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府舆图纂要淡水厅舆图纂要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51 页
淡水厅舆图纂要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52 页

  淡水厅图:请参阅原书

淡水厅图之一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53 页
  淡水厅图:请参阅原书

淡水厅图之二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55 页
淡水厅舆图表

疆界

坊里
山水
(附海口)
城池
衙署
铺舍
防汛
(附屯丁)
隘寮
在城
东隅  
迎曦门
游击署        
训导署    
南隅  
歌薰门
巡检署
竹堑铺   
西隅  
挹爽门
厅署    
北隅  
拱宸门        
北鼓楼    
附郭
南厢 
大崙岭        
盐水港      
西厢    
老衢崎铺
香山塘  
北厢 
金门厝
淡水厅舆图表之一
     
- 256 -
   
凤山崎      
东厢 
虎头山     
在乡

(均生番界)
中港保
三湾山   
斗换枰汛
三湾隘        
南港仔隘   
后保    
嘉志阁隘   
蛤仔市山    
蛤仔市隘        
火坑口隘        
芎中七隘       
铜锣湾汛
铜锣湾隘        
草湖隘  
苑里保     
三叉河隘        
日北隘
淡水厅舆图表之二
- 257 -
  
大甲保
火燄山    
火燄山隘   
香山海口      
西南
(一带均界大海)
汫水港        
中港保
中港海口   
中港汛   
后保
后海口  
后铺
后塘    
后溪   
嘉志阁塘    
打那叭溪   
白沙墩汛    
吞霄溪  
吞霄铺
吞霄塘    
日北山   
日北屯丁   
苑里保
苑里溪  
猫盂铺
猫盂塘    
房里溪      
(彰化界)
大甲保 
大甲土城
巡检署
大甲铺
大甲汛
淡水厅舆图表之三
 
- 258 -
   
石壁山 
守备署      
铁砧山      
(大海界) 
大甲溪        
大安海口   
大安汛    
土地公港      
西
(大海界) 
隙仔港        
虎仔山      
西北
(大海界)     
海口塘  

(大海界) 
竹堑海口        
红毛港口
淡水厅舆图表之四
     
- 259 -
   
凤鼻尾山      
东北
(均界大海,绕东过三貂则界内山) 
大海墘溪   
杨梅坜汛   
桃涧保
南嵌溪  
南嵌铺
南嵌塘    
桃仔园   
桃仔园汛   
兴直保
龟崙岭 
新庄县丞署 
龟崙岭汛    
关渡(附砂溪)        
观音山        
八里坌街   
八里坌汛   
芝兰二保
大屯山   
北投汛   
芝兰三保
沪尾海口
新、旧台
守备署 
北港汛     
红毛楼
海关署 
小鸡笼汛    
大磺山   
石门汛
淡水厅舆图表之五
 
- 260 -
  
金包里保
磺港   
金包里汛   
芝兰一保
野柳溪   
马鋉汛    
鸡笼海口
红毛楼  
大鸡笼汛    
剑潭   
武湾屯丁    
大鸡笼山  
灿光寮铺
灿光寮汛   
三貂保
三貂岭  
三貂铺
三貂汛
三貂隘   
粗溪坑        
顶双溪      
(大海至此尽兰厅界,以下由东而南)
远望坑溪       
(生番界)
石碇保
苧仔潭  
柑仔濑铺
三瓜汛    
狮球岭  
暖暖铺
暖暖汛
十分寮隘   
碗口溪
淡水厅舆图表之六
     
- 261 -
   
水返脚  
水返脚铺
水返脚汛
万顺寮隘 
(生番界)
拳山保
内湖        
拳山      
(生番界)
摆接保
枋桥街      
(中路内不界番、外不界海)
大加蜡保
艋舺溪渡(名内港) 
参将署
艋舺铺
艋舺营    
溪洲尾 
守备署      
锡口渡  
锡口铺   
(生番界)
海山保
横溪   
海山口汛
横溪隘        
三角涌隘        
大姑崁隘        
溪洲隘  
海山保
(止)
     
大坪隘
淡水厅舆图表之七
- 262 -
 
(生番界)
东北内山     
大铜锣圈隘   
咸菜瓮山    
咸菜瓮隘 
东南
(生番界)
东北内山     
九芎林隘   
南河山    
猴洞隘   
横山    
横山隘        
矺仔隘       
竹堑屯丁
树杞林隘   
五指山    
金广福隘   
金面山    
小铜锣圈隘

淡水厅舆图表之八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63 页
淡水厅舆图册
   疆 界

    (查淡水地界自南至北,用罗盘核对,系自坤至艮,乃由西南而至于东北;由东首内山至西首沿海,系自巽至乾,乃由东南至西北.)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63 页
  广:自东南内山番界起、至西北一带沿海止,堑北五、六十里不等,堑南六、七十里不等;大约北路较狭,南路渐阔.
  袤:自西南大甲溪彰化县交界起、东北大鸡笼祖山止,三百里;又自三貂岭脚起,由正东甲卯向渐渐转至东南、巽巳向至远望坑噶玛兰交界止,四十五里.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63 页
    按淡水自大甲溪南与彰化交界起、至远望坑与噶玛兰厅交界止,计程陆路三百四十里.若就地段之袤长而论,则鸡笼山为极[北]之区,自南至北实止三百里.缘自三貂岭脚至远望坑淡、兰交界之区,系由西绕更、又由北转南,计程四十里系转湾之程途,不能与袤长并计也.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63 页
  东界:内山
  西界:海.
  南界:内山并彰化县界.
  北界:大海.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64 页
  西南:半界大甲溪与彰化县交界、半界大海.
  东南:一带均系内山番界.
  西北:一带均系大海.
  东北:至大鸡笼山脚止,均界大海;三貂岭脚起,由东上岭转至东南远望坑止,与噶玛兰厅交界.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64 页
   坊 里

  城外东厢(共二十五庄):东势庄、下东店庄、大埤坪庄、埔仔顶庄、牛路头庄、柴梳山庄、六园堵庄、二十张犁庄、白沙墩庄、斗崙庄、八张犁庄、六张犁庄、鹿场庄、番仔寮庄、隘口庄、五块厝庄、九芎嵌庄、顶下嵌庄、鹿寮坑庄、十股林庄、五股林庄、石壁潭庄、山猪湖庄、猴洞庄、横山庄.
  城外西厢(共一十庄):隙仔庄、南势庄、牛埔庄、茇仔林庄、虎仔山庄、浸水庄、三块厝庄、羊寮庄、香山庄、洴水港庄.
  城外南厢(只二庄.馀俱小户散处,不名庄保):巡捕司庄、盐水港庄(此处至山只有三里,均系小户人家四散居住,并无庄名,不及备载)
  城外北厢(共一十七庄):水田街、湳仔庄、金门厝庄、旧社庄、麻园庄、顶溪洲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65 页
庄、新庄仔庄、白地粉庄、溪心灞庄、嵌顶庄、凤鼻尾庄、红毛港庄、蚝港庄、笨仔港庄、大溪墘庄、芝葩里庄、凤山崎庄.
  城外东北厢(共一十六庄):新社庄、豆仔埔庄、枋寮庄、新埔庄、大茅埔庄、五份埔庄、大股庄、石岗仔庄、乌树林庄、咸菜瓮庄、三合水庄、婆老粉庄、大湖口庄、崩坡庄、杨梅枥庄、顶重溪庄.
  城外西北厢(共一十庄):崙仔庄、沙崙仔庄、树林头庄、苦苓脚庄、榔庄、油车港庄、船头庄、南北汕庄、下溪洲庄、鱼寮庄.
  城北桃涧保(共二十九庄.兼东):中坜街、内沥溪庄、嵌脚庄、下加冬庄、新庄仔庄、赤嵌庄、大埔庄、坑仔口庄、过溪仔庄、南嵌街、桃仔园街、龟崙仔庄、大湳庄、埔顶庄、霄里新兴庄、八块厝庄、铜锣圈庄、灵潭坡庄、三坑仔庄、旧社仔庄、东势庄、南势庄、安平镇庄、山仔顶庄、宋厝庄、八张犁庄、猫合庄、黄泥塘庄、员树林仔庄.
  城北海山保(共一十七庄.兼东):风柜店庄、潭底庄、山仔脚庄、樟树窟庄、南靖厝庄、尖山庄、鹰哥石庄、大湖庄、二甲九庄、中庄、大姑崁庄、三角涌庄、横溪庄、刘厝庄、柑园庄、石头溪庄、澎厝庄.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66 页
  城北兴直保(共一十九庄.兼东):龟崙顶庄、搭寮坑庄、陂仔店庄、新庄街、中港厝仔庄、中塭庄、头重庄、和尚洲庄、武湾庄、三重埔庄、洲仔尾庄、关渡庄、八里坌街、大坪顶庄、大小南湾庄、山脚庄、大牛椆庄、乌屿寮庄、长道坑庄.
  城北芝兰保(共三十二庄.兼东):剑潭庄、内湖庄、角角沟庄、有蜡庄、芝兰街、麻少翁庄、淇里岸庄、北投社、嗄唠别庄、圭比屯社、圭柔山店庄、金包里街、大墩社、石门汛庄、小鸡笼社、野柳庄、马鋉庄、大武崙社、大鸡笼街、深澳庄、跌死猴庄、鼻头庄、三貂社、灿光寮庄、丹里社、狮球岭庄、田寮港庄、长潭堵庄、苧仔潭庄、武丹坑庄、顶双溪庄、鱼桁仔庄.
  城北大加腊保(共一十六庄.兼东):艋舺街、三枝桥庄、古亭村、大湾庄、林口庄、上坡头庄、锡口街、新南庄、南港仔街、搭搭攸庄、东势庄、新庄仔庄、圭母卒庄、大隆同庄、社仔庄、溪洲庄.
  城北石碇保(共一十四庄.兼东):樟树湾庄、叭嗹港庄、水返脚街、康诰坑庄、保长坑庄、五堵庄、六堵庄、七堵庄、八堵庄、暖暖庄、石碇内庄、四脚亭庄、枋仔濑庄、鱼坑庄.
  城北拳山保(共十四庄.兼东):公馆街、溪仔口庄、大坪林庄、秀郎社、暗坑仔庄、青潭庄、十五份庄、内湖庄、木栅庄、头重溪庄、万顺寮社、深坑仔庄、土库庄、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67 页
枫林庄.
  城北摆接保(共一十七保.兼东):加蜡仔庄、港仔嘴庄、芎蕉脚庄、龟崙兰庄、枋寮街、新埔墘庄、南势角庄、后埔庄、员山仔庄、藤寮地庄、冷水坑庄、社后庄、柑林坡庄、大安寮庄、员林仔庄、火烧庄、柚仔林溪洲庄.
  城南中港保(共二十六庄):山寮庄、后厝庄、中港街、中港社、湖底庄、澎湖厝庄、海口庄、塭仔头社、番婆庄、香山厝社、三角店庄、大牛栏庄、上下山脚庄、后庄、嵌顶庄、涂牛口庄、二十份庄、东庄、隆恩庄、田寮庄、芦竹林庄、水流潭庄、上下加冬庄、斗换坪庄、三湾庄、南港庄.
  城南后保(共三十三庄):山仔顶庄、百三庄、圆宝庄、后街、大庄、海丰庄、沟仔背庄、新港埔庄、车路头庄、田寮庄、西山庄、芒花埔庄、社寮岗庄、嘉志阁庄、猫里街、蛤仔市庄、大墙围庄、芎蕉湾庄、七十份庄、樟树湾庄、铜锣湾庄、高埔庄、头湖庄、二湖庄、三湖庄、四湖庄、溪洲庄、松仔脚庄、后底庄、南势庄、打那叭庄、牛栏埔庄、白沙墩庄.
  城南苑里保(共十五庄):吞霄街、吞霄社、北势窝庄、竹林仔庄、五里牌庄、涂城庄、苑里街、古亭笨庄、山柑庄、榭芩庄、日北庄、日北社、猫里社、房里社、房里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68 页
庄.
  城南大甲保(共二十九庄):日南庄、双寮社、日南社、大安街、大甲街、大甲东西社、顶店庄、社尾庄、船头埔庄、泉州厝庄、铁砧山庄、海墘厝庄、松仔脚庄、龟壳庄、南埔庄、中和庄、旧社庄、墩仔脚庄、枋寮庄、犁头标庄、牛椆坑庄、月眉庄、六份庄、马鸣埔庄、福兴庄、安宁庄、磁庄、陂脚庄、营盘口庄.  ──右城外周围六厢八十九庄、南北共一十二保计二百六十一庄.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68 页
    (此外零碎小户,不过二、三家或六、七家,不名村落,附于四近各村;以及熟番四散,搭寮居住,迁移不定者:均不备载.)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68 页
   山

  (查台湾形势,背山面海;内山为番界,番界以东又系大海.台湾,系孤悬海中者也.其山发脉于大鸡笼山之东北,由三貂内山一路由北而南,至凤山县极南而止.中间擘干分支,由东而西条条分下,或化平阳、或重起山峦,至近海而止.各条溪河均随山而出,中间曲直不定,大抵皆自内山西流入于海;所谓山飞水走、山环水转,山与水相辅而行也.淡厅在全台之北,形势相同.其山由内山分出共三支:北一支发脉于三貂、中一支发脉于五指山、南一支发脉于蛤仔市内山之桶盘山.今分别南、北、中三路,逐一开列于后;附载山岭之峻险、海防之要害,以备稽考.)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69 页
    中路山

  五指山:自堑城东南内山分支,折转西北十馀里,顿起星,高耸挺拔,屹立云霄,为厅治之太祖山.分于南者,为狮头山、为三湾山;分于北者,为险山、为南湖山.其山,与香山港之海口相对.
  金面山:自五指山第三分下,逶迤而行,突起峦圆净宽展,为厅治之少祖山.分为南者,为鹿仔坑山、为大崎山、为葫芦堵山;分于北者,为茭力堵山、牛寮山:皆厅治之左右翼也.其山,与隙仔溪海口相对.
  虎头山:自金面山西下,化作平原.渐出渐高,至近城五里许,重起星而结虎头山;又化作平原,而结厅治:为厅治之坐山.
  大崎山:系自金面山由南分支者.由大崎山自西折下为碎崙山,稍转北为隙仔山,稍转南为南隘山,再西下为香山、虎仔山.香山、鼻尾山均系高阜,并无险隘.
  宝斗仁山:亦系金面山分支.在大崎山之南.
  对换坪山(一名斗换坪):亦系金面山分支.在宝斗仁山之南.自西折下为钩崎,稍下为后庄埔;下平洋,往中港.稍北为老衢崎山,亦皆高阜.
  三湾山:系五指山由南分支.在对换秤山之东南.自西折下为鹿厨坑山、南港仔山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70 页
,稍南为西潭山,西下新港山,下至北埔;皆后保.西分为马龙潭山、山仔顶山,亦皆高阜而不峻险:为厅治左沙之外护.自五指山分支而南者,至此止.
  牛寮仔山:系金面山由北首分支.西下为架梳山,复西为埔仔顶、为黄金洞,皆系小阜.
  南河山:系五指山由北分支.在牛寮山之东北.西下为九芎林山、犁头尖山,又西下化为平畴,至新社溪洲仔.
  咸菜瓮山:亦系五指山分支.在南河山之北.
  铜锣门山:亦系五指山分支.在咸菜瓮山之北.西下为平原,复起为八张犁山;南折为三合水,又西南为新埔山、枋寮山.
  凤山崎山:系枋寮山自西折下者.一片高阜,周围平坦可六、七里许.再自西卸下为员山仔,稍西南为凤鼻尾.
  大湖口山:由铜锣圈山分下,八张犁山之西南.
  杨梅坜山:由铜锣圈山自西北折下,再西为长岗岭.
  头重溪山、中坜山:皆在杨梅坜山之西北桃涧保界内,为厅治右沙之外护.自五指山分支而北者,至此止.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70 页
    以上均系中路山.自五指山起祖,左右排列,南至后、北至中坜,高阜居多,并无高山峻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71 页
岭.内山一带番民交界,要隘处所均设有隘寮;另载于下.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71 页
    南路山

  桶盘山:在三湾山之南,由内山分支而来.南行为樟树林、芎蕉湾,皆蛤仔市山;北折为龟头山、猫里大坪山、加志阁西山,均皆高阜.
  铜锣湾山:在芎蕉湾山之西南.折而北者为打那叭崎山、白沙墩山,稍南为吞霄内湖山.
  火燄山:在三叉河之南,由内山分下者.西北折下为金面山、苑里山,自南过角口溪为石壁山.西折为铁砧山,甚高;折下为大甲溪北岸之护沙.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71 页
    (以上均系南路山.内除桶盘山、铁砧山最高外,馀处低小之山,无险隘可据也.)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71 页
   北路山

  大鸡笼山:系淡厅极北之区,为全台之祖出.盘踞海边,势甚高险.稍东,即三貂山.
  三貂山、大坪山:自大鸡笼山发出.两山夹峙,有岭名三貂岭,为淡、兰往来必由之路(岭极峻险,另载在「险要」之下).由三貂岭稍低,复起大坪山,即合出五支: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72 页
一由东南远望坑,西入兰界;一由西分一支,为狮球岭;一由西南分一支,为锡口山;又由南分一支,为猴山尖;又东南分一支为小熬酒桶,由熬桶山分一支南行至咬狗寮:均分载于后.
  远望坑山:由三貂、大坪山后面东南分支,入于兰厅界内.远望坑即淡、兰交界之所,其形势已向东遵海而南矣.
  狮球岭:由三貂向西分下者.在暖暖、鸡笼街交接之处,由艋舺至鸡笼必由之路.由西分下为仔峙山,山近水返脚(潮水由此而止,故名);复西为内湖山,曲而转者为剑潭山、芝兰山、奇里岸山、北投山;复曲而转为关渡山、为大墩山.凡自狮球岭分下者,均系小山、或系高阜.
  大墩山:由关渡山西北分下.势极高大,与溪南之观音山对峙,为关渡以内之门户;乃守口山也.自西南折下为沪尾山、台山,至海口而又转北结小鸡笼等山.
  小鸡笼山:在大墩山向北分出.自沿海北转为金包里山、圭柔山,又自南回转至北为大鸡笼山之迎沙.
  大磺山:亦系大墩山向东北分出.素产硫磺,其苗或旺或衰、或无或有不定.由大磺山分支杂出者,为竹仔湖、冬瓜湖;又由狮球岭向西下者,为土地公岭、大小纱帽山、七星墩等山.山不高大而皆出磺,大约不离乎大磺山前后左右者近是;每年就地文武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73 页
按季焚烧在案.以上皆由狮球山分支者.
  锡口山:由三貂山西南分下.在狮球山之南.折而西下为六张犁山、为观音亭山.
  猴山尖:由三貂向南分下.[在]狮球山复南为内湖山、拳山,均在锡口之东.
  小熬酒桶山:由三貂东南分下.南分为咬狗寮尖,迤而南为磺溪;北为暗坑仔,复西为冷水坑尖,为摆接保各处.
  咬狗寮尖:系自小熬酒桶山分出者.由咬狗寮尖东南西折而向南,层峦叠嶂,直趋至海山保三角涌大姑崁山与铜锣圈诸山毗连;复折向西为尖山,又西北出为龟崙山.
  龟崙山:系自尖山向西分出.山势甚高,中有一岭名龟崙岭,为南北要路(另载在「险要」条下).自龟崙山过岭向北为兴直保,又西为大坪顶山,折南为南嵌,向西北行下为观音山.
  观音山:系由龟崙岭向西北折下者.山势甚高,矗立云霄.在关渡之南岸,与北岸之大墩山对峙,为内港诸山之门户也.自观音山内又分一支,迤而西为狮球山,又西至海口止为八里坌山.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73 页
    (以上均北路山.内除三貂、龟崙二岭暨大墩、观音二山最为高大,其馀均不甚高;且多平岗土阜,并无险要可据也.)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74 页
     岛 屿

    (查沿海岛屿为海口之关键,不可不载.馀在深水外洋,形迹隐约无关紧要者,不及备载.此外沿海自南至北,并无海岛;唯鸡笼口外岛屿处,附载于后.)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74 页
  鸡笼屿:大鸡笼山北.端圆尖秀,屹立海中.与大鸡笼隔海不远,大加蜡保可见.
  桶盘屿:在鸡笼西南.为鸡笼口关锁.
  烛台屿、山寮屿、香炉屿、扛轿屿;以上四屿,在桶盘屿左右.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74 页
     (附)山岭险要

    淡属内山民番交界之所,山岭叠出,均有隘寮把守,另载于后.其馀平原一带,均无险要之山;且起伏断连、四通八达,均得往来.唯三貂龟崙双岭、凤山崎一处,均属险要;故特表而出之,详载于左.
    三貂岭:在鸡笼之东北.两山对峙,极其高大;中隔一岭,为淡、兰门户.东西自岭脚起、至岭顶止,计程五里笔直而上,不甚曲折;折平径三里半,其馀一里半系上高之路,两边亦为山所夹.西面自岭顶至山脚,亦笔直五里,并无曲折;折平径三里半,其馀一里半系上高之路.岭顶阔不过二丈,傍山草屋数间,为往来人夫尖站之所;实有百夫当关、万夫难越之势:第一险要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75 页
也.
    龟崙岭:在桃仔园之北、新庄之南.山由尖山而出;均南高险,中有一岭.北首自岭脚起至岭顶,计程四里;折平径三里半,其馀半里系上高之路.四出环抱,从一小口而入,阔不过数丈;其中曲折盘旋随溪而上,有「十八重溪」之称.内若屯兵千馀,外面不见.南首稍峻直,自顶至脚,约二里许,折平径二里;馀系上山之路.两山夹峙,岭顶宽不过数十丈;有草屋、饭店.若由岭顶扎兵数百,难以轻越;亦险要也.
    凤山崎:在厅治北一十二里.山脚有溪,过溪上山约半里许,势颇峻削;山顶一片平原高高在上,周围约十里,可屯兵数千.惟北首潮渐平下,至离大湖口半里下山,不过数十仞,不见险要.但自南而北,亦中流之砥柱也.
    以上三处,为淡属山路险要之处.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75 页
   水

    (查淡属溪水,均系自东首内山条条西流而出海口;自南至北,海汊林立.其在平原或大或小、或浅或深,或用渡船,或用桥架、或可涉而过,均不甚险要.其入于海而口又狭小、沙线隔,不能停泊船只者,谓之溪口;若海口宽阔,可以进出船只者,谓之海口:均关紧要.故将逐条海口阔狭、深浅,其海潮所到船只可泊等处,分别南北详细开载,以昭详慎;另附海防重轻情形于后.)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76 页
  隙仔溪:在城南五里.源出金面山;自东至西而入于海.溪面甚狭,口门宽三丈;深须大雨之时,方有三、四尺之水.一经晴霁,便成小沟,行人涉水而过.口外均系沙线包裹,船只不能出入;故溪名.
  香山澳海口:在隙仔溪南,离城八里.源出宝斗仁山,西流而入于海;实系盐水港之口门.其口门相近之处,另有一澳名香山口,离深水外洋五里.澳阔二十馀丈,深约一丈二尺;潮水涨至盐水港过渡之处而止.一经潮退,便成旱溪.澳口唯三、五百石商船可以停泊,出入须乘潮涨;一经潮退,便不能出入.七、八百石以上大船,间有遭风驶入者;停在澳外洋面,不能进口.有汛兵、口书、澳甲,随时稽查船只.
  中港溪海口:在香山口之南,离城二十五里.源出五指山脚,南流至三湾,遂西流而入于海.该处如遇山内暴雨,水路方深;若无溪流,渐狭渐浅.口门阔三十五丈、深一丈二尺,潮涨至进口十里而止.过渡处.设有渡船.外来船只,亦唯三、五百石商船可乘潮出入于口门内半里许.七、八百石大船,间有遭风收泊者;均在口外洋面,不能进口.有汛兵、口书、澳甲,随时稽查船只.
  后港海口:在中港口之南,离城四十里.源出内西潭,至海丰庄蛤仔市西下,至街仔尾分而为二:一绕后溪之北而入于海.溪流细浅,沙线丛杂,溪高于海;潮不能进.[船]不能泊入.系属小溪而非海口,行人涉水而过.一由后街之南而入于海,乃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77 页
名海口.其口门较中港口尤少,阔不过二十丈,深八、九尺;设有渡船.二、三百石之海船,可以乘潮出入于口门内;略大商船,遭风收泊者均在口外洋面,不能进口.潮水涨至乌尾地方止.有汛兵、口书、澳甲,随时巡查.
  打那叭溪:在后口之南,离城六十里.源出铜锣湾,经五湖四海(?)绕打那叭而入于海.来源既短,溪又浅狭,行人涉水而过.口门宽六丈零,深五、六尺;口外沙泥淤塞,潮涨至口内二里许.不能停泊船只,故以溪名.
  吞霄溪:在打那叭溪之南,离城七十里.源出内湖,受吞霄街后之水入海.来源较打那叭溪更短,溪亦浅狭,行人涉水而过.口外沙线丛杂,口门宽三丈馀,深三、六尺,潮涨至口内半里许.不能停泊船只,故以溪名.
  苑里溪:在吞霄溪南,离城八十里.源出大坑口、铜锣湾西面诸山之水,绕蓬嵌山曲曲而入于海.来源较打那叭、吞霄诸溪为长,而溪面浅狭,行人涉水而过.口外沙线丛杂,口门宽六丈馀,深五、六尺,潮涨至口内半里许.不能停泊船只,故以溪名.
  大安溪海口(附房里溪、土地公港):在苑里溪南,离城九十里.源出火燄山北、铜锣湾山后面内山,湾曲过鲤[鱼]潭西下出角山口以后,泛滥无定.溪面宽约二里许,中间沙积成堆者三、四条,已有居民;水势分歧杂出.在北边近于房里街者,为房里溪;宽二十馀丈,深七、八尺,有渡船以济行人.稍南,则土地公港;宽十馀丈,深三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78 页
尺,行人涉水而过.在南边近于大安者,为大安溪;又名顶店溪.宽二十馀丈,深七尺零,亦有渡船.口门宽三十馀丈,深七、八尺.房里、土地公港等口均系沙泥塞积,不能泊船;唯大安口外沙线稍顺,春、夏时可泊二、三百石小船,随潮出入.秋、冬水涸,不能停泊;大号商船,并无停歇者.潮涨至口内一里许.亦设有汛兵、口书、澳甲,随时稽查.
  大甲溪:在大安口之南,离城一百零二里.出自淡、彰两处内山番界,不知其源;受石壁、铁砧山、大甲城诸水而入于海溪.面阔三里许,溪中巨石嵯峨,水势湍急,为淡、彰交界之险要(附议于后).设有渡船,以济行人.溪口虽宽,近海之所沙线杂出,南分数条,至彰化界内五叉口相近之处而止.彼此渡船可以往来,外洋船只不能收泊.溪高于海,潮至口门而止,故仍以溪名.  ──以上皆城南之溪水海口也.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78 页
  竹堑港海口:在城北十里.溪源有二:一名金门厝溪,其源出五指山内[山]等处,向西北至船头庄而入海.一名凤山崎溪,其源出自铜锣圈,由咸菜瓮等处向西南与金门厝溪会合而入海.两溪均有渡船.该海口前本宽大,船只三百石者往来甚多,为竹堑郊商进出货物之要口;后因日渐淤塞,始改由香山口出入.现在口门宽二十丈,深八尺零;潮涨至口内半里许而止.一、二百石小船尚可随潮驶入,大船不能停泊,亦设有口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79 页
书、澳甲,随时稽查.
  红毛港溪:在竹堑海口之北,离城二十馀里.源出羊矢窝,曲曲入海.来源既短,港又窄浅;口门宽六、七丈,深二三尺,行人涉水而过.溪高于海,潮至口门而止.沙线丛杂,间有附近渔船停泊;外来商船不能进出,故以溪名.
  杨梅坜溪、头重溪、中坜溪:以上三溪均在红毛溪之北,离城四十五里.上分三支,均出杨梅坜附近各[山]发源,至大溪墘会合而入于海.来源既近,溪又浅狭,或系浅涉、或用桥梁,均无渡船.口门宽六、七丈,深三、四尺;潮涨至大溪墘地方止.口外沙线阻隔,不能停船,故以溪名.
  南嵌溪:在中坜溪之北,离城七十五里.源出铜锣圈,由桃仔园之南而入海.来源颇长,溪流窄浅,行人涉水而过;大雨时,系用竹筏过渡.口门宽六、七丈,深三、四尺;潮涨至口门而止.口外沙线阻隔,不能进出船只,故以溪名.
  沪尾港海口:在龟崙岭之北、艋舺之西,离城一百四十里.港内分南、北、中三大溪,名曰内港.南溪之源出自大坝尖山,由大姑崁、三角涌向西北至新庄,与艋舺溪会合;至大稻埕折而西至关渡,与北溪合流而出沪尾.北溪之源出自三貂岭,南至水返脚、锡口转西南,过剑潭会磺溪至关渡,与南溪合流而出沪尾.中溪名艋舺溪,发源于狮头山,入拳山保大坪林折而向西至大加腊保,会南溪而入于海.南溪自新庄起、至艋舺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80 页
溪边尾,另有小驳船往来驳货;北溪自暖暖、八堵起,至关渡、沪尾亦有小驳船往来;艋舺溪东至摆接保枋桥街,亦有小驳船往来.南北周围百馀里之水,均由沪尾入海;与郡之鹿耳门、彰化之鹿港为全台三大口.潮涨时,南溪至新庄止,北溪至水返脚止;关渡以内系淡水,关渡以外系咸水.海口宽约三里许,两边皆有暗沙,止一口门可行船只;潮涨则宽,潮退则狭.口门以内至关渡相近之处,溪中另有沙梗一条;潮涨则隐,潮退则见.八里坌与沪尾衔.须候潮涨时对渡,势甚险要(附载于后);另为淡属之第一大海口也.
  磺溪:在关渡之旁,离城一百二十五里.自大磺山西南绕出关渡口,与大溪会合.溪甚狭,只有极小驳船可以往来.此溪在腹里,并非海口.
  磺港:在金包里,离城一百九十馀里.自磺山北起,由正北出海.来源既短,港又窄浅.口门宽八、九丈,深三、四尺,潮涨至口门止.外面沙线包裹,不能进出船只.
  鸡笼澳海口:在淡属极北,离城一百六十五里.并无溪源,只有一澳.澳外即八尺门,有鸡笼、桶盘等屿三面环立;大小船只均得进出.口门愈出愈敞,不能以丈尺计;海深三丈零.船只出入不待潮涨,甚为要害(附载于后)
  顶双溪:在三貂岭之东南;自岭脚起、至溪边计程二十五里,离城二百二十里.其源发于三貂东面四近诸山,由东南入海.来源既近,溪又窄浅.口门宽八、九丈,深九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81 页
尺零,有渡船;潮涨至口内半里许.口外沙泥淤塞,不堪泊船,故以溪名.
  远望坑溪:在顶双溪之东南.发源于噶玛兰东面诸山,由东南入兰界而出海,为淡、兰交界之所(溪南属兰、溪北属淡);离城三百四十里.来源亦短,溪亦窄浅.口门宽十丈零,[深]八尺零,有渡船;潮至渡船处而止.口外沙泥丛杂,不堪泊舟,故以溪名.  ──以上皆城北之溪水海口也.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81 页
     (附)[海]防要害处所

    查淡境自南至北袤长三百四十里,海汊林立;若处处可以往来船只,几有防不胜防之虑.兹幸天设之险,沿海一带均系铁板沙层层包裹;即如大甲、苑里、吞霄、红毛港、南嵌、磺港等口虽皆条条入海,而口外沙线阻隔,外来船只不能停泊,均可以不必防备.至大安、后、中港、香山、竹堑等口虽均可通舟楫,而口门窄小、沙线变迁,非熟悉口门者不能径入,大船亦难停歇,尚可随时防禦;惟沪尾、鸡笼两口,最为紧要.又大甲溪于海口则不通船只,而溪面广阔,水势甚急,实为淡南天设之险.故均表而出之,以备稽考.
    大甲溪:该溪发源于内山,一出番界,便渐宽展;至大甲相近之处,阔有三里许.溪中巨石小块层密不绝,颇难立脚.沙梗涌起三、四条,秋、冬水涸之时,一溪而变为三、四溪;或可徒涉,或须船渡.将到门口之处,由南畔分流入于彰化界内五叉口之北者三条.内山不时有雨,外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82 页
虽晴霁,水即奔腾而下;行人凡视内山昏黑、或闻巨石冲击声,即不敢涉,恐中途漂没故也.若春、夏大雨时行,便即一片汪洋;水急之时,即渡船亦不敢驶:真有万夫难越之势,淡、彰两处天设之险也.
    沪尾海口:该溪海口宽有三里许,深有二丈馀;两边暗沙围抱.口门虽紧要,而五、六百石之船均得随时出入,不必俟潮;五、六百石以上大船满载者,须俟潮涨出入:为各路商船经商之所.自沪尾、艋舺,计水程三十里.关渡在艋舺、沪尾适中之区,两山夹峙,河面不过一箭之阔.但潮水直抵艋舺以上,三、四百石商船尽可满载而乘出入;即大号商船,亦可半载而随潮进出.稍不留意,匪船可直达艋舺,诚为第一紧要之海口也.前有红毛人建造台一座,在口门内之北岸;因今昔殊形,已不合用.自嘉庆年间在外口门北岸建设新台,又有沪尾水师守备专辖,足资防禦;而总须刻刻留心,不使稍涉大意也.
    鸡笼澳海口:该澳并无溪源,三面皆山,独北面瀚海.港口又有鸡笼、桶盘等屿包裹,势尚周密.就大致而论,似不若沪尾口之紧要;一经体察情形、揣度形势,实较沪尾口为尤要.因沪尾口门较鸡笼虽宽,而两边沙线均隐没于水底;即素熟沙线者,稍不留意,难免搁浅,屡屡坏船.鸡笼则鸡笼、桶盘两屿高出海口,一望而知;即不熟路径者,亦得依循而入:则口门难易之不同焉,一也.沪尾有专设水师营,兵力众多,离艋舺参将营仅止三十里;如有警报,便可就近策应.鸡笼唯陆路汛兵九十名;离艋舺营五十馀里,鞭长莫及,又无舟师:则兵力厚薄之不同焉,二也.沪尾行铺众多,居民稠密;又与艋舺各郊行声气相通,彼此得以救援.鸡笼郊铺本稀,僻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83 页
处一隅,四近又无巨保大庄:此人力多寡之不同焉,三也.以此三者互相比较,孰要孰缓?显而易见.是以咸丰四年小刀会匪王位等肆扰台北,则窜鸡笼而不窜沪尾;八年春间王位馀党复来窥伺,则游奕于鸡笼而不逞志于沪尾者:其明證也.同治元年六月间沪尾新立马头,设关徵税;鸡笼本不在通商马头之列,乃各国洋艘咸以鸡笼口面较宽于沪尾,情愿收入鸡笼、远赴沪尾完税.遂经领事申陈上宪,增开鸡笼子口:是又明證也.夫海口之难易、人方之多寡,均系生成之势,不能勉强.若汛防之多寡,尚可设法;倘就沪尾水师营中抽调百馀名前往添防、又于艋舺陆营中酌添数十名,则共有二百馀名之汛兵,或可藉资防禦.不然,实有孤虚之虑.管见所及以附陈.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83 页
   城 池

    (查淡水厅同知一缺,系雍正元年增设彰化县时兼设一同知缺,稽查北路捕务;仍附彰化县,并无专辖地段.雍正九年,始分大甲溪以北至鸡笼止均归淡水同知管辖,移驻竹堑.该处本系竹堑巡检分防之地;自移驻淡厅后,于雍正十一年环植刺竹,周围四百四十丈,东、西、南、北各设门楼.乾隆二十四年,四城上各增建台一所.嘉庆十八年,因居民稠密,开拓基址,增筑土堡;周围一千四百馀丈,东、西、南、北各设木栅.道光六年,前督部堂孙巡台,绅耆请改建城池;奏奉谕旨准行.经前台湾道孔亲诣复勘:若循原建,则太狭;循后筑土堡,则又太宽.因而内外拆毁,改定周围八百六十丈,墙身高一丈五尺,基底一丈六尺,上阔一丈二尺,入地深一丈.初议建设砖城,后改用石条夹砌石块;于道光七年六月兴工、九年八月报竣,现均完固.)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83 页
  城垛:九百七十四垛,各高三尺.城门四:东曰「迎曦门」、西曰「挹爽门」、南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84 页
曰「歌薰门」、北曰「拱宸门」.各有城楼一座,上下二层;高各二丈零九寸.濠沟:周围共八百六十丈.南门口阔一丈二尺,馀俱宽八尺;各深七尺.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84 页
   衙 署

  淡水厅署:在竹堑城内适中之区.坐东向西(甲庚兼卯酉向)
  艋舺县丞署:在新庄街.查艋舺县丞,本系巡检缺,衙署在八里坌.乾隆十五年因风灾倾坏,移驻新庄.五十五年,改为县丞.嘉庆十四年,改为艋舺县丞;现仍驻新庄.
  大甲巡检署:在大甲土堡内.查该巡检本驻彰化之鹿港,名鹿港巡检;于嘉庆十四年,奉文移驻大甲,改为大甲巡检.
  竹堑巡检署:在竹堑城南门内,离厅署半里许.现兼司狱.
  训导署:在竹堑城内东南.该训导本系彰化县训导,后移驻竹堑,为淡水厅训导.迨开设噶玛兰厅,则又兼辖噶玛兰学务.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84 页
   铺 舍

    查淡属无驿递,原设铺递自大甲起、至鸡笼止共一十一处.铺兵三十名工食等银,归彰化县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85 页
坐支.后开辟噶玛兰厅,奉文添设;随即详请,将原设十一铺内之淡水、鸡柔山、金包里、鸡笼四处裁汰,改为艋舺、锡口、水返脚、暖暖四铺.又添设柑仔濑、灿光寮、三貂三处,共七处.计共铺司七名、铺兵二十八名,火炬、工食等银归淡水厅坐支.今逐铺开列于左: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85 页
  大甲铺:南离大甲溪淡彰交界之所五里、北离猫盂铺二十里.铺兵三名.
  猫盂铺:南离大甲铺二十里、北离吞霄铺十里.铺兵三名.
  吞霄铺:南离猫盂铺十里、北离后铺三十里.铺兵三名.
  后铺:南离吞霄铺三十里、北离老衢崎[铺]二十五里.铺兵三名.
  老衢崎铺:南离后铺二十五里、北离南嵌铺七十五里.铺兵三名.
  竹堑铺:南离老衢崎铺一十五里、北离南嵌铺七十五里.铺兵三名.
  南嵌铺:南离竹堑铺七十五里、北离艋舺铺三十里.铺兵三名.
  ──以上七铺,系属原设,今仍旧;归彰化县支给工食.
  艋舺铺:南离南嵌铺三十五里、北离锡口铺十五里.铺司一名、铺兵三名.
  锡口铺:南离艋舺铺十五里、北离水返脚铺十五里.铺司一名、铺兵三名.
  水返脚铺:南离锡口铺十五里、北离暖暖铺二十五里.铺司一名、铺兵四名.
  暖暖铺:南离水返脚铺二十五里、北离柑仔濑铺十五里.铺司一名、铺兵四名.
  ──以上系就原设之淡水、圭柔山、金包里、鸡笼四铺裁汰改设.计共添铺司四名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86 页
、铺兵七名.
  柑仔濑铺(一名枫仔濑):南离暖暖铺十五里、北离灿光寮铺十五里.铺司一名、铺兵四名.
  灿光寮铺:南离柑仔濑铺十五里、北离三貂岭铺十五里.铺司一名、铺兵四名.
  三貂岭铺:南离灿光寮铺十五里、北离远望坑五十里.铺司一名、铺兵四名.
  ──以上三铺,系属添设.统共原设、新添,计一十四铺,归淡水厅坐支.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86 页
   隘 寮

    (淡地内山一带处处与生番交界,原有土牛、红线为界.阅今久,红线已经灭迹,土牛遗址模糊;农民近界之区,时为生番所害.是以要害处所,均设有隘寮、铳匮,以防生番而卫农民.但有隘必有丁,有丁必需粮.或系官隘、或系民隘,统计自南至北二十九处,详载于左:)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86 页
  火燄山隘(民隘):由四近民居禀请开辟荒地,设隘防番;隘粮等费,即就新垦地亩按甲抽租,由隘首收(?)支应,官不与闻;故名民隘.在城正南,离城一百一十里.隘以内即番界,西南即大甲溪.
  日北山脚隘(民隘):本在日北山脚,后经移入鲤鱼潭高岭处所;在苑里保内,城南一百里火燄山隘之北.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87 页
  三叉河隘(民隘):在苑里保内山高岗处所,城南九十里日北山隘之北.
  内外草湖隘(民隘):本系高埔隘,后经移入苑里保东首内山.又有南势湖隘一座,亦裁撤归并一处.在城南七十里三叉河隘之北.
  铜锣湾隘(官隘):由官详请设立.寮粮由官给发四成,在于屯租项下坐支;其馀六成,由四近新垦民地派收:故名官隘.在后保铜锣湾之内横岗要害处所,城南六十五里,在草湖隘之北.
  芎中七隘(官隘):亦系官四、民六,由屯租内坐支.在后保芎蕉湾、中心埔、七十份三庄之内,城南六十里铜锣湾隘之北.
  大坑口隘(官隘):亦系官四、民六,由屯租内坐支.本系中隘,后经移入后保内山横岗,城南五十五里芎中[七]隘之北.
  蛤仔韨隘(官隘):亦系官四、民六,由屯租内坐支.在后保蛤仔市内山横岗,城南五十里大坑口隘之北.
  嘉志阁隘(民隘):本在外间,后经移入后保内山横岗,城南四十八里蛤仔市隘之北.
  南港仔隘(民隘):在中港保南港之内山横岗,城南三十九里加志阁隘之北.
  三湾隘(民隘):在中港保三湾内山横岗,城南稍偏东三十三里南港仔隘之北.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88 页
  小铜锣圈隘(民隘):本系中港尖山隘,后经移入五指山左角,仍中港保内;城南稍偏东三十里三湾隘之囗.
  金广福大隘(民隘):另有拨充屯租帮贴隘粮.该隘本分设于堑城东厢之盐水港、南隘、茄苳湖、石碎崙、双坑、大崎、金面山、员山仔各处,后因荒地日辟,已越各隘之内,故将以上各隘一并裁撤,归作一处,移入内山五指山之右角.沿山十馀里均设铳匮,为各隘之最大者.离城东三十五里小铜锣圈隘之北.
  树圯林隘(民隘):在东厢内山横岗,城东二十五里金广福隘之北.
  矺仔隘(民隘):在东厢内山横岗,城东三十里树圯林隘之北.
  横山隘(民隘):在东厢内山横岗,城东三十二里矺仔隘之北.
  猴洞隘(隘):在东厢内山横岗,城东三十四里横山隘之北.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88 页
    (以上金广福隘至猴树洞隘共五处,就山向而论,则系东南巽巳等方;若在地段而论,均在堑城之东首左右相近处.)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88 页
  九芎林隘(即南河隘.民隘):另官给口粮十名,在屯租项下坐支.在东厢内山要隘处,城东四十里猴洞隘之北.
  咸菜瓮隘(民隘):在东厢内山叉口,城东五十里九芎林隘之北.
  大铜锣圈隘(民隘):本在四方林地方,后经移入桃涧保内山要处,城东五十三里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89 页
咸菜瓮隘之北.
  大坪隘(民隘):在桃涧保内山紧要横岗,城东五十八里铜锣圈隘之北.
  溪洲隘(民隘):在桃涧保内山横岗处,城东六十里大坪隘之北.
  大姑崁隘(民隘):在桃涧保内山交界,城东六十五里溪洲隘之北.
  三角涌隘(民隘):在海山保内山横岗,城东七十四里大姑崁隘之北.
  横溪隘(民隘):在摆接保内山紧要处,城东八十里三角涌隘之北.
  暗坑仔隘(民隘):在摆接保内山要所,城东北一百二十里横溪隘之北.
  万顺寮隘(民隘):在拳山保北首内山横岗,城东北一百四十里暗坑仔隘之北.
  十份寮隘(民隘):在石碇保内山叉路口,城东北一百七十里万顺寮隘之北.
  三貂岭隘(民隘):在芝兰保三貂社民番交界处,城东北一百九十五里十份寮隘之北.  ──以上南北共隘寮二十九处,均系防禦内山一带生番而设.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89 页
   营 汛
    北右营

  查该营原设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一员、外委七员、额外三员、兵丁七百二十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90 页
六名,驻扎竹堑,隶彰化北路协副将统辖.道光十年间,将镇标右营游击一员,又将镇标右营内改拨千总一员左、右营内改拨把总二员、外委二员、兵丁三百名移驻竹堑,改为北右营.以原设守备并新添兵丁移驻大甲,为北右营中军.统计游击一员、千总三员、把总六员、外委九员,额外三员、马战守兵共一千零二十名;现在驻扎:
  竹堑城内营:游击一员(衙署在城东南)、千总一员、外委一员、额外二员(衙署均在游击署左右)、额兵二百九十八名.
  杨梅坜汛:把总一员(带管香山海口等塘)、额兵六十七名.
  香山塘:额兵一十名.
  竹堑海口塘:额外一员、额兵一十二名.
  桃仔园汛:把总一员(带管南嵌塘)、额兵二十五名.
  南嵌塘:外委一员、额兵三十六名.
  中港汛:把总一员、外委一员、额兵五十八名.
  后汛:千总一员(带管嘉志阁、白沙墩等塘)、额兵五十三名.
  嘉志阁塘:外委一员、额兵三十八名.
  白沙墩塘:外委一员、额兵十名.
  大安汛:把总一员(原系蓬山汛,嘉庆十四年奉文移改,带管猫盂、吞霄、大甲等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91 页
塘)、外委一员、额兵七十四名.
  吞霄塘:额兵一十名.
  猫盂塘:额兵五名.
  大甲塘:外委一员、额兵三十名.
  大甲汛:守备一员、千把总一员、外委一员、额兵二名(系添设)
  铜锣湾汛:把总一员、额兵六十名(添设)
  斗换坪:外委一员、额兵四十名(添设)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91 页
    艋舺营

  查该营本系北路淡水营,原设都司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外委五员、额外一员、兵丁六百三十三名,彰化北路协副将统辖;于嘉庆十一年奉文,就台添募水兵一百五十名.嘉庆十三年,将福建水师营游击移驻艋舺,改为艋舺营游击;将原设都司一缺移驻台湾水师右营.又将兴化协左营守备移驻沪尾,为沪尾水师守备;管辖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外委四员、额外三员.又将延平左营守备移艋舺,为艋舺营中军守备,管辖陆路弁兵;其应添千总、外委,均由台湾各营酌拨.嘉庆十五年,就台协水师三营裁拨台募水兵一百九十八名到淡添设.道光四年,又奉文将艋舺游击改为水师参将;又在内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92 页
北各营添拨陆路兵五百一十九名,除抽出一百名拨入噶玛兰营外,实添兵四百十九名,共陆路兵七百名、水师兵七百名,驻扎艋舺;管辖艋舺陆路中军守备、沪水水师守备兼辖噶玛兰营都司、头围汛守备,统辖水陆地方.统计水师参将一员、陆路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外委五员、额外二员、马战守兵共七百名、水师营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外委四员、额外三员、步守兵共七百名(守兵内有舵工、炊粮十四名).现在驻扎:
  艋舺本营:参将一员(衙署在艋舺衙之北)、中军守备一员(衙署与参将署附近)、轮防千把总一员、协防外委一员、兵丁四百零五名(原设)
  大鸡笼汛:轮防千把总一员、兵丁九十名(原设)
  大三貂港口汛:把总一员(兼辖灿光寮塘)、兵丁三十名(嘉庆十三年添设)
  海山口汛:代防外委一员、兵丁六十名(原设)
  水返脚汛:外委一员、兵丁三十五名(嘉庆十三年添设)
  马鋉汛:外委一员、兵三十名(嘉庆十三年添设)
  北投汛:外委一员、兵一十名(嘉庆十三年添设)
  三瓜仔汛:外委一员、兵丁一十名(嘉庆十三年添设)
  龟崙岭塘:兼防外委一员、兵丁一十名(嘉庆十三年添设)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93 页
  暖暖塘:外委一员、兵丁一十名(嘉庆十三年添设)
  灿光寮塘:把总一员、兵丁一十名(嘉庆十三年添设)
  驻扎沪尾台:水师营守备一员、轮防千把总一员、兵丁五百六十六名(嘉庆十年添设)
  金包里汛:代防外委一员、兵丁五十名(原设)
  八里坌汛(汛弁由台汛兼防):兵丁三十名(原设)
  石门汛(汛弁由金包里汛兼防):兵丁三十名(原设)
  北港汛:兵丁五名(原设)
  小鸡笼塘:兵丁五名(原设)

  沪尾营战船(共设舵工、炊粮兵丁一十四名,即在水师守兵之内):原设六只(均编「波」字号).添设守港战船八只(内「知」字号四只、「方」字号四只)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93 页
    屯 丁

  查台湾各属均有屯丁,系乾隆五十三年公中堂福议以台地已经归化之熟番充作屯丁,仿照四川屯练之例,就社立为屯营.按社之远近、就番之多寡,分别大小屯,各立名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94 页
目;另设统辖千总、专辖把总外委.清釐界外埔地,发给屯番自行耕作,所谓按丁授地,即古屯田之法、治民于农之意.无事则令其就近耕作,防生番;有事则拣调出屯,令其冲锋禦敌:均甚得力.其屯弁、屯丁应需俸饷,即将界外新垦溢额田园按甲徵租,按名散给.淡属计共四屯,额设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外委四员、屯丁一千四百名.所有屯番一切词讼等件与千总、外额应革应补各事宜,均归鹿港理番同知专管;屯租归淡厅徵收,每年按春、秋二季会同鹿港厅散放.所有各屯目,开列于左.
  竹堑屯(地段在城东乡一带):额设把总一员、外委一员、屯丁四百名.
  麻薯屯(地段在彰化界内大甲溪内山一带,因其耕作园地半属淡属大甲等处,故归淡厅徵收散放):额设千总一员(统辖四屯)、把总一员、外委一员、屯丁四百名.
  日北屯(地段在堑南苑里保内山一带):额设外委一员、屯丁三百名.
  武湾屯(地段在堑北芝兰等保):额设外委一员、屯丁三百名.
  以上共计四屯,计屯丁一千四百名.上年酌调数百名同往内地随军战阵,颇称悍勇;即彰化匪徒滋事,带兵文武不时调出,亦甚得力也.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94 页
   桥 渡

    淡属自南至北袤长三百馀里,中间溪河甚多,均发源于内山而入于海.亦有发源殊途,至半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95 页
途而汇成一条者;亦有发源一处,至半途而分出二、三条者.大约离源较近之区,溪水较小,均用桥梁;海口较近之处,溪河渐大,则用渡船.亦有早溪水浅,可徒涉者.今先其大路、后其四乡,分别开列于左: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95 页
  大甲溪渡:系官渡.大船一只、小船二只.
  房里溪渡:系官渡.大船一只、小船一只.
  吞霄溪渡:系义渡.中船一只.
  后溪渡:系有两渡:街南名南河渡、街北名北河渡,均义渡.各船一只.
  中港溪渡:系官渡.大船一只.
  盐水港渡(即在香山口之内):系官渡.中船一只.
  金门厝渡:系义渡.船一只.
  凤山崎渡:系官渡.船一只.
  艋舺溪渡:系义渡.船一只.
  沪尾溪渡:系船户自置.往来驳载人货,均有定价.每日船只多寡不定.
  锡口溪渡:民渡.船一只.锡口至鲫鱼坑,共计六渡.往来行人自锡口起、至暖暖止,或走东岸、或走西岸、或坐驳船,以天时之晴雨、溪水之大小,随时变更无定.
  五堵渡:官渡.船一只.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96 页
  六堵渡:官渡.船一只.
  八堵渡:官渡.船一只.
  四脚亭渡:官渡.船一只.
  鲫鱼坑渡:官渡.船一只.
  苧仔潭渡(三貂岭脚):官渡.船一只.自五堵渡起、至苧仔潭渡止,共六渡;均在水返脚以上一带溪洲之内.
  粗坑口渡(三貂岭东面脚下):官渡.船一只.
  顶双溪渡:官渡.船一只.
  远望坑渡:官渡.船一只.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96 页
    (以上粗坑口、顶双溪、远望坑三渡,均在三貂岭东面.)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96 页
  ──以上南自大甲起、至噶玛兰交界止,为南北必由之渡;沪尾溪渡,为艋舺、沪尾往来必由之路.
  中港大桥:[在]中港新街顶.
  妈祖宫口桥:在中港旧街中.
  塭仔头桥:在中港溪墘.
  瓦窟沟桥;在厅治南门城边.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97 页
  湳仔桥:在厅治北门外二里.
  杨梅坜桥:在杨梅街南.
  仁者桥:在杨梅坜与中坜适中之区.
  中坜桥:在村口.
  桃仔园桥:在街口.
  锡口街桥:在街口.
  水返脚桥:在村口.
  ──以上各桥,南北往来必由之路.
  关渡口渡:在兴直保.艋沪往来道中之区.
  八仙渡:在艋舺东南.
  狮头渡:厅北一百二十里和和洲.
  塭仔渡:在兴直保.由新庄往沪尾之路.
  成仔寮渡:厅北八里坌保.
  摆接渡:由大姑崁至新庄之路.摆接保.
  港仔嘴渡:厅北摆接保.
  柑椽渡:厅北摆接保.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98 页
  员林渡:厅北摆接保.
  横溪渡:厅北海山保.
  三角涌渡:厅北海山保.
  圭母卒渡:厅北大加蚋保.
  番仔沟渡:厅北大加蚋保溪仔尾洲.
  溪洲底渡:厅北兴直保.
  剑潭渡:厅北芝兰保.
  社仔渡:厅北大加蚋保.
  白石湖渡:厅北芝兰保.锡口对渡.
  搭搭攸渡:厅北大加蚋保.
  黑族湾渡:厅北芝兰保.
  樟树湾渡:厅北石碇保.
  马陵坑渡:厅北石碇保(以上皆堑北)
  头湾渡:厅南大北埔保三湾内山.
  九信埔渡:厅南中港保坑埔.
  龟山头渡:厅南后保中心埔下.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299 页
  车路潭渡:厅南后保.
  ──以上南北各乡之渡.
  隆恩牛埔桥:厅治西厢.
  榔牛埔桥:厅治西北厢.
  内坜溪桥:厅北桃涧保.
  茄苓溪桥:厅北桃涧保.
  坡角桥:厅北兴直保.
  榕树桥:厅北海山保潭底庄.
  太平桥:厅北海山保潭底庄.
  三板桥:厅北大加蚋保.
  金安桥:厅北芝兰保金包里.
  横溪桥:厅北芝兰保金包里.
  永安桥:厅北芝兰保芝兰街.
  和尚桥:同上.
  北投庄石桥:厅北芝兰保.
  淇里岸石桥:厅北芝兰保.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300 页
  淇里岸柴桥:同上.
  万福桥:厅北兴保直和尚洲.
  公司田桥:厅北芝兰保.
  ──以上皆南北各乡之桥.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300 页
   道 里

    (淡属地界与隘封毗连者,南止彰化县、北止噶玛兰厅;其馀东西,一系内山、一系沿海,路径杂出,不及详载.现将南北两路往来必由之处,开列于左:)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300 页
  厅城由南门(歌薰门)出至香山塘八里、香山塘至老衢崎铺七里、老衢崎至中港街十里(系尖站)、中港街至后十五里(宿站)、后至白沙墩汛二十里、白沙墩汛至吞霄十里、吞霄至猫盂铺十里(尖站)、猫盂铺至房里五里、房里至大甲汛一十五里(宿站)、大甲土城至大甲溪南岸彰化交界止五里.  ──右系厅城南路,共计一百零五里.
  厅城由北门(拱宸门)出至凤山崎一十二里、凤山崎至大湖口一十里(尖站)、大湖口至杨梅坜汛一十五里、杨梅坜至中坜一十八里(宿站)、中坜至桃仔园汛三十里(尖站)、桃仔园至龟崙岭顶汛一十里、龟崙岭起至海山口汛十五里、海山口汛至艋舺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301 页
(宿站)、艋舺汛至锡口铺十里(由艋舺转西至关渡十五里、关渡至沪尾海口十五里)、锡口铺至水返脚汛(铺)十五里(尖站)、水返脚至暖暖汛(铺)二十五里(宿站.由暖暖转西北过狮球岭至大鸡笼街五里)、暖暖至三貂岭脚三十里(尖站.由岭脚向北至大鸡笼山北面沿海止,计三里)、岭脚向东至岭顶五里、岭顶向东南[至]顶双溪二十里(宿站)、顶双溪向南至远望坑淡、兰交界处二十里(入兰界五里草岭地方系站).  ──右系厅城北路,[共计]三百四十里(若至大鸡笼山北沿海止,实三百里)
淡水厅舆图纂要 第 30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