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第 1a 页 WYG1476-024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古文雅正卷十四
礼部侍郎蔡世远编
孟子讲义序 张 栻
学者潜心孔孟必得其门而入愚以为莫先于义利之
辨盖圣学无所为而然也无所为而然者命之所以不
已性之所以不偏教之所以无穷也凡有所为而然者
皆人欲之私而非天理之所存此义利之分也自未尝
卷十四 第 1b 页 WYG1476-0245b.png
省察者言之终日之间鲜不为利矣非特名位货殖而
后为利也斯须之顷意之所向一涉于有所为虽有浅
深之不同而其徇已自私则一而巳如孟子所谓内交
要誉恶其声之类是也是心日滋则善端遏塞欲迩圣
贤之门墙以求自得岂非却行以望及前人乎使谈高
说妙不过茫渺臆度譬犹无根之木无本之水其何益
乎学者当立志以为先持敬以为本而精察于动静之
间毫釐之差审其为霄壤之判则有以用吾力矣学然
卷十四 第 2a 页 WYG1476-0246a.png
后知不足平时未觉吾利欲之多也灼然有见于义利
之辨将日救过不暇由是而不舍则趣益深理益明而
不可以已也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为
人者无适而非利为已者无适而非义曰利虽在己之
事亦为人也曰义则施诸人者亦莫非为己也嗟乎义
利之辨大矣岂特学者治已之所当先施之天下国家
一也王者所以建立邦本垂裕无疆以义故也而伯者
所以陷溺人心贻毒后世以利故也孟子当战国横流
卷十四 第 2b 页 WYG1476-0246b.png
之时发挥天理遏止人欲深切著明拨乱反正之大纲
也其微辞奥义备载七篇之书如某者虽曰服膺而学
力未充何足以窥究万一试以所见与诸君共讲之愿
无忽深思焉
学术治术本是一贯说得愈细微愈广大义利关头
深切著明尤发先儒所未发也
道学体统 陈 淳
圣贤所谓道学者初非有至幽难穷之理甚高难行之
卷十四 第 3a 页 WYG1476-0246c.png
事也亦不外乎人生日用之常耳盖道原于天命之奥
而实行乎日用之间在心而言则其体有仁义礼智之
性其用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情在身而言则其所
具有耳目口鼻四肢之用其所与有父子君臣夫妇兄
弟朋友之伦在人事而言则处而修身齐家应事接物
出而涖官理国牧民禦众微而起居言动衣服饮食大
而礼乐刑政财赋军师凡千条万绪莫不各有当然一
定不易之则皆天理自然流行著见而非人之所强为
卷十四 第 3b 页 WYG1476-0246d.png
者自一本而万殊而体用一原也合万殊而一本而显
微无问也上帝所降之衷即降乎此也生民所秉之彝
即秉乎此也以人之所同得乎此而虚灵不昩则谓之
明德以人之所共由乎此而无所不通则谓之达道尧
舜与途人同一禀也孔子与十室均一赋也圣人之所
以为圣生知安行乎此也学者之所以为学讲求践履
乎此也谓其君不能贼其君者也谓其民不能贼其民
者也自谓其身不能自贼者也操之则存舍之则亡迪
卷十四 第 4a 页 WYG1476-0247a.png
之则吉背之则凶盖皎然易知坦然易行也是岂有离
乎日用常行之外别自为一物至幽而难穷甚高而难
行也哉如或外此而他求则皆非大中至正之道圣贤
所不道也
了然洞然一以贯之○朱子门人推勉斋北溪为最
勉斋朱子所传以卒业然北溪下语亲切有胜于勉
斋处余尝谓朱子之后议论文字最醇切者北溪西
山鲁斋三先生也品亦最优尝举以质安溪先生先
卷十四 第 4b 页 WYG1476-0247b.png
生亦以为然○此与下篇俱严陵讲义也共四首登
其二先生吾漳人余家居时尝与都人士会讲泮宫
每举以相勖先生虽渺流风犹昨安得吾乡人有志
之士服膺先生教言率由先生之道庶闽学之复兴
乎
用功节目 陈 淳
道之浩浩何处下手圣门用功节目其大要不过曰致
知与力行而巳致者推之而至其极之谓致其知者所
卷十四 第 5a 页 WYG1476-0247c.png
以明万理于一心而使之无所疑也力者勉焉而不敢
怠之谓力其行者所以复万善于一己而使之无不备
也知不致则真是真非无以辨其行将何所适从必有
错认人欲作天理而不自觉者也行不力则虽精义入
神亦徒为空言而盛德至善竟何有于我哉此大学明
明德之功必以格物致知为先而诚意正心修身继其
后中庸择善固执之目必自夫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
笃行之而颜子称夫子循循善诱人亦唯在于博我以
卷十四 第 5b 页 WYG1476-0247d.png
文约我以礼而已无他说也然此二者亦非截然判先
后为二事犹之行者目视足履动辄相应盖亦交进而
互相发也故知之明则行愈达而行之力则知又益精
矣其所以为致知力行之地者必以敬为主敬者主一
无适之谓所以提撕警省此心使之惺惺乃心之生道
而圣学之所以贯动静彻终始之功也能敬则中有涵
养而大本清明由是而致知则心与理相涵而无颠寘
之患由是而力行则身与事相安而亦不复有捍格之
卷十四 第 6a 页 WYG1476-0248a.png
病矣虽然人性均善均可以适道而鲜有能从事于斯
者由其有二病一则病于安常习故而不能奋然立志
以求自拔一则病于偏执私主而不能豁然虚心以求
实见盖必如孟子以舜为法于天下而我犹未免为乡
人者为忧必期如舜而后已然后为能立志必如颜子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然后为能
虚其心既能立志而不肯自弃又能虚心而不敢自是
然后圣门用功节目循序而日进日日有惟新之益能升
卷十四 第 6b 页 WYG1476-0248b.png
堂入室惟吾之所欲而无所阻矣此又学者所当深自
警也
立志居敬致知力行为学之要程朱言之甚详此篇
合作一块醇明切至后段指点人立志处顽石亦须
点头又并说出虚心更为叮咛周至余初得此篇时
若获重宝后主鳌峰书院粘于壁间与同人共砺如
先生提命在前惟恐失坠也
直前奏劄 真德秀
卷十四 第 7a 页 WYG1476-0248c.png
臣闻君子小人之分义利而巳矣君子之心纯乎为义
故其得位也将以行其道小人之心纯乎为利故其得
位也将以济其欲二者操术不同故所以导其君者亦
异为君子者惟恐其君之不受諌为小人者惟恐其君
之不拒谏尝历考前古凡小人欲排正论大抵数端不
曰立异则曰好名不曰卖直则曰归过而其甚者则曰
朋党也谤讪也盖为君子者以引君当道为心政有得
失必不苟从不苟从则近乎立异矣竭忠论事必合人
卷十四 第 7b 页 WYG1476-0248d.png
情既合人情必得时誉如此则又近乎好名矣好直邻
于卖直救过类于归过乃至持论偶同则可谓之朋党
尽言无隐则可谓之谤讪只此数端皆迷误君心之酖
毒窒绝言路之榛荆也自非至圣至明未有不为所惑
仰惟本朝圣哲相承招徕谠言如恐弗及哲庙初用司
马光之言下诏求諌当时有不欲者豫设六事以排之
曰若阴有所怀犯非其分或扇摇事机之重或迎合已
行之令上以观望朝廷之意以徼幸希进下以昡惑流
卷十四 第 8a 页 WYG1476-0249a.png
俗之情以干取虚誉若是者必罚无赦光复疏争之以
为此非求諌乃拒諌也人臣惟不言言则入六事矣哲
宗宣仁亟俞其请而四方言利病者始获上闻元祐之
治实基乎此若乃指公论为流俗者王安石之私心分
上书为邪等者蔡京之奸计斥忠贤为伪党者韩侂胄
之狡谋覆辙甚明厥鉴非远臣愚伏望陛下恢弘圣度
以来天下之忠言昭晰圣鉴以察群臣之心术凡在廷
之士有劝陛下以亲近端良不讳已过者必君子也不
卷十四 第 8b 页 WYG1476-0249b.png
惟听受之又当奖擢之有劝陛下以疑忌人言恶闻阙
失者必小人也不惟拒绝之又当摈斥之使鸣凤之瑞
日闻而妖狐之音顿息若是而治功不隆天休不格者
非所闻也惟陛下留神反覆愚臣之言
此全从穷理阅历又身受其伤故能曲尽切中如此
中引司马公所驳六事尤为千古炯鉴
大学衍义序 真德秀
臣始读大学之书见其自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
卷十四 第 9a 页 WYG1476-0249c.png
家至于治国平天下其本末有序其先后有伦盖尝抚
卷三叹曰为人君者不可以不知大学为人臣者不可
以不知大学为人君而不知大学无以清出治之源为
人臣而不知大学无以尽正君之法既又考观在昔帝
王之治未有不本之身而达之天下者然后知此书所
陈实百圣传心之要典而非孔氏之私言也三代而下
此学失传其书虽存概以传记目之而巳求治者既莫
之或考言治者亦不以望其君独唐韩愈李翱尝举其
卷十四 第 9b 页 WYG1476-0249d.png
说见于原道复性之篇而立朝议论曾弗之及盖自秦
汉以后尊信此书者惟愈及翱而亦未知其为圣学之
渊源治道之根柢也况其他乎臣尝妄谓大学一书君
天下者之律令格例也本之则必治违之则必乱近世
大儒朱熹尝为章句或问以析其义宁皇之初入侍经
帷又尝以此书进讲愿治之君傥取其书玩而绎之则
凡帝王为治之序为学之本洞然于胸次矣臣不佞窃
思所以羽翼是书者故剟取经文二百有五字载于是
卷十四 第 10a 页 WYG1476-0250a.png
编而先之以尧典皋谟伊训与思齐之诗家人之卦者
见前圣之规抚不异乎此也继之以子思孟子荀况董
仲舒扬雄周敦颐之说者见后贤之议论不能外乎此
也尧舜禹汤文武之学纯乎此者也商高宗周成王之
学庶几乎此者也汉唐贤君之所谓学巳不能无悖乎
此矣而汉孝元以下数君之学或以技艺或以文辞则
甚缪乎此者也上下数千载间治乱存亡皆繇是出臣
故断然以为君天下之律令格例也虽然人君之学必
卷十四 第 10b 页 WYG1476-0250b.png
知其要然后有以为用力之地盖明道术辨人材审治
体察民情者人君格物致知之要也崇敬畏戒逸欲者
诚意正心之要也谨言行正威仪者修身之要也重妃
匹严内治定国本教戚属者齐家之要也四者之道得
则治国平天下在其中矣每条之中首以圣贤之明训
参以前古之事迹得失之鉴炳焉可观昔时入侍迩英
盖尝有志乎是比年以来屏居无事乃得翻阅经传汇
而辑之畎亩微忠朝思暮绎所得惟此秘之巾衍以俟
卷十四 第 11a 页 WYG1476-0250c.png
时而献焉其书之指皆本大学前列二者之纲后分四
者之目所以推衍大学之义也故题之曰大学衍义云
大学衍义一书引经摘史加以剖晰论断心法治法
微显毕具诚内圣外王之学合古来著书者而集其
大成也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当习复而身体之余
尝谓有宋道学五子而外断推西山为第一体用兼
优才德俱茂恨不究其用耳著作亦第一有功
南雄州学四先生祠堂记 真德秀
卷十四 第 11b 页 WYG1476-0250d.png
宝庆三年某月南雄州始立周子二程子朱子之祠于
学教授三山陈应龙以书属建人真某为之记某曰四
先生之道高矣美矣抑某之愚未能窥其藩也将何以
记之虽然昔尝闻其略矣道之大原出于天其用在天
下其传在圣贤此子思子之中庸所以有性道教之别
也盖性者智愚所同得道者古今之共由而明道阐教
以觉斯人则非圣贤莫能与故自尧舜至于孔子率五
百岁而圣人出孔子既没曾子子思与邹孟子复先后
卷十四 第 12a 页 WYG1476-0251a.png
而推明之百有馀岁之间一圣三贤更相授受然后尧
舜禹汤文武周公之所以开天常立人纪者粲焉昭陈
垂示罔极然则天之生圣贤也夫岂苟然哉不幸战国
嬴秦以后学术泮散无所统盟虽以董相韩文公之贤
相望于汉唐而于渊源之正体用之本犹有未究其极
者故仅能著卫道之功于一时而无以任传道之责于
万世天启圣朝文治休洽于是天禧明道以来迄于中
兴之世大儒继出以主张斯文为已任盖孔孟之道至
卷十四 第 12b 页 WYG1476-0251b.png
周子而复明周子之道至二程子而益明二程之道至
朱子而大明其视曾子子思邹孟氏之传若合符节岂
人所能为也哉天也然四先生之学岂若世之立奇见
尚新说求出乎前人所未及耶凡亦因乎天而已盖自
荀剔以恶与混为性而不知天命之本然老庄氏以虚
无为道而不知天理之至寔佛氏以刬灭彝伦为教而
不知天叙之不可易周子生乎绝学之后乃独深探本
原阐发幽秘二程子见而知之朱子又闻而知之述作
卷十四 第 13a 页 WYG1476-0251c.png
相承本末具备自是人知性不外乎仁义礼智而恶与
混非性也道不离乎日用事物而虚无非道也教必本
于君臣父子夫妇昆弟而刬灭彝伦非教也阐圣学之
户庭祛世人之矇瞆千载相传之正其不在兹乎呜呼
天之幸斯文也其亦至矣南雄为郡邈在峤南士习视
中州号称近厚夫以近厚之资迪之以至正之学必将
有俛焉自力者然陈君所望于学者果焉属耶天之命
我万善具全一毫有亏是旷天职昔之君子凛然渊冰
卷十四 第 13b 页 WYG1476-0251d.png
没世弗懈者凡以全吾所受焉耳嗟后之世何其与古
戾也利欲之风深入肺腑理义之习目为迂阔巳之良
贵弃置如弁髦而轩裳外物则决性命以求之弗舍也
吁是可不谓之大惑乎志于道者其将何所用力乎缅
观往昔百圣相传敬之一言寔其心法盖天下之理惟
中为至正惟诚为至极然敬所以中不敬则无中也敬
而后能诚不敬则无以为诚也气之决骤轶于奔驷敬
则其衔辔也情之横放甚于溃川敬则其堤防也故周
卷十四 第 14a 页 WYG1476-0252a.png
子主静之言程子主一之训皆其为人最切者而子朱
子又丁宁反复之学者傥于是而知勉焉思虑未萌必
戒必惧事物既接必恭必钦动静相因无少间断则天
德全而人欲泯大本之所以立达道之所以行其不由
此欤陈君幸以为然则愿以此刻于祠之壁为学者观
省之助若夫诵其言而不反诸躬惟其名之趍而匪寔
之践是岂四先生立教之意哉又岂陈君所望于南邦
之士者哉
卷十四 第 14b 页 WYG1476-0252b.png
欧曾王学记虽佳那及此篇从圣贤体要学者身心
指出的切示人读此有不猛然刻励者乎○余尝奉
安溪先生命辑五子名篇周子太极图说明道定性
书伊川好学论张子西铭朱子仁说是也采先儒讲
解及议论附注其间窃谓南轩孟子讲义序北溪用
工节目篇及西山南雄州四先生祠堂记此三篇最
为精切可以附之而无疑也太极西铭巳与通书正
蒙为科场取士之用人所珍诵故不入选
卷十四 第 15a 页 WYG1476-0252c.png
漳州示学者说 真德秀
予既新其郡之学又为之续廪士之费俾诵弦于斯者
微一日之辍焉教授陈君瑞甫过余而请曰公之于士
也有以安其居又有以足其食顾亡一言以淑之可乎
余谢曰此师儒之事也予何言虽然昔尝闻之孔氏矣
岂不曰古之学者为巳乎自汉以经术求士士为青紫
而明经唐以辞艺取士士为科目而业文其去圣人之
意远矣今之学者其果为巳而学欤其亦犹汉唐之士
卷十四 第 15b 页 WYG1476-0252d.png
有所利而学也如果为已而学则理不可以不穷性不
可以不尽不至圣贤之域弗止也若其有所利而学则
苟能操觚吮墨媒爵秩而贸轩裳斯足矣驵贾其心弗
顾也夷虏其行弗耻也此学者邪正之岐途也请以是
淑吾士可乎瑞甫曰敬闻命矣抑后世之言学者其有
得于孔氏之指欤曰后世之言学者其不缪于圣人鲜
矣独尝于唐之阳子近世之石子尹子有取焉阳子曰
学者学为忠孝也石子曰学者学为仁义也尹子曰学
卷十四 第 16a 页 WYG1476-0253a.png
者学为人也是三言者庶几圣门之遗意乎方唐之世
士习之陋甚矣阳子一旦倡斯言于末学如天球之音
威凤之鸣学者竦然洗心而易德归觐其亲者踵相蹑
焉理义之感人如此然则石子之言其有异于阳子欤
曰亡以异也仁者孝之原义者忠之干曰仁义则忠孝
在其中矣然则尹子之言其有异于二子欤曰亡以异
也夫人与天地并而为三才者也必也兼五常备万善
然后人之道立焉其警世之深为人之切又进乎二子
卷十四 第 16b 页 WYG1476-0253b.png
矣敢问所以学为人者奈何曰耳目肤体人之形也仁
义礼智人之性也君臣父子昆弟夫妇朋友人之职也
必循其性而不悖必尽其职而无愧然后其形可践也
孟子曰人之异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又
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夫天之生
斯人也与物亦甚异矣而孟子以为几希何哉盖所贵
乎人者以其有是心也是心不存则人之形虽具而人
之理巳亡矣人之理亡则其与物何别哉故均是人也
卷十四 第 17a 页 WYG1476-0253c.png
尽其道之极者圣人之所以参天地也违其理之常者
凡民之所以为禽犊也圣愚之分其端甚微而其末甚
远岂不大可惧耶予故曰尹子之言其警世之深为人
之切又进乎二子也吾党之士苟无意于圣贤之学则
巳傥有志焉则反躬内省于人道之当然者有一毫之
未至必将皇皇然如渴之欲饮馁之欲食也凛凛然如
负针芒而蹈茂棘也吾子幸以为然则愿以告夫同志
俾知太守之期乎士不在于徼人爵取世资而在乎敬
卷十四 第 17b 页 WYG1476-0253d.png
身而成德也瑞甫瞿然曰公之淑吾士者厚矣瑢请揭
其言于学以为士之则
忠孝仁义所以学为人不然人也而禽兽矣借三子
之言以发明之境地特新其苦口婆心以招天下有
志之士如聆其恳款之声
洪氏天目山房记 魏了翁
宝庆元年吾友洪舜俞自考功郎言事罢归于潜读书
天目山下宝福僧寺寺靓深舜俞合新故书得万有三
卷十四 第 18a 页 WYG1476-0254a.png
千卷藏之闻复阁下如李氏庐山故事而移书属余记
之余少诵苏文忠公山房记谓秦汉以来作者益众书
益多学者益以苟简又谓近岁市人转相摹刻书日传
万纸而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呜呼斯言也所以开
警后学不为不切至矣而士之病今未之有瘳也无亦
圣远言湮愈得而愈失时异事改愈变而愈下学士大
夫读之而不知其味行之而不见其端则亦舍之云尔
且古之学者始乎礼乐射御书数盖比物知类求仁入
卷十四 第 18b 页 WYG1476-0254b.png
德皆本诸此今礼㥾乐淫射御及数有其名无其义六
书之法惟小篆仅存而莫知好之为士者十名九舛不
暇问也五三六经之所传如仁义中诚性命天道鬼神
变化此致知格物之要也今往往善柔为仁果敢为义
依违以为中钝鲁以为诚气质以为性六物以为命元
虚以为天道也冥漠以为鬼神也有无以为变化也甚
则以察为知以荡为情以贪为欲以反经为权以捷给
为才以谲诈为术圣贤之言炳如日星而师异指殊其
卷十四 第 19a 页 WYG1476-0254c.png
流弊乃尔若夫先王之制又在所当讲而风气既降名
称亦讹有一事而数说一物而数名学者亦莫之质也
井牧居民之良法也而丘乘卒伍之不合则参以管仲
穰苴之法封建经国之大务也而百里五百里之不合
则托诸历代之异制宾兴之法自遂以降自王畿以外
无文则约诸乡遂之数郊丘禘祫大事也或以郊丘为
二或以禘祫为一庙学明堂先务也或以为异所而殊
制或以为一庙而八名七世之庙常典也而殷六庙周
卷十四 第 19b 页 WYG1476-0254d.png
二祧或亲尽而毁或宗无常数莫知折哀三年之丧达
礼也而有谓君大夫士庐服异等又有谓君卒哭而除
皆莫敢以为非大抵始去籍于周末大坏于秦觖望于
汉而尽覆于典午之乱二千年间凭私臆决罔闻于行
帝号官仪承秦舛矣郊祧庙室踵汉误矣衣冠乐律杂
胡制矣学校养不宾之士科举取投刺之人资格用自
陈之吏刺平人以为军而听其坐食髡农夫以规利而
纵其自奉授田无限而豪夺武断以相尚也出泉输租
卷十四 第 20a 页 WYG1476-0255a.png
而重科覆折以相蒙也呜呼生斯世也为斯民也而读
圣贤之书以求帝王之法使其心晓然见之且无所于
用也况众言殽乱始以春秋战国之壤制衷以秦汉晋
魏之杂仪终以郑王诸儒之臆说学者之耳目肺肠为
其所摇惑而不得以自信于是根本不立而异端得以
乘之利禄得以移之文词得以溺之则有口道六经而
心是佛老笃信而实践者矣则有心是圣学而辑为文
词随世以就功名者矣六经之书孔孟未及行也今二
卷十四 第 20b 页 WYG1476-0255b.png
干年矣而犹莫之行也余长而有闻晚益多惧舜俞以
藏书属记愿以所惧者相与切磋究之嗟乎其亦以余
言为过矣乎
鹤山与西山当宁理之世为道学人品之宗实能私
淑朱子者丰采言论略著朝端而横遭谤语不究于
用然是时正学公论一线未泯摈斥尊崇閒时迭见
故虽以理宗之弱而不至于亡至似道擅权日在醉
生梦死之中视二公之世反为治朝宜其及也读鹤
卷十四 第 21a 页 WYG1476-0255c.png
山此记知其平日读书穷理之功一腔复古救时之
念令我咨叹不置
论人才聚散劄子 牟子才
国家五星聚奎实主文治列圣相承惟以收览人才为
第一事虽棫朴之能官人卷阿之用吉士不是过也咸
平景德之间浑然不见其际所谓人才之太极政事之
太和也天圣以来王曾吕夷简相君子尝一聚矣未几
而散于景祐百官之一图又散于庆历圣德之一诗又
卷十四 第 21b 页 WYG1476-0255d.png
散于王拱辰打尽之一网是天圣以来之人才散于忠
邪之相激然其害止于散而巳神宗初年富弼复相至
和嘉祐之君子未至于散也熙宁之邪说一进而先朝
之大臣最先散未几而议新法不合者尽散未几而条
例司之贤者亦散是元丰之人才散于法令之变更也
然其害止于散而巳元祐初司马光相吕公著文彦博
相继辅政君子又聚矣品流太分事故反覆滥觞于吏
额之小争浸淫于调停之初议滔天于策题之分辨而
卷十四 第 22a 页 WYG1476-0256a.png
君子之党尽散极而至于朝堂之榜党碑之镌躏躤忠
贤曾草菅之不若是元祐之人才散于辨白之太过其
为祸盖不止于散也建中靖国初起范纯仁相韩宗彦
君子又聚矣天下方以快活差除为善而曾布温益志
在朋奸置政事局而轻元祐重元符进爱助图而左轼
辙右京卞意向一偏而君子遂尽去一皆以邪党目之是
建靖之人才散于中非中而靖非靖其为祸盖不止于
散也中兴以来张浚赵鼎为相君子又聚矣未几秦桧
卷十四 第 22b 页 WYG1476-0256b.png
当国力主和议一时谠论如胡铨等三十二人不肯附
丽如李纲等八十馀人率皆摈弃或死于囹圄或死于
贬所或流弃于魑魅之区累赦不移或栖迟于林泉之
下屏逐不出是绍兴之人才散于多主战而少主和其
为祸又不止于散也庆元初赵汝愚相凡一时知名之
士朝除暮拜略巳无遗奸憸小人仄目而蹙亟引匪类
布居台諌汝愚引用之人以次而去举幡六士屏窜朋
党之禁愈严士大夫之祸愈酷是庆元之人才散于嫉
卷十四 第 23a 页 WYG1476-0256c.png
专门而禁道学其为祸又不止于散也臣尝通考国朝
之人才大抵屡散推移不一偾起相攻抚往兴嗟可不
先几而逆致其防哉陛下即位几三十年君子之类凡三
聚而三散矣端平亲政一聚散也甲辰改祀二聚散也
丁未改化三聚散也今日二相并建公道复明翕若少
聚矣然方刚忠鲠者淹之外服魁垒卓杰者屈之家食
抱负耿介者多郁沈谨守端靖者罕拔擢或者犹以为
未聚也夫聚之常觉其难而散之常觉其易其聚也常
卷十四 第 23b 页 WYG1476-0256d.png
以至诚乐与之实其散也常以疑忌不容之过群凶窥
观弩羽叠至散之几也从中倒戈自相触击散之几也
意向小异衅隙渐生散之几也寓意歌诗更相贤圣散
之几也招纳党人平治旧怨散之几也显争力抵激怒
忿心散之几也其造端甚微为祸甚大月晕而风础汗
而雨事有其兆识者隐忧彼岂不知聚而为解散而为
屯聚而为泰散而为否然不能不散者上无以保之下
无以安之则散亦势之常也
卷十四 第 24a 页 WYG1476-0257a.png
宋代人才之聚散瞭若指掌可觇世变可长学识当
理宗之末宋氏气息奄奄人才消磨殆尽矣子才以
直累忤史嵩之贾似道而不屈发愤上此疏盖亦忠
于谋国者子才李方子之门人也李乃朱门高第
正气歌序 文天祥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
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暇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
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
卷十四 第 24b 页 WYG1476-0257b.png
乍晴暴阴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
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
遝面目污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积臭暴尸或腐鼠恶
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
以孱弱俯仰其间于兹二年矣审如是殆有养致然尔
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
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
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卷十四 第 25a 页 WYG1476-0257c.png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
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
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
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稽侍中血为张睢阳
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
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氐羯或为击贼笏逆
竖头破裂是气所旁薄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
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
卷十四 第 25b 页 WYG1476-0257d.png
之根嗟予遘阳九𨽻也实不力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
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阒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露雾分作沟中瘠如
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
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
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巳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
读古道照颜色
文山以年少对策第状元策以法天不息为主一气
卷十四 第 26a 页 WYG1476-0258a.png
呵成数千言主司赏之曰古义若龟鉴忠肝如铁石
敢以是为得人贺则公之正气自幼学时已养之矣
结句曰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以此知养气者不
可不读书也特不为章句之儒耳歌中又曰皇路当
清夷含和吐明庭公岂乐以死节见哉
交信录序 谢枋得
天下有达道不曰朋友而曰朋友之交交者精神有契
道德有同非外相慕也夫交以朋友视君臣父子夫妇
卷十四 第 26b 页 WYG1476-0258b.png
昆弟则疏矣易大传曰定其交而后求定者见其心之
可交也交亦岂易定哉公卿求士见其才不见其心能
负人吾视魏其侯翟廷尉悲之士求公卿见其势不见
其心能污人吾视剔雄班固蔡邕笑之契之教人曰朋
友有信孔门合交与信并言信而交交而愈信亦可以
无悔矣同富贵相忌而有九官十臣同贫贱相疏而有
仲尼弟子同患难相怨而有东汉党人此谓交此谓信
此朋友得以列于人伦也今人录交曰云萍云萍皆无
卷十四 第 27a 页 WYG1476-0258c.png
情之物义巳不信交何能坚请名之曰交信录交无上
下无贵贱无死生吾尽吾信不敢求诸人百年之间万
世之后傥能无愧天地而谓之人始可见朋友之助始
可言交信矣
古来所以成为不朽人豪者学问与师友之益耳非
学问无以成深造之功非师友无以激厉志气而日进
于精微故朋友得列五伦叠山上不负君下不负友
寥寥数语丹心炳如
卷十四 第 27b 页 WYG1476-0258d.png
论书之失 吴 海
道之不明学害之也学之不纯书害之也今天下之书
巳多矣然诗书易礼乐春秋孝经论语大学中庸七篇
凡六经圣贤之言未尝多也商周以下秦汉以来十八
代史记纪传表志编年纪事之不可无者未尝多也所
以多者皆诸子百氏外家杂言异端邪说数之不可计
其名读之毕世不能尽其卷帙无益于心身不资于国
家非有补于教化风俗治道徒为多矣况其偏蔽邪曲
卷十四 第 28a 页 WYG1476-0259a.png
足以湮正理炫耀反覆足以蛊人心其揣摩计较欺夺
足以坏治道使人身心不安顺上下不相亲福禄不常
有皆是书之罪也然其言或放荡而无涯或幽昧而难
穷或狎志而易入或近利而有功故世鲜有不好之者
至其诙谐鄙俚隐谬神怪之浅近可笑诞妄不足信者
则俗儒贱工又争取以为博物洽闻夫杨墨老佛诸书
六经之贼也管商申韩诸书治道之贼也遗事外传史
氏之贼也芜词蔓说文章之贼也窃意上之人有王者
卷十四 第 28b 页 WYG1476-0259b.png
作将悉取其书而禁绝之然后读者得以专其力于圣
贤之言精其志于身心之学玩其意于国家得失成败
之数考其实于古今治乱兴亡之迹如是则学正而道
明而书为有益于世不然者日盛一日世滋一世夫岂
有穷哉夫欲禁之必自上始使朝廷大臣通经术者会
诸儒讲论定其品目自经史某书某书及宋道学诸儒
之遗言不禁其他则皆禁之诸家文集自先秦以来近世
诸儒之文悉皆纂辑类为大全其馀一切除去必秘府
卷十四 第 29a 页 WYG1476-0259c.png
不蓄绝其根本然后出令天下非官所定民不得辄藏
坊市不得利鬻场屋引用者黜降停革民间文字不得
引无稽之言异书既绝数十年之后童稚生长不涉异
闻其心志不惑惟经史圣贤之言入者为主于以养德
毓才广量成器其效岂小小哉
先生名海字朝宗元之隐君子也闽人仪封张先生
抚闽时尝梓其文以行世名闻过斋集行修言醇足
以传世斯篇论属奇创难行而下语皆可据使读书
卷十四 第 29b 页 WYG1476-0259d.png
者赌此而知要内返而切体不为泛览徇外之学是一
关头
上治道疏 许 衡
民生有欲无主乃乱上天眷命作之君师必与之聪明
刚断之资重厚包容之量使首出庶物而表正万邦此
盖天以至难任之非予之可安之地而娱之也尧舜以
来圣帝明君莫不兢兢业业小心畏慎日中不暇未明
求衣诚知天之所畀至难之任初不可以易心处知其
卷十四 第 30a 页 WYG1476-0260a.png
为难而以难处则难或可易不知为难而以易处则它
日之难有不可言者矣臣请举其切而要者款陈于后
人君不患出言之难而患践言之难昔刘安世见司马
温公问尽心行巳之要可以终身行之者公曰其诚乎
刘公问行之何先公曰自不妄语始刘公初甚易之及
退而自隐括日之所行与凡所言自相掣肘矛盾者多
矣力行七年而后成自此言行一致表里相应遇事坦
然常有馀裕臣按刘安世一士人也所交者一家之亲
卷十四 第 30b 页 WYG1476-0260b.png
一乡之众同列之臣而止耳况天下之大兆民之众日
有万几而人君以一身一世酬酢之欲言无失岂易能
哉故有昔之所言而今日不记者今之所命而后日自
违者可否异同纷更变易纲纪不得布而法度不得立
臣下虽欲黾勉而竟无所持循徒汩没于琐碎之中卒
于无补苟从古者大学之道以修身为本凡一事之来
一言之发必求其所以然与其所当然不牵于爱憎喜
怒虚心端意熟思而审处之虽有不中者盖鲜矣奈何
卷十四 第 31a 页 WYG1476-0260c.png
为人上者多乐舒肆为人臣者多事容悦容悦本为私
也私心盛则不畏人矣舒肆本为欲也欲心炽则不畏
天矣以不畏天之心与不畏人之心感合无间则其所
务者皆快心事耳又岂肯兢兢业业以修身为本一言
一事熟思而审处之乎此人君践言之难所以又难于
天下之人也人君惟无喜怒也有喜恕则赞其喜以市
恩鼓其怒以张势人君惟无爱憎也有爱憎则假其爱
以济私藉其憎以复怨甚至本无喜也诳之使喜本无
卷十四 第 31b 页 WYG1476-0260d.png
怒也激之使怒本不足爱也强誉之使爱本无可憎也
强短之使憎若是则进者未必为君子退者未必为小
人以至赏罚生杀鲜有得其正者人君不悟日在欺中
方仗若曹擿发细隐以防天下之欺尚可防耶大抵人
君以知人为贵以用人为急用得其人则无事于防矣
既不出此则所近者争进之人耳好利之人耳无耻之
人耳贤者以公为心以爱为心不为利回不为势屈寘
之周行则庶事得其正天下被其泽然或遭时不偶务
卷十四 第 32a 页 WYG1476-0261a.png
自韬晦有举一世而人不知者虽或知之而当路之人
未有同类不见汲引独人君有不知者人君虽或知之
召之命之泛如厮养而贤者有不屑就者虽或接之以
貌待之以礼而其所言不见信用有超然引去者虽或
信用复使小人参于其间责小利期近效有用贤之名
无用贤之实贤者亦岂肯尸位素餐徒费廪禄取讥诮
于天下也虽然此特论难进者然也又有难合者焉人
君位处崇高日受容悦大抵乐闻人之过而不乐闻己
卷十四 第 32b 页 WYG1476-0261b.png
之过务快己之心而不务快民之心贤者必欲匡而正
之扶而安之使如尧舜之正尧舜之安而后巳故其势
难合况奸邪佞倖丑正恶直肆为诋毁多方以陷之将
见罪戾之不免又可望庶事得其正天下被其泽邪自
古及今端人雅士所以重于进而轻于退者盖以此尔
大禹圣人闻善即拜益戒之曰任贤勿贰去邪勿疑贰
之一言在大禹犹当警省后世人主宜如何哉此任贤
之难也奸邪之人其为心险其用术巧人君不察以谄
卷十四 第 33a 页 WYG1476-0261c.png
为恭以讦为公以欺为可信以佞为可近爱隆于上威
擅于下大臣不敢议近亲不敢言毒被天下而莫之知
至是而求去之不巳难乎虽然此由人主不悟误至于
此犹有说焉如宇文士及之佞大宗灼见其情而竟不
能斥李林甫妒贤明皇洞见其奸而卒不能退邪之惑
人有如此者可不畏哉为人君者不喜闻过为人臣者
不敢尽言合二者之心以求天下之心则其难得也固
宜三代而下称盛治者无若汉之文景然考之当时天
卷十四 第 33b 页 WYG1476-0261d.png
象屡变文景克承天心消弭变异使四十年间海内殷
富黎庶乐业臣窃见前年秋孛出西方彗出东方去年
冬彗见东方复见西方议者咸谓当除旧布新以应天
变臣谓曷若文景之恭俭爱民为理明义正而可信也
天之树君本为下民举其要则脩德用贤爱民三者而
巳此谓治本治本立则纪纲可布法度可立治功可必
也
元世祖至元三年召鲁斋至京师命议事中书省鲁
卷十四 第 34a 页 WYG1476-0262a.png
斋乃上此疏第一条定立国规模当依汉法治之第
二条言用人立法之要此第三条也第四条言养农
民兴教化第五条言定民志皆明畅亲切此条尤精
故录之○鲁斋以程朱之的派为正心诚意之学世
祖稍用其言其效巳如此使能如先主之用武侯苻
坚之用景略治功当不止此世有谓道学为不适于
用者盍详观元初之事○元之立国鲁斋与耶律楚
材最有功鲁斋学正而气刚以阿哈玛特之权奸而鲁
卷十四 第 34b 页 WYG1476-0262b.png
斋劾之所由与匡衡孔光等悬绝也
与窦先生书 许 衡
老病侵寻归心急迫思所以上请未得其门也迩来相
从实望见教不意复有引荐之言闻之踧踖且惊且惧
邸舍中恳陈所以不可之故至于再三始蒙惠许违别
三数日复虑他说间之不终前惠是用喋喋重陈向来
恳祷不可之意尝谓天下古今一治一乱治无常治乱
无常乱乱之中有治焉治之中有乱焉乱极而入于治
卷十四 第 35a 页 WYG1476-0262c.png
治极而入于乱乱之终治之始也治之终乱之始也治
乱相循天人交胜天之胜质掩文也人之胜文胜质也
天胜不巳则复而至于平平则文著而行矣故凡善恶
得失之应无妄然者而世谓之治治非一日之为也其
来有素也人胜不巳则积而至于偏偏则文没不用矣
故凡善恶得失之迹若谬焉者而世谓之乱乱非一日
之为也其来有素也析而言之有天焉有人焉究而言
之莫非命也命之所在时也时之所向势也势不可为
卷十四 第 35b 页 WYG1476-0262d.png
时不可犯顺而处之则进退出处穷达得丧莫非义也
古之所谓聪明睿智者唯能识此也所谓神武而不杀
者惟能体此也或者横加巳意欲先天而开之拂时而
举之是揠苗也是代大匠斲也揠苗则害稼代匠则伤
手是岂成己成物之道哉即其违顺之多寡乃其吉凶
悔吝之多寡也生平拙学认此为的信而守之罔敢自
异今先生直欲以助长之力挤之伤手之地是果相知
者所为耶无益清朝徒重后悔岂交游汎汎不足为之
卷十四 第 36a 页 WYG1476-0263a.png
虑耶抑真以樗散为可用之材也相爱之深未应乃尔
若夫春日池塘秋风禾黍夏未雨蚕老麦收冬将寒囷
盈箱积门喧童稚架满琴书山色水光诗怀酒兴拙谋
或可以办此也是以心思意向日日在此安此乐此言
亦此书亦此百周千折必期得此而后巳先生不此之
助而彼之助是不可其所可而可其所不可也其可哉
将爱之实害之万惟恕察言不能檃
悚息待罪
士必有难进易退之节而后可胜天下国家之重先
卷十四 第 36b 页 WYG1476-0263b.png
生倡绝学于南北未通之日及被遇元世祖为儒宗
为名世而屡召屡辞今观此书中怀恬退乃尔王文
忠所谓或躬耕太行之麓或判事中书之堂钟鼎山
林盖有不加不损者在矣○案中统书已酉窦默与
王鹗面论王文统不宜在相位荐衡代之书疑作于
此
疑道山房记 吴 澄
永平郑侯鹏南严重清谨为时名流而不以所能自足
卷十四 第 37a 页 WYG1476-0263c.png
也谓仕必资于学学必志于道别业在滕州筑山房为
游居之所取子思子之语而扁之曰凝道不远二千里
走书徵言于予夫世之成室屋者往往有记记者纪其
栋宇之规制营构之岁月而巳稍能文辞者可命也而
奚以予言为侯之意宁不以予尝讲闻于儒先之绪论
而欲俾言其所谓凝道者乎呜呼道不易言也言之易
者未必真有见也非真有见不言是妄言也而予何敢
夫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虽然侯之意不可以不
卷十四 第 37b 页 WYG1476-0263d.png
荅也讵容巳于言哉请言其似道在天地间犹水之在
大海道之中有人犹水之中有器浸灌此器者水也纳
受此水者器也水中之器或沉或浮而器中之水或入
或出器与水未合一也水在器中凝而为水则器与水
永不相离而水为器所有矣人之于道犹是也有以凝
之则道在我无以凝之则道自道我自我道岂我之有
哉人之生也或智或愚或贤或不肖均具此性则均受
此道不于贤智而丰不于愚不肖而啬也愚不肖之不
卷十四 第 38a 页 WYG1476-0264a.png
贤智若者何也能凝不能凝之异耳呜呼子思子言道
所以有贵于能凝者欤凝之之方尊德性而道问学也
德性者我得此道以为性尊之如父母尊之如神明则
存而不失养而不害矣然又有进脩之功焉盖德性之
内无所不备而理之固然不可不知也事之当然不可
不行也欲知所固然欲行所当然舍学问奚可德性一
而学问之目八子思子言之详矣不待予言也广大精
微高明中庸故也亲也厚也礼也皆德性之固然当然
卷十四 第 38b 页 WYG1476-0264b.png
者尽之极之温之知之问学以进吾所知也致之道之
敦之崇之问学以修吾所行也尊德性一乎敬而道问
学兼乎知与行一者立其本兼者互相发也问学之力
到功深则德性之体全用博道之所以凝也夫虽然此
非可以虚言言亦在夫实为之而巳矣斯道也人人可
得而有也况如侯之卓卓者哉其凝之也予将验侯之
所为侯名云翼今为江南行御史台都事延祐四年临
川吴澄记
卷十四 第 39a 页 WYG1476-0264c.png
草庐先生虽倡为主静之谭如篇中尊德性一乎敬
数语圆通无碍固非溺于陆学者又著本心楼记及
尊德性道问学斋记以讥切为朱陆之学者并失其
师旨似亦未为病朱也观其赞晦庵先生方之景星
庆云泰山乔岳所以钦崇之者至矣
无极而太极说 吴 澄
太极者何也曰道也道而称之曰太极何也曰假借之
辞也道不可名也故假借可名之器以名之也以其天
卷十四 第 39b 页 WYG1476-0264d.png
地万物之所共由也则名之曰道道者大路也以其条
派缕脉之微密也则名之曰理理者玉肤也皆假借而
为称者也贞实无妄曰诚全体自然曰天主宰造化曰
帝妙用不测曰神付与万物曰命物受以生曰性得此
性曰德具于心曰仁天地万物之统会曰太极道也理
也诚也天也帝也神也命也性也德也仁也太极也名
虽不同其实一也极屋栋之名也屋之脊檩曰栋就一
屋而言惟脊檩至高至上无以加之故曰极而凡物之
卷十四 第 40a 页 WYG1476-0265a.png
统会处因假借其义而名为极焉辰极皇极之类是也
道者天地万物之统会至尊至贵无以加者故亦假借
屋栋之名而称之曰极也然则何以谓之太曰太之为
言大之至甚也夫屋极者屋栋为一屋之极而巳辰极
者北辰为天体之极而巳皇极者人君一身为天下众
人之极而已以至设官为民之极京师为四方之极皆
不过指一物一处而言也道者天地万物之极也虽假
借极之一字强为称号而曾何足以拟议其髣髴哉故
卷十四 第 40b 页 WYG1476-0265b.png
又尽其辞而曰太极者盖曰此极乃甚大之极非若一
物一处之极也然彼一物一处之极极之小者耳此天
地万物之极极之至大者也故曰太极邵子曰道为太
极太祖问曰何物最大荅者曰道理最大其斯之谓欤
然则何以谓之无极道为天地万物之体而无体谓之
太极而非有一物在一处可得而指名之也故曰无极
易曰神无方易无体诗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其斯之
谓欤然则无极而太极何也曰屋极辰极皇极民极四
卷十四 第 41a 页 WYG1476-0265c.png
方之极凡物之号为极者皆有可得而指名者也是则
有所谓极也道也者无形无象无可执著虽称曰极而
无所谓极也虽无所谓极而实为天地万物之极故曰
无极而太极
朱子太极图说言简而该北溪字义虽详哉言之然
体是训诂言不雅驯先生自云钻研于文义毫分缕
析犹以陈为未精也足徵其说之精当矣○元两文
正时称南有草庐北有鲁斋先生于经学尤邃虞伯
卷十四 第 41b 页 WYG1476-0265d.png
生称其辨传注之得失而达群经之会同考据援引
博极古今各得其当四经三礼皆有序录惜通志堂
仅刋易书纂言仪礼逸经传孝经定本四种也
克复堂记 虞 集
克己复礼之说在圣门惟颜子得闻之当是时七十子
者盖有不及尽闻者矣后学小子乃得诵其言于方册
之中闻其说于千载之下岂非幸欤盖予尝反而求之
沈冥于物欲之途者固无与乎此也而知致力焉者仅
卷十四 第 42a 页 WYG1476-0266a.png
足以为原宪之所难而已其拔本塞原脱然不远而能
复者世甚鲜也然则苟有志于圣贤者舍此奚适矣然
而难言也昔者程伯子少而好猎及见周子而有得焉
自以为此好绝于胸中矣而周子曰是何言之易也复
十馀年程子见猎者于道傍不觉有喜意夫然后知周
子识察之精也呜呼自颜子而降若程子之高明而敦
厚纯粹而精微一人而巳其为学也必不为原氏之刚
制也明矣其十数年间岂无所用其功哉而是好也深
卷十四 第 42b 页 WYG1476-0266b.png
潜密伏于纤微之际不能不发见于造次之间噫亦微
矣乡非周子识察之精固不足以知其必动于十数年
之前非程子致察之密亦何足以自觉其动于十数年
之后是固不可与迂生曲学者论也而众人乃欲以卤
莽苟且之功庶几近似其万一可乎此则予之所甚惧
而旦暮不忘者也国子伴读康生敏以克复名其堂而
来求文以为记予既嘉其慕尚之高远而又惧其易之也
故著其说使寘诸壁间固得以观览而资其行远升高
卷十四 第 43a 页 WYG1476-0266c.png
之一二也
阐濂洛之微言證克复之妙义所谓痛痒语也○泰
定初尝行经筵之制取经史用国语汉文两进读邵
庵先生时为秘书少监为反覆古今名物之辨以通
之晋翰林直学士每承顾问必委曲尽言或随事规
谏
卷十四 第 43b 页 WYG1476-0266d.png
古文雅正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