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书-梁-沈约

输入文本已由电脑自动标签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词汇
人物
地点
景观
植物
称谓、职官
时间
别称
数量或序号

列傳第十

胡藩 劉康祖 垣護之 張興世胡藩 劉康祖 垣護之 張興世

胡藩字道序豫章南昌人也。
祖隨,散騎常侍
仲任治書侍御史
少孤,居喪以毀稱。
太守韓伯見之,[1]尚書少廣曰:「卿此姪當以義烈成名
州府辟召不就
二弟冠婚畢,及參郗恢征虜軍事
殷仲堪荊州刺史外兄羅企生仲堪參軍請假還,過江陵企生
仲堪相見接待甚厚。
因說仲堪曰:「桓玄意趣不常,每怏怏失職
節下崇待太過,非將來之計也。
仲堪不悅
退而謂企生曰:「倒戈授人,必至之禍。
若不早規去就後悔無及
夏口仲堪參玄後軍軍事
仲堪敗,企生果以附從及禍
轉參太尉大將軍相國軍事
[2]
義旗起,戰敗將出奔,南掖門捉馬控,曰:「今羽林射手猶有八百,皆是義故西人一旦捨此,欲歸可復得乎?
直以馬鞭指天而已於是奔散相失
追及蕪湖,喜謂張須無曰:「卿州故為多士,今乃復見王叔治
桑落之戰,艦被燒,全鎧入水潛行三十許步,方得登岸
義軍既迫,不復得西,乃還家
高祖素聞直言於殷氏,又為盡節,召為員外散騎侍郎,參鎮軍軍事
從征鮮卑,賊屯聚臨朐言於高祖曰:「賊屯軍城外留守必寡,今往取其城,而斬其旗幟,此韓信所以克趙也。
高祖乃遣檀韶等潛往,既至,即克其城。
賊見城陷一時奔走,還保廣固累月
將拔之夜,佐史並集,忽有鳥大如鵝,蒼黑色,飛入高祖帳裏,眾皆駭愕以為不祥
[3]賀曰:「蒼黑者,胡虜之色,胡虜歸我,大吉之祥也。
明旦攻城,陷之。
從討盧循左里,頻戰有功,封吳平縣等子除正員郎
尋轉寧遠將軍鄱陽太守
從伐劉毅
初當之荊州,表求東道還京辭墓,去都數十里不過拜闕
高祖出倪塘會之。
勸於坐殺高祖不從
至是謂曰:「昔從卿倪塘之謀,無今舉也。
」又從征司馬休之,復為參軍,加建武將軍,領游軍江津
徐逵之敗沒高祖怒甚,即日馬頭渡江,而江津岸峭壁立數丈,休之臨岸置陣,無由可登。
高祖令上有疑色,高祖奮怒,命左右錄來,欲斬之。
受命,顧曰:「寧前死耳!
」以刀頭穿岸,劣容脚指於是徑上,隨之者稍多。
既得登岸殊死戰,賊不能當,引退
因而乘之,一時奔散
高祖伐羌,假寧朔將軍,參太尉軍事,統別軍
河東暴風重艦渡北岸[4]索虜牽得此艦,取其器物
氣厲心憤,率左右十二人,乘小船逕往河北
賊騎五六百見來,並笑之。
善射登岸射,賊應弦而倒十許人,賊皆奔退,悉收所失而反。
又遣朱超石追索虜於半城,虜騎數重,超石所領皆割配新軍不盈五千,率厲力戰,大破之。
又與超石等擊姚業於蒲坂超石失利退還超石所捨資實徐行而反,業不敢追。
公元423年
高祖彭城,參相國軍事
盧循黨與蘇淫賊大相聚結[5]以為始興相。
論平司馬休之及廣固功,封陽山縣男食邑五百戶。
少帝景平元年坐守東府,開掖門免官尋復其職。
元嘉四年[6]遷建武將軍江夏內史。
七年,徵為游擊將軍
到彥之北伐南兗州刺史長沙王義欣進據彭城出戍廣陵,行府州事。
太子左衞率。
十年,卒,時年六十二,諡曰壯侯
公元447年
隆世嗣,官至西陽太守
隆世卒,子乾秀嗣。
庶子六十人,多不遵法度
第十四子遵世,為臧質寧遠參軍去職還家,與孔熙先同逆謀,太祖功臣,不欲顯其事,使江州他事收殺之。
二十四年第十六子誕世、第十七子茂世羣從二百餘人攻破郡縣,殺太守桓隆之、令諸葛和之,欲奉庶人義康
交州刺史檀和之豫章討平之。
世兄車騎參軍新興太守景世景世弟寶世,詣廷尉歸罪,並徙遠州
乾秀奪國。
世祖初,徙者並得還。
劉康祖彭城呂人
世居京口
伯父簡之,有志榦,為高祖所知
高祖將謀興復收集才力之士,嘗再造簡之,值有賓客
簡之悟其意,謂弟虔之曰:「劉下邳再來,必當有意
不得共語,汝可試往見之。
既至高祖已克京城,虔之即便投義
簡之聞之,殺耕牛會聚徒眾,率以赴高祖
簡之歷官通直常侍少府太尉諮議參軍
簡之弟謙之,好學,撰晉紀二十卷義熙末,為始興相。
東海人徐道期流寓廣州,無士行,為僑舊陵侮
刺史謝欣死,合率羣不逞之徒作亂攻沒州城,殺士庶素憾者百餘,傾府庫招集亡命,出攻始興
謙之破走之,進平廣州,誅其黨與,仍行州事
以為振威將軍廣州刺史
後為太中大夫
虔之誕節不營產業輕財好施
高祖西征司馬休之魯宗之等,遣參軍檀道濟朱超石步騎襄陽,虔之時為江夏相,率府郡兵力出溳城,屯三連,立橋聚糧以待。
道濟積日不至,為宗之子軌所襲,眾寡不敵
參軍孫長庸流涕退軍,虔之厲色曰:「我仗順伐罪,理無不克。
如其不幸,命也。
戰敗見殺,追贈秦二州刺史封新康縣男食邑五百戶。
康祖,虔之子也,襲封,為長沙王義欣鎮軍參軍,轉員外散騎侍郎
便弓馬膂力絕人,在閭里不治士業,以浮蕩蒱酒為事
犯法,為郡縣所錄,輙越屋踰牆,莫之能禽。
夜入人家,為有司所圍守康祖突圍而去,並莫敢追。
夜還京口半夕便至,明旦守門府州要職
俄而建康移書錄之,府州執事者並證康祖其夕在京口,遂見無恙
前後屢被糾劾太祖勳臣子,每原貸之。
員外郎十年,再坐摴蒱戲免。
太子積弩將軍,隨射聲校尉裴方明西征仇池,與方明同下廷尉康祖免官
頃之世祖豫州刺史,鎮歷陽,以康祖征虜中兵參軍,既被委任折節自修
太子翊軍校尉
久之,遷南平王鑠安蠻司馬
公元450年
元嘉二十七年春索虜托拔燾親率大眾攻圍汝南太祖諸軍救援康祖總統前驅
軍次新蔡,與虜戰,俱前百餘里,濟融水
虜眾大至奮擊破之,斬偽殿中尚書任城公乞地真,去縣四十里,燾燒營退走
左軍將軍。
太祖大舉北伐康祖歲月已晚,請待明年,上以河北義徒並起,若頓兵一周,沮向義之志,不許
其年秋蕭斌王玄謨沈慶之等入康祖豫州軍出許、洛。
玄謨等敗歸,虜引大眾南度
南平王鑠壽陽,上慮為所圍,召康祖速反
康祖回軍,未至壽陽數十里,會虜永昌王庫仁真以長安之眾八萬騎,與康祖相及於尉武。
康祖凡有八千人軍副胡盛之欲附山依險,間行取至。
康祖怒曰:「吾受命本朝清蕩河洛
寇今自送不復遠勞王師犬羊雖多,實易摧滅
吾兵精器練,去壽陽數十里,援軍尋至,亦何患乎。
」乃結車營而進。
四面來攻大戰一日一夜,殺虜填積
虜分眾為三,且休且戰,以騎負草燒車營
康祖率厲將士無不當百,虜死者太半
矢中頸死,於是大敗,舉營淪覆為虜所殺盡,自免者裁數十人
虜傳康祖首示彭城,面如生
胡盛之為虜生禽托跋燾寵之,常在左右
盛之有勇力,初為長沙王義欣鎮軍參軍督護,討劫譙郡,縣西劫有馬步七十,逃隱,盛之挺身獨進,手斬五十八級。
公元451年
二十八年,詔曰:「康祖師尉武,戎律靡忒
對眾以寡,殲殄太半
猛氣雲騰,志申力屈沒世徇節,良可嘉悼。
宜加甄寵,以旌忠烈。
可贈益州刺史諡曰壯男
傳國至齊受禪,國除。
垣護之字彥宗略陽桓道人也。
祖敞,仕苻氏,為長樂郎中令
慕容德青州,以敞為車騎長史
子超襲偽位,伯父遵、父苗復見委任
遵為尚書,苗京兆太守
高祖圍廣固,遵、苗踰城歸降,並以為太尉行參軍
太祖元嘉中,遵為員外散騎常侍苗屯騎校尉
護之少倜儻不拘小節形狀短陋,而氣榦強果
高祖司馬休之,為世子軍府長史,兼行參軍
永初中,補奉朝請
元嘉初,為殿中將軍
到彥之北伐,彥之將回師,護之為書諫曰:「外聞節下回師反斾,竊所不同。
何者
殘虜畏威望風奔迸八載侵地,不戰克復。
方當長驅朔漠,窮掃遺醜況乃自送無假遠勞
宜使竺靈秀速進滑臺助朱脩之固守節下大軍進擬河北,則牢、洛遊魂[7]自然奔退
昔人有連攻戰失眾乏糧者,猶張膽爭前,莫肯輕退。
況今青州豐穰,濟漕流通士馬飽逸威力無損
若空棄滑臺,坐喪成業,豈是朝廷受任之旨。
」彥之不納,散敗而歸。
太祖聞而善之,以補江夏王義恭征北行參軍、北高平太守
以載禁物尚方久之蒙宥
又補衡陽王義季征北長流參軍,遷宣威將軍鍾離太守
王玄謨玄謨滑臺,護之百舸前鋒進據石濟。
石濟在滑臺西南百二十里。
及虜救至,又馳書玄謨急攻,曰:「昔武皇攻廣固,死沒者亦眾。
況事殊曩日豈得士眾傷疲,願以屠城為急。
不從
玄謨敗退不暇報護之。
護之聞知,而虜悉已牽玄謨水軍大艚,連以鐵鏁三重斷河欲以絕護之還路
[8]河水迅急,護之中流而下,每至鐵鏁,以長柯斧斷之,虜不能禁。
唯失一舸,餘舸並全。
留戍靡溝城。
公元453年
還為江夏王義恭驃騎戶曹參軍,戍淮陰
加建武將軍,領濟北太守
二千人復隨張永碻磝,先據委津。
虜杜道儁與偽尚書伏連來援碻磝[9]護之拒之,賊因引軍東去
蕭思話遣護之迎軍梁山,偽尚書韓元興精騎卒至,護之依險拒戰,斬其都軍長史甲首數十,賊乃退。
思話將引還,誑護之云:「沈慶之救軍垂至,可急於濟口立橋。
」護之揣知其意,即分遣白丁
思話河戍乞活堡以防追軍
[10]三十年春太祖崩,還屯歷下
世祖入討,率所領馳赴上嘉之,以為冀州青州濟南樂安太原三郡諸軍事寧遠將軍冀州刺史
[11]
公元454年
孝建元年南郡王義宣反,兗州刺史徐遺寶,護之妻弟也,遠相連結,與護之書,勸使同逆
護之馳使以聞。
遺寶時戍湖陸,護之留子恭祖守歷城,自率步騎遺寶
道經鄒山,破其別戍
未至湖陸六十里,遺寶城西走。
兗土既定,徵為游擊將軍
沈慶之等擊魯爽,加輔國將軍
義宣大眾梁山,與王玄謨相持
柳元景率護之及護之弟詢之、叔仁、鄭琨等諸軍出鎮新亭
玄謨見賊強盛,遣司馬管法濟求救甚急
上遣元景進據南州,護之水軍先發
遣將龐法起率眾姑孰適值護之、鄭琨等至,奮擊,大破之,斬獲投水略盡
玄謨馳信告元景曰:「西城不守,唯餘東城眾寡相懸請退姑孰更議進取
元景不許,將悉眾赴救,護之勸分軍援之。
元景然其計,乃以精兵配護之赴梁山
及戰,護之見賊舟艦累沓,[12]玄謨曰:「今當以火平之
即使隊主張談等燒賊艦,風猛水急,賊軍以此奔散
山平,護之率軍追討,會朱脩之已平江陵,至尋陽而還
遷督徐兗二州豫州梁郡諸軍事寧朔將軍徐州刺史封益陽縣侯食邑千戶
弟詢之,驍敢有氣力,元凶夙聞其名,以副輔國將軍張柬
張超首行大逆[13]領軍
詢之規殺之,慮不同[14]宿有此志,又未測詢之同否,[15]互相觀察
論事色動,詢之覺之,即共定謀遣信
疑之不至,改宿他所。
詢之不知其移,逕斫之,殺其僕於牀,因與南奔
溺淮死,詢之得至。
時世祖已即位以為積弩將軍
梁山役力戰,為流矢所中,死,追贈冀州刺史
公元455年
二年,護之坐論挾私免官
復為游擊將軍
俄遷大司馬[16]輔國將軍,領南東海太守
未拜,復督青冀二州諸軍事寧遠將軍青冀二州刺史,鎮歷城
明年進號寧朔將軍進督徐州東莞東安二郡軍事
[17]世祖歷下要害,欲移青州并鎮歷城,議者多異。
護之曰:「青州北有河、濟,又多陂澤,非虜所向
來寇掠,必由歷城二州并鎮,此經遠之略也。
北又近河,歸順者易,近息民患,遠申王威,安邊上計也。
由是遂定
公元459年
大明三年,徵為右衞將軍
還,於道聞司空竟陵王誕廣陵反叛,護之即率部曲車騎大將軍沈慶之節度
事平,轉西陽王子尚軍司馬臨淮太守
明年,出為使持節、督豫司二州諸軍事輔國將軍豫州刺史淮南太守
復隸沈慶之西陽蠻。
護之所莅多聚斂,賄貨充積
七年坐下獄,免官
明年復起太中大夫,未拜,其年卒,時年七十,諡曰壯侯
前廢帝永光元年追贈冠軍將軍豫州刺史
承祖嗣。
承祖卒,子顯宗嗣。
受禪,國除。
護之次子恭祖,勇果有父風。
太宗泰始初,以軍功南秦二州刺史
遵子閬,元嘉中,為員外散騎侍郎
母墓為東阿道人曇洛等所發,閬與弟殿中將軍閎共殺曇洛等五人,詣官歸罪見原
閬,大明三年,自義興太守寧朔將軍兗州刺史,為竟陵王誕所殺。
追贈征虜將軍刺史如故
閎,順帝昇明末右衞將軍
張興世字文德竟陵竟陵人也。
單名世,太宗益為興世
少時家貧南郡珍之竟陵郡興世依之為客。
竟陵舊置軍府,以補參軍督護不就
白衣王玄謨伐蠻,每戰,輒有禽獲玄謨舊部曲諸將不及也,甚奇之。
還都,白太祖,稱其膽力
[18]
後隨世祖尋陽,以補南中郎參軍督護
入討元凶,隸柳元景前鋒,事定。
轉員將軍,領從隊。
南郡王義宣反,又隨玄謨梁山,有戰功
建平王宏中軍行參軍,領長刀
又隸西平王子尚直衞
坐從子尚入臺,棄仗游走下獄免官
復以白衣直衞
公元465年
大明末,除員外散騎侍郎,仍除宣威將軍隨郡太守
未行,太宗即位四方反叛
興世號龍驤將軍領水軍,距南賊赭圻
二城湖口[19]龍驤將軍陳慶領舸於前為游軍
興世龍驤將軍佼長生、董凱之攻克二城,因擊,慶戰大敗投水死者數千人
時臺軍據赭圻南賊鵲尾相持久不決。
興世建議曰:「賊據上流兵強地勝
我今雖相持有餘,而制敵不足
今若以兵數千,潛出其上,因險自固隨宜斷截,使其首尾周遑進退疑沮中流一梗,糧運自艱。
制賊之奇,莫過於此。
沈攸之吳喜贊其計。
豫州刺史殷琰壽陽同逆[20]劉勔所攻,南賊遣龐孟虯率軍助劉勔遣信求援甚急
建安王休仁欲遣興世救之,問沈攸之
攸之曰:「孟虯蟻寇,必無能為
別將馬步數千,足以相制
若有意外,且以江西餌之。
上流若捷,[21]不憂不殄
興世之行,是安危大機,必不可輟。
」乃遣段佛榮等援
興世欲率所領直大雷,而軍旅未集不足分張
會薛索兒平定太宗使張永步騎五千留戍盱眙餘眾二萬人悉遣南討。
山陽又尋平,徵阮佃夫所領諸軍,悉還南伐,眾軍大集
乃分戰士七千配興世興世乃令輕舸泝流而上旋復回還,一二日中,輒復如此,使賊不為之備。
劉胡興世欲上,笑之曰:「我尚不敢彼下取揚州張興世何物人,欲輕據我上!
興世攸之等曰:「上流唯有錢谿可據,地既險要,江又甚狹,去大眾不遠應赴無難
江有洄洑船下必來泊,岸有橫浦,可以船舸,二三為宜。
」乃夜渡湖口,至鵲頭[22]復回下疑之。
其夜四更,值風,仍舉颿直前
賊亦遣靈秀諸軍,於東岸相翼而上
興世夕住景江浦宿,賊亦不進。
夜潛遣黃道標領七十舸,徑據錢谿營立城柴
明旦興世與軍齊集
一宿劉胡自領水步二十六軍平旦來攻
將士迎擊之,興世禁曰:[23]「賊來尚遠,而氣盛矢驟,驟既力盡,盛亦易衰,此曹劌所以破齊也。
」令將士不得妄動治城如故
俄而賊來轉近,舫入洄洑興世乃命壽寂之任農夫壯士數百擊之,眾軍相繼進,胡於是敗走
斬級數百,投水者甚眾,收軍而下
興世城壘未固,司徒建安王休仁慮賊并力更攻錢谿,欲分其形勢,命沈攸之吳喜佼長生劉靈遺等以皮艦二十,攻賊濃湖,苦戰連日斬獲千數
是日劉胡率眾軍,欲更攻興世
未至錢谿數十里,袁顗以濃湖之急遽追之,錢溪城柴由此得立。
賊連戰轉敗,興世又遏其糧道尋陽遣運至南陵不敢下,賊眾漸饑。
劉胡乃遣安北司馬、偽右軍沈仲玉千人步取南陵迎接糧運
仲玉南陵,領米三十萬斛,錢布數十舫,豎榜為城,規欲突過
行至貴口,不敢進,遣間信報,令遣重軍援接。
興世壽寂之任農夫李安民三千人至貴口擊之,與仲玉相值
交戰盡日仲玉走還營,悉虜其資實賊眾大敗棄軍遁走仍亦奔散
興世率軍追討,與吳喜共平江陵
左軍將軍,尋為督豫司二州南豫州梁郡諸軍事[24]封作唐縣侯食邑千戶
公元468年
徵為游擊將軍
海道北伐,假輔國將軍,加節置佐無功而還
四年,遷太子右衞率,又以本官驍騎將軍,與左衞將軍沈攸之參員置。
五年,轉左衞將軍
六年,中領軍劉勔當鎮廣陵興世兼領軍。
泰豫元年,為持節、督雍梁北秦郢州竟陵二郡諸軍事冠軍將軍雍州刺史,尋加寧蠻校尉
桂陽王休範反,興世遣軍朝廷,未發而事平,進號征虜將軍
廢帝元徽三年,徵為通直散騎常侍左衞將軍
五年,以疾病光祿大夫常侍如故
順帝昇明二年,卒,時年五十九。
追贈本官
興世居臨沔水沔水襄陽以下至于九江,二千里中,先無洲嶼
興世初生,當其門前水中一旦生洲年年漸大,及至興世方伯,而洲上遂十餘頃。
仲子,由興世致位給事中
[25]興世欲將往襄陽愛戀鄉里不肯去。
嘗謂興世:「我雖田舍老公,樂聞鼓角,可送一部行田時吹之。
興世恭謹畏法憲,譬之曰:「此是天子鼓角,非田舍老公所吹。
興世拜墓仲子謂曰:「汝衞從太多先人必當驚怖
興世減撤而後行。
興世子欣業,[26]嗣封會齊受禪,國除。
史臣曰:兵固詭道,勝在用奇
當二爭雄天人之分未決南北連兵,相阨而不得進者,半歲矣。
蓋乃趙壁拔幟之機,官渡熸師之日,[27]至於鵲浦投戈,實興世用奇之力也。
建斾垂組豈徒然哉!
  • 太守韓伯見之 各本並脫「之」字,據南史補。
  • 藩轉參太尉大將軍相國軍事 「大將軍」各本並作將軍」,脫「大」字,據南史補。
    按玄時自加大將軍
  • 眾皆駭愕以為不祥 各本並脫「眾」字,據元龜七一六、御覽九一九引補。
  • 暴風漂藩重艦渡北岸 「藩」各本及元龜七二四同,元龜三四四作「輜」,疑是。
  • 盧循黨與蘇淫賊大相聚結 「蘇淫」元龜六七一作「蘇溪」。
  • 公元154年
  • 元嘉四年 各本並脫「元嘉二字,按上有少帝景平元年下有七年,景平無四年,當為文帝元嘉四年,今補「元嘉二字
  • 牢洛遊魂 三朝本作「牢洛」,北監本、毛本殿本局本作「牢落」。
    三朝本是
    牢謂虎牢洛陽
    牢洛本書屢見。
  • 公元450年
  • 欲以絕護之還路 各本並脫「還」字,據南史藝文類聚七一引、御覽七七0引、元龜四一四、通鑑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補。
  • 虜杜道儁與偽尚書伏連來援碻磝 「杜」各本並作「壯」,據元龜三六三改。
    孫虨宋書考論云:「壯當作杜。
    魏平南將軍南康公杜道雋也。
  • 以防追軍 「追」各本並作「眾」,據元龜三六三改。
  • 以為冀州青州濟南樂安太原三郡諸軍事寧遠將軍冀州刺史 各本並無「青州二字
    廿二史考異云:「是時冀州寄治歷城
    濟南樂安太原三郡乃在青州管內,常以冀州刺史兼督之。
    張永申恬傳並云『督冀州青州濟南樂安太原三郡諸軍事冀州刺史』,可證也。
    冀州下,當有『青州二字
    」按錢說是,今據補。
  • 護之見賊舟艦累沓 「累沓」各本並作「累水」,據元龜三六三改。
  • 張超首行大逆 「張超二凶傳作「張超之」。
    南北朝人名後之「之」字,有時可省去。
  • 慮柬不同 各本並脫「柬不同三字,據南史元龜三七一補。
  • 又未測詢之同否 各本並脫「未」字,據元龜三七一補。
  • 俄遷大司馬 廿二史考異云:「大司馬下,當有脫文是時江夏王義恭大司馬南徐州刺史,除護之為大司馬僚佐郡守,非遷大司馬也。
  • 進督徐州東莞東安二郡軍事 各本「東安二字空白,據錢氏考異說補。
    廿二史考異云:「時垣護之冀二州刺史歷城
    故事青州刺史常兼督徐州東安東莞二郡,則此闕文當為東安二字
    」孫虨宋書考論亦云:「闕處是『東安二字杜驥顏師伯傳可證。
  • 還都太祖稱其膽力 「還都」上,各本並有「興世二字,據元龜七二四刪。
    張森楷校勘記云:「興世二字衍文
    此言王玄謨興世膽力文帝之前也。
  • 二城湖口 按下文云興世攻克二城,則此二城乃非興世所築。
    孫虨宋書考論云:「築上當云賊。
    鄧琬傳曰,孫冲之等於湖白口築二城
  • 豫州刺史殷琰壽陽同逆 「殷琰」下各本並衍「之」字,今刪去
  • 上流若捷 「捷」各本並作「據」,據元龜四0三改。
  • 鵲頭 「鵲頭」各本並作「散頭」,據元龜二一六改。
  • 公元466年
  • 興世禁曰 「禁」字下元龜二一六、通鑑宋明帝泰始二年有「之」字,是。
  • 為督豫司二州南豫州梁郡諸軍事 「之梁」二字,各本並作「六」一字
    孫虨宋書考論云:「六字當作之梁二字
    殷琰山陽王休祐傳,豫州刺史必帶督南豫州梁郡
    梁郡壽春,為豫州治,而又屬南豫不屬豫州故也。
    」按孫說是,今改正
  • 興世致位給事中 各本並脫「中」字,據南史御覽五一一引補。
  • 興世子欣業 張熷讀史舉正云:「欣業當從南史作欣泰。
    」張森楷校勘記云:「欣業當作欣華,欣華見南齊書張欣泰傳。
    」按張興世諸子,欣業見此,欣華、欣泰欣時南齊書南史
    疑有欣業其人,不必改欣華、欣泰
  • 官渡熸師之日 「熸師」各本並作潛師」,張元校勘記云:「潛師當作熸師,見三國志
    」按張說是,今改正
    熸師,即殲師。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王夷師熸」。
    杜預注:「、楚之間,謂火滅為熸。
    孔穎達疏云:「言軍師之敗,若火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