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唐-姚思廉

输入文本已由电脑自动标签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词汇
人物
地点
景观
植物
称谓、职官
时间
别称
数量或序号

卷十二 列傳第六

胡穎 徐度 杜稜 沈恪作者 姚思廉
胡穎 徐度敬成 杜稜 沈恪

胡穎

胡穎字方秀吳興東遷人也。
其先寓居吳興土斷為民。
姿容,性寬厚
梁世仕至武陵侍郎,東宮直前
番禺征討俚洞廣州西江督護高祖廣州自結高祖高祖與其同郡,接遇甚隆。
南征交趾從行役,餘諸將帥皆出其下。
及平李賁高祖旋師隸在西江出兵多以留守
侯景之亂高祖元景仲,仍渡嶺援臺,平蔡路養、李遷仕,皆有功。
平固、遂興二縣令
高祖進軍西昌,以巴丘縣,鎮大皋,督糧運
下至豫章,以豫章郡
高祖率眾王僧辯會於白茅灣,同討侯景,以留府事。
公元554年
梁承聖初元帝假節鐵騎將軍羅州刺史封漢陽縣侯,邑五百戶。
尋除豫章內史,隨高祖京口
齊遣郭元建出關都督侯瑱率師禦之。
高祖府內驍勇三千人,令隨,於東關大破之(元建)。
[1]三年高祖廣陵齊人東方光據宿預請降[2]五原太守,隨杜僧明援光,不克退還,除曲阿
尋領馬軍,從高祖王僧辯
又隨周文育吳興杜龕
紹泰元年,除假節都督南豫州諸軍事輕車將軍南豫州刺史
太平元年,除持節散騎常侍仁威將軍
尋兼丹陽尹。
公元559年
高祖受禪,兼左衛將軍,餘如故
永定三年,隨侯安都王琳,於宮亭破賊帥常眾愛等。
世祖嗣位,除侍中都督吳州諸軍事、宣惠將軍吳州刺史
不行,尋為義興太守將軍如故
天嘉元年,除散騎常侍吳興太守
其年六月卒,時年五十四。
侍中中護軍諡曰壯
二年配享高祖庭。
六同嗣。
公元574年
穎弟鑠,亦隨穎將軍
穎卒,鑠統其眾。
東海、豫章二郡守,遷員外散騎常侍
章昭達南平歐陽紇[3]廣州江督護
還預北伐,除雄信將軍歷陽太守
太建六年卒,贈桂州刺史

徐度

徐度字孝節安陸人也。
世居京師
倜儻不拘小節
及長,姿貌瑰偉嗜酒好博,恆使僮僕屠酤為事
始興內史蕭介之郡從之,將領士卒,征諸山洞,以驍勇聞。
高祖交趾厚禮招之,委質
侯景之亂高祖克定廣州平蔡路養,破李遷仕,計畫多出於
兼統兵甲,每戰有功
歸至白茅灣,梁元帝寧朔將軍合州刺史
侯景平後,追錄前後戰功,加通直散騎常侍封廣德縣侯,邑五百戶。
散騎常侍
公元555年
高祖朱方,除信武將軍蘭陵太守
高祖衡陽獻王荊州率所領從焉。
江陵陷,閒行東歸。
高祖王僧辯度與侯安都水軍
紹泰元年高祖東討杜龕奉敬帝幸京口,以宿衛,并知留府事。
公元556年
徐嗣徽、任約等來寇高祖敬帝還都
時賊已據石頭城,市居民,並在南路,去臺遙遠,恐為賊所乘,乃使將兵鎮于冶城寺,築壘以斷之。
賊悉眾來攻不能克。
高祖尋亦救之,大敗約等。
明年嗣徽等又引齊寇濟江眾軍破之於北郊壇。
以功除信威將軍郢州刺史兼領吳興太守
尋遷鎮右將軍領軍將軍徐州江諸軍事[4]鎮北將軍南徐州刺史,給鼓吹一部
公元560年
周文育侯安都西討王琳敗績,為所拘,乃以前軍都督,鎮于南陵
世祖嗣位,遷侍中、中撫軍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為公
未拜,出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鎮東將軍吳郡太守
天嘉元年增邑千戶
以平王琳功,改封湘東郡公,邑四千戶。
秩滿,為侍中中軍將軍
出為使持節都督會稽東陽臨海永嘉新安新寧信安晉安建安九郡諸軍事鎮東將軍會稽太守
未行而太尉侯瑱薨于湘州,乃以都督湘沅武巴六州諸軍事鎮南將軍湘州刺史
秩滿,為侍中中軍大將軍儀同鼓吹如故
公元566年
世祖崩,顧命,以甲仗五十人殿省
廢帝即位進位司空
華皎湘州反,引周兵下至沌口,與王師相持,乃加使持節車騎將軍總督步軍,自安成郡嶺路出于湘東,以襲湘州,盡獲其所軍人家口以歸。
光大二年薨,時年六十。
太尉,給班劍二十人諡曰忠肅
太建四年配享高祖庭。
子敬成嗣。

子 敬成

公元557年
成幼聰慧,好讀書,少機警,善占對結交文義之士,以識鑒知名
起家著作郎
永定元年,領度所部士卒,隨周文育侯安都王琳,於沌口敗績,為所縶。
二年,隨文育、安都得歸,除太子舍人,遷洗馬
(敬成父)度為吳郡太守[5]以敬成監郡
天嘉二年,遷太子中舍人,拜湘東郡公世子
四年湘州還朝士馬精銳,敬成盡領其眾。
章昭達陳寶應安平,除貞威將軍、豫章太守
光大元年華皎謀反,以敬成為假節都督巴州諸軍事雲旗將軍巴州刺史
尋詔為水軍,隨吳明徹華皎平還州。
太建二年,以父憂去職
尋起為持節都督南豫州諸軍事壯武將軍南豫州刺史
四年襲爵湘東郡,授太子右衛率。
公元573年
五年,除貞威將軍吳興太守
其年隨都督吳明徹北討,出秦郡別遣成為都督,乘金翅歐陽引埭上泝江由廣陵
齊人城守,弗敢出。
自繁梁湖下淮,圍淮陰城
仍監北兗州
淮、泗義兵相率響應,一二日間,眾至數萬,遂克淮陰山陽鹽城三郡,并連口朐山二戍
進攻鬱州,克之。
以功加通直散騎常侍雲旗將軍增邑五百戶。
進號壯武將軍,鎮朐山
坐於軍中科訂,并誅新附免官
尋復持節都督安元潼三州諸軍事安州刺史將軍如故,鎮宿預
七年卒,時年三十六。
散騎常侍諡曰思
子敞嗣。

杜稜

杜稜雄盛吳郡錢塘人也。
世為縣大姓
頗涉書傳,少落泊不為當世所知
遂遊嶺南,事梁廣刺史新渝侯蕭映
卒,從高祖恆典書記
侯景之亂,命將領平蔡路養、李遷仕皆有功。
軍至豫章梁元帝承制仁威將軍石州刺史上陌縣,邑八百戶
公元557年
侯景平,高祖朱方義興琅邪二郡
高祖王僧辯[6],引侯安都共議難之。
高祖懼其泄己,乃以手巾悶絕于地,因閉於別室
軍發,召與同行。
僧辯平後,高祖東征杜龕等,留安都居守
徐嗣徽、任約引齊寇濟江,攻臺城安都隨方抗拒晝夜巡警綏撫士卒未常解帶
賊平,以功除通直散騎常侍右衛將軍丹陽尹。
永定元年,加侍中忠武將軍
尋遷中領軍侍中將軍如故
公元559年
三年高祖崩,世祖在南皖。
時內無嫡嗣外有彊敵,侯瑱侯安都徐度等並在軍中朝廷宿將,唯在都,獨典禁兵,乃與蔡景歷等祕不發喪奉迎世祖,事見景歷傳。
世祖即位,遷領軍將軍
天嘉元年,以預建立之功,改封永城縣侯增邑五百戶。
出為雲麾將軍晉陵太守,加秩中二千石
二年,徵為侍中領軍將軍
尋遷翊左將軍丹陽尹。
公元566年
廢帝即位,遷鎮右將軍特進侍中、尹如故
光大元年,解尹,量置佐史給扶,重授領軍將軍
公元569年
太建元年,出為散騎常侍鎮東將軍吳興太守,秩中二千石
二年,徵為侍中、鎮右將軍
尋加特進護軍將軍
三年,以公事侍中護軍
四年,復為侍中右光祿大夫,并給鼓吹一部將軍佐史、扶並如故
歷事三帝,並見恩寵
末年不預征役優遊京師賞賜優洽
頃之卒于官,時年七十。
開府儀同三司喪事所須,並令資給諡曰成
其年配享高祖庭。
子安世嗣

沈恪

沈恪字子恭吳興武康人也。
深沈幹局
梁新渝侯蕭映郡將,召為主簿
北徐州隨映之鎮。
廣州,以兼府中兵參軍,常領兵討伐俚洞
子略之反也,拒戰有功,除中兵參軍
高祖同郡,情好甚暱,蕭映卒後,高祖南討李賁,仍遣妻子還鄉
尋補東宮直後,以嶺南勳除員外散騎侍郎,仍令招集宗從子弟
[7]
侯景臺城率所領入臺,隨例右軍將軍
賊起東西土山以逼城,城內亦作土山以應之,東土山主,晝夜拒戰
功封東興縣侯,邑五百戶。
員外散騎常侍
京城陷,閒行歸鄉里。
高祖之討侯景遣使,乃於東起相應
賊平,高祖京口即日都軍副。
尋為(君)〔府〕司馬
[8]
公元556年
高祖謀討王僧辯預其謀。
僧辯女婿杜龕吳興高祖乃使世祖長城立柵,又使武康招集兵眾
僧辯誅,果遣副將杜泰率眾世祖於長城。
時已率兵士出縣誅黨與高祖尋遣周文育來援長城,文育至,泰乃遁走
世祖仍與文育進軍出郡,軍亦至,屯于郡南。
平,世祖東揚州刺史張彪,以吳興郡
太平元年,除宣猛將軍交州刺史
其年遷永嘉太守
不拜吳興郡
吳興入朝
高祖受禪,使中書舍人劉師知,令勒兵入辭[9]因衛敬帝別宮
排闥入見高祖叩頭謝曰:「經事家來今日不忍見許事,分受死耳,決不奉命
高祖嘉其意,乃不復逼,更以盪主王僧志代之。
公元558年
高祖踐祚,除吳興太守
永定二年,徙監會稽郡
會余孝頃謀應王琳出兵臨川周迪,以壯武將軍,率兵踰嶺以救
余孝頃聞至,退走
三年,遷使持節通直散騎常侍智武將軍吳州刺史便道鄱陽
尋有詔追還,行會稽郡事。
其年,除散騎常侍忠武將軍會稽太守
公元560年
世祖嗣位進督會稽東陽新安臨海永嘉建安晉安新寧信安九郡諸軍事將軍太守如故
天嘉元年增邑五百戶。
二年,徵為左衛將軍
俄出為都督武巴定四州諸軍事、軍師將軍郢州刺史
六年,徵為中護軍
尋遷護軍將軍
光大二年,遷使持節都督荊武祐三州諸軍事平西將軍荊州刺史
未之鎮,改為護軍將軍
[10]
公元568年
高宗即位,加散騎常侍都督廣衡東衡交越成定新合羅愛德宜黃安石雙等十八州諸軍事鎮南將軍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
恪未至,前刺史歐陽紇舉兵拒險,恪不得進,朝廷司空章昭達眾軍平,乃得入州。
罹兵荒,所在殘毀,恪綏懷安緝,被以恩惠嶺表賴之。
公元572年
太建四年,徵為領軍將軍
代還,以途遠不時至,為有司所奏免。
十一年,起為散騎常侍衛尉卿
其年授平北將軍假節,監南兗州
十二年改授散騎常侍、翊右將軍,監南徐州
又遣電威將軍裴子烈領馬五百匹,助恪緣江防戍。
明年,入為衛尉卿常侍將軍如故
尋加侍中,遷護軍將軍
後主即位,以疾改授散騎常侍特進金紫光祿大夫
其年卒,時年七十四。
贈翊左將軍,詔給東園祕器,仍出舉哀,喪事所須,並令資給諡曰元
子法興嗣。

【論】

史臣曰:胡穎徐度杜稜沈恪並附騏驥騰躍,依日月光輝,始覯王佐之才,方悟公輔之量,生則肉食,終以配饗
矣哉

校勘

  • 東關大破之(元建) 據北監本、汲本、殿本及《南史》刪。
    南監本亦有「元建」二字,或刪「之」字,作「於東關大破元建」,亦通。
  • 公元553年
  • 齊人東方光據宿預請降 「東方光」通鑑梁元帝承聖二年三年兩見,皆作「東方白額」,《北齊書·段韶傳》同,疑白額為光之別名
  • 章昭達南平歐陽紇 按「達」原訛「連」,各本不訛,今改正
  • 徐州江諸軍事 張森楷〈校勘記〉云:「『徐』上疑有『南』字,下稱南徐州刺史』,則此不得徒稱『徐』也。
  • (敬成父)度為吳郡太守 據北監本、殿本刪。
  • 高祖王僧辯 殿本考證云「誅」字上《南史》有「謀」字。
    今按:有「謀」字是
  • 仍令招集宗從子弟 殿本考證云「招」《南史》作「總」。
  • 尋為(君)〔府〕司馬 據元龜七六五改。
    按「君」各本作「郡」,明此「君」字為「郡」字之訛
    沈恪已為員外散騎常侍封縣侯,無更為郡司馬之理。
    其時陳霸先都督南徐州諸軍事征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徐州刺史為其府之司馬也。
    元龜》作「府司馬」是。
  • 勒兵入辭 按北監本、汲本、殿本無「辭」字,《南史》同。
  • 公元568年
  • 光大二年改為護軍將軍 按〈廢帝紀〉,沈恪平西將軍荊州刺史光大元年十一月改為護軍將軍光大二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