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北齐-魏收

输入文本已由电脑自动标签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词汇
人物
地点
景观
植物
称谓、职官
时间
别称
数量或序号

書卷一百列傳第八十八

作者 魏收
高句麗 百濟 勿吉 失韋 豆莫婁 地豆于 庫莫奚 契丹 烏洛侯

高句麗

高句麗者,出於夫餘,自言先祖朱蒙
朱蒙河伯女,為夫餘王閉於室中,為日所照,引身避之,日影又逐。
既而有孕,生一卵,大如五升
夫餘王棄之與犬,犬不食;棄之與豕,豕又不食;棄之於路,牛馬避之;後棄之野,眾鳥以毛茹之。
夫餘王割剖之,不能破,遂還其母。
其母以物裹之,置於暖處,有一男破殼而出。
及其長也,字之曰朱蒙,其俗言朱蒙」者,善射也。
夫餘人以朱蒙非人所生,將有異志,請除之,王不聽,命之養馬
朱蒙私試,知有善惡,駿者減食令瘦,駑者善養令肥。
夫餘王以肥者自乘,以瘦者給朱蒙
後狩于田,以朱蒙善射,限之一矢
朱蒙雖矢少,殪獸甚多
夫餘之臣又謀殺之。
朱蒙陰知,告朱蒙曰:「國將害汝,以汝才略宜遠四方
朱蒙乃與烏引、烏違等二人棄夫餘,東南走。
中道遇一大水,欲濟無梁,夫餘人追之甚急
朱蒙告水曰:「我是日子,河伯外孫今日逃走追兵垂及如何得濟
於是魚鼈並浮,為之成橋,朱蒙得渡,魚鼈乃解,追騎不得渡。
朱蒙遂至普述水,遇見三人,其一人麻衣一人納衣一人著水藻衣,與朱蒙至紇升骨城,遂居焉,號曰高句麗,因以為氏焉。
公元341年
初,朱蒙在夫餘時,妻懷孕朱蒙後生一子,字始閭諧。
及長,知朱蒙國主,即與母亡而歸之,名之曰閭達,委之國事。
朱蒙死,閭達代立
閭達死,子如代立
死,子莫來代立,乃征夫餘,夫餘大敗,遂統屬焉。
來子相傳,至裔孫宮,生而開目能視,國人惡之。
及長凶虐,國以殘破
曾孫位宮亦生而視,人以其似曾祖宮,故名為位宮,高句麗相似為「位」。
位宮亦有勇力,便弓馬
魏正始中入寇遼西安平[1]幽州刺史毋丘儉所破。
玄孫乙弗利,利子釗,烈帝時與慕容氏攻擊
建國四年慕容元真率眾伐之,入自南陝,戰於木底,大破釗軍,乘勝長驅,遂入丸都,釗單馬奔竄
元真掘釗父墓,載其屍,并掠其母妻、珍寶男女五萬餘口,焚其宮室,毀丸都城而還
自後遣使來朝阻隔寇讎不能自達
釗後為百濟所殺。
世祖時,釗曾孫璉始遣使者安東奉表方物,并請國諱
世祖嘉其誠款,詔下帝系名諱於其國,遣員外散騎侍郎李敖拜璉為都督遼海諸軍事征東將軍領護東夷中郎將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
敖至其所平壤城,訪其方事,云:遼東南一千餘里,東至柵城,南至小海北至舊夫餘,民戶參倍於前。
魏時,其地東西二千里,南北一千餘里。
民皆土著,隨山谷而居,衣布帛及皮。
土田薄塉,蠶農不足以自供,故其人節飲食
其俗淫,好歌舞,夜則男女羣聚而戲,無貴賤之節,然潔淨自喜
其王好治宮室
官名有謁奢、太奢、大兄小兄之號。
頭著折風,其形如弁,旁插鳥羽貴賤有差
立則反拱,跪拜一脚行步如走。
常以十月祭天國中大會
公會衣服錦繡金銀以為飾。
蹲踞
食用俎几
三尺馬,云本朱蒙所乘,馬種即果下也。
貢使相尋,歲致黃金二百斤,白銀四百斤。
馮文通率眾奔之,世祖散騎常侍封撥詔璉令送文通,璉上書稱當文通俱奉王化,竟不送。
世祖怒,欲往討之,樂平王丕等議待後舉世祖乃止,而文通亦尋為璉所殺。
文明太后顯祖六宮未備,敕璉令薦其女。
奉表云女出嫁,求以弟女應旨,朝廷許焉,乃遣安樂王真、尚書李敷等至境送幣。
璉惑其左右之說,云朝廷昔與馮氏婚姻未幾而滅其國,殷鑒不遠,宜以方便辭之。
璉遂上書妄稱女死。
朝廷疑其矯詐,又遣假散騎常侍程駿切責之,若女審死者,聽更選宗淑。
璉云:「若天子恕其前愆,謹當奉詔
」會顯祖崩,乃止。
至高祖時,璉貢獻倍前,其報賜亦稍加焉。
光州海中得璉所遣詣蕭道成使餘奴等送闕,高祖詔責璉曰:「道成親殺其君,竊號江左,朕方欲興滅國於舊邦繼絕世於劉氏,而卿越境外交,遠通篡賊,豈是藩臣守節之義!
不以一過掩卿舊款,即送還藩,其感恕思愆,祗承明憲輯寧所部動靜以聞。」
公元491年
太和十五年,璉死,年百餘歲。
高祖舉哀東郊,遣謁者僕射李安上策車騎大將軍太傅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諡曰康
又遣大鴻臚拜璉孫雲使持節都督遼海諸軍事征東將軍領護東夷中郎將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賜衣冠服車旗之飾,又詔雲遣世子入朝,令及郊丘之禮。
雲上書辭疾,惟遣其從叔升于隨使詣闕,嚴責之。
自此歲常貢獻
正始中世宗東堂引見其使芮悉弗,[2]悉弗進曰:「高麗係誠天極累葉純誠地產土毛無愆王貢
黃金出自夫餘,珂則涉羅所產。
今夫餘為勿吉所逐,涉羅為百濟所并,國王臣雲惟繼絕之義,悉遷于境內
二品所以不登王府,實兩賊是為。
世宗曰:「高麗上將專制海外九夷黠虜,實得征之。
瓶罄罍耻,誰之咎也?
方貢之愆,責在連率
卿宜宣朕旨於卿主,務盡威懷之略,揃披害羣輯寧東裔,使二邑還復舊墟土毛無失常貢也。」
神龜中,雲死,靈太后舉哀東堂遣使策贈車騎大將軍領護東夷校尉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
又拜其世子安東將軍領護東夷校尉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
正光初光州又於海中執得蕭衍所授安寧將軍衣冠劍佩,及使人法盛等,送於京師
安死,子延立。
出帝初,詔加延使持節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領護東夷校尉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賜衣冠服車旗之飾。
天平中,詔加延侍中驃騎大將軍,餘悉如故
延死,子成立。
訖於武定末,其貢使無歲不至

百濟

百濟國其先出自夫餘。
其國北去高句麗千餘里,處小海之南。
其民土著地多下濕率皆山居
五穀,其衣服飲食高句麗同。
公元495年
延興二年,其王餘慶始遣使上表曰:「臣建國東極豺狼隔路,雖世承靈化莫由奉藩,瞻望雲闕,馳情罔極
涼風微應,伏惟皇帝陛下協和天休不勝係仰之情,謹遣私署冠軍將軍駙馬都尉弗斯侯,長史餘禮,龍驤將軍、帶方太守司馬張茂等投舫波阻,搜徑玄津託命自然之運,遣進萬一之誠。
神祇垂感,皇靈洪覆克達天庭宣暢臣志,雖旦聞夕沒,永無餘恨。
」又云:「臣與高句麗出夫餘,先世之時,篤崇舊款
其祖釗輕廢隣好親率士眾陵踐臣境。
臣祖須整旅電邁應機馳擊,矢石暫交,梟斬釗首。
自爾已來莫敢南顧
自馮氏數終,餘燼奔竄醜類漸盛,遂見陵逼構怨連禍,三十餘載,財殫力竭,轉自孱踧。
天慈曲矜,遠及無外,速遣一將,來救臣國,當奉送鄙女,執掃後宮,并遣子弟牧圉外廐
尺壤匹夫不敢自有。
」又云:「今璉有罪,國自魚肉大臣強族戮殺無已,罪盈惡積,民庶崩離
滅亡之期,假手也。
且馮族士馬,有鳥畜之戀;樂浪諸郡,懷首丘之心。
天威一舉有征無戰
臣雖不敏,志效畢力,當率所統,承風響應
高麗不義逆詐非一外慕隗囂藩卑之辭,內懷兇禍豕突之行。
南通劉氏,或北約蠕蠕共相脣齒,謀陵王略
唐堯至聖致罰丹水孟常稱仁,不捨塗詈。
涓流之水,宜早壅塞,今若不取,將貽後悔
庚辰年後,臣西界小石山北海中見屍十餘,并得衣器鞍勒視之高麗之物,後聞乃是王人來降臣國。
長蛇隔路,以沉于海,雖未委當,深懷憤恚。
昔宋戮申舟,楚莊徒跣;鷂撮放鳩信陵不食
克敵建名,美隆無已
夫以區區偏鄙,猶慕萬代之信,況陛下合氣天地,勢傾山海,豈令小竪,跨塞天逵。
今上所得鞍一,以為實驗。」
顯祖以其僻遠冒險朝獻禮遇優厚,遣使者邵安與其使俱還
詔曰:「得表聞之,無恙甚善。
卿在東隅,處五服之外不遠山海歸誠魏闕欣嘉至意,用戢于懷。
朕承萬世之業,君臨四海統御羣生
宇內清一八表歸義襁負而至者不可稱數風俗之和,士馬之盛,皆餘禮等親所聞見。
卿與高麗不穆,屢致陵犯,苟能順義,守之以仁,亦何憂於寇讎也。
前所遣使,浮海以撫荒外之國從來積年,往而不返存亡達否,未能審悉
卿所送鞍,比校舊乘,非中國之物。
不可以疑似之事,以生必然之過。
經略權要,已具別旨。
」又詔曰:「知高麗阻強,侵軼卿土,修先君之舊怨,棄息民大德兵交累載,難結荒邊。
使兼申胥之誠,國有楚越之急,乃應展義扶微乘機電舉
但以高麗稱藩先朝供職日久,於彼雖有自昔之釁,於國未有犯令之愆。
使命始通,便求致伐,尋討事會,理亦未周。
往年遣禮等至平壤,欲驗其由狀
高麗奏請頻煩辭理俱詣,行人不能抑其請,司法無以成其責,故聽其所啟,詔禮等還。
若今復違旨,則過咎益露,後雖自陳無所逃罪然後興師討之,於義為得。
九夷之國世居海外,道暢則奉藩,惠戢則保境,故羈縻著於前典楛貢曠於歲時
備陳強弱之形,具列往代之迹,俗殊事異,擬貺乖衷洪規大略,其致猶在
今中夏平一宇內無虞,每欲陵威東極懸旌域表,拯荒黎於偏方,舒皇風遠服
良由高麗即敍未及卜征
若不詔旨,則卿之來謀,載協朕意,元戎啟行,將不云遠。
便可率同興,具以待事,時遣報使,速究彼情。
師舉之日,卿為鄉導之首,大捷之後,又受元功之賞,不亦善乎。
所獻錦布海物雖不悉達,明卿至心
今賜雜物如別。
」又詔璉護送安等。
公元538年
安等至高句麗,璉稱昔與餘慶有讎不令東過,安等於是皆還。
下詔切責之。
五年,使安等從東萊浮海,賜餘慶璽書,褒其誠節
安等至海濱遇風飄蕩,竟不達而還

勿吉

吉國,在高句麗北,舊肅慎國也。
邑落各自有長,不相總一
其人勁悍,於東夷最強。
言語獨異
常輕豆莫婁等國,諸國亦患之。
去洛五千里。
和龍北二百餘里有善玉山山北行十三日至祁黎山,又北行七日至如洛瓌水,水廣里餘,又北行十五日至太魯水,又東北行十八日到其國。
國有大水,闊三里餘,名速末水
地下濕,築城穴居,屋形似塚,開口於上,以梯出入
其國無牛,有車馬,佃則偶耕,車則步推。
穄,菜則有
水氣醎凝,鹽生樹上,亦有鹽池
多猪無羊
嚼米醞酒,飲能至醉。
婦人布裙男子猪犬皮裘
初婚之夕,男就女家執女乳而罷,便以為定,仍為夫婦
俗以人溺洗手面。
頭插虎豹尾。
善射獵,弓長三尺箭長尺二寸,以石為鏃。
父母春夏死,立埋之,冢上作屋不令雨濕;若秋冬,以其屍捕貂,貂食其肉,多得之。
常七八月造毒藥箭鏃,射禽獸,中者便死,煮藥毒氣亦能殺人
南有太山,魏言「大白」,有虎豹羆狼害人,人不得山上溲汙,行逕山者,皆以物盛。
公元485年
延興中遣使乙力朝獻
太和初,又貢馬五百匹。
乙力支稱:初發其國,乘船泝難河西上,至太𣳅河,沉船於水,南出陸行,渡洛孤水,從契丹西界和龍
自云其國先破高句麗十落,密共百濟謀從水道并力高句麗,遣乙力奉使大國,請其可否
詔敕三國同是藩附,宜共和順,勿相侵擾
乙力支乃還。
從其來道,取得本船,汎達其國。
九年,復遣使侯尼支朝獻
明年復入貢。
其傍有大莫盧國、覆鍾國、莫多回國庫婁國、素和國、具弗伏國、[3]匹黎尒國、拔大何國[4]羽陵國、庫伏真國、魯婁國羽真侯國前後遣使朝獻
公元488年
太和十二年勿吉遣使貢楛方物京師
十七年,又遣使人婆非等五百餘人朝獻
景明四年,復遣使俟力歸等朝貢
自此迄于正光,貢使相尋。
爾後中國紛擾,頗或不至
興和二年六月遣使石久云等貢方物至於武定不絕

失韋

公元540年
失韋國,在勿吉千里,去洛六千里。
路出和龍千餘里,入契丹國,又北行十日至啜水,又北行三日有蓋水,又北行三日有犢了山,其山高大,周回三百餘里,又北行三日大水名屈利,又北行三日至刃水,又北行五日到其國。
大水從北而來,廣四里餘,名㮈水
國土下濕
語與庫莫奚契丹豆莫婁國同。
頗有及穄,唯食猪魚,養牛馬,俗又無羊
城居水草
多貂皮。
丈夫索髮。
角弓,其箭尤長。
女婦束髮,作叉手髻
其國少竊盜,盜一徵三,殺人者責馬三百匹。
男女衣白鹿皮襦袴
有麴釀酒
俗愛赤珠,為婦人飾,穿挂於頸,以多為貴,女不得此,乃至不嫁。
父母死,男女眾哭三年,屍則置於林樹之上。
武定二年四月,始遣使張焉豆伐等獻其方物,迄武定末貢使相尋。

豆莫婁

豆莫婁國,在勿吉國千里,去洛六千里,舊北扶餘也。
失韋之東,東至於海,方二千里。
其人土著,有宮室倉庫
山陵廣澤,於東夷之域最為平敞
地宜五穀,不生五果
其人長大,性強勇謹厚,不寇抄
君長皆以六畜名官邑落豪帥
飲食亦用俎豆
麻布衣,制類高麗而幅大,其國大人,以金銀飾之。
用刑嚴急殺人者死,沒其家人奴婢
俗淫,尤惡妬婦,妬者殺之,尸其國南山上至腐。
女家欲得,輸牛馬乃與之。
或言本穢貊之地也。

地豆于

公元495年
地豆于國[5]失韋西千餘里。
牛羊出名馬,皮為衣服,無五穀,惟食肉酪。
延興二年八月遣使朝貢至于太和六年貢使不絕
十四年,頻來犯塞高祖征西大將軍陽平王頤擊走之。
自後時朝京師,迄武定末貢使不絕

庫莫奚

公元388年
庫莫奚國之先,東部宇文別種也。
初為慕容元真所破,遺落竄匿松漠之間。
其民不潔淨,而善射獵,好為寇鈔
登國三年太祖親自出討,至弱洛水南,大破之,獲其四部落,馬牛羊豕十餘萬。
帝曰:「此羣狄諸種不識德義互相侵盜,有犯王略,故往征之。
鼠竊狗盜何足為患
中州大亂,吾先平之然後張其威懷,則無所不服矣。
既而車駕南還雲中懷服燕趙
十數年間諸種庫莫奚亦皆滋盛
及開遼海置戍和龍,諸夷震懼,各獻方物
高宗顯祖世,庫莫奚歲致名馬文皮
高祖初,遣使朝貢
太和四年輒入塞內,辭以畏地豆于鈔掠詔書切責之。
二十二年入寇安州,營燕幽三州數千人擊走之。
後復款附,每求入塞,與民交易
世宗詔曰:「庫莫奚太和二十一年以前,與安營二州邊民參居,交易往來,並無疑貳。
至二十二年叛逆以來遂爾遠竄
今雖款附猶在塞表,每請入塞與民交易
若抑而不許,乖其歸向之心;聽而不虞或有萬一之警。
不容依先任其交易事宜限節交市之日,州遣上佐監之。
自是已後歲常朝獻至於武定末不絕

契丹

公元479年
契丹國,在庫莫奚東,異種同類,俱竄於松漠之間。
登國中國軍大破之,遂逃迸,與庫莫奚分背
經數十年,稍滋蔓,有部落,於和龍之北數百里,多為寇盜
真君以來,求朝獻歲貢名馬
顯祖時,使莫弗紇何辰奉獻,得班饗於諸國之末。
歸而相謂,言國家之美,心皆忻慕於是東北羣狄聞之,莫不思服
悉萬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郁部、羽陵部、[6]日連部、匹絜部、黎部、[7]吐六于部等,[8]各以其名馬文皮入獻天府,遂求為常。
得交市於和龍密雲之間,貢獻不絕
太和三年高句麗竊與蠕蠕謀,欲取地豆于以分之。
契丹懼其侵軼,其莫弗賀勿于率其部落車三千乘、眾萬餘口,驅徙雜畜,求入內附,止於白狼水東。
自此歲常朝貢
告饑高祖矜之,聽其入關市糴
世宗肅宗時,恒遣使方物
熙平中契丹使人祖真等三十人還,靈太后以其俗嫁娶之際,以青氊上服,人給青氊兩匹,賞其誠款之心,餘依舊式。
朝貢至齊受禪不絕

烏洛侯

烏洛侯國,在地豆于之北,去代都四千五百餘里。
土下濕,多霧氣而寒,民穿地為室,則隨原阜畜牧
多豕,有穀
大君長,部落莫弗皆世為之。
其俗繩髮皮服,以珠為飾。
民尚勇,不為姦竊,故慢藏野積而無寇盜
獵射
樂有箜篌木槽革面而施九弦
其國西北有完水,東北流合于難水,其地小水皆注於難,東入于海。
西北二十日有于巳尼大水所謂北海也。
世祖真君四年來朝,稱其國西北國家先帝舊墟石室南北九十步,東西四十步,高七十尺,室有神靈,民多祈請。
世祖中書侍郎李敞告祭焉,刊祝文於室之壁而還

【論】

史臣曰:夷狄之於中國羈縻而已
高麗歲修貢職東藩之冠,榮哀之禮,致自天朝,亦為優矣。
其他碌碌,咸知款貢,豈牛馬內向東風入律者也。

校勘

  • 魏正始中入寇遼西安平 三國魏志卷三0東夷傳、隋書卷八一高麗傳「遼西安平」作「西安平」。
    後漢書郡國志二安平國冀州,志五,西安平幽州遼東郡
    遼西郡沒有安平西安平縣
    這裏「遼」字衍,或「遼」下脫「東」字。
  • 正始中世宗東堂引見其使芮悉弗 諸本「宗」作「祖」,北史卷九四高麗傳作「宣武」。
    上稱正始年號自當作「世宗」,北史稱帝號。
    改正
  • 公元467年
  • 具弗伏國 按卷六顯祖皇興元年二月、二年四月兩見此部,都作「具伏弗」。
    契丹傳有「伏弗郁部」,上脫「具」字,又「郁」「部」二字倒誤,但也可這裏「弗伏」當作「伏弗」。
  • 公元468年
  • 拔大何國 按下契丹傳有「何大何部」,卷六顯祖皇興二年四月作「阿大何」。
    這裏「拔」字當是「何」或「阿」之訛。
  • 地豆于國 北史卷九四「于」作「干」。
    按本他處也多作「地豆于」,間亦作「干」,北史則多作「干」,間作「于」,今仍之。
  • 公元467年
  • 弗郁羽陵部 按上勿吉傳見「具弗伏國」、「郁羽陵國」,卷六顯祖皇興元年二月、二年四月並見「具伏弗、郁羽陵」,這裏「伏弗」上當脫「具」字,「郁」「部」誤倒,當作具伏弗部、郁羽陵部」。
  • 匹絜部黎部 按上勿吉傳及卷六顯祖皇興元年二年並見「匹黎尒部」,通典卷二00契丹條作「匹黎部」。
    這裏「匹絜」下衍「部」字,本作「匹絜黎部」,誤分二部
  • 公元468年
  • 吐六于部 北史卷九四契丹傳「于」作「干」,卷六顯祖皇興二年四月作「叱六手」,通典卷二00作「比六干」。
    疑「吐」「比」皆「叱」字之訛
    「手」顯訛,「于」「干」不知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