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卷目錄
路姓部彙考
唐書〈宰相世系表〉
王圻續文獻通考〈同姓異派〉
廖用賢尚友錄〈路姓〉
路姓部列傳
漢
路中大夫 路僑如
路博德 路溫舒
後漢
路粹 路述
晉
路秀
北魏
路景略 路雄
路法常 路恃慶
路仲信 路思略
路思令 路邕
北齊
路去病
唐
路敬淳 路敬潛
路嗣恭 路應
路恕 路泌
路審中 路旻
路應求 路隋
路巖
宋
路振 路昌衡
路採 路允迪
路彬 路德延
金
路伯達 路鐸
元
路義
明
路確 路璧
路亨 路迎
路伯鏜 路楷
路天亨 路可由
路珠 路振飛
步姓部彙考
鄭樵通志〈同名異實〉
廖用賢尚友錄〈步姓〉
步姓部列傳
周
步揚 步招
步毅
漢
步輔
吳
少騭 步協
晉
步闡 步璣
步璿 步熊
宋
步覺民
明
步從信 步謹
步槐 步雲
步洲 步允遷
步遷 步天衢
步大綸 步上達
度姓部彙考
廖用賢尚友錄〈度姓〉
度姓部列傳
後漢
度尚 度安
唐
度文揚 度穀
宋
度正 度充之
元
度宗顯
明
度智 度彥由
樹姓部彙考
凌迪知萬姓統譜〈樹姓〉
樹姓部列傳
宋 樹滋
元
樹穀 樹毅
明
樹國楨 樹風清
固姓部彙考
凌迪知萬姓統譜〈固姓〉
固姓部列傳
周
固來
附姓部彙考
凌迪知萬姓統譜〈附姓〉
附姓部列傳
後漢
附都
魏
附傳
唐
附得意 附不疑
錯姓部彙考
凌迪知萬姓統譜〈錯姓〉
錯姓部列傳
周
錯居
務姓部彙考
廖用賢尚友錄〈務姓〉
務姓部列傳
陶唐氏
務成子
夏后氏
務光
布姓部彙考
廖用賢尚友錄〈布姓〉
布姓部列傳
晉
布興
唐
布失畢
元
布景範 布伯廉
明
布自雲 布福
布應元 布偉
布恆
露姓部彙考
史記〈補三皇本紀〉
凌迪知萬姓統譜〈露姓〉
露姓部列傳
周
露睹父
漢
露平
氏族典第四百六十四卷
路姓部彙考
《唐書》《宰相世系表》
路氏,
出自姬姓,
帝摯子元。元
堯封於
中路,歷
虞夏,稱侯,
子孫以國為氏,
漢符離侯博德,始居
平陽,
裔孫嘉,
字君賓,
晉安東太守孫藻,藻
二子:纂、建。
《王圻·續文獻通考》同姓異派
路氏
有四路:
子爵晉滅之,以國為氏;又
黃帝封其
支子於路;又姬姓
帝摯子元,元
堯封於
中路,歷
虞夏稱侯,
子孫以國為氏;又
沒路真氏
改為路。
《廖用賢·尚友錄》路姓
路,
內黃商音,又望出
京兆潁川。
路姓部列傳
漢
路中大夫
按
《漢書·高五王傳》:
吳楚反,
膠東、
膠西、
菑川三國圍
齊,齊
王使路中大夫告於
天子。
天子令
中大夫還報,齊
王堅守,漢今
破吳楚矣。
中大夫至,
三國兵圍數重,
無從入。
三國將與
中大夫盟曰:若
反言漢已破矣。
中大夫至
城下,
望見齊王,曰:漢
發兵百萬,
破吳楚,方救
齊,齊必
堅守無下。
三國將誅
路中大夫。
路僑如
按
《尚友錄》:
僑如,事
梁孝王,
侍遊於
忘憂之館,為
《鶴賦》。
路博德
按
《史記·霍去病傳》:
路博德,
平州人。以
右北平太守從
驃騎將軍有功,為
符離侯,後以
衛尉為
伏波將軍,破
南越,
益封。
後坐法失侯。為
彊弩都尉,屯
居延,卒。
路溫舒
按
《漢書·路溫舒傳》:
溫舒字長君,
鉅鹿東里人。父為里
監門。使
溫舒牧羊,
溫舒取
澤中蒲,編用
寫書。稍善,求為獄
小吏,因學
律令,轉
獄史。
太守行縣,異之,署決曹史。受
春秋,通
大義。
舉孝廉,
為山邑丞,
坐法免,復為
郡吏。
元鳳中,
廷尉光請
署奏曹掾,守
廷尉史,
宣帝初即位,
溫舒上書,言宜
尚德緩刑。
上善其言,遷
廣陽私府長。舉
文學高第,遷
右扶風丞。
久之,遷
臨淮太守,有異績,卒於官。
後漢
路粹
按
《典略》:
粹,
字文蔚,
初平中隨車駕至
三輔。
建安初,
擢拜尚書郎,後
為軍謀
祭酒典
記室。及
孔融有過,
太祖使
粹為奏,
承指數致
融罪。
融誅,人
無不畏
其筆。
十九年,轉為
祕書令,從
大軍至
漢中,坐
違禁伏法。
路述
按
《萬姓統譜》:
夏侯淵攻
平陽,
京東太守路述
力戰死。
晉
路秀
按
《萬姓統譜》:秀,
齊王冏封為小黃公。
北魏
路景略
按
《魏書·路恃慶傳》:
恃慶從叔景略,
起家中書博士。
太和中,
尚書郎、
本郡中正。出為
齊州魏郡、
平原二
郡太守。卒。
路雄
按
《魏書·路恃慶傳》:
景略弟雄,
字仲略,
容貌偉異。以
軍功為
給事中。轉
太尉咸陽王錄事參軍,遷
伏波將軍、
奉車都尉。卒。
路法常
按
《魏書·路恃慶傳》:
景略從祖弟
法常,幼而
修立。為郡
功曹,早卒。
路恃慶
按
《魏書·路恃慶傳》:
恃慶,
字伯瑞,
陽平清淵人也。祖綽,
陽平太守。
恃慶有
幹用,
相州刺史李安世表薦之。
太和中,除
奉朝請。
稍遷尚書儀曹郎。出為
華州安定王征鹵府
長史。尋以
母憂去職。仍轉
定州河間王琛
長史。琛
貪暴肆意,
恃慶每進
苦言,卒,
諡曰襄。子祖璧,
給事中。
路仲信
按
《魏書·路恃慶傳》:
恃慶弟
仲信,
好學。為
太尉參軍,
稍遷奉車都尉、
開府掾。
章武王融之討
葛榮也,
仲信為其
都督府長史。融
敗歿,
仲信遂亦免棄。
路思略
按
《魏書·路恃慶傳》:
仲信弟思略,
字叔約,
有識尚。
冀州安東府騎軍參軍。子
祖遺,
武定末,
太學博士。
路思令
按
《魏書·路恃慶傳》:
思略弟
思令,
字季儁。初為
廣陽王司空參軍,
轉司空城局
參軍、
司徒記室、
威遠將軍、
尚書左民郎,轉
右民。尋拜
陽平太守。又割
冀州之清
河、
相州之
陽平、
齊州之
平原以為南冀州,仍以
思令為
左將軍、
南冀州刺史。後除
征東將軍、
金紫光祿大夫,轉
衛將軍、
右光祿大夫。
天平三年卒。
路邕
按
《魏書·路邕傳》:
邕,
陽平清淵人。
世宗時,
積功勞,除
齊州東魏郡太守,有
惠政,
稍遷至
南青州刺史而卒。
北齊
路去病
按
《北齊書·路去病傳》:
去病,
陽平人也。
釋褐開府參軍,為
定州饒陽令,
性嚴毅,人
不敢欺。擢
成安令。
輦轂之下,
功臣內戚,
請囑百端。
去病消息事宜,以理
抗答,
勢要之徒,
莫不憚其
風格。
周武平齊,重其能,發詔
褒揚。
隋大業中,卒於
冀氏縣令。
唐
路敬淳
按
《唐書·路敬淳傳》:
敬淳,
貝州臨
清人。父文逸。
貞觀末,官
申州司馬。
敬淳擢
進士第。
天授中,
再遷太子司議郎兼
修國史、
崇賢館學士。數受詔
纂輯慶卹儀典。尢明
姓系,自魏、晉
以降,
推本其來,皆有
條序,著
《姓略》、
《衣冠系錄》等
百餘篇。
後坐綦連耀
交通,
下獄死。
路敬潛
按
《唐書·路敬淳傳》:
敬淳弟
敬潛,歷
懷州錄事參軍,坐
綦連耀事
繫獄,免死。後為
遂安令。
久之,遷
衛令,位
中書舍人。
路嗣恭
按
《唐書·路嗣恭傳》:
嗣恭,
字懿範,
京兆三原人,以
世廕為
鄴尉,徙
神烏、
姑臧二縣,
考績為
天下最。轉
渭南令。後為
郭子儀朔
方節度留後。
大曆八年,
嶺南將
哥舒晃殺
節度使呂崇賁,
五嶺大擾。詔
嗣恭兼
嶺南節度使,
封冀國公。
嗣恭募
勇敢士,斬晃。還為
檢校兵部尚書。
嗣恭起州縣吏,以
課治進至
顯官,及晃事
株戮舶商,沒其財數百萬
私有之,
代宗惡焉,故賞不
酬功。
德宗立,拜
兵部尚書、
東都留守。俄加懷鄭汝
陝河陽三城節度、
東都畿
觀察使。卒。
路應
按
《唐書·路嗣恭傳》:
嗣恭子應,
字從眾,以廕為
著作郎。
貞元初,出為
虔州刺史。
德宗時,
李泌為相。加
應檢校屯田郎中。
累遷宣歙池
觀察使。
李錡反,應發
鄉兵救湖、常
二州,
以故錡不能拔。
元和六年,卒,
諡曰靖。
路恕
按
《唐書·路嗣恭傳》:
嗣恭子恕,
字體仁。從
嗣恭討
哥舒晃,授
檢校工部員外郎。
累遷鄜坊、宣歙
觀察使。
坐事貶
吉州刺史。
致仕,卒。
路泌
按
《唐書·路隋傳》:隋父
泌,
字安期,
以孝悌聞。
建中末,為
長安尉,
渾瑊召置幕府,奏署
副元帥判官。從
瑊會盟平涼,為敵所執,死焉。
路審中
按
《萬姓統譜》:
審中,
節度崔彥曾知其能,頗
任之。
彥曾遇害,輒賂守卒斂其尸。
張元稔攻
徐州,
審中率
死士開門應之,官至
嵐州刺史。
路旻
按
《萬姓統譜》:
旻,
元和中為
祁門令,鑿
武陵嶺為
盤道,及置
斗門於
閶門灘,民便之。
路應求
按
《萬姓統譜》:
應求,
元和中廬州刺史,
韓愈為作《神道碑》及
《同食館記》。
路隋
按
《唐書·路隋傳》:
隋,
字南式,
其先出
陽平。父泌,
副元帥判官,為敵所執,死焉,隋以恩授
八品官,擢
左補闕、
史館修撰,以
鯁亮稱。
穆宗立,遷
中書舍人、
翰林學士。
文宗嗣位,以
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監修國史。進
門下侍郎、
弘文館大學士,為
鄭注所忌,乃
檢校尚書右僕射、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鎮海節度使。道病卒,
諡曰貞。
路巖
按
《唐書·路巖傳》:
巖,
字魯瞻,
魏州冠氏人。父群,
字正夫。
累官中書舍人、
翰林學士承旨。
巖及
進士第。
咸通初,自
屯田員外郎入
翰林為
學士,以
兵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進
尚書左僕射。與
韋保衡同
當國,
二人勢
動天下,
時目其黨為
牛頭阿旁,言如鬼
陰惡可畏也。俄罷為
劍南西川節度使。以勞
封魏國公。委
事親吏邊咸。咸與郭籌
相依倚為姦,
軍中以有
異圖,遂聞
京師。
巖坐是,
免官,流
儋州,
賜死。
宋
路振
按
《宋史·路振傳》:
振,
字子發,
永州祁陽人,
唐相巖之
四世孫。
巖貶死
嶺外,其子琛
避地湘潭間,遂居焉。
振父洵美事馬希果,署
連州從事,
謝病終於家。
淳化中舉
進士甲科,
釋褐大理寺評事,
通判邠州,徙
徐州。召還,
直史館,遷
太子中允、知
濱州。入
判大理寺,改
太常丞、知
河中府,徙知
鄧州。
代還,
判吏部南曹三司。
景德中使
福建巡撫,俄
判鼓司登聞院。會修
《兩朝國史》,以
振為
編修官。
大中祥符初,改
太常博士、
左司諫,擢
知制誥。
振文詞溫麗,屢奏
賦頌,為
名輩所稱,尢
長詩詠。
居文翰之職,深愜
物議。
七年,卒。錄其
子綸為
太常寺奉禮郎。
路昌衡
按
《宋史·路昌衡傳》:
昌衡,
字持正,
開封祥符人。起
進士。至
右司員外郎,歷知
廣州,
荊南,
潭州,
慶州。
紹聖中,召為
衛尉、
大理卿,以
寶文閣待制知開封府。
李清臣有狂
婦人之訴,
昌衡致之
重辟。
出知瀛州,徙
永興軍,
進直學士、知
成都。
徽宗立,坐
清臣獄事,責
司農少卿,
分司,居
郢州。
明年,起為
滁州、
定州,復
直學士、
知開封府。徙
南京留守,又坐前
上書事
落職,
入黨籍,卒。
路採
按
《萬姓統譜》:
採,
紹興間知州事,
律己甚嚴,
為政以
愛民為本,重
興學校,以
循吏名。
路允迪
按
《萬姓統譜》:
允迪,
樞密使。
路彬
按
《萬姓統譜》:
彬,
紹興中為
廣東提刑。時
昭州夏稅折
布錢太重,民甚苦之。
彬奏乞
蠲減,欲於見納價
上三分損一,每疋
折錢一千,詔從之。民受其利。後去,民皆
不捨,
攀留之。
路德延
按
《尚友錄》:
德延,數歲
能詩,賦
芭蕉云:葉如
斜界紙,心似倒抽書。
金
路伯達
按
《金史·路伯達傳》:
伯達,
字仲顯,
冀州人也,登
正隆五年進士第,調
諸城主簿。由
泗州榷場使補
尚書省掾,除
興平軍節度副使,入為
大理司直。
大定二十四年,
世宗將幸
上京,
伯達上書諫,
不報。
閱歲,改
祕書郎。時
章宗初
嚮學,
伯達以
文行知名,選為
侍讀,居
無何以憂去,起為
同知西京路轉運使事,召為
尚書禮部員外郎。
累遷刑部侍郎、
太常卿,拜
安國軍節度使。卒。子鐸、鈞。鈞字
叔和,登
大定二十五年進士第,終
萊州觀察判官。鐸最
知名。
路鐸
按
《金史·路鐸傳》:
鐸,
字宣叔,
伯達子也。
明昌三年,為
左三部司正。
上書言事,
召見便殿,遷
右拾遺。
尚書左丞完顏守貞,
與同列
不合,罷知
東平府。
鐸上書論
守貞賢,可
復用,其言太切。
宰相銜之。改
右補闕。
完顏守貞再入相。
鐸雖嘗為
論辨而不
相附。及
守貞持鎬
王永中事,
鐸等亦
上言切諫,並指
以為黨,乃出為
安化軍節度副使。
承安二年,召為
翰林修撰。改
監察御史。坐
奏事不實,
解職。
頃之,起為
泰定軍節度副使,改
景州刺史。
泰和六年,召為
翰林待制,累除
孟州防禦使。
貞祐初,城破,投
沁水死。
元
路義
按
《萬姓統譜》:
義,
順帝時郾城主簿,
勞心字民,凡
蠹政撓法者,必治之。
明
路確
按
《萬姓統譜》:確,
確山人,
洪武進士。
路璧
按
《萬姓統譜》:
璧,
字斐琢,
安福人。
正統壬戌進士,歷
布政。
路亨
按
《萬姓統譜》:
亨,
直隸當塗人。
正統八年知
安溪縣,
居官廉慎,寬以
御民。尢
加意學校,
士民德之。
路迎
按
《萬姓統譜》:
迎,
字賓暘,
汶上人。
正德戊辰進士,
歷官兵部尚書。
路伯鏜
按
《萬姓統譜》:
伯鏜,
字元振,
上元人。
嘉靖進士,任
行人。子
九同萬曆舉人。
路楷
按
《明外史·楊順傳》:
順督宣
大山西軍務。寇攻毀
墩堡七十餘,殺
吏民無算。
路楷以聞,
順大懼,賄
楷七千金。而
楷又受
嚴嵩囑,及勘覈,盡易
前奏給事中,
吳時來發。
楷受
金狀降邊,
方雜職。
楷,
汶上人,由
進士官
御史。既謫,復以
嵩力
累遷戶部主事,坐
貪縱,
削籍。
隆慶初給事中陳瓚追論楷阿
權相殺,
直臣并及其受金事
論斬,戍其
妻子。
路天亨
按
《萬姓統譜》:
天亨,
字仲元,
安邑人。
嘉靖壬辰進士,歷
參政。
路可由
按
《萬姓統譜》:
可由,
字子正,
曹縣人。
嘉靖辛丑進士,歷
都御史。
路珠
按
《萬姓統譜》:
珠,
字子明,
新鄉人。
嘉靖己丑進士,歷
副使。
路振飛
按
《明外史·路振飛傳》:
振飛,
字見白,
曲周人。
天啟五年進士。除
涇陽知縣。
崇禎四年,
徵授御史。
八年,帝將
簡輔臣。
振飛言:
枚卜盛典,使
夤緣者竊
附則不光。如
向者周延儒、
溫體仁等
公論俱棄,
宅揆以後,民窮盜興,辱己者必
不能正
天下。時
延儒已斥,而
體仁方
居首揆,大恨。
已而振飛按蘇、
松。會
常熟奸民張漢儒訐,
鄉官錢謙益、
瞿式耜,
體仁坐
振飛失糾,擬
旨令陳狀。
振飛白
謙益無罪,語刺
體仁。
體仁益恚,激帝怒,謫
河南按察司檢校。入為
上林丞,
屢遷光祿少卿。
十六年,擢
右僉都御史、
總督漕運,
巡撫淮、揚。
明年,
北都陷,
福王立於
南京,
馬士英欲用
所親田仰,乃罷
振飛。令
仰代。
振飛亦遭
母憂,家
無可歸,
流寓蘇州。
唐王聿鍵立於
福州,拜為
左都御史。
振飛赴召,
道拜太子太保、
吏部尚書兼文淵閣
大學士,聿鍵走
汀州,
振飛追赴
不能及。
汀州破,
振飛走居
海島,
明年赴
永明王召,卒於途。
步姓部彙考
《鄭樵·通志》
同名異實
步氏有二:晉
公族郄氏
之後,
姬姓;又步陸氏
改為步氏,魏姓也。
《廖用賢·尚友錄》步姓
步,
平陽羽音,
晉大夫步揚之先,
食采於步,因氏焉。
步姓部列傳
周
步揚
按
《左傳·僖公十五年》:秦伯伐晉,
三敗及韓,
晉侯謂
慶鄭曰:
寇深矣,
若之何,對曰:
君實深之,可
若何,公曰:
不孫,
卜右,
慶鄭吉,弗使,步揚
御戎,
家僕徒為右。
步招
按
《左傳·文公七年》:
秦康公送
公子雍于晉,
趙宣子背
先蔑而立靈公以禦,秦師箕
鄭居守趙盾將
中軍先
克佐之,
荀林父佐
上軍先。蔑將
下軍先都佐之,步招
禦戎。戎津為右,敗秦師于
令狐。
步毅
按
《左傳·成公十六年》:晉楚遇于
鄢陵,步毅御
晉厲公,
欒鍼為右,彭名御
楚共王,
潘黨為右。
漢
步輔
按
《萬姓統譜》:輔,
長平侯。
吳
步騭按
《吳志·步騭傳》:
騭字子山,
臨淮淮陰人。世亂,
避難江東。
孫權為討鹵
將軍,召
騭為主記,除
海鹽長,
還辟車騎將軍東
曹掾。
建安十五年,出領
鄱陽太守,徙
交州刺史,
封廣信侯。
黃武二年,遷
右將軍、
左護軍,
改封臨湘侯。
五年,徙屯漚口。
權稱尊號,拜
驃騎將軍,領
冀州牧。
騭前後薦達屈滯,
救解患難,
書數十上。
權雖
不能悉納,然
時采其言,
多蒙濟賴。
赤烏九年,代
陸遜為
丞相,
被服居處有如儒生。在
西陵二十年,
鄰敵敬其
威信。性
寬弘得眾,
喜怒不形於
聲色,
而外內
肅然。
十一年卒。
步協
按
《吳志·步騭傳》:
騭封
臨湘侯卒,子協嗣,統
騭所領,加
撫軍將軍。卒。
晉
步闡
按
《吳志·步騭傳》:
騭子闡,
繼業為
西陵督,
封西亭侯。
鳳皇元年,召為繞帳督。
闡累世在
西陵,卒被
徵命,自以
失職,又懼讒禍,
於是據
城降晉,晉
以為都督西陵諸軍事,領
交州牧,
封宜都公。命
車騎將軍羊
祐、
荊州刺史楊肇往
赴救闡。
孫皓使
陸抗西行,祜等
遁退。
抗陷城,斬
闡。
步璣
按
《吳志·步騭傳》:
臨湘侯騭子協卒,
子璣嗣侯。協弟
闡,被徵,懼禍降晉。遣璣詣
洛陽為任,晉以璣監
江陵諸軍事、
左將軍,領
廬陵太守,
改封江陵侯。
陸抗陷城,斬之。
步璿
按
《吳志·步騭傳》:
騭子協,協
子璿降
晉,晉
以為給事中宣威將軍,
封都鄉侯。
步熊
按
《晉書·步熊傳》:
熊字叔羆,
陽平發干人也。
少好卜筮數術,
門徒甚盛。
趙王倫聞其名,召之。
熊謂
諸生曰:
倫死
不久,
不足應也。
倫怒,
遣兵圍之數重。
熊乃使
諸生著其裘
南走,
倫兵悉赴捉之,
熊密從
北出,
得脫。後為
成都王穎所辟,
穎使
熊射覆,物
無所失。後
穎奔
關中,
平昌公模鎮鄴,以
熊穎黨,誅之。
宋
步覺民
按
《萬姓統譜》:
覺民,
河南府人,
登科。
明
步從信
按
《萬姓統譜》:
從信,
河中人。
洪武中任
肇慶府同知。
步謹
按
《萬姓統譜》:謹,
大名人。
永樂中任
偃師知縣。
步槐
按
《萬姓統譜》:
槐,
廣德人,弘治
舉人。
步雲
按
《萬姓統譜》:雲,
廣德人。
正德中,任
邯鄲縣知縣。
步洲
按
《畿輔通志》:洲,
正德丙子科
舉人。
步允遷
按
《畿輔通志》:
允遷,
蘇州人。
嘉靖戊戌科
進士,官
郎中。
步遷
按
《萬姓統譜》:遷,
廣德人,
嘉靖舉人。任
衡水縣知縣,
與人和易,
居官廉謹。
步天衢
按
《高苑縣志》:
天衢,衛靈
社人。
嘉靖戊子順天榜
舉人。
步大綸
按
《夏津縣志》:
大綸,
直隸廣德人,
監生。
嘉靖十二年任
訓導。沈
靜簡默,卒於官,士甚惜之。
步上達
按
《貴州通志》:
上達,
四川人。
崇禎初,
克復烏撒,
重建城署,
大有能聲。
度姓部彙考
《廖用賢·尚友錄》
度姓
度,古掌度
之官,因以
命氏。
度姓部列傳
後漢
度尚
按
《後漢書·度尚傳》:
尚字博平,
山陽湖陸人。
家貧,
不修學行,
不為鄉里所
推舉,
宦者同郡
侯覽視田,得為郡
上計吏,拜
郎中,除
上虞長。
為政嚴峻,明於
發擿姦非,
吏人謂之
神明。遷
文安令。
冀州刺史朱穆行部,見
尚甚奇之。
延熹五年,
長沙、
零陵賊
七八千人,入
蒼梧,
交阯刺史太守逃奔,
二郡皆沒,眾漸盛,
荊州刺史劉度軍敗。
桓帝詔
公卿舉代
劉度者,
尚書朱穆舉
尚,自
右校令擢為
荊州刺史。
尚率
部曲,募
諸蠻裔,
進擊,大破之。
尚出兵三年,群寇悉定。
七年,
封右鄉侯,遷
桂陽太守。
明年,徵還
京師。時
荊州兵
朱蓋等,與
桂陽賊胡
蘭等,
焚燒郡縣,眾
至數萬。
轉攻零陵,
太守陳球於是以尚為
中郎將,將
步騎二萬六千人救
球,大破之。詔復
以為荊州刺史。後為
遼東太守。
延熹九年,卒於官。
度安
按
《萬姓統譜》:安,
侍郎。
唐
度文揚
按
《萬姓統譜》:
文揚,
郴州刺史,勤
於敷治,
惠政及民。
度穀
按
《尚友錄》:穀,
詩人。
宋
度正
按
《宋史·度正傳》:
正字周卿,
合州人。
紹興元年進士。
歷官為
國子監丞。遷
軍器少監。
輪對,言:
陛下推行聖學,當自
正家始。進
太常少卿。遷
權禮部侍郎兼
右侍郎官,兼
同修國史、
實錄院同修撰。遷
禮部侍郎,轉
一官,守
禮部侍郎致仕。卒。所著有
《性善堂文集》。
度充之
按
《萬姓統譜》:充之,
撫州軍事判官。
元
度宗顯
按
《萬姓統譜》:
宗顯,
至正間為
沔州守。
政治有聲,
興廢舉墜,
風俗一變,
境內肅然。民咸
謳歌之,為
立碑記其事。
明
度智
按
《萬姓統譜》:智,
蓬州人。
洪武中,由
太學生任
戶科給事中。
度彥由
按
《萬姓統譜》:
彥由,
蘇州人,
正統中獨石參軍。
樹姓部彙考
《凌迪知·萬姓統譜》
樹姓
樹,望出
河南。
後魏書
樹洛干氏,後
改姓樹。
《姓苑》云:
河東人,今
湖廣鄖陽府有樹氏。
樹姓部列傳
宋
樹滋
按
《萬姓統譜》:滋,
天禧五年,以
都官員外郎任
嶺南提點刑獄。
元
樹穀
按
《萬姓統譜》:穀,
天曆進士。
樹毅
按
《吳縣志》:毅,舉
至正十三年鄉貢。
明
樹國楨
按
《江陰縣志》:
國楨,
字子寧,工詩,
善楷書。
樹風清
按
《朝城縣志》:
風清,
天啟二年任
典史。
固姓部彙考
《凌迪知·萬姓統譜》
固姓
固,見
《姓苑》。
固姓部列傳
周
固來
按
《鄭樵·通志》:
晉平公時有
舟人固來。
附姓部彙考
《凌迪知·萬姓統譜》
附姓
附,見
《姓苑》,望出
新平。
附姓部列傳
後漢
附都
按
《鄭樵·通志》:
後漢段熲將附都。
魏
附傳
按
《鄭樵·通志》:魏有附傳。
唐
附得意
按
《鄭樵·通志》:唐
監察御史附
得意。
附不疑
按
《鄭樵·通志》:上元登科有附
不疑。
錯姓部彙考
《凌迪知·萬姓統譜》
錯姓
錯,見
《姓苑》。
錯姓部列傳
周
錯居
按
《鄭樵·通志》:宋有
太宰錯居。
務姓部彙考
《廖用賢·尚友錄》
務姓
務,見
《姓苑》。
務姓部列傳
陶唐氏
務成子
按
《鄭樵·通志》:堯時有
務成子。
夏后氏
務光
按
《史記·伯夷傳》:
堯讓天下於
許由,
許由不受,恥之
逃隱。及夏之時,有
卞隨、
務光者。
夏時有
卞隨、
務光,
殷湯讓之天下,並
不受而逃。
布姓部彙考
《廖用賢·尚友錄》
布姓
布,見
《姓苑》,望出
江夏。
布姓部列傳
晉
布興
按
《奇姓通》:興,
江夏人,見
《陶侃別傳》。
唐
布失畢
按
《萬姓統譜》:失畢,
龜茲王。
元
布景範
按
《萬姓統譜》:
景範,
新都人。舉
進士,授芒
布路益
涼州同知。時
李頗驢
侵掠,
景範舉義兵拒之,
力戰終日,
矢盡而死。
布伯廉
按
《萬姓統譜》:
伯廉,
大中大夫。
明
布自雲
按
《萬姓統譜》:自雲,
武清人。
太常寺少卿。
布福
按
《萬姓統譜》:福,
孝義人。
正統中,任
肥鄉縣主簿。
布應元
按
《陽穀縣志》:
應元,官
江南蘇州府經歷。
布偉
按
《陽穀縣志》:偉,官
主簿。
布恆
按
《廣東通志》:恆,
南海縣人,中
嘉靖乙酉舉人。
露姓部彙考
《史記》
《補三皇本紀》
炎帝神農氏,
其後有州甫甘許戲露齊,紀怡向申呂,皆姜姓
之後,並為
諸侯或分
四岳。
《凌迪知·萬姓統譜》露姓
露,見
《姓苑》。
露姓部列傳
周
露睹父
按
《國語》:
公父文伯飲
南宮敬叔酒,以露睹父為客。
羞鱉焉,小,睹父怒。
相延食鱉,辭曰:將使
鱉長而後食之。遂出。睹父,
魯大夫。
漢
露平
按
《奇姓通》:平,
上黨都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