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x 頁
聖宗
聖宗親以契丹大字譯白居易《諷諫集》,詔番臣讀之。史稱:幼喜書翰,十歲能詩。既長,曉音律,好繪畫,性尤喜吟詠。出題詔宰相以下賦詩進御,一一讀之,優者賜金帶。又御製曲五百餘首。
統和十五年,蕭撻凜討平敵烈、阻卜兩部,諸番歲貢方物,充於內府,自後往來若一家焉。上賜詩嘉獎,仍命林牙耶律昭做賦,以述其功。
興宗
重熙五年四月,幸后弟蕭無曲第,泛觴賦詩。冬十月,幸南京,御元和殿,以〈日射三十六熊賦〉、〈幸燕詩〉試進士於廷。
按:五年九月,獵黃花山,獲熊三十六,賞獵人有差,因即以命題也。金試進士,亦嘗以此命題。由爾時科目初開,又復親幸貢院,故百年之久,尚傳其盛。我鄉查侍講嗣瑮〈燕京雜詠〉有云:「紫濛川外月初寒,隊隊銀貂小契丹。不射黃羊調酪酒,傳分三十六熊蹯。」蓋詠此事。
六年七月,以皇太弟重元生子,賜詩及寶玩器物。二十四年二月,召宋使,釣魚賦詩。
魏國王蕭惠有大功,既請老歸,遺賜湯藥及他賞賚不絕。及惠生日,輒賜詩,以示尊寵。
道宗
清寧三年八月,以〈君臣同志華夷同風詩〉進皇太后。六年五月,監修國史耶律白請編次御製詩賦,仍命白為序。
咸雍元年十月,皇太后射獲虎,大宴群臣,令各賦詩。
大安元年,嘗賜詩褒北院樞密副使耶律斡特刺。
相臣李儼嘗作〈黃菊賦〉以獻,道宗作詩題其後以賜之曰:「昨日得卿〈黃菊賦〉,碎翦金英填作句。袖中猶覺有餘香,冷落西風吹不去。」
遼主得其臣所獻〈黃菊賦〉,題其後云云。元張肯繼孟檃括其辭,寄蝶戀花曰:「昨日得卿黃菊賦,細翦金英,題作多情句。冷落西風吹不去,袖中猶有餘香度。滄海塵生秋日暮,玉砌雕闌,木葉鳴疏雨。江總白頭心更苦,素琴猶寫〈幽蘭譜〉。」
按:詞載華亭錢舍人芳標《蒓 漁詞話》,蓋繼孟手書也。道宗一詩,原出《老學庵筆記》。繼孟填詞,想亦依據放翁耳。
懿德皇后蕭氏
后小字觀音,樞密使蕭惠之女,以重熙九年五月五日生。姿容端麗,為蕭氏首。能歌詩彈箏,琵琶尤為當時第一。清寧元年,冊為皇后。方出閣升座,扇開簾捲,忽有白練一段,自空吹至后褥位前,上有「三十六」三字。后問:「此何也?」左右曰:「此天書命可敦領三十六宮也。」后大喜。宮中為語曰:「孤穩壓帕女古鞾,菩薩喚作耕斡麼。」蓋以玉飾首,以金飾足,以觀音作皇后也。
二年八月,上獵秋山,后率嬪妃從行在所。至伏虎林,命后賦詩,后應聲曰:「威風萬里壓南邦,東去能翻鴨綠江。靈怪大千俱破膽,那教猛虎不投降!」上大喜,出示群臣曰:「皇后可謂女中才子。」次日,上親射獵,有虎突林而出。上曰:「朕射得此虎,可謂不愧后詩。」一發而殪。群臣皆呼萬歲。
三年秋,上作〈君臣同志華夷同風詩〉,后應制屬和曰:「虞廷開盛軌,王會合奇琛。到處承天意,皆同捧日心。文章通谷蠡,聲教薄雞林。大寓看交泰,應知無古今。」后常慕唐徐賢妃行事,每於當御之夕,進諫得失。國俗君臣尚獵,故有四時捺缽。上既擅聖藻,而尤長弓馬,往往以國服先驅。所乘馬號飛電,瞬息百里,常馳入深林邃谷,扈從求之不得。后患之,上疏諫獵秋山。上雖嘉納,心頗厭遠。咸雍之末,希得幸御。后因作詞曰〈回心院〉,被之管絃,以寓望幸之意。其詞曰:「掃深殿,閉久金鋪暗。游絲絡網塵作堆,積歲青苔厚階面。掃深殿,待君晏。」「拂象床,憑夢借高唐。敲壞半邊知妾臥,恰當天處少輝光。拂象床,待君王。」「換香枕,一半無雲錦。為是秋來展轉多,更有雙雙淚痕滲。換香枕,待君寢。」「鋪翠被,羞殺鴛鴦對。猶憶當時叫合歡,而今獨覆相思塊。鋪翠被,待君睡。」「裝繡帳,金鉤未敢上。解卻四角夜光珠,不教照見愁模樣。裝繡帳,待君貺。」「疊錦茵,重重空自陳。只顧身當白玉體,不願伊當薄命人。疊錦茵,待君臨。」「展瑤席,花笑三韓碧。笑妾新鋪玉一床,從來婦歡不終夕。展瑤席,待君息。」「剔銀燈,須知一樣明。偏是君來生彩暈,對妾故作青熒熒。剔銀燈,待君行。」「爇薰爐,能將孤悶蘇。若道妾身多穢賤,自沾御香香徹膚。爇薰爐,待君娛。」「張鳴箏,恰恰語嬌鶯。一從彈作房中曲,常和窗前風雨聲。張鳴箏,待君聽。」
時諸伶無能奏演此曲者,獨伶官趙惟之能之。耶律乙辛因誣后與惟一淫通,欲乘此害后。更命他人作〈十香淫詞〉為誣案云:「青絲七尺長,挽作內家裝。不知眠枕上,倍覺綠雲香。」「紅綃一幅強,輕闌白玉光。試開胸探取,尤比顫酥香。」「芙蓉失新豔,蓮花落故妝。兩般總堪比,可似粉腮香?」「蝤蠐那足並,長須學鳳凰。昨宵歡臂上,應惹領邊香。」「和羹好滋味,送語出宮商。定知郎口內,含有煖甘香。」「非關兼酒器,不是口脂芳。卻疑花解語,風送過來香。」「既摘上林蕊,還親御苑桑。歸來便攜手,纖纖春筍香。」「鳳鞾拋合縫,羅襪卸輕霜。誰將煖白玉,雕出軟鉤香?」「解帶色已戰,觸手心愈忙,那識羅裙內,消魂別有香?」「咳唾千花釀,肌膚百和裝。元非噉沈水,生得滿身香。」
乙辛既造〈十香詞〉,陰使宮婢單登本重元家婢,亦善箏及琵琶,每與惟一爭能,怨后不知己,乃召登對彈四旦二十八調,皆不及登,媿恥拜服。乞后手書。給后曰:「此宋國忒里蹇所作,更得御書,便稱二絕。后讀而喜之,既為手書一紙,紙尾復書己所作〈懷古詩〉一絕云:「宮中只數趙家妝,敗雨殘雲誤漢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窺飛燕入昭陽。」乙辛得書,以為早晚見其白練掛粉脰也。遂搆詞,命登等史又有教坊朱鶴頂。陳首,以〈十香詞〉為證,乙辛乃密奏之。上大怒,命張孝傑與乙辛窮治其獄。獄既具,上猶未決,指〈懷古〉一詩曰:「此是皇后罵飛燕也,如何更作十詞?」孝傑進曰:「此正皇后懷惟一耳。」上問曰:「何以知之?」孝傑曰:「『宮中只數趙家妝』,『惟有知情一片月』,二句中包『趙惟一』三字也。」上意遂決,敕后自盡。
后自盡時,乞更面可汗一言而死,不許。乃望帝所而拜,作〈絕命詞〉曰:「嗟薄祜兮多幸,羌做儷兮皇家。承昊穹兮下覆,近日月兮分華。託後鉤兮凝位,忽前星兮啟耀。雖釁累兮黃床,庶無罪兮宗廟。欲貫魚兮上進,乘陽德兮天飛。豈禍生兮無朕,蒙穢惡兮宮闈。將剖心兮自陳,冀迴照兮白日。寧庶女兮多慚,遏飛霜兮下擊。顧子女兮哀頓,對左右兮摧傷。共西曜兮將墜,忽吾去兮椒房。呼天地兮慘悴,恨今古兮安極?知吾生兮必死,又焉愛兮日夕?」遂閉宮,以白練自經。年三十有六,正符白練之數,聞者莫不冤之。史云:乾統初,追諡宣懿皇后,合葬慶陵。
按:《焚椒錄》題大遼觀書殿學士王鼎謹述。其書真偽不可辨,今稍為芟節,擇其雅馴者存之。
天祚文妃
文妃蕭氏,《葉志》作渤海大氏女。小字瑟瑟。幼選入宮。聰慧閒雅,工文墨,善詩歌。天祚即位,冊為文妃。見金兵內侵,而天祚畋遊不悛,忠良疏斥,作歌以諷云:「莫一作勿。嗟塞上兮暗紅塵,勿傷多難兮畏夷人。不如塞卻一無卻字。姦邪之路兮選取賢臣。直須臥薪而一無而字。嘗膽兮激壯士之捐身。便一無便字。可以朝清沙漠一作漠北。兮夕枕燕、雲。」詞多不備載。其譏切不避權貴如此。
按:《葉志》所載與此小異,蓋史家以原詞稍俚,故潤色之也。
又作〈詠史詩〉云:「丞相朝來劍佩鳴,千官側目一作欄日。寂無聲。養成外患一作寇盜。嗟何一作謀將。及,禍盡忠良罰不明。一作諫不行。親戚並一作盡。連藩屏位,一作翰地。私門潛蓄爪牙兵。可憐往代一作一世。秦天子,枉一作猶。向空中望太平。」天祚見而銜之。後為奉先所誣,賜死。
按:此與前首史中俱作歌詞,增入「兮」字,題曰〈其二〉。今依《葉志》為七律,而題曰〈詠史〉,以律體差勝也。
東丹王
東丹王倍,小字圖一作突。欲,太祖長子也。幼聰敏好學。太祖破大諲譔,改渤海為東丹國,以倍為人皇王主之,建元甘露。太祖將還,倍作歌以獻。後讓位於德光。德光既立,見疑,以東平為南京,徙倍居之,置衛士,陰伺動靜。倍既歸國,屬王繼遠譔〈建南京碑〉。起書樓於西宮,作〈樂田園詩〉。唐明宗聞之,使人跨海持書密招焉。倍遂自登州攜高美人載書泛海歸唐。於海州海岸刊木立碑,大書二十漢字詩云:「小山壓大山,大山全無力。羞見故鄉人,從此投外國。」唐明宗賜姓東丹,名慕華,復賜姓名李贊華。倍市書至萬卷,藏於醫巫閭絕頂之望海堂。通陰陽,知音律,精醫藥砭爇之術。嘗譯《陰符經》。善畫本國人物,如〈射騎〉、〈獵雪騎〉、〈千鹿圖〉,皆入宋祕府。
平王隆先
隆先字團隱,東丹王子也。聰明能詩,有《閬苑集》行於世。
寧王長沒
長沒字和魯堇。敏給好學,通契丹、漢字,能詩。統和元年,應太后命賦〈移芍藥詩〉。保寧八年,奪爵,貶烏古部。賦〈放鶴詩〉。徵還。
韓延徽
延徽字藏明,幽州安次人。為劉守光使契丹,不屈見留。太祖召與語,合上意,即俾參軍事。居久之,慨然懷其鄉里,賦詩見意,遂亡歸唐。既而復歸契丹,賜名匣列,遼言復來也。仕至政事令南府宰相,封魯國公,為太祖佐命功臣之一。
馬得臣
得臣,南京人。好學博古,善屬文,尤長於詩。仕至翰林學士承旨,贈太子太保。
李澣
澣《全唐詩》作瀚。仕晉為中書舍人。歸遼,授翰林學士,累遷工部侍郎。澣兄翰林學士濤在汴,密遣人召澣。澣遁歸,至涿,為徼巡者所得,送南京下吏,賴高勳救,得不死。會欲建太宗功德碑,勳奏曰:「非李澣無可秉筆者。」詔從之。文成以進,上悅,釋囚,加禮部尚書宣政殿學士。
王明清《揮塵後錄》云:五代李濤與弟澣俱負才望。澣仕石晉為內相,耶律德光犯京師,俘之以歸。後仕契丹通顯,有《小集》十卷。
李澣登科在和凝榜下,同為學士。會凝作相,澣為承旨,當批詔。次日於玉堂舊閣,悉取圖書器玩,留一詩於榻云:「座主登庸歸鳳闕,門生批詔立鼇頭。玉堂舊閣多珍玩,可作西齋潤筆不?」
《通志.藝文略》云:李氏《應歷小集》十卷。李澣,晉末人,陷契丹,以遼穆宗年號名集。
按:《宋.志》有李澣《丁年集》十卷,當即是書。蓋取李少卿書中語,其弟以典屬國相況也。
耶律某
楊文公《談苑》云:契丹多有文籍,亦以文雅相尚。王矩為工部郎中,本燕人,為契丹將耶律忘其名。掌書記,常從其出入。耶律兄及其兄之子,太平興國中戰沒於邊郡。後耶律經舊戰處,覽其遺跡。矩記其兩句云:「父子盡從蛇陣沒,弟兄空望雁門悲。」
按:右一條,見青州褚仁傑《詩話總龜》所引。
蕭勞古
勞古,國舅少父房之族。以善屬文為聖宗詩友。
耶律學古
學古字乙辛隱。穎悟好學,工譯鞮及詩。後以功為惕隱。
蕭柳
柳字徒門。多智能文,膂力絕人,嘗伐宋有功。性好滑稽,君臣燕飲,詼諧無所忌,時人比之俳優。耶律觀音奴集其所著詩千篇,目曰《歲寒集》。
蕭孝穆
孝穆小字胡獨堇。以椒房戚居相位,不恃功高,推賢報國,當時稱為國寶臣。目所著文曰《寶老集》。
蕭八撒
興宗酒酣賦詩,吳國王蕭孝穆、北府宰相蕭八撒等皆屬和,夜半乃罷。時重熙六年也。
按:八撒未詳。封齊王者名撒八,乃孝穆子,又未嘗為北府宰相,另是一人也。
劉經
經,官政事舍人。奉使於宋,路中有野韭可食,味絕佳。作詩云:「野韭長猶嫩,沙泉淺更清。」
張儉呂德懋
陳昭袞小字王九,雲州人。勇而善射,掌圍場事。開泰五年秋,大獵。上射虎,馬馳太速,矢不及發。虎怒,奮勢將犯蹕,左右辟易。昭袞捨馬捉虎兩耳騎之。虎駭,且逸。上命衛士追射,昭袞大呼止之。虎雖軼山,昭袞終不墮地,伺便拔佩刀殺之。輦至上前,慰勞良久。即日設燕,悉以席上金銀器賜之。特加節鉞,遷圍場都太師,賜國姓。命儉及德懋賦詩以美之。
按:儉,宛平人。統和十四年進士第一,調雲州幕官。聖宗獵雲中,節度使獻為一代之寶,名符帝夢,由此寵遇特異,疊踐清華。累官武定軍節度使南院樞密使左丞相太師中書令,加尚父,封韓、陳兩國王。薨年九十一。
杜防
防,涿州歸義人。濯進士甲科,仕至右丞相,加尚父。重熙二十一年秋,祭仁德皇后,詔儒臣賦詩,防為魁,賜金帶。
耶律資忠兄國留
資忠字沃衍,博學工詞章。年四十,始見知於聖宗,眷遇日隆。每懷君親,輒有著述,號《西亭集》。上每與群臣宴,時一記憶,曰:「資忠亦有此樂乎?」其見重如此。仕由林牙為節度。
資忠又作〈治國詩〉,後北遼耶律雅里取與《貞觀政要》令侍從讀之。
國留,資忠兄也。善屬文,聖宗重之。以事卒於獄。在獄著〈兔賦〉、〈寤寐歌〉,為世所稱。
蕭韓家奴
韓家奴字休堅。涅剌部人。少好學。弱冠,入南山讀書,博覽經史,通遼、漢文字。官彰愍宮使。興宗與語才之,命為詩友。擢翰林都林牙,兼修國史。後奉詔譯《貞觀政要》諸書,自是日見親信。每入賜坐,飲酒賦詩,以相酬酢,雖諧謔不忘諷諫。拜歸德軍節度使,卒年七十二。有《六義集》十二卷行於世。
耶律庶成
庶成字喜隱。幼好學,書過目不忘。善遼、漢文字,於詩尤工。重熙初,累選樞密直學士。與林牙蕭韓家奴各進〈四時逸樂賦〉,上嗟賞。有詩文行世。
耶律庶箴子蒲魯
庶箴字陳甫,庶成弟也。善屬文。官都林牙。嘗作〈誡諭詩〉以寄其子蒲魯,蒲魯答以賦,典雅,時人兩稱焉。
蒲魯字乃展。七歲能誦契丹大字,兼習漢文。未十年,博通經籍。重熙中,舉進士第,為牌印郎君。應詔賦詩,立成以進。上嘉賞,顧左右曰:「文才如此,必不能武事。」蒲魯奏曰:「臣自蒙義方,兼習騎射,在流輩中,亦可周旋。」上未之信。會從獵,三矢中三兔,上益奇之。轉通進。
楊皙
皙字昌時,安次人。幼通五經大義。聖宗聞其穎悟,詔賦詩,授祕書省校書郎。擢進士乙科。仕至宰相樞密使,給兩廳傔從,封遼西郡王。
楊佶
佶字正叔,南京人。幼穎悟,讀書自能成句。弱冠聲名藉甚。統和二十四年,舉進士第一。後居相位。太平十年,宋遣梅詢賀千齡節,詔佶迎送,多所唱酬,每見稱賞。有《登瀛集》行世。
張昱 韓欒
聖宗太平五年九月,駐蹕南京。十一月,幸內果園宴,京民聚觀。求進士,得七十二人,命賦詩,第其工拙。以張昱等一十四人為太子校書郎,韓欒等五十八人為崇文館校書郎。燕民以年穀豐熟,車駕臨幸,爭以土物來獻。上禮高年,惠鰥寡,賜酺飲。至夕,六街燈火如晝,士庶嬉遊,上亦微行觀之。
按:「欒」字《日下舊聞》所引,傳寫誤分為「亦士」兩字,「太平」作「開泰」,亦誤。
張人紀 趙睦
太平九年十一月,皇城進士張人紀、趙睦等二十三人入朝,試以詩賦,皆賜第。
耶律韓留
韓留字速寧,工為詩。重熙四年,召為北面林牙。奉詔進〈述懷詩〉,上嘉歎。方將大用,遽卒。
蕭鐸 盧斡
鐸盧斡字撒板。好學,善屬文。年三十,始仕給事北院,朝野推重。為乙辛所誣,謫戍西北部。在戍十餘年,太子事稍直,始得還鄉里。屏居謝人事。一日臨流聞雉鳴,三復孔子「時哉」語,作古詩三章見志。當時名士稱其高情雅韻,不減古人。卒贈節度使。
耶律陳家奴
陳家奴,字綿辛。重熙中,太后生辰進詩,獻馴鹿。太后嘉獎,賜珠二琲,雜綵二百段。清寧初,上與燕國王射鹿,俱中。王時年九歲,上悅。陳家奴應制進詩,上喜,解衣以賜。仕至節度使。
劉三嘏
劉慎行,河間人。仕遼,官至北府宰相。遼既有幽、薊及鴈門以北,亦開科以收士人。慎行子三嘏、四端、六符,並第進士。三嘏、四端又皆尚主。三嘏嘗獻〈一矢斃雙鹿賦〉,聖宗嘉其贍麗。後與主不諧,攜嬖妾挈一子投宋廣信軍,情詞迫切,自言:主兇很,必欲殺其妾與子,故歸。朝廷頗詢其國中機事。復為詩自陳云:「雖慚涔勺赴滄溟,仰訴丹衷不為名。寅分星辰將降割,兌方疆寓即交兵。《春秋》大義惟觀釁,王者雄師但有征。救得燕民歸舊主,免於通問自稱兄。」宋以誓約既久,恐開邊隙,遼屢移文求索,期於必得,定帥乃遣人拘送,北至幽州,其妻已先在矣。殺其妾與子,械送三嘏,以其昆弟俱方委任,遂貸死,監錮之。
李儼
宋紹熙中,蔡京館遼使李儼、蓋泛,使者留館頗久。一日儼方飲,忽持盤中杏曰:「來未花開方見幸。」京即舉梨謂之曰:「去雖葉落可輕離?」儼即道宗朝宰相也。
王師儒
宋蘇文定轍使遼,館使者為侍讀學士王師儒,能誦老泉、文忠詩文及文定〈茯苓賦〉。
耶律谷欲
谷欲字休堅,興宗命為詩友。
耶律良
良字習撚。讀書醫巫閭山,學既博,復入南山肄業數年。重熙中,為修起居注。會獵秋山,進〈秋遊賦〉,上嘉之。清寧中,上幸鴨子河,獻〈捕魚賦〉,稱旨,遷知制誥。奏請編御製詩文,目曰《清寧集》。上命良詩為《慶會集》,親製其序。官至知中京留守,封遼西郡王。
馮立趙徽
重熙五年,興宗幸南京,以〈日射三十六熊賦〉、〈幸燕詩〉試進士。賜馮立、趙徽等四十九人第,以立為右補闕,徽以下皆為太子中舍,賜緋衣銀魚,遂大宴。御試進士自此始。
按:徽,南京人。擢甲科,官至南府宰相,贈中書令,諡文憲。
王鼎
鼎字虛中,涿州人。幼好學,居太寧山數年,博通經史。時馬唐俊有文名燕、薊間。適上巳,與同志祓禊水濱,酌酒賦詩。鼎偶造席,唐俊見鼎樸野,置下座,欲以詩困之。先出所作索賦,鼎援筆立成。唐俊驚其敏妙,因與定交。
清寧五年,鼎擢進士第,仕至觀書殿學士。緣事杖黥奪官,流鎮州。居數歲,有赦,鼎獨不赦。會守臣召鼎為賀表,因以詩貽使者,有「誰知天雨露,獨不到孤寒」之句。上聞而憐之,即日召還,復其職。
按:《焚椒錄》題鼎所著,疑是依託者。崑山徐尚書乾學并疑《葉志》為偽,蓋遼事之依託正多也。
耶律孟簡
孟簡字復易。幼穎悟。六歲,父劉家奴晨出獵,俾賦〈曉天星月詩〉,孟簡應聲而成,父大奇之。及長,善屬文。
孟簡為乙辛所譖,謫磁窯關。時雖以讒見逐,不形辭色,過林泉勝地,終日忘歸。明年,流保州。及聞皇太子被害,不勝哀痛,以詩傷之。又作〈放懷詩〉二十首,自序云:「禽獸有哀樂之聲,螻蟻有動靜之形,在物猶然,況於人乎?然賢達哀樂,不在窮通禍福之間,易曰:『樂天知命故不憂。』是以顏回簞瓢自得,此知命而樂者也。余雖流放,以道自安,又何疑耶?」後歸鄉里,仕至節度使。
耶律儼
儼字若思,析津人。本姓李。經籍一覽成誦,有詩名。登咸雍進士第,仕至知樞密院事,封漆水郡王,贈尚父,諡忠懿。
馬希白
咸雍六年九月,以馬希白詩才敏妙,十吏書不能給,召試之。
主樞
樞字子慎。良鄉人。遼時登科。後仕金為直史館。嘗有〈三河道中詩〉云:「十載歸來對故山,山光依舊向雲間。不須更讀元通偈,始信人間是夢間。」
虞仲文
仲文字質夫,世南之裔。武州寧遠人。仕為遼相。歸金,授樞密使平章政事,封秦國公。四歲作詩,賦〈煎餅〉,有「魚目、蟬聲」之句,人以神童目之。其〈雪花詩〉云:「瓊英與玉蘂,片片落前池。問著花來處,東君也不知。」亦四歲時作也。
按:王內翰、虞令公俱見野史亭選本。以其本遼人,故載之。況四歲之作,乃遼時所作乎!
時立愛
少陵詩:「黃羊飫不羶。」注云:大觀四年,郭隨使遼,舉此詩以問遼使時立愛。立愛云:「黃羊野物,可獵取,食之不羶。」
張孝傑
孝傑,建州永霸縣人。重熙時進士第一。道宗時,仕至北府宰相,封陳國公,賜國姓,漢人貴幸無比。時秋獵,上一日射鹿三十,燕從官,酒酣,命賦〈雲上于天詩〉。詔孝傑坐御榻旁,上誦〈黍離〉詩,孝傑奏曰﹔「今天下太平,陛下何憂?富有四海,陛下何求?」上大悅。
按﹔孝傑諂附乙辛,謀害儲貳,禍及忠良,蓋小人之尤者。及其奏對之辭,可云佞矣。附著於後,所以示戒。
趙良嗣
良嗣本燕人馬植。世為遼國大族。仕至光祿卿。行污而不齒於人。宋政和初,童貫使遼,因與俱歸,易姓名薦諸朝,獻結金滅遼之策。宣和二年,以右文殿修撰假朝奉大夫,由登州泛海使金。援祖宗朝故事,買馬為名。因議夾攻遼人,取燕、薊、雲、朔等舊漢州,復歸於宋。四月,與金主相見於龍岡,致議約之意,金主許之。復同入上京,看遼大內居室。相與上馬並轡,由西偏門入,並乘馬過五鸞、宣政等殿,遂置酒於延和樓。良嗣有詩云:「建國舊碑明月暗,興王故地野風乾。回頭笑謂王公子,騎馬隨軍上五鸞。」於是定議歲輸五十萬,約宋兵自雄州趨白溝夾攻。王公子指王瓖。
按:徽、欽北轅之禍,雖當時君臣失道,而亦由良嗣速之。夤緣媼相,巧佞孔壬,迺遼人之最足垂戒者。詩俚俗無足觀,特粗成句耳。以係歸朝人,故附著於此。
又按倦翁《桯史》云:「余讀北遼遺事,見趙良嗣與王瓖使金,適攻遼上京城破,有詩云云。但『謂』作『向』,『鸞』作『鑾』,與儒榮堂主人所載小異也。考其詩中所稱五鑾,上京殿名,阿保機故巢。即會寧,乃契丹所謂西樓者,實耶律氏之咸、鎬、豐、沛。良嗣世仕其國,身踐其朝,貴為列卿,一旦決去,視宗國顛覆,殊無禾黍之悲,反吟詠以志喜,良可慨也。縱有名篇,亦不足錄,況僅爾爾邪?故良嗣自所為集,凡數十卷,時人皆唾去不視,蕩燬無收拾者。」
宣和四年十一月,金主見良嗣,許割燕京、薊、景、檀、順、涿、易六州二十四縣,每歲要以所賂契丹銀絹。良嗣歸有喜色,作詩云:「朔風吹雪下雞山,燭暗穹廬夜色寒。聞道燕然好消息,曉來驛騎報平安。」副使馬擴和詩云:「未見燕銘勒故山,耳聞殊議骨毛寒。願君共事烹身語,易取皇家萬世安。」擴見良嗣妄生邊釁,預知金人必將敗盟,故和詩隱寓諷之之意。
左企弓
企弓字君財,薊人。讀書通《左氏春秋》。天祚時,仕至宰相。雅里自立,封燕國公。後降金。金人既定燕,欲從宋割地初約。遼故大臣皆言南朝自來畏怯,又見劉廷慶敗走,企弓因獻詩以諫曰:「君王莫聽捐燕議,一寸山河一寸金。」金主初不聽,卒畀宋,然陰有敗盟之意矣。
按﹔企弓在遼臣節不終,而仕金日淺,存之。
馬賢良
宣和四年十月,郭藥師等以常勝軍入燕城。時有燕人馬賢良者,獻詩云:「破敵將軍曉入燕,滿城和氣接堯天。油然靉靆三千士,雨洗兵戈二百年。」
按:賢良顛末不詳,僅見此詩。又劉廷慶之敗,燕人常作歌以誚之,今亦無傳。
王白
王白,冀州人。明天文,善卜筮。晉司天少監。太宗入汴,得之。仕至節度使。撰〈百中歌〉行世。
按:〈百中歌〉當是卜筮書。以歌體類詩,故附載。
刑簡妻陳氏
陳氏,營州人。父陘,五代時官司徒。氏甫笄,涉通經義,凡覽詩賦輒能誦,尤好吟詠,時以女秀才名之。年二十歸於簡。以孝為戚黨推重。有六子,親授以經。二子抱樸、抱質,皆為宰相。卒贈魯國夫人,刻石以表其行。
耶律氏
耶律氏小字常哥,太師適魯之妹。幼秀爽,有成人風。及長,操行修潔,自誓不嫁。能詩文,不苟作。咸雍間,嘗作文以述時政,上稱善。耶律乙辛愛其才,屬求詩,常哥遣以回文,乙辛知其諷己,銜之。太康三年,皇太子坐事,乙辛誣以罪,按無迹免。及太子被害,不勝哀痛。年七十,卒於家。
童謠
太祖述律后有雄略。嘗至遼、土二河之會,有女子乘青牛車,倉促避路,忽不見。未幾,童謠云:「青牛嫗,曾避路。」蓋諺謂地祇為青牛嫗云。太祖即位,群臣上尊號曰地皇后。
重熙十五年,楊佶為武定軍節度使。時境內亢旱,苗稼將槁,視事之夕,雨澤霑足。百姓歌曰:「何以蘇我?上天降雨。誰其撫我?楊公為主。」
北面林牙蕭巖壽奏耶律乙辛有陰謀,搖動太子。上悟,出乙辛。乙辛尋復入,流巖壽於烏隗路,終身拘作。巖壽雖竄逐,恆以社稷為憂。時人為之語曰:「以狼牧羊,安能久長?」卒為乙辛所害。
天祚自親征敗績,中外歸罪蕭奉先,於是擢用耶律大悲奴等參議軍國大事。數人皆昏謬不能裁決。國人語曰:「五箇翁翁四百歲,南面北面頓瞌睡。自己精神管不得,有甚心情相廝殺?」遠近傳為笑端。天祚聞之亦笑。
余尚書北語詩
余靖尚書使契丹,為北語詩,契丹愛之。再往,益親。余詩云:「夜筵設罷一作邏侈,盛也。臣拜洗,受賜也。兩朝厥荷通好也。情斡勒。厚重也。微臣稚一作雅。魯拜舞也。祝若統,福佑也。聖壽鐵擺嵩高也。俱可忒。無極也。」國主喜,舉大盃謂余曰:「能道此,飲卿。」余飲復舉之。國主大笑。遂醻觴。
按:詩雖非遼人作,以其可資故實,不徒長樂老「四襖、三衾」等句比也,存之。
刁秦使北語詩
刁約奉使契丹,為北語詩曰:「押燕移离畢,移离畢,官名,如中國執政。看房賀跋支。賀跋支,如執衣防閤。餞行三匹裂,匹裂,小木罌,以色綾木為之,如黃漆。密賜十貔狸。形如鼠而大,穴居食果穀,嗜肉,北朝以為珍膳,味如豚子而脆。」
魏道明
王圻云:《雷溪子詩話》,遼易縣魏道明著。舉進士,累官安國軍節度師。
按:《中州集》;道明父,遼天慶中登科,仕國朝為兵部郎中。子上達、元貞、元化、元道俱第進士,皆有詩學。元道最知名,暮年居雷溪,自號雷溪子,著《鼎新詩話》行於世。據此,則道明之父,入金尚在,道明或生於遼時,而不可謂之遼人明矣。然觀《鼎新》之名,殆似述遼事無疑;况洪洲博物君子,定著為遼,或別有據也。
高麗王王徽
《石林詩話》云:高麗自太祖後,久不入貢。至元豐初,始遣使來朝。神宗以張誠一館伴,令問其復朝之意。云:國與契丹為鄰,每困契丹誅求陵藉不能堪。國主王徽,常誦《華嚴經》祈生中國。一夕,夢至京師,備見城邑及宮闕之盛,覺而慕之,為詩以記云:「惡業因緣近契丹,一生朝貢幾多般。移身忽到中華裏,可惜中宵漏滴殘。」余大觀伴麗人,嘗見一語錄備載此事。
按:麗人服屬契丹,故附見。
臻蓬蓬歌
宋宣和初,收復燕山,以歸朝遼民來居汴梁。其俗有〈臻蓬蓬歌〉。每扣鼓和臻蓬蓬之音,為節而舞,人多喜而效之。其歌曰:「臻蓬蓬,外頭花花裏頭空。但看明年正二月,滿城不見主人翁。」此本遼讖,然亦北轅之兆也。
按:歌非童謠,又傳自東京,特附於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