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本《魏書》目錄叙
作者:北宋 劉攽
《魏書》,十二紀、九十二列傳、十志,凡一百一十四篇,舊分為一百三十卷,北齊尚書右僕射魏收撰。
初,魏史官鄧淵、崔浩、高允皆作編年書,遺落時事,三不存一。太和中,李彪、崔光始分紀、傳、表、志之目。宣武時,邢巒撰《高祖起居注》,崔鴻、王遵業補續,下逮明帝。其後,溫子昇作《莊帝紀》三卷,濟陰王暉業撰《辨宗室錄》三十卷。魏末山偉以代人諂附元天穆、尒朱世隆,與綦雋更主國書,二十餘年,事迹蕩然,萬不記一。
公元551年
北齊文宣天保二年,詔魏收修魏史。博訪百家譜狀,搜采遺軼,包舉一代始終,頗為詳悉。收所取史官,本欲才不逮己,故房延祐、辛元植、眭仲讓、〈〉刁柔、裴昂之、高孝幹皆不工纂述,其三十五例、二十五序、九十四論、前後二表、一啟,咸出於收。五年,表上之。悉焚崔、李舊書。收黨齊毀魏,襃貶肆情,時論以為不平。文宣命收於尚書省與諸家子孫訴訟者百餘人評論。收始亦辯答,後不能抗。范陽盧斐、頓丘李庶、太原王松年,並坐謗史,受鞭配甲坊,有致死者。眾口沸騰,號為「穢史」。時僕射楊愔、高德正用事,收皆為其家作傳,二人深黨助之,抑塞訴辭,不復重論,亦未頒行。孝昭皇建中,命收更加審覈。收請寫二本,一送并省,一付鄴下,欲傳錄者,聽之。羣臣競攻其失。武成復敕收更易刊正。收既以魏史招眾怨咎,齊亡之歲,盜發其冢,棄骨于外。
公元622年
隋文帝以收書不實,平繪中興書敍事不倫,命魏澹、顏之推、辛德源更撰《魏書》九十二卷,以西魏為正,東魏為偽,義例簡要,大矯收、繪之失,文帝善之。煬帝以澹《書》猶未盡善,更敕楊素及潘徽、褚亮、歐陽詢別修《魏書》。未成而素卒。唐高祖武德五年,語侍中陳叔達等十七人分撰後魏、北齊、周、隋、梁、陳六代史,歷年不成。太宗初,從祕書奏,罷修《魏書》,止撰《五代史》。高宗時,魏澹孫同州刺史克己續十志十五卷,魏之本系附焉。《唐書·藝文志》又有張大素《後魏書》一百卷、裴安時《元魏書》三十卷,今皆不傳。稱魏史者,惟以魏收書為主焉。
孔子稱「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三代文章,莫盛於周。東周、秦、漢雖戰爭喪亂,前古遺風餘烈,流而未絕。賢君忠臣蹈道之徒,功業行誼,彰灼顯布。高才秀士,詞章論議,諫諍辯說,嘉謀奇策,皆可以驚聽動俗,為後世軌範。而左丘明、司馬遷、班固,以良史之才,博學善敍事,不虛美隱惡,故傳之簡牘,千餘年而不磨滅。東漢、魏、晉,去聖人稍遠,史官才益淺薄。永興失政,戎狄亂華,先王之澤掃地盡矣。
拓跋氏乘後燕之衰,蠶食并、冀,暴師喋血三十餘年,而中國略定。其始也,公卿方鎮皆故部落酋大,雖參用趙魏舊族,往往以猜忌夷滅。爵而無祿,故吏多貪墨;刑法峻急,故人相殘賊;不貴禮義,故士無風節;貨賂大行,故俗尚傾奪。遷洛之後,稍用夏禮。宣武柔弱,孝明沖幼,政刑弛緩,風俗媮惡,上下相蒙,紀綱大壞。母后亂於內,羣盜撓其外,禍始於六鎮,釁成於尒朱,國分為二而亡矣。雖享國百餘年,典章制度,內外風俗,大抵與劉、石、慕容、苻、姚略同。道武、太武暴戾甚於聰、虎,孝文之强,不及苻堅。其文章儒學之流,既無足紀述,謀臣辯士將帥功名,又不可希望前世。而修史者言詞質俚,取捨失衷,其文不直,其事不核,終篇累卷,皆官爵州郡名號,雜以冗委瑣曲之事,覽之厭而遺忘,學者陋而不習,故數百年間,其書亡逸不完者,無慮三十卷。今各疏于逐篇之末。然上繼魏、晉,下傳周、齊、隋、唐,百六十年廢興大略,不可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