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卷目錄
林姓部列傳三
明一
林溫 林弼
林榮 林仕猷
林景初 林端
林鴻 林思英
林遜 林嘉猷
林和玉 林士敏
林祖 林大同
林海霖 林英
林士講 林樹英
林瑜 林圭
林玨 林文亨
林誌 林碩
林文秩 林文秸
林環 林鈍
林紹 林長懋
林希蔭 林上元
林震 林文
林洪中 林祥鳳
林聰 林茂
林京 林錦
林鶚 林雍
林同 林棨
林大猷 林玭
林瀚 林正
林泮 林霄
林俊 林廷選
林廷玉 林茂達
林富 林庭㭿
林文俊 林大輅
林炫 林春澤
林宗篆 林應驄
林公輔 林希元
林有孚 林文貴
林本著 林應標
林雲同 林春
林應亮 林庭機
林應麒 林椿
林燫 林廷興
林潤 林鐸
林咸 林楚
林田 林士章
林勝榮 林初仔
林周夫 林昌
林以靖 林喬相
林國祥 林向榮
林時嘉 林桂芳
氏族典第三百五十九卷
林姓部列傳三
明一
林溫
按
《浙江通志》:
溫字伯恭,
永嘉人,
元季以
春秋魁
鄉薦文,名傾
海內。
洪武初,授秦
王府教授,典浙閩
二省鄉試,
宋濂稱其
詩文,本于氣之,
所養與世之
學者,自異著有
《栗齋文集》。
林弼
按
《萬姓統譜》:
弼字元凱,
龍溪人。
元至正中進士,有
文詞著聲,閩浙間仕,為郡
幕官。入
本朝與,修
《元史》授
考功主事,使
安南贐,以
金珠弗受,其
王強致之,既還悉獻于朝,
朝廷嘉之,賜以
白金尋命知
豐城有善政,後為
考功郎中,出為
登州知府,所著有
《文集》。
林榮
按
《福清縣志》:
榮字得仁,
洪武初,以貢入
太學,選
入禁庭為
承敕郎,
謙慎齋飭,每
在上左右勸,上
虛己納諫,無
殺戮,
太過忤旨
左遷泗州知州,
六載理冤抑撫
凋瘵興學,
勸農士民德之,
觀風使者薦其賢,召為
兵部侍郎,
曉暢軍務,
綜理周
詳尋,
擢本部
尚書。
後因宋濂忤旨,帝欲殺,
濂皇太子懇救
不允,
太子赴
御河時,
榮在側
奮不顧身護之,
感風寒
暴卒,
贈太子少保。
林仕猷
按
《澄海縣志》:
仕猷字汝文,
號質翁,鱷浦都
月浦人,
孝友廉潔學問淹博,
尤善吟詠。
洪武初,由
儒士授
揭陽縣,
教諭陞本
府教授,
名重一時。
宋學士濂云潮,去
京師八千里,林君
不出州里,而
予知其名
其所造。不既深乎,年六十六。卒于官。
林景初
按
《太平縣志》:
景初,
絃歌鄉人。少
穎敏,
漁獵子史
百家山水
自娛,尢
篤孝友。
洪武初,求
遺材知縣,
梁德遠致書勸之。仕卒,以疾辭隱
香城山,
自號獨隱居士。
林端
按
《福州府志》:端,
福清人。
洪武初,由
選舉知
玉山縣,
廉介有為,
愛民如子,門
無私謁而
常好接
賢士,以
咨詢民瘼陞
刑部主事。
林鴻
按
《名山藏臣林記》:
鴻字子羽,
福清人。
洪武中,
薦辟試
龍池孤鴈二詩,
稱旨授
將樂訓
導官,終
膳部郎中。與
閩縣周
元鄭定候官,黃元、
王褒、
唐泰、
長樂、
高棅、
王恭、
陳亮、
永福、
王偁,號
閩中十才子。
林思英
按
《寧海縣志》:思英字嘉睿,昇之弟也。
洪武戊午,以
人材授
福建汀州知府,
居官躬
節儉勤,
撫字民甚德之,任
五載,聞母訃,
悲悼不已,
眥血迸流七日,身殞
扶櫬歸。
日行李
蕭然路費不給,
子尹昭
沿途告貸,
時稱為林清孝云。
林遜
按
《潮州府志》:
遜字志宏,
潮陽人。
與同郡
楊璧師事蔡
希仁傳
古文尚書,
居常究心當世之
務成,
洪武乙丑進士,授
閩縣丞,
歲饑請賑,
全活。甚眾為
夏原吉所知,
入覲賜敕還因
上書,請厲
沿海捕魚之禁,上
優詔褒答焉,
在官四年卒,年四十。所著有
《尚書經義》藏于家。
林嘉猷
按
《浙江通志》:
嘉猷名昇,
以字行寧海人。
洪武丙子,以
儒士校文四川,入
史館,
累遷至
陝西按察僉事,
事親以孝稱。
方孝孺教授漢王,
嘉猷不遠,七千里
師事之,
孝孺獨以
嘉猷為善,以
孝孺難坐,方黨
逮至死之。
林和玉
按
《羅源縣志》:
和玉,
羅平里人。
洪武辛卯,
里人章
振祖為叛,
脅和玉與之俱,
和玉不從,
振祖籍其
家貲闔門五十三口悉誅之。
林士敏
按
《萬姓統譜》:
士敏名懋,
以字行,
莆田人,枅
五世孫。父善
同字舜與。
少好學工詞賦。元末
領鄉薦署錢,山
書院山長國。初,例起赴
京師,以
祖母年老,辭
既而復起之竟卒於道,
士敏洪武中由
鄉貢入
太學,踰年署
大理寺少卿,除
刑部郎中,以
陳言謫
南丹州吏。
永樂初,起為
南康府知府,
一意損己厚人,
衣食至
取給於家,改
淮安府清介,
愈甚坐,
不防水患,貶
南寧府鏌鎁巡檢,辟為
常州宜興縣
教諭,有
《芹邊集》、
《匡廬小稿》。
林祖
按
《萬姓統譜》:
祖,
潮陽人。
家貧讀書,早孤,遇
寇亂失
母弟,
所在遍歷郡縣,
訪覓至
梅州山中,得見為獠人所阻,
祖乃潛赴
梅州訴之,得
還相離
十有四年矣,
以為孝誠所感。
洪武中,
有司上其事,
賜衣九套、鈔
千貫,官終
河間府通判。
林大同
按
《蘇州府志》:
大同字逢吉,
其先長樂人,
曾祖以下皆官,
常熟因家焉。
大同幼孤苦,
力學《六經》,子史手自抄,讀不間
寒暑。
洪武中,為
開封訓導以病歸。
永樂初,再召以疾辭,所著
《易經奧義并文稿》。
林海霖
按
《利津縣志》:海霖,
本縣仁義鄉人。
洪武間,
由人材任
知縣清約慈惠政
善民安,
有古循良風。
林英
按
《古田縣志》:
英字章叔,
號劍溪。
洪武二十九年,由
貢選山東道監察御史,
忠清公直屢建
讜言革除,初
曹國公李景隆擅權,
英抗疏劾之,謫知
瑞安。
逾年,取
復原秩,適
靖難師至
英,遂
自經妻宋氏亦
死殉之。
林士講
按
《瀘溪縣志》:士講,
號弼宸筮。仕
龜山,
發祥之
地實具湖
蘇作士之風,繼
令貴陽撫綏苗漢之民,各
得歡心,雖
直道左遷而
邊徼,
至今誦德。
林樹英
按
《瀘溪縣志》:樹
英,
號茹實。
謁選之
日發摘
奸伏任,
泰州衝繁時,值
鹽政森嚴宛轉,為民
更生,
晬盎上臺,每為
起敬。
林瑜
按
《萬姓統譜》:
瑜,
龍巖人。
洪武中,由
太學生授
五軍斷事中,司稽理遷
江西按察司僉事。
永樂中陞
副使,
居官平恕而
民德之,後陞
浙江左參政,卒于官。
林圭
按
《萬姓統譜》:圭字
信玉,
莆田人。
洪武中,以
明經薦為本邑
訓導,陞
寧國教,諭凡
六典。
文衡晚年致仕,
家居講學明理啟發後進經學,
詞章為莆邑首稱。
林玨
按
《廣東通志》:玨,
漳州府學生。
靖難繼統,詔至玨隨
教授,
陳思賢集於
明倫堂不出,迎詔設舊
君位,哭如禮郡人,執送
京師,與
思賢皆死。
林文亨
按
《萬姓統譜》:
文亨,
海康人。
永樂初,
鄉試第一,登
進士。
歷官戶部員外郎,
為人淳謹,
鄉曲重之。
林誌
按
《福州府志》:
誌,
閩縣人。
永樂壬辰進士第二人,授
翰林院編修,
秩滿陞
修撰與修
《性理大全古今》,
名臣奏議以勞,擢
侍讀尋,轉
右春坊右諭,德仍兼
舊職,給二俸寵之。
宣德初,卒於官,誌之生也。其父夢
梁僧寶誌入室,因
以為名,幼
穎悟絕人從,
王偁遊日能記數
千言,喜
辨論,
偁因字之曰
尚默其學于經史,
諸子傍及天文、
地理、醫、卜之說,
無不研究,所著有
《蔀齋集》,
楊文敏公稱其文,
簡健學有
源委云。
林碩
按
《福州府志》:
碩字茂弘,
閩縣人。
永樂壬辰進士,拜
監察御史,有
能聲臺中,凡
疑獄隱伏難,詰者必命
碩往讞。
宣德初,
奉命按
浙江,
毅然負
澄清志,尋遷
浙江按察使時,有
中貴人裴可,力
督運海寧,
守禦湯千戶。賄結之,
碩飛章劾,
抵罪中貴人,怒訴于上,誣
碩格詔出
誹謗語,
逮至闕下,
上命釋之,復其官,在
浙江久,
人懷其惠,官終
廣東左布政。
林文秩
按
《福州府志》:
文秩,
字禮亨。
永樂乙未進士,改
翰林庶吉士,授
監察御史,
號能執法,
從征高煦,
扈從巡邊巡按南畿風裁凜,然民奏,留之詔
復按一歲,擢
山西按察副使,進
按察使。時有告
平陽王文簡妖言惑眾,
連及三百餘家,
文秩察其誣,力為
辯釋,所活者幾
二千人,後
致仕卒。
林文秸
按
《福州府志》:
文秸字嘉亨,與
文秩同舉進士,
初試禮部時,
文秸蔚然舉首也,
主考者嫌其名,易之。後同選為
庶吉士,授
王府審理,改
岳州府通判,
文秸早有
盛名,宦
不達,能自
砥礪在郡
存心愛人政,簡而民便之。
林環
按
《萬姓統譜》:
環字崇璧,
莆田人。幼
聰慧,
讀書數遍即
成誦,甫
成童,
肆筆成章。
永樂丙辰進士第一,除
翰林修撰,
明年陞
侍讀預修
《永樂大典》,
為書經
總裁,官兩為
會試考官,所取
多得人。卒于官。
林鈍
按
《八閩通志》:鈍字
叔魯,
閩縣人。
永樂中,
領鄉薦會試乙榜,授
常山縣儒學,
訓導常山科第久乏,鈍嚴
立教條而勤
訓督之,終其任
登賢書者
凡八人,遷
寧國縣儒學,
教諭亦多,所
造就嘗典
湖廣江西文衡其在
湖廣時有
士子,餽之,金求
預薦書者。鈍
白于有
司正其罪,及卒,
常山寧國二縣志皆著其賢,
三子曰
清源、曰泮、曰
濬淵,俱登
進士第,遂以
清源恩贈
工部主事,所著有
《說鈴餘響》等集藏于家。
林紹
按
《福州府志》:
紹字淳裕,
長樂人。工五七言律,
永樂中檄徵
不起,終
布衣,所著有
《林泉清響集》。
林長懋
按
《明外史·戴綸傳》:
林長懋,
莆田人。以
鄉薦歷
青州教授,擢
翰林編修,侍
皇太孫說書。
仁宗初,進
中允,
侍東宮講讀。
為人剛嚴,
累進直言。
宣宗即位,出為
鬱林知州,坐
怨望,
逮至京,被繫。
長懋淹
詔獄十年,
英宗立,乃得釋。復其官,還守
鬱林,有
惠政。其卒也,
州人立
廟祀之。
林希蔭
按
《名山藏本士記》:
希蔭,
字宜民,
揭陽人。幼能
屬文,
博通五經,尤精
《春秋》。父
客死非命,
貸錢歸葬,母沒
廬墓三年,有
白烏巢樹
蟢子聚楹,以數千者
三日,妻亡
不再偶,與潮士
林厚相友善。
永樂間,俱
以孝廉舉希蔭謂
厚曰君,
有父母
可以仕祿,我恨
終天出欲
何為。
厚累官參政希蔭終身,
家食有司,時
餽遺自號貧樂。天順間,
海寇焚劫村落,
獨大書其門,曰
林先生,屋慎勿燬。
一日泛舟出遇賊,見
希蔭衣冠偉,坐
不敢犯而去,
族兄與
鄉人訟
郡守不能決,召質之,
希蔭涕泣曰
不能化
族黨非善也,證父
攘羊非直也
不對而出
季子,岩
從學陳獻章積善行,義不替其
家教。
林上元
按
《寧化縣志》:
上元繼母為賊所掠,
上元奮不顧身,
持槍直入賊,
陳立殲數人,且戰
且前,賊咸
辟易竟奪母以歸,御
史徐具題旌曰孝勇
無敵。
林震
按
《萬姓統譜》:
震,
長泰人,
篤志問學。
宣德中進士第一,授
翰林修撰。以
疾歸,卒於家。
林文
按
《興化府志》:文,
字恆簡。
宣德五年,
廷對第三,授
翰林編修。
正統初,預修。
宣宗實錄成轉,
修撰丁
內外艱服闋,
復除舊職。
景泰三年,陞
春坊諭德兼
翰林侍講。
七年,陞
庶子仍兼
侍講。
天順元年,改
尚寶司卿拜
學士。
四年,
請老上
不可。
八年,憲宗即位,以舊
講讀官陞
太常寺少卿兼
翰林侍讀學士,再乞
致仕歸卒,贈
禮部左侍郎,
諡襄敏,
諭祭葬。
林洪中
按
《龍巖縣志》:
洪中博學工
詩文,
不慕榮利。
宣德間,以
戴同吉薦強,起之。偕計
天官,辭以母老不
受職,
歸隱賦詠自娛,
性高潔。每
自持忠義,沙
寇劫巖
洪中請師,要其
去路,
至上坪,遇賊。張烏仔等脅使跪,
洪中罵
不屈,
子綬跪曰:
父老且病,
吾當代父死。
洪中叱曰:
人生當知
順逆敢為
苟免,以虧
忠義。
父子遂
遇害。
林祥鳳
按
《興化府志》:
祥鳳,
宣德壬子,
鄉薦授
鄆城訓導。
正統十年,以
學行擢
監察御史。
十四年,
扈從北狩,死於
土木之難。
林聰
按
《寧德縣志》:
聰字季聰,
號見庵,七都峬源人。
正德進士,拜
刑科給事中,英廟
北狩世事,
鞅掌多所
彈擊。
景泰初,遷
都給事中,
廷議迎復英廟之禮
聰執議當從,厚遷
春坊,
司直尋復吏科都給事中,奸者
畏惡,
羅織以罪
左遷國子學正。
天順初,起為
左僉都御史,進
右副都御史,
丁內艱詔起,復擒平
曹欽。
成化初,陞
右都御史,
巡撫大同,
邊境肅然。
明年,以疾乞
致仕,越
三年召掌
南臺三載,入為
刑部尚書,加
太子少保。
讞獄清明,
聲績益著,懇疏
乞休不允,
壬寅卒。贈
少保,
諡莊敏。
林茂
按
《德化縣志》:
茂字盛之,
坊隅彭杭人也。由
歲薦正統八年,授
廣東儋州知州,
持身廉潔宅心仁愛,
丁內艱服闋,補
廣西吉州知州,
時值己巳之變,蒙艱諭邊死於
王事。
林京
按
《萬姓統譜》:
京,
龍巖人,故
參政瑜
之子。好
讀書,每觀史至
忠臣義士,輒撫卷
歎慕。
正統丁卯,沙尤賊逼
縣境,
京團結鄉民助
官軍守邑,城力
不能敵,偕其
子綬間道走
郡城,
請援為賊所獲
顧綬曰:
人生當知
順逆,
吾與汝寧死
于此,毋為
反賊所脅,以虧
忠義。遂與
綬皆
遇害。
林錦
按
《明外史·林錦傳》:
錦,
字彥章,
連江人。
景泰初,由
鄉貢授
合浦訓導。猺寇
充斥,
內外無備。
錦條具方略,悉
中機宜。
巡撫葉盛,檄署
靈山縣事。城毀於賊,
錦為柵以守,賊
不敢逼。
盛以
狀聞,詔即以
錦為
知縣。
監司屢薦其才。
成化改元,會
連州為賊所陷,乃以
錦為試
知府。
四年,
上官交薦,令專備欽、廉群盜。乃
以為按察僉事,益勤於政。
久之,進
副使。
錦為人誠實,
洞見肺腑,猺
蠻莫不
愛信。其
行軍,與
士卒同甘苦,
以故多
效死,
所在祠祀。
林鶚
按
《明外史·林鶚傳》:
鶚,
字一鶚,
浙江太平人。
景泰二年進士,授
御史。
英宗復辟,倣
先朝故事,出
廷臣為
知府。
鶚得
鎮江,治甚
有聲。居
五年,以才任
治劇,調
蘇州。
成化初,
超遷江西按察使。歷左、
右布政使,擢
南京刑部右侍郎。
母憂服除,召為
刑部右侍郎。
執法不撓。
十二年疾卒。
嘉靖中,
御史趙大佑上其
節行,
諡恭肅。
林雍
按
《漳州府志》:
雍字萬容,
龍溪人。
景泰五年進士,授
行人以母老
乞歸,養
終喪,
起復就職。憲廟
初政雍上疏勸,
修德格天親賢講學以圖
長治久安之計,遷
司正首勵
清操名動,
一時遷
駕部郎中乞歸,命下
忻然就道長安,
縉紳大夫皆
相與歌詠送之,為
司正時嘗
上疏言周惇頤、
程顥、
程頤、
朱熹其學皆
大中至正純粹至善可以興起斯文,而
當道統之,傳宜
進而上之列。于
顏曾思孟,
以為八配,又言陳
淳德行道術
純正,
無疵而有
衛道之功,宜
從祀兩廡或有司設立祠堂,
春秋祭祀,以勵
士行敦
風化疏,上
不報士,論韙之
雍乞歸,乃謀之。
林僉憲克賢,
姜郡守諒建
祠祀,
北溪先生於
芝山之麓
結屋,
龍山日
與其徒明
正學,以
朱子為宗。又修
藍田呂氏鄉約月為
一會,與
鄉人相規勸,累徵
不起,年七十五卒於家。葬
龍山之陽,
雍與
布衣陳真晟同時相師友,
布衣之學。
雍契之獨深,
布衣亦稱其學,
始終本末有序,有要
督學,
周孟中稱
雍居官冰蘗未老
乞歸。
清風高節,
海內仰之,漳
士大夫講學明
道者,
率遵雍稱為蒙庵先生。
林同
按
《萬姓統譜》:
同字進卿,
福建人,
天順進士,
歷官浙江參政督理,
糧儲均賦恤民。
浙人德之,後轉
廣東布政常
條陳利病二十餘事,及督
郡縣行之巡,按
御史王哲奏
廉能吏十餘乞旌
同為首,
致仕卒。家無餘資。
林棨
按
《萬姓統譜》:
棨字從信,
莆田人。父
廷芳,
永樂十六年進士,知
新會縣罷歸。
敦朴能詩殿元柯潛,早從之學得其
教育尢深。
天順改元,登
進士,授
南京監察御史。
成化改元,
棨與諸
同官疏言
七事皆中,
時弊三年,轉廣
東按察使僉事,
卒年五十六。
棨威貌
嚴重接人,
謙和,
事寡姊
寡嫂有恩
鄉黨稱之。
林大猷
按
《萬姓統譜》:
大猷字子道,仕
敏之曾孫,
少有俊聲。
天順三年,舉
鄉薦第七,授新建
教諭,勤於
啟誨待,
諸生尤有
恩義。
成化十一年,遷
國子監,
學錄關洛晉魯之士,慕其
學行,
執經從游者。
無慮數百人,
齋舍至不能容,
大猷為之
編次剋期俾
輪番聽講十六年,進
監丞盡,剔
宿弊一新舊規而為
諸生,
講學益勤,弗替
諸生需次久間,有貧者授以衣,
病者給以藥,
死者則
躬詣哭殮之。其喪或屬其
鄉人挾之以歸,或捐俸為買地
京師以葬,會有欲薦
大猷江西提學者,力以
二親未
沾恩命及
舊游之地
不便,
行事辭尋
丁內艱歸服闋,
復除舊
任滿九載,陞
翰林檢討,仍掌監
丞事又
三載,以疾卒於官,年六十。
大猷士行端厚,
學問該博一時,
驚動京師,卒之日,在
朝大夫士及
六館諸生咸
哀悼之子,夔第
進士,拜
戶部主事。
林玭
按
《福州府志》:
玭字廷珍,
候官人。
天順甲申進士,甫
釋褐以親老
請告蓋
終養者十有七年,親終起南
京刑部主事,歷
員外郎,
浙江僉事,雅為
王端毅
太宰所知,擢
雲南副使,
致仕卒。
玭律己端嚴讞獄,
明恕在浙有
平賊功,
風節凜然,其學
精於易,
泉州蔡清師事之
門人得指,授
登第者,甚眾,
自號雲室山人。弟瑭字
廷玉,
成化辛丑年進士,為
人正直,
凝重觀政工部檄修周藩
塋域,
區畫有方。
撫臣上其事,請為
例授行人,遷
監察御史,
巡按雲南,勦
鐵索箐寇滅之轉,
督學南畿,以身
訓率嚴
考校公
勸懲一時,
學者相慶,
得師卒於官,
南畿以瑭同
真文忠德秀先輩列祀
學宮。
林瀚
按
《福州府志》:瀚字
亨大,
閩縣人。
撫州守元美
次子也,
成化丙戌進士,
改庶吉士,授
編修。擢
修撰尋轉
諭德,
敬皇即位,召
修憲廟
實錄用為
祭酒,遷
禮部侍郎,
改吏部,拜南銓。
正德初,
改南兵為
逆瑾所深疾,謫
浙江參政,
致仕,
瑾誅,
復故官卒,
諡文安。
林正
按
《萬姓統譜》:
正字克全,
莆田人。
成化二年進士,授
廣東道監察御史,
正為人勤敏清慎有氣節,
立朝論議務持
大體,
不樂瑣屑以
沽名。
九年,
奉命巡視山東,
直抵儀真一帶,
河道補罅濬湮
水涯皆令植柳,以固
堤岸,以庇
行人往來舟楫,便之
巡按,
蘇松常鎮四郡,
繩違雪枉
凜然有風,裁
明年,復
巡按廣東至則首詢,
民瘼輒形於詩曰:
鳳鸞自古高鷹隼,
郡邑於今尚
繭絲。此其
愛民之心
隱然可見矣。
閱月忽
遘疾,卒於
南海行臺。年四十一。
林泮
按
《福州府志》:
泮字用養,
閩縣人。
成化壬辰進士,授
南京大理寺評事,寺
副寺正讞獄矜恤,多所
平反,遷
廣州知府,藍糞諸山峒蠻叛,服
不常泮親帥
兵攻,擒其
渠魁又
豐湖堡賊,
劉庚作亂,
單車造壘諭降之,擢
廣西參政,
江西左右布政尹,
順天進
戶部右侍郎。
正德三年,
拜南京戶部尚書,
上疏乞骸致仕,
歸居數年卒。
賜祭葬。
林霄
按
《浙江通志》:
霄五六
歲時號
奇童。
成化丁酉中,
應天鄉試第七,連登
進士,選入
翰林,陞
給事。
憲宗以其秀哲語,
洪亮特賜品服,
出使暹邏竟以議
相見,禮
不合,遂
不肯宣詔,彼乃除館於
西郊,
供帳甚薄,
霄不屈,遂
憤憤成疾死。詔錄
霄子菲為
國子生。
林俊
按
《明外史·林俊傳》:
俊,
字待用,
莆田人。
成化十四年進士。除
刑部主事,進
員外郎。性
侃直,不
隨俗。
上疏請
斬妖僧繼曉並罪
中貴梁芳,帝
大怒,
下詔獄,謫
姚州判官。尋以
正月朔星變,帝
感悟,復
俊官,改
南京。
弘治元年用
薦擢雲南副使。進
按察使,調
湖廣,
尋引疾歸。
久之,起
南京右僉都御史,督
操江,以
母憂歸。
武宗即位,
言官交薦,進
右副都御史,再撫
江西,遭
父憂不果。
正德四年起撫
四川,進
右都御史,乞
致仕歸。
世宗即位,起
工部尚書,改
刑部。
俊以
耆德起田間,
持正不
避嫌,既屢見格,
以為不得其職,義無苟留,遂乞
致仕。嘗爭
大禮,與
楊廷和合。及
大禮議定,
得罪者或杖死。
四年,
俊從病中
上書諫,卒。
後一年,
《明倫大典》成,
追論俊附和廷和,削其官,其
子達以
士禮葬之。
俊歷事四朝,
抗辭敢諫,
以禮進退,
始終一節。
隆慶初,復官,
諡貞肅。達,
正德九年進士。官至
南京吏部郎中。
林廷選
按
《福州府志》:
廷選字舜舉,
長樂人。先姓樊
林復姓也。
成化辛丑進士,授
蘇州推官,選
監察御史,按
廣西平寇有功,擢
浙江僉事,歷
副使,
廣東按察司,
左右布政入為
大理卿,以
右都御史,
奉敕鎮
兩廣不數歲,遷
南京工部尚書,未上
乞骸,
賜璽書
馳傳歸卒,
賜祭葬。
林廷玉
按
《陝西通志》:
廷玉字粹夫,
平涼人。本
福建候官籍,以父
芝教授平涼留補
弟子員。
成化癸卯,
發解。
明年,登
進士授
吏科給事中,劾
僧繼曉棄市中外快之遷
工科都給事中學士,
程敏政主
會試給事中,華敞劾其
賣題下獄,
廷玉言諫官下獄,被劾官顧
朝參非法請同
敏政入獄,以
昭公道,
既同入獄日面數其惡而詈之。
由是敏政愧恨至死,謫
廷玉海州判官,
稍遷茶陵知州,歷
右通政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
保定慨然有
澄清畿輔之志,劾
太僕寺丞索賂,
暴民者丞恃
中助反誣訟
廷玉罷之。
嘉靖初,
吏部侍郎胡世寧薦
廷玉骨鯁宜引助新,政
不果用。
林茂達
按
《興化府志》:
茂達,
字孚可。
弘治壬戌登
進士,授
行人拜
監察御史,
出按畿甸所部肅然,擢
湖廣按察副使,
貴州左參政,往
鎮西鄙
西人以寧,擢
雲南按察使,以
繼母憂歸。
復補四川,尋擢
左右布政使,陞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致仕。
林富
按
《興化府志》:
富字守仁,
弘治壬戌進士,授
大理評事,忤
逆瑾謫
潮陽丞,復以
大理事
文致罷,
瑾誅,起
袁州府同知,陞
寧波知府,
外艱服闋補
處州。
嘉靖改元,陞
廣西參政,
癸未入覲,以
治行卓,異旌陞
廣東右布政,尋調
廣西兩廣都御史,
姚謨委以思
田兵事,陞
四川左布政,連陞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撫治鄖陽陞
兵部右侍郎兼
右僉都御史,代
總督之任,
嶺東賊
王基潛
號召海寇黃
秀山叛,
以次討平之,累疏
乞休。
林庭㭿
按
《福州府志》:
庭㭿字利瞻,瀚
次子也。
弘治乙丑進士,授
兵部主事,歷
郎中,擢守
蘇州,陞
雲南參政,乞
終養服闋,起
江西參政,歷
布政使都御史巡撫保定。
嘉靖初,與
永嘉張相不合歸,
未幾,
起南兵部侍郎,轉
工部尋拜
大司空,
九廟兩宮成增,秩
太子太保以疾
乞休,賜
路費馳傳歸,
庭㭿歷官內外,
厚下愛人,卒。
諡康懿。
林文俊
按
《興化府志》:
文俊字汝英,
正德辛未進士,改
庶吉士。授
編修,擢
春坊贊
善充經筵講官會,推南
祭酒。凡
四上及
文俊始允改北
祭酒,陞
南京禮部侍郎,轉
吏部,卒。廕
一子加贈
禮部尚書,賜葬祭,
諡文修。
林大輅
按
《興化府志》:
大輅字以乘,
正德甲戌進士,授
工部主事轉
員外郎。
武宗降旨,
南巡兵部郎中,
黃鞏等疏諫
下獄,
大輅上疏論救詔廷,杖
謫外繼而鄰舍因隙,
誣奏怨望復被繫連及
室人,黃氏事白而
釋出,為
夷陵州判。
嘉靖改元,徵入,擢
江西按察副使,嘗攝南贛
兵備錄
平寇功,陞
河南按察使。
未幾,擢
右布政湖廣左布政,隨
擢本省
巡撫副都御史,
歲屬水荒民多
流徙,加
之封藩
工役諸司告匱,
大輅停工,
蠲賦以贍,
流移引咎自劾,言
觸時忌
罷歸。
林炫
按
《福州府志》:
炫字貞孚,
工部尚書庭㭿子。
正德甲戌進士,授
禮部主事。
嘉靖初,以議
大禮,忤
執政廢於家,
後起官至
通政參議卒。
林春澤
按
《福州府志》:
春澤字德敷,
候官人。
正德甲戌進士,邃於
禮經詩詞秀味永正。嘉初,鮮有儷者官至,
程番太守,
享年百
有四歲,有
《瑞翁集》。
林宗篆
按
《尤溪縣志》:
宗篆,十九
都人。兄
宗寬,
正德間為沙寇,
鄧茂七黨所執。
宗篆計脫其兄,以身代,賊怒以棕索穿其足,曳鋸之
不屈,以
綿纏其手
十指灌油焚之,又
不屈,死無完肉。
林應驄
按
《明外史·朱淛傳》:
嘉靖三年,
昭聖皇太后生辰,有旨免
命婦朝賀。
淛言
不可,帝恚且怒。
下詔獄,
員外郎林應驄諫,并
下詔獄,
遠謫之
應驄。
正德十二年進士,
莆田人授
戶部主事,以救
淛,謫
徐聞縣丞。代其長
朝覲,
疏陳時事,多
議行。
林公輔
按
《萬姓統譜》:
公輔字質夫,
長樂人。
正德進士,任
大理評事,聞
武宗南巡,
上書極諫跪
外庭五日,杖死。其
事親居家孝友恭儉與人信,
祥刑謹細不以一字苟喜,怒於人,
可謂賢者。
嘉靖初,贈
太常丞官其
一子。
林希元
按
《萬姓統譜》:
希元字茂貞,
同安人。
正德丁丑進士,歷
大理寺丞。
林有孚
按
《萬姓統譜》:
有孚字汝吉,
莆田人。
正德進士,歷
都御史。
林文貴
按
《杭州府志》:
文貴,
黃岩騎兵也。從戍
海寧。
正德中,
桃源盜起,
撫臣檄
千戶,呂忠統其屬,往征之。
文貴以
騎士從,時亂起
倉卒,
遠近譁駭當行者,
號慟震野,
留連踰期或
逃亡,
自賊殺。
文貴獨
慨然策馬就隊,
一軍氣為之,振至衢之,
開化壁華,埠當
賊衝,賊據
複嶺阻
大溪叢薄彌望,
我軍遠赴新集,
錯列民兵士志
不齊陣,
未集,賊
擁眾至呂忠戰死。眾且
奔潰,
文貴厲聲曰:將不
負國,
吾屬豈忍負將眾義。其言
止戰者
八十餘人,
文貴奮槍
洞賊胸,賊怒戮,
力聚攻
眾多戰死,存者
俘繫多伏泣祈生。
文貴僵立瞠視賊,
發怒罵曰:
賊犯國法,戕
民命不旋,踵
虀粉矣。賊怒甚刖
文貴,足詈
不已,拔其舌猶
噞喁奮張作詈狀。賊至
剖腹刳心,乃已尸暴
戰地,
有過之而失聲慟者曰:此好
男子林
文貴也。
林本著
按
《莆田縣志》:本著,
嘉靖癸未流寇申
大總,突至本著署,
健卒數十人。與
戰時衛帥
以下各
按兵不援,本著以
陷陣被槊死。
林應標
按
《萬姓統譜》:
應標字君儀,
莆田人。
嘉靖癸未進士,歷
戶部侍郎。
林雲同
按
《興化府志》:
雲同字汝雨,
嘉靖丙戌進士,改
庶吉士,授
戶部山西司主事,
戊子主
廣西試,已
榷稅九江,擢
禮部祠祭司員外郎。
壬辰同考會試;
癸巳轉
浙江提學僉事,
持憲甚嚴以艱歸,
服闋補
河南僉事,
備兵潁上;
庚子復轉廣東提學副使,歷
浙江右布政使,
轉左擢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
湖廣有屬縣李
某以賄遷
內臺,
雲同疏摘其狀,李具辨有旨各
回籍聽勘。
隆慶改元,起
刑部左侍郎不數月,轉
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
掌院事。
明年,轉
南京工部尚書,
請老章凡
五上而後允。
萬曆三年,復召為
南京刑部尚書,再辭
不允,
強起就道,
比至懇疏
乞休歸卒。
贈太子少保,
諡端簡。
林春
按
《明外史·王守仁傳》:林
春,
字子仁,
泰州人。世
軍家至
春始讀書受業,
州人王艮聞
良知之學。
嘉靖十一年會試第一,除
戶部主事,調
吏部。進
文選郎中,卒,年四十四。
林應亮
按
《萬姓統譜》:
應亮字熙載,
候官人。
嘉靖壬辰進士,歷
戶部侍郎。
林庭機
按
《福州府志》:
庭機字利仁,
尚書瀚
季子也。
嘉靖乙未進士,改
庶吉士,授
翰林檢討,歷
國子司業南
祭酒,
太常卿禮工
二部侍郎尚書,
乞骸歸,
杜門卻掃承
先世素風自奉如
寒士卒,
諡文僖。
林應麒
按
《浙江通志》:
應麒字必仁,
仙居縣人。幼穎特喜
吟詠。
嘉靖十五年,成
進士。授
吳縣令,多
豪右為民患,
應麒下車輒收訊之,會
御史苟汝安按郡,
應麒晉謁苟
端坐不為,禮
應麒竟
長揖出豪,右
乘間誣之,遂被劾。
已而除國
學博士,
調判泰安轉
金谿令,陞
雲南提舉,尋陞
惠州府同知先是令。
金谿時,為
鄭副使。
世威屬稿議,革
餽送內,引
分宜進賢二邑。
歲費,為證語
頗激切,
嚴世蕃萬鏜二
權貴,諷
言者文以
他事,迺
奉旨罷閑應麒以才高
不能下人,且
嫉惡過甚,終弗克
大展其用。
林椿
按
《明外史·張達傳》:
嘉靖二十三年,
達以
總兵官鎮
大同俺,荅數
萬騎入塞,
達挺身陷陣,寇兵圍之數匝,
副總兵林椿聞達,急
引兵救,亦陷
重圍,
達與
椿俱死,
諡忠勇。
椿字永年,
大同人,幼
有孝行。
嘉靖中,襲父職為
右衛指揮僉事,
積功進署
指揮僉事,歷
左副總兵,
協守大同。子鳳騰,廕
指揮僉事世襲。
林燫
按
《福州府志》:
燫字貞恆,
庭機長子也。
嘉靖丁未進士,選
翰林院庶吉士,授
檢討充景
恭王,
講讀官時,
嚴嵩專軸
燫屏跡不之,附
嵩敗。擢
洗馬祭酒,轉
禮部右侍郎,改
吏部右侍郎,俄調南贊銓。
萬曆改元,進
南京工部尚書。越
明年,改
禮部。以
母喪歸,
燫立朝論議,
風采望傾
一時。卒,
諡文恪。
林廷興
按
《福清縣志》:廷興字
志古,
號北巖,習
騎射精
韜略。
嘉靖乙卯倭入
海口,
官兵未至,廷興
率眾逆戰,
手刃倭數顆,倭憤
盤踞署邑篆
譚別駕告急,
撫院檄
泉州衛指揮童乾震
王月勇、
劉備倭各
領兵來縣,薦廷興於
撫院檄請為
先鋒,行
守備事廷
興許身前,應倭
連絡海畔廷興以數百,眾扼之。自辰至
午轉戰五六合,
氣盡師潰與
童指揮同
遇害。
林潤
按
《明外史·林潤傳》:
潤,
字若雨,
莆田人。
嘉靖三十五年進士。授
臨川知縣。
徵授南京御史,擢
南京通政司參議,歷
太常少卿。
隆慶元年以
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
諸府。
屬吏懾其
威名,咸
震慄。至,則持
寬平,多
惠政,
吏民皆
悅服。居
三年,卒官。
林鐸
按
《武平縣志》:
鐸有
膽力。
嘉靖丁巳,廣寇賴
楠等流劫
江西還
經落畬。
鐸奉檄衝斬
數十級。
明年春,賊從
白鶴嶺還復挺身擊之,敗。賊於河背
乘勝追殺,
後援不繼而死。
林咸
按
《廣東通志》:咸字季虛,
番禺人。舉於鄉知
惠安縣,
嘉靖戊午,
倭奴攻
惠安,咸
悉力拒守,賊
解圍去,尋
流劫鴨山,咸
整兵往禦
躬冒矢石為
士卒,倡
眾寡不敵,
馬墜淹
泥中死之。
林楚
按
《漳州府志》:楚字德
春,
漳浦人。
弱冠始
就學,
研究濂洛諸書,
最後得
傳習錄讀之曰:此
斬關出圍學問也。聞
薛中離侃講
姚江之學,於
潮州徒步從之,
講求井田之制,
寢食為廢,作
井田私議。
嘉靖戊午,登
順天鄉試署學,
溧陽陞
咸寧令,
以禮教革,
舊俗判
廣德州,
改判雷州。雷有
珠池,楚
一無所取,念母老
投牒歸,嘗誦
洪範思曰:睿
睿作聖
渙然悟,
聖功易簡之。妙於
先儒尊
程伊川所
拂意,事
輒思伊川處此
何如以
性善為
宗旨,於各一其性中,悟
率性之,學
順性之,治其
要歸於
和順。
道德使人物
各得其所,年八十卒。著有
《衍書》,旨摛性對輯思
經原儒釋《元谷子解老》諸篇。
林田
按
《浙江通志》:
田字舜,耕
泰順庠士。
嘉靖己未秋,倭
入寇至雅洋,
聲勢猖甚,將抵縣,田率
鄉兵禦於
排嶺,賊掩至遂
整兵力戰而死。
林士章
按
《漳浦縣志》:
士章字德裴,
號璧東。
嘉靖己未及第第
三人,
終南禮部尚書。
為人沉默,
凝遠溫恭下士,為
江陵相
所不喜,
致仕歸。
林勝榮
按
《永安縣志》:
嘉靖辛酉,
流賊犯境,勝榮禦之,死於陣。
林初仔
按
《長泰縣志》:初仔
家業,
農事親至,
孝父早適
田所遇虎按於地。初仔冒前
搏虎,以身衛父,父因
得全。
林周夫
按
《長泰縣志》:周
夫人和里珠
浦人,
平生尚義好勇。
嘉靖四十年六月初八日,
山賊數千攻
縣城。周夫
奮勇,
爭先率眾直抵營門,砍折
黑旗殺賊數人,因
無後繼為賊所
襲殺。
林昌
按
《安溪縣志》:昌,
赤嶺人。
不習書史,而
骯髒有機智,
所居地舊多患,寇昌
出貲財築樓
十仞中列正樓外,樓
四繞急,則正
樓居女,
外樓居男。正樓
制度如
家室,
外樓具穿
窗孔,
可以開弓發銃外溝
三丈許。嘉靖中,白葉坂寇至,環樓

望
不得施攻。
倭寇猖獗,攻樓
二日,昌
率眾抵禦之,死其
四十餘人。寇
引去,
人名其樓曰
磐宗樓。
昌年九十餘,乃卒。
林以靖
按
《海澄縣志》:以靖,
嘉靖壬戌武進士。
漳州衛鎮撫次年饒,
賊犯漳,以靖從
參將楊縉禦於
長泰之渡,頭
衝鋒拒賊失援死之。
林喬相
按
《泉州府志》:
喬相,
晉江人。
嘉靖四十一年進士,
歷官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巡撫貴州。
林國祥
按
《潮州府志》:
國祥,
平遠人。
嘉靖四十二年總兵,
俞大猷往
程鄉勦
藍松山,賊遣入
賊巢,賊將留之,
國祥不從,賊曰:
不服將烹汝。
國祥厲聲曰:吾豈從汝賊耶。遂
遇害。
林向榮
按
《福州府志》:
向榮字子燦,
閩清人。父
早世,母池
守節。
嘉靖末,廣賊掠
閩清。
向榮與母
逃匿,賊竟殺之,
向榮痛母死
伏尸,且哭且詈賊,遂
併殺。
林時嘉
按
《廣州府志》:
時嘉字子逢,
東莞人。嘗從
族叔光遊
白沙之門,
自律甚嚴初,
娶妻李未娶而
李目病,雙瞽母欲
改聘,
時嘉堅執不可,竟娶之,相敬終其身
不衰,時高其義。
林桂芳
按
《太平縣志》:
桂芳絃
一人少補,
學生有聲黌序。
嘉靖間,父倬卒於官,
泣血千里,
扶櫬歸賊,劫其母。
桂芳以手翼之,賊斬其指而亡,母免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