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北齐-魏收

输入文本已由电脑自动标签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词汇
人物
地点
景观
植物
称谓、职官
时间
别称
数量或序号

書卷二十四列傳第十二

作者 魏收
燕鳳 許謙 張袞 崔玄伯 鄧淵

燕鳳

燕鳳字子章代人也。
好學博綜經史,明習陰陽讖緯
昭成素聞其名,使人禮迎致之。
應聘
乃命諸軍圍代城,謂城人曰:「燕鳳不來,吾將屠汝。
代人懼,送
昭成與語,大悅,待以賓禮
後拜王左長史參決國事
又以經授獻明帝
苻堅遣使牛恬朝貢
報之。
:「代王何如人?
對曰:「寬和仁愛經略高遠一時雄主,常有并吞天下之志。
曰:「卿輩北人,無鋼甲利器敵弱則進,強即退走安能并兼
曰:「北人壯悍上馬三仗驅馳若飛。
主上雄雋率服北土控弦百萬,號令若一。
軍無輜重樵爨之苦,輕行速捷因敵取資
南方所以疲弊,而北方之所常勝也。
曰:「彼國人馬,實為多少
曰:「控弦之士數十萬,馬百萬匹。
曰:「卿言人眾可爾,說馬太多,是虛辭耳。
曰:「雲中川東山西河二百里,北山南山百有餘里,每歲孟秋馬常大集略為滿川。
以此推之,使人之言,猶當未盡
還,厚加贈遺
昭成崩,太祖將遷長安
太祖幼弱固請苻堅曰:「代主初崩,臣子亡叛遺孫沖幼,莫相輔立。
別部大人劉庫仁勇而有智,鐵弗衞辰狡猾多變,皆不可獨任
宜分諸部為二,令此兩人統之。
兩人素有深讎,其勢莫敢先發
此禦邊之良策
待其孫長,乃存而立之,是陛下大惠亡國也。
從之。
東還
公元412年
太祖即位,歷吏部郎給事黃門侍郎行臺尚書,甚見禮重。
太宗世,與崔玄伯封懿、梁越等講經傳,出議朝政
世祖初,以舊勳賜爵平舒侯,加鎮遠將軍
神䴥元年卒。
子才,襲。
散騎常侍平遠將軍
卒。
元孫,襲。
官至博陵太守
卒。
世宗,襲。

許謙

許謙字元遜代人也。
少有文才,善天文圖讖之學。
建國時將家歸附昭成嘉之,擢為代王郎中令,兼掌文記
燕鳳俱授獻明帝經。
從征衞辰,以功賜僮隸三十戶
昭成崩後,長安
苻堅從弟行唐公洛和龍,請謙之鎮。
未幾,以繼母老辭還。
登國初,遂歸太祖
太祖悅,以為右司馬,與張袞參贊初基
慕容寶來寇也,太祖使告難姚興
遣將楊佛嵩率眾來援,而佛嵩稽緩
太祖為書以遺佛嵩曰:「夫杖順以翦遺,乘義而攻昧未有非其運而顯功,無其時而著業。
慕容無道,侵我疆埸師老兵疲天亡期至,是以遣使命軍,必望克赴。
將軍方邵之任,總熊虎之師,事與機會,今其時也。
因此而舉,役不再駕千載之勳,一朝可立
然後高會雲中進師三魏舉觴稱壽不亦綽乎。
」佛嵩乃倍道兼行
太祖大悅,賜關內侯
重遣與佛嵩盟曰:「昔殷湯鳴條之誓,周武河陽之盟,所以神靈昭忠信,夫親仁善隣,古之令軌歃血割牲,以敦永穆
今既盟之後言歸其好,分災恤患休戚是同。
有違此盟,神祗斯殛。
敗,佛嵩乃還。
明年慕容垂來寇
太祖曰:「今事急矣,非卿豈能復致姚師,卿其行也。
未發而退,乃止。
及聞垂死上書勸進
太祖善之。
公元396年
并州平,以陽曲護軍賜爵平舒侯安遠將軍
皇始元年卒官,時年六十三。
平東將軍左光祿大夫幽州刺史高陽公諡曰文
洛陽,襲。
從征慕容寶,為冠軍司馬
後為祁
太宗追錄功,以洛陽雁門太守
洛陽家田三生嘉禾,皆異壟合穎世祖善之。
進爵北地公,加鎮南將軍
出為明壘鎮將,居八年,卒。
諡曰恭
公元467年
寄生襲爵,降為侯。
皇興元年卒。
洛陽安國,中山太守
安國安都廣寧、滄水二郡太守
揚威將軍
賜爵東光子。
天安初卒。
平遠將軍冀州刺史東光侯諡曰烈
白虎襲爵
侍御中散
後以罪免官奪爵

張袞

張袞字洪龍上谷沮陽人也。
祖翼,遼東太守
父卓,昌黎太守
初為郡五官掾純厚篤實好學,有文才
太祖為代王,選為左長史
太祖蠕蠕
蠕蠕遁走,追之五六百里。
諸部帥因言於太祖曰:「今賊遠糧盡不宜深入,請速還軍
太祖問諸部帥,若殺副馬,足三日食否。
皆言足也。
太祖倍道追之,及於廣漠赤地南床山下,大破之。
既而太祖:「卿曹外人知我前問三日糧意乎?
」對曰:「皆莫知也。
太祖曰:「此易知耳。
蠕蠕奔走數日,畜產之餘,至水必留。
計其道程三日足及。
輕騎卒至,出其不意,彼必驚散,其勢然矣。
以太祖言出告部帥,咸曰:「聖策長遠,非愚近所及也。」
常參大謀決策幃幄太祖器之,禮遇優厚
告人曰:「昔樂毅杖策燕昭公達委身魏武[1]命世難可期,千載不易遇。
主上天姿傑邁逸志凌霄,必能囊括六合混一四海。
遭風雲之會,不建騰躍之功者,非人豪也。
」遂策名委質竭誠伏事
劉顯地廣兵強跨有朔裔,會其兄弟乖離共相疑阻
言於太祖曰:「顯志大意高,希冀非望,乃有參天貳地籠罩宇宙之規。
不并越,將為後患
今因其內釁,宜速乘之。
輕師獨進,或恐越逸
遣使慕容垂共相聲援東西俱舉,勢必擒之。
然後總括英雄撫懷遐邇,此千載一時不可失也。
太祖從之,遂破走
又從破賀訥,遂命羣官登勿居山,遊宴終日
從官及諸部大人請聚石為峰,以記功德,命為文
慕容寶來寇也,言於太祖曰:「寶乘滑臺之功,因長子之捷,傾資竭力,難與爭鋒
以為羸師卷甲,以侈其心。
太祖從之,果破之參合
皇始初,遷給事黃門侍郎
太祖南伐,師次中山
言於太祖曰:「三世之資,城池之固,雖皇威震赫勢必擒殄,然窮兵極武,非王者所宜
酈生一說田橫委質魯連飛書,聊將授首
臣誠德非古人略無奇策仰憑靈威,庶必有感
太祖從之。
遺寶書。
喻以成敗
見書大懼,遂奔和龍
既克中山,聽入八議,拜奮武將軍幽州刺史賜爵臨渭侯。
清儉寡欲勸課農桑百姓安之。
天興初,徵還京師
後與崔逞司馬德宗郗恢失旨,黜尚書令史
創業之始,以有才見任率心奉上不顧嫌疑
太祖曾問南州人於
盧溥州里,數談薦之。
未嘗崔逞相見聞風稱美
中山平,盧溥聚黨為逆,崔逞答書不允,並乖本言,故忿之。
公元410年
年過七十,闔門守靜,手執經書,刊定乖失,愛好人物善誘無倦士類以此高之
永興二年疾篤上疏曰:「臣既庸人,志無殊操,值太祖誕膺期運天地始開,參戎氛霧之初,馳驅革命之會,託翼鄧林寄鱗溟海,遂恩寵,榮兼出內
陛下龍飛九五,仍參顧問,曾無微誠塵山露海
舊疾彌留氣力虛頓天罰有罪,將填溝壑
犬馬戀主敢不盡言
方今中夏雖平,九域未一,西有不賓之羌,南有逆命之虜,岷蜀殊風遼海異教
天挺明聖撥亂乘時,而因幾撫會,實須經略
介焉易失,功在人謀
伏願恢崇叡道,克廣德心,使揖讓干戈並陳,文德武功俱運,則太平之化,康哉之美,復隆於今不獨前世
子囊將終,寄言荀偃辭唅,遺恨在齊
臣雖闇劣,敢忘前志,魂而有靈,結草泉壤
後數日卒,年七十二。
世祖追錄舊勳,遣大鴻臚即墓策贈太保諡曰文康公
子溫,外都大官、廣寧太守
卒。
子貳興,昌黎太守
溫弟楷,州主簿
子誕,有學尚,性尤雅直
初與高允同時被徵,後除中書侍郎通直散騎常侍建威將軍
賜爵容城子。
次子度,少有志尚襲爵臨渭侯。
上谷太守,入為武昌王師。
散騎常侍,除使持節都督幽州廣陽安樂二郡諸軍事平東將軍,崎城鎮大將,又轉和龍鎮大將所在著稱
還朝為中都大官
卒,贈征東大將軍冀州刺史諡康侯
子陵襲爵
後為赤城典作都將
卒。
子狀,襲。
中散
卒。
子法,襲。
太和中,例降為伯。
世宗時,除懷荒鎮金城戍將
陵弟延,散騎常侍左將軍庫部尚書
賜爵永寧侯
延弟白澤[2]年十一,遭母憂居喪以孝聞。
世祖聞而嘉之
長而好學博通,敏於當世
高宗初,除中散,遷殿中曹給事中,甚見寵任參預機密
蠕蠕犯塞顯祖引見羣臣議之。
尚書僕射元目辰進曰:「若車駕親行,恐京師危懼不如持重固守自安
懸軍深入,糧無繼運,以臣量之,自退不久遣將追擊,破之必矣。
白澤曰:「陛下欽明則天比蹤前聖,而蠢爾荒愚,輕犯王略
寇乃顛沛遠圖我將宴安於近毒,仰惟神略則不然矣。
今若鑾輿親動,賊必望麾崩散,寧容仰挫神兵,坐而縱敵
萬乘之尊嬰城自守,進失可乘之機,退非無前之義,惟陛下留神
顯祖從之,遂大破虜眾。
公元411年
白澤本字鍾葵顯祖賜名白澤,納其女為嬪。
出行雍州刺史清心少欲吏民安之。
顯祖詔諸監臨之官,所監治受羊一口、酒一斛者,罪至大辟,與者以從坐論。
糾告尚書下罪狀者,各隨所糾官輕重而授之。
白澤上表諫曰:「伏見詔書,禁尚書以下受禮者刑身,糾之者代職
伏惟三載考績黜陟幽明,斯乃不易令軌百王通式
今之都曹,古之公卿也,皆翊扶萬幾讚徽百揆風化藉此而平,治道由茲而穆。
且周之下士,尚有代耕,況皇朝貴仕,而服勤無報,豈所謂祖襲憲章文武者乎?
羊酒之罰,若行不已,臣恐姦人闚望忠臣懈節。
而欲使事靜民安,治清務簡,至於委任責成下民難辯。
[3]臣愚量,請依律令舊法稽同前典班祿酬廉,首去亂羣常刑無赦
苟能如此,則升平之軌,期月可望刑措之風,三年必致矣。
顯祖納之。
太和初懷州伊祁苟初三十餘人謀反,將殺刺史
文明太后欲盡誅一城之民。
白澤諫曰:「臣聞上天愛物之生,明王重民之命,故殺一人而取天下仁者不為
周書父子兄弟,罪不相及,今羣凶肆虐轘裂誅盡,合城無辜奈何極辟。
不誣十室而況一州或有忠焉,或有仁者,若淫刑濫及,殺忠與仁,斯乃西伯所以歎息九侯孔子所以回輪河上
伏惟聖德昭明殷鑒水鏡前禮[4]迅烈之怒,抑雷霆之威,則溥天知幸矣。
昔厲防民口,卒滅宗姬;文聽輿頌,終摧強楚。
不以人廢言留神省察
太后從之。
散騎常侍,遷殿中尚書
公元370年
太和五年卒,詔賜帛一千匹、三千石,遣侍御史營護喪事冊贈鎮南將軍相州刺史廣平公,諡曰簡
長子倫,字天念
年十餘歲,入侍左右
稍遷護軍長史員外常侍,轉大司農少卿燕州大中正
熙平中蠕蠕醜奴遣使來朝抗敵國之書,不修臣敬。
朝議將依漢答匈奴故事遣使報之。
倫表曰:
臣聞古之聖王疆理物土辨章要甸,荒遐之俗,政所不及。
故禮有壹見之文,書著羈縻之事。
太祖神武之姿,聖明之略,經略帝圖,日有不暇,遂令竪子遊魂一方,亦由中多虞,急諸華而緩夷狄也。
高祖光宅土中業隆卜世,赫雷霆之威,振熊羆之旅,方役南轅未遑北伐
舊京烽起虜使在郊主上按劍璽書不出
世宗運籌帷幄開境揚旌衣裳所及舟車萬里
于時醜類款關,上亦遺志
大明臨朝澤及行葦國富兵強能言率職
何憚而為之,何求而行此?
往日蕭衍通敬求和,以誠肅未純,抑而不許
先帝棄戎於前,陛下交夷於後,無乃上乖高祖之心,下違世宗之意?
且虜雖慕德,亦來觀我,懼之以強,儻即歸附,示之以弱,窺覦或起,春秋所謂「以我卜也」。
小人難近,夷狄無親,疏之則怨,狎之則侮,其所由來久矣
是以高祖世宗知其若此,來既莫逆,去又不追。
不一之義,於是乎在。
必其委贄玉帛之辰,屈膝蕃方之禮,則可豐其勞賄,籍以珍物
至於王人遠役銜命虜庭,優以匹敵之尊,加之相望之寵,恐徒生虜慢,無益聖朝
假令選眾而舉,使乎稱職,資酈生之辯,騁終軍之辭,憑軾下齊長纓繫越。
苟異曩時,猶為不願而況極之以隆崇,申之以宴好,臣雖下愚,輒敢固執
若事不獲已,應頒制詔,示其上下之儀,宰臣致書,諷以歸順之道。
聽受忠誨,明我話言,則萬乘之盛不失位於域中天子之聲必籠罩無外
脫或未從焉能損益
舞干戚以招之,敷文德而懷遠
迷心不已,或肆犬羊,則當命辛李之將,勒衞霍之師,蕩定雲沙掃清逋孽飲馬瀚海之濱,鏤石燕然之上,開都護,置戊己,斯亦陛下高功不世盛事
如思按甲養民務農安邊之術,經國之防,豈可戎夷兼并,而遽虧典制
取笑當時貽醜來葉
昔文公請隧,襄后有言;荊莊問鼎王孫是抑。
以古方今,竊為陛下不取
陛下方欲禮神岷瀆致禮衡山,登稽嶺,窺蒼梧,而反與夷虜之君,酋渠之長,結昆弟之忻,抗分庭之義,將何以文命遐景,迹重華高風者哉?
以為報使甚失如彼,不報甚得如此
留須臾之聽,察愚臣之言。
不從
為後將軍肆州刺史
還朝,除燕州大中正
孝莊初,遷太常少卿不拜,轉大司農卿
卒官。
倫弟恩,奉朝請員外郎
白澤弟庫,瀛州刺史宜陽侯。
長子累遷龍驤將軍,行光州事。
弟修虎,都牧、駕部曹給事中上谷公司農少卿
奉使柔玄,察民疾苦。
平北將軍燕州刺史
度弟太,平西將軍荊州刺史、俎陽侯
太弟那,寧遠將軍、雍城鎮將

崔玄伯(崔宏)

崔玄伯清河東武城人也,名犯高祖諱,魏司空六世孫也。
祖悅,仕石虎,官至司徒左長史關內侯
父潛,仕慕容暐,為黃門侍郎,並有才學之稱。
玄伯少有儁才號曰冀州神童
苻融牧冀州虛心禮敬,拜陽平公侍郎,領冀州從事,管征東記室
出總庶事,入為賓友,眾務修理處斷無滯
苻堅聞而奇之,徵為太子舍人,辭以母疾不就左遷著作佐郎
苻丕牧冀州,為征東功曹
太原郝軒,世名知人,稱玄伯王佐之才近代未有也。
亡,避難齊魯之間,為丁零翟釗司馬昌明叛將張願所留縶。
郝軒歎曰:「斯人而遇斯時不因扶搖之勢,而與鷃雀飛沉豈不惜哉!
慕容垂以為吏部郎尚書左丞高陽內史。
所歷著稱立身雅正,與世不羣,雖在兵亂,猶勵志篤學不以資產為意妻子不免飢寒
太祖慕容寶,次於常山玄伯棄郡,東走海濱
太祖素聞其名,遣騎追求,執送於軍門引見與語,悅之,以為黃門侍郎,與張袞總機要,草創制度
司馬德宗遣使來朝太祖將報之,詔有司博議國號
玄伯議曰:「三皇五帝立號也,或因所生之土,或即封國之名。
故虞夏商周始皆諸侯,及聖德既隆,萬國宗戴,稱號隨本,不復更立
商人屢徙,改號曰殷,然猶兼行不廢始基之稱。
故詩云『殷商之旅』,又云『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
此其義也。
漢高祖漢王三秦,滅強楚,故遂以漢為號。
國家雖統北方廣漠之土,逮于陛下應運龍飛,雖曰舊邦受命惟新是以登國之初改代曰魏。
慕容永奉進魏土。
夫『』者大名神州上國,斯乃革命之徵驗,利見玄符也。
臣愚以為宜號為魏。
太祖從之。
於是四方賓王之貢,咸稱大魏矣。
太祖幸鄴,歷問故事玄伯應對若流,太祖善之。
車駕京師,次於恒嶺。
太祖登山頂,撫慰新民,適遇玄伯扶老母登嶺,太祖嘉之,賜以牛米
因詔諸徙人不能自進者,給以車牛
吏部尚書
命有司制官爵,撰朝儀協音樂,定律令,申科禁玄伯總而裁之,以為永式
及置八部大夫以擬八坐玄伯通署三十六曹,如令統事,深為太祖所任。
傾朝廷。
儉約自居不營產業家徒四壁出無車乘,朝晡步上;母年七十,供養重膳
太祖使人密察,聞而益重之,厚加饋賜
時人亦或譏其過約,而玄伯為之踰甚。
太祖引問古今舊事王者制度治世之則。
玄伯古人制作之體,及明君賢臣往代廢興之由,甚合上意。
未嘗謇諤忤旨,亦不諂苟容
太祖季年大臣犯威怒,玄伯獨無譴者,由於此也。
太祖曾引玄伯漢書,至婁敬說漢祖欲以魯元公主匈奴,善之,嗟歎良久
是以公主皆釐降于賓附之國朝臣子弟,雖名族美彥不得尚焉。
尚書職罷,賜玄伯白馬侯,加周兵將軍,與舊功臣庾岳奚斤等同班,而信寵過之
公元前179年
太祖崩,太宗未即位,清河王紹聞人不安大出財帛班賜朝士
玄伯不受
太宗即位,命玄伯門下虛己訪問以不財帛特賜帛二百匹。
長孫嵩已下咸愧焉。
詔遣使者巡行郡國糾察守宰不如法者,令玄伯宜都公穆觀等按之,太宗稱其平當
又詔玄伯長孫嵩等坐朝堂決刑獄。
太宗郡國豪右大為民蠹,乃優詔徵之,民多戀本,而長吏逼遣
於是輕薄少年,因相扇動所在聚結
西河建興盜賊並起守宰討之不能禁。
太宗乃引玄伯北新侯安同壽光侯叔孫建元城侯元屈等問曰:「前以兇俠亂民,故徵之京師,而守宰失於綏撫,令有逃竄
今犯者已多,不可悉誅,朕欲大赦以紓之,卿等以為何如
」屈對曰:「民逃不罪而反赦之,似若求於下,不如誅首惡,赦其黨類
玄伯曰:「王者治天下,以安民為本,何能顧小曲直也。
琴瑟不調,必改而更張法度不平,亦須蕩而更制
夫赦雖非正道,而可以權行,自秦漢以來莫不相踵
屈言先誅後赦,會於不能兩去,孰與一行便定。
若其赦而不改者,誅之不晚。
太宗從之。
神瑞初,詔玄伯南平公嵩等坐止車門右,聽理萬機事。
并州胡數萬家南掠河內,遣將軍公孫表率師討之,敗績
太宗問羣臣曰:「胡寇縱暴人眾不少已不能制。
若不早誅,則良民大受其禍。
今既盛秋不可為此小盜,而復興眾以廢民業。
若之何
玄伯對曰:「諸軍不為不足,但失於處分,故使小盜假息耳。
胡眾雖盛,而無猛健主將所謂千奴共一膽也。
宜得大將軍為胡所服信者,將數百騎,就攝軍以討之,賊聞之,必望風震怖
壽光侯建,前在并州號為威猛,胡醜畏服,諸將莫及
太宗從之,遂平胡寇。
尋拜天部大人進爵為公
公元418年
泰常三年夏玄伯病篤太宗侍中宜都公穆觀受遺言,更遣侍臣問疾一夜數返。
及卒,下詔痛惜,贈司空諡文貞公
喪禮一依安城王叔孫俊故事
詔羣臣及附國渠帥會葬,自親王以外,盡令拜送
太和中高祖追錄先朝功臣,以玄伯配饗廟庭
玄伯自非朝廷文誥四方書檄,初不染翰故世無遺文。
尤善草隸行押之書,為世摹楷
玄伯祖悅與范陽盧諶,並以博藝著名
鍾繇,悅法衞瓘,而俱習索靖之草,皆盡其妙。
傳子偃,偃傳子邈;悅傳子潛,潛傳玄伯
世不替業。
故魏初重崔盧之書。
玄伯行押,特盡精巧,而不見遺迹
子浩,襲爵,別有傳。
次子簡,字沖亮[5]一名覽
好學,少以善書知名
太祖初,[6]歷位中書侍郎征虜將軍,爵五等侯,參著作事。
卒。
簡弟恬,字叔玄小名白
給事中賜爵繹幕子。
出為上黨太守平南將軍豫州刺史
進爵陽武侯
坐浩伏誅
玄伯苻堅亂,欲避地江南,於泰山為張願所獲,本圖不遂,乃作詩自傷,而不行於時,蓋懼罪也。
及浩誅,中書侍郎高允受敕收浩家,始見此詩。
知其意,孫綽錄於允集
玄伯父潛為兄渾誄手筆草本[7]延昌初著作佐郎王遵業買書於市而遇得之
計誄至今,將二百載,寶其書迹深藏祕之。
武定中遵業子松年以遺黃門郎崔季舒,人多摹搨之。
左光祿大夫姚元標以工書知名於時,見潛書,謂為過於己也。
公元419年
玄伯弟徽字玄猷
少有文才,與勃海高演俱知名
初徵相州別駕中書侍郎稍遷祕書監賜爵貝丘侯,加龍驤將軍
樂安王範鎮長安世祖以範年少,而三秦民夷恃險多變,乃選忠清舊德之士,與範俱鎮。
散騎常侍、督雍涇梁秦四州諸軍事平西將軍副將行樂安王傅進爵濟南公
為政務存大體不親小事
好人倫。
引接賓客,或談及平生,或講論道義誨誘後進終日不止
以疾徵還京師
真君四年卒,諡曰元公
士類無不歎惜
清河崔寬字景仁
祖彤,隨晉南陽王保避地隴右,遂仕於沮渠李暠
父剖,字伯宗,每慷慨有懷東土,常歎曰:「風雨如晦鷄鳴不已,吾所庶幾
」及世祖西巡,剖乃總率同義,使送款
世祖嘉之,拜威遠將軍岐陽賜爵沂水男。
遣使俱西,撫慰初附
徵剖詣京師,未至,病卒。
高宗以剖誠著先朝,贈散騎常侍鎮西將軍涼州刺史武陵公,諡曰元
公元472年
還京,拜散騎侍郎寧朔將軍安國子。
未幾,出為弘農太守
初,寬之通款也,見司徒浩。
浩與相齒次,厚存撫之。
及浩誅,以遠來疏族獨得不坐
遂家于武城,居司空舊墟,以一子繼浩弟覽妻封氏,[8]相奉如親。
襲爵武陵公、鎮西將軍,拜陝城鎮將
二崤地嶮,[9]民多寇劫
滑稽誘接豪右宿盜魁帥,與相交結,傾衿待遇,不逆微細
是以得民庶忻心,莫不感其意氣
時官無祿力,唯取給於民。
撫納招致禮遺大有受取,而與之者無恨。
弘農漆蠟竹木之饒,路與南通販貿來往
家產豐富,而百姓樂之
諸鎮之中,號為能政
及解鎮還京,民多追戀詣闕上章三百餘人
書奏高祖嘉之
延興二年卒,年六十三,遺命薄葬,斂以時服。
公元466年
長子衡,字伯玉,少以孝著稱
崔浩書,頗亦類焉。
天安元年,擢為內祕書中散,班下詔命及御所覽書,多其迹也。
衡舉李沖李元愷程駿等,終為名器,世以是稱之。
承明元年,遷內都坐令,善折獄高祖嘉之
太和二年襲爵武陵公,鎮西將軍
給事中
車駕巡狩,以衡為大都督長史
涉獵書史陳備禦之方,便國利民之策,凡五十餘條
以本將軍泰州刺史[10]徙爵齊郡
先是河東年饑劫盜大起衡至,修龔遂之法,勸課農桑周年之間,寇盜止息
十二年卒,年五十四。
散騎常侍左光祿大夫、本將軍冀州刺史,帛一千匹、穀一千斛,諡曰惠公
五子
長子敞,字公世襲爵,例降為侯。
謁者僕射,出為平原相。
敞性狷急,與刺史楊椿迭相表列,敞坐免官。
世宗初,為鉅鹿太守
弟朏之逆,敞為黃木軍主韓文殊所藏。
其家悉見籍沒,唯敞妻李氏,以公主之甥,自隨奴婢田宅二百餘口得免。
正光中,普釋禁錮,敞復爵齊郡,拜龍驤將軍中散大夫
孝昌中趙郡太守
卒。
敞弟鍾,字公祿奉朝請
弟朏之逆,以出後被原。
尚書郎國子博士司徒右長史、征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冀州大中正
敞亡後,鍾貪其財物,誣敞息子積等三人,非兄之胤,辭訴累歲人士嫉之。
尒朱世隆尚書令,奏除其官,終身不齒
好學,有文才
治書侍御史京兆王愉錄事參軍
同逆伏法
衡弟恕,尚書郎
又有崔模字思範魏中尉崔琰兄霸後也。
父遵,慕容垂少府卿。
叔父整,廣川太守
慕容熙南渡河外,為劉裕滎陽太守,戍虎牢
神䴥中平滑臺,歸降
賜爵武陵男,加寧遠將軍
在南妻張氏,有二子,沖智、季柔。
京師,賜妻金氏生子幼度
沖智等以父隔遠,乃聚貨物,間託關境,規贖歸。
其母張氏每謂之曰:「汝父性懷本自無決,必不能來也。
行人遂以財賄至都,當竊還。
顧念幼度等,指幼度行人曰:「吾何忍捨此輩,令坐致刑辱當為爾取一人,使名位不減於我。
」乃授以申謨。
謨,劉義隆東郡太守,與朱脩之守滑臺神䴥中,被執入國,俱得賜妻,生子靈度。
申謨聞此,乃棄妻子,走還江外
靈度刑為閹人
長者篤厚不營榮利頗為崔浩輕侮,而守志確然不為屈。
崔賾相親[11]往來如家。
和平中卒。
皇興初幼度慕容白曜為將。
時季柔為崔道固長史,帶濟南太守
城將降,先馳馬白曜軍,幼度左右覘迎之,而差互相值為亂兵所害。
初,真君末,車駕南克鄒山,模兄協子邪利劉義隆魯郡太守,以郡降,賜爵臨淄子,拜廣寧太守,卒於郡。
邪利二子
懷順以父入國,故不出仕
國家青州,懷順迎邪利喪,還葬青州
次恩,累政州主簿,至刺史龍成時謀叛,聚城北高柳村,將攻州城龍成討斬之。
懷順與冲智子徽伯等俱奔江外
邪利二女俱入國,一女為張氏婦,一女劉休賓妻,生子文華
[12]邪利後生庶子法始。
邪利亡後,二女侮法庶孽,常欲令文華襲外祖臨淄子。
法始恨忿,無所不為
後懷順歸化迎喪,始與法始相見
未幾,法始得襲爵,傳至孫延族,正光中,為冠軍將軍中散大夫
公元522年
季柔孫睦,正光三年,自郁州歸降
模孫景茂冀州別駕青州長史隨郡太守武城男。
景茂彥遠,襲。
武定中北徐州司馬
始睦來降也,[13]高陵張炅、郭縕俱至。
陵,蕭寶夤西討開府西閣祭酒寶夤反,陵其黃門侍郎
關中平,還洛,歷尚書郎定州別駕
文襄王作相,以陵頗有文學,引參賓客
終於征南將軍司空長史
驃騎大將軍大司農卿
顯祖時,有崔道固字季堅,琰八世孫也。
祖瓊,慕容垂車騎屬。
父輯,南徙青州,為泰山太守
道固賤出嫡母兄攸之、目連輕侮之。
輯謂攸之曰:「此兒姿識如此,或能興人門戶,汝等何以輕之?
」攸之等遇之彌薄,略無兄弟之禮。
劉義隆子駿為徐兗二州刺史,得辟他州民為從事
輯乃資給道固,令其南仕
既至彭城,駿以為從事
道固美形容,善舉止,便弓馬,好武事,駿稍嘉之
青州刺史新除,過彭城,駿謂之曰:「崔道固人身如此豈可寒士至老乎?
世人以其偏庶,便相陵侮,可為歎息
青州刺史至州,辟為主簿,轉治中
後為義隆諸子參軍事,被遣向青州募人。
長史已下皆詣道固道固諸兄等逼道固所生自致酒炙於客前。
道固驚起接取,謂客曰:「家無人力,老親自執劬勞
」諸客皆知兄弟所作,咸起拜謝其母。
母謂道固曰:「我賤不足以貴賓,汝宜答拜。
」諸客皆歎美道固母子,賤其諸兄。
後為寧朔將軍冀州刺史移鎮歷城
劉彧既殺子業自立徐州刺史薛安都道固舉兵推立子業弟子勛。
子勛敗,乃遣表歸誠顯祖以為安南將軍南冀州刺史清河公
劉彧遣說道固以為前將軍徐州刺史
復叛受命。
皇興初顯祖征南大將軍慕容白曜固築長圍以守之。
白曜攻其城東郭,道固面縛請罪,表曰:「臣資生南境限隔大化本朝不以卑末,委授藩任。
而劉氏蕭牆內侮,懼貽大戮,前遣崔啟之奉表歸誠幸蒙陛下垂矜納,并賜爵寵,慶佩罔極,應奔闕庭
劉彧尋續遣使,恕臣百死
愚以世奉劉氏,深愆蒙宥,若猶違背則是不忠本朝,而欲求忠於大魏
雖曰希生,懼大魏所不許。
是用迷回孤負天日,冒萬死之艱,固執拒守
僕臣白曜[14]振曜威靈,漸經二載大將臨城,以今月十四日,臣東郭失守,於臣款彧之誠,庶可以彰於大魏矣。
勢窮力屈,以十七日面縛請罪白曜奉宣皇恩,恕臣生命
斯實陛下起臣死尸,肉臣朽骨天地造物所不能行,而陛下育之。
虞舜之貸有苗姬文之宥崇壘,方之聖澤未足以喻。
既未奉朝旨無由馳道路,謹遣大息景徽,束骸歸闕伏聽刑斧。」
既而白曜道固赴都,有司案劾,奏聞,詔恕其死。
乃徙青齊士望道固守城者數百家桑乾,立平齊郡平城西北北新城
道固太守賜爵臨淄子,加寧朔將軍
徙治京城西南二百餘里舊陰館之西。
是時頻歲不登,郡內飢弊道固在任積年撫慰未能周盡是以多有怨叛
延興中卒,年五十。
初,道固之在客邸,與薛安都畢眾敬隣館,時以朝集相見,本既同武達,頗結僚舊
安都志已衰朽,於道固情乃疏略,而眾敬每盡殷勤
道固劉休賓房法壽曰:「古人云『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信不虛也。
安都人殊蕭索畢捺依依也。」
子景徽,字文叡,襲父爵臨淄子,加寧朔將軍
出為青州廣陵王羽征東府司馬大鴻臚少卿
出除龍驤將軍平州刺史
卒,贈本將軍南青州刺史諡曰定
子休纂襲爵。
景徽弟景業字文季
別有功,太和中賜爵昌國子,加建威將軍
卒。
子休襲爵員外郎
景業弟景淵,亦有別功,賜爵武城男。
鷹揚將軍、平齊太守
卒於郡。
道固目連僧祐
白曜之圍歷城也,僧祐母明氏、弟僧淵在城內。
劉彧僧祐輔國將軍,領眾數千,與青齊人家口在歷城梁鄒者明同慶、明菩薩等為將佐,從淮海揚聲救援
將至不其,聞道固已敗,母弟入國,徘徊不進。
白曜東陽時,表請景徽往喻僧祐,乃歸降
白曜送之,在客數載,賜爵層城侯。
房法壽、畢薩諸人皆不穆。
[15]法壽等訟其歸國無誠,拘之歲餘,因赦乃釋。
後坐沙門法秀謀反伏法
子道寧,給事中
僧淵入國,坐兄弟徙於薄骨律鎮太和初得還。
高祖聞其有文學,又問佛經善談論,敕以白衣賜褠幘,入聽于永樂經武殿。
後以僧淵尚書儀曹郎
遷洛之後,為青州中正
尋出為征東大將軍廣陵王羽諮議參軍,加顯武將軍討海賊於黃郭[16]大破之。
蕭鸞乃遣其族兄惠景遺僧淵書,說以入國之屈,規令改圖
僧淵復書曰:
主上為人也,無幽不照,無細不存,仁則無遠不及,博則無典不究,殫三墳之微,盡九丘之極。
至於文章錯綜煥然蔚炳,猶夫子之牆矣。
遂乃獨悟之明,尋先王之迹,安遷靈荒,兆變帝基,惟新中壤,宅臨伊域。
三光起重輝之照,庶物蒙再化之始。
分氏定族,料甲乙之科;班官命爵,清九流之貫。
禮俗之敍,粲然復興河洛之間,重隆周道。
巷歌邑頌,朝熙門穆,濟濟之盛,非可備陳矣。
加以累葉重光,地兼四岳士馬強富人神欣仰道德仁義,民不能名
大人出,本無所在,況從上聖天子天孫者乎。
[17]聖上諸弟風度相類咸陽王已下,莫不英越,枝葉扶疎,遍在天下,所稱稍竭[18]殊為未然
文士競謀於廟堂武夫勇於疆埸[19]論事勢,此為實矣。
計彼主篡殺之迹,人鬼同知,疑親猜貴,早暴遐邇
投心逆節千載何名!
物患無施,器非時用,生不振世,沒無令聲,先師以為鄙,君子以為耻。
此則事困伎殫,自勉無益,故其宜矣。
以兄之才,夙超鄉土如弟之徒,誰不瞻仰,每尋昔念,未敢忘懷
雖復途遙二千,心想若對,敬遵軌範以資一生
今名可揚矣而不能顯親,事可變矣而不能離辱,故世之所未解也。
君子在家不過孝於其親,入朝不過忠於其君。
主上之於兄,恩則不可酬,義則不可背。
可殺也,故非其酬;功不逮也,故非其報。
可以效矣而又弗為,非孝也。
即實而言,兄之不變,得為忠乎
至於講武爭強不敵久矣;論安與危,不同者驗矣;羣情背去,獨留者謬矣。
[20]深察之。
王晏道絕外交,器非雄朗,專華保望,便就屠割
方之於兄,其全百倍
淮蕃海捍本出北豪,壽春之任,兄何由免?
以是而言,猜嫌已決
宗門未幾南北莫寄,先構之重,非兄何託,受社之榮,鄙心相望矣。
執志不寤忠孝兩忘王晏之辜,安能自保見機而作,其在茲乎。
國家西至長安東盡即墨營造器甲,必盡堅精晝夜不息者,於茲數載。
秋中月,雲羅必舉,賈不及時,雖貴不用若不早圖,況枉連城矣。
[21]枚乘有言,欲出不出間不容髮,精哉斯談。
弟中於北京,身罹事譴,大造之及,有獲為幸。
比蒙清舉超進非一[22]犬馬之心,誠有在矣。
雖復彼此為異,猶昔情不移也,況於今日哉。
如兄之誨,如弟之規,改張易調易於反掌,萬一乖情,此將運也。
出除龍驤將軍南青州刺史
久之,坐擅出師無據,檢覈幽禁,後乃獲免
僧淵元妻房氏生二子伯驎、伯驥。
後薄房氏,更納平原杜氏
僧淵之徙也,與杜俱去,生四子,伯鳳、祖龍、祖螭、祖虬。
得還之後棄絕房氏,遂與杜氏四子家于青州
伯驥與母房氏居于冀州,雖往來父間,而心存母氏孝慈之道,頓阻一門
僧淵卒,年七十餘。
伯驎雖往奔赴不敢入家,哭沙門寺。
伯驎,自奉朝請稍遷步兵校尉樂陵太守,加中堅將軍
後兼冀州長史
大乘賊起,伯驎率州軍討之於煮棗城,為賊所殺,贈龍驤將軍洛州刺史
伯驥,為京兆王愉法曹參軍
反,伯驥不從見害,詔贈東海太守
伯鳳,少便弓馬壯勇膂力
奉朝請員外郎稍遷鎮遠將軍前將軍,數為將帥
永安末,與都督源子恭丹谷戰歿
[23]
祖龍司空行參軍
剛躁,父亡後,與兄伯驎訟競嫡庶,並以刀劍自衞,若怨讎焉。
公元531年
祖螭,小字社客粗武有氣力。
刺史元羅板為兼統軍率眾討海賊。
普泰初,與張僧皓俱反,圍青州
尒朱仲遠遣將討平之,傳首京師
祖虬,少而好學下帷誦書,不驅競當世
秀才不就
僧淵從弟和,平昌太守
巨富,而性吝嗇,埋錢數百斛
其母李春思堇,惜錢不買
子軌字啟則,盜錢百萬,背和亡走
後為儀同開府曹參軍,坐貪汙,死於晉陽
玄伯同郡董謐
父京與同郡崔康時廣陽霍原等,俱以碩學播名遼海
好學,傳父業
中山平,入朝,拜儀曹郎,撰朝覲饗宴郊廟社稷之儀。

鄧淵

鄧淵字彥海安定人也。
祖羌,苻堅車騎將軍
父翼,河間相。
慕容垂之圍鄴,以翼為後將軍冀州刺史真定侯
翼泣對使者曰:「先君忠于秦室,翼豈可先叛乎!
忠臣不事二主自古通義未敢聞命
遣使喻之曰:「吾與車騎異姓兄弟,卿亦猶吾之子弟,安得辭乎?
」翼曰:「冀州宜任親賢,翼請他役效命
乃用為建武將軍河間太守尚書左丞,皆有聲稱
卒於趙郡內史
公元532年
貞素言行可復,博覽經書長於易筮
太祖中原,擢為著作郎
出為蒲丘誅剪姦猾盜賊肅清
入為尚書吏部郎。
淵明解制度,多識舊事,與尚書崔玄伯參定朝儀律令音樂,及軍國文記詔策,多所為
從征平陽,以功賜爵漢昌子,改下博子,加中壘將軍
太祖國記十餘卷,惟次年月起行事而已未有體例
謹於朝事未嘗忤旨。
從父弟暉為尚書郎兇俠好奇,與定陵侯和跋厚善
有罪誅,其子弟長安,或告暉將送出之。
由是太祖知情,遂賜死,既而恨之。
時人愍惜焉。
公元434年
子潁,襲爵
太學生稍遷中書侍郎
世祖太常崔浩集諸文學撰述國書,潁與弟覽等俱參著作事。
駕幸漠南高車莫弗庫若干率騎數萬餘,驅鹿百餘萬,詣行在所
詔潁為文,銘于漠南,以紀功德。
散騎常侍,使於劉義隆
進爵為侯,加龍驤將軍
延和三年從征胡賊白龍
還,卒於路。
諡曰文恭
子怡,襲爵
官至荊州刺史、假寧南將軍
賜爵南陽公
和平中卒。
長子良奴,襲爵
良奴弟侍高祖賜名述
吏職,以貞謹見稱
中大夫,守廷尉少卿
出為建忠將軍齊州刺史
改置百官,始重公府元佐
太傅元丕出為并州刺史,以述為太傅長史,帶太原太守
尋徵為司空長史,卒官。
賜錢十萬、布五十匹,諡曰貞
長子纂,奉朝請累遷中散大夫
纂弟獻,奉朝請司空西閤祭酒員外常侍河陰
尋遷鎮遠將軍諫議大夫
肅宗末,除冠軍將軍潁州刺史
建義初,聞尒朱榮朝士見害,遂奔蕭衍
怡弟宗慶,以中書學生,入為中散
稍遷尚書,加散騎常侍賜爵安侯
轉典南部
宗慶南部積年,多所敷奏州鎮憚之,號為稱職
進爵南陽公,除安南將軍涇州刺史,徙趙郡
宗慶在州,為民所訟,雖訊鞫獲情,上下不相得
徐州刺史,仍本將軍
未幾,坐妻韓巫蠱伏誅
宗慶子伯忻,與父俱死。
伯忻子儼,逃越得免。
後歷尚書郎,除常山太守,轉安南將軍光祿大夫持節、兼尚書左丞郢州行臺,又加撫軍將軍
卒,贈鎮南將軍荊州刺史
穎弟權,從世祖征伐,官至龍驤將軍豫州刺史賜爵新野侯
從征蠕蠕坐法死。
弟顥,卒於中書侍郎
長子靈珍,中書學生、[24]祕書中散
卒,贈員外散騎常侍
公元486年
子羨,歷中書學生、侍御史,以明謹見知
出為齊州武昌王征虜長史
李元護之為齊州,仍為長史,帶東魏郡太守
在治十年,經三刺史,以清勤著稱
人懷恩德號曰良二千石
代還大受民故送遺,頗以此為損。
中山王英義陽,羨為軍司
罷,除諫議大夫,兼給事黃門侍郎副侍中游肇畿內大使
後行貨於錄尚書北海王詳,轉大司農少卿
出行荊州事,轉征虜將軍郢州刺史,鎮義陽
在州銳於聚斂
納賄於于忠,徵為給事黃門侍郎
尋加後將軍河南尹黃門如故
未拜,而靈太后臨朝,以元昭河南尹,羨仍黃門,加平南將軍
羨以義陽軍司之勳,封安陽縣開國子,邑三百戶
曲附左右,故獲封焉。
時幽、瀛、滄、冀大水,頻經寇難民飢
詔羨兼尚書、假散騎常侍持節詣州,隨方賑恤,多有所濟。
神龜初,發疽卒,年五十四。
詔賻帛三百匹、朝服一襲,贈鎮東將軍青州刺史諡曰恭
長子躋,字伯昇頗有意尚
祕書郎
朝議以羨本不合山河之賞,故不許躋襲。
訴訟久之,始聽紹封。
稍遷前將軍太中大夫梁州開府長史
刺史元羅同陷蕭衍,卒於江南
孝緒元象中,以躋柩還國
興和中襲爵
受禪,例降。
靈珍弟靈奇立忠將軍齊州刺史
進號冠軍將軍賜爵昌國侯。
為政清簡,有威惠
子恭伯,右光祿大夫

史評

史臣曰:為國馭民,莫不文武兼運。
燕鳳博識多聞昭成致禮和隣存國,賢之效歟。
許謙才術俱美,馳騁艱難之日,觀幾獨勸,事契冥符
張袞才策見知,早蒙恩遇,時無寬政,斯言貽咎
玄伯世家儁偉,仍屬權輿總機任重守正成務,禮從清廟不亦宜乎
寬模俱能見幾而動,道固窮而委質
鄧淵貞白幹事才業秉筆,禍非其罪,悲哉!

校勘

  • 公達委身魏武 諸本「達」作「遠」,冊府卷七六五九0九五頁作「達」。
    荀攸字公達三國志卷一0曹操輔佐著名人物不聞有「公遠」其人,今據冊府改。
  • 延弟白澤 諸本「延」下有「孫」字,北史卷二一張袞傳作「度子白澤」,則是延弟。
    「孫」字衍,今刪。
  • 下民難辯 按此句和上不貫
    冊府卷五四一六四八五頁作「不亦難辨」,連接上文「而欲使事靜民安,治清務簡,至於委任責成」為句,疑是。
  • 水鏡前禮 冊府同上卷頁「水」作「永」,疑是。
  • 次子簡字沖亮 北史卷二一崔宏傳「沖」作「仲」。
    兄浩字伯淵卷三五本傳,弟恬字叔玄次子,作「仲亮」是。
  • 太祖初 張森楷云:「玄伯太祖中年安得太祖初入官,疑為『太宗』或『世祖』之誤。
  • 為兄渾誄手筆草本 諸本「誄」訛「誅」,今據北史卷二一改。
  • 一子繼浩弟覽妻封氏 北史卷二一「浩」字下有「與浩」二字,「以一子繼浩」為句。
    疑此傳脫二字,但如此也可通,今不補
  • 拜陝城鎮將二崤地嶮 諸本「鎮」下有「西」字,下無「二」字,顯誤,今據冊府卷四一二四八九八頁北史卷二一改。
    北史「二」作「三」,今從冊府
  • 以本將軍泰州刺史 諸本「泰」作「」。
    按云「河東民饑」,則即卷一0六下地形志下治蒲坂秦州,此「秦州」乃「泰州」之訛。
    這裏也是「泰」之訛。
    改正
    參卷一0六下校記[三九]。
  • 崔賾相親 諸本「」訛「頤」,今據墓誌集釋令媛墓誌圖版三七改。
    參卷三二校記[一一]。
  • 生子文華 卷四三劉休賓傳「文華」作「文曄」,疑作「曄」是。
  • 公元522年
  • 始睦來降也 百衲、南、汲、局四本「睦」作「陸」,北、殿二本作「睦」。
    按上云「柔孫睦,正光三年郁州歸降」。
    作「睦」是,今從北、殿本
  • 僕臣白曜 按崔道固豈得白曜為「僕臣」。
    卷五0慕容白曜傳,白曜齊時,官尚書右僕射
    這裏「僕」下當脫「射」字。
  • 房法壽畢薩諸人皆不穆 按青齊降魏諸將無「畢薩」其人,「薩」當是「薛」之訛,指薛安都
  • 討海賊於黃郭 諸本「賊」訛「戒」,今據冊府卷三七二四四二四頁改。
  • 大人本無所在況從上聖天子天孫者乎 冊府卷三七二四四二五頁作「且大人之出,本無所在,況從聖繼聖至夫冊府宋本作「天」子孫者乎」。
    較明白,此傳當有訛脫
  • 所稱稍竭 諸本「竭」訛「蝎」,今據冊府同上卷頁改。
  • 武夫勇於疆埸 諸本「勇」訛「通」,今據冊府同上卷頁改。
  • 羣情背去獨留者謬矣 冊府同上卷頁「背去」作「皆去」,與下「獨留對文當是
    但「背去」亦通,今不改
  • 況枉連城矣 冊府同上卷頁「況」作「沉」,疑是。
    但檢宋本冊府也作「況」,今不改
  • 超進非一 諸本「超進」訛「起崖」,下注「疑」字,今據冊府同上卷頁改,並刪「疑」字。
  • 公元530年
  • 都督源子恭丹谷戰歿 諸本「丹谷」作「單父」,冊府卷四二五五0五五頁作「丹父」。
    源子恭丹谷,見卷一0莊帝永安三年十月和卷四一本傳
    莊帝永安三年十二月壬寅更明云:「尒朱兆寇丹谷,都督崔伯鳳戰死。
    冊府「丹」字不誤,「谷」已訛「父」,舊本當冊府後人又妄改「丹」為「單」,今改正
  • 中書學生 諸本「中」下無「書」字。
    按「中書學生」屢見,下子羨條即云「歷中書學生」,今補「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