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北宋-欧阳修

输入文本已由电脑自动标签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词汇
人物
地点
景观
植物
称谓、职官
时间
别称
数量或序号

新唐書卷十五 志第五 禮樂

作者 歐陽修 宋祁
吉禮

吉禮

皇后歲祀一。
季春,吉,巳享先蠶,遂以親桑
散齋三日後殿;致齋一日正寢一日正殿
前一日,尚舍設禦幄於正殿西序室中,俱東向
致齋之日,晝漏上水一刻尚儀版奏「請中嚴」。
尚服帥司仗侍衛司賓內命婦陪位
六尚以下,各服其服,詣後殿奉迎
尚儀版奏外辦」。
上水二刻皇后鈿釵禮衣,結珮,乘輿出自西房華蓋警蹕
皇后御座六尚以下侍衛
一刻頃,尚儀前跪奏稱:「尚儀妾姓言,請降齋室
皇后降座,乘輿入室
散齋之日,內侍內命婦之吉者,使蠶於蠶室,諸預享者皆齋。
前享三日尚舍直長大次外壝東門內道北,南向內命婦六尚以下次於其後,俱南向
守宮外命婦次,大長公主長公主公主以下南壝之外道西三公夫人以下在其南,重行異位東向北上
陳饌幔於內壝東門之外道南北向
前享二日太樂令宮縣樂於壇南內壝之內,諸女工各位于縣後。
右校采桑壇于壇南二十步所,方三丈,高五尺四出陛。
尚舍量施帷障外壝之外四面開門,其東門足容厭翟車。
前享一日內謁者設禦位於壇之東南西向望瘞位於西南,當瘞臽,西向
亞獻終獻位於內壝東門內道南,執事位於其後重行異位西向北上
典正位於壇下一位東南西向一位西南東向
女史各陪其後
司贊位於樂縣東北掌贊二人在南,差退,西面
又設司贊掌贊位於埋臽西南東面南上典樂舉麾位於壇上南陛之西,東向司樂位於北縣之間,當壇北向
內命婦位於終獻之南,絕位,重行異位西向北上外命婦位於中壝南門之外大長公主以下于道東,西向,當內命婦,差退;太夫人以下道西,去道遠近公主重行異位相向北上
又設禦采桑位於壇上東向內命婦采桑位於壇下,當禦位東南北向西上;執禦鉤、筐者位於內命婦之西少南,西上;內外命婦執鉤、筐者位各于其采桑之後
門外位:享官於東壝之外道南從享內命婦於享官之東,北面西上從享外命婦南壝之外道西,如設次
酒尊位於壇上東南隅北向西上;禦洗于壇南東南亞獻之洗又于東南,俱北向;幣筐於壇上尊坫之所。
晡後,內謁者帥其屬以尊坫、罍洗、篚冪入,設於位。
升壇者自東陛
享日,未明十五刻,太官令宰人鸞刀割牲,祝史以豆取毛血置於饌所,遂烹牲。
五刻司設升,設先蠶神座壇上北方南向
前享一日金吾奏:「請外命婦等應集壇所者聽夜行,其應采桑四人,各有女侍者進筐、鉤載之而行。
」其日未明四刻,捶一鼓一嚴二刻,捶二鼓為再嚴。
尚儀版奏「請中嚴」。
一刻,捶三鼓三嚴
司賓內命婦入,立於庭,重行西面北上
六尚以下室奉迎。
尚服負寶,內僕厭翟車於閣外尚儀版奏外辦」。
馭者執轡皇后鞠衣乘輿以出,華蓋侍衛警蹕內命婦從。
出門皇后升車尚功進鉤,司制進筐,載之。
內命婦六尚乘車從,諸翊駕之官乘馬
駕動警蹕,不鳴鼓角
內命婦宮人以次從。
其日三刻尚儀及司愬帥其屬入,實尊罍及幣,太官令實諸籩、豆、簠、簋俎等,內謁者帥其屬詣廚奉饌入,設於饌幔內。
駕將至,女相者引享官,內典引引外命婦,俱就門外位。
至大門外回車南向尚儀車前跪奏稱:「尚儀妾姓言,請降車。
皇后降車,乘輿大次,華蓋、繖、扇。
尚儀祝版進,禦署,出奠於坫。
尚功司制受鉤、筐以退,典贊亞獻從享內命婦俱就門外位。
司贊掌贊先入就位女相者引尚儀典正女史祝史與女執尊罍筐冪者入自東門,當壇南北向西上
司贊曰:「再拜
掌贊承傳,尚儀以下再拜就位
司樂女工人入,典贊亞獻終獻女相者引執事者、司賓內命婦內典引引外命婦入,就位
皇后大次半刻頃,司言尚宮立於大次門外當門北向
尚儀版奏外辦」。
皇后出次,入自東門,至版位西向立。
尚宮曰:「再拜
皇后再拜
司贊曰:「眾官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
尚宮曰:「有司謹具,請行事。
」樂三成
尚宮曰:「再拜
皇后再拜
司贊曰:「眾官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壇上尚儀跪取幣於篚,興,立於尊所。
皇后壇南陛升,北面立,尚儀奉幣東向進,皇后受幣,進,北向,跪奠於神座,少退,再拜,降自南陛,復於位。
初,內外命婦拜訖,女祝史毛血之豆立於內壝東門之外皇后已奠幣,乃奉毛血入,升自南陛尚儀迎引壇上,進,跪奠於神座前。
皇后既升奠幣,司膳出,帥女進饌者奉饌陳於內壝東門之外
皇后既降,復位
司膳引饌入,至階。
祝史跪徹毛血之豆,降自東陛以出。
饌升自南陛尚儀迎引壇上,設於神座前。
皇后罍洗尚儀跪取匜,興,沃水司言跪取盤,興,承水。
皇后盥。
司言取巾於篚,進以帨,受巾,跪奠於篚。
乃取爵於篚,興,進,受爵
尚儀酌罍水,司言奉盤,皇后洗爵,司言授巾,皆如初
皇后升自壇南陛,詣酒尊
尚儀酌醴齊,進先蠶神座前,北向跪,奠爵,興,少退,立。
尚儀持版進於神座之右,東面讀祝文。
皇后再拜尚儀以爵酌上尊福酒西向進。
皇后再拜受爵,跪,祭酒啐酒,奠爵,興。
尚儀帥女進饌者持籩、俎進神前,三牲胙肉各置一俎,又以籩取稷、黍飯共置一籩
尚儀以飯籩、胙俎西向以次進,皇后每受以授左右
乃跪取爵,遂飲,卒爵,興,再拜,降自南陛,復於位。
初,皇后將畢典贊貴妃罍洗盥手,洗爵,自東陛升壇,酌盎齊象尊,進神座前,北向跪,奠爵,興,少退,再拜
尚儀以爵酌福酒進,貴妃再拜受爵,跪祭,遂飲,卒爵再拜,降自東陛復位
昭儀終獻亞獻
尚儀神座前,跪徹豆。
司贊曰:「賜胙
」掌唱曰:「眾官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
尚宮曰:「再拜
皇后再拜司贊曰:「眾官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
尚宮請就望瘞位,司贊掌贊就瘞臽西南位,皇后至望瘞位西向立。
尚儀執篚進神座前,取幣,自北陛降壇西行詣瘞臽,以幣置於臽。
司贊曰;「可瘞臽。
東西四人實土半臽,尚宮曰:「禮畢,請就采桑位。
尚宮皇后采桑壇,升自西陛東向立。
初,皇后將詣望瘞位,司賓引內外命婦采桑者、執鉤筐者皆就位
外命婦一品二人二品三品一人
皇后既至尚功金鉤北陛升,進。
典制奉筐從升。
皇后受鉤采桑典制以筐受之。
皇后三條止,尚功受鉤典制以筐俱退。
皇后采桑典制等各以鉤授內外命婦
皇后采桑訖,內外命婦以次采,女史執筐者受之。
外命婦一品五條二品九條,止,典制受鉤,與執筐者退,復位
司賓各引內外命婦采桑者以從,至蠶室尚功蠶母蠶母切之以授婕妤食蠶,灑一絺止。
尚儀曰:「禮畢
尚宮皇后大次,內外命婦各還其次
尚儀典正以下俱復執事位。
司贊曰:「再拜
尚儀以下再拜,出。
女工以次出。
祝版燔于齊所。
車駕還宮之明日,內外命婦設會正殿,如元會之儀,命曰勞酒
有司歲所常祀者十有三:立春後醜日祀風師立夏後申日祀雨師立秋後辰日祀靈星立冬亥日司中司命司人司祿季夏土王日祭中霤孟冬祭司寒。
一獻
祝稱:「天子謹遣。」
其中春中秋釋奠文宣王武成王,皆以上丁上戊國學祭酒司業博士三獻,樂以軒縣
前享一日奉禮郎三獻位於東門內道北,執事位於道南,皆西向北上學官館官位於縣東,當執事西南西向學生位於館官之後,皆重行北上;觀者位於南門內道左右重行北面相對為首
三獻門外位於東門之外道南執事位於其後,每等異位,北向西上館官學官位於三獻東南北向西上
先聖神座廟室西楹間,東向先師先聖東北南向;其餘弟子及二十一賢以次東陳南向西上
其餘皆如常祀。
皇子束脩束帛一篚五匹;酒一壺二斗;脩一案,五脡。
其日平明皇子學生之服,其服青衿
學門外。
博士公服執事者引立學東階上,西面
相者皇子立于門東西面
束帛篚、壺酒、脯案于皇子西南當門北向重行西上
將命者出,立門西東面,曰:「敢請就事
皇子少進,曰:「某方受業先生,敢請見
將命入告
博士曰:「某也不德,請皇子無辱
」若已封王,則雲「請王無辱」。
將命者出告,皇子固請
博士曰:「某也不德,請皇子就位,某敢見。
將命者出告,皇子曰:'某不敢以視賓客,請終賜見
將命入告博士曰:「某辭不得命敢不從。
將命者出告,執篚者以篚東面皇子皇子執篚。
博士降,俟於東階下,西面
相者皇子執事者奉壺酒、脩案以從,皇子入門而左,詣西階之南,東面
奉酒、脩者立于皇子西南東面北上
皇子跪,奠篚,再拜
博士再拜皇子還避遂進,跪取篚。
相者引皇子進博士前,東面授幣,奉壺酒、脩案者從,奠于博士前,博士受幣執事者取酒、脩、幣以東。
相者皇子立于階間近南,北面奉酒、脩者出。
皇子拜訖,相者皇子出。
其學生束帛、酒、脩以見,如皇子
公元619年
武德二年,始詔國子學周公孔子七年高祖釋奠焉,以周公先聖孔子配。
九年孔子之後褒聖侯
貞觀二年左僕射房玄齡博士硃子奢建言:「周公尼父聖人,然釋奠於學,以夫子也。
大業以前,皆孔丘先聖顏回先師
」乃罷周公,升孔子先聖,以顏回配。
四年,詔州、縣學皆作孔子
十一年,詔奠孔子宣父,作廟於兗州,給戶二十以奉之。
十四年太宗釋奠國子學,詔祭酒孔穎達講《孝經》。
二十一年,詔左丘明、卜子夏公羊高谷梁赤伏勝高堂生戴聖毛萇孔安國劉向鄭眾賈逵杜子春馬融盧植鄭康成服虔何休王肅王弼杜預範甯二十二人皆以配享
尼父學官自祭之,祝曰:「博士昭告先聖
」州、縣之釋奠,亦以博士祭。
中書侍郎許敬宗等奏:「《禮》:'學官釋奠其先師。
'鄭氏謂:'《詩》、《書》、《禮》、《樂》之官也。
'四時之學,將習其道,故釋奠各以其師,而不及先聖
合樂則天視學有司總祭先聖先師
秦、漢釋奠無文,魏則乙太常行事,晉、宋以學官主祭
國學樂以軒縣,尊、俎須於官,非臣下可專也。
國學釋奠祭酒司業博士三獻,辭稱'皇帝謹遣'。
州學刺史上佐博士三獻縣學以令、丞、主薄若尉三獻
社祭,給明衣
」會皇太子釋奠自為初獻,以祭酒張後胤亞獻光州刺史司業趙弘智終獻
公元657年
永徽中,復以周公先聖孔子先師顏回左丘明以降從祀
顯慶二年太尉長孫無忌等言:「《禮》:'釋奠其先師。
'若《禮》有高堂生,《樂》有制氏,《詩》有毛公,《書》有伏生
又《禮》:'始立學,釋奠先聖
'鄭氏《注》:'若周公孔子也。
'故貞觀夫子,眾儒為先師
周公作禮樂,當同王者之祀。
」乃以周公武王,而孔子先聖
公元668年
總章元年太子釋奠於學,贈顏回太子少師曾參少保
咸亨元年,詔州、縣皆營孔子
武后天授元年,封周公褒德王孔子隆道公
神龍元年,以鄒、魯百戶隆道公采邑,以奉歲祀子孫襲褒聖侯
睿宗太極元年,以兗州隆道公近祠戶三十供灑掃,加贈顏回太子太師曾參太子太保,皆配享
公元719年
玄宗開元七年皇太子齒胄于學,謁先聖,詔宋璟亞獻蘇頲終獻
臨享,天子思齒胄義,乃詔二獻皆用胄子,祀先聖釋奠右散騎常侍褚無量講《孝經》、《禮記·文王世子篇》。
公元720年
明年司業李元瓘奏:「先聖廟十哲象,以先顏子配,則配象當坐,今乃立侍
弟子列象廟堂不豫享,而範甯等皆從祀
釋奠十哲享於上,而圖七十子於壁。
曾參以孝受經夫子,請享之如二十二賢。
」乃詔十哲為坐象,悉豫祀。
曾參特為之象,坐亞之
七十子及二十二賢於廟壁。
公元739年
二十七年,詔夫子既稱先聖,可諡曰文宣王,遣三公持節冊命,以其嗣為文宣公,任州長史代代勿絕。
先時孔廟周公南面而夫子坐西墉下。
貞觀中,廢周公祭,而夫子位未改
至是,二京國子監天下州縣子始南向,以顏淵配。
諸弟子爵公侯子淵兗公,子騫費侯伯牛鄆侯,仲弓薛侯,子有徐侯,子路衛侯,子我齊侯,子貢黎侯子游吳侯子夏魏候。
又贈曾參以降六十七人成伯顓孫師陳伯,澹台滅明江伯,密子賤單伯,原憲原伯公冶長伯,南宮適郯伯,公晳哀兒阝伯,曾點宿伯,顏路杞伯商瞿蒙伯高柴共伯漆雕開滕伯,公伯寮任伯,司馬牛向伯,樊遲樊伯,有若卞伯,公西赤邵伯巫馬期鄫伯,梁鱣梁伯顏柳冉孺,曹釁豐伯虔公孫龍冉季東平秦子南梁伯漆雕武城顏子驕琅邪漆雕徒父須句壤駟赤北征商澤睢陽石作蜀郈邑任不齊任城公夏首亢父公良孺東牟,後處營丘秦開彭衙奚容[B13?
]下邳公肩定新田,顏襄臨沂鄡單銅鞮伯,句井強淇陽罕父黑乘丘,秦上洛申党召陵公祖子之思伯,榮子旗雩婁縣成钜野左人郢臨淄燕及漁陽鄭子徒滎陽秦非汧陽施常乘氏顏噲硃虛步叔乘淳于伯顏之僕東武原亢籍萊蕪樂欬昌平伯廉潔顏何陽伯叔仲會瑕丘狄黑臨濟,邽巽平陸孔忠汶陽公西與如重丘公西祝阿伯
於是二京之祭,牲太牢、樂宮縣、舞六佾矣。
州縣之牲以少牢無樂
公元740年
二十八年,詔春秋二仲上丁,以三公攝事,若會大祀,則用中丁,州、縣之祭,上丁
上元元年肅宗歲旱罷中、小祀,而文宣之祭,至仲秋猶祠之於太學
永泰二年八月,脩國學祠堂成,祭酒蕭昕始奏釋奠宰相元載杜鴻漸李抱玉常參官六軍將軍就觀焉。
自復二京,惟正會樂用宮縣郊廟之享,登歌而已,文、武二舞不能具。
至是,魚朝恩監事,乃奏宮縣論堂,而雜以教坊工伎
貞元九年季冬貢舉人先師日與親享廟同,有司言上丁釋奠大祠同,即用中丁,乃更用日謁於學。
元和九年禮部貢舉人先師自是不復矣。
公元731年
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廟,以留侯張良配。
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樂之制如文宣
出師命將發日引辭於廟。
仍以古名將十人十哲配享
天寶六載,詔諸州武舉人上省,先謁太公廟。
乾元元年太常少卿於休烈奏:「秋享漢祖旁無侍臣,而太公乃以張良配。
子房生漢初,佐高祖定天下,時不與太公接。
配食廟庭,皆其佐命太公人臣也,誼無配享。
請以張良漢祖。」
公元760年
上元元年,尊太公武成王祭典文宣王比,以歷代將為十哲坐侍
秦武安君白起、漢淮陰侯韓信丞相諸葛亮唐尚書右僕射衛國公李靖司空英國公李勣列于左,漢太子少傅張良大司馬田穰苴將軍孫武西河吳起、燕晶國君樂毅列於右,以為配。
後罷中祀,遂不祭
公元782年
建中三年禮儀使顏真卿奏:「治武成,請如《月令釋奠
追封以王,宜用諸侯之數,樂奏軒縣
」詔史館考定配享者,列古今名將凡六十四人圖形焉:越相國范蠡,齊將孫臏,趙平君廉頗,秦將王翦,漢相國平陽曹參左丞相絳侯周勃前將軍北平太守李廣大司馬冠軍侯霍去病後漢太傅高密侯鄧禹左將軍膠東侯賈復執金吾雍奴侯寇恂伏波將軍新息侯馬援太尉槐裏侯皇甫嵩魏征東將軍晉陽侯張遼前將軍漢壽亭侯關羽偏將軍南郡太守周瑜丞相婁侯陸遜征南大將軍南城侯羊祜撫軍大將軍襄陽王濬東晉車騎將軍康樂公謝玄前燕太宰錄尚書太原王慕容恪,宋司空武陵檀道濟,梁大尉永甯郡公王僧辯北齊尚書右僕射燕郡公慕容紹宗,周大塚宰齊王宇文憲上柱國新義韓擒虎柱國太平公史萬歲,唐右武候大將軍鄂國公尉遲敬德右武衛大將軍邢國公蘇定方右武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韓國公張仁亶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中山公王晙夏官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方大總管王孝傑;齊相管仲安平君田單趙馬服君大將軍武安君李牧漢梁王彭越太尉條侯周亞夫大將軍長平侯衛青、後將軍營平侯趙充國後漢大司馬廣平侯吳漢征西大將軍夏陽侯馮異建威大將軍好畤侯耿弇太尉新豐侯段熲魏太尉鄧艾車騎將軍西鄉侯張飛武威將軍南郡太守孱陵侯呂蒙大司馬荊州陸抗鎮南大將軍當陽侯杜預太尉長沙公陶偘前秦丞相王猛後魏太尉北平王長孫嵩,宋征虜將軍王鎮惡,陳司空南平公吳明徹北齊右丞相咸陽王斛律光,周太傅大宗伯燕國公於謹右僕射鄖國公韋孝寬司空尚書令越國公楊素、右武候大將軍宋國公賀若弼,唐司空河間郡王孝恭禮部尚書聞喜裴行儉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代國公郭元振、朔方節度使御史大夫張齊丘太尉中書令尚父汾陽郡王郭子儀
公元786年
貞元二年刑部尚書關播奏:「太公古稱大賢,下乃置亞聖,義有未安。
仲尼十哲,皆當時弟子,今以時名將,列之弟子非類也。
請但用古今名將配享,去亞聖十哲之名。
自是,唯享武成王留侯,而諸將不復祭矣。
公元788年
四年兵部侍郎李紓言:「開元中太公廟以張良配,乙太常卿少卿三獻祝文曰:'皇帝遣某敢昭告
'至上元元年太公王爵祭典文宣有司遂以太尉獻,祝版親署,夫太公周之太師張良漢之少傅,今至尊屈禮臣佐,神何敢歆?
文宣百世所宗,故樂以宮縣,獻以太尉尊師崇道也。
太公述作止《六韜》,勳業一代,請祝辭不進署,改昭告為敬祭,留侯致祭,獻官用太常卿以下
百官議之,多請如言。
左司郎中嚴涚等議曰:「按典訓尊卑之節,當矣,抑猶有未盡
大名徽號不容虛美,而太公兵權奇計之人耳,當殷之失德諸侯歸周,遂為佐命
祀典雲乎,'法施於人則祀之'?
仲尼祖述憲章文武,刪《詩書》,定《禮樂》,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皆宗之,法施於人矣。
貞觀中,以太兵家者流,始令磻溪立廟
開元漸著上戊釋奠禮,其進不薄矣。
上元之際,執事者苟意於兵,遂封王爵號擬文宣,彼于聖人非倫也。
謂宜去武成王號,復為太公廟,奠亨之制如請。
刑部員外郎陸淳等議曰:「武成王,殷臣也,暴不諫,而佐周傾之,夫尊道者師其人,使天下之人入是廟,登是堂,稽其人,思其道,則立節死義之士安所奮乎?
聖人宗堯、舜,賢夷、不法桓,文,不贊伊尹,始謂此也。
武成之名,與文宣偶,非不刊之典也。
臣愚謂罷上元追封立廟,復磻溪祠,有司以時享,斯得矣。
左領軍大將軍令狐建二十四人議曰:「兵革未靖,宜右武以起忠烈
今特貶損,非勸也。
且追王爵以時祠,為武教主,文、武並宗,典禮已久,改之非也。
」乃詔以將軍為獻官,餘用奏。
自是,以上將軍大將軍將軍三獻
五嶽四鎮、歲一祭,各以五郊迎氣日祭之。
東嶽岱山兗州東鎮沂山沂州南嶽衡山衡州南鎮會稽越州中嶽嵩高河南西嶽華山華州西鎮吳山隴州北嶽恒山定州北鎮醫無閭營州東海萊州,淮于唐州南海廣州,江於益州西海及河於同州北海及濟于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