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交谊典
输入文本已由电脑自动标签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公元前550年
第五十九卷目錄
宴集部紀事一
交誼典第五十九卷
宴集部紀事一
《左傳·文公十三年》:
冬,公
如晉朝,且
尋盟衛侯
會公于沓,
請平于
晉公還鄭
伯會公于棐,亦
請平于晉,公皆成之。鄭伯與
公宴于棐子家,賦
鴻鴈季文子曰:
寡君未免于此。
文子賦
四月子家賦
載馳之
四章,
文子賦
采薇之
四章,鄭伯拜公
答拜。
《襄公二十三年》:
季武子無適子,公
彌長,而愛悼子,
欲立之,訪于臧紇,臧紇曰:飲我酒,吾為子立之,
季氏飲
大夫酒,臧紇為客,既獻,
臧孫命
北面重席,新樽絜之,召悼子,降逆之,
大夫皆起,及旅,而
召公鉏,使與之齒,
季孫失色,
季氏以
公鉏為馬正。
《昭公元年》:
令尹享
趙孟,賦
大明之
首章,
趙孟賊
小宛之
二章,事畢,
趙孟謂
叔向曰:
令尹自
以為王矣,
何如,對曰:王弱,
令尹強,其可哉,雖
可不終,
趙孟曰:
何故,對曰:強以克弱而安之,強
不義也。
不義而強,其斃必速,詩曰:
赫赫宗周,
褒姒滅之,強
不義也。
令尹為王,必求
諸侯,
晉少懦矣,
諸侯將往,若獲
諸侯,其虐
滋甚,民
弗堪也。將
何以終。夫以
強取,
不義而克,必
以為道,道以
淫虐,弗可
久已矣。
《定公六年》:
秋,
八月,
宋樂祁言
于景公曰:
諸侯唯我事晉,今使不往,晉其憾矣,
樂祁告其宰
陳寅,
陳寅曰:必使子往,
他日,公謂
樂祁曰:唯
寡人說子之言,子必往,
陳寅曰:子
立後而行,吾室亦不亡,唯君亦以我為
知難而行也。見溷而行,
趙簡子逆而飲之酒于
綿上,獻
楊楯六十于
簡子,
陳寅曰:昔吾主范氏,今子主
趙氏,又有納焉。以
楊楯賈禍,弗可為
也已,然子死,晉
國子孫,
必得志于宋,
范獻子言于
晉侯曰:以
君命越疆而使,未
致使而私
飲酒,
不敬二君,
不可不討也。乃執
樂祁。
《戰國策》:梁
王魏嬰觴
諸侯于
范臺。
酒酣,請魯君
舉觴。魯君興,
避席擇言曰:
昔者帝女令
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遂疏
儀狄,絕
旨酒,曰:
後世必
有以酒
亡其國者。
齊桓公夜半不嗛,
易牙乃
煎熬燔炙,
和調五味而進之,
桓公食
之而飽,至旦
不覺,曰:
後世必
有以味
亡其國者。
晉文公得
南之威,
三日不
聽朝,遂推
南之威而遠之,曰:
後世必
有以色
亡其國者。
楚王登強臺而望崩山,
左江而
右湖,以臨徬徨,其樂忘死,遂盟
強臺而弗
登,曰:
後世必
有以高臺陂池亡其國者。今
主君之尊,
儀狄之酒也;
主君之味,
易牙之調也;左
白台而右
閭須,
南威之美也;前夾林
而後蘭臺,
強臺之樂也。有一
於此,
足以亡其國。今
主君兼此四者,可無戒與。梁
王稱善相屬。
《後漢書·鄭太傳》:
太字公業,
司農眾之
曾孫也。拜
議郎。
董卓既
遷都長安,
天下飢亂,
士大夫多
不得其命。而
公業家有餘資,
日引賓客高會倡樂,所
贍救者甚眾。
《孔融傳》:
融,性
寬容少忌,
好士,喜
誘益後進。及退閒職,
賓客日盈其門。常歎曰:
座上客常滿,
尊中酒不空,吾
無憂矣。與
蔡邕素善,
邕卒後,有
虎賁士貌類於
邕,
融每
酒酣,引
與同坐,曰:雖無
老成人,且有
典刑。
《鄭元傳》:
袁紹總兵冀州,
遣使要
元,
大會賓客,元
最後至,乃延升
上坐。
身長八尺,
飲酒一斛,
秀眉明目,
容儀溫偉。
紹客多
豪俊,並
有才說,見
元儒者,未以
通人許之,競設
異端,
百家互起。
元依方
辯對,咸出問表,皆
得所未聞,
莫不嗟服。
《鄭元別傳》:
馬季長以
英儒著名,
元往從
參考異同,時與
盧子幹相善。在
門下七年,以母
老歸養,
元餞之,會
三百餘人皆
離席奉觴,度
元所飲三百餘杯而
溫克之容
終日無怠。
《世說補》:
十月朝黃祖在
艨艟丹
上會設
黍臛,彌衡
年少,
在坐黍臛至衡,
先自飽食都
不顧眾賓唯舉摶以
弄戲。
《後漢書·郅惲傳》:
汝南舊俗,
十月享會,
百里內縣皆齎
牛酒到府
讌飲。
《茹草紀事》:
崔瑗愛士好
賓客,
盛修肴膳,
殫極滋味,
不問餘產,
居常蔬食菜羹而已。
《會稽典錄》:
夏香字曼卿,
永興人也。年十五
縣長葛君會客飲宴,時郡遭
大旱,香
進諫曰:昔
殷湯遭旱以
六事自責而
雨澤應澍,
成王悔過偃禾
復起,
自古先聖畏懼天異,必
思過以
濟民命,今始罹
天災,
縣界獨甚,未聞
明達崇殷周之德,
飲宴獨歡,
百姓枯瘁。
神祇有靈,必
不享也。
百姓不足,君
孰與足。
宜當還縣,君即罷會身捐
俸祿以贍
民饑。
《異苑》:
管輅嘗至
郭恩家,有飛
鳩來在梁頭,鳴甚悲。
輅曰:當有
老公從
東方來,攜豚
一頭,酒
一壺來候,
主人雖喜,當有
小故。
明日,果
有客如所占。而射雞作食,箭從
樹間,激
中數歲
女子手,
流血驚怖。
《魏邴原別傳》:
原舊能
飲酒,
自行役,八九年間,酒不
向口。至
陳留則師
韓子助,
潁川則宗
陳仲弓,
涿郡則親
盧子榦。臨歸,
師友以
原不飲酒,會
米肉送
原。
原曰:
本能飲酒,但以荒思
廢業,故斷之耳。今當
遠別,因見
貺餞,可一飲乎。
於是飲酒,
終日不醉。
《三國蜀志·董允傳》:
允嘗與
尚書令費褘、中
典軍胡濟等共期
游宴,
嚴駕已辦,而
郎中襄陽董恢詣
允修敬。
恢年少官微,見
允停出,
逡巡求去,
允不許,曰:本
所以出者,
欲與同好游談也,今君已自屈,方展
闊積,捨此之談,就彼之宴,
非所謂也。乃命
解驂,褘等罷駕
不行。其
守正下士,
凡此類也。
《下黃私記》:向範
待客有漆
花盤科斗著
魚尾匙。
《世說新語》:
夏侯泰初與
廣陵陳本善,本與元在本母前
宴飲,
本弟騫行還,
徑入,至
堂戶。
泰初因起曰:可得同,
不可得而雜。
《茶經吳志·韋曜傳》:
孫皓每
饗宴,
坐席無不率以
七勝為限,雖
不盡入口,皆
澆灌取盡。
曜飲酒不過二升,
皓初禮異,
密賜茶荈以代酒。
《世說新語》:諸阮皆能
飲酒,
仲容至
宗人間共集,
不復用常桮
斟酌,以大𦉥
盛酒,
圍坐,
相向大酌。時有群豬來飲,
直接去上,便共飲之。
石崇每要客
燕集,
常令美人行酒;客
飲酒不盡者,使
黃門交
斬美人。
王丞相與
大將軍嘗共詣
崇。
丞相素
不能飲,輒
自勉強,
至於沉醉。每至
大將軍,固不飲以觀其變,已斬
三人,
顏色如故,尚
不肯飲。
丞相讓之,
大將軍曰:
自殺伊家人,
何預卿事。
《裴楷別傳》:
石崇與
楷孫綽宴酣而
綽慢即
過度,
崇欲表免之,
楷曰:
季舒酒狂,
四海所知,
足下飲人狂藥而責
人正禮乎。
《文士傳》:
潘尼與同僚飲,
主人有
琉璃碗,
使客賦之尼于座
立成。
《晉書·王戎傳》:
戎,
為人短小,
任率不修威儀,善
發談端,賞其
要會。
朝賢嘗
上已禊洛,
或問王濟曰:昨游
有何言談。
濟曰:張
華善說
史漢;
裴頠論
前言往行,
袞袞可聽;
王戎談
子房、
季札之間,
超然元著。其為
識鑒者所賞
如此。
戎嘗與
阮籍飲,
時兗州刺史劉昶字
公榮在坐,
籍以酒少,酌
不及昶,
昶無
恨色。
戎異之,
他日問
籍曰:彼
何如人也。答曰:
勝公榮,
不可不與飲;若減
公榮,
則不敢不共飲;惟
公榮可不與飲。
戎每與
籍為
竹林之游,
戎嘗
後至。
籍曰:
俗物已復來敗
人意。
戎笑曰:卿輩
意亦復易敗耳。
《楮記》:室
顧榮與同僚
宴飲,
見執炙者,
狀貌不凡,有
欲炙之色。
榮割
炙啗之,坐者問其故,
榮曰:
豈有終日執
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及
趙王倫篡位,以
榮為
長史,
倫敗,
榮被執,將誅,而執炙者
為督率救之得免。
《世說新語》:
過江初,
拜官,輿飾
供饌。
羊曼拜
丹陽尹,客來蚤者,
並得佳設,
日晏漸罄,
不復及精,隨客
早晚,
不問貴賤。
羊固拜
臨海,
竟日皆美供,雖晚至,亦獲
盛饌。
時論以
固之
豐華,
不如曼之
真率。
褚太傅初
渡江,嘗入東,至
金昌亭,吳
中豪右,
燕集亭中。褚公雖素有
重名,
於時造次不相識別。敕
左右多與
茗汁,少著粽,汁盡輒益,使終不
得食。褚公飲訖,徐
舉手共語云:
褚季野。
於是四座驚散,
無不狼狽。
顧孟著嘗以酒勸
周伯仁,
伯仁不受。顧因移勸柱,語柱曰:
詎可便作
棟梁自遇。周
得之欣然,遂為
衿契。
王公與
朝士共
飲酒,舉
琉璃盌謂
伯仁曰:此
盌腹殊空,謂之
寶器,何邪。答曰:此盌
英英,誠為
清徹,
所以為寶耳。
裴遐在
周馥所,
馥設主人。
遐與人圍棋。
馥司馬行酒。
遐正戲,
不時為飲,
司馬恚,因曳
遐墜地。
遐還坐,
舉止如常,
顏色不變,復戲
如故。
王夷甫問
遐:
當時何得顏色不異。答曰:
直是闇當故耳。
《世說補》:
光孟祖避難,
渡江欲投胡毋彥
國初至,值
彥國與
謝鯤諸人散髮裸袒,閉室
酣飲已
累日,
孟祖將
排戶,守者
不聽。
孟祖便於戶外脫衣露頭于
狗竇中窺之,而
大叫。
彥國驚曰:
他人決不能爾,必我
孟祖。遽呼入與飲,
時人謂之
八達。
《晉書·陶侃傳》:
侃字士行,本
鄱陽人。
吳平,
徙家廬江之
尋陽。父丹,吳
揚武將軍。
侃早
孤貧,為
縣吏。
鄱陽孝廉范逵嘗過
侃,
時倉卒無以待賓,其母
截髮得雙髲,以
易酒肴,
樂飲極歡,雖
僕從亦
過所望。及
逵去,
侃追送百餘里。
逵曰:卿欲仕郡乎。
侃曰:欲之,困於
無津耳。
逵過
廬江太守張夔,
稱美之。召為
督郵。
《世說補》:
謝孺子特
善聲律,與
王車騎、張宴
桐臺孺子吹笙,王自
起舞嘆曰:真
使人飄颻有伊洛間意。
《世說新語》:王、劉共
在杭南,
酣宴于
桓子野家。謝
鎮西往
尚書墓還,葬後三日
反哭。
諸人欲
要之,初遣
一信,猶未許,
然已停車;
重要,便
回駕。
諸人門外迎之,
把臂便下。裁
得脫幘著帽。
酣宴半坐,乃
覺未脫衰。
《賢奕編》:
謝太傅常造
陸祖言,
祖言都無供辦,兄
子俶密為具餐,
太傅既至,
祖言所設
茶果而已。
俄而,俶遂陳
盛饌珍羞畢具客去
祖言大怒,
責數俶曰:汝
不能光
益父叔,乃復穢我
素業邪。杖之四十。
《茶經》:
晉書桓
溫為揚州牧,性儉,每
讌飲唯下匕奠柈
茶果而已。
《晉書·車引傳》:引與
吳隱之以
寒素博學知名于世。又
善于賞會,時每有
盛坐而引
不在,皆云:無
車公不樂。
謝安游集之日,輒
開筵待之。
《世說新語》:
王恭欲請江
盧奴為
長史,
晨往詣江,江
猶在帳中。王坐,
不敢即言。
良久乃得及。江
不應,直喚人取酒,自飲
一盌,又
不與王。王且笑且言:
那得獨飲。
江云:卿
亦復須邪。更使酌與王。王
飲酒畢,因得
自解去。未
出戶,江歎曰:人
自量,固
為難。
桓
車騎在
荊州,
張元為
侍中,使至
江陵,
路經陽岐村。俄見
一人持半小籠
生魚,徑來
造船,云:有魚,
欲寄作膾。張乃
維舟而
納之,問其
姓字,
稱是劉遺民。
張素聞其名,
大相忻待。劉既知張
銜命,問:
謝安、
王文度並佳不。張甚欲
話言,劉
了無停意。既進膾,便去,云:向得此魚,觀君
船上當有
膾具,
是故來耳。
於是便去,張乃追至劉家,為設酒,殊不
清旨。張高其人,
不得已而飲之。方共
對飲,劉便先起,云:今正伐
荻,
不宜久廢。
張亦無以留之。
桓
南郡被召作
太子洗馬,
船泊荻渚,王
大服散
後已小醉,往看桓。桓為設酒,
不能冷飲,頻語
左右:令
溫酒來。桓乃
流涕嗚咽,王便欲去。桓以
手巾掩淚,因謂王曰:犯
我家諱,
何預卿事。王歎曰:
靈寶故自達。
王爽與
司馬太傅飲酒,
太傅醉,
呼王為
小子。王曰:亡祖
長史,與
簡文皇帝為
布衣之交;亡姑、亡姊,
伉儷二宮。何
小子之有。
《梁昭明太子陶靖節傳》:
淵明字元亮,
潯陽柴桑人也。性
嗜酒,而
家貧不能恆得。
親舊知
其如此,或
置酒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
江州刺史王弘欲識之,
不能致也。
淵明嘗往
廬山,
弘命
淵明故人龐通之
齎酒具於
半道栗里之間邀之。
淵明有
腳疾,使
一門生
二兒舁
籃輿,
既至,
欣然便共
飲酒,
俄頃弘至,亦無迕也。嘗
九月九日出宅,邊
菊叢中坐久之,
滿手把菊,忽值
弘送酒至,
即便就酌,醉而歸。
貴賤造
之者,
有酒輒設,
淵明若先醉,便語客:
我醉欲眠,卿可去。其
真率如此。
《宋書·王華傳》:
華以
情事異人,
未嘗預宴集,
終身不
飲酒,有燕不之詣。若宜有
論事者,
乘車造門,
主人出車就之。
《南史·王華傳》:
華從弟琨
謙恭謹慎,老而
不渝,
朝會必
早起,
簡閱衣裳,
料數冠幘,
如此數四,或為
輕薄所笑。
大明中,
尚書僕射顏師伯豪貴,
下省設
女樂,琨
時為度支尚書,要琨同聽,傳
酒行炙,
皆悉內妓。琨以
男女無親授,
傳行每至,令置
床上,
回面避之
然後取,畢又
如此,
坐上莫不撫手嗤笑,琨
容色自若。
師伯後為
設樂邀琨,琨不往。
《宋拾遺錄》:
王華、
王曇首、
殷景仁、
劉湛四人宴飲從朝至夕。帝甚歡,
華既出,
太祖目送之歎曰:此
四賢一時之秀同管喉脣,恐
後世難繼矣。
《酒譜》:宋孔顗
使酒仗氣,
彌日不醒,
僚類之間,多為
凌忽。
《南史·劉瓛傳》:
瓛弟璡,
方軌正直,為
武陵王曄冠軍征鹵
參軍。
曄與
僚佐飲,
自割鵝炙。璡曰:應刃落俎,是
膳夫之事。
殿下親執
鸞刀,
下官未敢安席。因
起請退。
《陸慧曉傳》:
慧曉子倕,
天監初,為
右軍安成王主簿,與
樂安任昉友,為
《感知己賦》以贈
昉,
昉因此名以報之。及
昉為
中丞,
簪裾輻湊,預其讌者,
殷芸、
到溉、
劉苞、
劉孺、
劉顯、
劉孝綽及倕
而已,
號曰龍門之游。雖
貴公子孫不得預也。
《謝弘微傳》:
弘微曾
孫覽,
覽弟舉,與
覽齊名。
邵陵王綸于
婁湖立園廣讌,
酒後好
聚眾賓冠,手自
裂破,投之
唾壺,皆
莫敢言。舉嘗
預宴,王欲取舉幘。
舉正色曰:
裂冠毀冕,
下官弗敢
聞命。
拂衣而退。王屢召
不返,甚有
慚色。
《陰子春傳》:
子春子鏗,為
梁湘東王法曹行參軍。初,鏗嘗與
賓友宴飲,
見行觴者,因回
酒炙以授之,眾坐皆笑。鏗曰:
吾儕終日酣酒。而執爵者
不知其味,
非人情也。及
侯景之亂,鏗
當為賊禽,或救之
獲免。鏗問之,乃
前所行觴者。
《陳宗室傳》:
新安王伯固,
文帝第五子也。為
都督、
揚州刺史。
後主初在
東宮,與
伯固甚
親狎。
伯固又善
嘲謔,
宣帝每
宴集,
多引之。
《魏書·夏侯道遷傳》:
道遷,
封濮陽縣開國侯,
邑戶如先。
歲餘,頻表
解州,世
宗許之。除
南兗州大中正,
不拜。
道遷雖學不
淵洽,而
歷覽書史,
閑習尺牘,
札翰往還,甚
有意理。
好言宴,務
口實,
京師珍羞,罔不畢有。於
京城之西,
水次市地,
大起園池,植列
蔬果,
延致秀彥,
時往遊適,
妓妾十餘,常
自娛樂。國秩
歲入三千餘匹,專供
酒饌,
不營家產。每誦
孔融詩曰:
坐上客恆滿,
樽中酒不空,餘非吾事也。
識者多之。
《北史·邢巒傳》:
巒族弟邵少在
洛陽,會
天下無事,
與時名勝,專以
山水游宴為娛,
不暇勤業。嘗
霖雨,乃讀
《漢書》,
五日略能遍之,
後因飲謔倦,
方廣尋經史。
《李孝伯傳》:
孝伯兄孫謐,謐子
士謙,自以少孤,
未嘗飲酒食肉,口無
殺害之言。
親賓至,輒陳
樽俎,對之
危坐,
終日不倦。
李氏宗黨豪盛,每
春秋二社,必
高會極宴,
無不沈醉諠亂。嘗集
士謙所,
盛饌盈前,而先為設
黍。謂
群從曰:
孔子稱
黍為
五穀之長,
荀卿亦云食先
黍稷,
古人所尚,
寧可違乎。
少長肅然,
無敢弛惰,退而
相謂曰:既見
君子,方覺
吾徒之
不德也。
《薛安都傳》:
安都從祖弟真度,有
女妓數十人。每集
賓客,輒命之
絲竹歌舞,
不輟於前,盡
聲色之適。
《北齊書·段榮傳》:
榮子孝言,歷
尚書左僕射,
特進、
侍中如故。
孝言富貴豪侈,尤
好女色。
後娶婁定遠妾董氏,大
耽愛之,
為此內外不和,
更相糾列,坐爭
免官,徙
光州。
隆化敗後,有敕
追還。
孝言雖
黷貨無厭,
恣情酒色,然
舉止風流,
招致名士,
美景良辰,
未嘗虛棄,
賦詩奏伎,畢
盡歡洽。雖
草萊之士,粗
閑文藝,
多引入
賓館,
與同興賞,其
貧躓者亦時有
乞遺。
世論復
以此多之。
《世說補》:
崔瞻在
御史臺恆于宅中送食,
備盡珍羞,
別室獨餐處之
自若。有一
御史姓裴伺
瞻食便
往造焉。
瞻不與交言,又不命匕著,裴
坐視瞻食罷而退。
明日,裴自㩦匕著,
恣情飲噉,
瞻方謂裴曰:我初不喚
君食,亦
不共君語,君
遂能不拘小節。昔
劉毅在
京口冒請
鵝炙,豈亦異是。君
定名士。
于是每與之
同食。
《周書·裴寬傳》:
寬弟漢車騎大將軍、
儀同三司。性不
飲酒,而
雅好賓遊。每
良辰美景,必
招引時彥,
宴賞留連,間以
篇什。
當時人物,
以此重之。
《長孫澄傳》:
澄進位驃騎大將軍。雅對
賓客,
接引忘疲。雖不
飲酒,而好觀人
酣興。常恐
座客請歸,每敕
中廚別進異饌,留之。
《北史·薛辯傳》:
辯五世孫端,
端弟裕,
字仁友。
丞相參軍事。時
京兆韋敻志
安放逸,
不干世務。裕慕其
恬靜,數
載酒肴候之,
談宴終日。
《隋書·庾季才傳》:
季才局量寬弘,
術業優博,篤於
信義,
志好賓遊。常
吉日良辰,與
琅邪王褒、
彭城劉玨、
河東裴政及
宗人信等,
為文酒之會。次有
劉臻、
明克讓、
柳䂬之徒,雖
為後進,亦申
遊款。
《北史·李順傳》:
順元孫元操,遷
蒙州刺史,每
暇日,輒引
賓客,
絃歌對酒,
終日為歡。
《見聞搜玉》:
智永弟子辯才嘗於寢房伏
梁上鑿暗檻以貯
蘭亭帖,秦
王命御史蕭翼購之,
相見甚歡,
酒酣之後,請各
賦詩。
辯才探韻
得來字詩曰:初醞
一缸開,
新知萬里來。
披雲同
落莫,
步月共
徘徊。
夜久孤琴思,
風生旅鴈哀。非君有
祕術,誰照
不然灰。
翼得招字詩曰:
邂逅款
良宵,
殷勤荷勝招。
彌天俄若舊,
初地豈成遙。
酒蟻傾還泛,
心猿噪似調。誰憐
失群翼,長
苦業風飄。托為
相知,
絕無嫌忌,竟
得之。
《隋唐嘉話》:
趙公宴
朝貴,
酒酣樂闋,顧
群公曰:
無忌不才,
幸遇休明之運。
因緣寵私致位上公人臣之貴,
可謂極矣。公視
無忌富貴,
何與越公或對為
不如,
或謂過之曰:
自揣誠
不羨越公所不及
越公一
而已,
越公之貴也,老
無忌之貴也少。
《冊府元龜》:
唐楊師道為
侍中,
退朝後必引當
時英俊宴集園池而
文會之盛,
當時莫比。
《舊唐書·李百藥傳》:
百藥,
七歲解
屬文。父友
齊中書舍人陸乂、
馬元熙嘗造
德林讌集,有讀
徐陵文者,云既
取成周之禾,將刈
瑯琊之
稻,並
不知其事。
百藥時
侍立,進曰:
《傳》稱鄅人
藉稻。
杜預《注》云鄅國在
瑯琊開陽。
乂等
大驚異之。
《冊府元龜》:唐
李百藥為
宗正卿,好
招延賓友,
樽酒嘗
不空。
唐憲,武德初拜
太子右虞候,率
後歷散騎常侍、
雲麾將軍、
銀青光祿大夫。既
無他職,
事居多閒逸,與
親戚故人酣暢,
以此自適焉。
趙
景慈,
天水隴西人也。幼有
姿儀,
美風調,
高祖潛龍時見而悅之。妻以
桂陽公主。及長,有
文武才幹,
好交結,
座客嘗滿
接對忘疲。
《舊唐書·楊恭仁傳》:
恭仁少弟師道,為
侍中。
退朝後,必引當
時英俊,
宴集園池,而
文會之盛,
當時莫比。
《唐書·裴行儉傳》:
行儉因宴,遍
出示坐者。有
瑪瑙盤廣
二尺,
文彩粲然,
軍吏趨跌盤,碎,
惶怖,
叩頭流血。
行儉笑曰:爾非故也,
何至是。色
不少吝。
《朝野僉載》:
龍朔年
已來,
百姓飲酒作令云:
子母相去離,
連臺拗倒。
子母者,盞與盤也;
連臺者,
連盤拗倒盞也。及
天后永昌中,
羅織事起。有
宿衛十餘人,于
清化坊飲,
為此令。此席人
進狀告之,
十人皆
棄市。
自後廬陵徙
均州,
則子母
相去離也;
連臺拗倒者,
則天被廢,諸武
遷放之兆。
《甘澤謠》:
素娥者,
武三思之
姬人也。
三思盛宴,公
卿大夫畢集,唯
納言狄仁傑稱疾不來。
三思怒,于座中
有言。宴罷,有告
仁傑者。
明日謝謁三思曰:某
昨日宿疾暴作,
不果應召。
然不睹
麗人。亦分也。他後
或有良宴,
敢不先期到門。
素娥聞之。謂
三思曰:
梁公彊毅之士。非
款狎之人。
何必固抑其性。再燕不可無,請
不召梁公也。
三思曰:儻阻我燕,必族其家。
後數日,復宴,客
未來,
梁公果先至。
三思特延
梁公坐于
內寢,
徐徐飲酒,待諸
賓客。請先出
素娥,略觀其藝。遂
停杯,
設榻召之。
有頃,
蒼頭出曰:
素娥藏匿,
不知所在。
三思自入召之,皆
不見。忽于
堂奧中隙聞
蘭麝芬馥,乃
附耳而聽,即
素娥語音也,細于
屬絲,
纔能認辨,曰:請公
不召梁公,今固召之,某
不復生也。
三思問
其繇,曰:某
非他怪,乃
花月之妖,
上帝遣來,亦以
多言蕩公之心,將興
李氏。
今梁公乃時之
正人,某固
不敢見。
《唐書·楊再思傳》:
張易之兄
司禮少卿同休,請
公卿宴,
酒酣,戲曰:公面似
高麗。
再思欣然,翦縠綴巾上,反披
紫袍,為
高麗舞,
舉動合節,
滿坐鄙笑。
《全唐詩話·陳子昂·獨異記》:
子昂初入
京,
不為人知。有賣
胡琴者,價百萬,
豪貴傳視,
無辯者。
子昂突出,顧
左右:以
千緡市之。眾驚問,答曰:
余善此樂。皆曰:可得聞乎。曰:
明日可集
宣陽里。
如期偕往,則
酒肴畢具,置
胡琴於前。食畢,捧
琴語曰:
蜀人
陳子昂有文
百軸,
馳走京轂,
碌碌塵土,
不為人知。此樂,
賤工之役,豈宜
留心。舉而碎之。以其
文軸,遍贈會者。
一日之內,
聲華溢都。時武攸宜為
建安王,辟為
書記。
《衣冠盛事》:
賀知章一見李白,呼為
謫仙人,以
金龜換酒與之共飲。
《古奇器錄》:王
元寶家有
一皮扇子製作甚質,每
暑月燕客即
以此扇置於坐前,使
新水灑之,則
颯然風生。
巡酒之間,客有
寒色,遂命
撤去。
明皇曾命
中使取視愛而
不受曰:此
龍皮扇子也。
《荻樓雜抄》:
揚州太守圃
中有杏花數十株,每至
爛開張大宴,
一株令一妓倚其傍,立館曰:
爭春宴罷
夜闌。人
云花有歎聲。
《開元天寶遺事》:
長安貴家子弟每至
春時,
遊宴供帳於園圃中,隨
行載以
油幕,或遇
陰雨,以
幕覆之,
盡歡而歸。
《松窗雜記》:
元宗自
臨淄郡王為
潞州別駕,
乞歸京師,以
觀時晦跡尤
自卑損。
會春暮,
豪家數輩
盛酒饌遊于
昆明池。
選勝方宴上
戎服臂小鷹
于野次,因
疾驅直突曾前,
諸子輩頗露
難色,忽
一少年
持酒船唱令曰:宜以
門族官品陳
備之酒。及於
上大聲曰:
曾祖天子父
相王,某
臨淄郡王也。
諸少年聞之
驚走不敢復視,
上因連飲三
銀船盡
一卣徐
乘馬東去。
《世說補》:許
謹選放曠不拘小節,與
親友結宴
花圃中,
未嘗張幄設座,
只使僮僕聚落花鋪坐下曰:吾自有
花裀。
韋陟廚中飲食香味錯雜,人入
其中,多
飽飫而歸,
時人為之語曰:
人欲不飯
筋骨舒
寅緣須入郇公廚。
韓朝宗為山南採訪,謂
孟浩然深嫺詩律寘諸
周行,必詠
穆如之誦,因
入奏挾與俱行,先揚於朝,約
日引謁。會
浩然有故人至,
劇飲歡甚,或言與
韓公約,
不當後期。
浩然叱曰:
業已飲矣。
身行樂耳,遑恤
其他。遂畢飲
不赴。
《乾𦠆子》:
武黃門之
西川,
大宴。
從事楊嗣復狂酒,逼
元衡大觥,不飲,遂以酒沐之,
元衡拱手不動。沐訖,徐起
更衣,終不令散宴。
《冊府元龜》:
郭子儀鎮
河中,
代宗大曆二年二月,
子儀入朝宰臣元載王縉及
左僕射裴冕戶部侍郎判度支第五琦京兆尹劉幹共
出錢三十萬宴
子儀於其
私第。
內侍魚朝恩參其會焉。
朝恩出錦二十疋,綵羅五十疋,綵綾一百疋,為
子儀纏頭之費,
極歡而罷。
《舊唐書·李勉傳》:
勉在
天官,
禮賢下士,以
李巡、
張參為
判官,卒于幕,
三歲之內,每遇
宴飲,必設
虛位于筵次,
陳膳執酹,
辭色悽惻,論者美之。
《唐國史補》:德宗
非時召
吳湊為
京兆尹,便令
赴上。
湊疾驅諸客,至府已
列筵畢。
或問曰:何速。吏對曰:
兩市日
有禮席,舉
鐺釜而取之,故
三五百人之饌,常
可立辦也。
《因話錄》:
靖安李少師,雖居
貴位,
不以威重隔物。與
賓僚飲宴譚笑,
曲盡布衣之歡,不記
過失。善
飲酒。
暑月臨水,以
荷為杯,滿酌密繫,持
近人口,以著刺之,
不盡則重飲。燕散,
有人言昨飲
大歡者,公曰:
今日言歡,則
明前之不歡,
無論好惡,一不
得言。段相
文昌,性
介狹,
燕席賓客,有
眉睫之失,
必致怪訝。在
西川,有
進士薛太白飲酒,
稱名太多,
明日遂
不復召。
《冊府元龜》:
杜佑為
司徒置第於安
仁里及
城南創
別墅日
公卿宴遊廣陳
妓樂。
杜式,
方佑之子也。以
蔭授揚府
參軍,入為
太常寺主簿。父
作鎮揚州,
家財鉅萬,
甲第安
仁里杜城有
別墅亭館林池為
城南之最,
昆仲皆
在朝廷,
與時賢
遊從樂而
有節。
《唐書·白居易傳》:
居易,嘗與
胡杲、
吉旼、
鄭據、
劉真、
盧真、
張渾、
狄兼謨、
盧貞宴集,皆
高年不事者,人慕之,繪為
《九老圖》。
《冊府元龜》:
元稹為
越州刺史,
浙東觀察使會稽佳
山水稹所辟
幕職皆
當時文士,而
鏡湖秦望之游月三四焉,而
諷詠詩什,動盈
卷帙,
副使竇鞏海內詩名與
稹酬唱最多,
至今稱
蘭亭絕唱。
《本事詩》:
元相公稹為
御史,
奉使東川,於
褒城,題
《黃明府》詩,其序云:
昔年曾於
解縣飲酒,余嘗為
觥錄事。嘗於
竇少府廳,有
一人後至,頻犯
語令,連飛
十數觥,
不勝其困,
迯席而去。醒後問人,前
虞鄉黃丞也,
此後絕不復知。
元和四年三月,
奉使東川,
十六日,至
褒城。
望驛有
大池,
樓榭甚盛。
逡巡,有
黃明府見迎。瞻其
形容,
髣髴似識,問其
前銜,即
往日之
迯席黃丞也。說
向前,事黃生
惘然而悟,因饋酒一樽,
艤舟請余
同載。余
不免其意,與之
盡歡,遍問
座隅山水則
褒女所
奔走城在其左,
諸葛所征之
路次其右,感今
懷古作贈
《黃明府詩》曰:
昔年曾
痛飲,
黃令困
飛觥。
席上當時走,
馬前今日迎。
依稀迷
姓字,
即漸識
平生。
故友身皆遠,
他鄉眼暫明。便
邀同榻坐,兼共摘
船行。
酒思臨風亂,
霜稜拂
地平。不看
深淺酌,貪愴
古今情。
邐迤七盤路,
陂陁數
大城。
花疑褒女笑,棧想
武侯征。
一種埋
幽石,老閒
千載名。
《乾𦠆子》:裴鈞
僕射大宴巡官。
裴弘泰後至,鈞
不悅。
弘泰曰:請
在座銀器,盡
斟酒滿之。隨飲以賜
弘泰,可乎。鈞許之。遂竭座上小爵,至
觥船。凡飲皆竭,
隨即填于懷。有
銀海受
一斗以上,以手捧而飲盡。踏其海捲抱之,索馬而去。鈞
使人問,
弘泰方
箕踞而坐。秤
所得銀器二百餘兩。
不覺大笑。
《全唐詩話》:
裴令公居守東洛,
夜宴半酣,
公索句
元白有德色,時公為
破題。次至
楊汝士曰:
昔日蘭亭無
豔質,
此時金谷有
高人。白知
不能加遽裂之曰:
笙歌鼎沸,勿作
冷淡生活。元顧曰:
樂天所謂能全其名者也。
《桂苑叢談》:周鄭客
唐衢,有
文學,老而
無成。
善哭,每
一聲,
音調哀切,聞者泣下。常遊
太原,遇享軍,
酒酣乃哭,
滿座不樂。
主人為之
罷宴矣。
《全唐詩話》:
寶曆中楊於陵僕射入覲其子
嗣復率
兩榜門生迎於
潼關宴
新昌里第僕射與所執坐
正寢嗣復領
諸生翼
兩序元白俱在,
賦詩席上,
汝士詩
後成,
元白覽之,
失色,詩曰:
隔座應須賜
御屏,盡將
仙翰入
高冥。
文章舊價留
鸞掖,
桃李新陰在
鯉庭。再
歲生徒陳
賀宴,
一時良史盡
傳馨。
當時疏廣雖云盛,詎有茲筵醉
醁醽。其日
大醉歸,謂其
子弟曰:吾
今日壓倒元白。
白樂天退居洛中,作
尚齒九老之會。序曰:胡吉劉鄭盧張等
六賢皆
多年壽,余亦次焉。於
東都弊居履道坊為
尚齒之會,
七老相顧,
既醉且歡,靜而思之,
此會希有,因各賦
七言六韻詩一章以記之。或傳諸
好事者,
時會昌五年三月二十四日,
樂天云
其年夏又有
二老,
年貌絕倫,
同歸故鄉,亦
來斯會,
續命書
姓名、
年齒、寫其
形貌,附於圖右,與前
七老題為
九老圖,仍以
一絕贈之云:
雪作鬚眉雲作衣,
遼東華表暮
雙歸。
當時一鶴猶
希有,
何況今逢兩
令威。又時
祕書狄兼謨河南尹盧貞以年
未及七十雖
與會而
不及列。
《劇談錄》:
通義坊
劉相國宅本
文宗朝朔方節度使李進賢舊第進賢起自
戎旅而
倜儻瑰瑋,累居
藩翰,富於
財寶,雖
豪侈奉身,
雅好賓客,有
中朝宿德常話在
名場日失意
邊遊進賢接,納
甚至其後京華相遇,時亦造其門屬,
牡丹盛開,因以
賞花為名,
及期而往,
聽事備陳飲饌宴席之間已非
尋常。舉杯
數巡,復引
眾賓歸內,
室宇華麗,
楹柱皆設
錦繡,
列筵甚廣,
器用悉是
黃金,
階前有
花數叢,覆以
錦幄,
妓妾俱服
紈綺,執
絲簧,善
歌舞者
至多,客之
左右皆有
女僕雙鬟者,
二人所須
無不必至,
承接之意
常日指
使者,
不如芳酒
綺肴,
窮極水陸,
至於僕乘供給,靡不
豐盈。自午迄於
明晨不睹,
杯盤狼籍,
朝士云:
邇後歷觀豪貴之屬
筵席臻
此者甚稀。
河南府伊闕縣前臨大溪,每
僚佐有入臺者,即
水中先有
小灘漲出
石礫金
沙澄澈
可愛。
牛相國為
縣尉,
一旦,忽報灘出。
翌日,
宰邑者
與同僚列筵于亭
上觀之,因召
耆宿詢其事,有
老吏云:此必
分司御史,非
西臺之命
若是,
西臺灘上當有雙
鸂鶒立
前後。
居人以此為則
相國潛揣縣僚
無出於己因舉杯祝曰:既
能有灘,
何惜一雙鸂鶒。宴未終,俄有飛下,不
旬日,拜
西臺監察御史。
朱崖李相國德裕嘗因睱
日休澣,
邀同列
宰相及
朝士宴語,時
畏景赫曦,咸有
鬱蒸之病
軒蓋候門已
及亭午
搢紳名士交扇不暇,將期
憇息於
清涼之所。
既而筵於
小齋,
不甚高敞,
四壁施設皆
古書名畫,俱有
炎爍之慮。及別,
列坐開樽煩暑都盡
良久,覺
清飆爽氣,凜若
高秋,
備設酒肴,
及昏而罷。
出戶則
火雲烈日,
熇然焦灼,有
好事者求親信問之云:此日唯以
金盆貯水,漬
白龍皮置於座末。
《玉泉子》:
李德裕退朝,多與
親表裴璟
破體笑,語詢以新事。
李問更有何說,裴云:別無新事,但
昨日坡下
郎官集送某官
出牧湖州,
飲餞郵亭,
人客甚眾。有
倉部白員外末至,崔駢
郎中作
錄事,下籌。白自以
卑秩,人
乘凌競,更
固辭。
上次酌
四大器,
白連飲
三器訖,飲
一器持之,而請
第四器名。
崔郎中云。亦別
無事,但
何必要
到處出頭腦。白
踉蹌仆于下座,竟不飲而去。
坐中有笑者,有
縮頭者,但
不知此
官人今日起得未。李
大怒,曰:
何由可奈,弟斯言果有之乎。曰:
固然。又
問弟
知白員外所止否,璟曰:知其某坊某曲。李曰:為某
傳語曰
員外,請至宅。白捧命又
憂恐,
比至,李曰:
久欲從容,
中外事屏,然
旬朔不要出人事。
既而白授
翰林學士。崔駢
汾州刺史,續改
洛州刺史,
流落外,
不復更
遊郎署。終
鴻臚卿。
崔
郢為
京兆尹日,
三司使在永達
亭子宴
丞郎。崔乘醉突飲,
眾人皆延之。時譙公
夏侯孜為戶
部使,
問曰:尹曾任
給舍否。崔曰:無。譙公曰:
若不曾歷
給舍,
京兆尹不合衝
丞郎宴。
命酒糾來,要下籌,且喫
罰爵。
取三大器物。
引滿飲之。
良久方起。決
引馬,
將軍至斃,崔出為
賓客分司。
鄭餘慶,
清儉有
重德。
一日,忽召諸朋
朝官數人
會食,眾皆。
朝僚以故相重望,皆
凌晨詣之。
至日高,
餘慶方出。閒話
移時,
諸人皆
囂然。
餘慶呼
左右曰:
處分廚家,
爛蒸去毛,
勿拗折項。
諸人相顧,
以為必蒸
鵝鴨之類。
逡巡,舁
抬盤出,
醬醋亦
極香新。
良久就食,人前下
粟米飯一碗,蒸
葫蘆一枚。
相國食美,
諸人強進而罷。
《劇談錄》:乾符中,
洛中有
豪貴子弟承藉勳蔭物用優足恣陳
錦衣玉食,
不以充詘為戒。
飲饌華鮮,極
口腹之欲。有李
史君出牧罷歸,
居止亦在
東洛,
深感其家
恩舊,欲召
諸子從容有
敬愛寺僧聖剛者,
常所來往。
李因以其宴為說僧曰:某與之
門徒久矣。每見其
飲食,
窮極水陸滋味,
常饌必以炭炊,
往往不愜其意,此乃
驕逸成性,
史君召之可乎。李曰:若求
象白猩唇恐
不可致,止於
精潔,
修辦小筵,未為
難事。
於是廣求珍異,俾
妻孥親為
調鼎,
備陳綺席雕盤選日為請,
弟兄列坐,
矜持儼若冰玉肴羞,每至
曾不下著,
主人揖之
再三,唯霑
果實而已。
及至水餐俱
致一匙於口,然
相盼良久,
咸若餐荼
食蘗。
李莫究其由,以
失飪為謝。
明日,復睹聖剛
備述諸子情貌,僧曰:某
前所說豈謬哉。而
因造其門以問之曰:李
史君特備
一筵庖膳間可為
豐潔,
何不略領其意。
諸子曰:
燔炙煎和,未得其法。僧曰:他物縱
不可食,炭炊之飰又嫌
何事。復曰:
上人未知凡以炭
炊飰先燒令熟,謂之
煉火方可
入爨,
不然猶有
煙氣。李
史君宅炭
不經煉,
是以難於餐啗。僧
撫掌大笑曰:此非
貧道所知也。
《盧氏雜說》:
大中年,
丞郎宴席,
蔣伸在座。忽斟
一杯言曰:
席上有孝於家,忠於國,及
名重於時者,飲此爵。舉皆
肅然,
無敢舉者。獨
李公景讓起引此爵,蔣曰:此宜
其然。
《小學》:
柳玭曰:
高侍郎兄弟三人俱居
清列,非
速客不二羹胾夕食齕,蔔匏
而已。
高越翰林學士次銖
給事中次鍇
禮部侍郎。
《酒譜》:
唐進士劉遇劉參、
郭保衡、王仲、
張道隱每
春選妓
三五人乘犢
小軍裸袒園中,叫笑
自若,曰
顛飲。
《北夢瑣言》:
唐羅給事隱、
顧博士雲,俱
受知於
相國令狐公綯。顧雖
鹺商之子,而
風韻詳整。羅亦
錢塘人,
鄉音乖刺。
相國子弟每有
宴會,顧獨與之。
丰韻談諧,莫辨其
寒素之士也。
唐
孫會宗僕射,即偓相
大王父也。宅中集
內外親表
開宴。有一
甥姪聞
朝官,
後至。及
中門,見
緋衣官人,
衣襟前
皆是酒污,
咄咄而出。
不相識。洎
即席,說與
主人。咸訝無此官。
沉思之,
乃是行酒時,於階上
酹酒,
草草傾潑也。
自此每
酹酒,
側身恭跪,一酹
而已,自孫氏始也,
今人三酹非也。有
裴迪者,贄相之
堂弟,無
文學于
荊南投筆事趙,
司徒為虞總
小將對客
側身一酹,
趙公未諭
朝賢問
風規極怪之笞七下
何不幸也。
《中山詩話》:
楊安國判監集
學官飲必
誦詩譜以
侑酒,舉杯
屬客曰:詩之興也,諒不於
上皇之世。且
飲酒。
裴如晦亦舉杯曰:
古者伏羲氏之
王天下也,
不能飲矣。
一坐皆笑而楊
不悟。
《衣冠盛事》:李某為
中丞,奏
孔尚書溫
徐相商為
監察御史,孔為
中丞,
李在外
多年,除
宗正少卿,歸而為
丞郎,每
讌集,
時人以為盛事。
《全唐詩話》:
王衍五年宴飲無度。
衍自唱
韓琮柳枝詞曰:
梁苑隋堤事已空,
萬條猶舞舊
春風。
何如思想千年事,惟見
楊花入
漢宮。
內侍宋光溥詠
胡曾詩曰:
吳王恃霸棄
雄才,貪向
姑蘇醉
綠醅。
不覺錢塘江上月,
一宵西送越兵來。
衍怒,
罷宴。曾有
詠史詩百篇行于世。
《朝野僉載》:
周嶺南首領陳元光設客,
令一袍褲行酒。光怒,令曳出,遂殺之。
須臾爛煮,以
食客。後呈其
二手,客懼,攫喉而吐。
《珍珠船》:
崔林群從多至
大官每
宴集,
組綬相輝,設
一榻置
象笏猶
重疊其上。三十年,間無
中外緦麻之喪。
《雲溪友議》:
麻衣黎瓘者
南海狂士也。游于
漳州頻于席上喧酗。
鄉飲之日,諸賓悉赴
客司獨
不召瓘,
瓘作翻
韻詩贈
崔使君,
坐中皆
大笑。崔使
馳騎迎之,其詩曰:
慣向溪邊折柳楊,
因循行客到州漳。
無端忤觸王衙押,
不得今朝看飲鄉。
《郡閣雅言》:
崔公佐牧名郡日宴
賓僚,有
一客巾屨不完,
衣破肘見。突筵而入,崔喜其來,令下
牙籌引滿數觥,
神色自若,
飲妓駭其
藍縷,因
大噱,客
獻詩曰:破額愨頭衫也穿,
使君猶許對
華筵。
今朝幸倚
文章守,
遮莫青
蛾笑揭天。崔令
掩口無咍
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