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杂著(二) 第 113 页
使署閒情卷四
白麓六十七居鲁甫辑
杂 著
「重修台湾府志」序
福建巡抚 陈大受
海内郡国以千百计,其山川险隘、风土人物与夫往古事迹,载于史策、稗官、野乘,为类甚繁。作志者荟萃成编,其取材也既博、其修饰也易工。若乃遐荒外岛,自昔未通声教之地如台湾者,溯前则无稽,居今则难略;作者于此,盖不胜视止行迟焉。
我国家声灵赫濯,海隅日出罔不率俾。台湾自入版图,垂今馀六十年,卉服文身之域、茹毛饮血之俦,咸袭冠带、安耕凿,俗易风移,骎骎乎有中土之习;大化涵濡,于是为深且厚矣。郡之有志,自高、刘二君始。比岁给谏六公、侍御范公奉命巡视其地,宣布圣天子德意,抚绥民番,辑宁海疆;政理既已浃和,爰取旧志而重修之,勒成若干卷,属序于余。余惟东南环海之区,元、明以前,率为逋逃薮;故事多荒略,而其地亦莫可考。澎湖之名,仅见于「隋史」;台湾,则明季始称其名,然不过为日本、荷兰停泊互市之地。既无历代废兴沿革、是非得失之概可资考镜,亦无文人词客游历寻览之迹
卷四、杂著(二) 第 114 页
可以感慨流连,故述之者恒患不文;间有一、二纪载之涉于奇诞,人往往视若「齐谐」之志、「山海」之图,用广异闻而已。今观是书体例严密、力大思精,凡旌别淑慝、区画井疆、戒饬武备诸大政,靡不条分缕晰而详著之,可谓识其大者矣。而山川之夷险、水土之美恶、番俗之淳顽、物产之丰啬,纤悉不遗;该治典赡,斐然可观。以是上诸兰台,诚足资庙堂之采访;且使守土之吏得而习之,土俗民风瞭然心目,所以承流宣化、奉职效官者,悉于是乎在。则是书岂徒作哉!
抑余闻之,台地幅员广远,东番各社禾黍芃芃,比户殷富,苦于野番间阻,不得列为王民。迩年以来,圣泽覃敷,野番输诚归化者络绎不绝,傀儡诸山凶番终于革面革心。则台地将东渐于海,而声教所讫,必有踵事而增修之者。是又有俟于后之君子!
卷四、杂著(二) 第 114 页
「靖海纪」跋
礼部尚书 蔡世远
平南之役,圣天子授钺推毂于我大将军施公,而公果以肤功奏。其知人善任,诚千古帝王命将之盛轨哉!顾尝思之古今克奏肤功者,皆其谋能素定,熟识情形,深知彼己;是以弗战则已,战则动出万全,功成一鼓。今读公平南始末奏章如「密陈专征」诸疏,可谓成算在胸,瞭若指掌矣。然皆不越其始所预策。方康熙六年,公以「荡平机宜」请也,有云:『据澎湖以扼其吭,贼胆必寒;先宣朝廷德意,如大憝势穷,革心归命,
卷四、杂著(二) 第 115 页
则姑从宽网,亟与安插,台湾可不劳而定』。此谋定于十馀年之前,乃今一一如取左券;虽淮阴筑坛之对、营平金城之图、王朴平边之策,曷以加兹!初,公之画是谋也,或且难之;而天子独排众议,悉心委任,竟使公伸其十馀年前素预之谟。公何幸遇特达之圣主,得以胜任愉快,而建不世之奇勋也!然此,犹以武功言之也。
若夫公之文德,则尤近古以来,名臣宿将所未易彷佛一、二者,世远窃读公之疏而知之也。公诸疏,凡条上便宜,著著皆符庙算、著著各奏成效;而一念悱恻,曲体皇上好生之仁,遂使穷岛万灵,重苏于笔下。盖其揆之心者明,故其抒之笔也达;是固非记室、参军操翰帏幄者所能赞其一词也。昔武侯弱冠驰驱,躬在行间。斗钤之下,亲校簿书,而前、后出师二表探喉而出,遂为古今奏疏第一;忠肝智胆,照耀史策。千载下读者,至为感激流涕。是皆至性之馀,溢为文章;故无人巧安排之迹,而有天工自然之妙。以视公疏,真堪颉颃矣。公军旅稍暇,辄磨盾赋诗,不废文事;谓公独以武功著乎哉?
语曰:『天下危,注意将;天下安,注意相』。今海内升平,方敷文德之化;以公文事、武备两者兼优,为将、为相无往不宜,又何安与危之可分?则出为舟楫、入为盐梅,天子之注意于公,当有加无已也;而受福者,不独吾闽矣!
卷四、杂著(二) 第 116 页
张侍御「瀛壖百咏」跋
台湾道 刘良璧
昔贤称东坡赋物诗,为不可方物;即至难摩之状与甚难显之情,兴剧挥毫,无不随形立肖。岂其得力于海外游耶?抑其本领大有过人者而地以人传耶?
侍御柳渔张公,以武林名进士登玉堂、历谏垣,奉天子命巡视台湾,兼司学政。下车之后,目睹海外情形,所与僚属持筹者防微杜渐,保障天南,惓惓以地方为念;而加意作人,手集先正大家名文三百篇置海东书院,为诸生楷模。其校士也,冰壶朗鉴,釐顶冒、拔真才,得课艺数十篇付之开雕,颜曰「珊枝集」;固已脍炙人口,纸贵台阳矣。未几,检点奚囊,得绝句百首,加以诂释;皆其自厦而澎、而台、而南北两路所赋也。溯版图入我中国上下六十馀年,山川景物历历如绘;令观者如阅「山海经」、如读「水经注」,光焰陆离、千态万状,皆于斯集见之。夫以公之淹贯经术,通达治体,不日返虎观、抵龙门,召伯卷阿之音、吉甫清风之颂,将珥笔以鸣国家之盛,固大有在也;斯集特其绪馀耳。顾海外山川景物,藉公诗而益著;则「瀛壖」一编,即为坡老海外之文也可。
璧亲炙公之德教,因拜手而跋于后。
卷四、杂著(二) 第 116 页
「婆娑洋集」跋
庄年
卷四、杂著(二) 第 117 页
海于天地间为至大,于万物无所不容纳;未历乎其境,则眼界尚未尽廓,而胸次亦尚芥蒂柴棘也。昌黎入潮、东坡入惠以后,发为文章,波澜浩瀚、光怪陆离,不可方物。由其所见者大,故足以发其胸中之奇。
侍御范公奉命巡视台海,下车以来饬纲陈纪,具得大体之所存;而风流令行,盖已德洋恩溥矣。一日,出其近所作「婆娑洋集」示余。余开卷盥诵,自燕都抵闽,凡农田水利之所关、山川阨塞之所重,皆赋其大者;至若台土之风俗、气候以及草木、禽鱼,悉绘形传响,苞荟于尺幅之中。其怪谲瑰异、典丽清新如「山经」、「水注」,络绎奔赴,渊然以深、复窅然以远,殆成子所谓「先生将移我情」乎?
余尝以诗之为道,非彫虫小技也。昔人有言:『上下数千年、纵横数万里,始可以读杜诗』。盖惟知杜诗之所以作,始知杜诗之所以读。夫诗书酝酿,特以取其精华耳。不观泰山之高,无以知层峦叠嶂之胜也;不观黄河之大且深,无以知惊涛骇浪之奇也。古今数巨人,其毕生精神,直与扶舆磅之气相薄。若杜、韩、苏三公,其诗具在;沈雄古宕,无不言语妙天下。今读「婆娑洋集」,宜使余踯躅望洋,而茫然莫测其涯涘已!
卷四、杂著(二) 第 117 页
五妃墓碑跋
志载:前明宁靖王姬妾曰袁氏、王氏、秀姑、梅姐、荷姐,大兵之克澎湖也,语宁
卷四、杂著(二) 第 118 页
靖曰:『王生俱生,王死俱死』。遂冠笄被服,同缢于堂;葬魁斗山,去宁靖墓三十里,时称五烈墓。乾隆丙寅,巡使六、范二公轺车过墓下,目击荒颓,命方司马缮葺其茔庙,并吊之以诗。盖阐贞表幽,以为海外之顽懦劝,固宣圣化者之急务也。余忝任观察,猥与型方训俗之末,乐得而道之;遂跋其后。
卷四、杂著(二) 第 118 页
「重修台湾府志」跋
褚禄
昔郑夹漈曰:『江淹有言:修史莫难于志』。尝考三国、梁、陈、北齐、后周、南北史,皆无志。其有志者,自「班史」首列地理;而晋、隋、唐以下,皆仍之。后汉曰「郡国」,前宋、南齐曰「州郡」,魏曰「地形」,五代曰「职方考」,然于各列传中,又皆有外裔。爰暨挚虞「畿服经」、陆澄「地理书」、顾野王「舆地」、梁载「十道」、王存「九域」、王希先「方域」诸志,凡皆备载其各方风俗。故后之修地志者,率沿其例。
台自洪荒以前,无可考;明周婴「远游编」有「东番记」,盖东番地也。天启间,颜思齐踞之,始有民人。继则荷兰居之、郑氏窃之,非咮即逋逃。熟番纚髻黝齿,衣卉面木,各搆社聚处;前后错布悉民寮。本无土著,浮槎泛梗而至,漳、泉、潮、惠为多。番与民、闽与粤,性习又各岐。且连冈叠巘,上干霄、下插海。生番树栖穴处其间,溪陷崿削,难径足而盘旋捷走;蜂屯螫探,手毒矢、腰铓刃以俟。好则人、恶则兽,
卷四、杂著(二) 第 119 页
剽悍犷野,莫可制禦。然则台地今虽为州郡也,昔实外裔;则其风俗,自不能不与中土迥别。自康熙二十有二年归我一统,历荷列圣吁谟宏远,绥辑招徕,以养以教,遂其乐生而化其獧鸷弇鄙,俾安于四业以适平直;番黎亦相率向化,供赋役、服冠履、习诗书,蒸蒸然一道同风矣。
伏逢圣天子廑念遐方,特简巡方六、范二公来台监察。凡绥猷布政,随地制宜、因时顺化,以潜孚默迪,使悉底于均一。因本其为治者釐为纪乘,爰有修志之举。窃惟「王制」有云:异俗、异齐、异和、异制、异宜之不同,而总归于修教不易俗,齐政不易宜;驭民者苟不正本清源,求其要而握其枢,而徒于气象、文貌间拘牵之、徽缠之,使不得适其生之本,然则必挺而走险,复肆其桀骜之所自有,而放轶横奔而不可止,此亦在为上者之利导之而勿矫揉之已矣。今按「郡志」所载,岁时、风土之岐尚,官方、武备、土田、赋役之殊制,山川、草木、鸟兽、虫鱼之异名,以及番黎服食、居处、话言之各别,胥皆荟条列,详而核、简而该,何莫非修教不易俗、齐政不易宜之大旨乎?吾见非徒托之空言,实见之行事矣。先之修礼以节性,继以七政八教、兴德防淫,道德既一、风俗自同,以恬以熙,返朴还淳,则谓兹志为制治之蓍蔡也可。
台之观察,前有「高志」、后有「刘志」;兹复纂而订之,可谓集其成矣。禄忝叨从事,谨摛言简末,以志其盛焉。
卷四、杂著(二) 第 120 页
梦蝶处记
陈永华
昔庄周为漆园吏,梦而化为蝴蝶,栩栩然蝶也。人皆谓庄生善寐,余独谓不然。夫心閒则意适,达生可以观化;故处山林而不寂、入朝市而不棼,醒何必不梦、何必不蝶哉?
吾友正青善寐,而喜庄氏书。晚年能自解脱,择地于州治之东,伐茅辟圃,临流而坐;日与二、三小童植蔬种竹、滋药弄卉,卜筑其中,而求名于余。夫正青,旷者也;其胸怀,潇洒无物者也。无物则无不物,故虽郊邑烟火之所比邻、游女樵夫之所阗咽,而翛然自远。竹篱茅舍若在世外,閒花野草时供枕席;则君真栩栩然蝶矣,不梦、梦也,梦、尤梦也。余慕其景而未能自脱,且羡君之先至,因名其室曰「梦蝶处」,而为文记之。
卷四、杂著(二) 第 120 页
海东书院记
杨二酉
圣天子临雍讲学,文教遐敷;岁拨帑金如干,于直省各立书院以造天下士,彬彬乎霞蔚云蒸,称极盛焉。台阳海峤,隶闽之东南郡,相去榕城约千馀里;诸生一仰止鳌峰,且不免望洋而叹也。郡学西侧,旧有海东书院,为校士之所;前给谏渔庄单公请别置考棚,遂成閒廨。岁己未,予衔命巡方,视学来兹,凡一至、再至焉。中多轩楹,可读
卷四、杂著(二) 第 121 页
可栖;明堂列前可以讲、矮屋通后可以爨。意选内郡通经宿儒充教授、为良师,允堪作育多士,与鳌峰并峙。谋之观察刘公,亦然予言。第以薪水诸费无出,奈何;邑明经施子士安慨然身任之,先请输稻千斛,仍置水田千亩为久远计。予曰:『是可以入告矣』。逾数月议行,刘公捐俸倡修。一时轩窗爽洁,什器周备,焕如也。郡守钱公亦能加意振作,选诸生中文艺有可观者得数十人,以实其中;延教授薛仲黄为师,致敬尽礼。观二公所编规约数条,详慎之意,历历可见。
夫兴文劝士,采风者之责也;敬事图成,良有司之谊也。抒一家之力,供多士之需,义不泯于乡也;取一人之善,成天下之材,恩必出自上也。尔师生各宜锐志精心,无怠学、无倦教,言语文字之中,申以修己治人之道,渐摩既久,当必有明体致用者出,以膺公辅而扬休明,上慰圣天子棫朴作人之至意,宁云岛屿生色、乡里增荣已哉。予于尔师生有厚期焉!
卷四、杂著(二) 第 121 页
秀峰塔记
辛酉春,予以及瓜,馆于郡学斋署。西邻泮宫,再西为海东书院。左山、右海,据郡胜概。面迎魁阁,平冈数叠,远近环映。台绅士且以巽位未甚秀拔,议请建浮屠为笔峰。予曰:『然』;谋之同事诸公,咸曰『可』。遂各捐俸,卜吉以兴。甫阅月,而讫
卷四、杂著(二) 第 122 页
功。深基固垒,六出五重,下广丈有九尺,递削至端;高七寻有奇。通中引节,上开洞窗有四,乾面颜石额曰「秀峰」。糜金钱八百馀两。职其事,邑生龚帝臣等凡六十有六人;输力任劳,俱能踊跃从事。
竣之日,相与集饮而落之。而桐阴竹翠中,峭颖圆锋,摩云插汉,跃然在芹水间矣。后有兴者,得谓秀峰有灵;其然,其不然耶?
卷四、杂著(二) 第 122 页
凤山县重建明伦堂记
范咸
「礼」称『大学始教,皮弁祭菜』;所以致敬于先师,以尊道也。盖古人因学而有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莫不造于学;虞庠上下、夏序东西、殷胶左右,无非学舍也。后世重庙而轻学,戟门、頖宫专崇庙貌,而春秋礼乐、冬夏诗书无复教之之地。盖古意之存焉者,寡矣!我国家令典:自大成殿外必有明伦堂,以为敷教之地;通郡邑皆举为法,所以养士之制甚备。独台湾一隅僻在海外,前此郡学明伦堂未建;陈清端公瑸至,始奋起而经营之。迄今两庑有六艺斋,为诸生肄业之所;庙与学乃以无缺。盖兴学立教,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
凤邑在郡治之南,学宫独据形胜之地。庙前頖池方广里许,多植芰荷,即「志」所称莲池潭也。余以乙丑冬巡行至凤山,谒先师庙,召诸生讲学;所谓明伦堂者,湫隘仅
卷四、杂著(二) 第 123 页
数椽。其旁即教谕寝息地,训导且僦居他室。问所为莲池潭者,莠民侵牟以为利,张网其中;芙蕖荡然,无复存者。知色事吕令作而言曰:『钟琇莅此二年,念明伦堂之未称,已度地鸠工,谋于大成殿之右建堂三楹,为讲学之所;又修其旧有之堂以祀子朱子,而并建名宦、乡贤二祠以补旧旧日之缺焉』。余许其请;更令清釐頖池,以还旧观。
越明年,吕令告蒇事。盖经始于乾隆十年十二月,至十一年六月工始竣;凡费白镪一千有奇。因求余文纪之石。余尝以知县者,知一县之事也;一县之事孰有大于养与教者乎?不知所以教,至并教之地而废之,其所谓养者可知已。今吕令之用心甚勤,既力扩明伦之堂,俾为师者有成材之区、为弟子者有受教之所,而又以其馀力建祠以兴贤而劝善,而頖池之水以浚,大小于迈,观者交悦。余故乐得而志之。董其事者,本学教谕庄元,例得书于石。
卷四、杂著(二) 第 123 页
重葺斐亭记
庄年
道署后有澄台、斐亭,瀛壖八景之二也。癸亥秋,余承乏观察;既揽澄台之胜,复询所谓斐亭者,已邈不可即。惟台西北隅,有堂岿然,中霤悬额曰「斐亭」。余窃疑之。按亭与台,皆前副使高公拱乾所搆。公所为「澄台记」云:『载庀小亭于署后,环以竹,名以「斐」;更筑台于亭左,名之曰「澄」。是斐亭当在澄台之右;彼岿然西北之堂
卷四、杂著(二) 第 124 页
,未可据窃其名以诬前人也。爰是披荆芟棘,于台北十数武得隙地方二丈,石级砖甃,尚馀草际;又傍多美箭,苍翠袭人。遍访于故吏,佥谓『亭在是』。因出俸馀,筑草亭于其上。
落成日,偕我宾侣俯仰其间,想见前哲之风流不坠,斯亭之兴废有时,不觉感慨系之!后之人履斯地而揽其胜,当不致有面失嵩华之叹。则是役也,宁惟补志乘之未备,实于斯亭有大造焉。
卷四、杂著(二) 第 124 页
文庙重修碑记
褚禄
余奉调来守台郡,越日齐祓谒圣。仰瞻庙貌,岿然更新;而匠石尚诜集,未竣事。退而谒巡台六、范二公,教以移易风俗,必先培养人材;当思体圣天子崇道兴学之意,以为政治之本。余心识其语,因以知化理之隆,造邦者之大有造于兹土也。
郡城文庙,海东风化所关,日久不治。适观察庄公摄府篆,毅然曰:『是余之责也』。遂简公镪二百五十馀缗,属郡司马方君董其役;诏以诚敬之道,务勿烦民。故凡工料,悉给以常值不少减;而民皆竞趋,鼛鼓如鹜。司马周度相视,举土木垩丹刻等功,精于规画,克恭厥事。将竣,费稍靳;庄公又率余与方司马暨淡水曾司马共捐以成之。庑后两翼为义学,前雷阳陈清端公所建之十二斋也;因并完缮,进师生课诵其中。
卷四、杂著(二) 第 125 页
一时教典并行,甚盛举也。吁!巡方二公惓惓于崇道兴学,睹兹修举宏备,得无欣然而大愉惬乎!
今夫崇道兴学,所以劝士也。台郡虽僻处海外,入庙者莫不知敬。「书」云:『未见圣,若弗见』。今也,面诸羹墙、闻诸肸蚃,怵惕弥虔,士习以端、人材以出、文运以兴;由是风声广励,邪慝不作,狱息盗弭、刑清武偃,百昌遂而诸福集、金汤固而磐石安。然则斯举所系,夫岂浅鲜也哉?爰书而记之。
卷四、杂著(二) 第 125 页
白沙书院记
曾曰瑛
白沙书院者,乃余新辟之书院,请名两巡方闻之执政,而以教育多士之秀者也。夫古之为教,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储才育贤之方至备;其为道似纡,而其收效甚大。有牧民之责者,固宜视为急务焉。
彰化为诸罗分邑,肇于雍正二年。虽建置未久,而田畴渐辟,村社繁衍、市肆骈集,已成台北都会之区;子弟之书升抡秀者,亦不乏其人。惟是风俗未淳,教化有待。余于乙丑春,奉命分符北路。莅任未阅月,更委摄彰篆。目击富庶之形,不禁喟然叹曰:『是曷可以无教乎』!夫欲昌明大道、丕变民风,设教须自上始。我国家重熙累洽,仁渐义摩;薄海内外,共沾雅化。彰之士庶同沐薰陶,苟得经明行修者为之师,广集群英
卷四、杂著(二) 第 126 页
,相举朝夕讲论,其人文蔚起也更易。惜邑无讲学所;余不自量,捐俸百二十金,命县尉朱江鸠工庀材,创立讲堂三间,附于学宫之右。时诸生潘仁、吴学简、萧朝宣等闻而踊跃,更共捐二百金整垣治宇,规模略备。计自乙丑年十一月,迄丙寅三月而落成;延明经王君宗岱入院掌教。复查出学田五十二甲六分,年收馀租银六十六两七钱二分;又续垦田九甲,年得租谷五十四石:陈明大吏,均拨归书院,为师生膏火。
诸生因请记于余。余未优而仕,夫何记。虽然,愿有勖。考之「周礼」:党正各掌其党之政令教治,孟月属民读法。盖政本以教为先,诱掖奖劝以导之、从容涵咏以待之,非可徒恃法制禁令,亦非可苟且责成旦夕也。窃怪今之学者,读书不穷义旨,耑以帖括为工,德行废而弗讲;安望行修名立,化于乡里、施于政治哉!吾愿多士宅心诗书道德,潜修实践,勿事浮华,以为发政施令之基。其薰陶培养,则又赖于后之君子。爰书以为记。
卷四、杂著(二) 第 126 页
新修城隍庙前石道记
李阊权
台邑城隍庙在镇北坊,隘且就蚀有日矣。余下车,即捐赀缮葺;俾栋宇更新,而神庥以妥。庙前沙礐之地界近右营,为四出之逵,岁久颓圮,行者病之。刺史褚公暨郡丞方公仰承大宪振理维新之意,属余亟谋之。顾工钜费繁,不以时举。余惟「夏令」有除
卷四、杂著(二) 第 127 页
道成梁之期、「周礼」有庐舍委积之典,经涂废治,亦王政之一端也。宋张希颜宰萍乡,入其县境,则田畴垦辟,以至驿传、桥道无不修葺,深为张乖崖所称。余不敏,弗克景企前徽;然亦尝惓惓念之,何可以道茀贻讥耶?
会吏民吴继甲等集绅士耆民乐输恐后,具状于余。余喜而从之,遂为力董其役。鸠工于二月之晦,告竣于又三月上浣。延袤二百馀丈,周广自寻尺以至通轨,共糜金钱三十万。今而后,康庄如砥,争咏周行。举一隅以推之,卉岛编氓,将悉遵道路以会归荡平也夫!
落成之日,因为之胪陈其概云。
卷四、杂著(二) 第 127 页
老古石山记
陈辉
客有赠澎湖老古石山,高尺许。峙三峰,崚嶒纡折,岩仄壑奥,幽胜奇古,若海外神山。因以绿盂贮水,置石其中。石得水而滋润苍藓,宛有云气郁于中峰。曲崖之半稍平,坐一阁,翼以栏,曰翠屏阁。缘崖而上,崎岖回转。近峦处,下临清影,势若千尺。镇一塔,曰凌云塔;耸出巅顶,如空外笔起。由崖下临水处,旁侧水石掩映,穿石望见山背,如洞壑幽邃,凉可沁骨,名之曰云洞。又有层岫鳞叠错出,而其间之宽旷虚扩,若别一洞天然。缘洞口,有斜径似岭级,延袤一线。接一峰直起,跨水中驾一桥,曰
卷四、杂著(二) 第 128 页
彩虹;如虹霓横挂天外,离水面若不知其几千万丈也。桥通阁畔,有小陵错列;越崖石,一峰去阁不远,盖中峰之支峙者也。阜脊稍圆,绝顶立一亭,曰安澜亭。亭之山高耸,与彩虹桥之山对峙。其山悬崖之下,清波荡漾;其浒有石,名钓矶。矶之上,即为云洞外之斜径。阁则高出层崖,隐列半屏;覆以重峦叠嶂,俯瞰危立,如半空之开宫阙然。塔则亭亭直起,耸立群峰,势如插汉,莫与为偶。洞则无涯无涘,左穿右贯,石壁峭开,难以测其所穷。桥则一弓横空,如卧龙出海、奋衔山,直使飞仙得渡。亭则四望青岩拱顾,水光明净,翛然若出尘埃之表,非寻常聚啸之邮亭比。
夫以尺许之山,而有岩壑之奇,斜者纡曲而峰奇壁秀,奥者虚深而水涵石冷,此其幽胜之不可名状。盂水澄莹,藻出鱼游,隐现石隙;直是海外神山,浮来斋里。若鳌柱一掌,有十洲烟岛之趣;其为阆风县圃圆峤之奇幻无穷,不过若是。何待愚公之移、长房之缩,亦无烦安石东山之屐、摩诘辋川之图;释氏所谓「一粟藏大千世界」者,此也。天下物理,无大之非小,亦无小之非大;泰山等于培塿、聚米即是须弥。勺盆之水、卷石之山,幻而为阁、为亭、为塔、为桥、为洞、为钓游之处,即象以观,自有奇胜深趣;岂必身历其间,方谓之奇。凡吾心所会,乾坤之大,何处非奇;勿以眉睫近玩忽视可也。因为之记。
卷四、杂著(二) 第 129 页
祈雨移城隍牒
范咸
盖闻食为民之天。神司民之命,凡民有水旱灾害,皆惟神之凭依是赖;「传」所谓『有功德于民,则祀之』是也。乃者,台郡正值春耕种植之时,而自闰月以来连旬不雨,风霾间作。前月二十七日,职等率府、县有司斋戒致祷,祈求甘雨,未蒙神应。兹已届孟夏,去芒种之期不远;若复十日不雨,将未能播种,又何以望秋成乎!台海本岛屿之地,所产仅有五谷;且迩年以来生齿日繁,地不加益,而内地福、兴、泉、漳四府户口皆藉以仰食,其所关系甚大。职等奉天子命莅任斯土,朝夕兢惕,惟期年丰人和。今雨泽少愆,是职等奉职不称也。第思上帝好生,而神实为民之保障,岂忍视此嗷嗷之众,困于旱虐!用是不惮竭诚,躬行步祷;惟神昭鉴,大赐甘霖。民或有殃,咎在职等,请移罚于职等之身,甘受无悔。敬具牒文,粗陈鄙悃。仰时雨三日,以苏生民之命,惟神之庥!职等无任激切恳祷之至。谨牒。
卷四、杂著(二) 第 129 页
祈雨移龙王牒
惟神功著海甸,福佑苍生;固百姓之所恃赖,而亦守土者之所凭藉也。兹台郡当播种之时,不雨者已积四十馀日。水泉渐涩,田地将芜。职等虽经虔诚祈祷,未能上格天心;蒿目忧劳,不安寝食。惟是风云雷雨,神实司之;伏祈俯念爱民之诚,大展回天之
卷四、杂著(二) 第 130 页
力,沛三日之时雨,乃可以救十万之生灵。方今仁圣在上,博爱斯民;岛屿重洋,尤勤睿虑。惟神夙在祀典,岁享明禋;虽职等守官无状,无足顾恤,宁不矜悯蚩愚,以一上慰宸衷乎?神实有灵,敬祈昭格。敢告。
卷四、杂著(二) 第 130 页
新建普济堂启
自昔有虞氏重养老之典;而西伯发政施仁,以鳏寡孤独为先务。盖深念穷而无告之民,为惠鲜、怀保者所尤宜加意也。国家气运昌隆,列圣相承,教养备举;重以我皇上仁心仁政,继五朝之积累,普四海之恩膏:固已举斯世之民,莫不措诸席矣。惟是台郡僻在海隅,地本殷富;是以恤民之典,间有所缺。比年以来,户口既繁而地不加辟,内地流民日聚。本院检阅四县文移,穷黎以贫病转沟壑者,不一而足。用是恻然心伤,与诸官寮熟筹;念国家令典,凡直省州、县各设有普济堂,安集流移,立法至善。东瀛一方,是典独阙,所宜急为举行者。同城文武诸公悉以为然,余二人首先捐俸。今择地创建有日,但事须集腋而后成,政必图久方可继。是举也,近则物料有需、工匠有费,远则计口授粮、按月给发,其疾病医药、死亡赈恤之资,皆当一一筹及。苟非合赀共襄,曷克有济。且夫台之俗,贫难相恤、有无相济,风土之善,载在「郡志」。台之绅士趋善急公,固无俟余二人之言也。爰道余二人补偏救弊之心,以为奉使职者分宜如是。彼
卷四、杂著(二) 第 131 页
都人士,要当共悉斯意耳!
卷四、杂著(二) 第 131 页
劝学箴
陈辉
惟学逊志,务敏修来;朝益暮习,刻厉力推。缉熙光明,乃学之则;好古敏求,其学斯绩。一心所期,千古大业。懋勉无穷,中思浃洽。如攻美玉,石中须琢;如取良材,绳中必斲。为山平地,其进必成;制器有模,斯范宜型。虚心则受,怠气悉泯;纯粹以精,敬惕其神。日新月盛,此志益笃。孔曰「不厌」,孟曰「私淑」;圣贤尚尔,后人如何?惟学之功,肩任许多。
卷四、杂著(二) 第 13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