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一卷目錄
外戚部列傳九
南齊
陳肇之 劉壽之
裴璣之 王曄之
何戢 王慈
江祏劉暄 褚澄
梁
張穆之 張弘策
郄煜 石靈保
王騫 王錫
王僉
陳
章景明 沈法深
王固 柳惲
柳盼柳莊 沈君理
北魏一
賀訥 賀盧
賀悅 賀泥
劉羅辰 姚黃眉
杜超 杜道生
杜鳳皇 杜道儁
杜遺 杜元寶
杜銓 賀迷
閭毗
宮闈典第一百十一卷
外戚部列傳九
南齊
陳肇之
按
《南齊書·宣孝陳皇后傳》:后,
臨淮東陽人,
魏司徒矯
之後也。父
肇之,郡
孝廉。
建元元年,贈
金紫光祿大夫,
諡曰敬侯。
后母胡氏為
永昌縣靖君。
劉壽之
按
《南齊書·高昭劉皇后傳》:后,
廣陵人。
祖元之,父
壽之,並
員外郎。
后母桓氏夢吞
玉勝生后,時有
紫光滿室,以告
壽之,
壽之曰:恨
非是男。桓曰:雖女,亦
足興家矣。
后年十餘歲,歸
太祖,
建元三年,贈
后父金紫光祿大夫,母桓氏
上都鄉君;
壽之子興道
司徒屬,
文蔚豫章內史,義徽
光祿大夫,
義倫通直郎。
裴璣之
按
《南齊書·武穆裴皇后傳》:后,
河東聞喜人也。祖
朴之,
給事中。父璣之,
左軍參軍。
建元三年,后薨。
世祖即位,
追尊皇后。贈璣之
金紫光祿大夫,
后母檀氏餘杭廣昌鄉
元君。
王曄之
按
《南史·文安王皇后傳》:后,
琅邪臨沂人也。祖韶之,吳
興太守。父曄之,
太宰祭酒。宋世,
高帝為
文惠太子納后。
鬱林即位,尊后為
皇太后,贈
后父曄之
金紫光祿大夫,母桓氏
豐安縣君。
何戢
按
《南齊書本傳》:
戢,
字慧景,
廬江灊人也。
祖尚之,宋
司空。父偃,
金紫光祿大夫,
被遇於宋武。選
戢尚
山陰公主,拜
駙馬都尉。
解褐祕書郎,
太子中舍人,
司徒主簿,
新安王文學,
祕書丞,
中書郎。
景和世,
山陰主就帝求
吏部郎褚淵入
內侍己,
淵見拘逼,終不肯從,與
戢同居止
月餘日,
由是特申
情好。
明帝立,遷
司徒從事中郎,從
建安王休仁征
赭圻,板轉
戢司馬,除
黃門郎,出為
宣威將軍、
東陽太守,
吏部郎。
元徽初,
褚淵參朝政,引
戢為
侍中,
時年二十九。
戢以年未三十,
苦辭內侍,
表疏屢上,
時議許之。
改授司徒左長史。
太祖為
領軍,與
戢來往,數置
歡讌。
上好水引䴵,
戢令婦女
躬自執事以
設上焉。
久之,復為
侍中,遷
安成王車騎長史,加
輔國將軍、
濟陰太守,
行府、州事。出為
吳郡太守,以
疾歸。為
侍中,
祕書監,仍轉
中書令,
太祖相國左長史。
建元元年,遷
散騎常侍,
太子詹事,尋改
侍中,
詹事如故。
上欲轉
戢領選,問
尚書令褚淵,以
戢資重,欲加
常侍。
淵曰:宋世
王球從
侍中中書令單作吏部尚書,資與
戢相似,頃
選職方昔小輕,
不容頓加
常侍。
聖旨每以
蟬冕不宜過多,臣與
王儉既已左珥,若復加
戢,則
八座便有
三貂。若帖以驍、游亦為
不少。乃以
戢為
吏部尚書,加
驍騎將軍。
戢美容儀,
動止與
褚淵相慕,
時人呼為
小褚公。
家業富盛,性又
華侈,
衣被服飾,
極為奢麗。
三年,出為
左將軍、
吳興太守。上頗好
畫扇,
宋孝武賜
戢蟬雀扇,
善畫者
顧景秀所畫。時
陸探微、
顧彥先皆
能畫,歎其巧絕。
戢因
王晏獻之,
上令晏厚酬其意。
四年,卒。時
年三十六。贈
散騎常侍、
撫軍,
太守如故。
諡懿子。女為
鬱林王后,又贈
侍中、
光祿大夫。
王慈
按
《南齊書本傳》:
慈,
字伯寶,
瑯邪臨沂人,
司空僧虔子也。年
八歲,
外祖宋太宰江夏王義恭迎之
內齋,施
寶物恣聽所取,
慈取
素琴石研,
義恭善之。
少與從弟儉共
書學。除
祕書郎,
太子舍人,
安成王撫軍主簿,轉
記室。遷
祕書丞,
司徒左西屬,
右長史,
試守新安太守,
黃門郎,
太子中庶子,領
射聲校尉,
安成王冠軍,
豫章王司空長史,
司徒左長史,兼
侍中。出為
輔國將軍、
豫章內史,
父憂去官。起為
建武將軍、
吳郡太守。遷
寧朔將軍,
大司馬長史,重除
侍中,領
步兵校尉。
慈以
朝堂諱榜,非
古舊制,
上表曰:夫帝后之德,
綢繆天地,
君人之亮,
蟬聯日月。
至於名族不著,
昭自方策,
號諡聿宣,載伊簫籍。
所以魏臣據中以
建議,晉
主依經
以下詔。
朝堂榜誌,
諱字懸露,義非
綿古,
事殷中世,空失
資敬之情,徒乖
嚴配之道。
若乃武功鼎臣,
贊庸元吏,或以勳崇,或由姓表。故
孔悝見銘,謂標
叔舅,
子孟應圖,稱題霍氏。況以處
一之重,
列尊名以止仁;
無二之貴,夤沖文而
止敬。昔
東平即世,
孝章巡宮而
灑泣;
新野云終,和熙見似而
流涕。感循舊類,尚或
深心;矧觀徽跡,
能無惻隱。今
扃禁嶔邃,動延
車蓋,
若使鑾駕紆覽,
四時臨閱,
豈不重增
聖慮,用感
宸衷。愚謂空標
簡第,
無益於
匪躬;直述
朝堂,寧虧於
夕惕。
伏惟陛下保
合萬國,
齊聖群生,當刪
前基之弊軌,啟皇齊之
孝則。詔付外
詳議。
博士李撝議:據
《周禮》,
凡有新令,必奮鐸以
警眾,乃退
以憲之于
王宮。注憲,表懸之也。
太常丞王僴之議:
尊極之名,宜
率土同諱。目可得睹,口
不可言。口
不可言,則知
之者絕,知
之者絕,則
犯觸必眾。
儀曹郎任昉議:
撝取證明之文,
僴之即情
惟允。直班諱之典,爰自
漢世,降及
有晉,
歷代無爽。今之諱榜,
兼明義訓,邦
之字國,實為
前事之徵。
名諱之重,
情敬斯極,故懸諸
朝堂,
搢紳所聚,將使
起伏晨昏,
不違耳目,禁避之道,
昭然易從。此乃
敬恭之
深旨,何情典之或廢。
尊稱霍氏,
理例乖方。居下以名,
故以不名為重;
在上必諱,
故以班諱為尊。
因心則理
無不安,
即事則
習行已久,謂宜
式遵,
無所創革。慈議
不行。慈患腳,
世祖敕王晏曰:慈
在職未久,
既有微疾,
不堪朝,又
不能騎馬,聽
乘車在仗後。
江左來少例也。以疾
從閑任,轉
冠軍將軍、
司徒左長史。慈妻
劉秉女。子觀,尚
世祖長女吳縣公主,修婦禮,姑
未嘗交答。
江夏王鋒為
南徐州,妃,慈女也,以慈為
冠軍將軍、
東海太守,加秩
中二千石,行
徐州府事。還為
冠軍將軍、
廬陵王中軍長史,未拜,
永明九年,卒。年四十一。
謝超宗嘗謂
慈曰:卿書
何當及虔公。
慈曰:我之
不得仰及,猶雞之
不及鳳也。
時人以為名答。
追贈太常,
諡懿子。
江祏 劉暄
按
《南齊書本傳》:
祏,
字弘業,
濟陽考城人也。祖遵,
寧朔參軍。父
德鄰,
司徒右長史。
祏姑為
景皇后,少為
高宗所親,恩
如兄弟。宋末
解褐晉
熙國常侍,
太祖徐州西曹,
員外郎,
高宗冠軍參軍,帶
灄陽令,
竟陵王征北
參軍,
尚書水部郎。
高宗為
吳興,以
祏為
郡丞,加
宣威將軍。
廬陵王中軍功曹記室,
安陸王左軍諮議,領
錄事,帶
京兆太守。除
通直郎,補
南徐州別駕。
高宗輔政,委以
心腹。
隆昌元年,自正
員郎補
丹陽丞,
中書郎。
高宗為
驃騎,鎮
東府,以
祏為
諮議參軍,領
南昌太守,與
蕭誄對直
東府省內。
時新立
海陵,
人情未服,
高宗胛上有
赤誌,常祕
不傳,
祏勸帝出以
示人。
晉壽太守王洪範罷任還,上袒示之,曰:人皆謂此是
日月相。卿幸無泄言。
洪範曰:公
日月之相在軀,
如何可隱。轉
當言之
公卿。
上大悅。會
直後張伯、尹瓚等屢謀
竊發,
祏、
誄憂虞無計,每夕輒
託事外出。及
入纂議定,加
祏寧朔將軍。
高宗為
宣城王,
太史密奏圖緯云
一號當得十四年。
祏入,帝喜以示
祏曰:得此復何
所望。及
即位,遷守
衛尉,
將軍如故。
封安陸縣侯,邑
千戶。
祏祖遵,
以后父贈
金紫光祿大夫;父
德鄰,以帝舅亦贈
光祿大夫。
建武二年,遷
右衛將軍,掌
甲仗廉察。
四年,轉
太子詹事。
祏以外戚
親要,勢冠
當時,
遠致餉遺,或取
諸王第名書
好物。然
家行甚睦,待
子姪有
恩意。上
寢疾,
永泰元年,轉
祏為
侍中、
中書令,
出入殿省。上崩,
遺詔轉
右僕射,
祏弟
衛尉祀為
侍中,
敬皇后弟
劉暄為
衛尉。
東昏即位,
參掌選事。
高宗雖
顧命群公,而
意寄多在
祏兄弟。至是更
直殿內,
動止關諮。
永元元年,領
太子詹事。
劉暄遷
散騎常侍,
右衛將軍。
祏兄弟與
暄及
始安王遙光、
尚書令徐孝嗣、
領軍蕭坦之六人,
更日帖敕,時呼為
六貴。帝稍欲
行意,
孝嗣不能奪,
坦之雖時有
異同,而
祏堅意執制,帝深忿之。帝
失德既彰,
祏議
欲立江夏王寶元。
劉暄初為
寶元郢州行事,
執事過刻。
有人獻馬,
寶元欲看之,
暄曰:馬
何用看。妃索煮肫,
帳下諮
暄,
暄曰:旦已煮鵝,
不煩復此。
寶元恚曰:舅殊無
《渭陽》之情。
暄聞之亦
不悅。至是
不同祏議,
欲立建安王寶夤,
密謀于
遙光。
遙光自以
年長,
屬當鼎命,
微旨動
祏。
祏弟祀以
少主難保,勸
祏立
遙光。
暄以
遙光若立,已失
元舅之望,
不肯同。故
祏遲疑久不決。
遙光大怒,遣
左右黃曇慶于
清溪橋道中刺殺暄,曇慶見
暄部伍人多,
不敢發。事覺,
暄告
祏謀,帝
處分收
祏兄弟。
祀時直在內殿,疑有異,
遣信報
祏曰:
劉暄似有
異謀,今作何計。
祏曰:政當靜以鎮之耳。
俄而召
祏入見,停
中書省。初,
直齋袁文曠以
王敬則勳
當封,
祏執
不與。帝使
文曠取
祏,以
刀環築其心曰:復能奪我封否。
祏、
祀同日見殺。
祀字景昌,初為
南郡王國
常侍,歷
高祖驃騎東閣祭酒,
祕書丞,
晉安王鎮北
長史,
南東海太守,
行府、州事。
治下有
宣尼廟,
久廢不修,
祀更開掃
構立。
祀弟禧,
居喪早卒。有子廞,
字偉卿,年十二,聞收至,謂
家人曰:伯既
如此,
無心獨存。赴井死。
後帝于
後堂騎馬致適,顧謂
左右曰:
江祏若在,我當復能騎此不。
暄字士穆,
出身南陽國常侍。
遙光起事,以討
暄為名。事平,
暄遷
領軍將軍,
封平都縣侯,
千戶。其年,又見殺。
和帝中興元年,贈
祏衛將軍,
暄散騎常侍、
撫軍將軍,並
開府儀同三司,
祀散騎常侍、
太常卿。
褚澄
按
《南齊書·褚淵傳》:
淵弟澄,
字彥道。初,
湛之尚始
安公主,薨,納
側室郭氏,生
淵;後尚
吳郡公主,生
澄。
淵事主孝謹,主
愛之。
湛之亡,主表
淵為嫡。
澄尚
宋文帝女
廬江公主,拜
駙馬都尉。
歷官清顯。
善醫術。
建元中,為
吳郡太守,
豫章王感疾,
太祖召
澄為治,立愈。尋遷
左民尚書。
淵薨,
澄以錢萬一千就
招提寺贖
太祖所賜
淵白貂
坐褥,壞作裘及纓;又贖
淵介幘犀導及
淵常所乘黃牛。
永明元年,為
御史中丞袁彖所奏,
免官禁錮,
見原。遷
侍中,領
右軍將軍,以
勤謹見知。其年卒。
澄女為
東昏皇后。
永元元年,
追贈金紫光祿大夫。
梁
張穆之
按
《梁書·太祖獻皇后傳》:
后父穆之,
字思靜,
晉司空華
六世孫。
曾祖輿坐華誅,徙
興古,未至召還。及
過江,為
丞相掾,
太子舍人。
穆之少
方雅,
有識鑒。
宋元嘉中,為
員外散騎侍郎。與
吏部尚書江湛、
太子左率袁淑善,
淑薦之於
始興王濬,
濬深
引納焉。
穆之鑒其禍萌,思違其難,言
於湛求
外出。
湛將用為
東縣,固
乞遠郡,
久之,得為
寧遠將軍、
交阯太守。治有異績。會
刺史死,交土
大亂,
穆之威懷循拊,
境內以寧。
宋文帝聞之嘉焉,將
以為交州刺史,會病卒。
子弘籍,
字真藝,齊初為
鎮西參軍,卒於官。
高祖踐阼,
追贈穆之光祿大夫,加
金章。又詔曰:亡舅
齊鎮西參軍,
素風雅猷,夙肩
名輩,
降年不永,
早世潛輝。朕少
離苦辛,
情地彌切,雖
宅相克成,
輅車靡贈,
興言永往,
觸目慟心。可
追贈廷尉卿。弘籍無子,
從弟弘策以
第三子纘
為嗣,別有傳。
張弘策
按
《梁書本傳》:
弘策,
字真簡,
范陽方城人,文
獻皇后之
從父弟也。幼
以孝聞。母嘗
有疾,
五日不食,
弘策亦
不食。母彊為進粥,乃
食母所餘。遭
母憂,
三年不食鹽菜,
幾至滅性。
兄弟友愛,
不忍暫離,雖各有室,常同
臥起,世比之
姜肱兄弟。
起家齊
邵陵王國
常侍,遷
奉朝請、
西中郎
江夏王行參軍。
弘策與
高祖年相輩,幼
見親狎,𢘆隨
高祖遊處。每
入室,
常覺有
雲煙氣,體輒
肅然,
弘策由此特敬
高祖。
建武末,
弘策從
高祖宿,
酒酣,
徙席星下,語
及時事。
弘策因問高祖曰:
緯象云何。
國家故當無恙。
高祖曰:其
可言乎。
弘策因曰:請言其兆。
高祖曰:
漢北有
失地氣,
浙東有
急兵祥。今
冬初,魏必動;若動則亡
漢北。帝今
久疾,多
異議,萬一
伺釁,稽部且
乘機而作,是亦無成,徒自
驅除耳。
明年都邑有亂,
死人過于亂麻,齊之
歷數,
自茲亡矣。
梁、楚、漢當有
英雄興。
弘策曰:
英雄今何在。為己
富貴,為
在草茅。
高祖笑曰:
光武有云:安知非僕。
弘策起曰:今夜之言,是
天意也。請定
君臣之分。
高祖曰:舅欲效
鄧晨乎。是冬,魏軍寇
新野,
高祖將兵為援,且受
密旨,仍代
曹虎為
雍州。
弘策聞之心喜,謂
高祖曰:
夜中之言,
獨當驗矣。
高祖笑曰:且勿
多言。
弘策從
高祖西行,仍參
帷幄,
身親勞役,
不憚辛苦。
五年秋,
明帝崩,
遺詔以
高祖為
雍州刺史,乃表
弘策為
錄事參軍,帶
襄陽令。
高祖睹海
內方亂,有
匡濟之心,密為
儲備,
謀猷所及,惟
弘策而己。時
長沙宣武王罷
益州還,仍為
西中郎
長史,行
郢州事。
高祖使
弘策到
郢,陳計于
宣武王,語在
《高祖紀》。
弘策因說
王曰:昔
周室既衰,
諸侯力爭,齊桓蓋
中人耳,遂為
一匡九合,民到
于今稱之。
齊德告微,
四海方亂,
蒼生之命,
會應有主。以
郢居中流之要,雍部
有戎馬之饒,卿
兄弟英武,
當今無敵,
虎據兩州,參分
天下,
糾合義兵,為
百姓請命,廢昏立明,
易于反掌。
如此,則桓、文之業可成,
不世之功可建。
無為豎子所欺,
取笑身後。
雍州揣之已熟,願善圖之。王頗
不懌而
無以拒也。
義師將起,
高祖夜召弘策、
呂僧珍入宅定議,旦乃
發兵,以
弘策為
輔國將軍、
軍主,領
萬人督
後部軍事。
西臺建,為
步兵校尉,遷
車騎諮議參軍。
及郢城平,
蕭穎達、
楊公則諸將皆欲
頓軍夏口,
高祖以為宜乘勢
長驅,
直指京邑,以計語
弘策,
弘策與
高祖意合。又訪
寧遠將軍庾域,
域又同。乃命
眾軍即日上道,緣江至
建康,凡磯、浦、
村落,
軍行宿次、立
頓處所,
弘策逆為
圖測,皆
在目中。
義師至
新林,
王茂、
曹景宗等於大航方戰,
高祖遣
弘策持節勞勉,眾咸
奮厲。
是日,仍破
朱雀軍。
高祖入頓
石頭城,
弘策屯
門禁衛,
引接士類,多
全免。
城平,
高祖遣
弘策與
呂僧珍先入清宮,
封檢府庫。
于時城內珍寶委積,
弘策申勒部曲,
秋毫無犯。遷
衛尉卿,加
給事中。
天監初,加
散騎常侍,
洮陽縣侯,邑二千二百戶。
弘策盡忠奉上,
知無不為,
交遊故舊,隨才
薦拔,
縉紳皆趨焉。時
東昏餘黨初
逢赦令,多未
自安,
數百人因運
荻炬束仗,得入
南北掖作亂,燒
神虎門、
總章觀。前
軍司馬呂僧珍直殿內,以
宿衛兵拒破之,盜分入
衛尉府,
弘策方
救火,盜潛
後害之,
時年四十七。
高祖深慟惜焉。給
第一區,衣
一襲,錢十萬,布
百匹,蠟二百斤。詔曰:
亡從舅
衛尉,慮發所忽,
殞身祅豎。其
情理清貞,
器識淹濟,自藩
升朝,
契闊夷阻。加
外氏凋衰,饗嘗屢絕,
興感《渭陽》,
情寄斯在。方賴
忠勳,
翼宣寡薄,
報效無徵,
永言增慟。可贈
散騎常侍、
車騎將軍。給
鼓吹一部。
諡曰愍。
弘策為人寬厚通率,
篤舊故。及居
隆重,
不以貴勢自高。
故人賓客,
禮接如
布衣時。
祿賜皆
散之親友。及其
遇害,
莫不痛惜焉。子緬嗣,別有傳。
郗煜
按
《梁書·高祖德皇后傳》:后,
高平金鄉人也。父煜,
太子舍人,早卒。初,
后母尋陽公主方娠,夢
當生貴子。及
生后,有
赤光照於
室內,
器物盡明,
家人皆怪之。
宋後廢帝將納
為后;齊初,
安陸王緬又欲婚:
郗氏並辭以女疾,乃止。
建元末,
高祖始聘焉。及
踐阼,詔贈煜
金紫光祿大夫。煜尚
宋文帝女
尋陽公主,齊初
降封松滋縣君。煜子泛,
中軍臨川王記室參軍。
石靈保
按
《南史·文宣阮太后傳》:后,
會稽餘姚人也。
本姓石。
天監六年八月,生
元帝於
後宮。
賜姓阮氏。
承聖二年,
追贈太后父齊故
奉朝請靈保散騎常侍、
左衛將軍,
封武康侯,母陳氏
武康侯夫人。
王騫
按
《梁書·太宗王皇后傳》:
后父騫,
字思寂,
本名元成,與
齊高帝偏諱同,故
改焉。以
公子起家員外郎,遷
太子洗馬,
襲封南昌縣公,出為
義興太守。還為
驃騎諮議,
累遷黃門郎,
司徒右長史。性
凝簡,
不狎當世。嘗
從容謂
諸子曰:
吾家門戶,
所謂素族,
自可隨流平進,
不須苟求也。
永元末,遷
侍中,
不拜。
高祖霸府建,引為
大司馬諮議參軍,俄遷
侍中,領
越騎校尉。
高祖受禪,詔曰:
庭堅世祀,靡輟于
宗周,
樂毅錫壤,乃昭於
洪漢。齊故
太尉南昌公,
含章履道,
草昧興齊,
謨明翊贊,
同符在昔。雖
子房之蔚為
帝師,文若之隆
比王佐,
無以尚也。朕
膺歷受圖,
惟新寶命,
莘莘玉帛,
升降有典。
永言前代,敬惟
徽烈,
匪直懋勳,義
兼懷樹。可降封
南昌縣公為
侯,
食邑千戶。騫
襲爵,遷
度支尚書。
天監四年,出為
東陽太守,尋徙
吳郡。
八年,入為
太府卿,領
後軍將軍,遷
太常卿。
十一年,遷
中書令,加
員外散騎常侍。時
高祖於
鍾山造
大愛敬寺,騫舊墅在寺側,有
良田八十餘頃,即
晉丞相王導賜田也。
高祖遣
主書宣旨就騫求市,
欲以施寺。騫答旨云:此田不賣;
若是敕取,
所不敢言。
酬對又
脫略。
高祖怒,遂付市評
田價,以直逼還之。
由是忤旨,出為
吳興太守。在郡
臥疾不
視事。徵還,復為
度支尚書,加
給事中,領
射聲校尉。以
母憂去職。
普通三年十月卒,
時年四十九。詔贈
侍中、
金紫光祿大夫,
諡曰安。
子規襲爵,別有傳。
王錫
按
《梁書·王份傳》:
錫字公嘏,琳之
第二子也。幼而
警悟,與
兄弟受業,至應休散,常
獨留不起。年七八歲,猶隨
公主入宮,
高祖嘉其
聰敏,常為
朝士說之。
精力不勌,致損
右目。
公主每節其業,為飾
居宇。雖
童稚之中,
一無所好。十二,為
國子生。十四,舉
清茂,除
祕書郎,與
范陽張伯緒齊名,俱為
太子舍人。
丁父憂,
居喪盡禮。
服闋,除
太子洗馬。時
昭明尚幼,未與
臣僚相接。
高祖敕:
太子洗馬王錫、
祕書郎張纘,
親表英華,朝中
髦俊,
可以師友事之。以
戚屬封永安侯,除
晉安王友,
稱疾不行,
敕許受詔停都。
王冠日,以
府僚攝事。
普通初,魏始
連和,使
劉善明來聘,
敕使中書舍人朱异接之,
預讌者皆
歸化北人。
善明負其
才氣,
酒酣謂
异曰:
南國辯學如
中書者幾人。
异對曰:
异所以得
接賓宴者,乃
分職是司。
二國通和,所敦
親好;若以
才辯相尚,
則不容見使。
善明乃曰:
王錫、
張纘,
北間所聞,
云何可見。
异具啟,敕
即使于
南苑設宴,
錫與張纘、
朱异四人而已。
善明造席,遍
論經史,兼以
嘲謔,
錫、
纘隨方酬對,
無所稽疑,
未嘗訪彼
一事,
善明甚相嘆揖。
佗日謂
异曰:
一日見
二賢,寔副
所期,
不有君子,
安能為國。轉
中書郎,遷
給事黃門侍郎、
尚書吏部郎中,
時年二十四。謂
親友曰:吾
以外戚,謬被時知,多叨
人爵,
本非其志;兼比
羸病,
庶務難擁,
安能捨
其所好而徇
所不能。乃
稱疾不拜。便
謝遣胥徒,
拒絕賓客,掩扉
覃思,
室宇蕭然。
中大通六年正月,卒,時
年三十六。贈
侍中,給
東國祕器,
朝服一具,衣
一襲。
諡貞子。子泛、湜。
王僉
按
《梁書·王份傅》:
僉字公會,錫
第五弟也。
八歲丁父憂,
哀毀過禮。
服闋,召補
國子生,
祭酒袁昂稱為通理。策
高第,除
長史兼
祕書郎中,歷
尚書殿
中郎,
太子中舍人,與
吳郡陸襄對掌東宮管記。出為
建安太守。山酋方善、謝稀
聚徒依險,屢為民患,
僉潛設
方略,
率眾平之,有詔
褒美,
頒示州郡。除
威武將軍、
始興內史,丁
所生母憂,
固辭不拜。又除
寧遠將軍、
南康內史,屬
盧循作亂,
復轉僉為
安成內史,以
鎮撫之。還除
黃門侍郎,尋為
安西武陵王長史、
蜀郡太守。
僉憚
岨嶮,固以疾辭,因以
黜免。
久之,除
戎昭將軍、
尚書左丞,
復補黃門侍郎,遷
太子中庶子,掌
東宮管記。
太清二年十二月,卒,
時年四十五。贈
侍中,給
東園祕器,
朝服一具,衣
一襲。
承聖三年,
世祖追詔曰:賢而
不伐曰恭,
諡恭子。
陳
章景明
按
《陳書·高祖宣皇后傳》:
后父景明,
吳興烏程人。
本姓鈕,
為章氏
所養,因
改焉。
景明,
梁代官至
散騎侍郎。
后母蘇,嘗遇
道士以小龜
遺己,
光彩五色,曰:
三年有徵。乃期
后生,而
紫光照室,因失龜
所在。
高祖先娶同郡錢
仲方女,早卒,後乃聘后。及
踐阼,立為
皇后。
追贈景明特進、
金紫光祿大夫,加
金章紫綬,拜
后母蘇
安吉縣君。
二年,
安吉君卒,與
后父合葬吳興。
明年,
追封后父為
廣德縣侯,邑五百戶,
諡曰溫。后
親屬無在朝者,唯
族兄鈕洽官至
中散大夫。
沈法深
按
《陳書·世祖沈皇后傳》:
后父法深,
梁安前中
錄事參軍。
后年十餘歲,以
梁大同中歸於世祖。及
即位,為
皇后。
追贈后父法深
光祿大夫,加
金章紫綬,
封建成縣侯,邑五百戶,
諡曰恭,
追贈母高
綏安縣君,
諡曰定。
子欽,隨
世祖征伐,以功
至貞威
將軍、
安州刺史。
世祖即位,
襲爵建城縣侯,加
通直散騎常侍、
持節、
會稽等
九郡諸軍事、
明威將軍、
會稽太守,入為
侍中、
左衛將軍、
衛尉卿。
光大中,為
尚書右僕射,尋遷
左僕射。欽
素無技能,
奉己而已。
高宗即位,出為
雲麾將軍、
義興太守,秩
中二千石。
大建元年卒,
時年六十七,贈
侍中、
特進、翊
左將軍,
諡曰成。子觀嗣,
頗有學識,官至
御史中丞。
王固
按
《陳書本傳》:
固,
字子堅,
左光祿大夫通之弟也。少
清正,頗涉
文史,以
梁武帝甥
封莫口亭侯。舉
秀才。
起家梁祕書郎,遷
太子洗馬,掌
東宮管記,丁
所生母憂去職。
服闋,除
丹陽尹丞。
侯景之亂,奔于
荊州,
梁元帝承制以為相國戶曹屬,掌
管記。尋聘于
西魏,
魏人以其
梁氏外戚,
待之盛厚。
承聖元年,遷
太子中庶子,尋為貞威
將軍、
安南長史、
尋陽太守。
荊州陷,
固之
鄱陽,隨兄質度
東嶺,居
信安縣。
紹泰元年,徵為
侍中,
不就。
永定中,
移居吳郡。
世祖以
固清靜,且欲申以
婚姻。
天嘉二年,至都,拜
國子祭酒。
三年,遷
中書令。
四年,又為
散騎常侍、
國子祭酒。其年,以
固女為
皇太子妃,
禮遇甚重。
廢帝即位,授
侍中、
金紫光祿大夫。時
高宗輔政,
固以
廢帝外戚,
嬭媼恆
往來禁中,頗宣
密旨事,事洩,比將
伏誅,
高宗以
固本無兵權,
且居處
清潔,止免
所居官,
禁錮。
大建二年,
隨例為
招遠將軍、宣
惠豫章王諮議參軍。遷
大中大夫、
太常卿、
南徐州大中正。
七年,卒官,
時年六十三。贈
金紫光祿大夫。
喪事所須,隨由
資給。
至德二年改葬,
諡曰恭子。
固清虛寡欲,
居喪以孝聞。又
崇信佛法,
及丁所生母憂,遂
終身蔬食,夜則
坐禪,
晝誦佛經,兼習
《成實論》義,而於元言
非所長。嘗聘于
西魏,因
宴饗之際,請停殺
一羊,羊於
固前跪拜。又宴於
昆明池,
魏人
以南人嗜魚,大
設罟網,
固以
佛法咒之,遂
一鱗不獲。
子寬,官至
司徒左長史、
侍中。
柳惲
按
《南史·柳元景傳》:惔弟
惲,
字文暢,
少有志行。
好學,善
尺牘。與
陳郡謝𤅢鄰居,
深見友愛。
𤅢曰:宅南
柳郎,可為
儀表。初,
宋時有嵇元榮、羊蓋者,並
善琴,云傳
戴安道法。
惲從之學,
惲特窮其妙。
齊竟陵王子良聞而引
為法曹行參軍,唯與
王暕、陸果善。每歎曰:
暕雖
名家,
猶恐累我也。雅被
子良賞狎。
子良嘗
置酒後園,有
晉太傅謝安鳴琴在側,援以授
惲,
惲彈為
雅弄。
子良曰:卿巧越嵇心,妙臻
羊體,
良質美手,信在
今夜。
豈止當今稱奇,亦可
追蹤古烈。為
太子洗馬,
父憂去官,著
《述先頌》,申其
罔極之心,文甚
哀麗。
後試守
鄱陽相,聽
吏屬得盡
三年喪禮,署之
文教,
百姓稱焉。還除
驃騎從事中郎。
梁武帝至
建鄴,
惲候謁石頭,
以為征東府
司馬。
上牋請
城平之日,先收
圖籍,及遵漢
高寬大之義。帝從之。徙為
相國右司馬。
天監元年,除
長史兼
侍中,與
僕射沈約等共定
新律。
惲立性貞素,以
貴公子早
有令名,少工
篇什,為詩云:
亭皋木葉下,壟
首秋雲飛。
琅邪王融見而
嗟賞,因
書齋壁及所執
白團扇。
武帝與宴,必詔
惲賦詩。嘗和
武帝《登景陽樓》篇云:
太液滄波起,
長楊高樹秋,翠
葉承漢遠,
雕輦逐
風游。
深見賞美,
當時咸共
稱傳。歷
平越中郎將、
廣州刺史,
祕書監,
右衛將軍。再為
吳興太守,
為政清靜,
人吏懷之。於郡
感疾,
自陳解任。
父老千餘人拜表陳請,事未
施行,卒。初,
惲父世隆彈琴,為
士流第一,
惲每奏其父曲,常
感思。復
變體備寫古曲。嘗
賦詩未就,以筆捶琴,
坐客過,以著扣之,
惲驚其哀韻,乃製為
雅音。
後傳擊琴自
於此。
惲常以今聲轉棄
古法。乃著
《清調論》,
具有條流。
齊竟陵王嘗宿晏,明旦將朝,見
惲投壺梟
不絕,停轝
久之,
進見遂晚。
齊武帝遲之,王以
實對。
武帝復使為之,
賜絹二十匹。嘗與
瑯邪王瞻博射,嫌其皮闊,乃摘
梅帖
烏珠之上,發必
命中,觀者
驚駭。
梁武帝好
奕棋,使
惲品定棋譜,
登格者
二百七十八人,第其
優劣,為
《棋品》三卷。
惲為
第二焉。帝謂
周捨曰:吾聞
君子不可求備,
至如柳惲,
可謂具美。分其
才藝,
足了十人。
惲著
《十杖龜經》。性好
醫術,盡其
精妙。
少子偃,
字彥游,年十二,
梁武帝引見,詔問讀何書,對曰:
《尚書》。又問
有何美句,對曰:德惟
善政,政在
養民。眾咸異之。詔
尚武帝女長城公主,拜
駙馬都尉、
都亭侯,位
鄱陽內史,卒。
柳盼 柳莊
按
《陳書·高宗柳皇后傳》:后性
謙謹,
未嘗以
宗族為請,雖
衣食亦無所
分遺。弟
盼,
大建中尚世祖女富陽
公主,拜
駙馬都尉。
後主即位,以帝舅加
散騎常侍。
盼性愚戅,
使酒,
常因醉
乘馬入
殿門,為有司所劾,
坐免官,卒於家。贈
侍中、
中護軍。
后從祖弟
莊,
清警有
鍳識,
大建末,為
太子洗馬,掌
東宮管記。
後主即位,
稍遷至
散騎常侍、
衛尉卿。
禎明元年,轉
右衛將軍,兼
中書舍人,領
雍州大中正。自
盼卒後,
太后宗屬唯
莊為近,
兼素有名望,
由是深被
恩遇。尋遷
度支尚書。陳亡入
隋,為
岐州司馬。
沈君理
按
《陳書本傳》:
君理,
字仲倫,
吳興人也。祖僧畟,
梁左民尚書。父巡,素與
高祖相善,梁
太清中為
東陽太守。
侯景平後,
元帝徵為
少府卿。
荊州陷,
蕭察署
金紫光祿大夫。
君理美風儀,
博涉經史,
有識鑒。
起家湘東王法曹參軍。
高祖鎮
南徐州,巡遣
君理自
東陽謁于
高祖,
高祖器之,命尚
會稽長公主,辟為府
西曹掾,
稍遷中衛豫章王從事中郎,尋加
明威將軍,兼
尚書吏部侍郎。遷
給事黃門侍郎,監
吳郡。
高祖受禪,拜
駙馬都尉,
封永安亭侯。出為
吳郡太守。
是時兵革未寧,
百姓荒弊,
軍國之用,咸
資東境,
君理招集士卒,
修治器械,
民下悅附,深以
幹理見稱。
世祖嗣位,徵為
侍中,遷守
左民尚書,未拜,為
明威將軍、
丹陽尹。
天嘉三年,重授
左民尚書,領
步兵校尉,尋
改前軍
將軍。
四年,
侯安都徙鎮
江州,以
本官監
南徐州。
六年,出為
仁威將軍、
東陽太守。
天康元年,以
父憂去職。
君理因自請往
荊州迎喪柩,
朝議以
在位重臣,難令
出境,乃
令長兄
君嚴往焉。及還,將葬,詔贈巡
侍中、
領軍將軍,
諡曰敬子。其年起
君理為
信威將軍、
左衛將軍。又起為
持節、
都督東衡、衡
二州諸軍事、
仁威將軍、
東衡州刺史,領
始興內史。又起為
明威將軍、
中書令。
前後奪情者三,並
不就。
太建元年,
服闋,除
太子詹事,
行東宮事,遷
吏部尚書。
二年,
高宗以
君理女為
皇太子妃,
賜爵望蔡縣侯,邑五百戶。
四年,加
侍中。
五年,遷
尚書右僕射,領
吏部,
侍中如故。其年
有疾,
輿駕親臨視,
九月卒,
時年四十九。詔贈
侍中、
太子少傅。
喪事所須,隨由
資給。重贈翊
左將軍、
開府儀同三司,
侍中如故。
諡曰貞憲。
君理子遵儉早卒,以弟
君高子
遵禮為嗣。
君理第五叔邁,亦
方正有
幹局,仕
梁為
尚書金部郎。
永定中,
累遷中書侍郎。
天嘉中,歷
太僕、
廷尉,出為
鎮東始興王長史、
會稽郡丞,行
東揚州事。
光大元年,除
尚書吏部郎。
太建元年,遷為
通直散騎常侍,
侍東宮。
二年卒,
時年五十二,贈
散騎常侍。
君理第六弟
君高,
字季高,少
知名,性
剛直,有
吏能。以
家門外戚,早居
清顯,歷
太子舍人、
洗馬、
中舍人、
高宗司空府從事中郎、
廷尉卿。
太建元年,
東境大水,
百姓饑弊,乃以
君高為貞威
將軍、
吳令。尋除
太子中庶子、
尚書吏部郎、
衛尉卿。出為
宣遠將軍、
平南長沙王長史、
南海太守,行
廣州事。以女為
王妃,
固辭不行,復為
衛尉卿。
八年,詔授
持節、
都督交廣等十八州
諸軍事、
寧遠將軍、
平越中郎將、
廣州刺史。
嶺南俚、獠
世相攻伐,
君高本文吏,無
武幹,
推心撫御,甚得
民和。
十年,卒於官,
時年四十七。贈
散騎常侍,
諡曰祁子。
北魏一
賀訥
按
《魏書·外戚傳》:
訥,
代人,
太祖之元舅,獻
明后兄也。
其先世為君
長,
四方附國者數
十部。祖紇,始有勳於國,尚
平文女。父野千,尚
昭成女
遼西公主。
昭成崩,諸部
乖亂,獻
明后與
太祖及衛、秦
二王依
訥。會
苻堅使
劉庫仁分攝國事,
於是太祖還居
獨孤部。
訥總攝東部為
大人,
遷居大甯,行其
恩信,
眾多歸之,侔於
庫仁。
苻堅假
訥鷹揚將軍。後
劉顯之謀逆,
太祖聞之,
輕騎北歸訥。
訥見
太祖,
驚喜拜曰:
官家復國之後當念
老臣。
太祖笑答曰:誠如舅言,
要不忘也。
訥中弟染干麤暴,忌
太祖,常圖為逆,每為
皇姑遼西公主
擁護,故
染干不得肆其
禍心。
於是諸
部大人請
訥兄弟求舉
太祖為主。
染干曰:在
我國中,
何得爾也。
訥曰:帝,
大國之
世孫,
興復先業,於我
國中之福。常
相持獎,立
繼統勳,汝尚
異議,豈是
臣節。遂與
諸人勸進,
太祖登
代王位於牛川。及
太祖討
吐突鄰部,
訥兄弟遂懷異圖,率諸部救之。帝擊之,大潰,
訥西遁。
衛辰遣
子直力鞮征
訥。
訥告急請降,
太祖簡
精騎二十萬救之。遂徙
訥部落及
諸弟處之
東界。
訥又通於
慕容垂,
垂以訥為
歸善王。
染干謀殺訥而
代立,
訥遂與
染干相攻。
垂遣
子麟討之,敗
染干於牛都,破
訥於
赤城。
太祖遣師救
訥,麟乃
引退。
訥從
太祖平中原,拜
安遠將軍。
其後離散諸部,
分土定居,
不聽遷徙,其
君長大人皆同
編戶。
訥以
元舅,甚見
尊重,然無
統領。以
壽終於家。
賀盧
按
《魏書·賀訥傳》:
訥弟
盧,亦從
平中原,以功
賜爵遼西公。
太祖遣
盧會
衛王儀伐鄴,而
盧自以
太祖之季舅,
不肯受
儀節度。
太祖遣使責之,
盧遂忿恨。
與儀司馬丁
建構成其嫌,彌加
猜忌。會
太祖敕
儀去鄴,
盧亦
引歸,
太祖以
盧為
廣川太守。
盧性
雄豪,恥居
冀州刺史王輔下,
襲殺輔,奔
慕容德。
德以為并州刺史、
廣甯王。廣固販,
盧亦沒。
賀悅
按
《魏書·賀訥傳》:
訥從父弟
悅。初,
太祖之居
賀蘭部下,
人情未甚附,唯
悅舉部
隨從。又密為
太祖祈禱天神,
請成大業,出於
誠至。
太祖嘉之,甚見
寵待。後
平中原,以功
賜爵鉅鹿侯,
進爵北新。卒。
賀泥
按
《魏書·賀訥傳》:
悅子
泥,
襲爵,後降為
肥如侯。
太祖崩,
京師草草,
泥出舉烽于
安陽城北,
賀蘭部人皆往赴之。
太宗即位,乃罷。詔
泥與元渾等
八人拾遺左右。與
北新侯安同持節行并定
二州,
劾奏并州刺史元
六頭等皆
伏罪,
州郡肅然。
後從世祖征
赫連昌,以功
進爵為琅邪公,
軍國大議,每
參預焉。又征
蠕蠕,
為別道將,坐逐賊不進,詐增鹵,當斬,贖為
庶人。
久之,拜
光祿勳,為外
都大官,
復本爵。卒於官。
子醜建襲。
劉羅辰
按
《魏書·外戚傳》:
羅辰,
代人,宣
穆皇后之兄也。父眷,為
北部大人,帥
部落歸國。
羅辰有
智謀,謂眷曰:
從兄顯,
忍人也,願
早圖之。眷
不以為意。後
庫仁子顯殺眷而
代立,又
謀逆。及
太祖即位,討顯于
馬邑,追至彌澤,大破之。後奔
慕容麟,
麟徙之
中山,
羅辰率騎奔
太祖。顯恃
部眾之彊,每謀為逆,
羅辰輒先
聞奏,
以此特蒙
寵念。尋拜
南部大人。從
平中原,
以前後勳賜爵永安公,以
軍功除
征東將軍、
定州刺史。卒,
諡曰敬。子殊暉,
襲爵,位
并州刺史。卒。
子求引,位
武衛將軍。卒,
諡曰貞。子尒頭,位
魏昌、廮
陶二縣令,贈
鉅鹿太守。
子仁之,自有
《傳》。
姚黃眉
按
《魏書·外戚傳》:
黃眉,
姚興之子,
太宗昭哀
皇后之弟也。
姚泓滅,
黃眉間
來歸,
太宗厚禮待之,
賜爵隴西公,
尚陽翟公主,拜
駙馬都尉,賜
隸戶二百。
世祖即位,遷內
都大官,
後拜太常卿。卒,贈
雍州刺史、
隴西王,
諡曰獻,
陪葬金陵。
黃眉寬和溫厚,
希言得失。
世祖悼惜之,故贈有
加禮。
杜超
按
《魏書·外戚傳》:
超,
字祖仁,
魏郡鄴人,密
皇后之兄也。
少有節操。
泰常中,為
相州別駕。
奉使京師,時以法
禁不得與后
通問。
始光中,
世祖思念舅氏,以
超為
陽平公,尚
南安長公主,拜
駙馬都尉,
位大鴻臚卿。
車駕數幸其第,
賞賜巨萬。
神麚三年,以
超行
征南大將軍、
太宰,
進爵為王,鎮鄴。
追加超父豹鎮東
大將軍、
陽平景王,母曰
鉅鹿惠君。
真君五年,
超為
帳下所害,
世祖臨其喪,
哀慟者
久之。
諡曰成王。
杜道生
按
《魏書·杜超傳》:
超長子道生,
賜爵城陽侯。後為
秦州刺史,
進爵河東公。
杜鳳皇
按
《魏書·杜超傳》:
道生弟
鳳皇,襲
超爵,加
侍中、
特進。
世祖追思超不已,
欲以鳳皇為
定州刺史,
鳳皇不願違離闕庭,乃止。
杜道儁
按
《魏書·杜超傳》:
鳳皇弟
道儁,
賜爵發干侯,鎮
枋頭,除
兗州刺史。
杜遺
按
《魏書·杜超傳》:
超既薨,
復授超從弟遺侍中、
安南將軍、
開府、
相州刺史。入為內
都大官,
進爵廣平王。
遺性忠厚,頻歷
州郡,
所在著稱。薨,贈
太傅,
諡曰宣王。
杜元寶
按
《魏書·杜超傳》:
遺長子元寶,位
司空。
元寶弟引寶,
司隸校尉。
元寶又
進爵京兆王。及歸而父
遺喪,
明當入謝,
元寶欲以表聞。
高宗未知遺薨,怪其遲,召之。
元寶將入,
時人止之曰:宜以家憂自辭。
元寶欲見其寵,
不從,遂冒哀而入。
未幾,以
謀反伏誅,
親從皆斬,唯
元寶子
世衡逃免。時
朝議欲
追削超爵位,
中書令高允上表理之。後
兗州故吏汲宗等以
道儁遺愛在人,前
從坐受誅,
委骸土壤,求得
收葬。
書奏,詔義而聽之。贈
散騎常侍、
安南將軍、
南康公,
諡曰昭。
世衡襲
遺公爵。
杜銓
按
《魏書本傳》:
銓,
字士衡,
京兆人。
晉征南將軍預
五世孫也。祖冑,
苻堅太尉長史。父嶷,
慕容垂祕書監,仍
僑居趙郡。
銓學涉有
長者風,與
盧元、
高允等同被徵為
中書博士。初,密
太后父豹喪在
濮陽,
世祖欲命迎葬
於鄴,謂
司徒崔浩曰:
天下諸杜,
何處望高。
浩對
京兆為美。
世祖曰:朕今方
改葬外祖,
意欲取
京兆中
長老一人,
以為宗正,命
營護凶事。
浩曰:
中書博士杜銓,其家今在
趙郡,是
杜預之後,
於今為諸杜之最,
即可取之。
詔召見。
銓器貌瓌雅,
世祖感悅,謂
浩曰:此
真吾所欲也。
以為宗正,令與
杜超子道生迎豹
喪柩,致葬
鄴南。
銓遂與
超如親。
超謂
銓曰:
既是宗近,
何緣復
僑居趙郡。乃
延引同屬魏郡焉。遷
散騎侍郎,轉
中書侍郎,
賜爵新豐侯。卒,贈
平南將軍、
相州刺史,
魏縣侯,
諡曰宣。
子振,
字季元。
太和初,舉
秀才,卒於
中書博士。子遇,
字慶期。
起家奉朝請。轉
員外散騎侍郎、
尚書起部郎中。竊
官材瓦
起立私宅,
清論鄙之。遷
龍驤將軍、
中散大夫。出為
河東太守。卒,贈
中軍將軍、
都官尚書、
豫州刺史,
諡曰惠。
子鴻,
永熙中,
司徒倉曹參軍。
銓族子洪太,
字道廓。
延興中為
中書博士。
後使高麗,除
安遠將軍、
下邳太守,轉
梁郡太守。
太和中,除
鷹揚將軍、
絳城鎮將,帶
新昌、
陽平二
郡太守。卒,年五十二。子祖悅,
字士豁,
頗有識尚。
大將軍劉昶參軍事,
稍遷天水、
仇池二
郡太守,行
南秦州事。
正光中,入為
太尉、
汝南王悅
諮議參軍。
出除高陽太守,卒於郡。子長文,
字子儒。
肅宗挽郎、
員外散騎侍郎,
稍遷尚書郎。以
隨叔顒守
岐州勳,
賜爵始平伯,加
平東將軍。
天平末,卒於
西安將軍、
光祿大夫。贈
中軍將軍、
度支尚書、
雍州刺史。
長文第
四弟子達,
武定中,
齊文襄王大都督府戶曹參軍。祖悅弟顒,
字思顏,
頗有幹用。
解褐北中府錄事參軍。
正光中,
稍遷厲威
將軍、
盱眙太守,帶
大徐戍主。
元法僧之叛也,顒
逃竄獲免。後為
諫議大夫。
孝昌二年,為
西征軍司,行
岐州事。
蕭寶夤起逆,顒據州
不從。還,除征鹵
將軍、
東荊州刺史。以守
岐州勳,
封平陽縣開國伯,邑五百戶。
武泰中,
轉授岐州刺史。
永安中,除
涇州刺史。時
万俟醜奴充斥關右,
不行。乃為
都督,
防守岐州。
醜奴攻之,不剋。事寧,除
鎮西將軍、
光祿大夫。以勳又賞
安平縣開國伯,
食邑五百戶。以
平陽伯轉授弟
二子景仲。後為
征西將軍、
金紫光祿大夫,沒於
關西。
賀迷
按
《魏書·外戚傳》:迷,
代人。
從兄女,
世祖敬哀皇后,
皇后生
恭宗。初,后少孤,
無父兄
近親,唯迷以
從父故蒙
賜爵長鄉子。卒,贈
光祿大夫,
五原公。
閭毗
按
《魏書·外戚傳》:
毗,
代人。本
蠕蠕人,
世祖時自其國
來降。
毗即
恭皇后之兄也,
皇后生
高宗。
高宗太安二年,以
毗為
平北將軍,
賜爵河東公;弟紇為寧北
將軍,
賜爵零陵公。其年,並加
侍中,
進爵為王。
毗,
征東將軍、評
尚書事;紇,
征西將軍、中
都大官。自餘子弟
賜爵為
王者二人、公
五人、侯
六人、子
三人,
同時受拜。
所以隆崇舅氏,當
世榮之。
和平二年,
追諡后祖父延襄
康公,父辰
定襄懿王。
毗薨,贈
太尉,
追贈毗妻
河東王妃。
子惠襲。紇薨,贈
司空。子豆,後
賜名莊。
太和中,
初立三長,
以莊為
定戶籍
大使,甚
有時譽。
十六年,例降爵,後為
七兵尚書,卒。紇弟染,位外
都大官、
冀州刺史、
江夏公。卒。
先是,
高宗以
乳母常氏有
保護功,既
即位,尊為保
太后,後尊為
皇太后。
興安二年,
太后兄英,
字世華,
自肥如令超為
散騎常侍、
鎮軍大將軍,
賜爵遼西公。弟喜,鎮東
大將軍、祠
曹尚書、
帶方公。
三妹皆
封縣君,
妹夫王睹為
平州刺史、
遼東公。
追贈英祖、父,
苻堅扶風太守亥為
鎮西將軍、遼
西蘭公,
渤海太
守澄為
侍中、
征東大將軍、
太宰、
遼西獻王,英母許氏
博陵郡君。遣兼
太常盧度世持節改葬獻王於
遼西,
樹碑立廟,置
守冢百家。
太安初,英為
侍中、
征東大將軍、
太宰,
進爵為王。喜,
左光祿大夫,
改封燕郡。
從兄泰為
安東將軍、
朝鮮侯。訢子
伯夫,
散騎常侍、
選部尚書;
次子員,
金部尚書;
喜子振,
太子庶子。
三年,英領
太師、評
尚書事、內
都大官,
伏、寶、泰等州
刺史。
五年,詔
以太后母宋氏為
遼西王太妃。
和平元年,喜為
洛州刺史。初,英事宋
不能謹,而睹奉宋
甚至。
就食於
和龍,無
車牛,宋疲不進,睹負
宋於笈。至是,
宋於英等薄,
不如睹之篤。謂
太后曰:
何不王睹而黜英。
太后曰:英為
長兄,
門戶主也,
家內小小不順,
何足追計。睹雖
盡力,
故是他姓,
奈何在英上。
本州、
郡公,亦足報耳。
天安中,英為
平州刺史,訢為
幽州刺史,
伯夫進爵范陽公。英
黷貨,徙
燉煌。諸常自
興公及〈闕〉至是,皆以
親疏受爵賜田宅,
時為隆盛。後
伯夫為
洛州刺史,以
贓汙欺妄徵斬於
京師。
承明元年,徵英復官。薨,
諡遼西平王。始英之徵也,
夢日墜
其所居
黃山下水中,
村人以
車牛挽致
不能出,英獨抱載而歸,聞者異之。後員與
伯夫子禽可共為
飛書,
誣謗朝政。事發,
有司執憲,
刑及五族。
高祖以昭
太后故,罪止
一門。訢
年老,
赦免歸家,恕其孫
一人扶養之,給
奴婢田宅。其
家僮入者
百人,
金錦布帛數
萬計,賜
尚書以下,
宿衛以上。其
女壻及親從
在朝,
皆免官
歸本鄉。十一年,
高祖、
文明太后以昭
太后故,悉出其家
前後沒入婦女,以
喜子振試
守正平郡。卒。〈按魏以
保母尊為
太后已
屬
荒謬,茲復以其兄
常英著
《外戚傳》,今姑照
其所附
不特立傳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