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

输入文本已由电脑自动标签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词汇
人物
地点
景观
植物
称谓、职官
时间
别称
数量或序号
公元485年

 第一百二十卷目錄

 陳姓部列傳四
  北魏
  陳渾       陳陽
  陳建       陳念
  陳奇       陳掃靜
  陳終德
  北齊
  陳元康      陳諶
  陳季璩      陳善
  北周
  陳忻       陳萬
  
  陳碩       陳永貴
  陳茂       陳峴
  陳稜       陳政
  陳孝意
  
  陳叔達      陳君賓
  陳元光      陳子昂
  陳集原      陳貞節
  陳閎       陳光
  陳元禮      陳希烈
  陳劍       陳詡
  陳京       陳利貞
  陳少游      陳萇
  陳諫       陳楚
  陳饒奴      陳去疾
  陳嘏       陳執中
  陳讜       陳夷行
  陳巖       陳道明
  陳岳       陳太竭
  陳敬瑄      陳儒
  陳商       陳陶
  後梁
  陳祐       陳紹
  陳彥謙      陳金
  陳用拙      陳璋
  陳長官      陳詢
  後唐
  陳濬
  後晉
  陳起       陳及之
  後周
  陳覺       陳誨
  陳德誠      陳喬
  陳允升      陳曙
  陳貺

氏族典第一百二十卷

陳姓部列傳四

北魏

陳渾

魏書·陳建傳》:建祖渾,太祖末為右衛將軍

陳陽

魏書·陳建傳》尚書

陳建

魏書·陳建傳》代人也。
善騎射,擢為三郎
稍遷下大夫內行長。
高宗初,賜爵阜城侯,加冠軍將軍
出為幽州刺史,假秦郡
高宗貪暴懦弱遣使就州,罰杖五十。
高祖初,徵為尚書右僕射,加侍中進爵趙郡公
司徒征西大將軍進爵魏郡王
太和九年薨。

陳念

魏書·陳建傳》建子中山守。

陳奇

魏書·陳奇傳》字修奇河北人也,自云涼州刺史驤之八世孫。
少孤,家貧,而奉母至孝
髫齡聰識,有夙成之美。
性氣剛亮,與俗不群
愛翫經典博通墳籍,常非馬融鄭元解經失旨,志在著述五經
始注孝經論語,頗傳於世,為搢紳所稱。
河間邢祜同召赴京。
祕書監游雅素聞其名,引入祕書,欲授以史職
後與典誥詩書贊扶馬鄭
執義,終不苟從
雅性護短,因以為嫌,不復敘用
冗散數年,高允讎溫古籍,嘉其遠致
微勸曰:君朝望具瞻何為與野儒辨簡牘章句
有私,曰:君寧黨小人也。
乃取所注論語孝經焚於坑內
曰:公貴人不乏樵薪何乃論語
愈怒,因告京師後生不聽傳授
無降志,亦評雅之失。
雅製皇太后碑文,論后名字之美比喻前魏甄后
刺發其非,遂聞於上。
詔下司徒檢對碑史事,乃郭后有屈焉。
有人謗書,多怨時之言,頗稱不得志
乃諷在事云:此書言不遂當是假人為之。
遂抵罪。
及其家。
《易》尤長。
在獄嘗自筮卦未及成,乃掔破而嘆曰:吾不度來年冬季
受害如其所占。

陳掃靜

魏書·茹皓傳》陳掃靜彭城舊營人。
能為世宗典櫛梳,以巧便,與常在左右,略不歸休
敗,掃靜亦死於家。

陳終德

北齊書·陳元康傳》元康
父終德,濟陰內史,終於鎮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
元康貴,贈冀州刺史諡曰貞

北齊

陳元康

北齊書·陳元康傳》元康字長猷廣宗人也。
頗涉文史機敏幹用
魏正光五年,從尚書令李崇北伐,以軍功賜爵臨清縣男
普泰中,除主書,加威烈將軍
天保元年修起居注
二年,遷司徒記室參軍
後出瀛州開府司馬,加輔國將軍
所歷皆為稱職高祖以為相府功曹參軍內掌機密
功封安平縣子,尋除平南將軍通直常侍,轉大行臺郎中,徙右丞
高祖崩。
世宗嗣。
散騎常侍中軍將軍,別封昌國縣公
世宗將受魏禪,元康楊愔崔季舒並在世宗坐,將大遷朝士,共品藻之。
世宗蒼頭謀害世宗,因進食置刀於盤下而殺世宗
元康以身扞蔽,被刺傷重,至夜而終,時年四十三。
司空公,追封武邑縣諡曰文穆

陳諶

北齊書·陳元康傳》元康,官至大鴻臚

陳季璩

北齊書·陳元康傳》元康弟季璩,鉅鹿太守,轉美州別駕
平秦王歸彥反,季璩守節不從因而遇害
衛尉卿趙州刺史

陳善

北齊書·陳元康傳》元康子善藏,溫雅有監裁,武平末,假儀同三司給事黃門侍郎
隋開皇中尚書禮部侍郎
大業初,卒於彭城郡贊治

北周

陳忻

周書·陳忻傳》字永怡宜陽人也。
驍勇有氣俠,姿貌魁岸同類咸敬憚之。
魏孝武西遷乃於辟惡山招集勇敢寇掠東魏,仍密遣使歸附
大統元年,授持節伏波將軍羽林監立義大都督賜爵霸城縣男
三年太祖弘農,使行新安縣事。
進爵為子。
常隨崤東諸將鎮遏伊、洛間,每有功效。
九年,從戰邙山
東魏三城
宜陽郡事。
鎮遠將軍魏郡
俄授使持節平東將軍顯州刺史
太祖威著敵境,仍留靜邊,弗令之任
十三年,從李遠九曲城,授帥都督
十五年,除宜陽郡,加大都督撫軍將軍
十六年,進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
魏恭帝二年進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
其年,授宜陽邑大中正賜姓尉遲氏
太祖著績累載,贈其祖昆及父興孫俱為儀同三司
孝閔帝踐祚,徵入朝進爵為伯,尋又進爵許昌郡公
武成元年,除熊州刺史
天和元年,卒於位。

陳萬

周書·陳忻傳》許昌郡,卒,子萬敵嗣。
朝廷得士心,還令萬敵領其部曲

陳碩

隋書·陳稜傳》,以漁釣自給

陳永貴

隋書·劉方傳》陳永貴隴右人也,本姓白氏,以勇烈知名
高祖親愛之,數以行軍總管鎮邊,每戰必單騎陷陣
官至柱國蘭利二州總管封北陳郡公

陳茂

隋書·陳茂傳》河東猗氏人也。
家世寒微質直恭謹為州里所敬。
高祖隋國公,引為寮佐,每令典家事其後官至上士
高祖丞相,委以心膂
受禪,拜給事黃門侍郎封魏城縣男
在官十餘年,轉益州總管司馬,遷太府卿進爵為伯。
後數載,卒官。

陳峴

隋書·陳稜傳》,父,少驍勇,事章大寶帳內部曲
大寶反,授譙州刺史
陳滅,廢於家。
智慧汪文進等作亂江南,以舊將,共推為主
偽從之。
柱國李徹軍至,潛使所,請為內應
上其事,拜上大將軍宣州刺史封譙郡公,謀洩,為其黨所殺。

陳稜

隋書·陳稜傳》字長威廬江襄安人也。
以父故,拜開府,尋領鄉兵
煬帝即位,授驃騎將軍
大業三年,拜武賁郎將
後三歲,與朝請大夫張鎮周汎海擊流求國進位右光祿大夫
遼東之役,以宿衛左光祿大夫
明年,帝復征遼東東萊留守
楊元感作亂率眾破之,以功進位光祿大夫
賜爵信安侯
後帝江都宮。
拜右禦將軍
復度清江,擊宣城賊。
俄而帝以弒崩,宇文化及引軍北上,召江都
集眾縞素,為煬帝發喪改葬吳公臺下,論者深義之。
後奔杜伏威伏威忌之,尋而見害

陳政

隋書·陳茂傳》子政字弘道倜儻文武大略,善鐘律,便弓馬
少養宮中,年十七,為太子千牛備身
煬帝時,授協律郎,遷通事謁者,兵曹承務郎
宇文化及亂,以為太常卿
後歸唐,卒於梁州總管

陳孝意

隋書·陳孝意傳》河東陳孝意少有志尚弱冠貞介知名
大業初,為魯郡司法書佐,郡內號為廉平
太守蘇威嘗欲殺一囚孝意固諫至於再三不許
孝意解衣,請先受死
良久意乃解,謝而遣之,漸加禮敬。
納言,奏孝意侍御史
後以父憂去職居喪過禮,起授鴈門郡
在郡菜食齋居,朝夕哀臨,每一發聲,未嘗絕倒柴毀骨立,見者哀之。
於時政刑日紊,長吏贓污孝意清節彌厲,發姦擿伏,動若有神,吏民稱之。
煬帝江都馬邑劉武周舉兵作亂
孝意率兵討之。
俄而武周引兵來攻孝意拒之,每致克捷
孤城獨守,外無聲援,孝意執志,誓以必死。
圍城百餘日,糧盡,為校尉張倫所殺。

陳叔達

唐書·陳叔達傳》叔達字子聰陳宣帝子也。
封義陽王,歷丹陽尹、都官尚書
,久不試。
大業中,授內史舍人,出為絳郡通守
高祖西師,以郡聽命,授丞相府主簿封漢東郡公
溫大雅同筦機祕,方禪代時,書冊誥詔,皆其筆也。
武德初,授黃門侍郎,判納言封江國公
叔達明辯,善為容,每占奏搢紳屬目
貞觀初,與蕭瑀殿中,坐忿誶不恭免官
未幾,居母喪
喪除,為遂州都督,病不拜
頃之,擢禮部尚書
閨薄汙慢,為有司露劾,帝以名臣護掩,授散秩歸第
卒,諡曰繆
久之,更諡曰忠

陳君賓

唐書·陳君賓傳》君賓陳鄱陽王伯山子也。
襄國通守
武德初,挈郡聽命封東陽郡公,遷邢州刺史
貞觀初,徙鄧州
州承喪亂後,百姓流穴君賓加意勞徠,不期月,皆還自業
明年四方霜潦,獨君賓所治有年,儲倉充羨,蒲、虞二州就食其境。
太宗下詔勞之
是歲,入為太府少卿,轉少府少監坐事免。
起為虔州刺史,卒。

陳元光

萬姓統譜元光鷹揚將軍隨父攻,父死,代為將。
永隆初,擊降潮州盜,請創置漳州就命元光鎮撫
久之,以討賊戰沒,廟食於漳。

陳子昂

唐書·陳子昂傳》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
其先新城,六世祖太樂,當齊時
兄弟豪傑梁武帝命為郡司馬
元敬,世高貲歲飢,出萬石鄉里
明經,調文林郎
子昂十八未知書,以富家子尚氣決,弋博自如
他日鄉校感悔,即痛修飾
文明初,舉進士
高宗崩,將遷梓宮長安於是關中無歲子昂盛言都勝塏,可營山陵。
上書武后奇其才,召見金華殿
子昂貌柔野,少威儀,而占對慷慨,擢麟臺正字
垂拱初,詔問群臣調元氣當以何道
子昂因是勸后興明堂
太后方謀蜀山,由雅州道生羌,因以襲吐蕃
子昂上書以七驗諫止之。
后復召見,使論為政之要,子昂乃奏八科:一措刑,二官人,三知賢,四去疑,五招諫六勸賞,七息兵,八安宗子
俄遷右衛胄曹參軍
后既稱皇帝,改號周,子昂《周受命頌》媚悅后。
雖數召見政事,論亦詳切,故奏聞輒罷。
母喪去官,服終,擢右拾遺
子昂多病居職不樂
會武攸宜討契丹,高置幕府,表子昂參謀
漁陽前軍敗,舉軍震恐,攸宜輕易無將略,子昂諫,攸宜以其儒者,謝不納。
居數日,復進計,攸宜怒,徙署軍曹
子昂不合,不復言
聖歷初,以父老表解官歸。
父喪廬冢次,每哀慟,聞者為涕。
縣令段簡貪暴,聞其富,欲害子昂家人納錢二十萬緡,簡薄其賂,捕送獄中。
死,年四十三。

陳集原

唐書·陳集原傳》集原瀧州開陽人
世為酋長
龍樹,為欽州刺史有疾,則集原不食
及亡,嘔血數升,即塋作廬,盡以田貲兄弟里人高之
武后時,歷右豹韜衛大將軍

陳貞節

唐書·陳貞節傳》貞節潁川人
開元初右拾遺,遷太常博士,以壽卒。

陳閎

唐詩紀事明皇吳道子韋無忝陳閎同製金橋圖》

陳光

唐書·陳子昂傳》子昂子光,以文稱。
商州刺史
易甫簡甫,皆位御史

元禮

唐書·王毛仲傳》:陳元禮宿衛宮禁,以淳篤自檢
帝嘗欲幸虢國夫人第,諫曰:未宣敕不可去就
為止
後在華清宮正月望夜,帝將出遊,復諫曰:宮外曠野備豫陛下出遊,願歸城闕
不能奪。
安祿山反,謀誅楊國忠闕下不克,至馬嵬,卒誅之。
從入
還,封蔡國公
李輔國遷帝西內元禮以老卒。

陳希烈

唐書·陳希烈傳》希烈宋州人
博學,尤深工文章。
開元中
累遷中書舍人十九年集賢院學士,進工部侍郎知院事
帝有所譔述希烈助成之。
門下侍郎
天寶元年有神丹鳳門以為老子告錫靈符希烈因是上言:宜示史官,著顯祥,摛照無窮
媮佞類如此。
俄兼崇元大學士封臨潁侯
林甫顓朝。
希烈柔易,乃薦之。
五載,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遷左丞相兵部尚書許國公,又兼祕書省圖書使,寵與林甫侔。
楊國忠執政,素忌之,罷為太子太師
祿山京師,遂與達奚珣等皆相賊
後論罪斬,肅宗以上皇素所遇,賜死於家。

陳劍

萬姓統譜:劍,大曆間刺史

陳詡

尚友錄》:詡字載物貞元中及第
三府交辟,德宗覽奏異之。
詡以文章於時,官終戶部員外郎知制誥
有詩集十卷
子納字廣裕,亦及第

陳京

唐書·陳京傳》字慶復陳宜都王叔明五世孫。
父兼,為右補闕翰林學士
善文辭,常袞稱之,妻以兄子。
進士第遷累太常博士
德宗在奉天,聞段秀實為賊所害,七日不朝
宰相以為多難時,不宜萬機天下謂何
曰:丞相之言非也。
褒大節,卹賢臣天下所以安,況卓卓特異者乎。
帝曰:善。
京師,擢左補闕
帝以盧杞饒州刺史趙需裴佶宇文炫盧景亮張薦共劾:輔政要位大臣踰時月不得對百官懍懍常若兵在頸。
陛下復用之,姦賊唾掌復興
不聽
等爭尤確,帝大怒左右辟易,諫者稍引卻
正色曰:等毋遽退
極道不可,以死請,遂廢。
帝之立,迎訪太后,久不得,意且怠。
密白:第遣使物色以求。
大悟,終代不敢置。
帝器,謂有宰相才,欲用之。
病狂易,自刺弗殊,又言中書舍人崔邠御史中丞李汶訕己,帝使詰辨無狀,然猶自考功員外再遷給事中,皆兼集賢殿學士
帝疑為忌者中傷中人問賚相繼
後對延英,帝諭遣,沮駭走出,罷為祕書少監,卒。
無子,以從子褒嗣。
褒孫伯宣,辭著作佐郎不拜

陳利貞

唐書·李光弼傳》陳利貞幽州范陽人
初為平盧將,安祿山亂,從光弼河南
張巡被圍睢陽也,光弼郝廷玉利貞救之,輕騎出入廷玉稱為勝己,以子妻之。
及歸,薦於光弼自行累遷檢校太子賓客封靜戎郡王
李希烈叛,哥舒曜東討利貞前鋒,次郟城
賊眾大集利貞出奇兵五百,橫擣其右,賊鋒詘,數月不敢前。
希烈攻曜襄城利貞登陴捍守,七十日未嘗櫛沐非議事不下城
朱泚反,利貞及張廷芝所統士皆幽、薊、河、隴人,故與廷芝合謀,而利貞麾下亦從為亂
夜半難作利貞拔劍當軍門大謼,眾畏其勇,乃止。
廷芝出奔
德宗嘉之,擢汝州防禦使
貞元五年,疽發首,卒。

陳少游

唐書·陳少游傳》少游博州博平人
幼習老子莊周書,為崇元生,諸儒推為都講
有娼者欲對廣眾切問以屈少游
升坐音吐清辯,據引淹該,問窮而對有餘。
大學士陳希烈高其能。
擢第,補南平,治有聲
累遷侍御史回紇糧料使,加檢校職方員外郎充使。
檢校郎官少游始。
僕固懷恩表署河北副元帥判官,遷鄭二州刺史
少游權變所至一切幹濟賄謝權幸以是數遷。
李抱玉澤潞副使,為陳鄭留後
永泰中,復奏為隴右行軍司馬,擢桂管觀察使
少游不樂遠去,規徙近鎮。
改宣歙池觀察使
大曆五年,徙浙東封潁川縣子,遷淮南節度使
建中初累進檢校尚書左僕射,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李希烈陷汴,聲言江淮
少游懼,送款
劉洽汴州,得希烈起居注,書某月日陳少游上表歸順
少游聞,羞悸發病死,年六十一,贈太尉

陳萇

順帝實錄陽城其所服用切急不可闕者,客稱其物可愛輒喜,舉而授之。
陳萇者,候其始,請月俸,嘗往稱其錢帛之美,月有獲焉。

陳諫

唐書·王叔文傳》叔文結陳死友警敏,嘗覽染署歲簿,悉能言尺寸
所治,一閱籍,終身不忘。
河中少尹台州司馬,終循州刺史

陳楚

唐書·張孝忠傳》陳楚者,茂昭甥也,字材卿定州人
武幹,事茂昭,歷牙將
茂昭入朝,擢諸衛大將軍封普寧郡王
元和末定州亂,拜節度使
河陽三城,入為左羽林統軍檢校司空
卒,贈司空
子君奕,鳳翔節度使

陳饒奴

唐書·陳饒奴傳》饒奴饒州人
年十二,親併亡,窶弱居喪,又歲饑,或教其分弟妹,可全性命。
饒奴流涕,身丐訴相全養
刺史李復異之,給資儲,署其門曰孝友童子

陳去疾

萬姓統譜去疾字文醫候官人
元和及第得告還家,時觀察使裴義獎振儒風特加禮异
改名其鄉曰桂枝
後為邕府副使

陳嘏

萬姓統譜晉江人開成間進士
累官刑部郎中宣宗嘗奇其才,曰:陳嘏琬琰器也。

陳執中

萬姓統譜執中字允之候官人
富於文學累試不利
觀察使徐晦特加禮焉,辟官幕下
丁家艱,躬負土營墓。
郡守黎植、楊發咸薦之,官終汀州司馬

陳讜

萬姓統譜字昌言候官人
登三史科,後為本郡長史以便養親累遷春、韶二州刺史,卒。
仁孝謙恭居官餘祿悉與親交共之,鄉邦稱美

陳夷行

唐書·陳夷行傳》夷行字周道其先江左諸陳也,世客潁川
進士第,擢累起居郎史館修撰
以勞遷司封員外郎,凡再歲,以吏部郎中翰林學士
數遷至工部侍郎
開成二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罷為吏部尚書,尋拜華州刺史
武宗即位,召為御史大夫,俄還門下侍郎平章事進位尚書左僕射
以足疾乞身,罷為太子太保,以檢校司空河中節度使,卒。

陳巖

尚友錄》字夢臣建寧縣人
慷慨智略
乾符間黃巢轉掠福建諸州,聚眾數千,號九龍軍,保鄉里不能為害。
時邑為黃連鎮,表為寧義軍,置鼓角,賜牌印
翦餘寇,撫安鄉井境內賴之。
中和四年福建觀察使鄭鎰自代,為治有威惠吏民懷服

陳道明

尚友錄》道明睦州人
織草履,鬻以養親
又於開元寺潛作屨施行路者,人號陳蒲鞋
黃巢犯境一州洶洶道明戒勿憂,織大草履,命摽之三十里外
竭力不能舉,曰:有大聖人在此。
捨城去。
民免兵難
壽九十八,端坐而逝。
賜號悟空禪師

陳岳

尚友錄》玉笥人。
累官南昌觀察判官,著唐書,自高祖穆宗統紀一百卷
子濬,仕楊吳翰林學士,撰吳錄二十卷

陳太竭

萬姓統譜太竭浦江人
武鼎之子二親併亡,即墓,手藝終身衰麻哀哭弗徹。
每奠果肴烏鳥不啄。

陳敬瑄

唐書·陳敬瑄傳》敬瑄田令孜兄也。
少賤,為餅師,得隸左神策軍
令孜護軍中尉敬瑄緣藉擢左金吾衛將軍檢校尚書右僕射西川節度使
畏慎,善撫士。
黃巢亂,僖宗奉天敬瑄奉表迎帝,進檢校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帝欲命判度支固讓,加檢校司徒侍中封梁國公
再進兼中書令封潁川郡王平,進潁川王
車駕東,敬瑄供億豐餘,又進檢校太師
俄而令孜得罪敬瑄被流端州
昭宗立敬瑄拒詔,帝召為左龍武統軍,以宰相韋昭度代領節度
令孜敬瑄黃頭軍自守計。
王建盜據閬、利。
自請討敬瑄贖罪
有詔暴敬瑄罪,削官爵
凡五十戰,敬瑄皆北。
自稱留後
景福二年陰令左右敬瑄令孜等反,於是敬瑄於家。

陳儒

唐書·陳儒傳》江陵人
世為牙右職
廣明元年,以鄭紹業荊南節度使,時朗州刺史段彥謨方據荊南僖宗紹業還,以彥謨節度
彥謨監軍朱敬玫不平
敬玫害之,署領府事。
明年,遷檢校工部尚書,為節度使,進檢校右僕射
淮南張瓌、據岳二州自署刺史
行軍司馬
引兵入逐將奔行在,既又劫還,囚之。
絕食,七日死。

陳商

唐書·藝文志陳商集》十七卷

陳陶

唐詩紀事天文曆數,其歌詩嘗負神仙之術,或露王霸之說。
晚干南唐不合,隱洪州西山
種柑,令山童賣之自給
妻子亦知讀書自號三教布衣
修鍊為事,後不知所終

後梁

陳祐

十國春秋·陳祐少有勇力高祖署為黑雲都將。
天祐十年錢傳瓘等帥吳越入寇常州徐溫將兵拒之。
無錫白於曰:彼謂遠來罷倦,未能決戰
今乘其無備,請以部下兵擊之,傳瓘可禽也。
引兵繞他道,出吳越之後由是大軍薄其前,內外夾攻吳越大敗斬獲無算
已而擢為大將,鎮潤州
牙將周郊作亂帥眾討平之。
有功累官卒。

陳紹

十國春秋·陳紹宛丘人
驍果善戰,勇而多謀,歷官左驍衛大將軍
梁將王景仁入犯徐溫將兵禦之。
景仁於趙步,戰小卻
景仁擁師乘之,將及於隘,諸吏士失色
忽援槍大呼曰:誘敵太深,可以進矣。
躍馬還鬥,左右衝突兵隨之,摧鋒陷陳,當者辟易兵乃退。
拊其背曰:非子智勇,吾幾困矣。
賜金帛,加等,悉以分麾下
又戰霍丘大敗,遂聚梁尸為京觀是役,為高祖時戰功第一
未幾,叛走吳越
武義元年陳璋吳越兵於香彎徐溫愛其勇,募生獲者,賞錢百萬。
指揮使彥章應募擄歸,復使之典兵

陳彥謙

十國春秋·陳彥謙常州人
為人智略,善理繁劇
高祖時潤州司馬,為徐溫所親信。
行部昇州,常喜其繁盛
彥謙鎮海軍治焉,從其說。
即以彥謙鎮海節度判官
軍國事,但舉其大綱細務悉委彥謙主之,江淮稱治。
武義元年吳越兵戰無錫溫病不能治軍彥謙中軍旗鼓於左,取貌類者,擐甲號令軍事得少息。
未幾,兼楚州團練使
疾革徐知誥恐其遺言繼嗣事,醫藥金帛相屬於道,以結其心。
彥謙密留書於卒,勸以所生為嗣
時皆多其有義。
先是金陵工成,彥謙費用之籍於曰:吾既任公何以相溷也。
竟不復會計。
始終推心腹用之,故彥謙以此

陳金

十國春秋·:陳金者,少為軍士,隸鎮南節度使劉信戲下
從圍處州,私與其五人發一大冢,啟棺,見白髯老叟如生人,時即有白氣衝天
視棺上散物如粉,微作硫黃氣。
金掬取歸營,旦輒汲水,浸食至盡。
城平入舍僧寺間,為諸僧述其事。
僧曰:此本州富人遠祖也。
子孫相傳其祖好道,數餌硫黃
云數盡當死,死後三百年墓開,是即解化之期也。
今正三百年矣。
金因復視其處,棺中惟存衣裳,若蟬蛻狀。
自是無病,後為清海軍將,年七十餘,輕健少時

陳用拙

十國春秋·南漢陳用拙本名拙連州人用拙其字也。
少習禮樂,工書歌長,遂以字顯。
唐天祐元年,擢進士第,授著作郎
心惡梁王全忠所為假使南歸
烈宗留用之,未幾梁王全忠篡位改元開平用拙力勸奉天年號
烈宗多其義,而不能用,遂掌書記,攝觀察判官
烈宗病革用拙撰表請高祖權知留後
高祖繼立,益信任之。
乾化四年奉使吳越
吳越武肅王與語,嘉其專對,賚以金帛甚厚。
用拙遜謝,歸以獻高祖
高祖自立皇帝,擢用拙吏部郎中知制誥
久之,卒。
有詩集八卷傳於世,尤精音律,著大唐正聲琴籍十卷,中載琴家論操名及古帝王名士善琴者。
又以古調徵音,補《新徵音譜》若干卷。

陳璋

十國春秋·吳越陳璋者,孫儒黨也。
兵敗,降武肅王,以從征董昌功,遂被任用
稍遷衢州制置使
天復初田頵入寇築壘往來之道。
募能奪其地者,賞以州。
將兵奮擊,直據其壘,即日衢州刺史,赴州,時王親餞於江干恩禮加等。
徐綰作亂越州客軍指揮使張洪黨自疑,迺率步卒三百人
納之
未幾,丁章叛永嘉宣州田頵使其下戚滔招之,假道以遣。
王聞之,心未善也。
密令衢州羅城指揮使葉讓殺,事洩,殺讓以叛,陷東陽,犯暨陽,自署婺二州刺史
久之,為浙師所逐,遂奔淮南
歷官龍武統軍,加平章事
死之日,所乘馬悲鳴,數月而薨。
人咸異焉
初,武肅王衢州,工畢,齎圖獻王
王視西門樟樹,謂左右曰:此樹不入城,陳璋當非吾所蓄也。
其先有如此。

陳長官

十國春秋·吳越陳長官武肅王寧海縣會王命增州縣賦稅長官上書極諫,王大怒,逮之獄。
長官死爭之,得免。

陳詢

十國春秋·吳越陳詢餘杭人
睦州刺史晟之弟也。
晟在州十八載而卒,子紹權嗣。
黜紹權而自立,懼非武肅王所命,內不自安
徐許之亂,迺私通田頵
敗,益懼。
王命桐廬縣使府且徵軍賦遂不聽命
天祐二年淮南

後唐

陳濬

十國春秋·陳濬廬陵人
父岳,仕
史才,事睿帝中書舍人翰林學士
吳錄二十卷
官終尚書
子喬,仕南唐

後晉

陳起

十國春秋·南唐陳起蘄州人
剛鯁尤惡妖異
昇元中,以進士起家黃梅,時縣境獨木村有妖人諸佑,挾左道,自言數世不食肉,能使富者貧,貧者富。
俚民稍稍從之。
初有徒數十人積數年,從者至數百,男女無別號曰行辱
夜行晝伏取貲於盜,相與倡言,佑有神術,能升虛空,入水火
州縣亦憚之,不敢問
到官邑人畢賀,佑獨偃蹇不至
乃按戶籍,取佑為里正不服嫚言曰:吾斷令頭。
巡檢使周鄴出兵捕佑等,獲之,沃以豕血。
佑迄不能神,皆執縛,搜其家,得乘輿服器,遂斬之。
欲宥其婦女童稚曰:此皆瀆亂人倫不可使有遺育
乃併斬之。
由是知名,官至監察御史
卒。

陳及之

十國春秋·後蜀陳及之廣政時新津縣
後主大選良家子以充後宮郡邑騷然婦女驚逸
及之上疏切諫請止擇之令
後主不從其言,頗嘉及之剴直,賜白金百兩旌之。

後周

陳覺

十國春秋·南唐陳覺海陵人也。
海陵泰州,遂為泰州人
烈祖金陵以次子景遷留東都輔政,用宋齊丘薦,命為之佐。
已而景遷寢病,徙為東南諸道副都統
尋卒,還朝,為宣徽副使
昇元四年烈祖東巡侍從
烈祖晚年暴怒近臣類獲譴,覺心懼,稱疾家居
累月,迨宣遺詔,即以是日入判大理寺
蕭儼露章罪,元宗不納。
光政副使太僕少卿
國兵初得建州,諸將請乘勝福州齊丘宣諭使
擅興、撫、信州兵攻福州敗績
元宗欲寘軍法齊丘援甚力,馮延己復助之,於是裁貶蘄州
逾年復起任事
淮南兵興,元宗景達大兵拒周,而以監軍使軍政皆出
聚兵五萬,無決戰意。
朱元有功忌之,奪其兵。
叛降周,諸軍悉潰。
歸,為樞密使,方挾齊丘耐久計。
會周師益進,世宗迎鑾鎮。
元宗奉表方物迎鑾,見周戰艦陳列江津,且南渡,大懼,請使取本國畫江為界表。
世宗可之,頓首謝退,遣其屬劉承南還以告。
畫江稱藩,奉正朔之議遂決。
周亦班師
還,以兵部尚書致仕
常傳周世宗之語告元曰:聞江南拒命,謀出嚴續,可斬以謝我。
元宗知覺宿怨,疑之。
先是鍾謨自周回,屢言等罪不可容,因請至周覆實其事。
元宗行,以手表引咎,且言非續之罪。
世宗省表,大驚曰:嚴續拒命,乃忠臣,朕為天下主,其肯教人殺忠臣乎。
歸,具奏
元宗大怒齊丘既敗,謫授國子博士饒州安置遣使誅於路。

陳誨

十國春秋·南唐陳誨建安人
生數月,足脛能履。
父異之,因小字阿鐵
及長,趫捷勇力時人呼為陳鐵。
事閩富沙王為將,保大初元宗遣將建州,傅其城,出挑戰。
王建封外郛,擒,將斬之。
解衣伏鑕,忽脫身絕馳,追者數十百輩莫能及。
自歸大將查文徽文徽駭異,用為戰棹指揮使,領故部曲
已而從攻福州馮延魯敗走,諸營皆潰,死者萬計,委軍實戎器不可勝計殿後,收棄金帛二十萬以歸。
文徽建州建州刺史諜者吳越戍兵福州遁歸。
文徽暗而貪功,即率俱進。
戰艦閩江,適雨水暴漲一夕城下,與吳越水軍遇,遂戰於江中,禽其將馬先進、葉仁安,降鄭彥華
文徽步騎繼至福州偽迎,文徽傳令入城。
告曰:謨信未可速進。
宜先立寨整眾俟,所招親來得其實徐圖之。
文徽曰:狐疑生變乘機據城,上策也。
麾兵遽入,料為必敗植旗鳴鼓列兵江干以須之。
文徽入,果被執。
全軍劍州,獻先進金陵,釋彥華等用為將。
福州交兵,皆大敗塗地在兵間獨有功,號名將
遂遷永安軍節度使,兼侍中訓兵積穀隱然大鎮
常破福州兵於南臺江軍聲大震由是朝廷以南方,而名其軍曰忠義
周兵入淮南遣子德誠率鎮兵赴難
在鎮十餘年,多薦舉儒學甄升將校時議多之。
後主引疾求罷,乃以其弟謙為留後,召還都
後主親臨其第,視問慰勞
卒,封閩國公諡忠烈

陳德誠

十國春秋·南唐陳德誠少好學,才兼文武,有能詩名。
師南侵,元宗遣潘承祐詣泉、建,召募驍勇承祐奏言陳誨德誠有才略,可用。
因命德誠引卒數千赴壽春
時諸將戰多不利,惟德誠出入堅敵未嘗挫鋒銳。
班師日特旌其軍曰百勝,以榮之。
和州刺史有政績。
後與叔父謙繼領建州節旄,世稱其有父風云

陳喬

陸游·南唐書·陳喬傳》字子喬,幼敏悟文辭清麗事親以孝聞。

陳允升

十國春秋·南唐陳允升饒州人也。
時人謂之陳百年
少而靜默好道家世弋獵允升不食其肉,亦不與交言
十歲龍虎山入道棲隱深邃,罕睹其面。
天祐末有人允升撫州麻姑山,計其去家七十年矣,而顏貌如初
刺史危全諷素知其異,迎置郡中,獨處一室
時忽失之,常燕坐
全諷謂之曰:豐城橘美,頗思之。
允升曰:方有一船泊牢城港,今為取之。
港距城十五里,少選便還,提一布囊,可數百顆,因共食之。
全諷有姻禮市黃金,郡中不足,輒呵責其下。
允升曰:無怒。
第取厚紙,以藥塗之,投火中皆成黃金
全諷吳師戰,允升去之,曰:慎勿入口中。
全諷不悟,果敗於象牙潭
昇元時允升往來撫州山中不知所終

陳曙

十國春秋·南唐陳曙蘄州人
善壇觀,道士也。
謂為百歲,實亦不知其年。
步行日數百里鄉人有會集或祭神,不待召而至,醉飽辭去
由是人多虛席設醴以竢之,同日至數家。
舍中惟一榻,素書數卷,與蛇虎雜居,不設窗戶雨雪滿室,亦自若。
人有乘其出往之者自外來。
凡數十年顏鬢不少異。
烈祖聞而召之,使者未至,忽歎息曰:吾老矣,何益於國而枉見召。
後數日,使者再召之,竟不行。
保大中常至夜獨焚香於庭仰天拜祝,退而慟哭
俄而淮上兵興,人以為預知也。
過江,居永興
景星觀邑,人罕有見者。
及卒,數日方棺斂,而遍體發汗焉。

陳貺

尚友錄》閩人
志操古朴不苟仕進
廬山三十年,學者師事焉。
南唐主以幣致之,布裘鹿鞹,進止閒雅,因作景陽臺懷古詩》
南唐主稱善,欲授官,固辭賜粟帛,遣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