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元-托克托

输入文本已由电脑自动标签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词汇
人物
地点
景观
称谓、职官
时间
别称
数量或序号

宋史卷二百六十 列傳第十九

作者 脫脫

曹翰

曹翰大名人
少為郡小吏,好使氣陵人不為鄉里所譽。
乾祐初周太祖鎮鄴,與語,奇之,以隸世宗帳下
世宗澶淵,署為牙校,入尹開封,留在鎮
太祖寢疾不俟召,歸見世宗,密謂曰:「主上不豫,王為冢嗣,不侍醫藥而決事外廷,失天下望。
世宗悟,即入侍,以府事屬總決。
公元954年
世宗即位,補供奉官從征高平參豫謀畫
尋遷樞密承旨護塞決河。
世宗淮南,留鎧甲千數正陽既而得降卒八百,部送京師
適從京師來詣,過正十數里許遇之,慮劫兵器為叛,矯殺之。
及見世宗具言其事,世宗不悅
曰:「賊以困歸我,非心服也,所得器甲,盡在正陽苟為所劫,是復生淮南矣。
」因不之罪。
從征瓦橋關,會班師,留知雄州
世宗大漸,諭范質等以王著為相,宣徽使
嗜酒飾詐而專,並寢之。
德州刺史
公元964年
宋初,從征澤、潞,還,改濟州刺史
乾德二年太祖親征西蜀,移刺均州澗谷深險令鑿石通道,師旋以濟;詔兼西南諸州轉運使,自石門徑趨歸州餉運不乏,由夔、萬入王全斌軍,成都以平。
全師雄擁眾十萬餘據郫縣叛,謀窺成都率兵會劉光毅、曹彬討平之。
未幾軍校武懷節,據嘉州以叛,及諸將奪其城。
諜知賊約三鼓來攻知更使緩,向晨二鼓賊眾不集而潰,因而破之,劍南遂平
師還,遷蔡州團練使
公元969年
開寶二年從征太原,復為行營都壕砦使。
班師,會河決澶州,令董其役,出銀器助役,沉所乘白馬以祭;復決陽武,再護役,皆有成績
將征江南,命率兵先赴荊南改行先鋒使,進克池州
金陵平,江州軍校胡德、牙將宋德明據城拒命
兵攻之,凡五月而陷,屠城無噍類,殺兵八百。
所略金帛億萬計,偽言欲致廬山東林寺鐵羅漢像五百頭於京師,因調巨艦百艘,載所得以歸。
錄功桂州觀察使、判潁州
公元979年
太平興國四年從征太原,為攻城南面都部署
崔彥進李漢瓊劉遇節度分部攻城東北,而劉遇西北,與劉繼元直,城尤險固欲與易處,言:「觀察使班次下,當部東北
堅欲易之,數日不決
上慮諸將不協,遣諭曰:「卿智勇無雙西北面非卿不能當也。
奉詔,築土山城中,數日而就,繼元甚恐
軍中乏水,城西十餘里谷中娘子廟,往禱之,穿渠得水人馬以給。
又從征幽州,率所部攻城東南隅,卒掘土得蟹以獻。
謂諸將曰:「蟹水物陸居失所也。
多足,彼援將至,不可進拔之象,況蟹者解也,其班師乎?
已而果驗
公元980年
五年,從幸大名,拜威塞軍節度,仍判潁州復命幽州行營都部署
督役南河自雄達莫,以通漕運,議築大堤以捍之。
遣徒數萬,伐巨木於漢境,遣騎五,授五色旗斥候,前丘陵水澤寇賊煙火,則各舉其旗以為應,又起烽燧於境上,敵疑不敢近塞,得巨木數萬以濟用訖事歸鎮
公元985年
在郡歲久征斂苛酷,政因以弛。
上以其有功,每優容之。
汝陰孫崇詣闕,訴私市兵器所為不法
詔遣御史滕中正乘傳鞫之,獄具,當棄市,上貸其罪,削官爵,流錮登州
雍熙二年,起為右千牛衛大將軍分司西京
四年,召入為左千牛衛上將軍賜錢五百萬,白金五千兩。
淳化三年,卒,年六十九,贈太尉
上命遷其四子守謙、守能、守節守貴官,其六子守讓、守贄、守澄守恩、守英、守吉皆補殿直
公元998年
陰狡智數,好誇誕,貪冒貨賂飲酒至數不亂
奏事上前,雖數十條,皆默識不少差
嘗作《退將詩》曰:「曾因國難披金甲,恥為家貧寶刀
直禁日,因語及之。
上憫其意,故有銀錢之賜。
咸平元年賜諡武毅

楊信

公元961年
楊信瀛州人
初名義
顯德中,隸太祖麾下為裨校。
宋初,權內外馬步軍副都軍頭
建隆二年,領賀州刺史
鐵騎控鶴都指揮使,遷殿前都虞候,領漢州防禦使
乾德初親郊,為儀仗都部署
四年病瘖上幸其第,賜錢二百萬。
五年,改靜江軍節度
開寶二年,散指揮都知杜廷進等將為不軌,謀泄,夜啟玄武門,召逮捕遲明十九人皆獲,上親訊而誅之。
六年,遷殿前都指揮使,改領建武軍節度
公元976年
太祖嘗令御龍直習水戰於後池,有鼓噪聲,玄武門外,聞之,遽入,服皂綈袍以見。
上謂曰:「吾教水戰爾,非有他也。
」出,上目送之,謂左右曰:「真忠臣也。
九年,授義成軍節度
太平興國二年,改鎮寧軍,並領殿前都指揮使
三年春,以瘖疾在告,俄卒,贈侍中
瘖疾質實自將,善部分士卒指顧申儆,動有紀律,故見信任,而終始無疑焉。
童奴田玉者,能揣度其意,每上前奏事,及與賓客談論,或指揮部下,必回顧玉,書掌為字,玉因直達其意無失
未死前一日,瘖疾忽愈,上聞而駭之,遽幸其第。
自言遭遇兩朝恩寵隆厚,敘謝感慨涕泗橫集
上加慰勉錫賚有差
弟嗣、贊。

公元987年
嗣,建隆初以信薦為殿直三遷崇儀副使大山監軍
雍熙四年就命知軍事
代還,以吏民借留再任,俄遷高陽關戰櫂都監
淳化二年,改知保州,門無私謁
轉運使言其治狀優遷威虜軍,改崇儀使,與曹思進同為靜戎軍保州長城蒲城緣邊都巡檢使
如京使,再知保州,有戰功
公元997年
真宗即位,加洛苑使
咸平初,領獎州刺史
三年,與敵人戰於廉良斬首二千級,獲戰馬輜重甚眾,以功真拜保州刺史
召還,授本州團練使
楊延昭方為刺史,嗣言:「嘗與延昭同官,驟居其上,不可,願守舊官。
上嘉其讓,乃遷延昭官。
嗣與延昭久居北邊,俱以善戰聞,時謂之「二楊」。
武人治郡不屑細務,又兼領巡徼,在郡日少城堞圮壞,有未葺者,詔供備庫副使趙彬代之,改深州團練都巡檢使保州鈐轄
公元1002年
五年邊人保州楊延昭禦之,部伍不整,為所襲。
士馬亡失代還特宥其罪。
明年,與防秋之策,條陳北面利害,以其練達邊事,出為鎮、定、高陽關三路後陣鈐轄,移定州副都部署,留其家京師假官第以居。
公元1012年
景德初,改鎮州路副都部署
上以耄年軍政,慮有廢闕,旋命代之。
連為、深三州部署
大中祥符五年復出天雄副都部署
六年,以左龍武大將軍致仕
明年卒,年八十一。
錄其子承憲為侍禁
贊稍知書,無異能,以兄故得掌禁旅,累資朝著至牧守焉。

党進

公元961年
党進朔州馬邑人
給事魏帥杜重威重威愛其淳謹,及壯,猶令與姬妾雜侍。
重威敗,膂力軍伍
周廣順初,補散指揮使累遷鐵騎都虞候
宋初,轉本軍都校、領欽州刺史,遷馬步軍副都軍頭、領虔州團練使,改虎捷右廂都指揮使、領睦州防禦使
建隆二年,改領閬州
乾德初,改龍捷左廂都虞候、領利州觀察使
後四年,權步軍
杜審瓊卒,命代領其務。
五年,領彰信軍節度兼侍衛步軍都指揮使
公元968年
開寶元年,將征太原,以河東行營前軍
開寶二年太祖臨晉陽、置砦四面,命主其東偏
師未成列,太原驍將楊業突騎數百來犯奮身從數人逐急入隍中,會援兵至,緣縋入城獲免
激賞之。
六年,改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領鎮安軍節度
九年,又命將河東行營兵征太原,入其境,敗太原軍於城北。
太祖崩,召還。
太平興國二年,出為忠武軍節度
在鎮歲餘一日自外歸,有大蛇臥榻寢衣中,怒,烹食之。
遇疾卒,年五十一,贈侍中
進出戎行形貌魁岸居常恂恂,每擐甲胄,毛發皆豎
進名自稱,人問之,則曰:「吾欲從吾便耳。
先是禁中軍校,自都虞候已上,悉書所掌兵數於梃上,如笏記焉。
太祖一日所掌幾何識字,但舉梃以示於上曰:「盡在是矣。
」上以其樸直,益厚之。
嘗受詔巡京師閭里間有畜養禽獸者,見必取而縱之,罵曰:「買肉不將父母,反以飼禽獸乎。
太宗令親臂鷹雛於市,亟欲放之,吏曰:「此晉王鷹也。
乃戒之曰:「汝謹養視。
小民以為笑,其變詐如此
杜重威子孫貧困者,月俸給之,士大夫或有愧焉。
崇義閑廄使崇貴閤門祗候

李漢瓊

李漢瓊河南洛陽人
曾祖裕,祁州刺史
漢瓊體質魁岸,有膂力
晉末,補西班衛士,遷內殿直
周顯德中從征淮南先登,遷龍旗副都知,改左射指揮使
宋初,再遷鐵騎第二軍都校、領饒州刺史,遷控鶴左廂都校、領瀘州刺史,改澄州團練使,轉虎捷左廂都指揮使、領融州防禦使,遷侍衛馬軍都虞候、領洮州觀察使
王師江南,命領行營騎軍戰櫂左廂都指揮使,自蘄春攻岐口砦,斬首千級,獲樓船百艘沿流池州,破銅陵,取當塗,作浮梁牛渚以濟大軍
分圍金陵,率所部秦淮,取巨艦實葦其中縱火攻其水砦,拔之。
南平,以功領振武軍節度
公元977年
太平興國二年,出為彰德軍節度
四年太宗親征太原,改攻城都部署
漢瓊牛思進主攻城南偏,漢瓊先登矢集其腦,並中指,傷甚猶力疾戰。
上召至幄殿,賜良藥以慰勞之
先是攻城者以牛革木上士卒之而進,謂之洞子
上欲其中,以勞士卒漢瓊極諫以為矢石之下,非萬乘之尊所宜輕往,上乃止。
太原平,改鎮州兵馬鈐轄
公元981年
契丹萬騎中山漢瓊與戰於滿城,大敗之,逐至遂城俘斬萬計,加檢校太尉
車駕大名漢瓊上謁,陳邊事稱旨,命為滄州都部署,加賜戰馬金甲寶劍戎具以寵之。
六年,以病還京,賜白金萬兩月餘卒,年五十五,贈中書令
公元1014年
漢瓊木強使酒難近,然善戰有功
無子,弟漢贇、漢彬。
太平興國初,漢贇補供奉官,嘗監高陽關平戎軍乘傳婺二州,捕劇賊白眉數十人悉殲焉。
累仕崇儀使、知寧州大中祥符七年卒。
漢彬至禮賓副使

劉遇

公元973年
劉遇滄州清池人
魁梧膂力
周祖鎮大名,隸帳下
廣順初,補控鶴都頭,改副指揮使
宋初,遷御馬指揮使,俄領漢州刺史,改領眉州
累遷控鶴右廂都指揮使、領瓊州團練使
從征太原,以功遷虎捷右廂,改領蔚州防禦使
開寶六年,轉侍衛步軍都虞候、領洮州觀察使
江南,領步軍戰櫂都指揮使
時吳兵三萬屯皖口,遇會諸路兵破之,擒其將朱令贇、王暉等,獲戎器數萬,金陵以平,錄功加領大同軍節度
車駕雩祀西洛,命率禁衛以從。
公元977年
太平興國二年,出為彰信軍節度
四年,征太原,與史珪攻城北面平之
進攻范陽,師還,坐所失律責授宿州觀察使
五年,從幸大名,復保靜軍節度幽州行營都部署護築保州威虜靜戎平塞長城五城
八年,徙鎮滑州
晨興方對客,足有灸瘡痛,其醫謂火毒不去,故痛不止
解衣,取刀割瘡至骨,曰:「火毒去矣。
談笑如常時,旬餘乃差。
淳謹,待士有禮尤善射,太宗待之甚厚。
雍熙二年,卒,年六十六,贈侍中歸葬京師

李懷忠

李懷忠涿州范陽人
初名懷義
太祖禁兵時,隸帳下為散都頭累遷殿前都指揮使都虞候、領開州刺史
乾德中,授東西班都指揮使,改領富州
開寶中,從太祖晉陽累月未下。
盛暑,欲班師休息士卒懷忠謂:「賊嬰孤城,內無儲偫,外無援兵,其勢危困,若急攻之,破在旦夕,臣願奮銳為士卒先。
」會大熱,戰不利懷忠中流矢,力疾戰益奮。
還授散指揮使,遷富州團練使,改日騎左右廂都指揮使
上幸西京,愛其地形得天中正,有留都之意。
懷忠乘間進曰:「東京汴渠之漕,歲致江、淮米數百萬斛,禁衛數十萬人仰給於此帑藏重兵皆在焉。
根本安固已久,一旦遽欲遷徙,臣實未見其利。
上嘉納之。
公元976年
太宗即位,改領本州防禦使稍遷侍衛步軍都虞候、領大同軍節度
三年,改步軍都指揮使五月,卒,贈侍中
錄其子紹宗等三人供奉官
大中祥符三年,又錄其子德鈞借職

米信

公元968年
米信舊名海進,本奚族,少勇悍,以善射聞。
周祖即位,隸護聖軍。
世宗高平,以功遷龍捷都頭
太祖禁兵,以麾下,得給使左右,遂委心焉,改名信,署牙校
即位,補殿前指揮使,遷直長
揚州日,執弓矢侍上側,有遊騎將乘輿,射之,一發而斃。
內殿指揮使
開寶元年,改殿前指揮使、領郴州刺史
公元976年
太宗即位,轉散都頭指揮使,繼領高州團練使
太平興國三年,遷領洮州觀察使
四年,征太原,命為行馬步軍指揮使,與田重進督行諸軍
幷人潛師來犯擊敗之,殺其將裴正。
幷州平,遂移兵范陽
師還,以功擢保順軍節度使。
族屬多在塞外,會其兄子全朔州奮身來歸召見,俾乘傳代州,伺間迎致親屬,發勁卒護送之。
既而宿留逾年邊境斥候嚴,竟不能致。
慷慨歎曰:「吾聞忠孝不兩立,方思以身徇國安能復顧親戚哉!
北望號慟戒子侄勿復言
五年,命與郭守贇等同定州屯兵
六年秋,遷定州駐泊部署
八年,改領彰化軍節度使。
公元986年
雍熙三年,征幽薊,命幽州西北行營馬步軍都部署,敗契丹新城
契丹率眾復來戰,王師稍卻,獨以麾下龍衛卒三百禦敵,敵圍之數重,矢下如雨射中數人,麾下士多死。
會暮,大刀率從大呼,殺數十人,敵遂小卻以百餘騎突圍得免。
坐失律,議當死,詔特原之,責授右屯衛大將軍
明年復授彰武軍節度
公元989年
端拱初,詔置方田,以邢州馬都部署以監之。
二年,改鎮橫海軍。
不知書,所為暴橫上命何承矩為之副,以決州事。
承矩領護屯田專恣不法軍人宴犒甚薄,嘗私市絹附上計吏,稱官物以免關征上廉知之。
四年,召為右武衛上將軍
明年,判左右金吾街仗事。
逾月吏卒無罪捶撻者甚眾。
強市人物,妻死買地營葬,妄發居民塚墓
家奴陳贊老病,箠之致死,為其家人所告。
御史鞫之,具伏
獄未上而卒,年六十七。
橫海軍節度
子繼豐,內殿崇班閤門祗候

田重進

公元979年
田重進幽州人
形質奇偉,有武力
周顯德中應募為卒,隸太祖麾下
從征契丹,至陳橋還,遷御馬軍使積功瀼州刺史
太平興國四年從征太原還,錄功擢為天德軍節度使
六年,改侍衛步軍指揮使
八年,改領靜難軍節度使
九年河決滑州房村重進總護其役,以劉吉為之副,河遂塞。
公元986年
雍熙中出師北征重進率兵傅飛狐城下,用袁繼忠計,伏兵飛狐南口,擒契丹驍將大鵬翼及其監軍馬贇、副將何萬通並渤海三千餘人斬首千級俘獲萬計逐北四十里,連下飛狐靈州等城。
進攻蔚州,其牙校李存璋等殺酋帥蕭啜理、執耿紹忠,率吏民來附
曹彬之師不利,乃命重進董師駐定州,遷定州駐泊馬都部署
三年率師入遼境,攻下岐溝關,殺守城兵千餘及獲牛馬輜重以還
四年春,改彰信軍節度
公元992年
淳化三年,改真定尹、成德軍節度
未幾,移京兆尹永興軍節度
五年,改知延州復還鎮。
至道三年,卒,年六十九,贈侍中
重進不事學,太宗藩邸時,愛其忠勇,嘗遺以酒炙不受使者曰:「此晉王賜也,何為不受
重進曰:「為我晉王,我知有天子爾。
」卒不受
上知忠樸,故終始委遇焉。
守信六宅使,守吉閤門祗候

劉廷翰

公元936年
劉廷翰開封浚儀人
父紹隱,後唐末隸兵籍
晉天福中,以隊長戍魏博。
范延光反,紹隱力戰死焉。
周世宗澶淵廷翰膂力帳下即位,補殿前指揮使,累從征伐,以戰功再遷至散指揮第一都知
公元976年
宋初,預平上黨維揚,遷鐵騎都指揮使、領廉州刺史
太宗即位,遷右廂都指揮使、領本州團練使,遷雲州觀察使
太平興國四年從征太原,領鎮州駐泊都鈐轄
公元979年
太宗北伐,既班師,上以邊備在於得人,乃命廷翰李漢瓊兵屯真定崔彥進關南崔翰定州
契丹縱兵南侵
廷翰先陣於徐河,彥進率師出黑蘆堤北,銜枚契丹後,崔翰漢瓊繼至合擊之,大敗其眾於滿城。
廷翰以功領大同軍節度殿前都虞候
八年,改領彰信軍節度
雍熙四年春,改鎮滑、邢。
端拱中鎮州駐泊馬步軍都部署郭守文卒,上特命廷翰代之。
淳化三年,改大名尹、天雄軍節度
三年,以病求解官,還闕,上親臨問,賜賚有加。
未幾卒,年七十,贈侍中
廷翰衛士上將,頗以武勇自任寬厚容眾,雖不事威嚴,而長於御下。
殿前都指揮使入朝常行眾中,每歷宮殿門,少識之者
嘗與郊祀恩,當追封三世廷翰少孤,其大父以上不逮事,忘其家諱,上為撰名親書賜之。
贊元宮苑使澄州刺史贊明皇城使勤州團練使

崔翰

公元976年
崔翰字仲文京兆萬年人
少有大志風姿偉秀太祖見而奇之,以隸麾下
周世宗淮南平壽春,取關南,以功補軍使
宋初,遷御馬直副指揮使從征澤、潞。
開寶初,遷河東降民以實陝西地,晉人勇悍,多習武藝,命差擇之。
閱試河北鎮兵,取其驍果者以分配天武兩軍
九年,領端州刺史
太宗即位進本團練使
太平興國二年秋,議武於西郊,時殿前都指揮使楊信病瘖,命代之。
分布士伍南北綿亘二十里,建五色旗號令,將卒望其所舉,以為進退六師周旋如一
上御臺臨觀,大悅,以藩邸金帶賜之,謂左右曰:「晉朝之將,必無如崔翰者。」
公元979年
四年從征太原,命總侍衛馬步諸軍率先攻城流矢中其頰,神色不變督戰益急,上即軍帳撫問之。
太原平,時上將有事幽薊,諸將以為晉陽之役,師罷餉匱,劉繼元降,賞賚且未給,遽有平燕之議,不敢言
獨奏曰:「所當乘者勢也。
不可失者時也,取之易。
」上謂然,定議北伐
既而班師,命諸將整暇以還
金臺驛,大軍南向而潰,上令衛兵千餘止之。
單騎往,至則諭以師律,眾徐以定,不戮一人
復命,上喜,因命知定州得以便宜從事緣邊諸軍並受節制軍市租儲,得以專用
,契丹兵數萬寇蒲城李漢瓊於徐河,河陽節度崔彥進兵自高陽關繼至,因合擊之。
契丹西山坑谷死者不可勝計俘馘數萬,所獲他物又十倍焉。
以功擢武泰軍節度使
公元980年
初,劉繼元降,上令撫慰俘略無得出城。
秦王廷美數十騎將冒禁出,嗬止之。
至是,構於上。
明年夏,出為感德軍節度使。
至鎮時,盜賊充斥誘其渠魁,戒以禍福,群盜感悟,散歸農畝,境內肅然
公元985年
雍熙二年移知滑州
三年北伐不利,上追念徐河之功,召威虜軍行營兵馬都部署
四年春,改鎮定國軍
二年移鎮鎮安軍。
淳化三年召還,以疾留京師
稍間入見上曰:「臣既以身許國不願死於家,得以馬革裹屍足矣
」上壯之,赴鎮,月餘卒,年六十三,贈侍中
驍勇有謀,所至立功
輕財好施,死之日家無餘貲。
晚年酷信釋氏
子繼顒,虞部員外郎
承業內殿承制、閣閤門祗候承佑內殿崇班
論曰:自曹翰而下,嘗任將帥節鎮凡十人,其初率由拳勇起家戎行,雖不事問學,而皆精白一心,以立事功。
始終匹休,而無韓、彭之禍者,由制御保全有道也。
楊信篤實重進忠樸劉遇淳謹廷翰武勇稱,故皆終始委遇而不替。
漢瓊木強使酒米信所為雖多暴橫党進恂恂懷姦詐,懷忠論遷似昧大體;然以征太原、平江南、戰徐河觀之,皆不害其為驍果也。
至於好謀善戰輕財好施所至立功,則未有優於曹翰崔翰者也。
然不可與古之良將同日而語者,崔之論奏平燕,未免出於率爾;而曹之殺降卒,屠江州,則又過於忍者也。
君子謂功莫優於二子,而過亦莫先於二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