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一册 第 x 頁
予論詩最重氣象。在心為氣,感而發之於詩謂之象。氣為體,象為用。必言以喩之,則氣如鏡,物來成象;氣如水,詩浮為英。而情、志、才、學、膽、識,皆所以涵養成就此氣象者也。
康南海曰:“夫有元氣,則蒸而為熱,軋而成響,磨而生光,合沓變化而成山川,躍裂而為火山流金,彙聚而為大海回波。坱軋有芒,大塊文章,豈故為之哉?亦不得已也。”昌黎曰“不平則鳴”,南海曰“不得已”,更進一層矣。有此“不得已”,而後有天地之至文。“故為之”者,雕蟲小技,壯夫不為也。
詩有三要焉,曰景、情、理。“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景也;“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情也;“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情景交融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則景情理三者具化矣。作詩先學寫景,再求情景交融,進而景情理渾然一體,斯為至境也。
詩有三階焉,曰通順、精煉、渾化。同一作者,如孟浩然,《口號贈王九》:“日暮田家遠,山中勿久淹。歸人須早去,稚子望陶潛”,通順者也;《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夜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精煉者也;《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渾化者也。通順、精煉,如託盆舉甕,人力可求焉;及於渾化,猶舉鼎挾山,尤關天分神力,非強求所能必至也。
詩有三覺焉,曰直覺、錯覺、幻覺。“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直覺也;“白髮三千丈,緣愁似个長”,錯覺也;“只愁歌舞散,化作彩雲飛”,幻覺也。作詩能善用此三覺,何患不佳。
詩有三面焉,曰正面、側面、反面。同一以水喩愁,正面用之則為李頎“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側面用之則為李涉“關門不鎖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反面用之則為太白“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於詞亦然,正用則為後主“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側用則為易安“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反用則為少遊“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四言極難作,叔夜“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之外,予獨賞仲長統“沆瀣當餐,九陽代燭”。又竇玄妻曰:“煢煢白兔,東走西顧。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不意詩三百之後,乃有工於興若是者,予每誦之流涕,不知所以云。於唐人則特賞太白四句“羅帷舒卷,似有人開。明月直入,無心可猜。”
詩之事典如椰殻,情義如椰肉。不明事典,讀詩則如以齒試殻,斷牙不得其味。
阮步兵“西北登不周,東南望鄧林”,不周為共工所觸,鄧林為夸父所化,皆烈士之遺迹。西北、東南,則天地四方無不彌其憤懣。一登一望,頓生九州無人,千秋寥落之感。十字眞力彌滿,沉厚之至也。
杜審言“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對句尤佳,“渡”為詩眼。春從江南傳至江北,故江南之梅柳先綠,江北後綠焉。即如梅柳乃從江南渡江北來。此寫“遊望”之錯覺也。詩意每從錯覺而來,若能錯得美,便能生出詩意。
老杜詠史多悲憫,故厚重;小李詠史多諷刺,故深刻。
玉溪《過故府中武威公交城舊莊感事》曰:“新蒲似筆思投日,芳草如茵憶吐時。”用班超投筆從戎典,但以新蒲擬之,便出新意。若直説人思投筆,則俗矣哉。曲以成之,比興乃佳。
小杜《題安州浮雲寺樓寄湖州張郎中》:“去夏疏雨餘,同倚朱欄語。當時樓下水,今日到何處?恨如春草多,事與孤鴻去。楚岸柳何窮,別愁紛若絮。”錦衣奪目,惹人撏摭。後主“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化自“恨如春草多”。東坡“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反用“事與孤鴻去”。方回“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烟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啓於“別愁紛若絮”。
古德偈語每有以艷詩發之者,予絶賞法演一偈:“金鴨香消錦繡幃,笙歌叢裏醉扶歸。少年一段風流事,唯許佳人獨自知。”蓋自性眞如亦似佳人少年時之風流事,只許自知自悟,佛祖亦無從過問也。
東坡:“水光瀲灔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稼軒則曰:“烟雨偏宜晴更好,約略西施未嫁。”著一“未嫁”,情韻倍增,已嫁西施與未嫁西施,實有質之別也,可謂奪胎換骨,返艷成純。
鄆王楷,徽宗三子也。有《范蠡》詩曰:“已將勛業等浮漚,鳥盡弓藏見遠謀。越國江山畱不住,五湖烟月一扁舟。”三句極沉痛,力重千鈞,詩中之重筆也。結句極灑脫,消沉痛於空靈之外,潛氣內轉,有神明變化之妙。天水璜胄壓軸之作也。
元遺山《同兒輩賦未開海棠》:“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蕊深藏數點紅。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橫而不流,出處自高,詠物至此,物我合一,直抵一篇《橘頌》。“愛惜”句尤士君子之所當措意者。
賞花詩予最好三句,一為邵康節:“美酒飲教微醉後,好花看到半開時。”一為元遺山“珍重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一為黃季剛“好花須是偶然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