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列传选弁言

弁言 第 1 页
   弁 言

  「文丛」前为搜辑清代有关台湾史事人物列传,尝计划于已刊台湾府厅县志及福建一部分志乘以外诸方志选刊一书,惜一时未及集事。后乃扩其范围,转就专集从事采取,经据钱仪吉纂「碑传集」、缪荃荪纂「碑传续集」、闵尔昌纂「碑传集补」及李桓纂「国朝耆献类徵初编」诸书分别选编有第二二0种「碑传选集」、第二二三种「续碑传选集」及第二三0种「清耆献类徵选编」三书,次第印行(前此另有第一九四种「清先正事略选」之辑印,性质亦同)。本书系由中华书局印行之「清史列传」选辑,乃为同一计划之延展与赓续。
  清史诸传,较早所见者有当年国史馆臣抄刊之「宗室王公功绩表传」、「蒙古王公功绩表传」、「满汉名臣传」、「儒林文苑传」以及「贰臣传」、「逆臣传」等书。「清史列传」晚出,收有「宗室王公传」三卷、「大臣画一传档正编」二十二卷、「大臣传次编」十卷、「大臣传续编」九卷、「大臣画一传档后编」十二卷、「新办大臣传」五卷、「已纂未进大臣传」三卷、「忠义传」一卷、「儒林传」(上)(下)各二卷、「文苑传」四卷、「循吏传」四卷、「贰臣传」(甲)(乙)各一卷、「逆臣传」一卷,共八十卷,约计一千九百七十馀传。书首未见序例,但徵诸李纂「国朝耆献类徵初编」
弁言 第 2 页
辑载「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传」及「国史馆本传」,凡同名者文亦相同--并就卷目所称「大臣画一传档」以及「已纂未进大臣传」等名称,可知除「宗室王公传」即系「钦定宗室王公表传」之一部分外,馀传亦即所谓「国史馆本传」,但有已进、未进(亦即宗稿与未定稿)之别而已。李纂由于就「耆献」徵选,「贰臣」、「逆臣」两汇传自无所取;中华本参以后人修史观点,对于「国史馆本传」当亦有所取舍。两书虽属同源(李纂尚徵有私家记述之篇不论),宽缩未免互见。且李纂所收「国史馆本传」仅迄宣宗道光三十年间为止,后此亦惟有于「清史列传」中求之。因「文丛」既有「清耆献类徵选编」之辑,本书所选,主要则取诸「贰臣」、「逆臣」诸传以及道光以下各传档;此外,仅补辑有李纂「徵选」以外若干篇,亦即道光以上「国史馆本传」未入李纂而于「清史列传」中得之者。要而言之,由「清史列传」原可选取有关台湾史事人物传计有二百三十馀篇,内一百二十馀篇已见前辑「清耆献类徵选编」,为避免重复,本书只录一百有十六篇。
  至于本书所辑内容,依据时代并斟酌篇幅,区分为三部:一为台湾入清以前关于郑氏及其直接、间接有关联者,除其中李世熊出于「文苑传」、朱克简出于「循吏传」、金砺、达素等出于「大臣传档」外,馀几均为所谓「贰臣」、「逆臣」两汇传中人;首列郑芝龙(附子成功、孙经、曾孙克塽),以示国人经营台湾之发轫。二自康熙中叶以
弁言 第 3 页
下而至同治之末,半为道、咸、同三朝人物,并有台籍王得禄、林文察诸传;内蓝鼎元、黄叔璥、赵翼、海兰察、谢金銮等虽并见于前辑「清耆献类徵选编」,但前辑蓝鼎元等诸篇均为私家记述之作,与本书所收出自「国史馆本传」者不同。三自光绪建元迄二十一年,而以李鸿章为殿。卷末,一如「清耆献类徵选编」并有「附录」之辑,收「文丛」作者传九篇;内有钱澄之、钮琇两篇与蓝鼎元等之并见缘由相同。
  此外,「文丛」前辑第二四三种「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亦以「列传」为主,传稿分由民初清史馆纂修诸人执笔,取材固兼采「国史馆本传」,毕竟颇多异同。且「清史列传」刊行较后,人物加详,「清史稿」亦无法毕收。如将本书及「清耆献类徵选编」与「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互读,可得其概。(望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