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

输入文本已由电脑自动标签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词汇
人物
地点
景观
植物
称谓、职官
时间
别称
数量或序号
公元877年

 第二百八十一卷目錄

 汪姓部彙
  鄭樵通志〈以名為氏〉
  廖用賢尚友錄〈汪姓
 汪姓部列
  
  汪踦
  後漢
  汪文和
  
  汪叔舉
  
  汪華       汪倫
  汪萬於      汪濆
  汪武       汪遵
  後梁
  汪少微
  後晉
  汪台符
  後周
  汪煥
  
  汪廷美      汪文諒
  汪齊       汪文
  汪穀       汪汲
  汪澥       汪奕
  汪襄       汪覃
  汪洵侯      汪輔之
  汪舜舉      汪洙
  汪若楫      汪希旦
  汪叔詹      汪思溫
  汪藻       汪伯彥
  汪若海      汪沆
  汪杞       汪介然
  汪漢       汪皋會
  汪勃       汪杲
  汪愷       汪應辰
  汪大猷      汪革
  汪紹       汪待舉
  汪與成      汪若容
  汪體仁      汪澈
  汪安行      汪作礪
  汪達繼      汪淳
  汪泳       汪雄圖
  汪文振      汪義和
  汪義榮      汪義端
  汪綱       汪繹
  汪綬       汪縝
  汪楚材      汪季良
  汪立中      汪長源
  汪勳       汪必達
  汪莘       汪清卿
  汪復       汪應時
  汪大信      汪應元
  汪肩吾      汪自強
  汪元春      汪一龍
  汪立信      汪繼宗
  汪儀鳳      汪晫
  汪之林

氏族典第二百八十一卷

汪姓部彙

鄭樵·通志以名為氏古人名〉

汪氏汪芒氏之裔,禮記汪踦魯人也。
宋朝著姓

廖用賢·尚友錄》汪姓

汪,平陽商音

汪姓部列

汪踦

禮記·檀弓:戰于郎,公叔禺人遇負杖保者息,曰:使之雖病也,任之雖重也,君子不能為謀也,士弗能死也,不可,我則既言矣,與其鄰重汪踦往,皆死焉。
人欲勿殤重汪踦,問于仲尼仲尼曰:能執干戈,以衛社稷,雖欲勿殤也,不亦可乎。
〈注〉重皆當為童,未冠者之稱姓汪名

後漢

汪文和

萬姓統譜文和字國輔
建安中,以龍驤將軍會稽,始遷居新安子孫遂為新安望族

汪叔舉

萬姓統譜:叔舉字文遠新安人
大明中仕為軍司馬

汪華

唐書·高祖本紀汪華起新安杜伏威淮南,皆號吳王

汪倫

李白《贈汪倫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注〉涇縣桃花潭村人汪倫常醞美酒以待

汪萬於

萬姓統譜萬於字叔振歙人,有詩名。
憲宗時仕為江陵府法曹參軍

汪濆

萬姓統譜:濆字清光之後
乾符四年,以衙前都虞候分戍三吳嶺,累有戰功,民賴以安。
景福二年,授歙州團練使,後以拒賊死之,世稱為端公,立廟祀焉。

汪武

萬姓統譜婺源人乾符中鎮將,屯弦高戰守有功
楊行密錄其績以為節度押衙檢校司空公武私積
市民地。
城池戰守數歲,遷為縣因以制置二十餘年。
民無寇患
陶雅刺史暴增民賦不為屈,邑人賴之。
後為所害,賦遂以增邑至今,祀號汪司空之廟

汪遵

萬姓統譜涇縣人,初為吏事
許棠應二十三舉,猶在胥役
善為絕句詩,而深晦縝密
一旦辭役就貢送客至河㴑間,遇汪於途訊曰:何事
汪曰就貢
怒曰:小吏無禮
成名五年
登第
長城詩云:秦築長城鐵牢,藩戎不敢臨洮雖然萬里連雲際,爭及長階三尺高。
李太尉平泉莊詩云:平泉花木好高,樹嵩少縱橫
滿目惆悵人間平事,今朝身在海南邊

後梁

少微

十國春秋·:汪少微歙州人也。
嘗於順義元年歙硯銘》云:凝煙楮英鋪,雪毫穎如飛人四絕

後晉

汪台符

尚友錄》台符徽州人,生而靈異逆知吉凶能文章。
今古,性獨嗜酒
徐知誥金陵台符,詣陳民間利病
知誥尊重之,宋齊丘疾其高明
使親信台符台符,即知故浮。
痛飲臥地因推沉石頭蚵蚾磯下,後人每于黃山嶽見之齊丘,聞覓其尸惟衣冠耳。

後周

汪煥

十國春秋·南唐汪煥歙州人也,開國時第進士初元後主佞佛
後主尢酷信之,莊嚴施捨齋設持誦月無虛日
宮中造寺十餘,都城建塔創寺幾滿。
出金錢,募民為僧,所供養萬人
悉取于縣不計耗竭上下狂惑國事日非
時有二臣極諫一徙一流
最後死諫且曰:昔梁武佞佛刺血寫佛,書捨身為佛,奴屈膝為僧,禮散髮俾僧踐及其終也,餓死臺城
陛下事佛未見刺血、踐髮、捨身屈膝,臣恐他日不得梁武也,後主得諫。
書云敢死士也不之罪,擢校書郎而言卒不用

汪廷美

尚友錄》廷美婺源人孝友純至義。
數十年聚族眾二百口。
旦暮食必同席,有未至者不敢廷美節,嗜欲身衣繒布非祭不肉食
親喪盡哀不應賓客遇忌則終日齋肅大中祥符
中東封赦減天下賦,十之二,廷美亦減其佃者租十之二。
乾興遺詔衰絰號慕營佛齋者七日。
嘗以秋冬出糶或勸須廷。
曰:貧人覓食甚難,仍欲蓄藏待價于爾安乎,遠賈有鬻香者。
去後察其裏,得金而還之里人。
或竊其鵝問之曰:夏至將以祭先廷。
曰:彼窮乃有孝心,助以魚酒,又有從質十石者。
過期紿言種敗,無所收。
廷美還其質,更遺三石以償其費子姪
諸孫有過未嘗形。
諸言但訓以自昔興替之事。
家人有罪過,吏以為坐家長。
廷美時年六十九或言稱七十宜免罪廷美曰吾已失訓又增年以免罪是誣官也,不可會赦遂免。
郡守奏表門閭力辭之。

汪文諒

尚友錄》文諒旌德人,家饒餘與兄文政,俱尚義輕財
聚族三百口,天禧中旌表其門,後以里物獻京師,詔賜白金文諒請以賜金易國子監
書歸訓子孫從之

汪齊

萬姓統譜旌德人
性沉篤好學,登慶曆進士
歷官祕書郎弋陽
所至惠愛累遷屯田員外郎
將行青苗法力言不便王安石怒之,以朝散郎致仕

汪文

恩縣志》文慶貝州民,王則據州叛,明鎬圍之,則令民伍伍為保,互相覺察通同者,即斬之。
文慶城上繫書帳約為內應,夜垂緪以引官軍入城者數百人,賊覺,拒戰官軍不利文慶等復縋而出。

汪穀

萬姓統譜次元婺源人,登皇祐五年進士第
初授撫州宜黃,調泰州、調太平軍推官俱有異政
一旦棄官歸老治田墳墓
歲時書問貴賤,必躬治唯謹詞,翰可師人珍藏之。
有詩百篇,意深語典。
家居十二年以致仕恩。
通直郎晚而子孫科第
世榮享年八十,卒贈少傅子槃有孝,行槃子愷仕至左朝。
大夫全州事。
居官有政
聲愷子堯舉右迪,功郎鑄錢司催綱官
舜舉修職郎漳州龍泉縣

汪汲

萬姓統譜字子遷績溪人
年二十,登嘉祐進士
嘗為慈谿,以太平州推官鞫贊,善大夫陳知規獄方署繫者,百餘多疾病解釋浣浴飲食之,訊得其情,知規復官繫者,出為佛齋以報性潔廉與,物無忤而政稱強,明卒於元豐中。

汪澥

宋史·汪澥傳》字仲容宣州旌德人
熙寧太學成,分錄學政
進士第,調鼎州司理參軍、知黟縣,入為太學正累遷國子祭酒,擢中書舍人,為大司成
議學不合,以顯謨閣待制婺州,改潁昌,又改陳、壽二州,徙應天府
上章辭行提舉崇福宮
卒。

汪奕

萬姓統譜字公偉子時方復詞賦
取士年少太學,即為第三人
與弟襄相繼登第
友愛尢篤為東流
令有書生妄言繫獄憲使
欲置之極,典以為狂疾
奏上貸死使者
以書謝曰微君吾幾陷夫人

汪襄

萬姓統譜字公弼少從游上庠商河常環號知名
見之驚喜定交仕。
南陵主簿太守翟汝文引為兵曹薦。
文史足用詞,有古風。
書遺朝士不喜,為宣城守而喜。
汪主簿太學有詔,擇內生使臣
學教諭以教諸小內侍大司成汪澥名聞
梁師成提領,方貴寵頗禮憚,會內舍三試不中
退舍師,成從容言於上,有旨特免
自陳願得退舍不可以故亂學校法,上使小內侍從學者押赴內舍竟不就,及登第師成欲薦為館。
自言處學校久方欲試。
州縣不願冊府師。
成覺其有嫌遠意,寖怒語人曰彼耆儒也,詎敢浼之。
至是秩滿改宣,教郎押白金金帳
用金人權衡虧其半,酋怒甚。
同行股栗徐辨竟得直嘗作弔陶朱西子賦。
興寄高遠子安,世襄子安行登第安世天資端厚,教後進有法,授吉州永豐簿。

汪覃

萬姓統譜字天才績溪人,少而有奇才應舉八行科。
東坡見而異之,後隱不仕水月居士
東坡贈以詩云:季子應嗔不下機,棄家來碧雲師。
中秋冷坐非能醉,半月長齋未肯辭。
擲簡搖毫無忤色
投名入社新詩
飛騰桂籍他年事,莫忘山中採藥時。

汪洵

萬姓統譜侯字信仲婺源人
熙寧末太學不第
於是歸隱
幡然聖任彬州推官孫庭祐,字子卿
受業朱晦菴先生從子浩然卓然皆以學行貢于鄉。

汪輔之

萬姓統譜輔之字正夫宋神宗朝為北京運判
文彥博侍中判署北京輔之密劾其不治事,上批曰:輔之小臣,敢爾無禮

汪舜舉

萬姓統譜舜舉字伯俞祁門人
登紹聖進士第仕。
信州通判時,清溪洞方臘蹂躪十二州。
信州舜舉伏兵柳家都,大破之。
追至衢州寇平授朝請大夫直祕閣
賜銀五百兩,絹五百疋。
以旌其功乃築示。
嘉後樂二亭與,信人同樂內相汪藻為記,尋除江東提刑卒贈大中大夫

汪洙

尚友錄》德溫鄞人九歲賦詩
時牧鵝黌宮殿宇傾圮
心竊嘆之,題其壁曰:顏回夜夜星象夫子朝朝雨打頭。
萬代公卿從此出,何人肯把俸錢修。
上官奇而召見時衣裋褐,問曰:神童衫子何短耶。
輒對曰: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風
未去朝天子,先來相公
世以其詩詮補其集,用訓蒙學為汪神童
詩登元符三年李釜進士,任明州教授,著春秋訓詁,召陞宮教,拜大宗正卿,至觀文殿大學士提舉
台州崇道觀築室西山月集,諸儒講學教授族閭之子弟,鄉稱崇儒館卒諡文莊
平生稟性仁厚忠孝,著聞子思溫觀,文殿大學士思齊端。
殿大學士大猷,敷文殿大學士

汪若楫

尚友錄》若楫字作舟休寧人
崇寧間,為紫陽書院山長
歷官宣城尹,精研理學尢工于詩。
所著有秀山集》十卷

汪希旦

萬姓統譜希旦字周佐歙人
大觀三年登第歷官泗州
劇賊江橫行,及濛濠泗密邇
希旦嚴為守備,賊不敢犯,上嘉之。
朝奉郎直祕閣會旱蝗。
開廩賑給蝗不入境麥生兩穗,歷知袁江舒三州,請祠朝請大夫致仕

汪叔詹

萬姓統譜叔詹字至道歙縣人
少敏于文,累官太常博士
尋知鄂州轉河憲使,有惠愛
後領湖廣江西等路財賦

汪思溫

尚友錄》思溫鄞縣人
政和初進士累官太府少卿
鄉之士族,有喪不能舉,孤女不能嫁者,思溫割田給助,為鄉里倡。

汪藻

宋史·汪藻傳》字彥章饒州德興人
穎異,入太學,中進士第
調婺州觀察推官,改宣州教授稍遷江西提舉學事司幹當公事
徽宗親製君臣慶會閣詩》,群臣皆賡進,惟和篇,眾莫能及。
胡伸亦以文名人為之語曰:左二寶,胡伸汪藻
尋除九域圖志》編修官再遷著作佐郎
王黼同舍,素不咸,出通判宣州提點江州太平觀,投閒凡八年,終之世不得用
欽宗即位,召為屯田員外郎再遷太常少卿起居舍人
高宗踐祚召試中書舍人論奏宰相黃潛善惡之,遂假他事,免為集英殿修撰提舉太平觀
明年,復召為中書舍人,擢給事中,遷兵部侍郎,拜翰林學士
紹興二年,除龍圖閣直學士、知湖州
又知撫州
御史張致遠論之,予祠。
顯謨閣學士
徽州逾年,徙宣州
言者論其嘗為蔡京王黼之客,奪職永州
二十四年,卒。
秦檜死,復職,官二子
通顯三十年無屋廬以居。
博極群書,老不釋卷,尢喜讀春秋左氏傳西漢書》
儷語,多著述所為制詞,人多傳誦
六人,恬、恪、憺、怲、懍、憘。

汪伯彥

宋史·汪伯彥傳》伯彥字廷俊徽之祁門人
進士第積官虞部郎官
靖康改元召見,獻河北邊防十策直龍圖閣、知相州金人真定,詔徙真定帥司干相,俾伯彥領之,康王蠟書,開大元帥府,以伯彥副將
北兵京城
城破,金人二帝北行張邦昌僭立王聞涕泣
明年王承制伯彥顯謨閣待制,升元帥進直學士
高宗即位,擢知樞密院事
未幾,拜右僕射
伯彥相位,耑權自恣不能有所經畫
御史諫官下至韋布內侍,皆劾奏之。
罷為觀文殿大學士、知洪州,改提舉崇福宮,尋落職
紹興初復職知池州江東安撫大使
言者弗置,乃詔以舊職奉祠,尋知廣州
四年舍人王居正伯彥不已,復褫前職。
九年,知宣州過闕,拜檢校少傅保信軍節度使
十年請祠從之
明年,卒,諡忠定
初,伯彥既去相州金人執其子軍器監丞似,使割地以至相州守臣趙不試固守不下,遂拘而北,久之乃還。
或云似之得歸,伯彥使人贖之。
似後更名召嗣

汪若海

宋史·汪若海傳》若海字東叟歙人
弱冠,游京師,入太學
靖康元年金人侵擾朝廷下詔求知兵者,若海應詔,未三刻文成,擢高等
二帝北行,袖書抗粘罕,請存趙氏
縋而出,謁康王濟州,謂神器久虛,異姓僭竊,宜早即位,以圖中興,補修職郎,充帳前差使
高宗即位推恩承奉郎遷江經制使,轉承事郎監登聞檢院
五府交辟,改屬右府
軍食,迕執政通判沅州,以讒奪籍,謫英州時節江夏軍馬李允文擁眾十萬,跋扈不用朝命
若海往。
允文大感悟,即舉軍東下
復招其徒張用、曹成李宏、馬友同歸朝廷
湖湘遂安
尋復承務郎監潭州南嶽廟通判辰州
紹興九年復三祗謁陵寢,事還,以前功,四遷承議郎通判順昌府
淮北宣撫司主管機宜文字
拓皋之役,復以勞兩轉朝散郎通判洪州丁內艱
服除添差通判信州
秩滿,遷湖北帥司參議
道州
直祕閣、知江州丁父憂
死。

汪沆

萬姓統譜字濟遠靖康間,金人犯結盟
時為太學生逆知渝盟叩閽上書極論求才練兵
守禦備,不報明年金人再至,以書抵粘罕大義,及用兵利害
東歸李綱投書有言不足慮實深可慮者。
韙之,竟以國恥未雪,憤惋而卒。

汪杞

萬姓統譜字南美婺源人
祖漸號耕巖游辟雍官至奉議郎
父路登紹聖。
丁丑進士第,終信州貴溪知縣
繼登建炎二年第,知英德曲江兩郡仕,至朝散大夫
韶州府所在有政績,弟利往登建炎二年進士第子邦直當受遺
澤乃隱遁自逸,卒贈宣教郎孫應時孫文

汪介然

萬姓統譜介然字彥準婺源人
領鄉薦太學不第後從岳飛及韓清軍以戰,功補進義校尉,嘗使金洪皓附以蠟丸,書介然剖股納之,還奏於朝及和議,成得歸謂子孫曰: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累官觀察使主管台州崇道觀致仕卒。

汪漢

萬姓統譜漢字瀚美歙縣人
重然諾尚氣義鄉以是非。
來取直者,徐以利害
開諭莫不感服紹興中張琪寇邑中。
逃匿殆盡
乃攜家眾西坑山側,一日賊至奮前與,語為善事。
因推隨身貲以與之賊戒。
其徒曰:好善人勿得殺,紹興乙卯國母壽恩,授右迪功郎時年八十七。

汪皋會

萬姓統譜皋會字元贊黟人
紹興二年進士第
嚴州壽昌簿調。
建昌軍學宮舊火于兵。
至是始創皋會留意教養改秩
潭州醴陵邑,自寇旱後氓逃土荒公廷頹弊
皋會撤而新之,遂以奉議郎致仕居里閈益以書,自娛著文數十卷學者稱醴陵先生

汪勃

黟縣志》字彥及紹興二年登第
調嚴州建德主簿紹興十三年,除太常簿
入臺為檢法三院御史
右諫議大夫御史中丞
十七年僉書樞密院,與秦檜合數上章求出以端明殿,學士再領外祠
六年復起湖州為政安靜不尚鞭,扑比退居專以教訓子孫為務子。
作礪太常簿,孫義榮義,端同登第,後復龍圖閣學士卒。

汪杲

萬姓統譜:杲,紹興間新淦縣學校一新文教振舉新淦之士盛於他邑者,杲之力也。

汪愷

萬姓統譜紹興五年,詔復十科取士葉夢得徐度汪藻,薦徐度王棠中,興後以十科薦用自此始。

汪應辰

宋史·汪應辰傳》應辰字聖錫信州玉山人
紹興五年進士第一人。
鎮東軍簽判
趙鼎為帥,幕府事悉諮焉。
歲小旱,命應辰禱雨名山即應,人語之曰:此相公雨。
曰:不然,乃狀元雨也。
召為祕書省正字
秦檜力主和議
應辰上疏,謂:和議不諧非所患,和議諧矣,而因循備之可畏
不悅,出通判建州,遂請祠歸,以修身講學為事
通判袁州
丞相趙鼎朱崖扶喪過郡,應辰為文祭之。
通判靜江府,踰期不得代死。
召為吏部郎官,遷右司
母老乞外
出知婺州
丁內艱去。
服闋,除祕書少監
朝廷謀蜀帥,乃以敷文閣直學士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
吳璘死,應辰遂攝宣撫之職,蜀道晏然
入覲,除吏部尚書
端明殿學士平江府
請祠淳熙三年卒于家。

汪大猷

宋史·汪大猷傳》大猷字仲嘉慶元府鄞縣人
紹興七年,以受恩補官,授衢州江山縣曉暢吏事
登十五年進士第,授婺州金華縣丞
建德,遷知崑山縣
丁父憂免喪,差總領淮西江東錢糧幹官,改幹辦行在諸司糧料院
參知政事錢端禮宣諭淮東,辟幹辦公事,充參議官,遷大宗丞
禮部員外郎
丞相洪适薦兼吏部侍郎,仍遷主管左遷
祕書少監
侍講
吏部尚書賀金國正旦使
還朝
權吏部侍郎,以言去,授敷文閣待制提舉太平興國宮
起知泉州
敷文閣直學士
踰年,提舉太平興國宮,改知隆興府江西安撫使。
大暑永新禾山峒寇,不利自劾,降龍圖閣待制落職南康軍居住提舉太平興國宮
龍圖閣待制提舉上清太平宮
敷文閣待制,升學士
沒。
大猷丞相史浩同里,又同年進士未嘗附麗干進嘆美之。

汪革

尚友錄》臨川人
孝友家貧好學,試禮部第一分教長沙卒年四十。
生平深厚不伐賙,親友之急解衣推食無難色。
嘗謂人曰:齩得菜根斷,則百事可做。
所著有青谿類槁》論語直解行世

汪紹

尚友錄》字子博婺源人
好義樂,施常義學鄉里
子弟割田三百以充,贍費學者無裹糧。
束脩之勞延舊邑
簿呂廣問為師。
廣問嘗學于尹焞與聞二程學子存。
時為西京文學
時政得失不報棄官歸就學焉。

汪待舉

尚友錄》待舉字懷忠衢州人
紹興中處州為政寬厚曲盡下情民有呼之,使前面曲直不以屬吏,故庭無留事,箠楚罕用
百姓以詩頌之曰:官舍卻如僧舍靜,吏人渾似野人閒。

汪與成

尚友錄》與成銅陵人一家百八十口。
盡死于建炎之難,獨遺與成
後三年改葬其父,念母骸骨不存
刻木肖形侍養十年而後祔葬
哀動鄰里邑人以詩美之曰:事死如生有至難,古來不獨丁蘭

汪若容

萬姓統譜若容字正夫叔詹從子紹興進士
累官朝奉郎,知洪州召對反。
覆數千言,皆切中
時弊將作監丞
是冬,金人犯淮。
甸慨時危,主憂抱憤以卒。
臨終書辭滿幅言皆國家事。
時人傷之。
弟若思,累官著作佐郎
奏對以為深得,愛君之體。
朝散郎知制誥致仕

汪體仁

萬姓統譜體仁字濟仲直隸休寧人
生有異質一目重瞳
紹熙間進士,授承奉郎房州竹山縣,有治行,以壽終

汪澈

宋史·汪澈傳》字明遠,自新安徙居饒州浮梁
進士教授衡州沅州
万俟卨薦,為祕書正字校書郎
輪對高宗善其言。
監察御史,進殿中侍御史
累除御史中丞
以為湖北京西宣諭使,召為參知政事,與宰相陳康伯同贊內禪
孝宗即位銳意恢復,首用張浚使江、淮,參豫督軍、襄。
隆興元年入奏,還武昌,而張浚剋期大舉,詔出師應之。
以議不合,乞令并領荊、襄。
諫議大夫王大寶無制勝策。
罷黜
請祠,除資政殿學士提舉洞霄宮
大寶疏再上,落職,仍祠祿
明年知建康府,尋除樞密使
在位二年,以觀文殿學士洞霄祠,尋知鄂州
時議江州軍,不可
寧國府,改福州福建安撫使,復請祠
致仕
卒,諡莊敏
自奉清約,雖貴猶布衣時。
文集二十卷奏議十二卷

汪安行

萬姓統譜安行字伯壽績溪人
紹興間登第,尉蕭山蘄州為金華宰,皆有政聲,倅常德澧州入奏孝宗宰相王淮,曰:此朴直佐。
家老政事何如
對曰:舊攝澧州民咸去,思遂以守澧陽,官至朝奉大夫

汪作礪

萬姓統譜作礪字必成樞密長子少有聲場,屋預鄉薦入。
太學承務,郎授浙西倉屬江右帥。
幕主管臨安府城北右廂
乾道初,元歲歉朝廷捄荒之功。
奉常簿。
乾道五年,子義榮義端登第作礪桐川陛辭曲。
子姪俱叨賜第玉,音褒諭云。
皆是卿子足見義方之訓
延平秩滿入對,除提舉
湖南常平茶鹽就除提點湖北刑獄乞祠終於家,年七十三。

汪達繼

宋史·汪應辰傳》應辰子達,繼登進士第,仕至吏部尚書端明殿學士

汪淳

萬姓統譜金華人
受業呂東萊,勵志於學,授吉州教授
金華東萊大愚二儒即世後來講學者,咸歸重焉。

汪泳

萬姓統譜字伯游休寧人
乾道乙丑進士,歷將作監主簿,言王者仁政必自均,力役始遷大理丞,時臨安府疑獄,輒繳送棘庭如此,則天獄反為京兆
一院奏止之後,以中奉大夫致仕

汪雄圖

萬姓統譜雄圖字思遠休寧人族弟
淳熙十一年試經義及董仲舒師友淵源論登上舍
進士
峽州教授從仕郎建昌軍教授雄圖
博學強記,以明經講授所居,據平坡植李四方學者築室其旁號李頓先生
有李頓集。
行於世弟令圖慶元五年第。

汪文振

萬姓統譜文振休寧人,淳熙中登第
歷官司農少卿提點浙西刑獄剖決無滯
時旱蝗民饑縣督逋禁錮,甚眾文振皆釋之,期以償民藉以生改。
福建憲節請老卒。

汪義和

萬姓統譜義和字謙之
作礪子知隆興新建縣,時講荒政籌畫備具擢。
淳熙八年進士第
治縣有聲,倅紹興武岡
大比附試於郡歲,貢一名
義和謂郡統溪,洞民尚武
健欲變其俗,莫若崇學科舉
乃請於朝,竟得闢貢闈增貢員秩滿,遷太常博士禮部郎中樞密
檢詳館伴正旦,使除右司檢討起居舍人,繼除侍御史侍講兩月卒。

汪義榮

萬姓統譜義榮字煥之登第崇仁縣豪猾武斷持縣短長,令不敢出氣
乃籍其姓名奸猾望風知警
遇旱究心荒政丁內艱服除差,江東機宜幹辦
諸司審計沭陽蠻寇之變。
城堞圮毀乃增築城樓經畫捍禦,賊避去,除大理丞卒。

汪義端

萬姓統譜義端字充之
叔父作舟
之後弱冠,遂登第
廷對三人奉國軍節度
推官樞密院
編修太常丞吏部郎
工部秀州池陽
召對侍左郎官
紹興四年,除監察御史知太平州
寧國府華文閣,待制帥紹興
徽猷閣待制丁,母憂服闋起。
婺州隆興,皆丐祠鄂州到官
未幾以病卒年五十八。

汪綱

宋史·汪綱傳》字仲舉黟縣人簽書樞密院勃之曾孫也。
以祖任入官淳熙十四年,調鎮江府司戶參軍
湖南轉運司
調桂陽軍平陽縣
父喪服除,知蘭谿縣
以言去。
繼知太平縣,擢監行左藏西庫
以選知高郵軍提舉淮東常平
移疾乞閒,得直祕閣、知婺州,改提點浙東刑獄
直煥章閣、知紹興府主管浙東安撫使公事
理宗即位,詔為右文殿修撰
紹定元年,召赴行在
權戶部侍郎
越數月,上章致仕
卒。

汪繹

黟縣志》字仲成提刑作礪之孫。
給事義端之子也,以父任承務郎監。
福州水口鎮擢知安豐霍丘
滁州建康府,遷知興國軍召對極言守江之策。
軍器監簿出守儀真修築翼城
復為水門水閘通漕運,人甚便之。

汪綬

萬姓統譜義榮之子,以廕補將仕郎
歷官興國軍備述
沿江利害切中
時弊撫御兵民創葺戎器戰守之具。
不備至擢,軍器監丞知太平州治行有聞官,終朝散大夫

汪縝

萬姓統譜:縝字仲理黟人
提刑作礪之孫,侍御義和之子遺澤承務郎
調宣城水陽鎮,歷臨安鹽官丞授復州簽幕。
贊理藩條多所裨益
制帥以鎮名德之胄。
有才略,奏薦改調荊州僉判
尋知興國之永,興授江西帥幕終更。
調德安倅方備邊軍儲為急,被命壽昌會有旨廢郡為邑,改畀漢陽朝散大夫未及,上而卒。

汪楚材

萬姓統譜楚材字太初又字南老休寧人
紹熙元年,余復榜進士,歷湖南安撫司
幹辦公事廣西運司幹官楚材喜。
問學常以書通。
朱晦菴吳竹洲二公器重之。
告以聖門為學工,夫次第佛老之弊,遂以儒碩知名

汪季良

萬姓統譜季良廣信人開禧二年,知平陽縣
政治寬恕,立條約以諭民,其目曰親父子和兄弟,謹夫婦敬君臣。
朋友視疾早安
厝嚴繼絕保本業,戒詞訟凡數千言
曲盡人情法理塘埭斗門,以興水利,民甚便之。

汪立中

萬姓統譜立中嘉定間出知武岡軍,工詩好學作興士類

汪長源

萬姓統譜長源,知阮州,增浚城池軍需悉備
時巨寇曹成來攻阮,長源方禦之,成遂遁去。
民懷其惠,祀於忠賢祠

汪勳

萬姓統譜黟人嘉定初登第
調婺州戶曹
淳安
時遭水患民舍漂沒救活甚多紹定初辰溪地雜夷獠當路欲移近地臣子之職不當,趨易避難
單車邑夷帖服
卒於官,賴賻贈以斂。

汪必達

萬姓統譜必達字兼善人登進士第
官至太常主簿,嘗知旌德縣有父訟其子者,必達父子至恩,忍以私庭言語,聞官乎。
授父以杖,使自笞其子,已而感悟父子如初

汪莘

萬姓統譜叔耕休寧人為學不屑場屋聲病之文。
嘉定間,有詔求言。
詣闕論天變人事民窮。
吏污之弊,不報
真德秀楊簡見之曰:真愛君憂國之言也,時朱熹召赴經筵
貽書主上父子之間,諸公所不能濟者。
先生而濟。
否則不能為天下後世道者之地,重其言。

汪清卿

萬姓統譜清卿字湛仲婺源人
朱熹考亭歸寓,清卿家與鄉人講學,因嘉其事,親孝扁其齋愛日,又為作敬齋箴》

汪復

萬姓統譜復字希顏婺源人
寶慶丙戌進士,歷通判揚州致仕
至元間部使者至邑,必強請見,或勸之仕,愀然曰:亡國大夫,猶踽踽世用耶。
卒年七十八。

汪應時

萬姓統譜應時字伯逢婺源石田人。
天資敏悟日誦千言
寶慶丙戌進士第
調隆興府奉新贛州石城
秩滿調南安軍判,官鄂州司法
特轉承直郎舉考。
及格宰鄂之,崇陽政之,可記者非一
其孝於親,友於兄弟、和於宗族
鄉黨詩書禮義之澤穆如也。

大信

萬姓統譜大信字夢約,休寧人
登第調武昌簿丁。
父艱錢塘巡察
圍田董督湖岸,捕私鹺茗有功
京尹袁韶奏擢之任廣西道鹽。
場以親嫌不赴,閒居十年,凡里中有利可興,害可除。
雖捐厚貲無靳色遷。
石城縣攝邑。
期年處寇數萬驛騷
大信邑民數千禦之,寇皆遁去。
辟知分宜縣辰州推官,丁母艱服闋調高郵推官未赴卒。

汪應元

萬姓統譜應元字節卿歙人
紹定五年登第調潭州戶曹
嘗奉臺檄武岡綏寧,會猺峒嘯聚從者
請避之。
應元曰:吾以王官奉王事,奈何為小寇所慴乎。
前往酋長以理諭之,皆服。
淳祐間,擢刑法科除大理評事
太府丞權。
刑部郎議獄精審遷攝太常卿
後以直祕閣提點浙東,刑獄卒於官。

汪肩吾

萬姓統譜肩吾字君山,性澹泊恬退屢辟不就博學宏才著述甚多

汪自強

萬姓統譜自強淳安人
紹定間進士,知錢塘縣
時值孟饗赤縣出班起居人物清修
目送之,中書因薦其才,除監察御史崇政殿說書
未幾,遷大理寺卿

汪元春

萬姓統譜元春字景新奉化人
貧苦卓立博涉群書長於詩,早遊京國,不妄交游登。
淳祐元年進士
錢塘貴勢不敢干,以私後,以宗學博士興化端。
介強敏人,皆悅服
比歿士民巷哭祠于郡學中書劉克莊遺愛錄聞于朝。

汪一龍

黟縣志》一龍父光祖,始居霞阜,以儒業世其家。
一龍理宗時國學上舍
淳祐四年起復史嵩之為相。
一龍黃愷伯百四十人上疏,疏再上不聽
乃與愷伯等作捲堂文蹈海而去。
朝廷嵩之下詔召回
嵩之工部徐元杰劉漢、弼復、仝蔡德潤百七十人叩閽訟冤
忠愛類如此。

汪立信

宋史·汪立信傳》立信,澈從孫也。
立信曾大父智從澈宣諭湖北,道六安,愛其山水,因居焉。
淳祐六年,登進士第
烏江主簿,辟沿江制幕。
桐城縣,未上,辟荊湖制司幹辦通判建康府
荊湖制置趙葵辟充策應使司本司參議官
京西提舉常平,改知昭信軍
景定元年,差知池州提舉江東常平
明年,改知江州,充沿江制置副使節制蘄黃興國軍馬、提舉饒州南康兵甲,升江西安撫使。
祠祿,差知鎮江,尋充湖南安撫使知潭州
至官,供帳之物悉置官庫,所積錢連歲代納潭民夏稅,貧無告者予錢粟病者藥餌雨雪旱潦軍民皆有給。
興學校,士習為變。
權兵部尚書荊湖安撫制置、知江陵府
襄陽被圍危急立信上疏請益安陸府屯兵,凡邊戍不宜抽減,黃州守臣陳奕素蓄異志朝廷宜防之。
移書賈似道
似道得書大怒
危法廢斥之。
咸淳十年,元兵大舉伐宋,似道諸軍出次江上,以立信端明殿學士沿江制置使江淮招討使,俾就建康府募兵以援江上諸郡。
立信受詔不辭即日上道
至,建康守兵悉潰,而四面北軍
立信知事不可成。
所部數千人高郵,欲控引淮漢以為後圖
已而似道師潰蕪湖江漢守臣望風降遁。
立信嘆曰:吾今日猶得死於宋土也。
置酒賓佐與訣,手為表起三宮,與從子書,屬以家事
夜分起步庭中慷慨悲歌握拳撫案者三,以是失聲三日扼吭而卒。
立信子麟,內書寫機宜文字,在建康不肯從眾降,崎嶇走閩以死。

繼宗

萬姓統譜繼宗歙人
淳祐間,見國祚不競,有恢復中原之志,福王與苪召見愛之,妻以女。
宋亡,自以受國恩不即無以祖宗地下,遂不食而卒。

汪儀鳳

萬姓統譜儀鳳字祥甫,歙山泉人。
六歲能文連中浙漕凡五試禮部不利
賈似道嘗以詩經納交後自江上還。
朝奏迪功郎隆興府
司戶參軍度宗登極辦公事尋以功差充淮東
制置大使幹辦公事
歲甲戌詣部班引廟堂議以史館
處之謝不顧,遂以通直郎致仕
嗜學手不釋卷
居鄉好施
與病不服藥,將終沐浴衣冠端坐而卒,年八十四。
築山泉亭因以自號人稱山泉先生
所著有山泉類槁四十二卷
程文六卷

汪晫

萬姓統譜字處微績溪人
九歲喪父,哀慕成人,事祖母及母以孝聞。
六經子氏之書,靡不研究郡守袁甫欲見以編氓,辭,年七十六卒。

汪之林

萬姓統譜之林字德仲鄞人
尚書大猷族孫
幼見樓宣獻器之。
之林言行淵懿,善尺牘見,後進道嘉言善行灑灑不倦
舊與賈丞相游。
賈少事游狎,其母禁止之,聞與德仲游,不復詰。
晚守汀州歸里清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