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卷五十三 周黄徐姜申屠列传 第四十三
易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一]孔子称「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也」。[二]然用舍之端,君子之所以存其诚也。[三]故其行也,则濡足蒙垢,出身以□时;[四]及其止也,则穷栖茹菽,臧宝以迷国。[五] 注[一]上系之词也。言贤哲所行,其趣异也。
注[二]论论蘧伯玉名瑗,□大夫也。卷而怀谓不预时政,不忤于人者也。
注[三]诚,实也。孔子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臧。」易曰:「閒邪存其诚。」
注[四]新序曰:「申徒狄非时,将自投河,崔嘉闻而止之曰:『吾闻圣人从事于天地之閒,人之父母也。今为濡足之故,不救溺人乎?』」注[五]尔雅曰:「啜,茹也。」孙卿子曰:「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
论语曰,阳货谓孔子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太原闵仲叔者,[一]世称节士,虽周党之洁清,自以弗及也。党见其含菽饮水,遗以生蒜,受而不食。[二]建武中,应司徒侯霸之辟,既至,霸不及政事,徒劳苦而已。[三]仲叔恨曰:「始蒙嘉命,且喜且惧;今见明公,喜惧皆去。以仲叔为不足问邪,不当辟也。辟而不问,是失人也。」遂辞出,投劾而去。[四] 复以博士征,不至。客居安邑。老病家贫,不能得肉,日买质肝一片,屠者或不肯与,安邑令闻,□吏常给焉。仲叔怪而问之,知,乃叹曰:「闵仲叔岂以口腹累安邑邪?」遂去,客沛。以寿终。 注[一]谢沉书曰:「闵贡字仲叔。」
注[二]党与仲叔同郡,亦贞介士也。见逸人传。皇甫谧高士传曰:「党见仲叔食无菜,遗之生蒜。仲叔曰:『我欲省烦耳,今更作烦邪?』受而不食。」
注[三]劳其勤苦也。劳音力到反。
注[四]案罪曰劾,自投其劾状而去也。投犹下也。今有投辞、投牒之言也。
仲叔同郡荀恁,字君大,[一]少亦修清节。资财千万,父越卒,悉散与九族。
隐居山泽,以求厥志。王莽末,匈奴寇其本县广武,[二]闻恁名节,相约不入荀氏闾。光武征,以病不至。永平初,东平王苍为骠骑将军,开东合延贤俊,辟而应焉。及后朝会,显宗戏之曰:「先帝征君不至,骠骑辟君而来,何也?」
对曰:「先帝秉德以惠下,故臣可得不来。骠骑执法以检下,[三]故臣不敢不至。」后月馀,罢归,卒于家。 注[一]恁音而甚反。
注[二]广武,县,属太原郡,故城在今代州雁门县也。
注[三]检犹察也。
桓帝时,安阳人魏桓,字仲英,亦数被征。其乡人劝之行。桓曰:「夫干禄求进,所以行其志也。今后宫千数,其可损乎?厩马万匹,其可减乎?左右悉权豪,其可去乎?」皆对曰:「不可。」桓乃慨然叹曰:「使桓生行死归,于诸子何有哉!」[一]遂隐身不出。 注[一]若忤时强谏,死而后归,于诸劝行者复何益也。
若二三子,可谓识去就之□,候时而处。[一]夫然,岂其枯槁苟而已哉?盖诡时审己,以成其道焉。[二]余故列其风流,区而载之。[三] 注[一]□,节也。候时以居,不失去就也。
注[二]诡,违也。*(亦)**[多]*若违时,志存量己也。
注[三]言其清洁之风,各有条流,故区别而纪之。
周燮字彦祖,汝南安城人,*(法)**[决]*曹掾燕之后也。[一]燮生而钦颐折頞,丑状骇人。[二] 其母欲□之,其父不听,曰:「吾闻贤圣多有异貌。[三]兴我宗者,乃此儿也。」
于是养之。 注[一]燕具独行篇周嘉传。
注[二]颐,颔也。钦颐,曲颔也。说文曰:「頞,鼻茎也。」折亦曲也。钦音丘凡反。钦或作「顩」,音同。
注[三]伏羲牛首,女娲蛇躯,戏繇鸟喙,孔子牛唇,是圣贤异貌也。又蔡泽亦顩颐蹙頞。
始在髫鬌,而知廉让;[一]十岁就学,能通诗、论;及长,专精礼、易。不读非圣之书,不修贺问之好。有先人草庐结于罔畔,[二]下有陂田,常肆勤以自给。[三]非身所耕渔,则不食也。乡党宗族希得见者。[四] 注[一]髫,发也。礼记曰:「子生三月之末,择日剪发为*(髫)**[鬌]*,男角女羁,否则男左女右。」鬌音徒果反。
注[二]山脊曰冈。
注[三]肆,陈也。
注[四]谢承书曰「燮居家清处,非法不言,兄弟、父子、室家相待如宾,乡曲不善者皆从其教」也。
举孝廉、贤良方正,特徵,皆以疾辞,延光二年,安帝以玄纁羔币聘燮,[一] 及南阳冯良,二郡各遣丞掾致礼。宗族更劝之曰:「夫修德立行,所以为国。自先世以来,勋宠相承,君独何为守东冈之陂乎?」燮曰:「吾既不能隐处巢穴,追绮季之迹,[二]而犹显然不远父母之国,斯固以滑泥扬波,同其流矣。[三] 夫修道者,度其时而动。动而不时,焉得亨乎!」[四] 因自载到颖川阳城,遣*[门]*生送敬,遂辞疾而归。[五]良亦载病到近县,送礼而还。[六]诏书告二郡,岁以羊酒养病。 注[一]礼,卿执羔。董仲舒春秋繁露曰:「凡赞卿用羔,羔有角而不用,类仁者;
执之不鸣,杀之不縪,类死义者;羔饮其母必跪,类知礼者:故以为贽。」
注[二]绮季、东园公、夏黄公、□里先生,谓之四皓,隐于商山。见前书也。
注[三]滑,混也。楚词:「何不滑其泥而扬其波。」滑音古没反。
注[四]亨,通也。书曰:「虑善以动,动惟厥时。」
注[五]送敬犹致谢也。
注[六]送礼谓送其所致之礼也。
良字君郎。出于孤微,少作县吏。年三十,为尉从佐。[一]奉檄迎督邮,即路慨然,耻在□役,[二]因坏车杀马,毁裂衣冠,乃遁至犍为,从杜抚学。妻子求索,踪多断绝。后乃见草中有败车死马,衣裳腐朽,谓为虎狼盗贼所害,发丧制服。积十许年,乃还乡里。志行高整,非礼不动,遇妻子如君臣,乡党以为仪表。燮、良年皆七十馀终。 注[一]从佐谓随从而已,不主案牍也。
注[二]厮,贱也。
黄宪字叔度,汝南慎阳人也。[一]世贫贱,父为牛医。 注[一]在慎水之南,因以名县。南阳有顺阳国,而流俗书此或作「顺阳」者,误。
颖川荀淑至慎阳,遇宪于逆旅,[一]时年十四,淑竦然异之,揖与语,移日不能去。谓宪曰:「子,吾之师表也。」既而前至袁*(闳)**[阆]*[二]所,未及劳问,逆曰:「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三]*(闳)**[阆]*曰:「见吾叔度邪?」
是时,同郡戴良才高倨□,而见宪未尝不正容,及归,惘然若有失也。其母问曰:「汝复从牛医儿来邪?」对曰:「良不见叔度,不自以为不及;既莺其人,则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四]固难得而测矣。」同郡陈蕃、周举常相谓曰:「时月之閒不见黄生,则鄙吝之萌复存乎心。」[五]及蕃为三公,临朝叹曰:「叔度若在,吾不敢先佩印绶矣。」太守王龚在郡,礼进贤达,多所降致,卒不能屈宪。郭林宗少游汝南,先过袁*(闳)**[阆]*,不宿而退;进往从宪,累日方还。
或以问林宗。[六]林宗曰:「奉高之器,譬诸*(泛)**[氿]*滥,虽清而易挹。[七] 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八] 注[一]逆旅,客舍。
注[二]一作「阆」。
注[三]颜子,颜回也。
注[四]论语颜回慕孔子之言也。
注[五]吝,贪也。
注[六]郭泰别传曰:「时林宗过薛恭祖,恭祖问曰:『闻足不见袁奉高,车不停轨,銮不辍轭,从叔度乃弥信宿也?』」注[七]奉高,闳字也。尔雅曰:「侧出*(泛)**[氿]*泉,正出滥泉。」*(泛)**[氿]*音轨。滥音槛。
注[八]淆,混也。
宪初举孝廉,又辟公府,友人劝其仕,宪亦不拒之,暂到京师而还,竟无所就。
年四十八终,天下号曰「征君」。
论曰:黄宪言论风旨,无所传闻,然士君子见之者,靡不服深远,去玼吝。[一] 将以道周性全,无德而称乎?[二]余曾祖穆侯[三]以为宪隤然其处顺,[四]渊乎其似道,[五]浅深莫臻其分,清浊未议其方。[六]若及门于孔氏,其殆庶乎!
[七]故尝著论云。 注[一]玼音此。说文曰:「鲜色也。」据此文当为「疵」,作「玼」者,古字通也。
注[二]道周备,性全一。无德而称,言其德大无能名焉。
注[三]晋书曰:「范汪字玄平,安北将军,谥曰穆侯。汪生宁,宁生泰,泰生晔。」
注[四]易系词曰:「坤隤然示人简矣。」隤,柔顺貌。
注[五]老子曰:「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乎似万物之宗。」言渊深不可知也。
注[六]广雅曰:「方,所也。」
注[七]易系词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殆,近也。
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一]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 注[一]豫章,郡,今洪州也。南昌,县,即今豫章县也。谢承书曰「稚少为诸生,学严氏春秋、京氏易、欧阳尚书,兼综风角、星官、算历、河图、七纬、推步、变易,异行矫时俗,闾里服其德化。有失物者,县以相还,道无拾遗。
四察孝廉,五辟宰府,三举茂才」也。
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一]皆不就。 注[一]就家而拜之也。
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等上疏荐稚等曰:「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一]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二]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三]伏见处士豫章徐稚、彭城姜肱、汝南袁闳、[四] 京兆韦著、[五]颖川李昙,德行纯备,著于人听。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明矣。」桓帝乃以安车玄纁,备礼征之,并不至。帝因问蕃曰:「徐稚、袁闳、韦著谁为先后?」
蕃对曰:「闳出生公族,闻道渐训。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六]至于稚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七] 注[一]左传曰,晋三□害伯宗,谮而杀之,及栾弗忌。韩献子曰「□氏其不免乎!善人天地之纪也,而骤绝之,不亡何待」也。
注[二]大雅文王之诗也。思,愿也。皇,天也。思愿天多生贤人于此王国。
注[三]左右,助也。
注[四]闳见袁安传。谢承书曰:「闳少修志节,矫俗高厉。」
注[五]著见韦彪传。谢承书曰:「为三辅冠族。著少修节操,持京氏易、韩诗,博通术蓺。」
注[六]说苑曰「蓬生枲中,不扶自直」也。
注[七]如角之特立也。
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一]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
[二]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觿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三]吾无德以堪之。」 注[一]谢承书曰:「稚诸公所辟虽不就,有死丧负笈赴吊。常于家豫炙鸡一只,以一两挠絮渍酒中,暴干以里鸡,径到所起颐□外,以水渍挠使有酒气,斗米饭,白茅为藉,以鸡置前,醊酒毕,留谒则去,不见丧主。」
注[二]颠,仆也。维,系也。喻时将衰季,岂一人可能救邪?
注[三]小雅白驹诗。此戒贤者,行所舍,主人之饩虽薄,要就贤主人,其德如玉然也。
灵帝初,欲蒲轮聘稚,会卒,时年七十二。
子胤字季登,笃行孝悌,亦隐居不仕。[一]太守华歆礼请相见,固病不诣。[二] 汉末寇贼从横,皆敬胤礼行,转相约□,不犯其闾。建安中卒。 注[一]谢承书曰「胤少遭父母丧,致哀毁瘁,欧血发病。服阕,隐居林薮,躬耕稼穑,□则诵经,贫窭困乏,执志弥固,不受惠于人」也。
注[二]魏志曰,歆字子鱼,平原人。为豫章太守。为政清净不烦,吏人咸感而爱之。
李昙字云,少孤,继母严酷,昙事之愈谨,[一]为乡里所称法。养亲行道,终身不仕。 注[一]谢承书曰:「昙少丧父,躬事继母。*[继母]*酷烈,昙性纯孝,定省恪勤,妻子恭奉,寒苦执劳,不以为怨。得四时珍玩,先以进母。与徐孺子等海内列名五处士焉。」
姜肱字伯淮,彭城广戚人也。[一]家世名族。[二]肱与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著闻。其友爱天至,常共卧起。[三]及各娶妻,兄弟相恋,不能别寝,以系嗣当立,乃递往就室。 注[一]广戚故城今徐州沛县东。
注[二]谢承书曰「祖父豫章太守,父任城相」也。
注[三]谢承书曰「肱性笃孝,事继母恪勤。母既年少,又严厉。肱感恺风之孝,兄弟同被而寝,不入房室,以慰母心」也。
肱博通五经,兼明星纬,士之远来就学者三千馀人。诸公争加辟命,皆不就。
二弟名声相次,亦不应徵聘,时人慕之。
肱尝与季江谒郡,夜于道遇盗,欲杀之。肱兄弟更相争死,贼遂两释焉,[一] 但掠夺衣资而已。既至郡中,见肱无衣服,怪问其故,肱托以它辞,终不言盗。
盗闻而感悔,后乃就精庐,[二]求见征君。肱与相见,皆叩头谢罪,而还所略物。肱不受,劳以酒食而遣之。 注[一]谢承书曰「肱与季江俱乘车行适野庐,为贼所劫,取其衣物,欲杀其兄弟。肱谓盗曰:『弟年幼,父母所怜悯,又未娉娶,愿自杀身济弟。』季江言:
『兄年德在前,家之珍宝,国之英俊,乞自受戮,以代兄命。』盗戢刃曰:『二君所谓贤人,吾等不良,妄相侵犯。』□物而去。肱车中尚有数千钱,盗不见也,使从者追以与之,亦复不受。肱以物经历盗手,因以付亭吏而去」也。
注[二]精庐即精舍也。
后与徐稚俱征,不至。桓帝乃下彭城使画工图其形状。肱卧于幽闇,以被韬面,[一]言患眩疾,不欲出风。工竟不得见之。 注[一]韬,臧也。
中常侍曹节等专执朝事,新诛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欲借宠贤德,以释觿望,乃白征肱为太守。肱得诏,乃私告其友曰:「吾以虚获实,遂藉声价。明明在上,犹当固其本志,况今政在阉竖,夫何为哉!」乃隐身遁命,远浮海滨。再以玄纁聘,不就。即拜太中大夫,诏书至门,[一]肱使家人对云「久病就医」。遂羸服閒行,窜伏青州界中,卖卜给食。召命得断,家亦不知其处,历年乃还。年七十七,熹平二年终于家。弟子陈留刘操追慕肱德,共刊石颂之。 注[一]谢承书曰:「灵帝手笔下诏曰:『肱抗陵云之志,养浩然之气,以朕德薄,未肯降志。昔许由不屈,王道为化;夷﹑齐不挠,周德不亏。州郡以礼优顺,勿失其意。』」
申屠蟠字子龙,陈留外黄人也。九岁丧父,哀毁过礼。服除,不进酒肉十馀年。
每忌日,辄三日不食。[一] 注[一]海内先贤传曰:「蟠在颐侧致甘露﹑白雉,以孝称。」
同郡缑氏女玉为父报雠,[一]杀夫氏之党,吏执玉以告外黄令梁配,[二]配欲论杀玉。蟠时年十五,为诸生,进谏曰:「玉之节义,足以感无耻之孙,激忍辱之子。不遭明时,尚当表旌庐墓,况在清听,而不加哀矜!」配善其言,乃为谳得减死论。[三]乡人称美之。 注[一]缑,姓也。
注[二]续汉书曰「同县大女缑玉为从父报仇,杀夫之从母兄李士,姑执玉以告吏」也。
注[三]谳,请也。
家贫,佣为漆工。郭林宗见而奇之。同郡蔡邕深重蟠,及被州辟,乃辞让之曰:
「申屠蟠禀气玄妙,性敏心通,丧亲尽礼,几于毁灭。至行美义,人所鲜能。安贫乐潜,味道守真,不为燥湿轻重,[一]不为穷达易节。[二]方之于邕,以齿则长,以德则贤。」
注[一]律历志曰:「铜为物至精,不为燥湿寒暑变其节,不为风雨暴露改其形,介然有常,似于士君子之行。」
注[二]易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后郡召为主簿,不行。[一]遂隐居精学,博贯五经,兼明图纬。始与济阴王子居同在太学,子居临殁,以身托蟠,蟠乃躬推辇车,送丧归乡里。遇司隶从事于河巩之閒,[二]从事义之,为封传护送,[三]蟠不肯受,投传于地而去。事毕还学。 注[一]谢承书曰「蟠前后征辟,文书悉挂于树,初不顾眄」也。
注[二]百官志曰「司隶从事史十二人,秩百石」也。
注[三]传谓符牒。使人监送之。
太尉黄琼辟,不就。及琼卒,归葬江夏,四方名豪会帐下者六七千人,[一]互相谈论,莫有及蟠者。唯南郡一生与相酬对,既别,执蟠手曰:「君非聘则征,如是相见于上京矣。」蟠勃然作色曰:「始吾以子为可与言也,何意乃相拘教乐贵之徒邪?」[二]因振手而去,不复与言。再举有道,不就。[三] 注[一]帐下,葬处。
注[二]乐音五孝反。
注[三]谢承书曰「诏书令郡以礼发遣,蟠到河南万岁亭,折辕而旋」也。
先是京师游士汝南范滂等非讦朝政,自公卿以下皆折节下之。[一]太学生争慕其风,以为文学将兴,处士复用。蟠独叹曰:「昔战国之世,处士横议,[二]列国之王,至为拥彗先驱,[三]卒有坑儒烧书之祸,今之谓矣。」乃绝多于梁砀之閒,[四]因树为屋,自同佣人。[五]居二年,滂等果罹党锢,或死或刑者数百人,蟠确然免于疑论。后蟠友人陈郡冯雍坐事系狱,豫州牧黄琬欲杀之。或劝蟠救雍,蟠不肯行,曰:「黄子琰为吾故邪,未必合罪。如不用吾言,虽往何益!」琬闻之,遂免雍罪。 注[一]讦谓横议是非也。讦或作「评」也。
注[二]孟子曰:「圣王不作,诸侯恣行,处士横议。」前书曰:「秦既称帝,患周之败,以为起于处士横议,诸侯力争。」音义曰:「言由横议而败之。」
注[三]史记,邹衍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坐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
注[四]梁国有砀县。
注[五]谢承书曰「居蓬莱之室,依桑树以为栋」也。
大将军何进连征不诣,进必欲致之,使蟠同郡黄忠书劝曰:「前莫府初开,至如先生,特加殊礼,优而不名,申以手笔,设几杖之坐。经过二载,而先生抗志弥高,所尚益固。窃论先生高节有馀,于时则未也。今颖川荀爽载病在道,北海郑玄北面受署。彼岂乐羁牵哉,知时不可逸豫也。昔人之隐,遭时则放声灭多,巢栖茹薇。[一]其不遇也,则裸身大笑,被发狂歌。[二]今先生处平壤,[三] 游人閒,吟典籍,袭衣裳,事异昔人,而欲远蹈其多,不亦难乎!孔氏可师,何必首阳。」[四]蟠不荅。 注[一]放,□也。谓□声名也。巢栖谓巢父也。说文:「薇,似藿也。」
注[二]楚词曰:「桑扈裸行。」史记曰:「箕子被发阳狂。」歌谓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也。
注[三]壤,地也。
注[四]孔子使子路语隐者云:「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可废也?欲洁其身而乱大伦。」首阳,夷﹑齐所隐山也。
中平五年,复与爽﹑玄及颖川韩融﹑[一]陈纪等十四人并博士征,不至。明年,董卓废立,蟠及爽﹑融﹑纪等复俱公车征,[二]唯蟠不到。觿人咸劝之,蟠笑而不应。居无几,爽等为卓所胁迫,西都长安,京师扰乱。及大驾西迁,公卿多遇兵饥,室家流散,融等仅以身脱。唯蟠处乱末,终全高志。年七十四,终于家。 注[一]融字符长,诏之子也。见韶传。
注[二]续汉志曰,征爽为司空,融为尚书,纪为侍中。
赞曰:琛宝可怀,贞期难对。[一]道苟违运,理用同废。与其遐栖,岂若蒙秽?
[二]凄凄硕人,陵阿穷退。[三]韬伏明姿,甘是堙暧。[四] 注[一]琛宝喻道德也。贞期谓明时也。对,偶也。
注[二]蒙秽谓仕乱朝。
注[三]硕人谓贤者。凄凄,饥病貌也。言贤者退而穷处。诗国风曰:「考盘在阿,硕人之薖。」曲陵曰阿。陵,升也。薖,饥也。薖音苦戈反。
注[四]堙,沉也。暧犹翳也。
一七三九页三行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也按:「则」字原脱,径据汲本﹑殿本补。
一七三九页九行申徒狄按:汲本﹑殿本「徒」作「屠」。
一七四0页七行谢沉书曰按:汲本﹑殿本「沉」作「承」。
一七四0页一二行仲叔同郡荀恁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案刘平传,数荐达名士承宫﹑郇恁等,即此荀恁也。说文无「荀」字,当以「郇」为正。
一七四一页一二行*(亦)**[多]*若违时据殿本改。
一七四一页一四行*(法)**[决]*曹掾燕之后也据汲本﹑殿本改。按:殿本考證云「决」字监本作「法」。王会汾谓周嘉传言燕于宣帝时为郡决曹掾,则作「法曹」者误。
一七四二页六行常肆勤以自给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肆」当为「肄」字之误。
一七四二页八行择日剪发为*(髫)**[鬌]*据殿本改,与今本礼记合。
一七四三页一行遣*[门]*生送敬据刊误补。
一七四三页五行□里先生殿本「□」作「角」。按:角本有禄音,后人不知,别造「□」字代之。广韵一屋亦作「角」,不作「□」。
一七四三页一0行良字君郎按:集解引惠栋说,谓袁宏纪「君郎」作「君卿」。
一七四四页二行在慎水之南按:校补谓「南」字疑「阳」字之误。
一七四四页四行既而前至袁*(闳)**[阆]*所集解引陈景云说,谓黄宪﹑袁阆俱慎阳人,故荀淑有「子国颜子」之语,慎阳本侯国也。若汝阳袁闳,与宪同郡异县,则作「闳」非矣。又引黄山说,谓此传「闳」皆当作「阆」,惟后徐稚传所载,则确为袁闳耳。今据改。
一七四四页七行同郡陈蕃周举按:集解引惠栋说,谓世说及袁宏纪皆作「周子居」。
一七四四页一0行譬诸*(泛)**[氿]*滥据殿本改。注同。
一七四四页一一行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千顷」续汉书作「万顷」。
一七四四页一三行一作阆按:李慈铭谓黄宪传之「袁闳」,皆为「袁阆」之误。
章怀所注者乃是误本,其云「一作阆」者,乃别据一不误之本。
一七四五页三行乃弥信宿也按:校补引柳从辰说,谓袁宏纪作「乃弥日信宿也」,多「日」字文义更较圆足。
一七四五页四行奉高闳字也按:李慈铭谓袁阆字奉高,见第五十六卷王龚传,宪传与龚传仅隔两卷,章怀又见他本之作「阆」,乃不能援以改正,反注奉高为闳字,可谓率谬。足见当时东宫僚属,各人分注,不相證核也。
一七四六页九行稚不免之按:殿本考證引何焯说,谓「免」疑作「就」。集解引惠栋说,谓通鉴作「稚不之免」,胡注「不辞免也」。袁宏纪作「不之起」。
一七四八页一四行躬事继母*[继母]*酷烈据汲本﹑殿本补。
一七四九页二行以系嗣当立殿本考證谓「系」当作「继」。按:集解引黄山说,谓御览五一五引续汉书作「继」。系﹑系﹑继三字古以同义通作。
一七五一页六行姑执玉以告吏也按:「吏」原斗「史」,径改正。
一七五一页一二行易曰达则兼济天下汲本﹑殿本「济」作「善」。按:校补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语出孟子,注作「易曰」,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