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元-托克托

输入文本已由电脑自动标签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词汇
人物
地点
景观
植物
称谓、职官
时间
别称
数量或序号

卷一百五十
第一百〇三 輿服

體裁史書
類别歷史

輿服二○后妃車輿皇太子王公以下車輿傘扇鞍勒門戟旌節

皇后之車,唐制六等一曰重翟,二曰厭翟,三曰翟車,四曰安車,五曰四望車,六曰金根車
宋因之,初用厭翟車。
其制:箱上有平盤四角曲闌,兩壁紗窗龜文,金鳳翅,前有虛匱香爐香寶緋繡幰衣絡帶門簾三轅鳳首畫梯,推竿,行馬緋繒裹索。
六馬,金銅麵纓轡,鈴攀,緋屜
駕士三十人武弁緋繡衫。
常出止用正、副金塗銀裝白藤輿各一,上覆棕櫚屋,飾以鳳,輦官服同乘輿平頭輦之制。
公元1113年
徽宗政和三年議禮局上皇后車輿之制:重翟車,青質金飾諸末,間以五采
金根朱牙
其箱飾以重翟羽,四面雲鳳孔雀刻鏤龜文
頂輪上施金立鳳、耀葉。
青羅幰衣一,紫羅雲龍絡帶二,青絲絡網二,紫羅畫帷一,青羅雲龍夾幔二。
車內設紅褥及坐,橫轅上施立鳳八。
香匱香爐香寶香匱飾以螭首
前後施簾,長轅三,飾以鳳頭青繒裹索。
青馬六,馬有銅麵,插翟羽,鞶纓攀胸鈴拂,青屜,青包尾。
受冊、謁景靈宮,則乘之。
厭翟車,赤質,其箱飾以次翟羽;紫幰衣,紅絲絡網,紅羅絡帶,夾幔錦帷,餘如重翟車。
駕赤騮四。
親蠶則乘之。
翟車黃質,其車側飾以翟羽;黃幰衣,黃絲絡網,錦帷絡帶,餘如重翟車。
黃騮四。
安車赤質金飾,間以五采刻鏤龜文紫幰衣,錦帷絡帶紅絲絡網,前後施簾;車內設褥及坐,長轅三,飾以鳳頭駕赤騮四。
凡駕馬鞶纓之飾,並從車質。
四望車朱質青幰衣,餘同安車。
駕牛三。
金根車朱質紫幰衣,餘同安車。
駕牛三。
自重翟車以下,備鹵簿則皆以次陳設
藤輿金塗銀裝
上覆棕櫚屋,以龍飾常行儀則用之。
龍肩輿。
一名棕簷子一名龍簷子,舁以二竿,故名簷子南渡後所製也。
東都皇后厭翟車,常乘則白藤輿。
中興,以太后龍輿,後惟用簷子,示有所尊也。
其制:方質棕頂,施走脊龍四,走脊雲子六,朱漆紅黃百花龍為障;緋門簾、看窗簾朱漆坐椅,踏子紅羅裀褥,軟屏,夾幔。
公元1164年
隆興二年正月皇后受冊畢,擇日朝謁有司儀物,乞乘肩輿龍簷
製造所受給使臣尹肇發,納中宮金塗銀葉棕櫚朱漆紅黃百花龍枰子、碌牙壓貼、鏤金雕木腰花泥版龍簷一乘
金塗頂子龍頭六,走脊龍四,走脊雲子六,貼絡龍四十,貼絡雲子三十,鐸子八,插拴坐龍四,環索全,鈸遮那一副檀香龜背紅紗四扇紅羅緣紅篸門簾一,瀝水全,看窗簾二,朱漆明金木龍頭椅一,腳踏一,紅線絛結一,朱漆小幾二,紅羅褥全,紅羅肩膊席褥一十六,係帶全,金塗鐵胎杆鞫四,魚鉤四,火踏一,朱漆梯盤全,朱漆衣匣二,金塗手把葉段拓叉二,金塗銅叉頭拖泥行馬二,金塗銀葉杠子二,紅茸匾絛四,紅羅夾軟屏風、夾幔各一,襯腳席褥、靠背坐褥踏床各一,紅絹十字帕一,竿袋四,魚鉤帕二,紅油十字帕、竿袋、魚鉤帕數同上兜地帕一,圍裙一。
公元1022年
大安輦。
真宗咸平中,為萬安太后製輿,上設行龍六。
乾興元年,詔皇太后御坐簷子,名大安輦。
神宗嗣位,尊皇太后太皇太后,其行幸治平元年之制。
皇太后皇后常出,止用副金塗銀裝白藤輿,覆以棕櫚屋,飾以鳳。
輦官服同乘輿平頭輦之制。
於是太皇太后出入所乘,如萬安太后輿,上設行龍六,製飾率有加。
銅車禮典不載,則如舊制。
公元1094年
哲宗紹聖元年,議造皇太后大安輦,中書治平元豐中皇太后輿服儀衛以呈,曰:「元豐中先帝手詔皇太后行幸儀衛,並依慈聖光獻太皇太后日例,而宣仁謙恭不乘大安輦。
」哲宗曰:「今皇太后獨尊,非宣仁比。
」遂詔行幸大安輦,已而皇太后嫌避,竟不製造
公元1088年
龍興
皇太后所乘也。
東都皇太后垂簾,皆抑損遠嫌不肯乘輦,止用輿而已
哲宗既嗣位,尊朱貴妃皇太妃出入乘簷子。
有司請用牙魚鳳為飾,傘用青
元祐三年太皇太后有司尋繹典故於是簷子飾以龍鳳,傘用紅。
九年君臣議改簷子為輿,上設行龍五,出入宣德偏門
哲宗以皇太后諭旨,令太妃六龍輿出入,進黃傘,由宣德正門
於是三省議,皇太妃龍鳳輿,傘紅黃兼用,從皇太后出入,止用紅。
紹聖元年禮部太常寺言:「近奉旨:『皇太后欲令皇太妃六龍輿,朕常思皇太妃尊奉之禮,既不敢擬隆於皇太后,又不可不逮於中宮
』今參以人情,再加詳定,伏請供進龍鳳輿。
」從之。
公元1100年
徽宗即位,尊太妃聖瑞皇太妃,詔儀物六龍輿不用,仍進龍鳳輿外,餘悉增崇焉。
紹興奉迎皇太后,詔造龍輿,其制:朱質正方金塗銀飾,四竿,竿頭螭首,赭窗紅簾上覆以棕,加走龍六,內設黃花羅帳裀褥、朱椅、踏子紅羅黃羅繡巾二。
公元1113年
皇太子車輅之制。
唐制三等一曰金輅,二曰軺車,三曰四望車
太宗至道初真宗皇太子,謁太廟,乘金輅常朝乘馬
真宗天禧中仁宗皇太子,亦同此制。
徽宗政和三年議禮局皇太子車輅之制:金輅赤質金飾諸末。
重較,箱畫苣文鳥獸;黃屋,伏鹿軾龍輈金鳳一在軾前
設障塵。
朱蓋黃裏
輪畫朱牙
左建旂,九旒右載闟戟
旂首金龍頭銜結綬及鈴綏。
八鸞在衡,二鈴在軾。
駕赤騮四,金鍐方釳,插翟尾,鏤錫,鞶纓九就
從祀、謁太廟、納妃則供之。
軺車金飾諸末,紫油通幰紫油纁朱,駕馬一。
四望車金飾諸末,青油通幰青油纁朱朱絲絡網,駕馬一。
軺車四望車以次列於鹵簿仗內。
皇太子妃,則有厭翟車,駕以三馬
出入乘簷子,中興簡儉,惟用簷子頂梁、舁杠皆飾以玄漆,四角獸形,素織花為麵,如政和之制。
王群車輅之制。
唐制有四一曰象輅,親五及一品乘之;二曰革輅二品三品乘之;三曰木輅四品乘之;四曰軺車五品乘之。
親王一品二品奉使及葬,並給革輅,製同乘輿之副,惟改龍飾為螭。
六引三品以上革車赤質,製如進賢車,無案,駕四赤馬駕士二十五人
緋幰衣、絡帶、旗戟、綢杠繡文司徒瑞馬京牧以隼,御史大夫獬豸兵部尚書以虎,太常卿以鳳,駕士衣亦同。
縣令軺車黑質兩壁紗窗一轅,金銅飾紫幰衣、絡帶繡雉瑞草,駕二馬駕士十八人
百官常朝乘馬
公元1011年
真宗大中祥符四年知樞密院事王欽若言:「王公車輅並用龍裝,乞下有檢定制度
」詔下太常禮院詳定
本院言:「按《鹵簿令》,王公已下,象輅象飾諸末,朱班輪,八鸞在衡,左建畫龍一升一降右載闟戟
革略以革飾諸末,左建旃,餘同象輅
木輅漆飾之,餘同革輅
軺車,曲壁,青幰碧裏
朱質朱蓋朱旂旃,一品九旒二品八旒三品七旒四品六旒,其鞶纓如之。」
公元1080年
神宗元豐三年詳定禮文所言:「《鹵簿記》公卿奉引第一開封,乘軺車;次開封牧隼旗;次太常卿鳳旗;次司徒瑞馬旗;次御史大夫獬豸旗;次兵部尚書虎旗,而乘革車
考之非是
謹按周禮巾車職曰:『孤乘夏篆,卿乘夏縵大夫墨車
』司常職曰:『孤、卿建旃,大夫建物
』請公卿已下奉引,先開封,乘墨車建物;次開封牧,乘墨車建旗太常卿御史大夫兵部尚書夏縵司徒夏篆,並建旃。
所以參備九旗之制。
」詔從之。
政和議禮局王公以下車製:象輅象飾諸末,朱班輪,八鸞在衡,左建旗,右載闟戟,駕馬四,親王昏則用之。
革車赤質,載闟戟,緋羅繡輪衣、簾、旗、韜杠、絡帶,駕赤馬四。
大駕鹵簿六引法駕鹵簿三引開封牧第乘之。
王公一品二品三品鹵簿,皆供革車一乘
輪衣、簾、旗、韜杠、絡帶繡文開封牧以隼,大司樂以鳳,少傅瑞馬御史大夫獬豸兵部尚書以虎。
軺車黑質紫幰衣、絡帶繡雉,施紅錦簾,香爐香寶結帶,駕赤馬二。
鹵簿內第一引縣令乘之,駕馬皆有銅麵插羽鞶纓攀胸鈴拂,緋絹屜,紅錦包尾。
公元1083年
六年禮制局言:
大觀中,用大司樂太常卿第三引,蓋以大司樂鼓吹之事。
禮樂之官宗伯為長,宜改用禮部尚書
又第四引司徒即用地官之長,自漢以來三公
朝廷近改司徒少傅,然六引司徒地官之事,宜改用戶部尚書
府佐六引諸卿例,改為僚佐,其鹵簿儀仗,依兵部尚書例給。
古之諸侯出封於外,同姓錫以金輅異姓錫以象輅
蓋出而製節,則遠君而其道伸;入而謹度,則近君而其勢屈。
故其入覲則不敢乘金輅象輅,以同於王,當自降而乘墨車也。
公侯采地天子縣內者,則為都鄙之長,《大司馬所謂「師都建旃「是矣。
開封牧列職於朝,與御史大夫同謂之卿可也,其在《周官》,則卿大夫職是矣;又無金輅象輅之錫,而乃比於古之諸侯入覲而乘墨車,可乎?
成周上公九命車旗以九為節,故建常九斿;侯、伯七命車旗以七為節,故建常七斿;子、男五命車旗以五為節,故建常五斿;其卿六命,其大夫四命車旗亦各氐其命之數。
則卿之建旃當用六斿,大夫建物當用四斿至於三斿上士所建也。
開封宜乘墨車建物四斿開封牧御史大夫戶部兵部禮部尚書皆卿也,宜乘夏縵而建旃六斿
其年,詳定官蔡攸又言:
六引開封軺車居前,開封牧大司樂司徒御史大夫兵部尚書革車次之
開封牧繡隼旗,太常卿繡鳳旗,司徒瑞馬旗,御史大夫繡以獬豸兵部尚書繡以虎,皆副之以闟戟
其先後之序,所乘之車,所建之旗,揆古則不合驗今則有戾。
大駕之出,自漢光武始有三引:先河南尹,次執金吾,次洛陽,先尊而後卑也。
後魏三引:先平城,次司隸校尉,次丞相,先卑而後尊也。
兼用六引五代減為三,後周復增為六。
本朝因之,以開封令居前,終以兵部尚書
以前為尊,則大司樂不當次令、牧;以後為尊,則兵部尚書不當御史大夫,此先後之序未正也。
軺車縣令宜駕,革車非公卿宜用,是所乘之車未稱也。
鳳馬之繡,無所經見闟戟之設,尤為訛謬,是所建之旗未宜也
司徒三公論道之官車徒其所任,戶部主之可也
奉常掌禮司樂典樂,皆專於一事禮樂之容,非其所兼,禮部總之宜也
請改司徒戶部尚書,改大司樂禮部尚書,其僚佐儀製兵部尚書
御史大夫,位亞三少,秩從二品,又尊於六尚書
其行,宜以兵部次令、牧,禮部戶部次之,終以御史大夫,則先後之序正矣。
夏篆者,篆其車而五采畫之也,夏縵五采之而不篆,墨車則漆之而不畫。
宜乘夏篆,象其文質之備;卿宜乘夏縵,象其文采不足於篆。
封令秩比大夫開封牧古之諸侯,其乘皆宜墨車。
其駕之馬,令以三,牧以四,御史大夫以六,尚書,卿之任也,其駕亦四,則所乘之車稱矣。
《司常》曰:「孤、卿建旃,大夫、士建物,師都建旗
」蓋通帛為旃,其色純赤;雜帛為物,其色赤白;物為三斿,旃亦如之。
封令秩視大夫,故宜建以物;開封牧王畿之眾而衛上,師都之任也,故宜建以旗;尚書御史大夫,古之卿也,故宜建以旃。
從之。
公元1084年
七年禮制局言:「昨討論大駕六引開封牧墨車兵部尚書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御史大夫夏縵
已經冬祀陳設訖,所有駕士衣服,尚循舊六引之制,宜行改正,況天子五輅駕士之服,各隨其輅之色,則六引駕士之服,當亦如之。
墨車駕士衣皂,夏縵駕士皂質五色團花,於禮為稱。
」從之。
公元1072年
肩輿
神宗優待宗室老疾不能騎者,出入肩輿
熙寧五年,太宗正司宗室以病肩輿者,踏引、籠燭不得過兩對。
中興後,人臣乘車之制,從祀則以馬,常朝則以轎。
舊制輿簷有禁。
中興東征西伐,以道路阻險,詔許百官乘轎王公以下通乘之。
其制:正方,飾有黃、黑二等,凸蓋無梁,以篾席為障,左右設牖,前施簾,舁以長竿二,名曰轎子,亦曰竹輿
外命婦之車。
唐制有厭翟車、翟車安車白銅犢車,而幰網降差
宋制,銀裝白藤輿簷內命婦皇親所乘;白藤輿簷金銅犢車、漆犢車,或覆以氈,或覆以棕,內外命婦通乘。
公元1012年
傘。
人臣通用,以青絹為之。
宋初,京城內獨親王得用
太宗太平興國中宰相樞密使始用之。
其後近臣內命婦出入皆用。
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詔除宗室外,其餘悉禁。
明年,復許中書樞密院用焉。
京城外,則庶官通用
神宗熙寧之制,非品官禁用青蓋京城執政官宗室許用。
哲宗紹聖二年,詔在京官不得涼扇
徽宗政和三年,以燕、越二王出入百官不避,乃賜三接青羅傘一,紫羅掌扇二,塗金花鞍韉,燎等物皆用塗金,遂為故事
八年,詔民庶享神,不得紅黃傘、扇及彩繪以為祀神之物。
宣和初,又詔諸路奉天神,許用紅黃傘、扇,餘祠廟並禁。
畫壁塑像儀仗龍飾者易之。
建炎中,初駐蹕杭州執政張澂言:「群臣扈從兵間,權免張蓋,俟回鑾仍舊
」詔前宰相到闕,許張蓋。
鞍勒之制。
宋以賜群臣,其非賜者皆有令式,而不敢逾越焉。
金塗鬧裝牡丹花校具八十兩,紫羅繡寶相花雉子方韉,油畫鞍,白銀銜鐙,以賜宰相親王樞密使使相,曾任宰相觀文殿大學士宮觀使殿前馬軍步軍都指揮使
金塗鬧裝太平花校具七十兩,紫羅繡瑞草方韉,油畫鞍,陷銀銜鐙,以賜使相樞密副使參和政事宣徽使節度使宮觀使殿前馬軍步軍副都指揮使都虞候
四廂都指揮使,韉以紫羅剜花。
出使,則加紅犛牛纓,金塗銀鈸。
使相在外,加紅織成鞍復
步軍都虞候以上賜帶甲馬者,加紅皮鞦轡校具七十兩,青氈圓韉,陷銀銜鐙。
金塗鬧裝麻葉校具五十兩,紫羅剜花方韉,油畫鞍,陷銀銜鐙,以賜三司使觀文殿學士資政殿大學士翰林學士承旨翰林學士資政殿端明殿、翰林侍讀侍講龍圖天章寶文閣樞密直學士御史中丞兩使留後觀察防禦使,軍廂都指揮使
(軍廂都指揮使初出授團練使刺史者,賜亦同。
曾任中書樞密院後為學士中丞者,七十兩,韉以繡瑞草
見任中書樞密院宣徽使使相節度使出使,曾任中書樞密院充諸路都總管安撫使朝辭日,賜亦如之。
金塗三環寶相花校具二十五兩,紫羅圓韉,烏漆鞍,銜鐙,以賜團練使刺史
金塗促結洛州校具三十兩,紫羅圓韉,以賜諸路承受
白成十五兩,以賜諸王宮僚翰林侍讀侍書金塗寶相花校具四十兩,蠻雲校具十五兩,以賜諸班押班殿前指揮使以上;白成窪校具十二兩,以賜諸班,皆藍黃絁圓韉。
皇親婚嫁,皆給藍黃羅繡方韉,金塗銀花鞍,金塗校具自八十兩至十二兩,有六等
宗室女婿係親,皆賜紫羅繡瑞草方韉,校具自七十兩至五十兩,有二等
其賜契丹使,則金塗太平花校具七十兩,紫羅繡寶相花雉子方韉;副使槲葉校具五十兩,紫羅繡合子地圓韉,皆油畫鞍。
(射弓則使銀裝副使銀棱
諸蕃進奉大使,則如刺史用青絛韉;副使則如宮僚
京官三品以上外任者,皆許馬以纓飾
公元982年
太宗太平興國七年翰林學士承旨李昉言:「準詔詳定車服制度,請升朝官許乘銀裝絛子鞍勒六品以下不得鬧裝,其韉皆不得刺繡、金皮飾。
餘官及工商庶人,許並乘烏漆素鞍不得用狨毛暖坐
藍黃絛子,非宮禁不得乘。
士庶軍校乘白皮韉勒者,悉禁斷
」從之。
八年,詔京朝知錄事參軍知縣者,所乘馬並不得飾纓,後復許帶纓。
端拱二年,詔內職諸班押班禁軍指揮使、廂軍都虞候許乘銀裝絛子鞍勒
京官知州通判,許依六品朝官
真宗咸平二年西京留台上言:「留府群官、使臣乘馬不得帶纓。
」從之。
大中祥符五年,詔繡韉鬧裝校具,除宗室恩賜外,悉禁。
天禧元年,令兩省諫舍宗室將軍以上,許乘狨毛暖坐,餘悉禁。
京官三班已上外任者,皆許馬以纓飾
公元1036年
仁宗景祐三年,詔官非五品以上毋得鬧裝銀鞍,其乘金塗銀裝絛子促結鞍轡者,自文升朝官內職禁軍指揮使諸班押班、廂軍都虞候、防團副使以上,聽之;仍毋得藍黃為絛、白皮韉轡
民庶止許以氈皮絁為韉。
京官通判以上職任者,許權依升朝例。
神宗熙寧間文武升朝官、禁軍都指揮使以上塗金銀裝盤絛促結五品以上,復許銀鞍鬧裝
開花繡韉,惟恩賜乃得乘。
餘官及民庶,仍禁銀飾。
舊制諸王宰相,用繡鞍韉。
政和三年,始賜金花鞍韉,諸王不施狨坐
宣和末始賜,中興因之。
乾道九年重修儀製
權侍郎太中大夫以上學士待制,經恩賜,許乘狨坐
三衙節度使曾任執政官,亦如之。
先是,建炎初,駐蹕杭州,詔扈從臣僚合設狨坐者,權宜撤去
故事宰執侍從八月朔搭坐
紹興元年,以江、浙地燠,改為九月朔,著為例。
乾道元年,乃詔三衙乘馬,賜狨坐
公元991年
門戟
木為之而無刃,門設架而列之,謂之棨戟
天子宮殿門左右各十二,應天數也。
宗廟門亦如之。
國學文宣王武成王亦賜焉,惟武成王左右各八。
臣下則諸州公門設焉,私門府第恩賜者許之。
太宗淳化二年,詔諸道州、府、軍、監奏乞鼓角戟槊如令文合賜,即下三司指揮
仁宗天聖四年太常禮院言:「準批狀,詳定廣安軍範宗古奏,本軍乞降槊。
檢會令文京兆河南太原府大都督府都護門十四戟,若中都督、上都護門十二戟,下都督、諸州門各十戟,並官給
所有軍、監門不載,伏請不行
神宗元豐之制,凡門列戟者,官司則開封河南應天大名大都督府皆十四,中都督皆十二,下都督皆十。
品官恩賜者,正一品十六,二品以上十四。
中興仍舊制。
旌節
唐天寶中置,節度使受命日賜之,得以專製軍事,行即建節,府樹六纛
宋凡命節度使,有司給門旗二,龍、虎各一,旌一,節一,麾槍二,豹尾二。
旗以紅繒九幅,上設耀篦鐵鑽、髹杠、緋纛
旌用塗金銅螭頭,髹杠,綢以紅繒,畫白虎,頂設髹木盤,周用塗金飾。
節亦用髹杠,飾以金塗銅葉,上設髹圓盤三層,以紅綠裝釘為旄,並綢以紫綾復囊,又加碧油絹袋
麾槍設髹木盤,綢以紫繒復囊,又加碧油絹袋
豹尾,製以赤黃布,畫豹文,並髹杠。
公元1072年
神宗熙寧五年,詔新建節移鎮,並降敕太常寺排比旌節,下左右金吾街仗司騏驥院,給執擎人員鞍馬
中興因之。
建炎三年,表韓世忠之旗曰「忠勇」。
紹興三年,表岳飛之旗曰「精忠」。
孝宗詔以其藩邸旌節迎置天章閣
淳熙中,光宗亦詔奉東宮旌節
其後,寧宗踐祚,有司言安奉皇帝藩邸旌節,宜有推飾。
今用朱漆青地金字牌二:其一題曰「太上皇帝藩邸旌節」,其一曰今上皇帝藩邸旌節
」蓋襲用元豐延安故事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