銜勒救弊斧斤,有國家不可一日而廢也。
雖堯、舜之世,亦不能捨此而致治
奉制旨,刪定律令有以見‘明罰敕法’之意也。
竊以朝廷所用者,《律》十二卷、《律疏三十卷、《式》二十卷、《令》三十卷、《開成格》一十卷、《大中統類一十二卷後唐以來漢末編敕三十二三卷,及國朝制敕等。
令則文辭古質,或難以詳明格敕條目繁多或有疑誤
將救舞文之弊,宜伸畫一之規。
所冀民不陷刑,吏有所守。
臣等商議,望準制旨施行
仍命侍御史知雜事張湜太子右庶子劇可久殿中侍御史率汀、職方郎中守中倉部郎中王瑩、司封員外郎賈玼、太常博士趙礪國子博士李光贊大理正蘇曉太子中允王伸十人編集新格勒成部秩
律令之有難解者,就文訓釋格敕之有繁雜者,隨事刪削;其有矛盾相違輕重失宜者,盡從改正無或拘牽
候畢日,委御史臺尚書省四品以上兩省五品上官參詳可否,送中書門下議定
”從之。
自是等於都省集議刪定,仍令大官供膳
五年,書成,凡三十卷,目曰《刑統》。
宰相請頒天下,與律、疏、令、式並行
可久復拜大理卿
建隆三年告老,改光祿卿致仕
卒,年七十七。
可久廷尉四十年,用法平允,以仁恕稱。

趙逢

公元957年
趙逢字常夫媯州懷戎人
剛直,有吏幹
父崇,事劉守光牙校
後唐天祐中莊宗周德威幽州,因誅崇。
尚幼,德威錄為部曲,令與諸子就學
德威戰沒胡陂,遊學河朔間。
久之西遊,客鳳翔李從曮門下
從曮卒,侯益節制又依之。
漢乾祐中入為開封尹,表巡官不樂,乃求舉進士
是歲,禮部侍郎集賢殿學士司徒翊典貢舉擢登甲科
解褐秘書郎直史館
周廣順中,歷左拾遺右補闕,皆兼史職
世宗嗣位,遷禮部員外郎史館修撰
顯德四年,改膳部員外郎知制誥
逾年,轉水部郎中,仍掌誥命,恭帝即位賜金紫。
宋初,拜中書舍人
太祖征澤、潞,從行
河內,聞李筠擁兵入寇,又慮太行艱險,乃妄言墜馬傷足,留於懷州
駕還京,有密旨除拜草制,又稱疾不入
太祖宰相曰:“此人得非規避行役者耶?
”對曰:“誠如聖言。
”遂貶房州司戶
會恩,量移汝州司馬
公元964年
乾德初,召赴闕,授都官郎中知制誥,充史館修撰判館事
二年,改判昭文館
未幾,充樞密直學士,加左諫議大夫
蜀平出知閬州
時部內盜賊攻州城防禦有功
賊既平,誅滅者僅千家
妻朱氏病死京師,詔給葬事。
代還,遷給事中,充職。
六年權知貢舉
公元975年
太祖太原,以隨軍轉運使鑄印賜之。
會發諸道丁壯數十萬,築堤汾水晉陽城
太祖效用即命督其版築
時方盛暑於烈日中親課力役因而遘疾輿歸京師
開寶八年,卒。
公元1010年
敭歷清近所至有聲,然傷慘酷,又言多詆訐,故縉紳目之為“鐵橛”。
大中祥符三年特詔錄其子極為三班借職

蘇曉

蘇曉字表東京兆武功人
父瓚,仕後唐,歷秘書少監
長興初曉辟鄧州從事
漢祖太原,表為觀察支使
周廣順初,由華州支使入為大理正
讞獄有功,遷少卿
顯德中,歷屯田郎中
公元963年
宋初,詔與竇儀奚嶼、張希讓等同詳定刑統》為三十卷及《編敕》四卷
建隆四年,權大理少卿事,遷度支郎中
乾德三年,出為淮南轉運使建議、黃、、廬、壽五州,置十四場,規其利,歲入百餘萬緡。
開寶三年,遷司勳郎中,改西川轉運使,仍掌京城市征
公元974年
先是朝廷供備庫使李守信市木秦、隴間,守信官錢鉅萬,既受代,為部下所發,守信中牟自剄傳舍
太祖曉案之,逮捕甚眾。
右拾遺通判秦州馬適妻李,即守信息女
守信嘗用木為筏以遺適,曉得守信送書以進,太祖將捨之,曉上章固請置於法,仍籍其家。
餘所連及者,多至破產,盡得所隱沒官錢
擢拜右諫議大夫判大理寺賜金紫,遷左諫議大夫
七年,監在京商稅
九年六月,卒,年七十三。
深文少恩當時號為酷吏
及卒,無子,有一女鍾愛,亦先曉卒,人以為深刻所致

高防

高防字修己幷州壽陽人
沉厚守禮法。
世將家。
父從慶,戍天井關,與梁軍戰死。
防年十六,護柩以歸。
事母孝,好學,善為詩。
初,張從恩北京副留守,奏攝太原府倉曹掾
從恩澶州防禦使,表為判官
有親校段洪進盜木造器,市取其直。
從恩聞之怒,將殺之。
洪進懼,思緩其罪,紿曰:“判官使為之。
從恩詰之,引伏,洪進得免。
從恩錢十千、馬一匹遣之。
拜受而去,終不自明
既而悔之,命騎追及,不得已而還賓主如初
又居帳下歲餘稍稍有言自誣活人從恩加禮重。
從恩入為樞密副使國子監丞
從恩留守西洛,又為推官
召拜殿中丞,充鹽鐵推官
母憂去官服除,隨從恩歷鄆、、潞三鎮判官
契丹入汴,晉主北行
從恩欲歸款契丹召拜計議為陳逆順,請固守臣節
左右所搖,從恩不用其言,遂歸契丹
既行,命副使趙行遷知留後從恩所親王守恩巡檢,與同領郡事。
守恩謀誅行遷,以城歸漢祖
漢祖太原,加檢校金部郎中
乾祐初,授屯田員外郎,改浚儀
楊邠用事,與有隙未幾免職
居數月,夢一吏以白帕裹印,自門入授寤而思曰:“白主刑吾當為主刑官乎?
俄而周祖即位,起為刑部員外郎,吏齎印至,一如夢中所睹。
開封,遷本府少尹,除刑部郎中
宿州民以刃殺妻,妻族受賂偽言風狂病瘖
吏引律不加拷掠具獄上請覆。
云:“其人風不能言,無醫驗狀,以何為證?
禁繫踰旬,亦當須飲食
願再劾,必得其情。
”周祖然之,卒置於法。
公元954年
世宗尹京判官崔頌忤旨,簡求僚佐宰相首以薦。
周祖曰:“朕方欲用之。
”乃以
世宗即位,拜左諫議大夫賜金紫、鞍勒馬。
顯德二年,遷給事中
從征淮南,初下泰州即命權知州事兼判海陵監事
吳師至,乃遷州民入牙城分兵固守,以俟外援
俄而揚帥韓令坤馳騎吳軍復至廣陵令坤敗之。
詔書嘉獎
三年,改左散騎常侍
其秋,召歸闕
復歷知、宋二州
再從世宗南征判行泗州,及城降,命知州事,復知蔡州
五年,遷戶部侍郎
世宗謀取蜀,以西南面水轉運制置使,屢發芻糧鳳州,為征討之備。
太祖自陳橋,所居里民所略,詔賜綾絹衣服衾裯鞍馬
及征李筠又為潞州東北計度轉運使
澤、潞平,拜尚書左丞賜銀器、綵帛、鞍勒馬。
公元961年
建隆二年出知秦州,州與夏人雜處罔知教養齊之以刑,舊俗稍革。
西北夕陽鎮,連山多大木,夏人利之。
議建採造務,闢地百里築堡要地
自渭而北,夏人有之;自渭而南,秦州有之。
募卒三百,歲獲木萬章
夏部尚波於等率諸族千餘人涉渭,奪木筏,殺役兵
出與戰,俘四十七人以獻。
太祖慮擾邊郡詔諭酋帥,賜所獲之俘錦袍銀帶以遣之,遂罷採木之役,命吳廷祚節度以代
歸為樞密直學士復出鳳翔
乾德元年卒,年五十九。
太祖悼惜,賜其子太府寺丞延緒詔曰:“爾父有幹蠱之才,懷匪躬之節,朕所毗倚
遽茲淪亡,聞之衋傷不能自己
素尚清白,諒無餘資,殯殮所須,特宜優恤。
今遣供奉官陳彥部署歸葬西洛,凡所費用,並從官給。”

馮瓚

公元951年
馮瓚字禮臣齊州歷城人
便佞任數,務巧進。
父知兆,後唐司農卿
蔭補解褐秘書省校書郎,遷著作佐郎,出為諸城
歲滿,授太子右讚善大夫
漢初,改監察御史
周廣順元年,遷殿中侍御史
河陽判官宋仁範與洛陽嫠婦交訟,詔劾之。
獄成,大理斷以官當徒,追兩官告身刑部員外郎張處素覆核無異,奏行。
仁範詣闕訴其事,詔還一官洎處素俱坐一階
顯德初,遷刑部員外郎,充三司判官
歲餘,改祠部郎中,充集賢院直學士
公元963年
宋初,轉兵部郎中,加金紫階
風神俊爽善談論,有吏材太祖甚寵之,擢拜左諫議大夫出知舒州
境內菰蒲魚鱉之饒,居民採以自給防禦使司超盡征之,奏奪民利請蠲除,從之。
建隆四年春,徙知廬州
乾德三年,以本官樞密直學士
劍外初平,卒有亡命者散匿為盜,命梓州
無何軍校上官進率亡命三千餘人,掠民數萬,夜攻州城
曰:“賊乘夜奄至,此烏合之眾,以箠梃相擊,必無固志
正可持重以鎮之,旦自潰矣。
城中止有雲騎兵三百,令分守城門
城樓密令促其更籌,未夜分五鼓,賊悉遁去。
縱兵追之,擒上官進,斬於市。
誘其餘黨千餘人,並釋其罪,境內獲安
初,太祖任用常與趙普有奇材。
忌之,乃遣詣平寇,潛令所親信從其行,密察其過,即亡入京師登聞鼓,訟監軍綾錦副使李美通判殿中侍御史李檝受賕姦事
急召歸闕親問之,詞理屢屈,乃屬吏
既而遣人潼關,閱其囊裝得金珍玩之物,皆封題將以賂劉嶅,嶅方在太宗幕府
具伏法當死,太祖欲貸之,固執不可,乃削去名籍
登州沙門島,配隸通州海門島,嶅免所居官。
李檝者,嘗與王德裔王饒幕,太祖孝明皇后,因識之。
德裔輕率謹厚太祖德裔而厚,至是,特免配流
未幾,復為御史
公元前179年
在海上凡十年得召開寶末遇赦放還
太宗即位,授左讚善大夫
太平興國元年冬,與禮部員外郎賈黃中左補闕程能分掌左藏三庫
先是貨泉金帛通。
至是,以帑藏充溢,乃命分之。
二年復賜金紫
明年判大理寺,改度支判官,遷秘書少監,充職。
四年,上親征太原,以隨駕三司判官
凱旋,改大理卿兼判秘書省
以足疾求解優詔朝請,令於本司視事
抗章請退,除給事中致仕復舊勳階
五年,卒,年六十七。
克忠,至內殿崇班閤門祗候

邊珝

公元941年
邊珝字待價華州鄭人也。
曾祖頡,石圌令。
祖操,下邳
父蔚,太常卿
晉天福六年,舉進士解褐秘書省校書郎、直洪文館
漢乾祐初,為右拾遺,加朝散大夫
澤州饑,奉詔民田
周廣順元年,遷右補闕
三年,轉起居舍人
顯德二年,改庫部員外郎
丁外艱服闋,授職方員外郎,知通州
課鬻鹽於狼山歲增萬餘石。
公元961年
宋初,詣衛州秋稼及掌京倉
建隆二年,兄玕自河南令入為吏部員外郎,復以洛陽
兄弟迭尹赤邑時人榮之。
乾德初,召為倉部郎中
蜀平,命三泉縣
開寶初,遷職方郎中,監京兆麴務,又掌永安軍榷貨,奏徙務揚州
富民廣陵謝圖殺其父,本部收尉囚之,官吏推劾累三百日,獄未具,州以狀聞
案鞫,盡得其實
富民私憾誣告尉,即反坐之。
就命權知州事,仍兼榷貨務
罷郡,又兼掌酒稅鹽礬務。
未幾丁母憂起復知州事
會征江表兼領淮南轉運使
金陵平,知江北諸州轉運事。
公元前179年
太宗即位,遷吏部郎中
召還,賜金紫,充廣轉運使
初至,桂州守張頌卒。
濰州人槁葬城外
舊制不許以族行,僕人乃分匿其家財官吏追取之,部送其柩歸濰州
又屬郡守護軍忿隙者,但奏令易地不致之於罪釁
太平興國五年,代歸。
右諫議大夫領吏部選事。
七年,移知開封府
明年夏,卒,年六十三。
精力吏材,帝方欲倚用,及聞其卒,歎惜數四,賻其家絹四百匹,錢二十萬。
一子早卒,以其從子俊為尉氏主簿
兄玕至金部郎中,弟玢右讚善大夫從子仿至殿中丞,倚為比部員外郎

王明

王明字如晦大名成安人
晉天福中,舉進士不第
騎將藥元福原州刺史,辟為從事
馮暉節制靈武,表為觀察巡官
周廣順初,元福領陳州防禦使,奏署判官
劉崇晉州,命元福將兵援之,事多諮於明。
先是州縣吏部丁壯餉糧一夕,夫盡遁去。
元福怒,盡驅官吏出軍門,將就戮。
明馳往止之,入白元曰:“今軍儲無闕,丁夫數萬人文吏不能制,斬之何益,不如寬以待之
賊敗凱旋,公無專殺之名,不亦善乎?
”元福感悟,盡免其死。
既而宵遁即命元福為建雄軍節度留鎮,因奏署明為書記賜緋魚。
顯德初,元福移鎮陝,恃功驕恣,明以直道規之,忤其左右,多毀明於元福,元福亦稍疏之。
明以父病求歸省,元福數召明,明因謝絕之。
詣闕上書,求任州縣,歷清平郾城縣令
公元970年
宋初,荊南高繼沖入覲,授彭門節鉞,以明為武寧軍節度掌書記
乾德初召公近臣各舉清白吏幹一人給事中馬士元以明塞詔,召為左拾遺
蜀平,選知榮州,代歸,遷右補闕
用兵嶺南,選為荊湖轉運使
開寶三年大舉南征,以明為隨軍轉運使
山路險絕舟車不通,但以丁壯數萬人轉遞供億不闕。
每下一郡一城必先保其簿書,守其倉庫
既而賀州未下,明入與主帥計曰:“當急取之,恐援兵至,則我師勝負未可知。
”諸將頗猶豫
明乃擐甲胄,率所部護送輜重百人,擁丁夫數千,畚鍤皆作,堙其塹,直抵城門
城中懼,開門納款,遂據有之。
因抵廣州賊眾十餘萬拒戰
是夕,大風發屋折木,眾乃驚懼
明與都部署潘美等謀,命丁夫數千人,人持二炬間道先搗賊壘,大軍蓐食,陣以待之
俄而萬炬皆發,焚其柵。
賊驚,果來犯大軍迎擊之,賊大敗斬首數萬,劉鋹城降
廣州平,為本道轉運使
太祖嘉其功,擢授秘書少監,領韶州刺史,充轉運使
俄以潘美尹崇珂嶺南轉運使,以明為副使
遍歷部內,視民疾苦,舊無名科斂,悉條奏除之,嶺表遂安
公元974年
七年,代歸,帝召見勞問,賜襲衣金帶鞍勒馬。
是歲,將用南唐,以明為黃州刺史,帝密授成算
明既視事,即完葺城壘訓練士卒,眾莫解其意。
俄而王師荊渚戰艦而下,即以明為池州岳州江路巡檢戰棹都部署
鄂州軍於江南斬首三百級。
又破萬餘人武昌,殺江南七百人,拔樊山砦。
江州軍,斬首三千級。
又破江南三百人江中,獲船十餘艘。
擊敗湖口軍萬餘眾,奪戰艦五百艘。
公元前179年
南唐將朱令贇自上江領眾十五萬,連大艦沿流而下,將焚采石浮梁,抵金陵為援。
明率所部舟師獨樹口,遣其子馳奏,請添造戰艦三百艘以襲令贇。
帝曰:“非應急策也,令贇朝夕至,金陵之圍解矣。
”乃密遣人諭明,令樹長木於洲浦間,若帆檣之狀。
令贇望見之,果疑大軍其後逗撓敢進
移檄諸軍相為掎角,因督兵棹襲之。
小孤山,與諸軍合勢,大破之,擒令贇,眾赴水死者十五六。
金陵平,詔明安撫諸郡,因命知洪州
太宗即位兼領江南路轉運使
召為右諫議大夫,充三司副使
公元982年
太平興國七年,與侯陟同判三司事
八年,召分三司,各命使領之,改左諫議大夫,為鹽鐵使,遷給事中
雍熙四年,改光州刺史出知幷州
端拱元年代還
表求換秩,改禮部侍郎
契丹擾邊,詔以明知真定府
契丹遁去。
淳化初,詔歸闕,知京朝官差遣事。
二年,卒,年七十三。
公元1015年
子挺、扶,並進士及第
臺省,累為轉運使皆知名。
挺至殿中侍御史,扶嘗直集賢院,至工部員外郎
景德中,錄幼子掞為光祿寺主簿
大中祥符八年,又錄其孫師顏為三班借職,掞至殿中丞

許仲宣

許仲宣字希粲青州人
漢乾佑中,登進士第時年十八。
周顯德初解褐濟陰主簿考功員外郎張乂薦為淄州團練判官
宋初赴調引對便殿
仲宣氣貌雄偉太祖悅之。
擢授太子中允,受詔知北海軍
仲宣度其山川形勢地理廣袤可以為州郡,因畫圖上之,遂升為濰州
公元971年
初,議馬監,令仲宣行視諸州,頗得善地
從征幷門,掌給納,四十餘州資糧悉能集事
益知強幹
開寶四年,知荊南轉運事。
及征江南,又兼南面隨軍轉運事,兵數十萬,供饋無闕。
南唐平,以漕輓功拜刑部郎中
中謝日,召升殿獎諭賜緋
九年,詔知永興軍府事。
太宗嗣位,遷兵部郎中驛召赴闕賜金紫。
西川轉運使,屬西南夷寇鈔邊境仲宣至大度河,諭以逆順,示以威福夷人率服
會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時,仲宣幹沒官錢,召還,令御史臺盡索財計簿鉤校凡數年而畢,無有欺隱
改廣南轉運使,會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將孫全興失律仲宣因奏罷其兵。
待報,即以兵分屯諸州。
開庫賞賜草檄書以諭交州
交州送款內附遣使修貢
仲宣上章待罪,帝嘉之
公元981年
太平興國六年冬南郊畢,遷吏部郎中
八年,與膳部郎中知雜滕中正兵部郎中劉保勳刑部郎中辛仲甫皆以久次郎署擢升諫垣仲宣左諫議大夫
未幾,召還,以本官度支
雍熙四年出知廣州,未上,移知江陵府,俄改河南府
端拱中,遷給事中
淳化元年,卒,年六十一。
仲宣寬恕倜儻不檢有心計。
初,為濟陰主簿時,令與簿分掌縣印。
令畜嬖妾與其爭寵,令弗能禁。
嬖欲陷其主,竊取其印藏之封識如故,以授仲宣
翌日署事,發匣,則無其印,因逮捕縣吏數輩及令、簿家人下獄鞫問果得之於令舍竈突中。
令聞之,倉皇失措仲宣處之晏然,人服其量。
從征江南都部署曹彬令取陶器數萬,給士卒燈具
仲宣預料置,奉之如其數。
才幹類此
待用國子博士待問再舉及第,至殿中丞待旦比部員外郎
待用巨源,亦登進士第

楊克讓

楊克讓字慶孫同州馮翊人
高祖公略,洪州都督
晉末,舉進士不第州將劉繼勳辟為戶曹掾
漢乾祐中本府節度張彥成表授掌書記
公元955年
周廣順初彥成移鎮安陽、穰下,克讓舊職從行
彥成入為執金吾病篤,奏稱其材可用。
克讓彥成死未葬,不忍就祿退居別墅,俟張氏子外除
時論稱之。
鎮寧軍掌書記
顯德二年調授鳳翔府司錄參軍,加兼監察御史,以祖母解官歸養
未幾,改延州觀察推官,與通判宋琪並為節度使趙贊所禮。
累加朝散大夫殿中侍御史,連以家難去職
公元968年
太祖素知其名,會入覲復稱其才,即起為左補闕,掌蘄口榷貨務
乾德六年,知果州
上言願畢襄事特賜緡錢,許葬畢赴任。
開寶三年就命西川轉運副使,蜀民懷善政璽書褒美
代歸闕下,疏民利十事稱旨
太祖升殿,賜坐勞問,面賜金紫
大用,為侯陟所沮,事見傳。
公元979年
征南唐,命克讓昇州行府
昇州平,就知州事水陸計度轉運使事,加兵部員外郎
太平興國初,就加刑部郎中知大名府
錢俶陳洪進來歸疆土,以克讓兩浙西南路轉運使
泉州嘯聚為盜,克讓福州,即率其屯兵泉州,與王明王文寶討平之。
四年,徙知廣州,俄兼轉運市舶使
明年,卒,年六十九。
克讓少好學,手寫經籍,盈於篋笥
多收圖畫墨跡
歷官廉謹幹局所至有聲
視事,自旦至暮,或通夕斷決如流無有凝滯,當時稱為能吏
公元992年
希閔字無間
生而失明,令諸弟讀經史,一歷耳輒不能忘。
屬文善緘尺,趙普西洛府中箋疏,皆希閔所為
將奏署本府掾固辭不受加給贍。
張齊賢李沆薛惟吉張茂宗領府事,皆優待之。
卒,年三十九,有集二十卷
自教三子日華日嚴日休,皆登進士第
日華都官員外郎日嚴職方員外郎日休殿中丞
希閔弟希甫,淳化三年進士,至屯田員外郎
從子日宣,亦登進士第

段思恭

段思恭澤州晉城人
祖約定州司戶
祖昶,神山令。
父希堯,晉祖太原,辟為從事,與桑維翰幕府
晉有天下,希堯累歷清顯
思恭門蔭奏署鎮國軍節度使官。
天福中,希堯任棣州刺史兼權鹽礬制置使
思恭解官侍養奉章入貢,改國子四門博士賜緋
開運初,出為華、商等州觀察支使
劉繼勳節制同州,辟為掌書記
繼勳入朝,會契丹入汴軍士喧噪,請立思恭為州帥,思恭諭以禍福,拒而弗從,乃止。
漢祖建國,授左補闕
隱帝時,蝗,詔遍祈山川
思恭上言:“赦過宥罪議獄緩刑,苟獄訟平允,則災害不生。
望令諸州速決重刑,無致淹濫,必召和氣
”從之。
度支駕部
周顯德中,定濱州田賦世宗嘉之賜金紫。
丁外艱服闋,拜左司員外郎
公元961年
建隆二年,除開封,遷金部郎中
乾德初平蜀通判眉州
亡命集眾,攻逼州城刺史趙廷進不能敵,將奔嘉州思恭止之,因率屯兵與賊戰彭山
軍人觀望鬥志思恭軍士先登者厚賞,於是諸軍賈勇大敗賊,思恭矯詔以上錢帛給之。
度支請按其罪,太祖憐其果幹不許,令知州事
丁母憂起復,俄召為考功郎中,知泗州
馮繼業靈州舉宗來朝,帝以思恭知州事,仍語之曰:“馮繼業靈州非衛、霍名將鎮撫不可,汝其往哉?
思恭曰:“臣奉詔而往,必能治之。
”帝壯之,賜窄衣、金帶、錢二百萬,仍以途涉諸部,令別齎金帛以遺之。
思恭下車,矯繼業之失,綏撫夷落訪求民病,悉條奏免之。
俄而回鶻入貢路出靈州交易於市,思恭遣吏市硇砂,吏爭直,與之競。
思恭釋吏,械其使,數日貰之。
使還訴其主,復遣使齎牒詣靈州問故,思恭理屈不報
自是數年,回鶻不復朝貢
公元前179年
久之,遷右諫議大夫、知揚州
朝廷方經略江表,命思恭沿江巡檢
每出巡,委州事於通判,以牌印鼓角金鉦自隨
驛書京師來者,令齎至其所,事多稽滯
因與通判李岧相告訐,詔以屬吏
思恭不直責授太常少卿、改知宿州
太宗即位,遷將作監、知秦州
坐擅借官庫銀造器,又妄以貢奉為名,賤市狨毛虎皮為馬飾,為通判王廷範所發,降授少府少監、知邢州
太平興國六年,遷少府監
雍熙元年南郊畢,表乞復舊官,再為右諫議大夫
二年,知壽州
端拱初,遷給事中,尋知陝州
淳化三年,卒,年七十三。
思恭門資顯官不知書,無學術;然踐更吏事所至亦著勤績
惟一太常博士三司度支判官
從子惟幾,第進士,仕至兵部員外郎

侯陟

公元961年
侯陟淄州長山人
漢末,舉明經
周廣順初試校書郎,為西州回鶻國信使判官還補雷澤主簿
司門員外郎姚恕凡四薦,為襄城汝州防禦判官濮陽襄邑
建隆初,為冤句,以清幹聞。
二年,擢為左拾遺,仍知縣事
節度袁彥頗為不法抗章言之,上表謝,自陳無罪太祖亦不窮治
四年,令兼領本縣屯兵,俄改淮南轉運使賜緋衣、黑銀帶,遷右補闕
乾德三年,就改侍御史
明年,入為左司員外郎度支判官
朝議欲以本官省事,改度支員外郎依前判官
開寶五年,復為左司員外郎
六年,權判吏部銓,俄賜金紫。
十二月,詔與戶部員外郎知制誥王祐同知貢舉,未鎖宿出知揚州
出師金陵所部南唐千人宣化城
俄為部下所訟,追赴闕度理窮,乃求哀盧多遜多遜素與善,為其畫計
江表未拔,太祖厭兵南土暑熾,軍卒疫死,方議休兵以為後圖
適從揚州來,知金陵危甚,多遜令上急變求見
被病,令掖入,即大言曰:“南唐平在朝夕,陛下奈何班師,願急取之。
臣若誤陛下,願夷三族
”上屏左右,召升殿問狀,遂寢前議,並赦罪,復知吏部選事
公元980年
太平興國初,遷戶部郎中
俄而選人有妄冒,事發,詞涉於
南曹雷德驤奏劾之,便殿自首,出為河北轉運使
太原,為太原東路轉運使
駕還,次鎮州,命先還上都供頓軍需
以功遷左諫議大夫權御史中丞事
五年同知貢舉
開寶末趙普中書上疏言其短。
至是,再入相,憂恚
六年南郊畢,加給事中
七年三司使王仁贍左降,以王明同判三司
八年,卒,贈工部尚書
吏幹,性狡獪,好進,善事權貴,巧中傷人。
太祖嘗召刑部郎中楊克讓,命坐與語,且諭以將大用
素忌克讓偵知之。
奏事,上問識楊克讓否,曰:“臣與克讓甚善,知其人才識,朝廷佳士也。
近聞其自言上許以大用,多市白金飲器自奉,臣頗怪之。
”上怒,亟令克讓出典郡。
險詖如此

李符

李符字德昌大名內黃人
漢乾祐中郭從義趙思綰京兆,辟在幕府,表為京兆府戶曹掾。
郿縣主簿保義軍節度推官
丁內艱服除,調汝州防禦判官權知州事。
右庶子楊恪薦為大理正
乾德中,知歸州轉運司制置
歸朝,以京西諸州錢帛不登,選知京西南轉運事。
便宜餘條,凡四十八事,命著為令,賜緋魚。
奏對稱旨,遷起居郎
荊湖轉運許仲宣隨軍南唐,詔荊湖調發芻糧領船數千艘順流而下
事畢,賜金紫。
建議橫江河以通漕運,發和州三縣丁壯給其役。
太祖欲幸西京有事南郊
上書八難曰:“京邑凋弊,一也;宮闕不備,二也;郊廟未修,三也;百司不具,四也;畿內民用,五也;軍食不充,六也;壁壘未設,七也;千乘萬騎盛暑扈行,八也。
不從
禮畢還京,改比部員外郎判刑部
公元977年
太平興國初,遷駕部,轉祠部郎中,知廣州轉運使
二年符圖海外諸城嶺外花木各一以獻。
在任有善政,民為立生祠
五年,召為右諫議大夫判吏部銓大理寺理。
三司副使范旻得罪,以代之。
白金三千兩。
車駕大名,領行在三司
未幾,坐與官屬課最罷職本官
公元982年
七年春開封尹秦王廷美出守西京,以知開封府
廷美事發,太宗歸第省過
趙普上言:“廷美西洛非便,恐有他變,宜遷遠郡,以絕人望。
”遂有房陵之貶。
恐泄言,坐用刑不當,貶寧國行軍司馬
盧多遜崖州也,曰:“珠崖雖遠在海中,而水土頗善。
春州稍近,瘴氣甚毒,至者必死,願徙多遜處之。
不答。
先是太宗尹京宋琪弭德超藩邸
貶,德超樞密副使,屢稱其冤。
德超以事貶,帝惡其朋黨,徙嶺表移符春州
至郡歲餘卒,年五十九。
公元996年
文學,有吏幹,好希人主意以求進用,終以此敗。
至道二年郊祀追復右諫議大夫
祥符五年,錄其子璜將作監主簿

魏丕

公元954年
魏丕字齊物相州人,頗涉學問。
周世宗澶淵,辟司法參軍
有盜五人獄具疑其冤,緩之。
不數日,果獲真盜,世宗嘉其明慎
頓丘冠氏元城縣令
世宗即位,改右班殿直
自陳本以儒進,願受本資官
世宗曰:“方今天下未一用武之際,借卿幹事,勿固辭也。
未幾出監明靈砦軍。
世宗淮甸江南諜者四人部送行在
詔獎之,賜錢十萬,遷供奉官供備庫副使
公元前206年
太祖即位,改作坊副使
楊承信河中,或言其反側未安,命承信生辰禮物陰察之。
還,言其無狀
太祖召對,語曰:“作坊久積弊,爾為修整之。
在職盡力,以久次正使
開寶九年,領代州刺史
凡典工作十餘年,討澤潞維揚,下荊廣,收川峽,征河東,平江南太祖先期諭旨令修器械無不精辦。
床子弩射止七百步,令增造至千步
及改繡衣鹵簿,亦專敕裁製
撤本坊舊屋,為舍衢中,收僦直及鬻死馬骨歲得錢七千餘緡,工匠有喪者均給之。
太祖幸洛郊祀三司使王仁贍雇民車牛法物太祖勞民不悅,召議之。
請揀本坊匠少壯者二千餘,分為遞鋪輸之,時以為便。
公元987年
雍熙四年,代郝正為戶部使
端拱初,遷度支使
是冬,出為黃州刺史
還朝召對便坐,賜御書急就章》、《朱邸集》。
退作歌以獻,因自述願授臺省之職。
太宗面諭曰:“知卿本儒生,然清望官奉給不若刺史之優也。
淳化初,改汝州刺史
歷知鳳州,改襄州
境內久旱,以誠禱之,一夕雨沾足。
明年,召還,屢求退西洛不許
公元999年
四年,表求致仕,授左武衛大將軍,仍領汝州刺史
俄判金吾街仗。
初,六街巡警皆用禁卒,至是,詔左右街各募卒千人,優以廩給使傳備盜
以新募卒引對,遂分四營,營設五都一如禁兵之制。
五年,改領郢州刺史
俄改領復州,遷左驍衛大將軍
咸平二年,卒,年八十一。
好歌詩,頗與士大夫遊接,有時稱。
南唐李煜妻卒,遣吊祭使且使觀其意趣
丕登昇元閣賦詩有“朝宗海浪星辰”之句,以風動之。
太宗賜詩,令柴禹錫和焉。

董樞

公元954年
董樞真定元氏人
後唐清泰中,以獻書校書郎
累歷賓佐
晉天福中,為左拾遺知樞密院表奏
周廣順初,為左補闕
世宗即位,詔常參官各奏封事上平策。
南平,遷浚儀
恭帝即位,遷殿中侍御史
公元965年
太祖乾德初,遷主客員外郎
上書請伐蜀,蜀平通判劍州
全師雄叛,攻
刺史張仁謙足疾不能戰,欲棄城走。
固爭,戰賊敗之,因招餘眾降。
仁謙飲令醉,密殺降數百,誣奏與賊通。
中使成都還,備言其事,太祖並召之,庭辯曲直,仁謙遂屈。
御史臺鞫之,黜宋州教練使,以嘗貢西伐計,遷比部郎中
三年,出兼桂陽監使上書請伐廣南。
詔益桂陽戍卒三千,令統之。
公元969年
開寶二年,又上方略
劉鋹內侍居實桂陽擊退之。
三年大舉,令率兵趨連口,克之。
兵部郎中權知連州兼行招撫使
嶺南平,賜錢三百萬。
四年移知襄州,又為河北轉運使改判西京留司御史臺
初,桂陽監,以右讚善大夫孔璘代之。
通《三禮》,嘗講學河朔
擢第,歷州縣
升朝,蒞桂陽歲滿,以太子洗馬趙瑜代之。
趙州人
家世豪右,自言諳練邊事
開寶中,命為易州通判歲滿,移桂陽
至,即稱疾,遂以著作郎張侃代之。
月餘,奏在任累月,得羨銀數千斤,雖送官不具數聞,計隱沒可知矣。
詔下御史案之,獄具
司計盜贓法,俱當死。
太祖曰:“趙瑜非自盜,但不能發擿耳。
並坐死,決杖海島
屯田員外郎
論曰:顏衎振舉風憲不避強禦。
劇可久廷尉之任,以平允聞。
趙逢果斷之士,而獨尚嚴酷,處之要密之職,則非所宜。
蘇曉銳意深刻,樂致人罪,後嗣衰謝,厥報不誣
高防逆順以聳臣節,體明慎而究疑獄治跡清操,沒而彌章。
若其自誣救人之死古人何加焉。
馮瓚關市之苛賦,設方略擊賊,功若可稱,而巧宦任數,竟致傾敗,理固然矣。
邊珝王明許仲宣楊克讓當官效用,以清幹稱。
仲宣寬簡持重造次不撓蓋人難能者。
王明參戎事,預立戰功至若開諭元福,止其暴誅,此赴蹈之仁也。
段思恭遏亂兵,擊群寇,便宜從事,以著奇績,斯亦可矣。
然不能動規矩速訟左降者再焉。
侯陟吏才適用,患在忮刻
李符博通時務,乃事深文以致投荒自弊,遂為口實
魏丕久典工效,以濟戎用,至於平反冤盜之獄,救楊承信之誣,善尤可稱。
董樞論平吳伐蜀及取廣南,咸克舉之,且多戰功,而以貪墨取敗。
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