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汉-班固

输入文本已由电脑自动标签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词汇
人物
地点
景观
称谓、职官
时间
别称
数量或序号
●卷八十一 匡張孔馬傳第五十一

卷八十一 匡張孔馬傳 第五十一

作者 班固
匡衡 張禹 孔光 馬宮

匡衡

匡衡字稚圭東海承人也。
世農夫,至好學家貧庸作以供資用,尤精力過絕人。
諸儒為之語曰:「無說《詩》,來;匡語《詩》,解人頤。」
射策甲科以不應令除為太常掌故調補平原文學
學者上書經明,當世少雙,令為文學就官京師後進皆欲從平原不宜遠方
事下太子太傅蕭望之少府梁丘賀問,對《詩》諸大義,其對深美
望之經學精習說有師道可觀覽。
宣帝不甚用儒,遣歸官
皇太子對,私善之。
宣帝崩,元帝初即位樂陵侯史高以外屬為大司馬車騎將軍,領尚書事,前將軍蕭望之為副。
望之名儒,有師傅舊恩天子任之,多所貢薦
充位而已,與望之有隙
長安楊興曰:「將軍親戚輔政貴重天下無二,然眾庶論議令問休譽不專將軍者何也?
彼誠有所聞也。
將軍莫府海內莫不卬望
而所舉不過私門賓客乳母子弟人情不自知,然一夫竊議,語流天下。
富貴在身列士不譽,是有狐白之裘而反衣之也。
古人病其若此,故卑體勞心,以求賢為務。
傳曰:以賢難得之故因曰事不待賢,以食難得故而曰飽不待食,或之甚者也。
平原文學匡衡材智有餘,經學絕倫,但以無階朝廷,故隨牒遠方
將軍召置莫府學士歙然歸仁,與參事議,觀其所有,貢之朝廷,必為國器,以此顯示眾庶名流於世。
然其言,辟議曹史,於上,上以為郎中,遷博士給事中
是時有日蝕、地震之變,上問以政治得失上疏曰:
臣聞五帝不同禮,三王異教民俗殊務,所遇之時異也。
陛下聖德,開太平之路,閔愚吏民觸法抵禁比年大赦,使百姓改行自新天下幸甚
臣竊見大赦之後奸邪不為衰止今日大赦明日犯法相隨入獄,此殆導之未得其務也。
保民者,「陳之以德義」,「示之以好惡」,觀其失而制其宜,故動之而和,綏之而安。
今天下俗貪財賤義,好聲色,上侈靡廉恥節薄淫辟之意縱,綱紀失序,疏者逾內,親戚之恩薄,婚姻之黨隆,苟合僥倖,以身設利
不改其原,雖歲赦之,刑猶難使錯而不用也。
臣愚以為宜一曠然大變其俗。
孔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
朝廷者,天下之楨F8B5也。
卿大夫相與循禮恭讓,則民不爭好仁樂施,則下不暴上義高節,則民興行寬柔和惠,則眾相愛。
四者,明王所以不嚴成化也。
何者
朝有變色之言,則下有爭鬥之患;上有自專之士,則下有不讓之人;上有克勝之佐,則下有傷害之心;上有好利之臣,則下有盜竊之民:此其本也。
俗吏之治,皆不本禮讓而上克暴,或忮害好陷人於罪,貪財慕勢故犯法者眾,奸邪不止,雖嚴刑峻法,猶不為變。
此非其天性有由然也。
臣竊考《國風》之詩,《周南》、《召南》被賢聖之化深,故篤於行而廉於色。
鄭伯好勇,而國人暴虎;秦穆貴信,而士多從死;陳夫人好巫,而民淫祀晉侯好儉,而民畜聚太王躬仁,邠國貴恕
由此觀之,治天下者所上而已
今之偽薄忮害不讓極矣。
聞教之流,非家至而人說之也。
賢者在位,能者布職朝廷崇禮百僚敬讓道德之行,由內及外,自近者始,然後民知所法,遷善日進不自知
是以百姓安,陰陽和,神靈應,而嘉祥見。
《詩》曰:「商邑翼翼四方之極;壽考且寧,以保我後生」此成湯所以至治保子孫,化異俗而懷鬼方也。
長安天子之都,親承聖化,然其習俗無以異於遠方郡國來者無所法則,或見侈靡放效之。
教化原本風俗樞機,宜先正者也。
臣聞天人之際精祲有以相蕩善惡有以相推,事作乎下者象動乎上,陰陽之理各應其感,陰變靜者動,陽蔽則明者暗,水旱之災隨類而至。
關東連年饑饉百姓乏困,或至相食,此皆生於賦斂多,民所共者大,而吏安集不稱之效也。
陛下祗畏天戒哀閔元元,大自減損,省甘泉建章官衛,罷珠崖偃武行文將欲度唐、虞之隆,絕殷、周之衰也。
見罷珠崖詔書者,莫不欣欣,人自以將見太平也。
宜遂減官室之度,省靡麗之飾,考制度,修外內,近忠正,遠巧佞放鄭、衛,進《雅》、《頌》,舉異材,開直言,任溫良之人,退刻薄之吏,顯潔白之士,昭無慾之路,覽《六藝》之意,察上世之務,明自然之道,博和睦之化,以崇至仁,匡失俗,易民視,令海內昭然咸見本朝之所貴,道德弘於京師淑問揚乎疆外然後大化可成,禮讓可興也。
上說其言,遷衡為光祿大夫太子少傅
時,上好儒術文辭,頗改宣帝之政,言事者多進見人人以為上意
傅昭儀及子定陶王愛幸,寵於皇后太子
衡復上疏曰:
臣聞治亂安危之機,在乎所用心。
受命王務創業垂統之無窮,繼體之君心存於承宣先王之德而褒大其功。
昔者成王嗣位,思述文、武之道以養其心,休烈盛美皆歸之二後不敢專其名,是以上天歆享鬼神祐焉。
其《詩》曰:「念我皇祖陟降廷止。
」言成王常思祖考之業,而鬼神祐助治也
陛下聖德天覆子愛海內,然陰陽未和奸邪未禁者,殆論議者未丕揚先帝盛功爭言制度不可用也,務變更之,所更或不可行,而復復之,是以群下更相是非吏民無所信。
臣竊恨國家樂成之業,而虛為此紛紛也。
陛下詳覽統業之事,留神遵制揚功以定群下之心。
大雅》曰:「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孔子著之《孝經首章,蓋至德之本也。
傳曰:「審好惡,理情性,而王道畢矣。
」能盡其性,然後盡人物之性;能盡人物之性,可以天地之化。
治性之道,必審已之所有餘,而強其所不足
聰明疏通者戒於大察,寡聞少見者戒於雍蔽勇猛剛強者戒於大暴,仁愛溫良者戒於無斷,湛靜安舒者戒於後時,廣心浩大者戒於遺忘
審己之所當戒,而齊之以義,然後中和之化應,而巧偽之徒不敢比周而望進。
陛下所以聖德
臣又聞室家之道修,則天下之理得,故《詩》始《國風》,《禮》本《冠》、《婚》。
始乎《國風》,原情性而明人倫也;本乎《冠》、《婚》,正基兆而防未然也。
福之興莫不本乎室家
道之衰莫不始乎閫內
聖王必慎妃後之際,別適長之位。
禮之於內也。
卑不逾尊,新不先故所以人情而理陰氣也。
其尊適而卑庶也,適子冠乎阼,禮之用醴,眾子不得與列,所以貴正體而明嫌疑也。
虛加禮文而已,乃中心與之殊異,故禮探其情而見之外也。
聖人動靜游燕所親物得其序;得其序,則海內自修百姓從化
如當親者疏,當尊者卑,則佞巧之奸因時而動,以亂國家。
聖人慎防其端,禁於未然不以私恩公義
陛下聖德純備莫不修正則天無為而治
《詩》云:「於以四方克定厥家。
」傳曰:「正家天下定矣。」
公元前36年
衡為少傅數年,數上疏便宜,及朝廷有政議,傅經以對,言多法義
以為任公卿,由是光祿勳御史大夫
建昭三年,代韋玄成丞相封樂安侯食邑六百戶
公元前33年
元帝崩,成帝即位,衡上疏妃匹,勸經學威儀之則,曰:
陛下秉至考,哀傷思慕不絕於心,未有游虞弋射之宴,誠隆於慎終追遠無窮已也。
竊願陛下雖聖性得之,猶復加聖心焉。
《詩》云「煢煢在疚」,言成王喪畢思慕意氣未能平也,蓋所以就文、武之業,崇大化之本也。
臣又聞之師曰:「妃匹之際,生民之始,萬福之原。
婚姻禮正然後品物遂而天命全。
孔子論《詩》以《關睢》為始,言太上者民之父母後夫人之行不侔天地,則無以神靈之統而理萬物之宜。
故《詩》曰:「窈窕淑女君子好仇
」言能致其貞淑不貳其操,情慾之感無介容儀宴私之意不形動靜,夫然後可以至尊而為宗廟主。
綱紀之首,王教之端也。
上世已來三代興廢未有不由此者也。
陛下詳覽得失盛衰之效以定大基,采有德,戒聲色,近嚴敬,遠技能
竊見聖德純茂專精《詩》、《書》,好樂無厭
臣衡材駑,無以輔相善義宣揚德音
臣聞《六經》者,聖人所以統天地之心,著善惡之歸,明吉凶之分,通人道之正,使不悖於其本性者也。
故審《六藝》之指,則天人之理可得而和,草木昆蟲可得而育,此永永不易之道也。
及《論語》、《孝經》,聖人言行之要,宜究其意。
公元前36年
臣又聞聖王自為動靜周旋奉天承親,臨朝享臣,物有節文,以章人倫
欽翼祗栗事天之容也;溫恭敬遜,承親之禮也;正躬嚴恪,臨眾之儀也;嘉惠和說,饗下之顏也。
舉錯動作,物遵其儀,故形為仁義,動為法則。
孔子曰:「德義可尊,容止可觀進退可度,以臨其民,是以其民畏而愛之,則而象之。
」《大雅》云:「敬慎威儀,惟民之則。
諸侯正月朝覲天子天子道德昭穆穆以視之,又觀以禮樂饗醴乃歸。
萬國莫不獲賜祉福蒙化成俗
今正月初幸路寢臨朝賀,置酒以饗萬方,傳曰「君子慎始」,願陛下留神動靜之節,使群下得望盛德休光,以立基楨天下幸甚
上敬納其言。
頃之,衡復奏正南北郊,罷諸淫祀,語在《郊祀志》。
初,元帝時中書令石顯用事,自前相韋玄成及衡皆畏不敢失其意。
至成帝初即位,衡乃與御史大夫甄譚共奏,追條其舊惡,並及黨與
於是司隸校尉王尊劾奏:「衡、譚居大臣位,知專權勢,作威福,為海內患害不以白奏行罰,而阿諛曲從附下罔上,無大臣輔政之義。
既奏等,不自陳不忠之罪,而反揚著先帝任用傾覆之徒,罪至不道
」有詔勿劾。
慚懼上疏謝罪
稱病乞骸骨,上丞相樂安侯印綬
上報曰:「君以道德修明,位在三公先帝委政,遂及朕躬
遵修法度勤勞公家,朕嘉與同心合意庶幾有成
司隸校尉詆欺加非於君,朕甚閔焉。
下有問狀,君何疑而上書歸侯乞骸骨,是章朕之未燭也。
傳不雲乎
禮義不愆,何恤人之言!
』君其察焉。
專精神,近醫藥強食自愛
」因賜上尊酒養牛
視事
上以新即位褒優大臣,然群下多是王尊者。
嘿嘿自安,每有水旱風雨不時,連乞骸骨讓位
上輒以詔書慰撫不許
久之子昌越騎校尉,醉殺人,系詔獄
越騎官屬與昌弟且謀篡昌。
發覺免冠徒跣待罪天子使謁者冠履
有司專地盜土,竟坐免。
公元前48年
初,封僮之樂安鄉,鄉本田堤封三千一百頃,南以閩佰為界。
初元元年,郡圖誤以閩佰為平陵佰。
積十餘歲,臨淮郡,遂封真平陵以為界,多四百頃。
至建始元年,郡乃定國界,上計簿,更定圖,言丞相府
所親吏趙殷曰:「主簿陸賜故居奏曹,習事曉知國界,署集曹掾
明年計時殷國界事:「曹欲奈何
」殷曰:「賜以為舉計,令郡實之。
恐郡不肯從實,可令家丞上書
曰:「顧當得不耳,何至上書
」亦不告曹使舉也,聽曹為之。
賜與明舉計曰:「案故圖,樂安鄉南以平陵佰為界,不從故而以閩佰為界,解何
」郡即復以四百頃付樂安國
從史之僮,收取還田租谷千餘石入家。
司隸校尉駿、少府忠行廷尉劾奏監臨所主守直十金以上
春秋》之義,諸侯不得專地所以一統法制也。
三公輔國政,領計簿知郡實,正國界,計簿已定而背法制專地盜土以自益,及賜、明阿承衡意,猥舉郡計,亂減縣界附下罔上,擅以地附益大臣,皆不道
於是上可其奏,勿治,丞相免為庶人終於家。
子咸亦明經歷位九卿
家世多為博士者。

張禹

張禹字子文河內軹人也。
至禹父徙家蓮勺
禹為兒,數隨家至市,喜觀卜相者前。
久之,頗曉其別蓍布卦意,時從旁言
卜者愛之,又奇其面貌,謂禹父:「是兒多知,可令學經。
」及禹壯,至長安學,從沛郡施讎受《易》,琅邪王陽、膠東庸生問《論語》,既皆明習,有徒眾,舉為郡文學
甘露中,諸儒薦禹,有詔太子太傅蕭望之問。
禹對《易》及《論語大義望之善焉,奏禹經學精習,有師法,可試事
奏寢罷歸故宮
久之,試為博士
初元中,立皇太子,而博士鄭寬中以《尚書》授太子薦言禹善說《論語》。
詔令禹授太子論語》,由是光祿大夫
數歲,出為東平內史。
公元前33年
元帝崩,成帝即位,征禹、寬中,皆以師賜爵關內侯寬中食邑八百戶,禹六百戶。
拜為諸吏光祿大夫中二千石給事中,領尚書事。
是時,帝舅陽平侯王鳳大將軍輔政專權
而上富於春秋謙讓,方鄉經學敬重師傅
而禹與並領尚書,內不相安,數病,上書乞骸骨,欲退避
上報曰:「朕以幼年執政萬機懼失其中,君以道德為師,故委國政。
君何疑而數乞骸骨忽忘雅素,欲避流言
無聞焉。
君其固心致思,總秉諸事,推以孳孳無違朕意。
」加賜黃金百斤養牛上尊酒太官致餐,侍醫視疾使者臨問
惶恐復起視事河平四年王商丞相封安昌侯
公元前20年
為相六歲鴻嘉元年老病乞骸骨上加再三,乃聽許
安車駟馬黃金百斤,罷就第,以列侯朝朔望,位特進見禮丞相,置從事五人益封四百戶。
天子數加賞賜前後數千萬。
為人謹厚內殖貨財,家以田為業。
富貴,多買田至四百頃,皆涇、渭溉灌,極膏腴上賈
財物稱是
性習知音聲,內奢淫,身居大第後堂絲竹管弦
成就弟子著者淮陽彭宣大司空沛郡戴崇至少府九卿
為人恭儉有法度,而愷弟多智,二人異行,禹心親愛,敬而疏之。
每候禹,常責師宜置酒設樂弟子相娛
禹將入後堂飲食婦女相對優人管弦鏗鏘極樂昏夜乃罷。
而宣之來也,禹見之於便坐講論經義日晏賜食不過一肉卮酒相對
未嘗得至後堂
兩人聞知各自得也
年老自治塚塋,起祠室,好平陵肥牛亭部處地,又近延陵奏請求之,上以賜禹,詔令平陵徙亭它所
曲陽侯根聞而爭之:「此地平陵寢廟衣冠所出遊道,禹為師傅不遵謙讓,至求衣冠所游之道,又徙壞舊亭,重非所宜。
孔子稱『賜愛其羊,我愛其禮』,宜更賜禹它地。
雖為舅,上敬重不如禹,言雖切,猶不見從,卒以肥牛亭地賜禹。
由是害禹寵,數毀惡之。
天子愈益敬厚禹。
禹每病,輒以起居聞,車駕臨問之。
上親拜禹床下,禹頓首謝恩,因歸誠,言:「老臣有四一女愛女其於男,遠嫁張掖太守蕭咸妻,不勝父子私情,思與相近
」上即時弘農太守
又禹小子未有宮,上臨候禹,禹數視其小子,上即禹床下拜為黃門郎給事中
禹雖家居,以特進天子師,國家每有大政,必與定議。
永始元延之間日蝕地震尤數,吏民上書災異之應,譏切王氏專政所致
上懼變異數見,意頗然之,而未有明見,乃車駕至禹弟,辟左右親問禹以天變,因用吏民所言王氏事示禹。
自見年老子孫弱,又與曲陽侯不平,恐為所怨。
禹則謂上曰:「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間日蝕三十餘,地震五,或為諸侯自殺,或夷狄中國災變之異深遠難見,故聖人罕言命不語怪神
與天道,自子贛之屬不得聞,何況淺見鄙儒之所言!
陛下宜修政事善應之,與下同福喜,此經義意也。
新學小生亂道誤人,宜無信用,以經術斷之。
」上雅信愛禹,曲此不疑王氏。
曲陽侯根諸王子弟聞知禹言,皆喜說,遂親就禹。
禹見時有變異,若上體不安,常擇日潔齋露蓍正衣冠立筮,得吉卦則獻其占,如有不吉,禹為感動憂色
公元前5年
成帝崩,禹及事哀帝建平二年薨,謚曰節侯
四子長子嗣侯
官至太常,列於九卿
三弟皆為校尉散騎諸曹
初,禹為師,以上難數對己問經,為《論語章句》獻之。
始,魯扶卿夏侯勝、王陽、蕭望之韋玄成皆說《論語》,篇第或異。
先事王陽,後從庸生采獲所安,最後出而尊貴
諸儒為之語曰:「欲為《論》,念張文
由是學者多從張氏,余家寢微。

孔光

孔光字子夏孔子十四世之孫也。
孔子伯魚鯉子思伋生子上帛,帛生子家求,求生子真箕,箕生子高穿。
穿生順,順為魏相
順生鮒,鮒為陳涉博士,死陳下。
弟子襄為孝惠博士長沙太博
襄生忠,忠生武及安國武生延年
延年生霸字次儒
生光焉。
安國延年皆以治《尚書》為武帝博士
安國臨淮太守
霸亦治《尚書》,事太傅夏侯勝昭帝末年博士宣帝時太中大夫,以選授皇太子經,遷詹事高密
是時諸侯王郡守上。
公元前48年
元帝即位,征,以師賜爵關內侯食邑八百戶號褒成君給事中,加賜黃金二百斤,第一區,徙名數長安
為人謙退不好權勢,常稱爵位泰過,何德以堪之!
上欲霸相位,自御史大夫貢禹卒,及薛廣德免,輒欲拜霸。
讓位自陳至三,上深知至誠,乃弗用。
以是敬之賞賜甚厚。
及霸薨,上素服臨吊者再,至賜東園秘器、錢、帛,策贈列侯禮,謚曰烈君
四子長子福嗣關內侯
次子捷、捷弟喜皆列校尉諸曹
光,最少子也,經學尤明,年未二十,舉為議郎
光祿勳匡衡舉光方正,為諫大夫
坐議不合左遷虹長,自免教授
成帝初即位,舉為博士,數使錄冤獄行風俗,振贍流民奉使稱旨由是知名
是時博士三科,高為尚書,次為刺史,其不通政事,以久次諸侯太傅
光以高第尚書,觀故事品式,數歲明習漢制法令
上甚信任之,轉為僕射尚書令
有詔光周密謹慎未嘗有過加諸吏官,以子男放為侍郎給事黃門
數年,遷諸吏光祿大夫,秩中二千石給事中,賜黃金百斤,領尚書事。
後為光祿勳,復領尚書,諸吏給事中如故凡典樞機十餘年,守法度,修故事
上有所問,據經法以心所安而對,不希苟合如或不從不敢強諫爭,以是久而安。
時有所言,輒削草稿,以為章主之過,以奸忠直人臣大罪也。
有所薦舉唯恐其人之聞知
沐日歸休兄弟妻子燕語,終不及朝省政事
或問光:「溫室省中樹皆何木也?
」光嘿不應,更答以他語,其不洩如是
光,帝師傅子,少以經行自著,進官蚤成
不結黨友,養遊說,有求於人。
既性自守,亦其勢然也。
光祿勳御史大夫
綏和中,上即位二十五年,無繼嗣至親同產弟中山孝王同產弟定陶王在。
定陶王好學多材,子帝子行。
而王祖母傅太后陰為王求漢嗣,私事趙皇后昭儀及帝舅大司馬驃騎將軍王根,故皆勸上。
於是丞相翟方進御史大夫光、右將軍廉褒、後將軍硃博,皆引入禁中,議中山定陶王誰宜為嗣者。
方進以為:「定陶王帝弟之子,《禮》曰:『昆弟之子猶子也』,『為其後者為之子也』,定陶王為嗣
、傅皆如方進議。
光獨以為立嗣以親,中山王先帝之子,帝親弟也,以《尚書盤庚》殷之及王為比中山王為嗣
上以《禮》兄弟不相入廟,又皇后昭儀欲立定陶王,故遂立為太子
光以議不中意左遷廷尉
光久典尚書,練法令號稱詳平
定陵侯淳于長坐大逆誅,小妻迺始六人皆以事未發覺時棄去,或更嫁
用長事發,丞相方進大司空武議以為:「令,犯法者各以法時律令論之,明有所訖也,大逆時,迺始等見為長妻,已有當坐之罪,與身犯法無異
後乃棄去,於法無以解。
請論。
」光議以為:「大逆無道父母妻子同產少長棄市,欲懲後犯法者也。
夫婦之道,有義則合,無義則離。
自知坐大逆之法,而棄去迺始等,或更嫁,義已絕,而欲以長妻論殺之,名不正不當坐。
」有詔「光議是」。
是歲,右將軍褒、後將軍博坐定陵紅陽侯皆免庶人
以光為左將軍,居右將軍官職執金吾王咸右將軍,居後將軍官職
罷後將軍官。
數月,丞相方進薨,召左將軍光,當拜,已刻侯印書贊,上暴崩,即其夜於大行前拜丞相博山侯印綬
哀帝初即位躬行儉約省減諸用,政事由己出,朝廷翕然,望至治焉。
褒賞大臣,益封光千戶
時,成帝太皇太后自居長樂宮,而帝祖定陶傅太后國邸,有詔問丞相大司空:「定陶共王太后宜當何居
素聞傅太后為人剛暴長於權謀,自帝在襁褓養長教道至於成人,帝之有力
光心傅太后政事,不欲令與帝旦夕相近,即議以為定陶太后宜改築宮
大司空何武曰:「可居北宮
上從言。
北宮紫房復道未央宮傅太后從復朝夕帝所,求欲稱尊號,貴寵親屬,使上不得直道行。
頃之太后從弟子傅遷在左右傾邪,上免官遣歸故郡。
傅太后怒,上不得已復留遷。
大司空師丹奏言:「詔書侍中駙馬都尉巧佞無義漏洩不忠,國之賊也,免歸故郡。
』復有詔止。
天下疑惑無所取信虧損聖德,誠不小愆。
陛下變異連見,避正殿,見群臣,思求其故,至今未有所改。
臣請歸遷故郡,以銷奸黨應天戒。
」卒不得遣,復為侍中
脅於傅太后,皆此類也。
傅太后欲與成帝母俱稱尊號,群下多順詣,言母以子貴,宜尊號以厚孝道
師丹不可
上重大臣正議,又內迫傅太后猗違連歲
以罪免,而硃博代為大司空
先帝時議繼嗣持異之隙矣,又重忤傅太后指,由是傅氏在位者與硃博表裡,共毀譖
後數月遂策免曰:「丞相者,朕之股肱所與共承宗廟統理海內輔朕不逮治天下也。
朕既不明災異重仍,日月無光山崩河決五星失行,是章朕之不德股肱不良也。
君前為御史大夫輔翼先帝出入八年,卒無忠言嘉謀;今相朕,出入三年憂國之風復無聞焉。
陰陽錯謬歲比不登天下空虛百姓饑饉父子分散流離道路,以十萬數。
百官群職曠廢奸軌放縱盜賊並起,或攻官寺,殺長吏
數以問君,君無怵惕憂懼之意,對毋能為
是以卿大夫咸惰哉莫以為意,咎由君焉。
君秉社稷之重,總百僚之任,上無以匡朕之闕,下不能綏安百姓
《書》不雲乎
『毋曠庶官天工人其代之』。
於虖
君其上丞相博山侯印綬罷歸。」
退閭里杜門自守
硃博代為丞相,數月,坐承傅太后指妄奏事自殺
平當代為丞相,數月薨。
王嘉復為丞相數諫爭忤指。
旬歲間閱三相,議者皆以為不及
由是思之。
公元前2年
元壽元年正月朔日有蝕之,後十餘日傅太后崩。
是月,征詣公車,問日蝕事。
對曰:「臣聞日者眾陽之宗,人君之表,至尊之象。
君德衰微陰道盛強,侵蔽陽明,則日蝕應之。
《書》曰『羞用五事』,『建用皇極』。
如貌、言、視、聽、思失,大中之道不立,則咎徵荐臻六極屢降。
皇之不極,是為大中不立,其傳曰『時則有日亂行』,謂朓、側匿,甚則薄蝕是也
又曰『六沴之作』,歲之朝曰三朝,其應至重。
正月辛丑朔日有蝕之,變見三朝之會。
上天聰明,苟無其事,變不虛生
《書》曰『惟先假王正厥事』,言異變之來,起事不正也。
臣聞師曰,天左與王者,故災異數見,以譴告之,欲其改更
若不畏懼有以塞除,而輕忽簡誣,則凶罰加焉,其至可必
《詩》曰:『敬之敬之,天惟顯思,命不易哉!
』又曰:『畏天之威,於時保之。
』皆謂不懼者凶,懼之則吉也。
陛下聖德聰明兢兢業業承順天戒敬畏變異勤心虛己延見群臣,思求其故,然後敕躬自約,總正萬事放遠讒說之黨,援納斷斷之介,退去貪殘之徒,進用賢良之吏,平刑罰,薄賦斂恩澤加於百姓,誠為政大本應變至務也。
天下幸甚
《書》曰『天既付命正厥德』,言正德以順天也。
又曰『天棐諶辭』,言有誠道天輔之也。
承順天道在於崇德博施,加精至誠,孳孳而已
俗之祈禳小數,終無益於應天塞異,銷禍興福較然甚明,無可疑惑。」
書奏上說賜光束帛,拜為光祿大夫,秩中二千石給事中位次丞相
詔光舉可尚書令者封上,光謝曰:「臣以朽材前比歷位天職,卒無尺寸之效,幸免罪誅全保首領,今復拔擢,備內朝臣,與聞政事
臣光智謀淺短犬馬齒臷,誠恐一旦顛仆無以報稱
竊見國家故事尚書久次轉遷,非有踔絕之能,不相逾越
尚書僕射敞,公正勤職通敏於事,可尚書令
謹封上。
」敞以舉故,為東平太守
敞姓成公東海人也。
光為大夫月餘丞相下獄死,御史大夫賈延免。
光復御史大夫二月丞相復故博山侯
上乃知光前免非其罪,以過近臣毀短者,復免傅嘉,曰:「前為侍中毀譖仁賢誣訴大臣,令俊艾者久失其位。
傾覆巧偽挾奸罔上,崇黨以蔽朝,傷善以肆意
《詩》不雲乎
讒人罔極交亂四國
』其免嘉為庶人,歸故郡。」
公元前1年
明年,定三公官,更為大司徒
哀帝崩,太皇太后新都侯王莽大司馬,征立中山王,是為平帝
年幼太后稱制委政
初,哀帝罷黜王氏,故太后怨丁、傅、董賢之黨。
為舊相名儒天下所信,太后敬之備禮
所欲搏擊,輒為草,以太后指風光令上之,睚眥莫不誅傷
日盛憂懼不知所出上書乞骸骨
白太后:「帝幼少,宜置師傅
」徙為帝太傅,位四輔給事中,領宿衛供養,行內署門戶,省服御食物
明年,徙為太師,而太傅
稱疾不敢並。
有詔朝朔望,領城門兵。
又風群臣奏功德,稱宰衡,位在諸侯王上,百官統焉。
愈恐,固稱疾辭位
太后詔曰:「太師光聖人之後先師之子德行純淑,道不通明,居四輔職,輔道於帝。
今年有疾俊艾大臣,惟國之重,其猶不可以闕焉
《書》曰『無遺耇老』,國之將興,尊師而重傅。
其令太師毋朝十日一賜餐。
太師靈壽杖黃門令太師省中坐置幾,太師省中用杖,賜餐十七物,然後歸老於第,官屬按職如故。」
公元18年
凡為御史大夫丞相各再,一為大司徒太傅太師,歷三世,居公輔十七年
自為尚書,止不教授,後為卿,時會門下大生講問疑難,舉大義雲。
弟子成就博士大夫者,見師居大位,幾得其助力終無所薦舉,至或怨之。
其公如此
公元5年
光年七十,元始五年薨。
白太后,使九卿策贈太師博山侯印綬賜乘輿、秘器金錢雜帛
少府供張諫大夫持節謁者二人使護喪事,博士護行禮。
太后跡遣中謁者持節視喪。
公卿百官會吊送葬
載以乘輿轀輬及副各一乘羽林孤兒諸生四百人挽送
車萬餘輛,道路舉音以過喪。
將作穿復土,可甲卒五百人起墳大將軍王鳳制度
謚曰簡烈侯
初,丞相封,後益封,凡食邑萬一千戶。
疾甚上書讓還七千戶,及還所賜一第
公元前48年
子放嗣。
篡位後,以兄子永為大司馬封侯
昆弟子至卿大夫四五人
始光父霸以初元元年關內侯食邑
霸上書求奉孔子祭祀元帝下詔曰:「其令師褒成君關內侯霸以所食邑八百戶孔子焉。
」故長子名數於魯,奉夫子祀。
薨,子福嗣。
福薨,子房嗣。
房薨,子莽嗣。
元始元年封周公孔子後為列侯食邑二千戶
莽更封為褒成侯,後避王莽更名均

馬宮

馬宮字游卿東海戚人也。
治《春秋》嚴氏,以射策甲科為郎,遷長史免官
後為丞相史司直
師丹行能高潔,遷廷尉平青州刺史汝南九江太守所在見稱
徵為詹事光祿勳右將軍,代孔光大司徒封扶德侯
太師薨,復代太師,兼司徒官。
初,哀帝時丞相御史雜議帝祖傅太后謚,及元始中,王莽傅太后陵徙歸定陶,以民葬之,追誅前議者。
所厚,獨不及內慚懼,上書謝罪乞骸骨
太皇太后詔賜策曰:
太師大師徒、扶德侯上書言:「前以光祿勳議故定陶共王母謚,曰『婦人以夫爵尊為號,謚宜曰孝元傅皇后,稱渭陵東園
』臣知妾不得體君,卑不得敵尊,而希指雷同,詭經辟說,以惑誤上。
為臣不忠,當伏斧鉞之誅,幸蒙灑心自新,又令得保首領
伏自惟念,入稱四輔,出備三公,爵為列侯,誠無顏望闕廷,無心居官府,無宜復食國邑。
願上太師大司徒扶德侯印綬避賢者路。
」下君章有司,皆以為四輔之職為國維綱三公之任鼎足承君,不有鮮明固守無以居位
如君至誠可聽,惟君之惡在灑心前,不敢文過,朕甚多之,不奪君之爵邑,以著「自古皆有死」之義。
其上太師大司徒印綬使者,以侯就第
王莽篡位,以太子師,卒官。
本姓馬矢仕學,稱馬氏雲。

評論

贊曰:自孝武興學公孫弘儒相其後蔡義韋賢玄成匡衡張禹翟方進孔光平當馬宮當子晏咸以儒宗宰相位,服儒衣冠,傳先王語,其醞藉可也,然皆持祿保位,被阿諛之譏。
彼以古人之跡見繩,烏能勝其任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