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经--卷一

卷一 第 1459c 页
卷一 第 1459c 页


No. 2914
佛说观经


观十方佛法 念观十方佛者。坐观东方。廓
然大光。唯见一佛。结跏趺坐。举手说法。心
明观察。光明相好书然明了。常系在心不令
外缘心。若馀念摄念令还。如是见者便增至
十佛即见十佛。增至百佛。乃至千佛。乃至无
量无边佛。若近者则便转远广博。但见诸佛
光光相接。心明观察得如是者。复观想东南
方亦如上观。既得成已乃至西方。乃至十方
亦复如是。既向方方皆见佛。说法与当。复一
时往观十方佛。一念所缘周遍得见。定心成
就者。于定中见十方佛。皆与已说法疑网悉
卷一 第 1460a 页
除得无生忍。若有宿业因缘不见诸佛者。当
一日一夜六时忏悔。劝请随喜渐得见佛也。
纵使诸佛不为说法。是人心得安乐无诸患
也。

五门禅要经云。坐禅法要五门。一者安般。二
者不净。三慈心。四观缘。五念佛。安般不净二
门。观缘此三门。有内外境界。念佛慈心缘外
境界。所以五门者随众生病。若乱心多者教
以安般。若贪受多者教以不净。瞋恚多者教
以慈心。若著我多教以因缘。若不没心者教
以念佛。乃一心观佛。若观佛时当至心。观佛
相好。了了分别。已然后闭目忆念在心。若明
了即开目。极心观之明了。然后还坐。正身意
系念。如前如对真佛。明了无异。即白师云。系
念见佛无异。师言。汝还本坐系念额上一心
念佛。尔时额上有佛像相。从一至十乃至无
边。若行人所见多佛。从额上出者。若去身乃
远而还者乃见大乘人也。三乘人所出佛。还
近身作地金色。此诸佛尽人于平如掌。净如
镜。观己身明净如地。此名念佛三昧境界。得
是境界已白师云。此好境界。此名初门观也。
复今系念在心。然后观佛即见诸佛。从心出
乃手执琉璃仗。仗两头出。三乘人光焰有大
小。如是出已未后佛执仗。在心正立而住。末
后住佛。回身还入。先去佛尽来随人。若小乘
人入尽则止。若大乘人入已。悉从身毛孔满
于四海。上至有顶。下至风际。如是明已还来
人身如净琉璃。所以光明还来人身者。欲示
踊猛健疾境界。相好如是已如师云。此名一
卷一 第 1460b 页
切念处。以能生诸定故名念处。是邪道上杖
者定。相光者智慧相也。此内凡夫境也。复令
舍前二观。系心在脐。即一心观脐观脐不久
觉脐有动相。谛观不乱。见脐有物。如鹰卵。其
色鲜白。即再白师。师云。汝更观在处。乃观已
有莲华。疏璃为茎。黄金为台。台上有佛。结跏
趺坐。第一佛如脐中。复有莲华。上复有佛。结
跏趺坐。如是展转相出。乃至大海边。末后一
佛还入第二佛脐。第二佛还入第三佛脐。如
是展转还入乃至人脐。佛令为一一佛人。行
人脐中已。行人自诸毛孔之回出莲华。满虚
空中。如垂宝璎珞。如是出生诸莲花。尽入脐。
行人乃身体柔软。轻悦自见。己身明净如杂
宝色。即以白师。师云。大善成定相也。复令有
观脐中。即见顶有五瑞相。观已见有一佛。有
光中󱪶跏趺坐。更观佛有物。即见佛口中种
种莲华出。出已遍满大地。更观五光中佛。见
脐中五师子出。已食出莲华。已还入五色光
中。佛脐中师子入已五光。及佛即入此顶名
师子奋迅三昧定相也。行人观光入佛身已
行人作金色。已见脐中有物。如日月明净。见
已白师。师云。言更观即见佛。于腋下及腰中
出凡四佛。乃出已一一佛放无量日光。日光
明净。因日光见四天下色。上至有顶。下至风
际。总皆明了。如见掌中。无所挂碍。名为清净
解脱也。若见此已还见四佛。从出处如入。入
已复见焰光。前入后出。后入前出。左出右入。
右出左入。如是竟见自身明净。及水四边圆
满净光。名为念佛三昧。在四禅境界也。
卷一 第 1460c 页

修白骨观法 先观身皮肉筋脉总坏尽唯白
骨连。色如珂雪光亦如是。若不见者。譬如癞
病人。医语言。须饮血色同乳者即当差。其家
人令作银器盛血即令饮之。云汝病差也。其
病人云。血我当不吃。语云。白乳。汝肯不见中
物。悉皆白色耶。汝罪故见是血也。但作乳想。
莫念血想也。如是七日即变。为乳也。何况实
是白骨。而不能见也 乃见骨人人骨人之
中其心生灭相续如线贯珠。如是所见及观
外身亦如是。若心故精进不懈怠。如钻燧见
烟。穿井见泥。得水不久。若心静即行住坐卧
皆见白骨。了了如水澄。清则见面相。浊则不
见也。

观佛三昧 佛为法王。能令人得种种善法。
是故坐禅之人先当念佛。念佛者能令无量
罪灭也。人若念佛。佛亦念人。譬如王念于人
怨家不能侵害 念佛亦耳恶法敬为患也。
或云。佛不在世。云何忆念之。人自信无过于
服。当观如好佛像。如见真佛也。先从肉髻眉
毫下至足。复至肉髻相。相谛观还于静处。闭
目思念。系心在像。不令他缘。若有馀想收之
令还。心自观察如意得见。是名观缘定也。当
作是念。云我亦不往。像亦不来。乃见佛者当
由心定想住也 得观佛言。已然后进观生
身便得见之。如对面无异也 念心驰散。多
缘恶法。当如乳母看子。不令作恶。或心不肯
住。即责之云。生老病死苦常来逼切。若生天
上乐著妙欲无有治心。若坠恶道恐怖苦恼
即善心不生也 今遇佛教。当至心念佛。种
卷一 第 1461a 页
种责已。念心行住坐观。常得见佛也 然后
更进生身禅定。已展转则易生身观。法观者
既以观像心随相成就。即敛意入定即得见。
当因心于像以念。生身观云。如坐于菩提树
下。光明头照相奇特。又如鹿苑中为五比丘
说四谛法时。又如耆舍崛山放大光明为大
众说般若法时。随用一处。系念在心。不令散
乱。心想既得住。即便见佛。乃举身快乐贯彻
四支。譬如热得清凉寒遇温室。世间之乐无
已喻法身。法观者已于空中见佛生身。当因
生身观内法身。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
大悲无量善业。如人先见金瓶内有宝珠。所
以法身真妙。神智无比。无近无远。无难无易。
无边世界悉在目前 无有一法而不知者。
一切法无所不了。是故行人当专念不令散
乱。若心有馀缘即摄之令还。复复次一切命
过者。知当死时。先悉诸根如投大坑。发至梵
天。甚大怖畏。无边死贼唯佛力能救拔。兴种
种人天涅槃乐。复次一切诸佛世世常为一
切众生故不惜身命。如释迦佛。为太子时出
游见癞人。即敕医言。须得生人血饮之乃差
矣。太子云。是人难得一死一生即不可也
 即以自身与之。令病愈矣。佛为一切众生亦
复如是。佛恩深过父母过也 假使一切人
悉为一分二分。分中当念佛。不应馀念。如是
种种功德随念行事。若此念成断除结缚。乃
至可得无生忍。若不得定即生六欲天中。最
尊第一。后生诸佛前也。

无量寿佛观 无量寿观者。有二种人。钝根
卷一 第 1461b 页
者先观额上一寸无皮但见赤骨。念念在心
不令他缘。心若有馀念摄之令还。如是成已。
令变赤骨方可一寸令白如雪。既如是已令
观自身。皆白骨亦如雪色。得成已又观身骨。
作琉璃色。光明清净。观彻表里。如是见已。又
令琉璃身中放日光。自近乃远遍满阎浮唯
见光明。又摄其光入于身中。既入尽已复放
如初。凡诸观行从易及难。初少后多。从身中
放日光已。即于光中观阿弥陀佛。其佛身放
大光明。向西端坐。相谛观。然后总观其身。
结跏趺坐。如紫金山。系念在之。妙相不令他
缘。若有馀念收之令还。与佛对坐无异。如是
不久便可得见也 若利根者。乃便观作日
光。然光明想法界光明。乃于光中观之。便可
见佛也 行者若欲生为净土者。当作是观
也 乃观诸法实相云。世间如梦如幻皆无
实者。但以颠倒虚妄之□横起烦恼受诸罪
报。如人见小儿共争。瓦石土木等便生瞋闷。
观诸世间亦复如是。当与大悲誓愿度一切
有情。常伏其心。修行二忍。所为众生忍法忍
也。众生忍者。若恒沙等众生扣恶心。于己分
乃不生瞋恚也。种种恭敬不生欢喜也。又观
众生无先无后。若有先者则无因缘。是即无
初。若无初者亦无中后。如是观者□堕常断
二边。用安隐道观诸众生。不生邪见。是名众
生忍也。法忍者。当观诸清净毕竟空想。心无
挂碍能忍。是名法忍也 新发心者。虽未得
此法忍者。当如是修习也。又观诸毕竟空想。
而于众生常兴大悲。凡有善事无皆回向愿
卷一 第 1461c 页
生无量寿佛国也。
佛说观经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