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
謝哲 蕭乾 謝嘏 張種 王固 孔奐 蕭允作者: 姚思廉
謝哲 蕭乾 謝嘏 張種 王固 孔奐 蕭允
謝哲
謝哲字穎豫,陳郡陽夏人也。祖朏,梁司徒。父譓,梁右光祿大夫。
公元555年
哲美風儀,
舉止醞藉,而
襟情豁然,為
士君子所重。
起家梁祕書郎,
累遷廣陵太守。
侯景之亂,以母老因
寓居廣陵,
高祖自
京口渡江應接郭元建,
哲乃
委質,深被
敬重。
高祖為〔南〕
徐州刺史,
[1]表
哲為
長史。
荊州陷,
高祖使
哲奉表於
晉安王勸進。
敬帝承制徵為
給事黃門侍郎,領
步兵校尉。
貞陽侯僭位,以
哲為
通直散騎常侍,
侍東宮。
敬帝即位,遷
長兼侍中。
高祖受命,遷
都官尚書、
豫州大中正、
吏部尚書。出為
明威將軍、
晉陵太守,入為
中書令。
世祖嗣位,為
太子詹事。出為
明威將軍、
衡陽內史,秩
中二千石。遷長
沙太守,
將軍、加
秩如故。還除
散騎常侍、
中書令。
廢帝即位,以
本官領
前將軍。
高宗為
錄尚書,引為
侍中、
仁威將軍、
司徒左長史。未拜,
光大元年卒,
時年五十九。贈
侍中、
中書監,
謚康子。
蕭乾
蕭乾字思惕,蘭陵人也。祖嶷,齊丞相豫章文獻王。父子範,梁祕書監。
乾容止雅正,性恬簡,善隸書,得叔父子雲之法。年九歲,召補國子周易生,梁司空袁昂時為祭酒,深敬重之。十五,舉明經。釋褐東中郎湘東王法曹參軍,遷太子舍人。建安侯蕭正立出鎮南豫州,又板錄事參軍。累遷中軍宣城王中錄事諮議參軍。侯景平,高祖鎮南徐州,引乾為貞威將軍、司空從事中郎。遷中書侍郎、太子家令。
公元557年
永定元年,除
給事黃門侍郎。
是時熊曇朗在
豫章,
周迪在
臨川,
留異在
東陽,
陳寶應在建、
晉,
共相連結,
閩中豪帥,
往往立砦以
自保,
高祖甚患之,乃令
乾往使,諭以
逆順,并觀
虛實。將發,
高祖謂
乾曰:「建、晉恃嶮,好為
姦宄,
方今天下初定,難便
出兵。昔
陸賈南征,趙他
歸順,
[2]隨
何奉使,
黥布來臣,
追想清風,髣彿
在目。況卿
坐鎮雅俗,才高昔賢,宜勉
建功名,
不煩更
勞師旅。」
乾既至,曉以
逆順,
所在渠帥並率
部眾開壁
款附。其年,就除貞威
將軍、建
安太守。
公元561年
天嘉二年,留異反,陳寶應將兵助之,又資周迪兵糧,出寇臨川,因逼建安。乾單使臨郡,素無士卒,力不能守,乃棄郡以避寶應。時閩中守宰,並為寶應迫脅,受其署置,乾獨不為屈,徙居郊野,屏絕人事。及寶應平,乃出詣都督章昭達,昭達以狀表聞,世祖甚嘉之,超授五兵尚書。光大元年卒,謚曰靜子。
謝嘏
謝嘏字含茂,陳郡陽夏人也。祖,齊金紫光祿大夫。父舉,梁中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公元566年
嘏風神清雅,頗善屬文。起家梁祕書郎,稍遷太子中庶子,掌東宮管記,出為建安太守。侯景之亂,嘏之廣州依蕭勃,承聖中,元帝徵為五兵尚書,辭以道阻,轉授智武將軍。蕭勃以為鎮南長史、南海太守。勃敗,還至臨川,為周迪所留。久之,又度嶺之晉安依陳寶應,世祖前後頻召之,嘏崎嶇寇虜,不能自拔。及寶應平,嘏方詣闕,為御史中丞江德藻所舉劾,世祖不加罪責,以為給事黃門侍郎。尋轉侍中,天康元年,以公事免,尋復本職。光大元年,為信威將軍、中衛始興王長史。遷中書令、豫州大中正、都官尚書,領羽林監,中正如故。太建元年卒,贈侍中、中書令,諡曰光子。有文集行於世。
公元588年
二子儼、(伸)〔伷〕。
[3]儼官至
散騎常侍、
侍中、
御史中丞、
太常卿,
出監東揚州。
禎明二年卒於
會稽,贈
中護軍。
張種
張種字士苗,吳郡人也。祖辯,宋司空右長史、廣州刺史。父略,梁太子中庶子、臨海太守。
種少恬靜,居處雅正,不妄交遊,傍無造請,時人為之語曰:「宋稱敷、演,梁則卷、充。清虛學尚,種有其風。」仕梁王府法曹,遷外兵參軍,以父憂去職。服闋,為中軍宣城王府主簿。種時年四十餘,家貧,求為始豐令,入除中衛西昌侯府西曹掾。時武陵王為益州刺史,重選府僚,以種為征西東曹掾,種辭以母老,抗表陳請,為有司所奏,坐黜免。
侯景之亂,
種奉其母
東奔,
久之得
達鄉里。
俄而母卒,
種時年五十,而
毀瘠過甚,又迫以
凶荒,未獲時葬,
服制雖畢,而
居處飲食,恆若
在喪。及
景平,
司徒王僧辯以狀(奉)〔奏〕聞,
[4]起為貞威
將軍、
治中從事史,并為具
葬禮,葬訖,
種方
即吉。
僧辯又以
種年老,傍無
胤嗣,賜之以妾,及
居處之具。
公元555年
貞陽侯僭位,除廷尉卿、太子中庶子。敬帝即位,為散騎常侍,遷御史中丞,領前軍將軍。高祖受禪,為太府卿。天嘉元年,除左民尚書。二年,權監吳郡,尋徵復本職。遷侍中,領步兵校尉,以公事免,白衣兼太常卿,俄而即真。廢帝即位,加領右軍將軍,未拜,改領弘善宮衛尉,又領揚、東揚二州大中正。高宗即位,重為都官尚書,領左驍騎將軍,遷中書令,驍騎、中正並如故。以疾授金紫光祿大夫。
公元573年
種沈深虛靜,而識量宏博,時人皆以為宰相之器。僕射徐陵嘗抗表讓位於種曰:「臣種器懷沈密,文史優裕,東南貴秀,朝庭親賢,克壯其猷,宜居左執。」其為時所推重如此。太建五年卒,時年七十,贈特進,諡曰元子。
種仁恕
寡欲,雖歷居
顯位,而
家產屢空,
終日晏然,
不以為病。
太建初,女為
始興王妃,以
居處僻陋,
特賜宅
一區,又累賜
無錫、
嘉興縣侯秩。
[5]嘗於
無錫見有
重囚在獄,
天寒,呼出曝日,
遂失之,
世祖大笑,而不
深責。有集
十四卷。
公元579年
種弟稜,亦清靜有識度,官至司徒左長史,太建十一年卒,時年七十,贈光祿大夫。
種族子稚才,
齊護軍(孫)沖之〔孫〕。
[6]少
孤介特立,仕為
尚書金部郎中。遷
右丞,
建康令、太舟卿、
[7]揚州別駕從事史,兼
散騎常侍。使于周,還為
司農、
廷尉卿。所歷並以
清白稱。
王固
公元552年
王固字子堅,左光祿大夫通之弟也。少清正,頗涉文史,以梁武帝甥封莫口亭侯。舉秀才。起家梁祕書郎,遷太子洗馬,掌東宮管記,丁所生母憂去職。服闋,除丹陽尹丞。侯景之亂,奔于荊州,梁元帝承制以為相國戶曹屬,掌管記。尋聘于西魏,魏人以其梁氏外戚,待之甚厚。承聖元年,遷太子中庶子,尋為貞威將軍、安南長史、尋陽太守。荊州陷,固之鄱陽,隨兄質度東嶺,居信安縣。紹泰元年,徵為侍中,不就。永定中,移居吳郡。世祖以固清靜,且欲申以婚姻。天嘉二年,至都,拜國子祭酒。三年,遷中書令。四年,又為散騎常侍、國子祭酒。其年,以固女為皇太子妃,禮遇甚重。
公元566年
廢帝即位,授
侍中、
金紫光祿大夫。時
高宗輔政,
固以
廢帝外戚,妳媼恆
往來禁中,頗宣
密旨,事洩,比將
伏誅,
[8]高宗以
固本無兵權,
且居處
清潔,止免
所居官,
禁錮。
公元570年
太建二年,隨例為招遠將軍、宣惠豫章王諮議參軍。遷太中大夫、太常卿、南徐州大中正。七年,卒官,時年六十三。贈金紫光祿大夫。喪事所須,隨由資給。至德二年改葬,謚曰恭子。
固清虛寡欲,居喪以孝聞。又崇信佛法,及丁所生母憂,遂終身蔬食,夜則坐禪,晝誦佛經,兼習成實論義,而於玄言非所長。嘗聘于西魏,因宴饗之際,請停殺一羊,羊於固前跪拜。又宴於昆明池,魏人以南人嗜魚,大設罟網,固以佛法呪之,遂一鱗不獲。
子寬,官至司徒左長史、侍中。
孔奐
孔奐字休文,會稽山陰人也。曾祖琇之,齊左民尚書、吳興太守。祖,太子舍人、尚書三公郎。父稚孫,梁寧遠枝江公主簿、無錫令。
奐數歲而孤,為叔父虔孫所養。好學,善屬文,經史百家,莫不通涉。沛國劉顯時稱學府,每共奐討論,深相歎服,乃執奐手曰:「昔伯喈墳素悉與仲宣,吾當希彼蔡君,足下無愧王氏。」所保書籍,尋以相付。
州舉秀才,射策高第。起家揚州主簿、宣惠湘東王行參軍,並不就。又除鎮西湘東王外兵參軍,入為尚書倉部郎中,遷儀曹侍郎。時左民郎沈炯為飛書所謗,將陷重辟,事連臺閣,人懷憂懼,奐廷議理之,竟得明白。丹陽尹何敬容以奐剛正,請補功曹史。出為南昌侯相,值侯景亂,不之官。
京城陷,朝士並被拘縶,或薦奐於賊帥侯子鑒,子鑒命脫桎梏,厚遇之,令掌書記。時景軍士悉恣其凶威,子鑒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見者,莫不卑俯屈折,奐獨敖然自若,無所下。或諫奐曰:「
當今亂世,人思苟免,獯羯無知,豈可抗之以義?」奐曰:「吾性命有在,雖未能死,豈可取媚凶醜,以求全乎?」時賊徒剝掠子女,拘逼士庶,奐每保持之,得全濟者甚眾。
尋遭母憂,哀毀過禮。時天下喪亂,皆不能終三年之喪,唯奐及吳國張種,在寇亂中守持法度,並以孝聞。
及景平,司徒王僧辯先下辟書,引奐為左西曹掾,又除丹陽尹丞。梁元帝於荊州即位,徵奐及沈炯並令西上,僧辯累表請留之。帝手敕報僧辯曰:「孔、沈二士,今且借公。」其為朝廷所重如此。仍除太尉從事中郎。僧辯為揚州刺史,又補揚州治中從事史。時侯景新平,每事草創,憲章故事,無復存者,奐博物彊識,甄明故實,問無不知,儀注體式,牋表書翰,皆出於奐。
高祖作相,除司徒右長史,遷給事黃門侍郎。齊遣東方老、蕭軌等來寇,軍至後湖,都邑搔擾,又四方壅隔,糧運不繼,三軍取給,唯在京師,乃除奐為貞威將軍、建康令。時累歲兵荒,戶口流散,勍敵忽至,徵求無所,高祖剋日決戰,乃令奐多營麥飯,以荷葉裹之,一宿之閒,得數萬裹,軍人旦食訖,棄其餘,因而決戰,遂大破賊。
公元558年
高祖受禪,遷太子中庶子。永定二年,除晉陵太守。晉陵自宋、齊以來,舊為大郡,雖經寇擾,猶為全實,前後二千石多行侵暴,奐清白自守,妻子並不之官,唯以單船臨郡,所得秩俸,隨即分贍孤寡,郡中大悅,號曰「神君」。曲阿富人殷綺,見奐居處素儉,乃餉衣一襲,氈被一具。奐曰:「太守身居美祿,何為不能辦此,但民有未周,不容獨享溫飽耳。勞卿厚意,幸勿為煩。」
公元563年
初,世祖在吳中,聞奐善政,及踐祚,徵為御史中丞,領揚州大中正。奐性剛直,善持理,多所糾劾,朝廷甚敬憚之。深達治體,每所敷奏,上未嘗不稱善,百司滯事,皆付奐決之。遷散騎常侍,領步兵校尉,中書舍人,掌詔誥,揚、東揚二州大中正。天嘉四年,重除御史中丞,尋為五兵尚書,常侍、中正如故。時世祖不豫,臺閣眾事,並令僕射到仲舉共奐決之。及世祖疾篤,奐與高宗及仲舉并吏部尚書袁樞、中書舍人劉師知等入侍醫藥。世祖嘗謂奐等曰:「今三方鼎峙,生民未乂,四海事重,宜須長君。朕欲近則晉成,遠隆殷法,卿等須遵此意。」奐乃流涕歔欷而對曰:「陛下御膳違和,痊復非久,皇太子春秋鼎盛,聖德日躋,安成王介弟之尊,足為周旦,阿衡宰輔,若有廢立之心,臣等愚誠,不敢聞詔。」世祖曰:「古之遺直,復見於卿。」天康元年,乃用奐為太子詹事,二州中正如故。
公元566年
世祖崩,廢帝即位,除散騎常侍、國子祭酒。光大二年,出為信武將軍、南中郎康樂侯長史、尋陽太守,行江州事。高宗即位,進號仁威將軍、雲麾始興王長史,餘並如故。奐在職清儉,多所規正,高宗嘉之,賜米五百斛,并累降敕書殷勤勞問。太建三年,徵為度支尚書,領右軍將軍。五年,改領太子中庶子,與左僕射徐陵參掌尚書五條事。六年,遷吏部尚書。七年,加散騎常侍。八年,改加侍中。時有事北討,剋復淮、泗,徐、豫酋長,降附相繼,封賞選敘,紛紜重疊,奐應接引進,門無停賓。加以鑒識人物,詳練百氏,凡所甄拔,衣冠縉紳,莫不悅伏。
性耿介,絕請託,雖儲副之尊,公侯之重,溺情相及,終不為屈。始興王叔陵之在湘州,累諷有司,固求台鉉。奐曰:「羇章之職,本以德舉,未必皇枝。」因抗言於高宗。高宗曰:「始興那忽望公,且朕兒為公,須在鄱陽王後。」奐曰:「臣之所見,亦如聖旨。」後主時在東宮,欲以江總為太子詹事,令管記陸瑜言之於奐。奐謂瑜曰:「江有潘、陸之華,而無園、綺之實,輔弼儲宮,竊有所難。」瑜具以白後主,後主深以為恨,乃自言於高宗。高宗將許之,奐乃奏曰:「江總文華之人,今皇太子文華不少,豈藉於總!如臣愚見,願選敦重之才,以居輔導。」帝曰:「即如卿言,誰當居此?」奐曰:「都官尚書王廓,世有懿德,識性敦敏,可以居之。」後主時亦在側,乃曰:「廓王泰之子,不可居太子詹事。」奐又奏曰:「宋朝范廚即范泰之子,亦為太子詹事,前代不疑。」後主固爭之,帝卒以總為詹事,由是忤旨。其梗正如此。
公元577年
初,後主欲官其私寵,以屬奐,奐不從。及右僕射陸繕遷職,高宗欲用奐,已草詔訖,為後主所抑,遂不行。九年,遷侍中、中書令、領左驍騎將軍、揚東揚豐三州大中正。十一年,轉太常卿,侍中、中正並如故。十四年,遷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領前軍將軍,未拜,改領弘範宮衛尉。至德元年卒,時年七十。贈散騎常侍,本官如故。有集十五卷,彈文四卷。
子紹薪、紹忠。紹忠字孝揚,亦有才學,官至太子洗馬、儀同鄱陽王東曹掾。
蕭允
蕭允字(升)〔叔〕佐,
[9]蘭陵人也。曾
祖思話,
宋征西將軍、
開府儀同三司、
尚書右僕射,
[10]封陽穆公。
[11]祖惠蒨,
散騎常侍、
太府卿、
左民尚書。父介。
梁侍中、
都官尚書。
允少知名,風神凝遠,通達有識鑒,容止醞藉,動合規矩。起家邵陵王法曹參軍,轉湘東王主簿,遷太子洗馬。侯景攻陷臺城,百僚奔散,允獨整衣冠坐于宮坊,景軍人敬而弗之逼也。尋出居京口。時寇賊縱橫,百姓波駭,衣冠士族,四出奔散,允獨不行。人問其故,允答曰:「夫性命之道,自有常分,豈可逃而獲免乎?但患難之生,皆生於利,苟不求利,禍從何生?方今百姓爭欲奮臂而論大功,一言而取卿相,亦何事於一書生哉?莊周所謂畏影避跡,吾弗為也。」乃閉門靜處,并日而食,卒免於患。
公元562年
侯景平後,
高祖鎮
南徐州,以書召之,
允又
辭疾。
永定中,
侯安都為
南徐州刺史,躬造其廬,以申
長幼之敬。
天嘉三年,徵為
太子庶子。
[12]三年,除
稜威將軍、
丹陽尹丞。
五年,兼
侍中,聘于周,
還拜中書侍郎、
大匠卿。
公元568年
高宗即位,遷黃門侍郎。五年,出為安前晉安王長史。六年,晉安王為南豫州,允復為王長史。時王尚少,未親民務,故委允行府州事。入為光祿卿。允性敦重,未嘗以榮利干懷。及晉安出鎮湘州,又苦攜允,允少與蔡景歷善,景歷子徵脩父黨之敬,聞允將行,乃詣允曰:「公年德並高,國之元老,從容坐鎮,旦夕自為列曹,何為方復辛苦在外!」允答曰:「已許晉安,豈可忘信。」其恬於榮勢如此。
公元585年
至德三年,除中衛豫章王長史,累遷通直散騎常侍、光勝將軍、司徒左長史、安德宮少府。鎮衛鄱陽王出鎮會稽,允又為長史,帶會稽郡丞。行經延陵季子廟,設蘋藻之薦,託為異代之交,為詩以敘意,辭理清典。後主嘗問蔡徵曰:「卿世與蕭允相知,此公志操何如?」徵曰:「其清虛玄遠,殆不可測,至於文章,可得而言。」因誦允詩以對,後主嗟賞久之。其年拜光祿大夫。
及隋師濟江,允遷于關右。是時朝士至長安者,例並授官,唯允與尚書僕射謝伷辭以老疾,隋文帝義之,並厚賜錢帛。尋以疾卒於長安,時年八十四。
弟引
弟引。引字(升)〔叔〕休。
[13]方正有
器局,望之
儼然,雖
造次之間,必由
法度。性
聰敏,
博學,善
屬文。
釋褐著作佐郎,轉西
昌侯儀同府
主簿。
侯景之亂,
梁元帝為
荊州刺史,
朝士多往歸之。引曰:「
諸王力爭,
禍患方始,
今日逃難,未是擇君之秋。
吾家再世為
始興郡,
遺愛在民,正可
南行以存
家門耳。」
於是與弟彤及
宗親等
百餘人奔
嶺表。時
始興人
歐陽頠為
衡州刺史,引往依焉。
頠後遷為
廣州,
病死,子紇領其眾。引每疑紇有異,因事
規正,
由是情禮漸疏。及紇
舉兵反,時
京都士人岑之敬、
公孫挺等並皆
惶駭,唯引
恬然,謂
之敬等曰:「
管幼安、
袁曜卿亦但
安坐耳。
君子正身以
明道,
直己以
行義,
亦復何憂懼乎?」及
章昭達平
番禺,引始
北還。
高宗召引問
嶺表事,引
具陳始末,帝甚悅,
即日拜
金部侍郎。
公元575年
引善隸書,為當時所重。高宗嘗披奏事,指引署名曰:「此字筆勢翩翩,似鳥之欲飛。」引謝曰:「此乃陛下假其羽毛耳。」又謂引曰:「我每有所忿,見卿輒意解,何也?」引曰:「此自陛下不遷怒,臣何預此恩。」太建七年,加戎昭將軍。九年,除中衛始興王諮議參軍,兼金部侍郎。
公元580年
引性抗直,不事權貴,左右近臣,無所造請,高宗每欲遷用,輒為用事者所裁。及呂梁覆師,戎儲空匱,乃轉引為庫部侍郎,掌知營造弓弩槊箭等事。引在職一年,而器械充牣。頻加中書侍郎、貞威將軍、黃門郎。十二年,吏部侍郎缺,所司屢舉王寬、謝燮等,帝並不用,乃中詔用引。
公元581年
時廣州刺史馬靖甚得嶺表人心,而兵甲精練,每年深入俚洞,又數有戰功,朝野頗生異議。高宗以引悉嶺外物情,且遣引觀靖,審其舉措,諷令送質。引奉密旨南行,外託收督賧物。既至番禺,靖即悟旨,盡遣兒弟下都為質。還至灨水,而高宗崩,後主即位,轉引為中庶子,以疾去官。明年,京師多盜,乃復起為貞威將軍、建康令。
時殿內(朋)〔隊〕主吳璡,
[14]及
宦官李善度、蔡脫兒等多所
請屬,引
一皆不許。引族
子密時為黃門郎,諫引曰:「李、蔡之勢,
在位皆
畏憚之,亦
宜小為身計。」引曰:「吾之
立身,自有
本末,亦
安能為李、蔡
改行。
就令不平,
不過解職耳。」吳璡竟作
飛書,李、蔡證之,
坐免官,卒於家,
時年五十八。子
德言,最
知名。
公元576年
引宗族子弟,多以行義知名。弟彤,以恬靜好學,官至太子中庶子、南康王長史。密字士機,幼而聰敏,博學有文詞。祖琛,梁特進。父遊,少府卿。密太建八年,兼散騎常侍,聘于齊。歷位黃門侍郎、太子中庶子、散騎常侍。
【史論】
史臣曰:謝、王、張、蕭,咸以
清淨為風,
文雅流譽,雖更多難,終
克成名。奐
謇諤在公,
英飆振俗,詳其
行事,抑古之
遺愛矣
[15]。固之
蔬菲禪悅,
[16]斯乃
出俗者焉,
猶且致絓於
黜免,有懼於
傾覆。是知
上官、
博陸之
權勢,閻、鄧、
梁、竇之
震動,吁
可畏哉!
校勘記
↑高祖為〔南〕徐州刺史 張森楷校勘記云:「案高祖紀,應作『南徐州刺史』。」今據補。 ↑昔陸賈南征趙他歸順 「趙他」各本作「趙佗」。今按佗他二字同音通用,趙佗之「佗」,論衡率性篇、譴告篇並作「他」。 公元585年
↑二子儼(伸)〔伷〕據南史改。按後主紀至德三年,以左民尚書謝伷為吏部尚書,「伷」亦訛「伸」,已據南監本改正。此則南監本亦訛,故據南史改。 ↑司徒王僧辯以狀(奉)〔奏〕聞 據元龜四一三、七五四改。按南史作「以狀奏」,無「聞」字。 ↑又累賜無錫嘉興縣侯秩 御覽六四二引及元龜二〇九、三〇三皆無「侯」字,南史亦無「侯」字,「侯」字疑衍。 ↑齊護軍(孫)沖之〔孫〕按張沖南齊書有傳,稚才為其孫。「孫」字應在「之」字下,各本並誤,今移正。 ↑太舟卿 南監本、汲本、殿本作「太府卿」,疑後人妄改。參閱卷十六〈蔡景歷傳〉校記五。 ↑蕭允字(升)〔叔〕佐 據北監本、汲本、殿本及《南史》改。 ↑尚書右僕射 按宋書蕭思話傳云「徵為尚書左僕射,固辭不受拜」,是思話未嘗為尚書右僕射也。 ↑封陽穆公 按宋書蕭思話傳,思話襲爵封陽縣侯,卒謚穆。「公」當作「侯」。 公元562年
↑天嘉三年徵為太子庶子 按下又云「三年,除稜威將軍丹陽尹丞」,兩「三年」字必有一訛。 ↑引字(升)〔叔〕休 據北監本、汲本、殿本及《南史》改。 ↑時殿內(朋)〔隊〕主吳璡 據北監本、汲本、殿本及南史改。 ↑抑古之遺愛矣 張森楷校勘記云「遺愛」當作「遺直」。今按張說是。孔奐傳世祖云「古之遺直,復見於卿」,故史臣引之也。 ↑固之蔬菲禪悅 「禪悅」各本作「蟬蛻」。按禪悅乃佛家語。傳稱其崇信佛法,及丁所生母憂,遂終身蔬食,夜則坐禪,晝誦佛經。則作「禪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