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元-托克托

输入文本已由电脑自动标签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词汇
人物
地点
景观
植物
称谓、职官
时间
别称
数量或序号

宋史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

作者 脫脫

陶穀

陶穀字秀實邠州新平人
本姓唐,避晉祖諱改焉
北齊、隋、唐為名族
彥謙,歷澧三州刺史,有詩名,自號鹿門先生
父渙,領夷州刺史,唐季之亂,為邠帥楊崇本所害。
時穀尚幼,隨母柳氏崇本家。
公元944年
十餘歲,能屬文起家校書郎單州軍事判官
嘗以書干宰相李崧,崧甚重其文。
和凝亦為相,同奏為著作佐郎集賢校理
監察御史分司西京,遷虞部員外郎知制誥
晉祖翰林學士兼掌外制
詞目繁委言多委愜,為當時最。
少帝初,賜緋袍、靴、笏、黑銀帶
天福九年,加倉部郎中
初,崧從契丹以北,高祖京師,以崧第賜蘇逢吉,而崧別有田宅西京逢吉皆取之。
崧自北還,因以宅券逢吉逢吉不悅,而崧子弟數出怨言
其後逢吉乃誘告崧與弟嶼、嶬等下獄,崧懼,移病不出
族子昉為秘書郎,嘗往候崧,崧語昉曰:「邇來朝廷於我有何議?
」昉曰:「無他聞,唯陶給事往往稠人厚誣叔父
」崧歎曰:「單州判官,吾取為集賢校理不數年擢掌誥命,吾何負於陶氏子哉?
」及崧遇禍,昉嘗因公事問昉:「識李侍中否?
」昉斂衽應曰:「遠從叔爾。
曰:「李氏之禍,出力焉。
」昉聞之汗出。
性急率,嘗與兗帥安審信集會杯酒相失,為審信所奏。
時方姑息武臣責授太常少卿
公元946年
上言:「頃蒞西臺,每見臺司詳斷刑獄少有即時決者。
至於閭閻夫婦小有爭訟淹滯積時坊市死亡喪葬,必俟臺司判狀奴婢病亡,亦須檢驗
因緣為姦,而邀求不已經旬不獲埋瘞
望申條約以革其弊。
」從之。
俄拜中書舍人
請教習樂工、停二舞郎,及禁民伐為薪並從其請。
開運三年賜金紫。
契丹北歸,脅從行
逃匿僧舍中,衣布褐,陽為行者狀。
軍士意其詐,持刃陵脅者日數四。
穀頗工歷數,謂同輩曰:「西南五星連珠漢地當有王者出。
契丹主必不得歸國
」及耶律德光死,有孛光芒指北,穀曰:「自此契丹自相魚肉,永不亂華矣。
」遂歸漢,為給事中
乾祐中,令常參官轉對
上言曰:「五日上章,曾非舊制
百官敘對,且異昌言
徒浼天聰無益時政,欲乞停轉對
在朝群臣有所聞見,即許不時詣闕聞奏
」從之。
公元930年
右散騎常侍世宗即位,遷戶部侍郎
從征太原,時魚崇諒母後至,穀乘間言曰:「崇諒宿留不來,有顧望意。
世宗頗疑之。
崇諒又表陳母病,詔許歸陝州就養,以穀為翰林學士
世宗嚐謂宰相曰:「朕觀歷君臣治平之道,誠為不易
又念、晉失德之後亂臣黠將,僭竊者多。
中原甫定,、幽、并尚未平附,聲教未能遠被,宜令近臣各為論策宣導經濟之略。
」乃命承旨徐台符以下二十餘人,各撰《為君難為不易論》、《平邊策》以進。
其策率以修文德、來遠人為意惟穀竇儀楊昭儉王樸封疆密邇江、淮,當用師取之。
世宗自克高平,常訓兵講武,思混一天下
及覽其策,忻然聽納由是平南之意益堅矣。
公元956年
顯德三年,遷兵部侍郎,加承旨
世宗留心稼穡命工刻木耕夫織婦蠶女之狀,置於禁中思廣勸課之道,穀為讚辭以進。
顯德六年,加吏部侍郎
宋初,轉禮部尚書依前翰林承旨
穀在翰林,與竇儀不協公望,慮其軋己,嘗附宰相趙普與趙逄、高錫輩共排終不至相位
公元964年
乾德二年判吏部銓知貢舉
再為南郊禮儀使法物制度,多穀所定。
時范質為大禮使,以鹵簿清遊隊有甲騎具裝,莫知其制度,以問於穀。
穀曰:「梁貞明丁丑歲河南尹張全義獻人甲三百副、馬具裝二百副。
其人甲以布為裏,黃絁表之,青綠畫為甲文紅錦綠青為下帬,絳韋為絡,金銅玦,長短至膝。
前膺為人二目,背連膺纏以紅錦騰蛇
馬具裝尋常馬甲,但加珂拂於前膺後鞦爾。
莊宗,悉焚毀
」質命有司如穀說,造以給用
乘輿大輦,久亡其制,穀創意造之,後承用焉。
明德門成,詔穀為之記。
公元970年
乾德中,命庫部員外郎王貽孫、《周易博士奚嶼同考品官子弟
穀屬其子鄑於,鄑書不通,以合格聞,補殿中省進馬
為人所發,下御史府案問責授乾州司戶貽孫責授左贊善大夫,奪穀奉兩月
後累刑部戶部尚書
開寶三年,卒,年六十八。
右僕射
公元1020年
強記嗜學博通經史,諸子佛老,咸所總覽;多蓄法書名畫,善隸書
為人雋辨宏博,然奔競務進,見後學文采者,必極言以譽之;聞達官有聞望者,則巧詆以排之,其多忌好名類此
初,太祖受禪未有禪文,穀在旁,出諸懷中而進之曰:「已成矣。
太祖甚薄之。
嘗自曰:「吾頭骨法相非常,當戴貂蟬冠爾。
」蓋有意大用也,人多笑之。
子邴,至起居舍人
天禧四年,錄穀孫寔試秘書省校書郎

扈蒙

扈蒙字日用幽州安次人
曾祖洋,涿州別駕
智周盧龍軍節度推官
父曾,內園使
能文晉天福中,舉進士,入漢為鄠縣主簿
趙思綰叛,遣郭從義討之。
縣吏供給戎服趨事冠服褒博舉止舒緩從義頗訝之。
轉運使李穀謂曰:「文學名流不習吏事
」遂不之問。
周廣順中,從歸德軍節度趙暉掌書記,召為右拾遺直史館知制誥
從弟載時翰林學士兄弟並掌內外制,時號「二扈」。
公元941年
宋初,由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坐請託同年仇華,黜為太子左贊善大夫稍遷左補闕,掌大名市征
六年,復知制誥,充史館修撰
開寶中,受詔與李穆同修五代史》,詳定古今本草》。
五年連知貢舉
公元974年
七年,蒙上書言:「昔唐文宗每召大臣論事,必命起居郎起居舍人執筆立於殿側,以紀時政,故《文宗實錄稍為詳備
後唐明宗,亦命端明殿學士樞密直學士輪修日曆,送史官
近來此事都廢,每季雖有內殿日曆樞密院錄送史館,然所記者不過臣下對見辭謝而已
帝王言動莫得而書。
宰相漏泄為虞,昧於宣播史官疏遠何得與聞
自今凡有裁制之事,優恤之言,發自宸衷、可書簡策者,並委宰臣參知政事月輪抄錄,以備史官撰集。
」從之,即以參知政事盧多遜典其事。
公元976年
九年正月受朝乾元殿,降王在列聲明大備
蒙上《聖功頌》,以述太祖受禪平一天下之功,其詞誇麗,有詔褒之。
盧多遜所惡,出知江陵府
太宗即位召拜中書舍人旋復翰林學士
李昉同修太祖實錄》。
太平興國四年從征太原還,轉戶部侍郎,加承旨
雍熙三年被疾,以工部尚書致仕
未幾,卒,年七十二。
右僕射
張昭竇儀卒,典章儀注多蒙刊定
初,太祖受周禪,追尊四廟親郊,以宣祖配天。
太宗即位禮官以為郊嚳,商郊冥,周郊后稷王業所因興也。
若漢高之太公光武南頓君,雖有帝父之尊,而無預配天之祭。
故自太平興國三年六年再郊,並以太祖配,於禮為允。
太宗東封,蒙定議曰:「嚴父莫大配天,請以宣祖配天。
」自雍熙元年封禪郊祀遂行其禮,識者非之。
蒙性沉厚不言是非,好釋典不喜殺,縉紳善人
笑疾,雖上前不自禁
著述,有《鰲山集》二十卷行於世。
載字仲熙,有傳,見《五代史

王著

公元951年
王著字成象單州單父人
豁達,無城府
幼能屬文漢乾祐中,舉進士
周祖鎮大名世宗侍行,聞著名召置門下,因得謁見周祖。
廣順中世宗澶州,辟觀察支使
世宗入朝,遷殿中丞即位,拜度支員外郎
顯德三年,充翰林學士
六年丁家艱起復
南唐李景使其弟從善來貢,會恭帝嗣位,命伴送睢陽,加金部郎中知制誥賜金紫。
世宗靈駕慶陵符后從行公務悉資於
公元961年
宋初,加中書舍人
建隆二年知貢舉
亳州紫芝鄆州白兔隴州貢黃鸚鵡獻頌,因以規諫
太祖甚嘉其意,下詔褒之。
四年春宿直禁中被酒,髮倒垂被面,夜扣滋德殿門求見
帝怒,發其醉宿倡家之過,黜為比部員外郎
乾德初,改兵部員外郎
二年,復知制誥
數月,加史館修撰判館事
三年,就轉戶部郎中
六年,復為翰林學士,加兵部郎中,再知貢舉
開寶二年冬暴卒,年四十二。
少有俊才世宗幕府舊僚眷待尤厚,常召見與語,命皇子出拜,每呼學士不名
屢欲相之,以其嗜酒,故遲留久之
世宗大漸太祖范質入受顧命,謂等曰:「王著藩邸舊人,我若不諱,當命為相。
世宗崩乃止。
善與人交,好延譽後進當世士大夫稱之。
有傳,見《五代史》。

王祜

王祜字景叔大名莘人
祖言,仕黎陽
父徹,舉後唐進士,至左拾遺
篤志詞學,性倜儻俊氣
晉天福中,以書見桑維翰,稱其藻麗由是名聞京師
鄴帥杜重威辟為觀察支使
漢初,重威移鎮睢陽反側自安嘗勸之,使無反漢,不聽
坐是沁州司戶參軍,因作書鄉友見志辭氣俊邁,人多稱之。
,歷魏縣南樂二令。
公元965年
太祖受禪,拜監察御史,由魏縣移知光州,遷殿中侍御史
乾德三年知制誥
六年,加集賢院修撰,轉戶部員外郎
太祖太原,已濟河
諸州饋集上黨城中,車乘塞路上聞之,將以稽留轉運使
趙普曰:「六師方至,而轉運使獲罪聞,敵必謂儲峙不充有以窺我矣,非威遠之道也。
俾能治劇者,往蒞其州足矣
即命祜知潞州
及至饋餉無乏,路亦無壅,班師,召還。
符彥卿大名,頗不治太祖以祜代之,俾察彥卿動靜,謂曰:「此卿故鄉所謂晝錦者也。
」祜以百口彥卿無罪,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無辜,故享國不永,願陛下以為戒。
彥卿由是獲免故世謂祜有陰德
繼以用兵嶺表,徙知襄州
湖湘平,移知潭州
召還,攝判吏部銓
左司員外郎侯陟揚州還,復判銓,祜判門下省注擬,祜多駁正
盧多遜善,因訴之,多遜素惡不比己,遂出祜為鎮國行軍司馬
太平興國初移知河中府
入為左司員外郎,拜中書舍人,充史館修撰
未幾知開封府,以病請告
太宗謂祜文章清節兼著,特拜兵部侍郎
月餘卒,年六十四。
初,祜掌誥,會盧多遜學士,陰傾趙普多遜累諷祜比己,祜不從
一日,以宇文融張說勸釋之,多遜不悅
再入多遜果敗,與宇文融頗類識者其先見。
祜子三人:曰懿,曰旦,曰旭。
旦自有傳。
初,祜知貢舉,多拔擢寒俊畢士安柴成務其所取也,後與其子旦同入兩制,居中書
懿,字文德勵志為學,舉進士,嘗知袁州有政績,卒,年四十九。

旭字仲明
嚴於治內,恕以接物,尤篤友誼
蔭補太祝,嘗知緱氏縣
時官鄰邑者多貪猥,民有永寧三钁緱氏一鎌」之謠。
又知雍丘縣
真宗尹京時,素聞其能,及踐阼三遷殿中丞
自旦居宰府以嫌不任職
王矩嘗薦材堪治劇真宗召旦謂曰:「前代弟兄同居要地者多矣,朝廷任才,豈以卿故屈之邪?
」命授京府推官,旦固辭,改判南曹
判國子監出知潁州荒政修舉
大中祥符間,旦既薨,敭歷中外,卓有政績,由兵部郎中知應天府
卒,年六十八。
懿子睦,旭子質,皆能其官。

質,字子野
謹厚淳約,力學問,師事楊億以為英妙
伯父旦見其所為文嗟賞之。
蔭補太常寺奉禮郎
後獻召試,賜進士及第,被薦為館閣校勘,改集賢校理累遷尚書祠部員外郎
丁父憂,與諸弟脫粟茹蔬。
終喪通判蘇州州守黃宗旦少質,嘗因爭事,宗旦曰:「少年乃與丈人抗邪?
」質曰:「事有當爭,職也。
」卒不為屈。
宗旦盜鑄錢者百餘人下獄治,退告質曰:「吾以術鉤致得之
喜見於色
質曰:「以術鉤人置之死而又喜,仁者之政,固如是乎?
宗旦慚沮,為薄其罪。
判尚書刑部吏部南曹,知蔡州
州人歲時吳元濟,質曰:「安有逆醜而廟食於民者。
」毀之,為更立狄仁傑李愬像而祠之,至今號「雙廟」。
以本曹郎中召為開封府推官
時兄雍為三司判官,質不欲兄弟並居省府懇辭得知壽州,徙廬州
盜殺其徒,并貲而遁,捕得之
質論盜死,大理以謂不當死,質曰:「盜殺其徒,自首者原之,所以疑懷其黨,且許之自新,此法意也。
殺人取貲捕獲,貸之,豈法意乎?
」疏上,不報降監舒州靈仙觀
古今煉形攝生之術,撰《寶元總錄百卷
逾年韓琦知審刑院,請盜殺其徒,非自首者勿原,著為令。
於是鄭戩葉清臣皆言質非罪,且稱其材,起知泰州,遷度支郎中,徙荊湖北路轉運使
嘗攝江陵府事,或訴民約後期民言無貲以辦,故違約。
質問其費幾何,出私錢予之。
吏捕盜人衣者,盜叩頭曰:「平生不為過,迫饑寒至於此。
」質命取衣衣之,遣去。
史館修撰同判吏部流內銓
天章閣待制出知陝州,卒。
質家富貴兄弟習為驕侈,而質克己好善自奉簡素寒士不喜畜財,至不能自給
初,旦為中書舍人家貧,與昆弟貸人息錢違期,以所乘馬償之。
閱書故券,召子弟示之曰:「此吾家素風爾曹當毋忘也。
范仲淹饒州,治朋黨方急,質獨載酒往餞。
或以誚質,質曰:「范公賢者,得為之黨,幸矣。
」世以此益賢之。

楊昭儉

楊昭儉字仲寶京兆長安人
曾祖嗣復,唐門下侍郎平章事吏部尚書
祖授,唐刑部尚書
父景,左諫議大夫
昭儉敏俊後唐長興中,登進士第
解褐成德軍節度推官
歷鎮、掌書記,拜左拾遺直史館,與中書舍人張昭遠同修明宗實錄》。
書成,遷殿中侍御史
天福初禮部員外郎
晉祖宰相馮道契丹冊禮使,以昭儉為介,授職方員外郎,旋加虞部郎中,俄以本官知制誥
逾月三拜命,時人榮之。
又為荊南高從誨生辰國信使賜金紫。
使回,拜中書舍人,又為翰林學士
驕將張彥澤涇原暴殺從事張式,朝廷不加罪。
昭儉刑部郎中李濤諫議大夫鄭受益抗疏論列,請置之法。
疏奏不報
會有詔令朝臣轉對或有封事亦許以不條奏
昭儉上疏曰:「天子君臨四海日有萬機懋建諍臣彌縫其闕。
今則諫臣雖設,言路不通藥石之論不達聖聰,而邪佞徒取容於左右
御史臺紀綱之府,彈糾之司,銜冤者固當昭雪,為蠹者難免放流
陛下臨御以來寬仁太甚,徒置兩司,殆如虛器
遂令節使慢侮朝章,屠害幕吏,始訴冤丹闕,反執送於本藩。
苟安跋扈之心,莫恤冤抑之苦。
願回睿斷,誅彥澤以謝軍吏
由是權臣忌之。
請告洛陽不赴晉祖喪,為有司所糾,停官。
未幾,起為河南少尹秘書少監尋復中書舍人
河決數郡,大發丁夫,以本部帥董其役,既而塞之。
少主喜,詔立碑記其事。
昭儉表諫曰:「陛下刻石紀功不若哀痛之詔;摛翰頌美不若罪己之文。
」言甚切至少主嗟賞之,卒罷其事。
周世宗愛其才,復召入翰林學士
歲餘御史中丞,多振舉臺憲故事
未幾,以鞫獄之失,與知雜御史趙礪侍御史張糾並出武勝軍節度行軍司馬
公元969年
開寶二年,入為太子詹事,以眼疾求退
六年,以工部尚書致仕
太宗即位,就加禮部尚書
太平興國二年,卒,年七十六。
昭儉美風儀,善談名理,事晉有直聲
利口譏訾執政大臣懼其構謗,多曲徇其意。

魚崇諒

魚崇諒字仲益其先楚州山陽人後徙於陝。
崇諒初名崇遠,後避漢祖諱改之
幼能屬文弱冠相州刺史辟為從事
會魏帥楊師厚卒,建相州昭德軍,分魏郡州縣之半以隸之。
不便,裨校張彥及帳下,囚節度使賀德倫歸款莊宗崇諒奔歸
公元926年
明宗即位,秦王從榮表為記室
從榮誅,坐除籍,流慶州
清泰初,移華州
俄以從榮許歸葬放還陝。
三年,起為陝州司馬
,歷殿中侍御史鳳翔李儼表為觀察支使
方物入貢宰相薦為屯田員外郎知制誥
開運末契丹入汴契丹張礪薦為翰林學士
契丹北歸,留崇諒京師
公元948年
漢祖之入,盡索崇諒所受契丹詔敕,焚於朝堂知製制誥
俄拜翰林學士,就加中書舍人
隱帝即位崇諒以母老求就養,除保義軍節度副使,領台州刺史,食郡奉。
會舉師討三叛節度使白文珂軍前崇諒後事
凡供軍儲調發,皆促期而辦,近鎮賴之。
崇諒親屬盡在鳳翔城中,逾年城破,李穀轉運使庇護崇諒家數十口,皆無恙
崇諒請告,自岐迎居於陝。
未幾王仁裕內職朝議請召崇諒學士
周祖踐祚書詔繁委,皆崇諒為之。
廣順初,加工部侍郎,充職。
兗州慕容彥超加封邑,彥超已懷反側,遣崇諒充使賜官告,仍慰撫之。
時多進策人,命崇諒樞密院引試考定升降
崇諒以母老思鄉里,求解歸養
詔給長告,賜其母衣服繒帛茶藥緡錢,假滿百日,令本州月給錢三萬,米麪十五斛。
俄拜禮部侍郎,復為學士
詔令侍母歸闕崇諒再表以母老病終養優詔不允
世宗高平崇諒尚未至,陶穀乘間言曰:「魚崇諒逗留不來,有顧望意。
世宗頗疑之。
崇諒又表陳母病,詔許歸陝州就養
太祖不起
公元前179年
太宗即位,詔授金紫光祿大夫尚書兵部侍郎致仕
歲餘卒。

張澹

張澹字成文其先南陽人徙家河南
幼而好學有才藻。
晉開運初,登進士第
宰相桑維翰器之,妻以女。
解褐校書郎,直昭文館再遷秘書郎,充鹽鐵推官,歷左拾遺禮部員外郎並充史館修撰
出為洛陽秩滿,授吏部員外,復充史館修撰
周恭帝初,拜右司員外郎知制誥
公元961年
建隆二年,加祠部郎中
秘書郎張去華上書自薦文藝,願與祠部員外郎知制誥盧多遜殿中侍御史師頌並試,覈定優劣
太祖令並試於講武殿,澹所對不應策問責授左司員外郎
未幾通判泰州海陵鹽監副使
蜀平通判梓州,復拜祠部郎中
公元971年
開寶初,就轉倉部郎中
四年冬,以本官知制誥
六年,會李昉責授盧多遜使江南內署學士太祖權直學士院
七年長春節,攝殿中監進酒命賜金紫
六月,權點檢三司事。
逾旬,疽發背卒,年五十六。
太祖聞其無子,甚愍之,命中使護葬洛陽
美風儀,善談論,歷官釐務,所至皆治。
初與詞臣校藝,黜居郎署,頗怏怏
晚年附會盧多遜,方再獲進用
淳化中太宗論及文士,曰:「典書命而試以策,非其所長,此蓋陶穀高錫張去華以沮爾。
若使出其不意而遽試之,豈有不失律者邪?」

高錫

高錫字天福河中虞鄉人
家世業儒,幼潁悟,能屬文
漢乾祐中,舉進士
王晏徐州,辟掌書記留守西洛,又辟河南府推官
按獄失實奪官,遷置涇州,會赦得歸。
周顯德初劉崇入寇宰相請選將拒之,世宗銳意親征,破高平,誅敗將樊愛能等,由是政無大小悉親決之,不復責成有司
徒步招諫匭上書,請擇賢任官分治眾職,疏奏不報
世宗嘗令翰林學士及兩省官分撰俳優詞,付教坊肄習,以奉遊宴
上疏諫。
後為蔡州防禦推官
公元964年
宋初,棄官京師詣匭上疏,請禁兵器,疏入不報
建隆五年,又以書干宰相范質奏用為著作佐郎
明年春,遷監察御史
,拜左拾遺知制誥,加屯田員外郎
公元983年
乾德初賜緋
太宗尹京石熙載幕中,錫弟銑應進士舉,干熙載,望首薦
銑辭藝淺薄熙載不許,錫深銜之,數於帝前言熙載裨讚無狀
帝具以語太宗,且曰:「當為擇人代之。
太宗曰:「熙載勤於乃職,聞高錫嘗求薦其弟,熙載拒之,慮為所構。
」帝大悟,雖怒之,未有以發。
會使青州,私受節帥郭崇賂遺;又嘗致書澧州刺史為僧求紫衣為人所告。
事下御史府核實責貶萊州司馬
遇赦,改均州別駕,移陳州
太平興國八年,卒。
子冕

從子

公元985年
冕,字子莊周顯德中詣闕上書稱旨,擢為諫議大夫
宰相范質以為超擢太過,詔特授將仕郎,守右補闕賜賚加等。
宋初,由膳部都官員外郎累至膳部郎中出知益州
雍熙二年,卒,年五十。
右諫議大夫,錄其子垂休固始主簿
論曰:自唐以來翰林直學士中書舍人對掌訓辭,頌宣功德,箴諫闕失不專為文墨之職也。
宋興,亦采詞藻以備斯選,若穀之才雋,著之敏達,澹之治跡,錫之策慮,冕之敦質,咸有可觀
然豫成禪代之詔,見薄時君終身不獲大用
及夫險詖忌前,酣醟少檢,附勢希榮,構讒謀己,皆無取焉。
博洽長厚,繼竇儀裁定儀制,惜乎南郊之議,請去太祖以宣祖配天,為識者所非。
昭儉抗論跋扈,志除驕將,而多言歷詆,自取惡名,抑好訐為直者與?
崇諒奉親篤至,反罹間毀,終身歸養,而不復起,後蒙旌賁之典,則為善聳動矣。
祜以百口符彥卿他志,且言以猜忌無辜享國不長,因以杜太宗之他疑,又卻盧多遜之傾趙普以致被黜,仁者有後宜乎子旦為宋元臣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