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

输入文本已由电脑自动标签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词汇
人物
地点
景观
称谓、职官
时间
别称
数量或序号
公元1170年

 第六百十卷目錄

 浩星部彙
  鄭樵通志複姓
 浩星部列
  
  浩星賜      浩星
 奧屯部彙
  金史國語解〉
 奧屯部列
  
  奧屯襄      奧屯忠孝
  奧屯阿虎     奧屯吾里不
  奧屯舜卿
 浩生姓部列傳
  
  浩生不害
 浩羊姓部列
  
  浩羊嘉
 奧敦部列
  
  奧敦和尚    奧敦良弼
  
  奧敦世英
 奧魯部列
  
  奧魯赤
 賀蘭部彙
  周書賀蘭祥傳〉
 賀蘭部列
  北周
  賀蘭初真     賀蘭祥
  賀蘭敬      賀蘭
  賀蘭璨      賀蘭豹子
  賀蘭願德     賀蘭
  賀蘭
  
  賀蘭
  
  賀蘭誼      賀蘭越石
  賀蘭爽      賀蘭翁之
  賀蘭敏之     賀蘭進明
  賀蘭正元     賀蘭進興
  賀蘭僧伽
  
  賀蘭棲真
 賀若部彙
  廖用賢尚友錄〈賀若
 賀若部列
  北魏
  賀若微      賀若伏連
  賀若統
  
  賀若敦
  
  賀若誼      賀若
  賀若協      賀若
  賀若與      賀若弼
  賀若隆      賀若
  賀若震      賀若
  
  賀若懷廓
 賀拔部彙
  廖用賢尚友錄〈賀拔
 賀拔部列
  北魏
  賀拔爾頭     賀拔度拔
  賀拔文興     賀拔仁
  賀拔允      賀拔勝
  賀拔岳
  北齊
  賀拔緯      賀拔伏恩
  賀拔佛恩
  北周
  賀拔仲華
  
  賀拔行威     賀拔延嗣

氏族典第六百十卷

浩星部彙

鄭樵·通志複姓

浩星氏,漢有浩星公,治穀梁,又有浩星,賜趙充國所善也。

浩星部列

浩星賜

漢書·趙充國傳》充國屯田振旅而還
所善浩星賜迎說充國,曰:眾人皆以破羌強弩出擊,多斬首
將軍即見,宜歸功於二將軍出擊,非愚臣所及
充國曰:我年老矣,爵位已極,豈嫌伐一時事以欺明主哉。
〈註〉鄧展曰:浩星,姓;賜,名也。

浩星

漢書·瑕丘江公傳》太子穀梁而善之。
其後浸微,唯魯榮廣王孫浩星公受焉。

奧屯部彙

金史

國語解》

奧屯曰曹。

奧屯部列

奧屯襄

金史·奧屯襄傳》:襄,本名添壽上京路人
大定十年,襲猛安,授崇義軍節度副使,召為都水少監石州刺史
未幾,為平南江將軍,以功陞壽州防禦使,遷河南路副統軍同知歸德府事、昌武節度使
崇慶改元,為元帥左都監,救西京,至墨谷口一軍盡殪,襄僅以身免坐是除名
明年,授上京兵馬使
宣宗即位,擢遼東宣撫副使
未幾,改速頻路節度使,兼同知上京留守事。
二年二月,為元帥右都監,行元帥府事於北京
五月,改留守,兼前職,俄遷宣撫使留守
三年正月,襄為北京宣差提控完顏烈所害。
未幾,習烈復為其下所殺,詔曲赦北京

奧屯忠孝

金史·奧屯忠孝傳》忠孝字全道本名牙哥懿州胡土虎猛安人
幼孤,事母孝。
大定二十二年進士科,除校書郎
翰林待制權戶部侍郎,佐參知政事胥持國治決河,以勞進一階
河平節度使,兼都水監,遂疏七祖佛河,歷同知南京留守,遷定國軍節度使
入為太子少保禮部尚書
貞祐初,議降衛紹王忠孝胡沙虎,拜參知政事
中都圍急,詔忠孝搜括民間積粟,知大興府胥鼎已籍者,忠孝再括之,令百姓兩輸,欲為己功。
左諫議大夫張行信上疏論之,罷為太子太保出知濟南府事,改知中山府
尋薨,年七十,諡惠敏

奧屯阿虎

金史·宣宗本紀貞祐三年九月戶部侍郎奧屯阿虎言:國家多故職官往往不仕
乞限以兩季,違者勿復任
上命違限者止奪三官降職三等

奧屯吾里不

金史·宣宗本紀興定三年三月提控奧屯吾里不宋人上津縣

奧屯舜卿

金史·哀宗本紀》天興二年正月汴京西面元帥崔立為亂,署宣徽使奧屯舜卿尚書左丞

浩生姓部列傳

浩生不害

萬姓統譜不害,見孟子

浩羊姓部列

浩羊嘉

萬姓統譜:嘉,齊大夫
風俗通》

奧敦部列

奧敦和尚

金史·奧敦和尚傳》:醜和尚,為代州經略使
貞祐四年八月大元兵攻代州和尚禦戰敗績,身被數創,被執。
欲降之,不屈,遂死。

奧敦良弼

金史·哀宗本紀》正大二年十月,遣禮部尚書奧敦良弼夏國報成使。

奧敦世英

《元·奧敦世英傳》世英女真人也。
其先世仕,為淄州刺史
太祖兵下山東世英及弟保和迎降,皆授以萬戶
世英倜儻武略,由萬戶德興府
從數騎巡部定襄,卒於軍。
保和萬戶昭勇大將軍德興府元帥,領諸道農事,凡闢田二十餘萬畝
真定路勸農事兼領諸署。
年五十六,致仕
保和四子希愷希元希魯希尹
希愷勸農事,縣有水旱必力請蠲租調,民賴之。
尋以勸農使兼知薊州
陞知河中府秩滿歸調。
阿合馬專政希愷不往見之,降武德將軍,知景州,數月卒。
希元彰德漕運使
希魯澧州路總管
希尹中統三年李璮濟南希尹擊賊自效
就擒錄功,自右衛經歷六遷同知廣東道宣慰司事,卒。

奧魯部列

奧魯赤

元史·奧魯赤傳》:赤,札剌台人。
曾祖豁火察,驍果善騎射,太祖出征,每提精兵前驅
辛未,與金人戰於野狐嶺中流矢,不起
忒木台,從太宗征杭里部,俘部長以獻。
從征西夏有功特命省事
駐兵太原平陽河南土人德之,皆為立祠
奧魯赤朴魯智勇過人
至元五年,攻襄陽,授金符蒙古軍萬戶
明年,襲父職。
十一年春,詔丞相伯顏大舉伐宋,以所部從。
十三年,宋主降,分討未下州郡,詔加鎮國上將軍行中書省參知政事
未幾,以參知政事湖北道宣慰使
江西行省平章政事
成宗即位,進光祿大夫上柱國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
大德元年春三月卒,年六十六。
追封鄭國公諡忠宣
拜住明威將軍蒙古侍衛親軍副都指揮使;脫桓不花驃騎衛上將軍行中書省左丞蒙古都萬戶

賀蘭部彙

周書

賀蘭祥傳》

賀蘭祥其先與魏俱起,有紇伏者,為賀蘭莫何弗,因以為氏。

賀蘭部列

北周

賀蘭初真

周書·賀蘭祥傳》祥父初真,少知名,為鄉閭所重。
太祖建安長公主
保定二年追贈太傅柱國常山郡

賀蘭祥

周書·賀蘭祥傳》:祥,字盛樂
年十一而孤,居喪合禮
長於舅氏特為太祖所愛。
太祖初入關,祥與晉公護俱在晉陽,後乃遣使迎之。
少有膽氣,志在立功
尋擢補都督
功封撫夷縣伯
從擊潼關,獲東魏薛長孺
又攻回洛城,拔之。
進爵為公
四年魏文帝東伐,祥領軍從戰河橋,以功加使持節大都督
十四年,除都督荊襄諸軍事荊州刺史進爵博陵郡公
先是,祥嘗行荊州事,雖未期月,頗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隨機撫納,咸得其歡心
時盛夏亢陽,祥乃親巡境內
見有發掘古塚暴露骸骨者,收葬之,即日澍雨
祥性甚清素公私贈遺一無所受。
孝閔帝踐阼進位柱國,遷大司馬
時晉公執政軍國之事,皆與祥參謀
及誅趙貴,廢孝閔帝,祥有力焉。
武成初吐谷渾涼州,祥與宇文貴總兵討破之。
拔其洮陽洪河二城,以其地為洮州
進封涼國公
保定四年薨,年四十八。
諡曰景
七子,敬、讓、璨、師、寬知名

賀蘭

周書·賀蘭祥傳》:祥子敬,少歷顯職封化隆縣侯
襲爵涼國公,位至柱國大將軍華州刺史

賀蘭

周書·賀蘭祥傳》祥子讓,大將軍鄜州刺史河東郡

賀蘭

周書·賀蘭祥傳》祥子璨,開府儀同三司、宣陽縣

賀蘭豹子

周書·齊煬王憲傳》建德五年大舉東討旋軍齊人追之。
開府宇文忻為殿以拒之,斬其驍將賀蘭豹子

賀蘭願德

周書·楊寬傳》蕭循固守南鄭達奚武討之。
蕭紀
武令開府賀蘭願德邀擊破之。

賀蘭

周書·姚僧垣傳》大將軍襄樂賀蘭有氣疾,僧垣處方,勸使急服。
便即氣通。

賀蘭

周書·孝靜帝本紀大象二年十二月,以普安賀蘭謨為上柱國

賀蘭

隋書·趙才傳》仁壽大業間,有蘭興浴、賀蘭蕃,俱為武候將軍剛嚴正直不避強禦,咸以稱職知名

賀蘭

唐書·羅藝傳》涿郡苦盜賊,守將賀蘭誼等不能支。
破卻之。

賀蘭越石

唐書·后妃傳》武后父士彠生三女:伯嫁賀蘭越石

賀蘭

萬姓統譜:爽,貞觀中,自左衛中郎羽林將軍

賀蘭翁之

萬姓統譜:翁之,交州刺史

賀蘭敏之

唐書·劉禕之傳》禕之姊為內官武后遣至外家問疾禕之賀蘭敏之私省之,坐流巂州

賀蘭進明

唐書·元宗本紀》天寶十五載四月北海郡太守賀蘭進明以兵救平原

賀蘭正元

唐書·藝文志賀蘭正元輔佐記》十卷,又舉選衡鑑三卷〈註〉昭義判官貞元十三年上。

賀蘭進興

唐書·魏徵傳》徵五孫謨,為右拾遺
中尉仇士良捕妖民賀蘭興治反狀帝命斬囚以徇。
上言:獄不在有司,法有輕重何從而知。
詔付御史臺

賀蘭僧伽

唐書·公主傳》房陵公主下嫁賀蘭僧伽

賀蘭棲真

宋史·方技傳》賀蘭棲真不知何許人
道士,自言百歲
服氣不憚寒暑往往不食
或時縱酒,遊市廛間,能啖肉至數斤。
始居嵩山紫虛觀後徙濟源奉仙觀
景德二年,召赴闕真宗二韻詩賜之,號宗元大師
未幾,求還舊居
大中祥符三年卒,時大雪,經三日,頂猶熱,人多異之。

賀若部彙

廖用賢·尚友錄》

賀若

賀若氏,代居朔方,隨魏午遷北,北俗志正賀若,因以為氏。

賀若部列

北魏

賀若

魏書·孝靜帝本紀天平四年冬十月潁州長史賀若微執刺史田迅西叛

賀若伏連

隋書·賀若誼傳》祖伏連,魏雲州刺史

賀若統

周書·賀若敦傳》,為東魏潁州長史
大統二年,以州降。
長安即拜右衛將軍兗州刺史賜爵當亭縣公
尋除北雍州刺史
卒,贈司空公,諡曰哀

賀若敦

周書·賀若敦傳》代人也。
少有氣幹善騎射。
太祖麾下,授都督封安陵縣伯進爵廣鄉縣侯
魏廢帝二年,拜右衛將軍進爵為公
巴西譙淹南梁州,與西江州刺史王開業共為表裡扇動群蠻。
太祖敦率軍討之。
身先將士,盡俘其眾。
進爵武都公
武成元年,入為軍司馬
保定二年,拜工部中大夫
尋出為金州總管七州諸軍事金州刺史
三年,從柱國楊忠突厥齊長城,至并州而還,以為殿。
封一子順義縣公
五年,除中州刺史,鎮函谷
恃功負氣,每懷怨怒
晉公護怒,遂徵還,逼令自殺
時年四十九。
建德初追贈大將軍
諡曰烈

賀若誼

隋書·賀若誼傳》字道機河南洛陽人也。
祖伏連,魏雲州刺史
父統,右衛將軍
剛果,有幹略
在魏以功臣賜爵容城縣男
周閔帝受禪,除司射大夫改封霸城縣子
歷靈邵二州刺史原信二州總管,俱有能名
武帝平齊率兵先據洛陽即拜洛州刺史進封建威縣侯
齊范陽王高紹義突厥追禽紹義
以功進位大將軍
申州刺史李慧反,討之,進爵范陽郡公
開皇初,入為右武候將軍改封海陵郡公
突厥屢為邊患朝廷素有威名,拜靈州刺史上表乞骸骨優詔許之。
卒於家,時年七十七。

賀若

隋書·賀若誼傳》卒,子舉襲爵

賀若

隋書·賀若誼傳》庶長子協,官至驃騎將軍

賀若

隋書·賀若誼傳》:協弟祥,奉車都尉

賀若

隋書·賀若誼傳》:祥弟與,車騎將軍

賀若弼

隋書·賀若弼傳》字輔伯河陽洛陽人也。
父敦,仕
慷慨大志驍勇便弓馬,解屬文博涉書記,有重名當世
周齊憲王引為記室
封當亭縣公,遷小內史
宣帝嗣位,拜壽州刺史改封襄邑縣公
高祖受禪,陰有并江南之志。
於是吳州總管,委以平陳之事。
開皇九年大舉伐陳,以弼行軍總管
南徐州,拔之,執其刺史黃恪
軍令嚴肅秋毫不犯
軍士民間沽酒者,立斬之。
進屯蔣山白土岡,陳將魯達拒戰督屬將士殊死戰,遂大破之。
北掖門而入。
韓擒虎已執陳叔寶
恚恨不獲叔寶,與擒虎相詬
上聞有功加位上柱國進爵宋國公
時貴盛,位望隆重
自謂功名朝臣之右,每以宰相自許
既而楊素右僕射,甚不平形於言色由是免官怨望愈甚
後數年,下獄,除名為民。
歲餘,復其爵位
上亦忌之,不復任使
煬帝嗣位,尤被疏忌
大業三年從駕北巡,與高熲宇文㢸私議得失為人所奏,竟坐誅,時年六十四。
子懷亮,慷慨有父風,以柱國世子儀同三司
為奴,俄亦誅死

賀若

隋書·賀若弼傳》兄隆為武都郡

賀若

隋書·賀若弼傳》弟東為萬榮郡公

賀若

隋書·梁睿傳》王謙反,賀若震、阿那等分道攻,破之。

賀若

邵陽縣志》賀若詩字道機為州刺史有政聲。

賀若懷廓

唐書·高祖本紀武德六年七月沙州別駕竇伏明殺其總管賀若懷廓。

賀拔部彙

廖用賢·尚友錄》

賀拔

賀拔下邳後魏同出陰山代為酋長北人謂地為拔總,有其地土人相賀,因以為氏。

賀拔部列

北魏

賀拔爾頭

周書·賀拔勝傳》:勝先有如回者,魏初為大莫弗。
祖爾頭,驍勇絕倫,以良家子武川,因家焉。
獻文時,以功賜爵龍城侯

賀拔度拔

周書·賀拔勝傳》:勝父度拔,性果毅,為武川軍主,而武川已陷,懷朔亦潰。
父子遂為賊所擄。
後隨度拔與德皇帝合謀襲殺可孤。
朝廷嘉之未及封賞,會度拔與鐵勒戰沒。
孝昌中追贈安遠將軍肆州刺史

賀拔文興

魏書·肅宗本紀常景杜洛周,斬其武川王賀文興別帥侯莫陳升,生擄男女四百口,牛驢五千餘頭。

賀拔仁

魏書·孝靜帝本紀元象元年正月大都督賀拔仁寶炬南汾州,拔之。

賀拔允

北齊書·賀拔允傳》:允,字可泥神武尖山人也。
祖爾頭,父度拔。
允便弓馬頗有膽略,與弟岳殺賊帥衛可肱,奔魏廣陽王元深
敗,歸爾朱榮
榮素待之甚厚。
建義初,除征東將軍封壽陽縣侯進爵為公
魏長廣王立改封燕郡公,兼侍中
使茹茹,還至晉陽,值高祖將出山東,允素知高祖非常人,早自結託。
高祖以其北士之望,尢親禮之。
遂與允出信都參定大策
高祖進爵為王,轉太尉,加侍中
魏武帝猜忌高祖也,以允弟岳委託
及岳死,又委岳弟勝心腹之寄。
高祖重其舊,久全護之。
天平元年賜死時年四十八。
允有三子長子世文次世樂,次難陁。
興和末高祖並召與諸子同學
武定中,敕居定州,賜其田宅

賀拔勝

周書·賀拔勝傳》:勝,神武尖山人也。
其先魏氏同出陰山
爾頭。
父度拔。
少有志操善騎射,北邊莫不推其膽略
時亦為軍主,從度拔鎮守
廣陽王元深召勝為軍主。
以功拜統軍流民南下
勝與兄允弟岳相失,南投肆州
允、岳投尒朱榮
肆州陷,勝委質事榮。
從榮入以定策立孝莊帝功,封易陽縣伯撫軍將軍
從征葛榮,大破之。
復為大都督,鎮中山
被誅,勝還都謁。
大悅,以本官東征都督,討尒朱仲遠
不利乃降之。
復與尒朱氏同謀,立節閔帝
以功拜左光祿大夫
時勝從度律。
度律與尒朱兆不平,遂率麾下降於齊神武
度律以此大敗
孝武帝將圖齊神武,以勝弟岳擁眾關西,欲廣其勢援,乃拜勝為都督荊、諸軍事,進荊州刺史,帝西遷
勝自率所部,將西赴關中侯景逆擊之。
勝軍不利南奔梁。
江表三年,求還。
梁武帝許之。
既至長安詣闕謝罪
朝廷嘉其還,乃授太師
後從太祖竇泰
東魏軍。
從戰邙山,追齊神武數里,刃垂及之。
會勝馬為流矢所中,神武逸去
是歲,勝諸子在東者,皆為齊神武所害。
憤恨,因動氣疾。
大統十年,薨,諡貞獻

賀拔岳

周書·賀拔勝傳》:勝弟岳,字阿斗泥。
少有大志,愛施好士
初為太學生
及長,能左右馳射驍果絕人
父兄誅衛可孤之後廣陽王元深以岳為帳內軍主
後與兄勝俱鎮𢘆州。
州陷,投尒朱榮
待之甚厚,以為別將,榮舉兵赴洛。
岳為先驅,榮尊立孝莊
以定策功賜爵樊城郡男
復為榮前軍都督,破葛榮於滏口。
万俟醜奴僭稱大號關中騷動朝廷天光使持節、督二雍二岐諸軍事驃騎大將軍雍州刺史,以岳為左大都督,又以侯莫陳悅右都督,並為天光之副以討之。
赤水蜀賊,阻兵斷路
岳破之。
進至雍州,時醜奴遣其大行臺尉遲菩薩僕射万俟仵同向武功,設伏菩薩
醜奴北走一戰擒之。
車騎將軍進爵為公
天光,使岳行雍州刺史
魏孝武即位,加關中大行臺
永熙二年孝武密令岳圖齊神武,詔岳都督二雍二華岐豳四梁三益巴二夏蔚寧涇二十州諸軍事大都督
神武忌岳兄弟功名,岳懼,乃與太祖協契
三年,岳召侯莫陳悅高平
而悅受齊神武密旨圖岳。
誘岳入營,斬於幕中
朝野莫不痛惜之。
侍中太傅諡曰武壯,葬以王禮

北齊

賀拔

周書·賀拔岳傳》岳子緯。
保定中,錄岳舊德,進緯爵霍國公,尚太祖女。

賀拔伏恩

北齊書·後主本紀武平七年十二月開府儀同三司賀拔伏恩等西奔周師

賀拔佛恩

北齊書·安德王延宗傳》:周軍攻東門,入。
宗自夾擊
周武帝左右略盡,承御上士張壽輒牽馬頭,賀佛恩以鞭拂其後崎嶇得出

北周

賀拔仲華

周書·賀拔勝傳》勝無子,以弟岳子仲華嗣。
大統三年賜爵樊城公
魏廢帝時,為通直郎散騎常侍,遷黃門郎,加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六官建,拜守廟下大夫
孝閔帝踐祚襲爵琅邪公,除利州刺史
大象末,位至江陵總管

賀拔行威

唐書·高祖本紀武德五年五月瓜州王幹賀拔行威以降

賀拔延嗣

唐書·兵志》:以賀拔延嗣涼州都督河西節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