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典故编年考-清-孙承泽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WYG0645-077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元朝典故编年考卷五
           吏部侍郎孙承泽撰
成宗朝
 建郊祀坛
  元贞元年四月以世祖于丽正门东南七里建台
  以祀天地然未有坛于是于丽正门外丙位凡三
  百八亩有奇坛三成每成高八尺一寸上成纵横
卷五 第 1b 页 WYG0645-0778b.png
  五丈中成十丈下成十五丈四陛午贯地子午卯
  酉四位陛十有二级外设二壝内壝去坛二十五
  步外壝去内壝五十四步壝各四门外垣南棂星
  门三东西棂星门各一圜坛周围上下俱护以甓
  内外壝各高五尺壝四面各有门三俱涂以赤
  至大三年冬至以三成不足以容从祀版位以青
  绳代一成绳二百各长二十五尺以足四成之制
  燎坛在外壝内丙巳之位高一丈二尺四方各一
卷五 第 2a 页 WYG0645-0779a.png
  丈周围亦护以甓东西南三出陛开上南出户上
  方六尺深可容柴香殿三间在外壝南门之外少
  西南向馔幕殿五间在外壝南门之外少东南向
  省馔殿一间在外壝东门之外少北南向外壝之
  东南为别院内神厨五间南向祠祭局三间北向
  酒库三间西向献官斋房二十间在神厨南垣之
  外西向外壝南门之外为中神门五间诸执事斋
  房六十间以翼之皆北向两翼端皆有垣以抵东
卷五 第 2b 页 WYG0645-0779b.png
  西周垣各为门以便出入齐班厅五间在献官斋
  房之前西向仪銮局三间法物库三间都监库五间
  在外垣内之西北隅皆西向雅乐库十间在外垣
  西门之内少南东向演乐堂七间在外垣内之西
  南隅东向献官厨三间在外垣内之东南隅西向
  涤养牺牲所在外垣南门之外少东西向内牺牲
  房三间南向
 贡举人才
卷五 第 3a 页 WYG0645-0779c.png
  元贞二年学士王恽奏言贡举人材肇自唐虞而
  法备于周汉兴用孝廉秀才等科策以经术时务
  以州郡大小限其岁贡之数以赏罚责长吏极其
  人材之精犹古贡士法也历魏至于后周中间因
  时更革固为不一要之不出汉制之旧迨隋始设
  进士科目试以程文时势好尚有不得不然者至
  唐有明经进士等科既明一经复试程文对策中
  者虽鲜号称得人至有龙虎将相之目其明经立
卷五 第 3b 页 WYG0645-0779d.png
  法敷浅易于取中当时不甚重又别设制科以待
  天下非常之士故前宋易明经为经义其试义法
  度严备考较公当至亡金极矣后世有不可废者
  然论程文者谓学出剽窃不根经史又士子投牒
  自售行谊蔑闻廉耻道丧甚非三代贡士之法伏
  遇圣天子临御之初继体守文以设科取士为切
  若止用先皇帝已定格法与时适宜可举而行如
  迈隆前代创为新制可不详思揣其本末酌古今
卷五 第 4a 页 WYG0645-0780a.png
  而行之惟古贡士率从学而出莫若取唐杨绾宋
  朱熹等议而行之绾之法曰令州郡察其孝友信
  义而通经学者州府试通所习经业贡于礼部问
  经义十条对时务策三道皆通为上第其经义通
  八策通二为中第其孝经论语孟子兼为一经熹
  之议曰分诸经史如易诗书周礼二戴礼经春秋
  三传各为一科将大学中庸论孟分为四科并附
  已上大经逐年通试及廷试对策兼用经史断以
卷五 第 4b 页 WYG0645-0780b.png
  已意以明时务得失愚谓为今之计宜先选教官
  定所明经史为所习科目以州郡大小限其生徒
  拣俊秀无玷污者充员数以生徒人数限岁贡人
  数期以岁月使尽修习之道然后州郡官察行考
  学极其精当贡于礼部经试经义作一场史试议
  论作一场廷试策兼用经史断以已意以明时务
  如是则士无不通之经不习之史进退用舍一出
  于学既复古道且革累世虚文妄举之弊必收实
卷五 第 5a 页 WYG0645-0780c.png
  学适用之效岂不伟哉外据诗赋立科既久亦不
  宜骤停经史实学既盛彼自绌矣上是之
 封缅王
  大德元年二月封的立哇拿阿迪提牙为缅国王
  且诏之曰我国家自祖宗肇造以来万邦黎献莫
  不畏威怀德向先朝临御之日尔国使人禀命入
  觐诏允其请尔乃遽食前言是以我帅阃之臣加
  兵于彼比者尔遣子信合八的奉表来朝宜示含
卷五 第 5b 页 WYG0645-0780d.png
  弘特加恩渥今封尔为缅国王子信合八的为缅
  国世子仍戒饬云南等处边将毋敢擅发兵甲尔
  国官民各宜安业
 保举职官
  大德二年制各廉访司所按治城邑内有廉慎干
  济者岁举二人九年诏台院部五品以上官各举
  廉能识治体者三人行省台宣慰司廉访司各举
  五人
卷五 第 6a 页 WYG0645-0781a.png
 争罢詹事
  二年以裕宗崩朝议欲罢詹事院张九思时为詹
  事丞抗言曰皇孙宗社人心所属詹事正所以辅
  成道德奈何罢之遂止
 重翰林国子师
  大德七年诏文翰师儒难同常调翰林院宜选通
  经史能文辞者国子学宜选年高德劭能文辞者
  须求相应之人布衣之士若果才德素著必合不
卷五 第 6b 页 WYG0645-0781b.png
  次超擢者别行具闻
  又谕大学士阿鲁军撤里曰集贤翰林乃养老之
  地自今诸老满秩者升之勿令辄去或有去者罪
  将及汝
 岁计之数
  大德二年上谕每岁天下金银钞币所入几何诸
  王驸马赐与及一切营建所出几何其会计以闻
  右丞相旺扎勒奏岁入之数金一万九千两银六万
卷五 第 7a 页 WYG0645-0781c.png
  两钞三百六十万锭然犹不足于用又于至元钞
  本中借二十万锭自今敢以节用为请上嘉纳罢
  中外土木之役
 太史官不致仕
  时诏内外官七十者并听致仕独太史官郭守敬
  以先朝旧德所司历法水利累请谢事不许自是
  凡翰林太史官不许致仕著为令
 论井田
卷五 第 7b 页 WYG0645-0781d.png
  大德二年御史郑介夫疏言隆古无豪霸之名自
  秦废井田而兼并起于是强者日富弱者日贫
  豪霸日兴殆不可遏盖强必陵弱富必欺贫贫弱
  不能与竞遂归心服命于富强之家理势然耳圣
  朝开国以来轸恤民忧禁治豪霸制令甚严终莫
  能少戢其风今上而府县下而乡都随处有之小
  大不侔而蠹民则一蜂起水涌诛之不可胜诛虽
  有智者莫如之何愚尝日夜思之不究其源徒窒
卷五 第 8a 页 WYG0645-0782a.png
  其流未易以制也制之之道惟有井田一法今不
  可得而行矣盖自古天下之田无不属官民不得
  而私有之但强者力多能兼众人之利以为富而
  无力者不能自耕其所有之田至于转徙流荡先
  王授田使贫富强弱无以相过各有其田得以自
  耕故天下无甚富甚贫之民至成周时其法大备
  画地为井八鸠五规二牧九夫以等其高下沟洫
  畎浍川涂畛径以立其堤防疆井既定无得侵夺
卷五 第 8b 页 WYG0645-0782b.png
  虽欲贪并不可得也商鞅用秦规则寝弛已不复
  有井田之旧于是开阡陌阡陌既开乃有豪强兼
  并之患富者田连阡陌而贫者无置锥之地然犹
  不明说田在民也官不得治而民得自占为业耳
  迄于汉亡三国并立兵火之馀人稀土旷当时天
  下之田既不在官亦终不在民以为在官则官无
  人收管以为在民则又无簿籍契劵但随其力之
  所能至而耕之元魏行均田稍亦近古唐因元魏
卷五 第 9a 页 WYG0645-0782c.png
  而损益之为法虽善然令民得卖其口分永业始
  有契约文劵日渐一日公田尽变为私田先王之
  法由是大坏天下纷纷互相吞并而井田永不可
  复矣民得自有其田而公卖之官安得而禁制之
  田既属民乃欲夺富者之田以与无田之民祸乱
  群兴必然之理也董仲舒在武帝朝此时去古未
  远井田之法尚可追也乃曰井田虽难卒行宜少
  近古限民名田以赡不足言甚善而未克行至哀
卷五 第 9b 页 WYG0645-0782d.png
  帝时孔光何武曰吏民名田无过三十顷期尽三
  年而犯者没入官时丁传用事董贤隆贵不便于
  已遂寝其行夫三十顷之田周民三十夫之田也
  以一人而兼三十夫之田亦已过矣而期之三年
  似太迫蹙为今之计豪强卒难禁止惟有限田之
  法可以制之酌古准今宜为定制每一家无论门
  阀贵贱人口多寡并以田十顷为则有十顷以上
  至于千顷者听令分析或与兄弟子侄姻党或立
卷五 第 10a 页 WYG0645-0783a.png
  契典卖外人但存十顷而止或贩亡而所存不及
  十顷者亦听十顷以下至于一亩者许令增买亦
  至十顷而止宽以五年为限如过限不依制而田
  富如故者除十顷外并没入官然官不归于公仍
  将没官田召卖与贫民所得田价一半输官一半
  给主彼富者亦甘心而无辞不出十数年而豪强
  不治而自无矣此法不惊民不动众不用井田之
  制而获井田之利使周公复生亦何以易此哉然
卷五 第 10b 页 WYG0645-0783b.png
  寺观布满天下田业过于巨室卒未能如会昌之
  并省废毁而僧道恃无差发因而广置田宅侵夺
  民役为祸不小亦宜立限分为三等大寺观不得
  过十顷中止五顷下存二顷有过制者依上没官
  亦足以少抑僧道僭踰也良法美意无加于此以
  数千年未全之规一旦复见于今日岂非超古之
  事业太平之盛观欤惟虑左右之臣如丁传等恐
  妨于已百端阻当有不得行马必须断以决之不
卷五 第 11a 页 WYG0645-0783c.png
  间于谗执而守之克底于终而后有所成也惟圣
   朝其嘉纳焉
  日食不应
  大德三年八月己酉朔太史言是日已时当日食
  二分有奇至期不食众惧保章正齐履谦曰当食
  不食在古有之矧已时近午阳盛阴微故当食不
  食遂考唐开元以来当食不食者凡十事以闻
 马政
卷五 第 11b 页 WYG0645-0783d.png
  大德二年御史郑介夫疏言状曰古今立国未尝
  怠于马政盖以边庭守战之备马不可缺而车辇
  出入百官拥从及檄书交驰邮传迭发尤不可一
  日无也国朝开基以来牧放为俗羊马之群遍满
  谷野水草至便不假喂饲之劳随意所用如取厩中
  是以出兵行师所向无前皆资马之力也近年偃
  武之馀用马日少故于马政不复介心古者给价
  换马已非长策今乃刷马民间尤为弊政且南北
卷五 第 12a 页 WYG0645-0784a.png
  之风土不同生长于南者则不禁其冷生长于北
  者则不禁其热随其土产之宜而用之可也若刷
  东南之马以供西北之用则立见其死亡耳又兼
  牧于野者安于水草习于驰骤以之临敌易于鞭
  策畜于私家者饱以刍豆勤于剪拂一旦置之荒
  郊便已瘦弱无力况当矢石之冲何济于用朝廷
  失于计画苟且目前不循广马之成规而行刷马
  之下策虽曰和买何异白夺且刷马之政出于亡
卷五 第 12b 页 WYG0645-0784b.png
  金其时邻敌交攻疆土滋削未免刷之民间以应
  一时之急耳堂堂天朝不宜蹈袭亡国之遗辙也
  兼刷至之马实无所用而民间之怨皆归于国甚
  非经久之计今民间皆畏惮不敢养马延以岁月
  民马已稀万一国家急欲用马何从而得宜及閒
  暇早为之谋可也唐初得牝马三千匹徙之陇右
  命张万岁掌之蕃息至七十万匹分为八坊四十
  八监各置使以领之是时天下以一缣易一马及
卷五 第 13a 页 WYG0645-0784c.png
  玄宗以王毛仲为内外闲厩使东封之日有马四
  十三万匹牛羊称是此已然之明效也今国家之
  地数倍于唐水草美处尽在版图之中择宜牧之
  地各设牧马监官给牝马选用能吏使专牧马之
  权重之以职任优之以俸禄责之以成效不十数
  年马不可胜用矣向来家自为牧衣食之资皆仰
  于此取其馀而用之犹且不竭况今以全盛之国
  又助之以官府之力因其旧俗而行之亦甚易事
卷五 第 13b 页 WYG0645-0784d.png
  何必以刷马为政徒结怨于民间也
 僧道
  大德二年御史郑介夫疏言窃自唐虞三代以来
  国祚延长群生康泰不闻有释老也三国六朝以
  后僧尼道士始布满天下求福田利益者不之老
  则之释人君好尚往往过之夫福非如粟帛金宝
  可求而取之物也上好俭则民财丰节力役则民
  不困养生送死无憾则四海皆跻于仁寿之域民
卷五 第 14a 页 WYG0645-0785a.png
  生安乐便是好事狱讼无冤便是布施何必张浮
  费事繁文泥金检玉而谒之于虚无也一僧一道
  之祝延不若百姓群黎之同愿一寺一观之祈祷
  不若千门万户之齐声古谚云福从赞叹生正此
  谓也西方乃佛生之地佛圣人也安肯作威福以
  要人之敬奉佛教人以不贪不妒不伤生不害物
  为好事故云即心是佛也何尝以陈玉帛严香灯
  晨夜诵经礼拜至于杀人致祭纵囚示恩而名曰
卷五 第 14b 页 WYG0645-0785b.png
  做好事哉今国家财赋半入西番红帽禅衣者便
  公然出入宫禁举朝相尚莫不倾贷以奉之此皆
  庸僧作此妖妄非佛之真心本性也道家以老子
  为宗惟在清净无为祖师系赤松子的孙惟求辟
  谷弃人间事今张天师纵情姬爱广置田庄招揽
  权势凌铄官府乃江南一大豪霸也其祖风法门
  正不如此诸佛三清在天之灵不可诬也往往嗣
  法者失其初意耳愚氓俗子不知所以为佛所以
卷五 第 15a 页 WYG0645-0785c.png
  为天师者云何但见赪其头即指为佛黄其冠即指
  为天师虽百喙不能解其惑可为世道一慨朝廷
  特加宠异另立宣政院道教所以其弃俗出家非
  有司所可摄也而乃恃宠作威贿赂公行以曲为
  直以是为非僧道词讼数倍民间如奸盗杀人诸
  般不法之事彼皆有之矣学释老者离嗜欲去贪
  嗔异乎流俗可也而艳妻秾妾污秽不羞夺利争
  名奔竞无已虽俗人所不屑为甚非僧道之宜然
卷五 第 15b 页 WYG0645-0785d.png
  也僧道之盛莫甚今日而僧道之弊亦莫甚今日
  朝廷若不稍加裁抑适所以重其他日之烈祸也
  能律以礼法制以分义使不至于骄奢无度败坏
  宗风乃为敬奉之至矣今各寺既有讲主长老各
  观既有知观提举足任管领之责随路又滥设僧
  录司道录司各县皆置僧纲道纪反为僧道之蠹
  所宜革去也且僧道另设衙门历代以下前所未
  闻亡金弃人尚鬼故立二司与二司鼎立而三岂
卷五 第 16a 页 WYG0645-0786a.png
  谓巍巍圣朝不师古圣王之常法而踵残金之弊
  政耶况为僧录道录者皆无赖之徒立谈遭遇遽
  授此职便与三品正官平牒往来以白身之人一
  旦居此荣贵得之既易视之亦轻宜乎逞私妄作
  而无复顾惜也近令宪司紏别文卷僧官跼蹐知
  惧而僧人皆喜得安此明验也所欠道家犹未一
  体刷卷耳若僧道中有栖心寂灭息念尘寰者必
  不自诖宪网虽无假官府可也若行止不检身陷
卷五 第 16b 页 WYG0645-0786b.png
  刑戮亦佛法道教之所不容宜令有司管领严行
  究治罪状明白比之常人更加一等断遣还俗彼
  亦甘心今僧道不蚕而衣不耕而食皆得全免繇
  税而愚民多以财产托名诡寄或全舍入常住以
  图隐蔽差役驱国家之实利归无用之空门视民
  间输税之外又当里正居首又当和顾和买非惟
  弃本逐末实是劳逸不均今后寺观常住税粮宜
  准古法尽令输官俟其有佛法高妙道行绝伦者
卷五 第 17a 页 WYG0645-0786c.png
  从众推举然后蠲其繇役除其税粮庶可养成清
  净之风亦足激励浇薄之俗也外有白云宗一𣲖
  尤为妖妄其初未尝有法门止是在家念佛不茹
  荤不饮酒不废耕桑不缺赋税前宋时谓其夜聚
  晓散恐生不虞犹加禁绝然亦不过数家而已今
  皆不守戒律狼藉荤酒但假名以规避差役动至
  万计均为诵经礼拜也既自别于俗人又自异于
  僧道朝廷不察其伪特为另立衙门今宗摄钱如
卷五 第 17b 页 WYG0645-0786d.png
  镜恣行不法甚于僧司道所亦宜革去以除国蠹
  以宽民力可也
 俸禄
  大德二年御史郑介夫疏言孟子曰禄足以代其
  耕也在官者不耕而食故制禄以代之禄有不及
  何以养廉汉宣帝诏曰吏不廉平则治道衰今小
  臣皆勤事而俸禄薄欲无侵渔百姓难矣近来贪
  官污吏习以成风禄之有馀者则视为傥来略无
卷五 第 18a 页 WYG0645-0787a.png
  撙节之心禄之不足者则借口无可养廉恣为侵
  渔之地上下交征相承为例廉耻道丧不觉其然
  宜思所以整救之可也时务所急虽未专在此而
  禄之不均自是朝廷一大缺政今亲民之官该俸
  十两者给职田二顷独江南半之南地非肥北土
  非瘠也况江北少嚚讼之风江南多豪猾之俗而
  给田乃有重轻此禄之不均一也顾兹中外管军
  管民务站各色官均为任君事也均为食天禄也
卷五 第 18b 页 WYG0645-0787b.png
  而职田独与路府州县及廉访司官而馀弗之及
  于此何薄于彼何厚此禄之不均二也今各处职
  田元有官田则有之元无官田则无之又虽有官
  田而不给为职田者有职田处除丝麻豆麦外所
  收子粒路之正官不下八百石微如巡检亦收一
  百馀石无职田处浪得职官之名不沾颗粒之惠
  而况外任俸钞从五品止三十两从六品不满二
  十两如九品止十二两以俸钞买物能得几何十
卷五 第 19a 页 WYG0645-0787c.png
  口之家除岁衣外日费饮膳非钞二两不可九品
  一月之俸仅了六日之食而合得俸钞又多为公
  用指除若更无职田老稚何以仰给又如小吏俱
  已添俸添米旧请俸钞六两者增作八两每钞一
  两月加米一斗以此比之则六品以下之无职田
  者反不如一小吏也饥寒相迫欲律以廉得乎此
  禄之不均三也今内任俸钞倍于外任而京城之
  间寻常米价亦是半锭一石饮食衣帛件件穹贵
卷五 第 19b 页 WYG0645-0787d.png
  以钞数计之虽多一倍以日用计之实无外任一
  半所得况无职田可以供赡如外任三品官月得
  俸钞八十两职田米八百石一月该米六十馀石
  至如九品亦收职田米一百以上石一月得米已
  近九石之数随朝三品官月请俸钞三锭一十五
  两既元无职田又不添俸米而四品官除俸钞外
  月增米一石九斗五升由此言之则随朝三品四
  品之官反不如外任九品簿尉之俸此禄之不均
卷五 第 20a 页 WYG0645-0788a.png
  四也制禄不均则人心不一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其流可胜言哉且俸禄一事自归附以来言者不
  知其几矣而所言俱不得其要朝廷举行亦不知
  其几矣而所行皆未底于平一番更变又是一番
  紊行终无益于缺政之万一也中朝冗职固难枚
  举如各处巡检各路提控案牍岁收职米尤为虚
  费随县置尉司签弓手以专巡警又有分镇军官
  以助之何须赘设巡检司甚而一县之内有设三
卷五 第 20b 页 WYG0645-0788b.png
  四处者徒蠹民间无济官府随路既有经历知事
  足任案牍又令行省赘差一员徒蠹官府无益民
  间兹类颇多皆合汰去既可省俸又可以清选法
  也如处州徽州等路总管无职田可收纵令每月
  增米一石五斗五升而省劄人员一月反得米八
  石有零似此不平朝廷何尝知之当今之弊不在
  俸禄之薄而在俸禄之未均不患俸禄之不敷而
  患设官之太滥均有馀以周不足取滥设之米以
卷五 第 21a 页 WYG0645-0788c.png
   给合设之官则国无所损而官有所利矣议事之
   臣日夜讲求俸米之说谩尔纷纷莫穷要领其有
   俸钞有职田则过于厚无俸钞又无职田则过于
   薄尸位素餐者空负縻廪粟之讥服勤输力者乃
  有衣食不足之叹若能裒多益寡截长补短职田所
   收自可敷用今有额外多费二十八万馀石粮徒
   于国储大有所损实于官吏未见其益且丞相职
   居人臣之右每月得俸八锭有零一日之俸不满
卷五 第 21b 页 WYG0645-0788d.png
  十四两若如晋之何曾日食万钱无下箸处虽罄
  竭私帑亦不能自给矣天子立相必须厚禄以优
  崇大臣律身自宜戒奢而从俭岂可先处以约而
  薄其所养哉今俸自三锭以上者不得添米官益
  高而俸益薄甚非尊尊贵贵之道也又如随朝大
  小官及各处行省宣慰司皆是枢要重臣既无所
  取于民又无职田可收纵添些少俸米何足为养
  廉计君子犹良骥也欲责之日行千里又不饱以
卷五 第 22a 页 WYG0645-0789a.png
  刍菽世无是理也宜尽取元拨职田合收子粒钱
  粮官为收贮将中外合设人员分别差等而普及
  之随朝官吏俸给虽厚米价则穹凡俸五两月给
  米一石外任官吏俸给既薄米不直钱凡俸五两
  月给米二石五两以上随俸加之不愿支米者随
  时价准之以钞内外台察院廉访司事烦而形神
  劳官清而交往绝比之有司量加优添所以重风
  宪也和林上都后山河西诸州城不系出米去处
卷五 第 22b 页 WYG0645-0789b.png
  照依本处时估折价不当拘以二十五两所以重
  边鄙也无分军民各色官吏但请俸钱者随所给
  钞数按月支米元无俸钱者随所授品从依例增
  支将官收职田钱粮先尽外任数足其馀剩者尽
  令起运赴都以给随朝官吏计其所得倍多于前
  又可无过费太仓之粟此所谓利国利官之要道
  也其禄既均其政自平免致饥寒之忧自存廉耻
  之节然后律之以赃贪之法彼亦不得而有辞矣
卷五 第 23a 页 WYG0645-0789c.png
 专官治河
  大德三年五月河南省言河决蒲口儿等处浸归
  德府数郡百姓被灾差官脩筑计料合脩七堤二
  十五处共长三万九千九十二步总用苇四十万
  四千束经尺椿二万四千七百二十株役夫七千
  九百二人武宗至大三年十一月河北河南道廉
  访司言黄河决溢千里蒙害浸城郭漂室庐坏禾
  稼百姓已罹其毒然后访求修治之方而且众议
卷五 第 23b 页 WYG0645-0789d.png
  纷纭互陈利害当事者疑惑不决必须上请朝省
  比至议定其害滋大所谓不预已然之弊大抵黄
  河伏槽之时水势似缓观之不足为害一遇霖潦
  湍浪迅猛自孟津以东土性疏薄兼带沙卤又失
  导泄之方崩溃决溢可翘足而待近岁亳颍之民
  幸河北徙有司不能远虑失于规划使陂泺悉为
  陆地东至杞县三汊口播河为三分杀其势盖亦
  有年往岁归德太康建言相次湮塞南北二汊遂
卷五 第 24a 页 WYG0645-0790a.png
  使三河之水合而为一下流既不通畅自然上溢
  为灾由是观之是自夺分泄之利故其上下决溢
  至今莫除即今水势趋下有复钜野梁山之意盖
  河性迁徙无常苟不为远计预防不出数年曹濮
  济郓蒙害必矣今之所谓治水者徒尔议论纷纭
  咸无良策水监之官既非精选知河之利害者百
  无一二虽每年累驿而至名为巡河徒应故事问
  地形之高下则懵不知访水势之利病则非所习
卷五 第 24b 页 WYG0645-0790b.png
  既无实才又不经练乃或妄兴事端劳民动众阻
  逆水性翻为后患为今之计莫若于汴梁置都水
  分监妙选廉干深知水利之人专职其任量存员
  数频为巡视谨其防护可疏者疏之可湮者湮之
  可防者防之职掌既专则事功可立较之河已决
  溢民已被害然后卤莽脩治以劳民者乌可同日
  而语哉
 宣谕日本
卷五 第 25a 页 WYG0645-0790c.png
  大德三年二月侍臣劝用兵日本上以其俗奉佛
  乃遣僧一山赍诏使日本诏曰有司奉陈向者世
  祖皇帝尝遣补陀禅僧如智及王积翁等两奉玺
  书通好日本咸以中途有阻而还爰自朕临御以
  来绥怀诸国薄海内外靡有遐遗日本之好宜复
  通问今如智已老补陀僧一山道行素高可令往
  谕附商舶以行庶可必达朕特从其请盖欲成先
  帝遗意耳至于惇好恤民之事王其审图之日本
卷五 第 25b 页 WYG0645-0790d.png
  乃遣使随僧奉表进贡
 迁官之法
  大德三年立迁官之法从七品以下属吏部正七
  品以上属中书三品以上非有司所予夺由中书
  取进止自六品至九品为敕授则中书牒署之自
  一品至五品为宣授则以制命之三品以下用金
  宝二品以上用玉宝有特旨者则有诰词其理算
  论月日迁转凭散官内任以三十月为满钱谷典
卷五 第 26a 页 WYG0645-0791a.png
  守以二岁为满而理考通以三十月为则内任官
  率一考升一等十五月进一阶京官率一考视外
  任减一资外任官或一考进一阶或两考升一等
  或三考升二等四品则内外考通理此秋毫不可
  越然前任少则后任足之或前任多则后任累之
  一考者及二十七月两考者及五十四月三考者
  及八十一月以上遇升则借升而补以后任
 职官荫叙
卷五 第 26b 页 WYG0645-0791b.png
  大德四年定诸职官子孙荫叙正一品子正五品
  叙从一品子从五品叙正二品子正六品叙从二
  品子从六品叙正三品子正七品叙从三品子从
  七品叙正四品子正八品叙从四品子从八品叙
  正五品子正九品叙从五品子从九品叙正六品
  流官于巡检内用杂职于省劄钱谷官内用从六
  品子近上钱谷官七品子酌中钱谷官从七品子
  近下钱谷官
卷五 第 27a 页 WYG0645-0791c.png
 合祀南郊之议
  大德六年合祀五方帝于南郊翰林国史院检阅
  官袁桷进十议曰天无二日天既不得有二五帝
  不得谓之天作昊天五帝议祭天岁或为九或为
  二作祭天名数议圜丘不见于五经郊不见于周
  官作圜丘非郊议后土社也作后土即社议三岁
  一郊非古也作祭天无间岁议燔柴见于古经周
  官以禋祀为大其义各有旨作燔柴泰坛议祭天
卷五 第 27b 页 WYG0645-0791d.png
  之牛角茧栗用牲于郊牛二合配而言之增群祀
  而合祠非周公之制矣作郊不当立从祀议郊质
  而尊之义也明堂文而亲之义也作郊明堂礼仪
  异制议郊用辛鲁礼也卜不得常为辛作郊非辛
  日议北郊见于三礼尊地而遵北郊郑玄之说也
  作北郊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
 献官法服
  初宪宗壬子年秋八月祭天于日月山用冕服自此
卷五 第 28a 页 WYG0645-0792a.png
  始成宗大德六年春三月祭天于丽正门外丙地
  命献官以下诸执事各具公服行礼是时大都未
  有郊坛大礼用公服自此始九年冬至祭享用冠
  服依宗庙见用者制其后节次祭祀或合祀天地
  增配位从祀献摄职事续置冠服于法服库收掌
  法服二百九十有九公服二百八十容紫二百九
  十有五至大间太常博士李之绍王天祐疏陈亲
  祀冕九旒服大裘而加衮裘以黑羔皮为之臣下
卷五 第 28b 页 WYG0645-0792b.png
  从祀冠服历代所尚其制不同集议得依宗庙见
  用冠服制度
  凡献官诸执事行礼俱衣法服惟监察御史二冠
  獬豸服青绶凡迎香读祝及祀日遇阴雨俱衣紫
  罗公服六品以下皆得借紫
 諌伐远夷
  大德六年南台御史中丞陈天祥谏伐西南夷疏
  言八百媳妇乃荒裔小夷取之不足以为利不取
卷五 第 29a 页 WYG0645-0792c.png
  不足以为害而刘深欺上罔下帅兵伐之经过八
  番纵横自恣中途变生所在皆叛既不能治乱反
  为乱众所制食尽计穷仓皇退走丧师十八九弃
  地千馀里朝廷再发四省之兵使刘二巴图总督
  以图收复湖南湖北大发运粮丁夫众至二十馀
  万况当农时驱此愁苦之人往回数千里中何事
  不有比闻从征败卒言西南诸夷皆重山复岭陡
  涧深林其穿隘处仅容一人一骑上如登高下如
卷五 第 29b 页 WYG0645-0792d.png
  入井贼若乘险邀击我军虽众亦难施为或诸蛮
  远遁阻隘以老我师进不得前旁无所掠将不战
  自困矣且自征伐倭国占城交缅诸夷以来近三
  十年未尝有尺土一民之益计其所费可胜言哉
  去岁西征及今此举何以异之乞早正深罪仍下
  明诏招谕彼必自相归顺不须远劳王师与小丑
  争一旦之胜负也为今之计宜驻兵近境多市军
  粮内安外固渐次服之此王者之师万全之利也
卷五 第 30a 页 WYG0645-0793a.png
  苟谓业已如此欲罢不能亦当详审成败算定而
  行彼诸蛮皆乌合之众必无久能同心捍我之理
  但急之则相救缓之则相疑以计使之互相雠怨
  待彼有可乘之隙我有可动之时徐命诸军数道
  俱进服从者怀之以仁抗敌者威之以武恩威兼
  济功乃易成若复舍恩任威深蹈覆辙恐他日之
  患有甚于今日者也不报遂谢病去
 赴任程限
卷五 第 30b 页 WYG0645-0793b.png
  大德八年定赴任官在家装束假限二千里内三
  十日三千里内四十日远不过五十日马日行七
  十里车日行四十里乘驿者日两驿百里以上止
  一驿舟行上水日八十里下水百二十里职当急
  赴者不拘此例违限百日外依例作阙
 止兵马司问盗情
  中书省臣言旧制京师州县捕盗止从兵马司有
  司不与遂致淹滞自今轻罪乞令有司决遣重者
卷五 第 31a 页 WYG0645-0793c.png
  从宗正府听断庶不留狱且民不冤从之
 疏浚吴淞
  大德八年都水庸田使玛哈穆特集议拯治吴淞
  江方略参详浙西田土多藉太湖之水灌溉所利
  甚大若河港闭塞不能通流湖水稍遇大雨便致
  泛溢渰没田禾为害不轻其吴淞江元受太湖淀
  山湖诸处湖泖上源急流冲散自古可敌千浦浙
  西之水来既有源去亦有委是以不成水患近年
卷五 第 31b 页 WYG0645-0793d.png
  以来因上源吴江州一带桥洪塘岸椿钉坝塞流
  水艰涩又因沿江水面并左右淀山湖泖等处权
  豪种植芦苇围裹为田边近江湖河港隘口沙滩
  滋生茭芦阻节上源太湖水势以致湖水无力不
  能汛涤潮沙遂将东大江沙泥塞满江边虽有江
  洪水势不能全复故道水性润下是故潮水就其
  地所顺下而行此天地自然之理今太湖之水不
  流于江而北流入于至和等塘经由太仓出刘家
卷五 第 32a 页 WYG0645-0794a.png
  等港注入大海并淀山湖之水望东南流于大曹
  港柘泽塘东西横泖泄于新泾上海浦注江达海
  今张桂荣何珍朱文祥所言吴淞江渐成痼疾颇
  难救疗即今与平江路总管李通议并昆山州官
  常从仕嘉定州达噜噶齐燕特穆尔松江府上海
  县石县尹知水利人张桂荣朱文祥何珍徐铸边
  江久居任千户等一同讲议理合相其地宜顺其
  水性分流𣲖泄出江达海庶消湖水泛溢之患拟
卷五 第 32b 页 WYG0645-0794b.png
  将上源吴江州一带石塘桥洪水洞一百三十馀
  处每处展阔作一丈使太湖水势泄流快便将太
  湖东南淀山湖迤东堙塞河道东西横泖等疏深
  阔以泄淀山湖长泖等水及将平江路昆山州嘉
  定州应有堙塞河道亦行开挑分泄太湖水势添
  注刘家港泄于大海又将各处江湖河港应有围
  裹成田鱼簖芰芦葑稗阻水去处尽行起除禁约
  诸人不得似前违犯阻遏水利仍令拘该吴淞江
卷五 第 33a 页 WYG0645-0794c.png
  地面嘉定州松江府上海县等处将通彻海潮河
  港劝谕近民于港口筑叠土坝安置透水木槽名
  曰水窦潮来闭窦阻遏浑沙潮退起窦泄放湖水
  庶江道渐有通利之望
 议郊祀礼
  大德九年右丞相哈喇哈逊等言去年地震星变
  雨泽愆期岁比不登祈天保民之事有天子亲祀
  者三曰天曰祖宗曰社稷今宗庙社稷岁时摄官
卷五 第 33b 页 WYG0645-0794d.png
  行事祭天国之大事也陛下虽未及亲祭宜如宗
  庙社稷遣官摄祭岁用冬至仪物有司豫备日期
  至则以闻制若曰卿言是也其豫备仪物以待事
  于是翰林集贤太常礼官皆会中书集议博士疏曰冬
  至圜丘惟祀昊天上帝至西汉元始间始合祭天
  地历东汉至宋千有馀年分祭合祭迄无定论集议曰
  周礼冬至圜丘礼天夏至方丘礼地时既不同礼
  乐亦异王莽之制何可法也今当循唐虞三代之
卷五 第 34a 页 WYG0645-0795a.png
  典惟祀昊天上帝其方丘祭地之礼续议以闻按
  周礼坛壝三成近代增外四成以广天文从祀之
  位集议曰依周礼三成之制然周礼疏云每成一
  尺不见纵广之度恐坛上狭隘器物难容拟四成
  制内减去一成以合阳奇之数每成高八尺一寸
  以合乾之九九上成纵广五丈中成十丈下成十
  五丈四陛陛有十二级外设二壝内壝去坛二十
  五步外壝去内壝五十四步壝各四门坛设于丙
卷五 第 34b 页 WYG0645-0795b.png
  已之地以就阳位按古者亲祀冕无旒服大裘而
  加衮臣下从祀冠服历代所尚其制不同集议曰
  依宗庙见用冠服制度按周礼大司乐云凡乐圜
  钟为宫黄钟为角太簇为徵姑洗为羽雷鼓雷鼗
  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云门之舞冬至日于地上
  之圜丘奏之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
  集议曰乐者所以动天地感鬼神必访求深知音
  律之人审五声八音以司肄乐夏四月壬辰中书
卷五 第 35a 页 WYG0645-0795c.png
  复集议博士言旧制神位版用木中书议改用苍
  玉金字白玉为座博士曰郊祀尚质合依旧制遂
  用木主长二尺五寸阔一尺二寸上圆下方丹漆
  金字木用松柏贮以红漆匣黄罗帕覆之造毕有
  司议所以藏议者复谓神主庙则有之今祀于坛
  对越在上非若他神无所见也所制神主遂不用
  七月九日博士又言古者祀天器用陶匏席用藁
  秸自汉甘泉雍畤之祀以迄后汉晋魏南北二朝
卷五 第 35b 页 WYG0645-0795d.png
  隋唐其坛壝玉帛礼器仪仗日益繁缛浸失古者
  尚质之意宋金多循唐制其坛壝礼器考之于经
  固未能全合其仪法具在当时名儒辈出亦未尝不
  援经而定也酌古今以行礼亦宜焉今捡讨唐宋
  金亲祀摄行仪注并雅乐节次合从集议太常议
  曰今欲脩严不能一举而大备然始议之际亦须
  酌古今之仪垂则后来请中书会翰林集贤礼官
  及明礼之士讲明去取以闻中书集议曰合行礼
卷五 第 36a 页 WYG0645-0796a.png
  仪非草创所能备唐宋皆有摄行之礼除从祀受
  胙外一切仪注悉依唐制修之
 吴淞水利记
  大德九年吴松水利记前海道千夫长任仁发以
  吴松江故道堙塞使震泽之水失其就下之性为
  浙西居民害垂二十年慨然上疏条其利病疏导
  之法中书省以闻特命平章董其役乃相其山川形势
  之宜高深广狭之度工役之数钱粮之费畚锸之
卷五 第 36b 页 WYG0645-0796b.png
  用饮食之需命民索绹乘屋具藁秸以防其卑湿
  为医药以防其疾疫时率作以防其倦怠上以诚
  感下下以诚应上民乃欢呼四集乐于趋事赴功
  始于大德八年冬十一月望前二日西自上海县界
  吴松旧江东抵嘉定石桥迤逦入海长三十八里
  一百八十一步三尺深一丈五尺阔二十五丈役
  夫为数一万五千为工一百六十五万一千六百
  七十有奇至九年二月晦毕工复置闸窦启闭以
卷五 第 37a 页 WYG0645-0796c.png
  时物无疵疠民无夭阏而事竟集复开江东西河
  道置木闸十年行监复开挑吴松江东西两处河
  道起工于闰正月之三日自上海县界赵屯浦大
  盈浦白鹤江分庄觜樊浦西浜盘龙旧江计长三
  十七里三百二十二步数内樊浦为头一河下接
  新泾旧江面阔二十丈馀俱深一丈五尺休于三
  月之二十九日夫三百四十五万六千四百一十
  九既又于庙泾盘龙以东开挑出水口子五处并
卷五 第 37b 页 WYG0645-0796d.png
  新泾安置水闸二座一至江二里三百三十九步
  一至江一里四十七步
 重制衮冕
  大德十一年九月博士议唐制天子衮冕垂白珠
  十有二旒以组为缨色如其绶黈纩充耳玉簪导
  玄衣纁裳凡十二章在衣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火
  宗彝四章在裳藻粉米黼黻褾领为升龙皆织成
  之龙章以下每章一行每行十二白纱中单黼领
卷五 第 38a 页 WYG0645-0797a.png
  青褾襈裙黼加龙山火三章毳冕以上火山二章
  绣冕山一章玄冕无章革带大带玉佩绶袜与上
  同舄加金饰享庙谒庙及朝遗上将征还饮至践
  阼加元服纳后元日受朝及临轩册拜王公则服
  之又宋制天子服有衮冕广尺二寸长四寸前后
  十有二旒二纩并贯珍珠又有珠旒十二碧凤衔
  之在珠旒外冕板以龙鳞锦表上缀玉为七星傍
  施琥珀饼犀各二十四周缀金丝网钿以珍珠杂
卷五 第 38b 页 WYG0645-0797b.png
  宝玉加紫云白鹤锦里四柱饰以七宝红绫里金
  饰玉簪导红丝绦组带亦谓之平天冠衮服青色
  日月星山龙雉虎虽七章红裙藻火粉米黻五章
  红蔽膝升龙二并织成间以云彩饰以金钑花钿
  窠装以珍珠琥珀杂宝玉红罗襦裙绣五章青褾
  襈裾六采绶一小绶三结三玉环三素大带朱里
  青罗四绅带二绣四绅盘结自带中单青罗袾带
  红罗勒锦鹿卢玉具剑玉缥首镂白玉双佩金饰
卷五 第 39a 页 WYG0645-0797c.png
  贯珍珠金龙凤革带红袜赤舄金钑花四绅玉鼻
  祭天地宗庙受册尊号元日受朝册皇太子则服
  之事未果行至延祐七年七月英宗命礼仪院速
  制法服八月中书省会集翰林集贤太常礼仪院
  官讲议依秘书监所藏前代帝王衮冕法服图本
  命有司制如其式
 
 
卷五 第 39b 页 WYG0645-0797d.png
 
 
 
 
 
 
 
 元朝典故编年考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