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卷目錄
龜部彙考
龜圖
蠵龜圖
元龜圖
禮記〈月令 禮運〉
周禮〈地官 春官〉
爾雅〈釋魚〉
春秋緯〈運斗樞〉
山海經〈南山經 西山經 北山經 東山經 中山經〉
管子〈水地篇〉
石申星經〈天龜〉
大戴禮記〈易本命〉
說苑〈龜〉
論衡〈狀留篇〉
古今注〈別名〉
南越志〈龜甲〉
述異記〈龜壽〉
酉陽雜俎〈係臂〉
無名氏龜經〈龜卜占驗〉
宋史〈天文志〉
埤雅〈龜〉
爾雅翼〈龜 攝龜〉
箕龜論〈箕龜〉
真臘風土記〈真臘龜〉
本草綱目〈龜釋名 集解 龜甲釋名 集解 正誤 修治 氣味 主治 發明 肉氣味 主治 發明 主治 血氣味 主治 膽汁氣味 主治 溺采取 主治 發明 附方 秦龜釋名 集解 甲修治 氣味 主治 發明 頭主治 附方 蠵龜釋名 集解 附錄 肉氣味 主治 血氣味 主治 龜筒釋名 氣味 主治 綠毛龜釋名 集解 修治 氣味 主治 瘧龜集解 氣味 主治 鶚龜集解 附錄旋 龜 氣味 主治 攝龜釋名 集解 肉氣味 主治 尾主治 甲主治 賁龜集解 主治〉
廣東通志〈海龜〉
禽蟲典第一百五十一卷
龜部彙考
釋名神龜 靈龜攝龜 寶龜文龜
筮龜山龜 澤龜水龜 火龜賁
旋龜元衣督郵 神屋元龜 陵龜
呷蛇龜 
龜
蠳龜 𪓟鼊


蔡龜敗
龜版敗將漏天機
秦龜蟕蠵 贔屭綠毛龜 綠衣使者瘧龜 鶚龜蠵龜圖


元
龜圖
《禮記》《月令》元
龜圖
元
龜圖
《禮記》《月令》《禮記》《月令》
季夏之月,命
漁師登龜,取黿。
龜言登,
尊異之也。
《禮運》
麟鳳龜龍,謂之
四靈,故龜
以為畜,
故人情
不失。
龜能
前知人有所決以知
可否,故
不失其情之正也。龜
北方之
靈信,則至矣。按
《月令》冬云其蟲介。注云:
龜鱉之屬。則龜為
水蟲水
主信,故信則至。又曰:龜屬
北方,亦屬
東方。
《五行傳》云:
一曰貌時有
龜孽,
是也。
《周禮》《地官》
司徒,四曰
墳衍,其
動物宜
介物。
鄭氏曰:
介物,
龜鱉之屬。
《春官》
龜人掌
六龜之屬,各有
名物。
天龜曰靈屬,
地龜曰繹屬,
東龜曰果屬,
西龜曰雷屬,
南龜曰獵屬,
北龜曰若屬,各以其方之色,
與其體,辨之。
項氏曰:物,色也。色即物,體即
俯仰之
形狀。
鄭鍔曰:攷
先儒說謂行而首俯者曰
天龜,首仰者曰
地龜。
甲長前弇者曰果,
後弇者曰雷。首之
左倪者曰南,
右倪者曰北。以理推之,
天龜曰靈,以見降而交乎地之意。
地龜曰繹,
地道無成而代
有終,以見
繼續不絕之意。果,或
以為羸露之名,其形
前長而後羸。
東方物始生決於進也,
故有果決之意。獵,或
以為田。獵之義謂:
自後而逐為獵。
南方物寖長,
故有獵
等之意。雷,
陰物而動乎陽。西
方陰也,其龜宜從乎。陰,首
左倪則去陰
從陽,故
《爾雅》以
左倪之龜為
不類,謂其陰而不
類乎。陰,若
順也。北
方陰,其龜右則尚乎陰。以陰
向陰,
可謂順之。至
凡此六龜上下四方,其色
不同。
天元而
地黃,東青而
西白,
南赤而
北黑,
非謂其身之色也。記曰:
青黑緣
天子之
寶龜也。
公羊曰:龜
青純,
何休以為龜甲𩑺青也。
千歲之龜青𩑺。
然則六龜之色,蓋亦視其𩑺
而已,
乃若其體
不同,則有俯有仰有左有右有前
有後也。曰
俯仰左右者,以其
首言之。曰前曰
後者,以其甲言之。曰
元黃青赤白黑者,以其𩑺言之。非龜,人孰
能辨之哉。
凡取龜用
秋時,攻龜用
春時。
鄭康成曰:
秋取龜,及
萬物成也。攻,
治也。治
龜骨以春
是時,乾解,不發傷也。
鄭鍔曰:龜以甲為用。甲
不堅則
無以受
鑽灼之火。秋則陰,
用事而堅。
於是時而取之,其
甲堅矣。脫其筒,
則不能無傷生之害。春
則陽,
用事而物解。
於是時而取之,其
甲坼矣。
順時而取之,
可以為
鑽灼之用。
順時而攻之,又以存
不忍之心。
各以其物,入於
龜室。
賈氏曰:物,色也。
鄭鍔曰:
六龜所藏,宜各
異室,攻其甲矣。各入於室以俟
異用,
不可雜也。
李嘉會曰:如卜
立君,當
用天龜卜。
大封,當
用地龜。
四時小事之卜,
順時而各用其龜
宜也。
上春釁龜。
鄭康成曰:
上春者,
夏正建寅之月。
月令孟冬大史釁龜,筴
相互矣。秦以
十月建亥為
歲首,則
月令秦世之書,亦或
欲以歲首釁龜耳。
鄭鍔曰:
至寶之物,神或
憑依。及
上春則殺牲以血塗之,
既以祓其
不祥,且以神之也。
天府上春釁
寶器及
寶鎮釁龜,必用
上春者,亦視
為國寶也。
祭祀先卜。
鄭鍔曰:
釁龜之時,
追報古先,首為
龜卜之事以
教人者。而
祭祀之民
不知避凶趨吉以犯於
患害者多矣。有
智者出,因
神物而教之,使
前知吉凶,其
仁遠矣。烏可忘其功而
不報乎。然地曰祭,天曰祀,
兼稱祭祀。以
龜卜之事
通天地,蓋尊之也。
若有祭事,則奉龜
以往。旅亦如之。喪亦如之。
鄭康成曰:奉,猶送也。送之所當於卜。
鄭鍔曰:若有
祭祀與
大旅之事,
莫不有卜。或
卜日卜牲,皆奉龜
而往,以
待用也。
《爾雅》《釋魚》
龜,俯者靈。
行頭低。
仰者謝。
行頭仰。
前弇諸果。
甲
前長。
後弇諸獵。
甲
後長。
左倪不類。
行頭左庳。今
江東所謂左食者,以甲卜審。
右倪不若。
行頭右庳。為右食,甲形皆爾。此辨龜之
俯仰前後左右,其形
不同,其名亦異也。云龜者,目諸龜也。云俯者靈者,謂
行時頭低。
《周禮》:
天龜曰靈屬
是也。云仰者謝者,謂
行時頭仰。
《周禮》:
地龜曰繹屬
是也。云
前弇諸果者,諸辭也。謂甲
前長弇覆者名果。
《周禮》:
東龜曰果屬
是也。云
後弇諸
獵者,諸亦辭也。謂甲
後長弇覆者,
名獵。
《周禮》南龜曰獵屬
是也。云
左倪不類者,倪庳也不
發聲也。謂
行時頭
左邊庳下者名類,
《周禮》西龜曰雷屬
是也。云
右倪不
若者,
不亦發聲也。謂
行時頭
右邊庳下者名若,
《周禮》北龜曰若屬
是也。
《周禮》又云:各以其方之色
與其體辨之。
鄭注云:
屬言非一也。色謂
天龜元、
地龜黃、
東龜青、
西龜白、
南龜赤、
北龜黑。俯者靈、仰者繹、
前弇果、
後弇獵、
左倪雷、
右倪若,是其體也。
東龜南龜長
前後在陽,
象經也。
西龜北龜長左右在陰,
象緯也。
天龜俯,
地龜仰,
東龜前,
南龜卻,
西龜左,
北龜右,各從其耦也。是
《周禮》先
有成文,
故此釋之。鄭
取此文為說其言,正同。惟繹與謝、雷與類
小異耳,其義亦同。案
賈公彥說
《周禮》以倪為
睥睨。則
左倪右倪是
左顧右顧也。郭氏以庳解倪,及云今
江東所謂左食者,皆
以時驗而言也。云:以甲卜,
審言用此龜之甲以
卜吉凶,
審諦也。
一曰神龜。
龜之最
神明。
二曰
靈龜。
涪陵郡出
大龜,甲
可以卜。緣
中文似
瑇瑁,俗呼為
靈龜,
即今觜蠵龜。
一名靈蠵,能鳴。
三曰
攝龜。
小龜也。腹甲
曲折,解能自
張閉,
好食蛇。
江東呼為陵龜。
四曰
寶龜。
書曰:遺我
大寶龜。
五曰文龜。
甲有
文彩者。
《河圖》曰
靈龜負書,
丹甲青文。
六曰
筮龜。
常在蓍叢下
潛伏。見
《龜策傳》。
七曰
山龜,八曰
澤龜,九曰
水龜,十曰
火龜。
此皆說龜生之
處所。
火龜猶
火鼠耳。物有含
異氣者
不可以常理推,然亦無所怪。易損卦六五
爻辭云:
十朋之龜,弗克。違
馬鄭皆
取此文解之,則此經十龜
所以釋易也。
神龜者,龜之最
神明者也。
《禮統》曰
神龜之象,
上圓法天,
下方法地,背上盤法
丘山。
元文交錯,以
成列宿。
長尺二寸,明
吉凶,
不言而信者
是也。
靈龜,龜之有靈,次
神龜者。
《雒書》曰:
靈龜者,
元文五色,
神靈之精也。
攝龜,龜之小者。腹甲
曲折能自
張閉者也。
寶龜,
傳國所寶者。
《春秋經》曰:
盜竊寶玉大弓。
《公羊傳》云:寶者,何龜
青純何休。云謂之寶者,言
世世寶用之辭
是也。文龜,甲有
文彩者。
筮龜,在
蓍叢
下者。
山龜,
生山中者。
澤龜,生
澤中者。
水龜,
生水中者。
火龜,
生火中者。
《註書》曰:遺我
大寶龜。此
《周書》大誥文也。註:
《河圖》至
青文,引之以證
龜甲有
文彩也。
其實《河圖》說
靈龜也,非此經之文龜,取其
一邊耳。註云:
常在,至
《龜策傳》者傳曰:上有壽
蓍,
下有神龜。又云:聞
蓍滿
百莖者,其下必
有神龜守之,其上常有
青雲覆之。傳曰:
天下和平。
王道得而
蓍莖長丈,其
叢生滿百
是也。註云:
火龜猶
火鼠耳者,嫌龜不生於火,
故以火鼠猶之也。郭註
《山海經》云:今去
扶南東
萬里有耆薄國,復五千
里許有
火山國。其山雖
霖雨,火常
燃火中,
白鼠時出山邊求食。人捕
得之以毛作布,名之
火澣布是也。
龜
三足,賁。
大
山多三足龜。
《春秋緯》《運斗樞》
瑤光星散為龜。
《山海經》《南山經》
杻陽之山,怪
水出焉,而
東流注
於憲翼之水。
其中多元龜,其狀如龜而
鳥首虺尾,其名曰
旋龜,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聾,
可以為底。
郭曰:虺銳尾判木,破木也。底,躪也。為猶
治也。
《外傳》曰:疾
不可,為一作疧,猶
病愈也。
任臣案
《本草拾遺》曰:
鶚龜生
南海,狀如龜,二三尺。
兩目在側如鶚。
李時珍釋云:
《山海經》旋龜鳥首虺尾,乃此類也。又
《嶺南異聞》言:
海龜鷹首鷹吻,
大者方徑丈,其
形狀亦與此類。
《駢雅》曰:
旋龜鳥首,

龜鵝首,皆
水族也。
《圖贊》云:聲如破木號,曰
旋龜。
修辟似黽厥,鳴如鴟。
人魚類䱱,出於洛伊。
《西山經》
崦嵫之山,其陽多龜。
《北山經》
隄山,
隄水出焉,
東流注於泰澤,
其中多
龍龜。
《東山經》
跂踵之山,有水焉,名曰
深澤,
其中多
蠵龜。
蠵
觜蠵,
大龜也。甲有
文彩,似
玳瑁而薄。
《中山經》
岷山,
江水出焉,東
北流注於海,
其中多良龜。
密山,
豪水出焉,
南流注於洛,
其中多
旋龜。
大

之山,其
陽狂水出焉,
西南流注於
伊水,
其中多
三足龜,食者無大疾,
可以已腫。
郭曰:今
吳興陽羨縣有
君山,
山上有池,
水中有
三足六眼龜鱉。龜
三足者名賁,出
《爾雅》。
任臣案
吳淑《龜賦》云:大
三足,
君山六眸。彭氏
《五侯鯖》云:蜚
山多三足賫。賫,龜也。疑是賁字之譌。又:
《唐書》:
江州獻
六眼龜;
《大明會典》:
暹羅國獻
六足龜;
《宋史》:
趙霖獻
兩頭龜,皆
異種也。
附記之
《圖贊》曰:
造物維均靡,偏靡頗少。
不為短長不為多。賁能
三足,
何異黿鼉。
《本草》云:食之,辟
時疾消腫。
《管子》《水地篇》
伏闇能存而能
亡者,
蓍龜與龍
是也。龜生於水,發之於火,
於是為
萬物先,為
禍福正。
《石申星經》天龜
天龜,
六星在尾,
南漢中主卜吉凶,明
君臣。若
火星守,旱。
澇災入尾
十二度,去
北辰一百四十一度。
《大戴禮記》《易本命》
有甲之蟲三百六十,而
神龜為之長。
《說苑》龜
靈龜文
五色,似玉似金,
背陰向陽,
上隆象天,
下平象地,
槃衍象山,四趾
轉運應
四時,
文著象
二十八宿。
蛇頭龍翅,左精象日,右精
象月,
千歲之化,
下氣上通,能知
吉凶存亡之變。寧則
信信如也,動則著矣。
《論衡》《狀留篇》
龜
生三百歲,大如錢,游於
蓮葉之上。
三千歲青邊緣,巨
尺二寸。
《古今注》別名
龜名元衣督郵。
《南越志》龜甲
龜甲一名神屋,出
南海,生
池澤中。
吳越謂之元佇
神龜。大
如拳而色如金,
上甲兩邊如
鋸齒,爪至利而能緣
大木、捕
鳴蟬。
至美可食。
不中於卜,以其
小故也。
《述異記》龜壽
龜一千年
生毛。壽五千年謂之
神龜,
壽萬年曰
靈龜。
《酉陽雜俎》係臂
係臂如龜,入海捕之,人
必先祭。又陳所取之數,則
自出,因取之。
若不信,則
風波覆船。
《無名氏·龜經》《龜卜占驗》
甲、乙。
正形云
甲乙象。乙
頭高身旺足管,是為
正當依鄉之兆。
否則拗鄉,其
拗處是動,詳其爻
占斷以
吉凶。
丙、丁。
正形云
丙丁象。
丁頭足
齊平,是為
正當依鄉之兆。
否則拗鄉,其
拗處是動,詳以爻
占斷以
吉凶。
腰金甲,乙。
正形云頭平身直旺足,管如
蛾眉覆月之狀,是為
正當依鄉之兆。
否則拗鄉,其
拗處是動,詳以斷之。
腰金丙、丁。
正形亦如
腰金甲乙同。
上鄉,
木兆。
正形云宜如
木形而活根,柱豎牢而麤,是為
正當依鄉。或頭野,或
頭回,或頭就,或身靠,或身空。看所占
事情如何禱祝,
否則為拗鄉,其
拗處動也。
下鄉,
倒龍。
正形云
如上木兆同。
倒龍者,如
倒掛龍也。其
形要活。又:名
懸針者,如
倒掛針也,其
形要直。
二名總言,直而活也。有云:下
木兆者,蓋二兆者俱屬木,其形
無二也。
否則拗鄉,其
拗處便是動,看其動而斷之。
兜才
正形云此卦乃
水鄉發火,
故要頭起身重,
足發如仰
月形。又:
如船載物形,故名兜才也。詳其爻
占斷以
吉凶。
春灼
後左、夏灼
前左、秋灼
前右、冬灼
後右。
其後左者乃下
丙丁也,是寅卯之位,
故為木兆。
前左者乃
上丙丁也,是巳午之位,
故為火兆。
前右者乃
上甲乙也,是申酉之位,
故為金兆。
後右者乃
下甲乙也,是亥子之位,
故為水兆。
輕清者,
細身靜秀麗也。
輕清宜占脫事求晴,
不宜求雨。
平者,
頭足無
高下也。
直者,不曲也不
斜也。
平直事須逢吉平
安無咎。
伏者,
頭足垂下也。
伏,
凡事見
遲難脫亦難成,病
難痊。
高者,頭
易起也。
高頭小見成,宜
進身無咎。
足高,宜財
價高。
低者,頭之垂也。
低頭無氣,身主
遲滯。足無氣,價廉。
野者,頭
向外不回顧也。
野難
成好脫,宜出占。吉
不吉,凶不凶。
就者,向內不背也。
就
易成難脫,
宜入。
回者,
頭高而再轉也。
回易成難脫,宜進。
臨者,頭低也。
低同占。
戴白,頭之
白也。
戴白,
主體廢,主
孝服。
垂者,伏也低也。
低同占。
纖活,反足而
回換也。
纖活,
凡事皆吉。
有情,
回顧和順也。
有情,
凡事吉。
昂者,起仰也高也。
如水滴下也。渾,蒙也。

雖
遲滯,宜占財田。占病主重。
休囚者,
蒙昧也。
休囚,
凡事不利。
生我者吉,克我者凶。
暗,
作事暗損。
旺相者,
洪潤明
靜也。
洪
謀事有氣,明
作事皆利。
拗者,
不依鄉也。
拗,
凡事皆
不利。
乖違者,拗鄉也。
乖違,
主事皆
不利也。
靜者,
六爻不動也。
靜
不宜求動,宜求靜。只
守舊。
摺者,四疊也。
摺,
凡事轉摺進退迂迴。
折者,斷也。
折,
凡事不利,旺
中有損。
顛狂者,
起伏大也。
枯朽者
休囚也。
枯朽,
凡事暴凶。
衰者,
無力細微也。
震者,大動也。
震有吉有凶,不
能靜。
驛者,
微動也。
驛與健同,
不宜守舊。
豁者,喜也,召也。
豁宜脫事,
不宜成事,防走不
宜止。
發者,大
起也。
豁同用。
落者,足
垂垂也。
垂同用。
滯者,
足下重也。
滯,
凡事遲滯,
不宜脫事。
蕾者,如疊蕾也,綿續也。
蕾,下凶
上吉。
蛀者,如蟲生。又:昂者,欲上也。
蛀,
凡事不利。
促者,摺折也。
促與折同,
凡事不長。
縱橫者,枝利也。
縱橫,駭雜
不順,
阻礙。
窈窕者,
進退之形也。
窈窕進退,
凡事未有一定。
枝者,生枝也。
枝有吉有凶。
浮者,微
起也。
發同占。
脫者,發
不管也。
與落稍同。
鈐者,
平伏清攲而管也。
鈐,難脫
宜成也。
管者,鈐也。
鈐同占。
漏者,落也,枝垂也。
落同占。
剛者堅也。齊者平也。
剛齊無咎有吉。
夾絲者,
中破也。
夾絲,
凡事不利。
拖者,枝
生外也。
墜者,枝
生內也。
拖墜能凶能吉。
推六
神行法,配入
五鄉飛換例。
凡此法,
陽月從
甲乙數至
壬癸,
陰月從下
壬癸至
甲乙。為例:
陽月: 寅辰午申戌子;
陰月: 卯巳未酉亥丑。
陽月:
六神橫看;
陰月:
六神橫看。
甲乙木、
丙丁火、
戊己土、
庚辛金、 壬
癸水、
甲乙青龍用事, 雀勾
蛇虎武。
丙丁朱雀用事, 勾
蛇虎武龍。
戊日
勾陳用事,
蛇虎武龍雀。
己日
螣蛇用事, 虎
武龍雀勾。
庚辛日白虎
用事,
武龍雀勾蛇。
壬癸日元武用事,
龍雀勾
蛇虎。
甲乙木、
丙丁火、
戊己土、
庚辛金、 壬
癸水、
甲乙青龍用事,
武虎蛇勾雀。
丙丁日
朱雀用事,
龍武虎蛇勾。
戊日
勾陳用事, 雀
龍武虎蛇。
己日
螣蛇用事, 勾雀龍
武虎。
庚辛日白虎用事, 蛇勾雀
龍武。
壬癸日元武用事,
虎蛇勾雀龍。
《宋史》《天文志》
龜
五星,在尾南,主卜,以
占吉凶。
星明,
君臣和;
不明,則
上下乖。
熒惑犯,為旱;守,為火。
客星入,為水,憂。
流星出,色
赤黃,為兵;
青黑,為水,各以其
國言之。
赤雲氣出,
卜祝官憂。
《埤雅》龜
龜,舊也。
外骨,內肉腸屬。於首廣肩。無雄,與蛇為匹,故龜與蛇合謂之
元武類,從
元龜。不咽
粟,蓋龜善藏,
久能行氣導引,其背微傴。
韓子謂之穹。
龜相法
以為強脊如龜,
有後之人也。又
龜背微坼如皴,剝。故
莊子云:
宋人有善為
不龜手之藥也,語曰:龜思鱉。望今
龜鱉皆隔津望卵。易曰:
定天下之
吉凶,
成天下之
亹亹者,
莫大乎
蓍龜。蓋
蓍老龜舊,故古以
龜卜。
蓍筮《白虎通》曰:
蓍龜者,
天地之間
壽考物也。故問之
龜象也,
天產也。
蓍數也,
地產也。
占人,曰:凡
卜筮,君
占體,
大夫占色,史
占墨,
卜人占坼。
《說文》曰:兆,
龜坼也。象灼
之而坼,坼
而後墨與色,
可知卜。人
先占坼。史
占墨,
次之。
大夫占色,又
次之。
眾占備焉。
而後君
占體以斷
吉凶,卜之序也。故
《玉藻》云:
卜人定龜。
史定墨,君
定體。今禮以
尊卑之
序言之,故
先占體後
占坼,與
《玉藻》之序異也。墨謂以
墨畫龜而其食否。
《洛誥》所謂我卜
澗水東,
瀍水西,惟
洛食。傳曰:卜
必先墨畫龜,
然後灼之。兆順
食墨,故
卜師云:
揚火以
作龜,致其墨也。
筮人曰:國之
大事,先筮
而後卜,則
卜筮必
相參用,
以定吉凶。
占人所謂以八筮,
占八頌者也。傳曰:上
有叢蓍,
下有伏龜,則
龜蓍必
相為用,
非特人,故抑
天理也。書曰:
三龜一
習吉,此
龜從也。
《啟籥》見書,乃并是吉,則言
蓍從焉。而筮書與龜又并吉也。公曰:體,王其
無害,則言
卜筮之體并吉,故王其
無害矣。詩曰:爾卜爾筮體
無咎,言此之謂也。
先儒引此證君
占體之事。而又以書為
《龜書》,則亦誤矣。且開籥
案視龜,
然後知吉,則先曰
三龜一習,吉
是今日
適合而昔至也。
明堂位曰周以
黃目。
黃目,蓋以
龜目飾尊,今
龜目黃。而
許慎《解字說》罍亦曰龜,目
酒尊是也。
《化書》曰:
牝牡之道,龜
龜相顧,
神交也。
鶴鶴相唳,氣交也。言龜雖與蛇合,亦以
神交者易曰舍爾。
靈龜蓋龜,有靈德,
伏匿而噎,善潛而不志於養。故
古者簠簋皆為
龜形於其上,而
大臣以
貪墨坐廢者,曰
簠簋,不飾也。
史氏《龜經》曰:龜生
百歲,
故居鵲尾之上。
《爾雅翼》
龜
千年之
龜游於
苓葉之上。苓,今
甘草也。葉圓小而有刺。言
龜久而
神靈能變,形
大小也。
今人見小龜
以為千歲,則失之矣。
《逸禮》曰:龜
三千歲則游於
卷耳之上。龜有
綠毛、
金線之屬,
種類極多。
古者黃目為鬱,氣之
上尊。漢儒
以為黃者,中也。目者,氣之清
明者也。言酌於中而清明
之外。今
《禮圖》但
為人目而黃之
禁中尊,乃
作龜形,其
上方悟
黃目者乃龜也。
若為人目而黃之,黃乃目病。爾
前賢之說
如此。然
古者又多作
饕餮形
於器之上。
饕餮亦
黃目。則
未知其審耳。
《淮南子》曰:
清水宜龜,故
禹貢九江納錫大龜。
《大業拾遺記》曰:
梁都有
清泠淵,
水面闊
二里許,即衛平得
大龜之處。
《論衡》引
孔子曰:
龍食於清,游於清。
龜食於清,游於濁。
魚食於濁,游於清。
丘上
不及龍,下不
為魚,
中止其龜歟。
《公羊傳》龜
青純。
千歲之龜青𩒹,明於
吉凶。
《說文》:
龜頭與
蛇頭同,
天地之性,廣肩無雄。
龜鱉之類以蛇為雄,
龜甲邊也。
天子巨

尺有
二寸,
諸侯尺,
大夫八寸,士
六寸。
《周書》伊尹請正西,以
神龜為獻。
《攝龜》
十龜三曰
攝龜。郭氏曰:小龜也。腹甲
曲折,解能自
張閉,
好食蛇。
江東呼為陵龜,蓋今之
呷蛇龜是也。
小狹長尾,腹
下橫折,見蛇則呷而食之。多在
陸地,亦能
登木。甚
腥臭,乃言療
蛇毒以其食蛇故也。按:
大腰純雌,
細腰純雄,故龜與蛇為
牝牡,龜之
性妒。或遇雌蛇,
相趁鬥噬,力小者或至斃。然既
相交而復相噬,理之
不可曉者。
一名
龜,
一名蠳龜。
《抱朴子》曰:
南人帶
蠳龜之尾以辟蛇,是其事。此
龜在十龜之數,然
陶隱居言用以卜則
吉凶正反,
未知其審。
陳無宇之卜母病而
龜焦,臧氏卜信僭而僭吉,非此龜
也耶。
瑇瑁,龜類也,出
廣南。身似龜,首觜如
鸚鵡,
腹背甲皆有
細點斑文。
大者如盤。
應劭曰:雄曰
瑇瑁,雌曰
觜蠵。又有𪓟鼊,其形如笠,
四尺縵胡,
無指。其甲有
黑珠,
文彩如
瑇瑁,
可以飾物。
今人謂之鼊皮。又:


與𪓟鼊
相似。
《箕龜論》《箕龜》
夫龜者,
水產而
成形,故八百年反大如錢。夏則游
於荷,冬則藏
藕節。
為人所驚,則
隨波流蕩在於荷中,審而察之,有
黑氣如
煤煙於荷心,其狀甚
分明。
遊人往往見之,此謂之
息氣也。故非有太
清法者,則莫能取之矣。或見其
氣象,
輒莫驚動,其
荷當潛。
含水及
油膏噀之,則其龜弗能
遁形矣。處澤產。
《水術》云:油
可以見
水族靈物。若獲之,
可以其色
以占於
未萌。凡卜當以心指其龜,若卜其
生事,龜之
甲文乃變為
桃花之色,其紅
可愛。若卜其
死事,
甲文乃變為
黯黮之色,其污
可惡。若卜其
善事,是龜也
蹣跚跳躍而弗能止矣。若卜其
惡事,則
泊然不復變其色,
伏息竟日而
復興。
《其論》曰:夫甲
黃足赤腹
白尾青股黑者,蓋
稟受乎
五行之粹也。
然而性畏刀鐵之器,聞其聲
則不能動矣。
《其論》本在
鴻毛溪之南、九
巖石室之前,石可
半畝許。大其色狀
如黃羅,故謂之黃
羅石。覆其巖之上,刻以
金玉,皆
周書小篆,體故
鍾山太嶽主
元冥之所
祕錄也。
李淳風采藥於
鍾山鴻毛溪紫菰
石室中,遇嶽主詰之,遂
潔誠精心仰視,點
記錄進
唐太宗皇帝。
故世得聞焉。
《真臘風土記》真臘龜
真臘龜,腳可長八九寸。
《本草綱目》《龜釋名》
李時珍曰:按
許慎《說文》云:
龜頭與蛇同,故字
上從它。其
下象甲,足尾之形。它即古蛇字也。又:
《爾雅》:龜有
十種,
郭璞隨文
傅會殊欠
分明,
蓋山澤水火
四種,乃因常龜
所生之地而名也。其
大至一尺已上者,在水曰
寶龜,亦曰蔡龜。在山曰
靈龜,皆國之守寶而未能
變化者也。
年至百千,則具
五色而或大或小,
變化無常。在水曰
神龜,在山曰
筮龜,皆龜之
聖者也。
火龜則生炎地,如
火鼠也。
攝龜則
呷蛇龜也。文龜即
蟕蠵瑇瑁也。
後世不分山澤水火之異,通以小者為
神龜,
年久者為
靈龜,誤矣。
《本經》:
龜甲止言
水中者,而諸註始用
神龜。然
神龜難得,
今人惟
取水中常龜
入藥,故今總標
水龜而諸龜可該矣。
《集解》
李時珍曰:
龜形象離,其神在坎。
上隆而文,以
法天。
下平而理,以
法地。
背陰向陽,
蛇頭龍頸,
外骨內肉,腸
屬於首,能運
任脈,廣肩
大腰,
卵生思抱,其息以耳。
雌雄尾交,亦與蛇匹。或云
大腰無雄者,謬也。
今人視其底甲以辨
雌雄。龜以
春夏出蟄脫甲,
秋冬藏土
導引,故靈而
多壽。
《抱朴子》云:
千歲靈龜,
五色具焉。
如玉如石,
變化莫測。或大或小,或游於
蓮葉之上,或伏於
蓍叢之下。或云:龜聞鐵聲則伏,被蚊噆則死。
香油抹眼則入水不沉,
老桑煮之則易爛。皆
物理制伏之妙也。
龜甲釋名
神屋敗
龜版,
敗將漏天機。
李時珍曰:並隱名也。
《集解》
《別錄》曰:
龜甲生
南海池澤及
湖水中,采
無時。勿令
中濕,濕即有毒。
陶弘景曰:此
用水中神龜長一尺二寸者
為善,厴可供卜。殼可
入藥,亦入
仙方。當以
生龜炙取。
韓保昇曰:
湖州、
江州、
交州者,骨白而厚。其色
分明,供卜
入藥最良。
大明曰:卜龜,小而腹下曾鑽
十遍者名敗
龜版,
入藥良。
蘇頌曰:今
江湖間皆有之。
入藥須用神龜。
神龜版
當心前一處,
四方透明如
琥珀色者
最佳。其
頭方腳短、殼圓版白者,陽龜也。頭尖腳長、殼長版
黃者,陰龜也。
陰人用

,

人用

,今
醫家亦
不知如此分別。
李時珍曰:
古者取龜用秋,攻龜用春。今之采龜者聚至百十,生鋸取甲而食其肉。彼有
龜王、
龜相、
龜將等名,皆視其
腹背左右之文以別之。龜之直
中文名曰
千里,其首之橫文
第一級
左右有斜理皆接乎
千里者,即
龜王也。他龜
即無此矣。言占事帝
王用王文,
用相武用將各依
等級。其說與
《逸禮》所載
天子一尺一寸,
諸侯八寸,
大夫六寸,
士庶四寸之說
相合,亦甚
有理。
若夫神龜寶龜世
所難得,則
入藥亦
當依此用之
可也。
日華用卜龜
小甲,蓋
取便耳。又按經云:
龜甲勿令
中濕。
一名神屋,陶言厴可供卜,殼可
入藥,則
古者上下甲皆用之。
至日華始
用龜版,
而後人遂主之矣。
正誤
吳球曰:
先賢用敗
龜版補陰,借其氣也。
今人用鑽過及煮過者,
性氣不存矣。惟
靈山諸俗因
風墜自敗者
最佳,
田池自敗者
次之,人打壞者又
次之。
李時珍曰:按陶氏
用生龜炙,
取日華
用灼多者,皆以其
生性神靈也。曰敗者,
鑽灼陳久如敗也。吳氏
不達此理而反
用,自死
枯敗之版,復謂灼者
失性,謬矣。
縱有風墜自
死者亦
山龜耳,
淺學立異,誤世
鄙人。據
以為談故正之。
《修治》
以
龜甲鋸去
四邊,
石上磨淨,
灰火炮過,塗酥炙
黃用。亦有
酒炙、醋炙、
豬脂炙
燒灰用者。
《氣味》
甘平有毒。
甄權曰無毒。
李時珍曰:按經
云中濕者有毒,
則不中濕者無毒矣。
徐之才曰:惡
沙參蜚蠊畏狗,膽瘦銀。
《主治》
《本經》曰:甲治
漏下、
赤白,破癥、瘕、痎、瘧
五痔,
陰蝕、
濕痹、
四肢重弱、
小兒囟
不合,久服
輕身不飢。
《別錄》曰:驚恚氣、
心腹痛、
不可久立骨中、
寒熱、
傷寒、
勞役或
肌體寒熱欲死,以作湯,
良久服,
益氣資智,
使人能食。
燒灰治小兒頭瘡難燥、
女子陰瘡。
陶弘景曰:殼主久嗽
斷瘧。
蕭炳曰:殼炙末酒服,
主風腳弱。
日華曰:版治血
麻痹。
甄權曰:
燒灰治
脫肛。
朱震亨曰:
下甲補陰,主
陰血不足、去
瘀血、
止血痢,續
筋骨,治
勞倦、
四肢無力。
李時珍曰:治
腰腳酸痛,補心腎益
大腸,止久痢久洩。主
難產、消
癰腫,
燒灰傅
臁瘡。
《發明》
朱震亨曰敗
龜版屬
金水,
大有補陰之功。而
《本草》不言,惜哉。蓋龜乃
陰中至陰之物,稟
北方之氣而生,故
能補陰、治血、治勞也。
李時珍曰:龜鹿皆靈而有壽,
龜首常藏向腹,能
通任脈。故取其甲以補心、
補腎、
補血,皆以
養陰也。鹿鼻常
反向,尾能通
督脈,故取其角以補命、補精、
補氣,皆以
養陽也。乃
物理之元微,
神工之
能事,觀
龜甲所主,諸病皆屬
陰虛、血弱,
自可心解矣。又見
鱉甲。
肉氣味
甘酸溫無毒。
陶弘景曰:作
羹臛大補。而多
神靈不可輕殺。
書家所載
甚多,此不
具說。
孫思邈曰:
六甲日
十二月俱
不可食,
損人神。
不可合
豬肉、
菰米、瓜
莧食,
害人。
《主治》
蘇恭曰:
釀酒治大風緩急、
四肢拘攣或久
癱緩不收,皆瘥。
孟詵曰:煮食
除濕痹、
風痹、身腫、
踒折。
李時珍曰:
治筋骨
疼痛及一二十年
寒嗽,止瀉血、血痢。
《發明》
李時珍曰:按
周處《風土記》云:
江南五月五日煮肥龜,入
鹽豉蒜蓼食之,名曰
葅龜,取陰
內陽外之義也。
《主治》
熱氣濕痹、
腹內激熱,用
龜肉同
五味煮食之,微泄為
效。
筋骨疼痛,用
烏龜一箇分作
四腳,每用
一腳入
天花粉、
枸杞子各
一錢二分、
雄黃五分、
麝香五分、
槐花三錢、水
一碗煎服。
十年咳嗽或二十年醫
不效者,
生龜三枚治。如食法:
去腸以水
五升煮,
取三升浸麴
釀秫米
四升,
如常飲之,令盡永不發。
又方:用
生龜一枚著坎中,
令人溺之浸至
三日,
燒研以
醇酒一升和末
如乾飯
頓服,
須臾大吐。嗽囊出則愈。
小兒減半。
痢及瀉血,
烏龜肉以
沙糖水拌
椒和炙煮食之,多度
即愈。
勞瘵
失血,田龜煮,取肉和
蔥椒醬油煮食,
補陰降火,治
虛勞失血、
咯血、
咳嗽、
寒熱,累用
經驗。
年久痔漏,田龜二三箇煮,取肉入
茴香、
蔥、醬,
常常食,累驗。此疾
大忌、
糟醋等
熱物。
血氣味
鹹寒無毒。
《主治》
甄權曰塗
脫肛。
李時珍曰:治
打撲傷損,
和酒飲之。仍擣
生龜肉塗之。
膽汁氣味
苦寒無毒。
《主治》
李時珍曰:痘後目腫、
經月不開,取點之,良。
溺采取
蘇頌曰:按
孫光憲《北夢瑣言》云,龜
性妬而與
蛇交,惟取龜置
瓦盆中,以
鑑照之,龜見其影則淫發失尿,急以物
收取之。又法:以紙炷火以點其尻,亦致失尿,但差
緩耳。
李時珍曰:
今人惟以
豬鬃或
松葉刺其鼻即尿出,似更
簡捷也。
《主治》
陳藏器曰:滴
耳治聾。
李時珍曰:點舌下,
治大人中風、舌瘖,
小兒驚風不語。摩
胸背治
龜胸龜背。
《發明》
李時珍曰:龜尿走竅
透骨,故能治
瘖聾及
龜背染
髭髮也。按:
《岣嶁神書》言龜尿磨
瓷器能令軟,
磨墨書石能入數分,
即此可推矣。
《附方》
補陰丸
丹溪方用龜
下甲酒炙熟,
地黃、
九蒸、九曬各
六兩,
黃柏鹽水浸炒、知母酒炒各
四兩,
石器為末,以豬
脊髓和丸梧子大,每服百丸,
空心溫酒下。
一方:去
地黃,加
五味子炒
一兩。
瘧疾不止:
龜版燒存性
研末,酒服
方寸匕。
鬱結不散:用龜
下甲酒炙五兩,側
柏葉炒
一兩半,
香附童便浸炒
二兩,為末米糊丸
梧子大,每
空心溫酒服一百丸。
胎產
下痢:用
龜甲一枚醋炙為末,
水飲服
一錢,日一。
難產催生:
《祕錄》用
龜甲燒末,酒服
方寸匕。 摘元
治產三五日
不下垂死及矮
小女子交骨
不開者,用乾
龜殼一箇酥炙,
婦人頭
髮一握燒灰,
川芎、
當歸各
一兩。每服,秤七錢水
煎服。如人行五十
里許,再
一服,
生胎死胎俱下。
腫毒初起:敗
龜版一枚,
燒研酒服
四錢。
婦人乳毒:
同上方。
小兒頭瘡:
龜甲燒灰傅之。
月蝕耳瘡:
同上。
口吻生瘡:
同上。
臁瘡朽臭:
生龜一枚,取殼醋炙黃,更煅存性
出火氣,入
輕粉、
麝香,
蔥湯
洗淨搽敷之。
人咬傷瘡:
龜版骨、鱉肚骨各
一片燒研,
香油調搽之。
豬咬成瘡:
龜版燒研,
香油調搽之。
鬚髮早白:以龜尿調
水蛭細
末日日撚之自黑。末忌粗。
秦龜釋名
寇宗奭曰:龜則
四方皆有,但秦
地山中多。
老龜極大而壽,故取為用以地
別名。
《集解》
《別錄》曰:
秦龜生山之
陰土中,
二月八月采。
韓保昇曰:今
江南嶺南處處有之。
冬月藏
土中,
春夏秋即
出游溪谷。
古人獨取
秦地者耳。
陶弘景曰:此即
山中龜。
不入水者,其形
大小無定。
方藥稀用。
蘇恭曰:
秦龜即
蟕蠵,更無別也。陳
士良曰:
秦人呼蟕蠵為山龜是矣。
陳藏器曰:
蟕蠵生
海水中,
秦龜生
山陰。是
深山中大龜如
甲下趺者。食
草根竹萌,
冬蟄春出。
卜人亦取
以占。
山澤揭甲亦可
飾器物。
蘇頌曰:
蟕蠵生
嶺南,
別是一種。
山龜非
秦龜也。龜類
甚多,罕能遍識,蓋
近世貨幣不用,知
卜者稀,
故爾弗貴也。
李時珍曰:
山中常龜,鹿喜食之。其大而可
卜者曰
靈龜,
年至百歲能
變化者曰
筮龜。或伏於
蓍草之下,或游於
卷耳芩葉之上。
《抱朴子》所謂山中巳
日稱時君者為龜,
即此也。其
蟕蠵,或
以為山龜,或
云生海水中,其
說不定。按
《山海經》:
蠵龜生
深澤中。
應劭注
《漢書》云:
靈蠵,
大龜也。雌曰
蟕蠵,雄曰
瑇瑁。觀此則
秦龜是
山龜,
蟕蠵是
澤龜,與
《爾雅》山龜、
澤龜、
水龜相合,蓋
一種二類。故其
占卜、
入藥、
飾器功用尤同耳。
甲修治
李珣曰:經
卜者更妙,以酥或
酒炙黃用。
《氣味》
苦溫無毒。
《主治》
《別錄》曰:
除濕痹氣、
身重四肢、
關節不可動搖。
孟詵曰:頑
風冷痹、
關節氣壅、
婦人赤白帶、下破積癥。
寇宗奭曰補心。
李時珍曰治
鼠瘻。
《發明》
寇宗奭曰:
大龜靈於物,
故方家用以補心,甚
有驗。
李時珍曰見
龜甲。
頭主治
孟詵曰:
陰乾炙研服,
令人長遠入山不迷。
陶弘景曰:前臑骨佩之
亦然耳。
《附方》
鼠瘻:
劉涓子用
山龜殼炙
貍骨、炙
甘草、炙
雄黃、
桂心乾薑等分為末
飲服方寸匕。仍以艾炙瘡上,
用蜜和
少許入瘡中,良。
蠵龜釋名
李時珍曰
蟕蠵,
鳴聲如
茲夷,故名𪓟鼊。
南人呼龜皮。之音也
贔屭者
有力貌,今
碑趺象之。或云:
大者為
蟕蠵,
屭贔。小者為𪓟鼊,甚通。
《集解》
陶弘景曰:
蟕蠵生
廣州。蘇恭曰即
秦龜也。
陳藏器曰:
蟕蠵生
海邊。甲有文,堪為物飾,非
山龜也。
韓保昇曰:蘇恭之說非
通論也。按
郭璞《爾雅注》云,
蟕蠵出
涪陵郡,
大龜也。其緣
甲文,似
瑇瑁能鳴,甲亦可卜,俗呼
靈龜是矣。
蘇頌曰:
蟕蠵別是一種山龜之
大者,非
秦龜也。
《嶺表錄》云:潮循間
甚多,
人立背上可負而行。
鄉人取殼以
生得全者為貴。初用木楦出其肉,龜被
楚毒,
鳴吼如牛,聲振
山谷。
古人謂
生龜脫筒,指此工。人以其甲
通明黃色者煮,拍陷
瑇瑁為器,謂之
龜筒。
入藥亦以生脫為上。
日華曰:
蟕蠵即𪓟鼊也。皮
可寶裝飾物。
李時珍曰:
蟕蠵諸說
不一。按
《山海經》云,
蠵龜生
深澤中。
注云:
大龜也。甲有
文采,似
瑇瑁而薄。
應劭注《漢書》云:
靈蠵,
大龜也。雄曰
瑇瑁,雌曰
蟕蠵。
據此二說皆出
古典,質以
眾論,則
蟕蠵即𪓟鼊之
大者,當以
藏器、
日華為準也。生於
海邊,
山居水食,
瑇瑁之屬,非若
山龜不能入水也。故
功用專於
解毒,與
瑇瑁相同,
自可意會。
劉欣期
《交州記》云:蚼

似
瑇瑁,大如笠,
四足縵胡,
無指爪。其甲有
黑珠,
文采斑
似錦文。但薄而色淺,
不任作器,惟堪貼飾。
今人謂之鼊皮。
《臨海水土記》云:其形如
龜鱉身,其甲
黃點有光。廣七八寸,長二三尺,
彼人以亂
瑇瑁。肉味如黿可食,卵大如
鴨卵正圓。
生食美於
鳥卵。
《酉陽雜俎》云:
係臂狀如龜,生
南海。捕者
必先祭後取之。
《附錄》
李時珍曰:按
《臨海水土記》云:


狀似𪓟鼊而甲薄,形大如龜,味
極美。
一枚有膏
三斛。又有晁亦如𪓟鼊,腹如
羊胃,可啖,並生
海邊沙中。
肉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李時珍曰:去
風熱,利
腸胃。
血氣味
鹹平微毒。
《主治》
陶弘景曰:療
毒箭傷。
日華曰:中
刀箭悶絕者,刺飲
便安。
陳藏器曰:
南人用
燋銅及蛇汁毒,亦多養此用。
龜筒釋名
鼊皮。
《氣味》
甘
鹹平無毒。
《主治》
大明曰:
血疾及中
刀箭毒,煎汁飲。
李時珍曰:
解藥毒、
蠱毒。
綠毛龜釋名
綠衣使者。
《集解》
李時珍曰:
綠毛龜出
南陽之內鄉及
唐縣。今惟
蘄州以充
方物。養鬻者取自
溪澗,畜
水缸中,飼以
魚蝦。冬
則除水。
久之生毛,
長四五寸。毛
中有金線,
脊骨有
三稜,底甲如
象牙色。其大如
五銖錢者
為真。他
龜久養亦
生毛,但大而無
金線,
底色黃黑,為
《異爾南齊書》載
永明中有獻
青毛神龜者
即此也。又
《錄異記》云
唐元宗時方士獻
徑寸小龜,
金色可愛。云置碗中能辟
蛇虺之毒。此亦龜之異者也。
《修治》
李時珍曰:此龜
古方無用者,
近世滋補方
往往用之。大扺與
龜甲同功。劉氏
先天丸用之。其法用龜
九枚,以活鯉
二尾安
釜中,入水覆以米篩,安
龜在篩上,
蒸熟取肉
曬乾,其甲仍以酥炙黃
入藥用。又
有連甲肉頭頸俱用者。
《氣味》
甘酸平無毒。
《主治》
李時珍曰:
通任脈,助
陽道,
補陰血,
益精氣,治
痿弱。
陳嘉謨曰:縛置,額端能
禁邪瘧。
收藏書笥,可辟
蠹蟲。
瘧龜集解
陳藏器曰:生
高山石下,偏頭
大嘴。
《氣味》
無毒。
《主治》
陳藏器曰:老瘧
發作無時名
痎瘧,
俚人呼為妖瘧。用此
燒灰頓服二錢,當
微利用頭彌佳。或發時
煮湯坐於中,或懸於
病人臥處。
鶚龜集解
陳藏器曰:生
南海,狀如龜。長二三尺,
兩目在側如鶚。亦呼
水龜,非
前水龜也。
附錄旋龜李時珍曰:按
《山海經》云
杻陽之山,怪
水出焉,中多
旋龜,
鳥首虺尾,聲如破木,佩之已聾,亦此類也。
《氣味》
無毒。
《主治》
陳藏器曰:
婦人難產,
臨月佩之。
臨時燒末酒服。
攝龜釋名
蘇恭曰:
鴦龜腹坼,見蛇則呷而食之。故楚人呼
呷蛇龜。
江東呼陵龜,居
丘陵也。
李時珍曰:
既以呷蛇
得名,則攝亦蛇音之轉。而蠳亦鴦音之轉也。
《集解》
陶弘景曰:鴦,小龜也。
處處有之。
狹小而
長尾,用
卜吉凶,正與
龜相反。
韓保昇曰:
攝龜腹小,
中心橫坼能自
開闔,
好食蛇也。
肉氣味
甘寒有毒。
孟詵曰:此物噉蛇肉,
不可食。殼亦
不堪用。
《主治》
陳
士良曰:生研塗撲損
筋脈傷。
陶弘景曰:生搗罯
蛇傷,以其食蛇也。
尾主治
《抱朴子》曰:佩之辟蛇,蛇咬則括末,傅之便愈。
甲主治
李時珍曰:人咬瘡
潰爛,
燒灰傅之。 出摘元。
賁龜集解
李時珍曰:按
《山海經》云
狂水西注伊水,中多
三足龜。食
之無大疾,
可以已腫,
《唐書》云
江州獻
六眼龜,
《大明會典》云
暹羅國獻
六足龜,
《宋史》云
趙霆獻
兩頭龜,此又
前人所
未知者也。
《主治》
《山海經》曰:食之辟
時疾消腫。
《廣東通志》海龜
海龜鷹首鷹吻,
大者方徑丈餘。
春夏之
交遊卵於
沙際,島彝遇而捕之,輒
垂淚歔氣如人
遭困厄然。或諭之曰:汝再
垂淚歔氣,當解汝縛。龜
便應聲
潸然,鳴若哀牛,島彝舁至
海濱釋之,龜比入水,
引頸三躍,若
感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