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季南略卷八 南都甲乙纪(续)
卷八 南都甲乙纪(续) 第 213 页
明季南略卷之八
锡山计六奇用宾编辑
南都甲乙纪
北 事
六月初三日,都督陈洪范请任北使;命来京陛见。史可法乞选臣赍监国、即位二诏及使吴三桂、谢升二敕,抵山东、北直晓谕。时讹传「谢陛」为「谢升」也。
十五日,马士英以大清国摄政王所谕南朝官民示奏闻,请遣官诏北行;士英疏曰:『据东镇太子太师东平伯刘泽清揭前事内称:「六月初六日,据北来难民严太、沈绍祖、潘章、张敬山等云:北兵五月初一日追贼至京,出示云:大清国摄政王令旨,谕南朝官绅军民人等知悉:曩者,我国欲尔大明和好,永享太平,屡致书不答;以致四次深入,期尔悔悟耳。岂意坚执不从;今被流贼所灭,事属既往,不必论也。且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有德者居之;军民非一人之军民,有德者主之。我今居此为尔朝雪君父之仇,破釜沉舟,一贼不灭,誓不返辙。所过州县地方,能削发投顺、开城纳款,即予爵禄,世守富贵;如有抗拒不遵,大兵一到,玉石不分,尽行屠戮。有志之士,正
卷八 南都甲乙纪(续) 第 214 页
干功立业之秋;如有失信,为何以服天下乎!特谕」。看此示,是不知中国已有主矣。理合速差文武二臣颁诏北行,以安中外臣民之心。从此南北,又换一局。臣已遣陈洪范向议和款主事马绍愉往督辅史可法处相机商酌』。十六日,马士英举陈洪范北行。十九日,佥都左懋第以母死于北京,愿同陈洪范北使。
二十六日,进旧辅谢升上柱国少师、卢世工部侍郎、黎玉田兵部尚书、王应华光禄卿,俱充山陵使,祭告先帝后祔葬。二十七日,大清兵入德州,卢世迎降;济王走死,马元騄奔南京,谢升亦出仕于大清。
二十九日,北归诸臣南下;舟次上闸,监军淩駉在舟。时李建泰已作大清辅,駉有抚东之命;与署道于连跃出示,称顺治元年。然駉于南京,亦发疏不绝。
是日,传报济宁固山额真石等奉摄政王令,调兵马巡视山东;所到地界,官民出郭迎接,违者以抗师治罪。大清国平西王吴三桂称摄政王简选虎贲数十万络绎南下,牌仰山东德清一带仰体大清安民德意。七月丙戌朔,有北兵数人持告示至青州,一为摄政王、一为平西王吴,各称安民。又有大清兵部文二角,索一路清册;惟济宁未降,东昌、临清皆服。又临清中军张显荣称:摄政王命固山额真石六家总兵驻德州、侍郎王鳌永招抚山东。
八月初二日,张凤翔家眷与杨仕聪同舟遇南京颁诏官,即同南行,借临清
卷八 南都甲乙纪(续) 第 215 页
兵自卫;凌駉预戒兵丁,言北朝兵无送人南往之礼,到济宁即返。时冯铨、李建泰、谢升俱为大清国内院大学士。
初五日,进左懋第兵部右侍郎佥都,经理河北;进郎中马诏愉太仆少卿、陈洪范太子太傅。
大清已除王鳌永总督山东、河南,以方大猷为监军。署巡抚事杨汝成、张维机从陆至,大猷遣牌送至济宁登舟。
初六日,视朝毕,召廷臣及左懋第、陈洪范、马绍瑜议北使;遂召对面谕之。尚书顾锡畴恭拟祭告陵园文、祭告大行皇帝后文、吴三桂封爵制书敕命铁券、黎玉田高起潜敕命、谕宣北京人民谕,一一呈览。十四日,佥都御史左懋第言:『臣衔以经理河北、联络关东为命。夫河北,则山东、北直也;关东,则辽东矣。辽东久为清有,北直为清现居;山东虽杀伪官,遍地皆土贼。臣家人来云:胶州被围贼至十馀万,则不皆向化可知也。经理实有封疆之责;以封疆重寄之衔而往议金缯岁币之事,名实相乖:此衔之当议者也。马绍瑜昔年赴清讲款,为清所折,奴颜婢膝,清送之参、貂;台臣陆清源纠之。其与清交情深浅,臣诚不知;但闻其私许金十万、银白二十万,逢人颂扬,臣不便与之同行也』。
十六日,史可法奏:『邱茂华所称吴三桂师次庆都,建大清国顺治元年旗
卷八 南都甲乙纪(续) 第 216 页
号,迫人削发』。
十八日,催陈洪范速行。
二十一日,大清国遣辽人四名到沂州索粮户册。
二十三日,催左懋第、陈洪范星驰渡淮,银、币令马绍瑜随后护行。
三十日,刘泽清请褒封吴襄,使三桂衔感。刘孔昭奏:『三桂父子效忠,宜加殊礼』。时举朝皆知三桂无心本朝,而奸党故欲崇之,已寓卖国之意矣。八月初二日,光禄少卿沈廷扬奉命海运十万石饷吴三桂,道梗不可行,祈止之;上不许。二十三日,赠吴三桂父襄辽国公。
淩駉在临海佯款大清国,驰奏亟乘机恢复;遂令巡抚王、总兵邱磊速赴任山东。改駉巡按山东御史,给空札一百劝功。
三十日,兖东道郭正中奏大清骑下东省。
九月十四日,御史徐养心言人自德州来者,言山东有大清国巡抚方大猷、道臣张安豫牌赴济上;宜敕王早行。大清国总河杨方兴驻济宁,传檄山东州县,渐次款服。方兴,辽东贡生,登进士第一;尚主,历官内院。至是来总河,与济宁道朱国柱议取江南,修漕运。
十六日,大清兵入宿迁。二十三日,大清将杨方兴收服土寇扫地
卷八 南都甲乙纪(续) 第 217 页
王等。二十五日,大清国山东抚方大猷承选丰、沛二知县胡增光、钦光到任;二人兄弟也,俱鱼台生员。
二十六日,田仰报忻州、郯城、宿迁烽火逼近。
十月初三日,大清国牌到济宁,称摄政王发大兵十万南下,谕州县预备粮草。有临清总兵进济宁驻札。初五日,大清国东路兵到沂州、西路兵至濮。初八日,大清国取丰县,胡增光入城;前知县刘燧走死。
十三日,马士英奏赐王永吉一品斗牛服色,少隆接待北使之礼。刘泽清报:『赣、沭、沛、邳、曹、单、开、归,处处皆有大清兵;陈洪范、左懋第渡河无期,王、邸磊赴任无地。徐州为张成福所守;成福送母至淮,令马化豹代须。今成福还徐、化豹回淮,大清将已在沂、郯;必令邱磊渡海先收登、莱。邳、宿正当南北通衢,令修清河废城,使马化豹、柏承馥防守。如此派定,以待使臣回日定和战』。
十六日,大清兵入海州。十七日,大清兵至宿迁界,乡兵羊酒迎之;县民尽逃。
十一月初四日,总兵邱磊报青州之变;磊于白沙祭海,装家眷、行李于船,将下船北发。初六日,邱磊带百馀骑至安东,柏承馥、王尊垣召磊进署,突兵擒之。至二十一日,王为邱磊引罪。
卷八 南都甲乙纪(续) 第 218 页
初十日,大清兵破海州,将狱囚尽放;天明,回兵泗口。大清兵马八万分路南下,一向沭阳、一向邳州、一向宿迁;又牌行邻县,催办粮料。十一日,大清兵攻邳州,署印推官沈冷之固守待救。「遗闻」云:『史可法统兵抵白洋河』。十二日,大清兵入宿迁;可法提兵救之,随拔营去。
十三日,高杰抵徐州。先是,河南巡按陈潜夫探得大清朝于十月二十五日发兵,一往山东、一往徐州、一往河南,豫王将从孟县过河。杰与泽清书:『清朝发一王子,领兵号二十万,实七、八千;齐驻济宁。近日河南抚镇接踵告警,一夕数至;开封上下北岸,俱大兵问渡甚急。恐一越渡,则天堑失恃;长江南北,尽为战场。时事到此,令人应接不暇。惟有殚心竭力,直前无二,于万难之中求其可济,以报国恩而已』。泽清以闻。
十五日,刘泽清奏:『清将夏成祖已发济宁;杨方兴在宿迁集铁匠打铁条,为扎筏之用。臣今议分汛防河,三里一保、百步一圈,空处筑墙,挑濠灌水,勒令有司兴工。王、田仰、王永吉自安东至徐、萧、砀属督辅,开、归属越其杰,各申报竣;候左懋第回日另图也』。
二十日,田仰言:『清将已驻沂、莒二州,哨马至沭、榆;辽人赵福星为宿迁道,兵五千镇守』。
卷八 南都甲乙纪(续) 第 219 页
十二月乙卯朔,大清国万骑下河南。
初三日,王永吉总督防河,刘、高二将联络张缙彦、王分布河北,王移驻淮上,命黄得功、刘良佐移驻近地以援邳、宿。
十五日,左都督陈洪范南还;上言:『初,礼部荐臣,以臣与吴三桂同里戚谊,意大清之破贼,必三桂为政;其事殊不然。九月十六日,臣至德州,大清抚方大猷示以摄政王令,有「来使不必敬护,止许百人赴京朝见」。夫曰朝见,则目无天使矣。阁臣主议,以抗节为不辱命;但知三桂借兵于清,未知大势之何如也。锦衣骆养性为之抚,遣兵相迎。二十九日,司务赞画王言臣名帖送内院,回言冯铨、谢升等词色甚薄,却帖不收。十月十二日,奉御书入正阳门;臣随宿鸿胪寺,关防甚严,水火不通,饥寒殊苦。十四日,内院刚林偕十馀人来视,戎服佩刀,直登寺堂上坐,指地下毡,令臣等坐;大声责臣江南不应更立天子,且曰「毋多言,我将不日下江南」。十五日,刚林来收银,将十万两交讫;蟒缎馀币,尚在后也。私讨吴三桂不受书,则万金可无与,诸人踊跃抢散。明日,遣兵押行。臣等请祭告诸陵及改葬帝后,皆不许;朗诵檄文。二十七日,促行,防守甚严。十一月朔,至天津;复运缎绢悉押去。疑养性有私于臣,革职逮问。初四日,过沧州;有官来追,执左懋第回京,不容叙别。十六日,过济宁;大清兵乃还。十一日,到徐州,渡河』。洪范入见,言大清兵万分紧急,旦夕必下江南
卷八 南都甲乙纪(续) 第 220 页
。马士英恶之,曰:『有四镇在,何虑焉』!陈洪范请加恩使北臣,兵科戴英劾止之;言『洪范出使无功,正使身陷异域、下役群聚晋爵,天下闻之,恐哄然窃笑也』!
十八日,马士英疏言:『清兵虽屯河北,然贼势尚张,不无后虑;岂遂投鞭问渡乎?且强弱何常之有,赤壁三万、淝水八千,一战而江左以定;况国家全盛,兵力万倍于前,廓清底定、痛饮黄龙,愿诸臣刻励之也』。命王永吉防河、张缙彦防河南,分许定国、王之纲信地。「遗闻」云:『大学士王铎疏请视师江北,以复国仇;不允』。时大清兵至夏镇,别由济宁南渡,攻海州、围邳州。史可法、高杰、刘泽清各请告急;不应。
二十日,命史可法会兵援邳州。二十四日,张绪彦分诸将防河:宁陵以东至归德属王之纲、宁陵以西至兰阳属许定国、祥符以西属刘洪起、河雒委李际遇。高杰北征,发徐州。
二十九日,加高杰太子少傅、史可法太傅。先是,程继孔斩木编筏,勾引北兵渡河,伪投杰降。杰知其诈,因诱斩之,收其众。至是,士英追理其功,故有是命。
卷八 南都甲乙纪(续) 第 220 页
使臣左懋第殉节
卷八 南都甲乙纪(续) 第 221 页
左懋第,字仲及,号萝石;登州莱阳人。崇祯辛未进士,出陈文庄之门。壬申冬,授韩城令。三年之中,流寇薄城者三、入境者再;皆设法击走之。癸酉,考选户科给事中。寻以吏[科]给事中,奉敕察核南京、燕湖等处兵饷;未复命而上崩。
宏光立,入见,陈中兴大计;命视师江上。升佥都御史,巡抚应、安等处。以母死于天津,乞守制。而朝议遣大臣使北通好,营先帝山陵并议割地岁币。公自请北行,因得葬母;升兵部侍郎,国书、金币以行。而副之者太子太傅、左都督陈洪范及太仆寺少卿、兵部职方司郎中马绍愉,兵部司务陈用极等从行。
八月,行次沧州,陈洪范遣信先致吴三桂封册;三桂不启封,缄奉摄政王。九月,至杨村。士人曹逊、金镳、孙正疆谒见,言报国之志;公喜,署为参谋。十月,进至张家湾。闻以四夷馆处使臣,行属国进见之礼;洪范无言,参谋陈用极曰:『此事所系甚大』。公争之,乃改鸿胪寺;遣官骑迎入。十四日,内院刚林来,责以朝见;公曰:『敕命先谒陵、后通好;今未拜先帝梓宫,不敢见』。刚屈而去。明日复来,言如前,公终不屈;一一抗拒,声色俱厉。既,持国书、金币去。公遣参谋陈用极以谒陵事请,不得;乃陈太牢于寺厅,率将士哭三日。
二十七日,忽数骑遣行,出永定门。十一月初五日,止沧州里铺;又数骑追执公及绍愉还,而独令洪范南。副将张有才、杨逢春、刘英止沧州;公返北都,拘之太医院,
卷八 南都甲乙纪(续) 第 222 页
不通出入。上摄政王启,不报,而时令人说之降;公不答。洪承畴谒之,公曰:『鬼也?承畴松、杏败死,先帝赐祭、加醮九坛、锡荫久矣;今日安得更生』!李建泰亦来谒,公曰:『受先帝宠饯,不徇国降贼,又降清;何面目见我耶』!汉臣投谒者皆受骂,亦惮见之。
乙酉正月,刘英及曹逊、金镳入讯,踰垣得见;遂发疏,令金镳及都司杨文泰赴金陵奏之。及至,而金陵已失守矣。曹逊曰:『如何』?公曰:『复何言』!七日不食,恸哭誓必死。
闰六月十五日,以江南即平,再下薙发令。副将艾大选首髡如诏,公杖大选及传浚,大选自经死;浚恐,为蜚语闻。十九日,捕下刑部;公曰:『我自行我法、杀我人,与若何与?可速杀我』!以兵胁公薙发,公大呼『不可』。而参谋兵部主事陈用极字明仲,苏州昆山人;与游击王一斌、王廷佐、张良佐、守备刘统亦大呼『不可』。遂以公等六人下狱。
二十日,摄政王召见,铁锁拥入内朝;公麻衣孝巾,向上长揖,南面坐于庭下。摄政王数以伪立福王、勾引土贼、不投国书、擅杀总兵、当庭抗礼五大罪,而公辩对侃侃,终不屈,惟请一死。命薙发,坚不肯。摄政王问在廷汉臣云:『如何』?吏部侍郎陈名夏曰:『为福王来,不可饶』。公曰:『若中先朝会元,今日何面目在此』!兵部侍之
卷八 南都甲乙纪(续) 第 223 页
郎金俊曰:『先生何不知兴废』!公曰:『汝何不知羞耻?我今日祗有一死,又何多言』!摄政王挥出斩之。佥都赵开心将起有言,同坐掣其裾而止。公至宣武门外,神气自若;南向四拜,端坐受刑。侩子杨某涕泣稽首,而后行刑。公既出,赵开心始得启王,王将从之;而已报死矣。题绝命诗有曰:『峡坼巢封归路回,片云南下意如何!寸丹冷魄消将尽,荡作寒烟总不磨』!马绍愉率所从将士,悉薙发降;陈用极、王一斌、王廷佐、张良佐、刘统与公同日见杀。忽沙风四起,捲市席棚于云际,屋瓦皆飞;一时罢市。
陈用极之门人咸默,序其事传之。盖国朝以奉使死者,忠文王袆、忠节吴云与公三人而已。公与会稽章大理正宸谊最深;公死,大理亦遁荒野。公之同乡姜给谏埰,出其诗以梓于世。
东村老人曰:『萝石之死,比文信公尤烈。有一人而可洗中朝三百年之气,可见读圣贤之书者原有人实践。纷纷盗名之辈,妄言声气,卖降恐后矣』!
左公至北,陈洪范欲以国书畀礼部。公谓馆伴:『必以龙亭出迎;不然,敕书必不可与』!故摄政王责公不投国书。
卷八 南都甲乙纪(续) 第 223 页
淩駉自缢于济馆
凌駉,原名云翔,字龙翰;徽州歙县人。崇祯癸未进士;甲申正月,授兵部职方司
卷八 南都甲乙纪(续) 第 224 页
主事、督辅军前赞画。曲沃兵溃,駉独走至临清,纠合三百人起兵;擒伪防禦使王皇极等三人。传檄山东,其略云:『迹今逆贼所恃,无过假义虚声。假义则预免民租,虚声则盛称贼势。以致浮言胥动,举国如狂;愚无知,开门揖寇。及至关城一启,即便毒楚交加;一宦而徵数万金,一商而派数千两。非刑拷比,罔念尊贤;纵卒奸淫,不遗寡幼。将军出令,先问女人;州县升堂,但求富户。于是,山东、河北各土寨来归者甚众』。
上疏南京,改浙江道监察御史,巡按山东。而大清兵日逼,駉复上疏言:『臣以铅椠书生,未谙军旅;先帝过简,置之行间。遭值危亡,不能以死殉国。乃以万死馀生,纠集义师,讨擒伪逆,诚欲自奋其桑榆之效;然不藉尺兵、不资斗粟,徒以「忠义」二字激发人心。方今贼势犹张,东师渐进;臣已上书彼国大臣,反覆恳切,不啻秦庭之哭矣。然使东师独任其劳而我安享其逸、东师克有其土而我坐受其名,恐无以服彼之心而伸我之论。为今日计,暂假臣便宜,权通北好:合兵讨贼,名为西伐,实作东防。俟逆贼既平、国势已立,然后徐图处置之方。若一与之抗,不惟兵力不支;万一弃好引仇,并力南向,其祸必中于江、淮矣!若臣之自为计,则当不出此。臣南人也,即不肖而有功名之想,尚可几幸于南;但恐臣一移足而南,大河之北便非我有。故忍苦支撑于此,以为他日收拾河北、畿南之本。夫有山东,然后有畿南;有畿南,然后有河北。临清者
卷八 南都甲乙纪(续) 第 225 页
,畿南、河北之枢纽也;与其以天下之饷守淮,不若以两河之饷守东。乞皇上择一不辱君命之使臣,联络北方,以弭后患;宣慰山东州县,以固人心』。时朝廷已遣陈洪范北行,而竟无一兵救山东者。大清兵尽下山东州县,駉南走至大名。大清国以兵科印劄招駉,駉悬之陈桥驿中,遂独身至南京。
入对,复差巡按河南。駉受命,疾驰入归德,而大清兵已至城下。大帅王之纲引兵南走,独駉与士兵数百守城中。游击赵擢入城说降,駉斩之以徇。次日,率兵出西门斫营,而守者已开东北门迎降。大清帅传令:必生致駉。駉自刎,为其麾下所持。乃以两印投井中,命参将吴国兴等赍敕旨并具遗疏入奏。即书一官衔帖,与其从子润生单骑诣营。见大清帅豫王,长揖不拜;豫王雅重駉,命具酒馔,亲持金爵饮駉,駉辞以性不饮酒。留营中,另设一幕,赠大帽一、貂裘一、革舄一,駉不受;强留之。一日,夜与侄润生同自缢死。遗豫王书曰:『世受国恩,济之以死,臣义尽矣。愿贵国无负初心,永敦邻好;大江以南,不必进窥。否则,扬子江头淩御史,即昔日钱塘江之伍相国也!承贵国隆礼,人臣义无私交,谨附缴上』。豫王令殡之察院公署,送银百两治丧;城中吏民皆大哭。駉母年七十岁、子四岁,登第后未得一省云。事闻,朝廷壮之,下部议恤;会国亡,不果。自宏光初立,史督辅请分南四镇,遂无一人计收山东者。使乘大清兵未下之日,一旅北出与公犄角,上扼沧、德,下蔽徐、兖,天下事未可知也。
卷八 南都甲乙纪(续) 第 226 页
「编年」云:大清兵至范家塞,总兵王之纲邀巡按淩駉南避;駉不听。大清陷睢州,巡按御史淩駉被执,不屈;与侄润生自缢。事闻,赠駉兵部侍郎、润生御史。
卷八 南都甲乙纪(续) 第 226 页
大清兵剿青州土贼
大清于正月初六日发兵往青口,又调登州、天津海船巡逻平度州。望高山有土贼作乱,烧莱州西关;有号许王者,兵数万,屯青州。大清兵往剿。
卷八 南都甲乙纪(续) 第 226 页
大清豫王晓谕
四月十七日,大清国摄政王晓谕江南、南京、浙江、江西、湖广等处文武官员军民人等知悉:尔南方诸臣向佐明朝,崇祯皇帝有难,天阙焚毁;国破君亡,不遣一兵、不发一矢,不识流寇一面,如鼠藏穴:其罪一也。及我进战,流寇西奔;尔南方未知京师确信,又无遗诏,擅立福王:其罪二也。流寇为尔大仇,不思征讨;尔诸将各自拥众,扰害良民,自生反侧以起兵端:其罪三也。此乃天下所共愤,王法所不赦;予是以恭承王命,问罪征讨。尔文武官员,速以地方城池投顺者,不论官之大小,各升一级;抗拒不顺者,自身遭戮、妻子受俘。如福王改悔前非,自投军前,面释其罪,与明朝一体优待;福王亲信诸臣亦知罪改过归诚,亦与禄俸。文到之日,士民不必惊慌逃避,农夫照前耕种;城市秋毫无犯,乡村安堵无妨。但所用粮草,预解军前。兵部作速
卷八 南都甲乙纪(续) 第 227 页
火牌晓谕,毋得迁延,以违军法。咸使闻知。
卷八 南都甲乙纪(续) 第 227 页
议禦北兵
大清兵攻破徐、砀,又破亳、泗。四月初八日,史可法三报紧急;宏光曰:『上游急则赴上游、北兵急则赴北兵,自是长策』。可法曰:『上游不过欲除君侧之奸,原不敢[与]君父为难;若北兵一至,则宗社可虞!不知辅臣何以朦蔽至此』?乃遗书马士英,恳其选将添兵;大声疾呼。士英惟以左兵为虑,不应。
初九日,大清兵至颍州,南将降者、逃者相半。梁云搆请合刘泽清、黄得功将兵入卫,黄斌卿请留驻防。
初十日,徐、邳告急,令卫胤文、李本深督兵驻泗州。
十四日,刘泽清、刘良佐各请将兵入卫;谕以防边为急。
十五日,刘洪起奏:『大清兵乘势南下,如同破竹,无人敢遏;恐为南京之忧』。王永吉奏:『徐镇孤危援绝,势不能存。乞敕史可法、卫胤文共保徐州,方可以保全江北』。十七日,史可法奏:『大清骑分路南下,镇将平日拥兵糜饷,有警一无足恃』!又奏:李成栋弃地南奔。士英亦不应。
时塘报汹汹。十九日,宏光召对,士英力请亟禦良玉,大理寺卿姚思孝、
卷八 南都甲乙纪(续) 第 228 页
尚宝寺卿李之椿等合词请备淮、扬;工科吴希哲等亦言淮、扬最急,应亟防禦。宏光谕士英曰:『左良玉虽不应兴兵逼南京,然看他本上意思,原不曾反叛;如今还该守淮、扬,不可撤江防兵』!士英厉声指诸臣,对曰:『此皆良玉死党,为游说;其言不可听!臣已调得功、良佐渡江矣。宁可君臣皆死于大清,不可死于良玉之手』!瞋目大呼:『有议守淮者斩』!宏光默然,诸臣咸为咋舌。于是北守愈疏矣。礼部尚书钱谦益言:『陈洪范还该收他』。宏光曰:『国家何尝不收人,只是收来不得其用耳』!希哲退曰:『贾似道弃淮、扬矣』!
(先君子述舅氏语曰:『宏光召对时,群臣俱请禦北兵;宏光然之。独士英大声面斥上曰:『不是这样讲,宁可失国于大清』云云。宏光不敢言。又朱大典含怒入朝堂,曰:『少不得大家要做一个大散场了』!众闻之愕然。)
卷八 南都甲乙纪(续) 第 228 页
史可法扬州殉节
四月二十二日,大清兵渡淮,如入无人之境。二十四日,大清兵猝至扬州,围攻新城。可法力禦之,薄有斩获;恐益急。可法书寸纸,驰诣兵部代题请救;不报。二十五日,可法开门出战,大清兵破城入;可法拔剑自刎。原任兵部尚书张伯鲸被执不顺,身被数创,自刎死;妻杨氏、媳郝氏从之。伯鲸标下游击龚尧臣被执,
卷八 南都甲乙纪(续) 第 229 页
不屈死。
「甲乙史」云:大清兵渡淮,是晓猝至扬州,破新城。史可法在旧城,大清檄云:『若好让城,不戮一人也』!可法不为动。丁丑,大清兵诈称黄蜚兵到,可法缒人下城询之;云蜚兵有三千,可留二千在外、放一千入城。可法信之;时大清兵在东门,约以西门入。及进,而反戈击杀。可法立城上见之,即拔剑自刎;左右持救,乃同总兵刘肇基缒城潜去。或云引四骑出北门南走,没于乱军中。或云大清兵锐攻北门,可法震大炮击之,死者甚众;再震而愈聚,攻益锐,已破西门入矣。拥可法见豫王,长揖不屈;遂遇害。
予思甲戌渡淮,是晚猝至扬州,未必如此之速;则疑丙子为是。至于史公死节,其说不一。然豫王入南京,五月二十二日即令建史可法祠,优恤其家。是王之重史公,必在正言不屈;而「缒城潜去」之说非也。更闻江北有史公墓;康熙初年予在淮扬,见公生祠谥为「清惠」,父老犹思慕焉。忆顺治六年仲冬,予入城应试。有浙之嘉兴人同舟,自言久居于扬;问以大清兵破城事,彼云:『我在城逃出,稔知颠末。初,扬人畏高杰淫掠,乡民避入城;后水土不服,欲出城,江都令不许,遂居于城。四月十九日,大清豫王自亳州陆路猝至扬州,兵甚盛,围之。时史可法居城内,兵虽有,能战者少;闭城坚守,不与战。大清以炮攻城,铅弹小者如杯、大者如罍;堞堕,即修讫。如是数次,而炮益甚,不能遽修;将黄草大袋盛泥于中,须臾填起。大清
卷八 南都甲乙纪(续) 第 230 页
或令一、二火卒侦伺,守兵获之,则皆欢呼请赏,可法赐以银牌;殊不知大清兵甚众。可法日夜待黄得功至;围至六日,乃二十五日也,忽报曰:『黄爷兵到』。望城外旗帜,信然;可法开门迎入。及进城,猝起杀人,知为大清人所绐,大惊;悉弃甲溃走。百姓居新城者,一时哗叫,不知所为;皆走出城,可法不知所终。史公短小精悍,面黑;在军中茹麦粞饭,食不二味。众共怜之。
予按宋恭帝时元右丞相阿杰围扬州日久无成功,筑长围困之。城中食尽,死者枕籍满道。明太祖将缪大亨克扬州,止馀民十八家。然则宋、元迄今,扬民三罹劫矣;岂繁华过盛,造化亦忌之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