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第 1a 页 WYG1476-020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古文雅正卷十二
礼部侍郎蔡世远编
上殿劄子 明道程子
臣伏谓君道之大在乎稽古正学明善恶之归辨忠邪
之分晓然趋道之正故在乎君志先定君志定而天下
之治成矣所谓定志者一心诚意择善而固执之也夫
义理不先尽则多听而易惑志意不先定则守善而或
卷十二 第 1b 页 WYG1476-0202b.png
移惟在以圣人之训为必当从先王之治为必可法不
为后世驳杂之政所牵制不为流俗因循之论所迁惑
自知极于明信道极于笃任贤勿贰去邪勿疑必期致
世如三代之隆而后巳也然天下之事患常生于忽微
而志亦戒乎渐习是故古之人君虽出入从容閒燕必
有诵训箴谏之臣左右前后无非正人所以成其德业
伏愿陛下礼命老成贤儒不必劳以职事俾日亲便座
讲论道义以辅圣德又择天下贤俊使得陪侍法从朝
卷十二 第 2a 页 WYG1476-0203a.png
夕延见开陈善道讲磨治体以广闻听如是则圣智益
明王猷允塞矣今四海靡靡日入偷薄末俗哓哓无复
廉耻盖亦朝廷尊德乐道之风未孚而笃诚忠厚之教
尚郁也惟陛下稽圣人之训法先王之治一心诚意体
乾刚健而力行之则天下幸甚
此等文字是大人格君第一要著坐而言即可起而
行论王霸劄子所以大其规模此所以培其根本也
○三代以下最可惜机会是宋神宗时以神宗有致
卷十二 第 2b 页 WYG1476-0203b.png
治之锐心诸臣如程张司马等皆非三代以下人物
乃为介甫所误诸贤废弃惜哉吾得之胡敬斋云
请修学校尊师儒取士劄子 明道程子
臣伏谓治天下以正风俗得贤才为本宋兴百馀年而
教化未大醇人情未尽美士人微谦退之节乡闾无廉
耻之行刑虽繁而奸不止官虽冗而材不足者此盖学
校之不修师儒之不尊无以风劝养励之使然耳窃以
去圣久远师道不立儒者之学几于废熄惟朝廷崇尚
卷十二 第 3a 页 WYG1476-0203c.png
教育之道则不日而复古者一道德以同俗苟师学不
正则道德何从而一方今人执私见家为异说支离经
训无复统一道之不明不行乃在于此臣谓宜先礼命
近侍贤儒各以类举及百执事方岳州县之吏悉心推
访凡有明先王之道德业克备足为师表者其次有笃
志好学材良行修者皆以名闻其高蹈之士朝廷当厚
礼延聘其馀命州县敦遣萃于京师馆之宽閒之宇丰
其廪饩恤其家之有无以大臣之贤典领其事俾群儒
卷十二 第 3b 页 WYG1476-0203d.png
朝夕相与讲明正学其道必本于人伦明乎物理其教
自小学洒扫应对以往修其孝悌忠信周旋礼乐其所
以诱掖激励渐摩成就之道皆有节序其要在于择善
修身至于化成天下自乡人而可至于圣人之道其学
行皆中于是者为成德又其次取材识明达可进于善
者使日授其业稍久则举其贤杰以备高任择其学业
大明德义可尊者为太学之师次以分教天下之学始
自藩府至于列郡择士之愿学民之俊秀者入学皆优
卷十二 第 4a 页 WYG1476-0204a.png
其廪给而蠲其身役凡其有父母骨肉之养者亦通其
优游往来以察其行其大不率教者斥之从役渐自大
学及州郡之学择其道业之成可为人师者使教于学
县之学如州郡之制异日则十室之乡达于党遂皆当
修其庠序之制为之立师学者以次而察焉县令每岁
与学之师以乡饮之礼会其乡老学者众推经明行修
材能可任之士升于州之学以观其实学荒行亏者罢
归而罪其吏与师其升于州而当者复其家之役郡守
卷十二 第 4b 页 WYG1476-0204b.png
又岁与学之师行乡饮酒之礼大会郡士以经义性行
材能三物宾兴其士于太学太学又聚而教之其学不
明行不修与材之下者罢归以为郡守学师之罪升于
太学者亦听其以时还乡里复来于学太学岁论其贤
者能者于朝谓之选士朝廷问之经以考其言试之职
以观其材然后辨论其才差而命之秩凡处郡县之学
者皆满三岁然后得充荐其自州郡升于太学者一岁
而后荐其有学行超卓众所信服者虽未处于学或处
卷十二 第 5a 页 WYG1476-0204c.png
学而未久亦得备数论荐凡选士之法皆以性行端洁
居家孝悌有廉耻礼逊通明学业晓达治道者凡公卿
大夫子弟皆入学在京师者入太学在外者各入其所
在州之学谓之国子其有当补荫者并如旧制惟不选
于学者不授以职臣谓既一以道德仁义教育之又专
以行实材学升进之去其声律小碎糊名腾录一切无
义理之弊不数年间学者靡然丕变矣岂惟得士浸广
天下风俗将日入醇正王化之本也臣谓帝王之道莫
卷十二 第 5b 页 WYG1476-0204d.png
尚于此愿陛下特留宸意为万世行之
董江都贤良三策重教化一学术可谓美矣程子此
篇规模广大法度详明下语切至尤可以坐而言起
而行也胡敬斋谓此篇规模比朱子贡举私议更广
大可行谅哉○北宋文质厚南宋文软畅此篇气味
不惟直逼西京且追周官之遗经术学术之关于文
章也大哉○先博访名儒萃于京师讲明教授然后
择其贤者以主太学及藩府列郡之学又就郡学中
卷十二 第 6a 页 WYG1476-0205a.png
择其贤者以主列县之学而升之州郡之京师试而
官之条理井然
荅横渠论定性书 明道程子
承教谕以定性未能不动犹累于外物此贤者虑之熟
矣尚何俟小子之言然尝思之矣敢贡其说于左右所
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苟以外物为外
牵已而从之是以己性为有内外也且以性为随物于
外则当其在外时何者为在内是有意于绝外诱而不
卷十二 第 6b 页 WYG1476-0205b.png
知性之无内外也既以内外为二本则又乌可遽语定
哉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
情顺万事而无情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
而顺应易曰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苟规规于
外诱之除将见灭于东而生于西也非惟日亦不足顾
其端无穷不可得而除也人之心各有所蔽故不能适
道大率患在于自私而用智自私则不能以有为为应
迹用智则不能以明觉为自然今以恶外物之心而求
卷十二 第 7a 页 WYG1476-0205c.png
照无物之地是反鉴而索照也易曰艮其背不获其身
行其庭不见其人孟氏亦曰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与
其非外而是内不若内外之两忘也两忘则澄然无事
矣无事则定定则明明则尚何应物之为累哉圣人之
喜以物之当喜圣人之怒以物之当怒是圣人之喜怒
不系于心而系于物也是则圣人岂不应于物哉乌得
以从外者为非而更求在内者为是也今以自私用智
之喜怒而视圣人喜怒之正为如何哉夫人之情易发
卷十二 第 7b 页 WYG1476-0205d.png
而难制者惟怒为甚第能于怒时遽忘其怒而观理之
是非亦可见外诱之不足恶而于道亦思过半矣心之
精微口不能宣加之素拙于文辞又吏事匆匆未能精
虑当否伫报然举大要亦当近之矣道近求远古人所
非惟聪明裁之
张子苦心力索之功多涵泳完养之功少明道示以
定性之学包内外兼体用此历圣传心之要也篇中
却未说出工夫工夫何在曰戒惧慎独以致中和而
卷十二 第 8a 页 WYG1476-0206a.png
巳吾性定而天地万物位育矣自私用智凿性之病
根在此正与中和反看七情中独指出怒一端言之
盖以怒最易坏性也朱子解云忘怒则公观理则顺
又程子平日尝曰克已可以治怒明理可以治惧当
与参看
论经筵劄子 伊川程子
古之人君守成业而致盛治者莫如周成王其所以成
德则由乎周公周公之辅成王也幼而习之所见必正
卷十二 第 8b 页 WYG1476-0206b.png
事所闻必正言左右前后皆正人故习与性长化与心
成今陛下春秋方富辅养之道不可不至也所谓辅养
之道非谓告诏以言过而后谏也尤在涵养薰陶之而
已矣今夫一日之间接贤士大夫之时多亲寺人宦官
之时少则气质自化德器自成臣欲谨选贤德之士以
侍劝讲讲读既罢常留以备访问从容燕语不独渐磨
德义至于人情物态稼穑艰难日积既久自然通达比
之深处宫闱为益多矣夫傅德义者在乎防闻见之非
卷十二 第 9a 页 WYG1476-0206c.png
节嗜欲之过保身体者在乎适起居之宜存畏谨之心
故左右近侍宜选老成重厚小心之人服饰器用皆须
朴质之物俾华巧靡丽不至于前浅俗之言不入于耳
凡动作言语必使劝讲者知之庶几随事箴规应时谏
正调护圣躬莫过于此矣人君居崇高之位持威福之
柄百官畏惧而莫敢仰视万方崇奉而所欲必得苟非
知道畏义所养如此其成则中常之君无不骄肆英明
之主自然满假此古今同患治乱所由也
卷十二 第 9b 页 WYG1476-0206d.png
秦汉以下诸儒告君文字有能说得如此平实该赡
纯粹无罅者否伊训说命差堪比拟○伊川先生上
仁宗书时年方十八劝仁宗以王道为心生民为念
志则大矣然下手工夫尚未著实至代太中上英宗
皇帝书分为立志用贤责任深切恳到与经筵等疏
字字可见之施行诚内圣外王本领学以年进又贵
深造不已信哉○案先生集中有乞再上殿论经筵
事劄子又进劄子三道此括三道之意为一篇乃粹
卷十二 第 10a 页 WYG1476-0207a.png
言本也贴黄云天下重任唯宰相与经筵天下治乱
系宰相君德成就责经筵可谓深切著明
颜子所好何学论 伊川程子
圣人之门其徒三千独称颜子为好学夫诗书六艺七
十子非不习而通也然则颜子所独好者何学也学以
至圣人之道也圣人可学而至欤曰然学之道如何曰
天地储精得五行之秀者为人其本也真而静其未发
也五性具焉曰仁义礼智信形既生矣外物触其形而
卷十二 第 10b 页 WYG1476-0207b.png
动于中矣其中动而七情出焉曰喜怒哀乐爱恶欲情
既炽而益荡其性凿矣是故觉者约其情使合于中正
其心养其性故曰性其情愚者则不知制之纵其情而
至于邪僻梏其性而亡之故曰情其性凡学之道正其
心养其性而已中正而诚则圣矣君子之学必先明诸
心知所养然后力行以求至所谓自明而诚也故学必
尽其心尽其心则知其性知其性反而诚之圣人也故
洪范曰思曰睿睿作圣诚之之道在乎信道笃信道笃
卷十二 第 11a 页 WYG1476-0207c.png
则行之果行之果则守之固仁义忠信不离乎心造次
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出处语默必于是久而弗失则居
之安动容周旋中礼而邪僻之心无自生矣故颜子所
事则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仲尼
称之则曰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又曰不迁
怒不贰过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此其好
之笃学之之道也视听言动皆礼矣所异于圣人者盖
圣人则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从容中道颜子则必思而
卷十二 第 11b 页 WYG1476-0207d.png
后得必勉而后中故曰颜子之与圣人相去一息孟子
曰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
知之谓神颜子之德可谓充实而有光辉矣所未至者
守之也非化之也以其好学之心假之以年则不日而
化矣故仲尼曰不幸短命死盖伤其不得至于圣人也
所谓化之者入于神而自然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之谓
也孔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是也或曰圣人生
而知之者也今谓可学而至其有稽乎曰然孟子曰尧
卷十二 第 12a 页 WYG1476-0208a.png
舜性之也汤武反之也性之者生而知之者也反之者
学而知之者也又曰孔子则生而知也孟子则学而知
也后人不达以谓圣本生知非学可至而为学之道遂
失不求诸已而求诸外以博闻强记巧文丽辞为工荣
华其言鲜有至于道者则今之学与颜子所好异矣
篇中论颜子所好之学大约谓光明之心知所养而
力行以求至于诚耳
击壤集自序 邵 子
卷十二 第 12b 页 WYG1476-0208b.png
击壤集伊川翁自乐之诗也非惟自乐又能乐时与万
物之自得也伊川翁曰子夏谓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
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声成其文而谓之
音是知怀其时则谓之志感其物则谓之情发其志则
谓之言扬其情则谓之声言成章则谓之诗声成文则
谓之音然后闻其诗听其音则人之志情可知之矣且
情有七其要在二二谓身也时也谓身则一身休戚也
谓时则一时之否泰也一身之休戚则不过贫富贵贱
卷十二 第 13a 页 WYG1476-0208c.png
而巳一时之否泰则在夫兴废治乱者焉是以仲尼删
诗十去其九诸侯千有馀国风取十五西周十有二王
雅取其六盖垂训之道善恶明著者存焉耳近世诗人
穷戚则职于怨憝荣达则专于淫泆身之休戚发于喜
怒时之否泰出于爱恶殊不以天下大义而为言者故
其诗大率溺于情好也噫情之溺人也甚于水古者谓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覆载在水也不在人也载则为
利覆则为害是利害在人也不在水也不知覆载能使
卷十二 第 13b 页 WYG1476-0208d.png
人有利害耶利害能使水有覆载耶二者之间必有处
焉就如人能踏水非水能踏人也然而有称善踏者未
始不为水之所害人若外利而踏水之情亦由人之情
也若利内而踏水利而坏之患立至于前又何必分乎
人焉水焉其伤性害命一也性者道之形体也性伤则
道亦从之矣心者性之郛郭也心伤则性亦从之矣身
者心之区宇也身伤则心亦从之矣物者身之舟车也
物伤则身亦从之矣是知以道观性以性观心以心观
卷十二 第 14a 页 WYG1476-0209a.png
身以身观物治则治矣然犹未离乎害者也不若以道
观道以性观性以心观心以身观身以物观物则虽欲
相伤其可得乎若然则以家观家以国观国以天下观
天下亦从而可知之矣予自壮岁业于儒术谓人世之
乐何尝有万之一二而谓名教之乐固有万万焉况观
物之乐复有万万者焉虽生死荣辱转战于前曾未入
于胸中则何异四时风花雪月一过乎眼也诚为能以
物观物而两不相伤者焉盖其间情累都忘去尔所未
卷十二 第 14b 页 WYG1476-0209b.png
忘者独有诗在焉然而虽曰未忘其实亦若忘之矣何
者谓其所作异人之所作也所作不限声律不沿美恶
不立固必不希名誉如鉴之应形如钟之应声其或经
道之馀因静照物因时起志因物寓言因志发咏因言
成诗因咏成声因诗成音是故哀而未尝伤乐而未尝
淫虽曰吟咏性情曾何累于情哉钟鼓乐也玉帛礼也
与其嗜钟鼓玉帛则斯言也不能无陋矣必欲废钟鼓
玉帛则其如礼乐何人谓风雅之道行于古而不行于
卷十二 第 15a 页 WYG1476-0209c.png
今殆非通论牵于一身而为言者也吁独不念天下为
善者少害善者多造危者众而持危者寡志士在畎亩
则以畎亩言故其诗名之曰伊川击壤集
朱子曰诸先生说这道理却不似邵子说得最著实
邵子忽自于击壤序内说出几句云性者道之形体
也心者性之郛郭也身者心之区宇也物者身之舟
车也此说极好较之横渠心统性情尤密又云不易
之论此等语秦汉以下人道不到又云康节这数句
卷十二 第 15b 页 WYG1476-0209d.png
极好盖道即理也如父子有亲君臣有义是也然非
性何以见理之所在故曰道之形体仁义礼智性也
理也而具此理者心也故曰心者性之郛郭又云以
道观性者道是自然底道理性则有刚柔善恶参差
不齐处是道不能以该尽此性也性有仁义礼智之
善心却千思万虑出入无时是性不能以该尽此心
也心欲如此而身却不能如此是心有不能捡其身
处以一身而观物亦有不能尽其情状变态此则未
卷十二 第 16a 页 WYG1476-0210a.png
离乎害之意也且以一事言之者好人之所好恶人
之所恶是以观物者也又或问以道观道等语是物
各付物之意否曰然盖自家都不犯手之意
进资治通鉴表司马光
先奉敕编集历代君臣事迹又奉圣旨赐名资治通鉴
今已了毕者伏念臣性识愚鲁学术荒疏凡百事为皆
出人下独于前史粗尝尽心自幼至老嗜之不厌每患
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
卷十二 第 16b 页 WYG1476-0210b.png
日有万几何暇周览臣尝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其大
要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
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私家力薄无由可
成伏遇英宗皇帝资睿智之性敷文明之治思历览古
事用恢张大猷爰诏下臣俾之编集臣夙昔所愿一朝
获伸踊跃奉承惟惧不称先帝仍命自选辟官属于崇
文院置局许借龙图天章阁三馆秘阁书籍赐以御府
笔墨缯帛及御前钱以供果饵以内臣为承受眷遇之
卷十二 第 17a 页 WYG1476-0210c.png
荣近臣莫及不幸书未进御先帝遗弃群臣陛下绍膺
大统钦承先志宠以冠序钖之嘉名每开经筵常令进
读臣虽顽愚荷两朝知待如此其厚陨身丧元未足报
塞苟智力所及岂敢有遗会差知永兴军以衰疾不任
治剧乞就冗官陛下俯从所欲曲赐容养差判西京留
司御史台及提举嵩山崇福宫前后六任仍听以书局
自随给之禄秩不责职业臣既无他事得以研精极虑
穷竭所有日力不足继之以夜遍阅旧史旁采小说简
卷十二 第 17b 页 WYG1476-0210d.png
牍盈积浩如烟海抉摘幽隐校计毫釐上起战国下终
五代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修成二百九十四卷又略
举事目年经国纬以备检寻为目录三十卷又参考群
书详其同异俾归一涂为考异三十卷合三百五十四
卷自治平开局迨今始成岁月淹久其间牴牾不敢自
保罪负之重固无所逃重念臣违离阙庭十有五年虽
身处于外区区之心朝夕寤寐何尝不在陛下左右顾
以驽蹇无施而可是以专事铅椠用酬大恩庶竭涓尘
卷十二 第 18a 页 WYG1476-0211a.png
少俾海岳臣今筋骸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
耗目前所为旋踵遗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伏望陛下
宽其妄作之诛察其愿忠之意以清閒之燕时赐省览
监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足
以懋稽古之盛德跻无前之至治俾四海群生咸蒙其
福则臣虽委骨九泉志愿永毕矣谨奉表陈进以闻
自叙编校苦心要归总欲神宗留意监古读至末段
忠君爱国之心情见乎词与著书立说誇耀后世者
卷十二 第 18b 页 WYG1476-0211b.png
不可同年而语矣其文气恳切古茂直逼两京宋人
少有也○温公作通鉴其功不在左氏下朱子因之
为纲目其功不在春秋下千百世治乱兴衰得失具
见于此切巳读之所以长益经济启发忠义者不少
名为读书人而二书有不及见者可不谓大哀乎
答程子书 司马光
承问及张子厚谥仓卒奉对以汉魏以来此例甚多无
不可者退有所未尽窃惟子厚平生用心欲率今世之
卷十二 第 19a 页 WYG1476-0211c.png
人复三代之礼者也汉魏以下盖不足法郊特牲曰古
者生无爵死无谥爵谓大夫以上者檀弓记礼所由失
以为士之有诔自县贲父始子厚官比诸侯之大夫则
巳贵宜有谥矣然曾子问贱不诔贵幼不诔长礼也唯
天子称天以诔之诸侯相称非礼也况弟子而诔其师
乎孔子之没哀公诔之不闻弟子复为之谥也子路欲
使门人为臣孔子以为欺天门人厚葬颜渊孔子叹不
得视犹子也君子爱人以礼今关中诸君欲谥子厚而
卷十二 第 19b 页 WYG1476-0211d.png
不合于古礼非子厚之志与其以陈文范陶靖节王文
中孟贞曜为比其尊之也曷若以孔子为比乎
简而茂朴而有华东京以返无此风标○温公奏疏
史论甚多忠謇明畅有关治要独选此最古淡一篇
此等文笔在宋朝推为绝调且足见程张司马邵吕
文富诸君子之相聚不偶然也鸣呼令人神往矣
论听政 范祖禹
臣等伏以天下不幸大行太皇太后登遐陛下号慕哀
卷十二 第 20a 页 WYG1476-0212a.png
毁孝性天至在廷闻者无不摧陨今总览庶政延见群
臣四方之民倾耳而听拭目而视此乃宋室隆替之本
社稷安危之基天下治乱之端生民休戚之始君子小
人消长进退之际天命人心去就离合之时也呜呼可
不慎哉可不慎哉臣等久备讲读职在论思首当献言
以助万一陛下宜先诚意正心推广圣孝发为德音行
为仁政以慰荅天下生民之望昔周公以成王幼弱故
位冢宰治天下七年制礼作乐以致太平周公殁成王
卷十二 第 20b 页 WYG1476-0212b.png
追念其勋劳赐鲁天子礼乐使世世祀周公天下莫不
归心汉大将军霍光尊立宣帝霍光既殁宣帝亦葬以
天子之礼帝始亲政事又思报大将军功德夫周公霍
光皆人臣也有非常之功故成王宣帝皆报以非常之
礼而况太皇太后英宗之配神宗之母陛下之祖母有
大功于宗庙社稷有大德于亿兆人民于陛下之恩与
天地无极岂人臣之比哉然则今陛下所宜先者莫如
报太皇太后之德也自仁宗以来三后临朝皆有大功
卷十二 第 21a 页 WYG1476-0212c.png
章献明肃之于仁宗慈圣光献之于英宗鞠育扶持勤
劳艰难亦未得如太皇太后之于陛下也元丰之末神
宗寝疾已不能出号令陛下年始十岁太皇太后内定
大策拥立陛下储位遂定陛下之有天下乃得之于太
皇太后也听政之初诏令所下百姓无不欢呼鼓舞自
古母后多私外家惟太皇太后未尝有毫发假借族人
不惟族人而巳徐王魏王皆亲子也以朝廷之故疏远
隔绝魏王病既没然后一往太皇太后疾已革然后徐
卷十二 第 21b 页 WYG1476-0212d.png
王得入进退群臣必从天下人望不以已意为喜怒赏
罚焦劳刻苦以念生民凡皆为赵氏社稷宋室宗庙专
心一意以保祐陛下也陛下如欲报太皇太后之德莫
若循其法度而谨守之祖宗以来唯以德泽结百姓之
心欲四海安静无事仁宗行之四十二年天下至今思
之恭惟太皇太后之政事乃仁宗之政事也然而仁宗
圣性宽裕不忍拒人内降滥恩其后亦比比而有惟太
皇太后严正至静不可干犯故能外斥逐奸邪以清朝
卷十二 第 22a 页 WYG1476-0213a.png
廷内裁抑侥倖以肃宫禁故虽德泽深厚结于百姓而
小人怨者亦不为少矣今必有小人进言曰太皇太后
不当改先帝之政逐先帝之臣此乃离间之言陛下不
可不察也当陛下嗣位之初太皇太后同听政中外臣
民上书者以万数皆言政令有不便者太皇太后因天
下人心欲改故与陛下同改之非以己之私意而改也
既改其法则作法之人及主其法者有罪当逐陛下与
太皇太后亦以众言而逐之其所逐者皆上负先帝下
卷十二 第 22b 页 WYG1476-0213b.png
负万民天下之所仇疾众庶所欲同去者也太皇太后
岂有憎爱于其间哉顾不如此则天下不安耳惟陛下
清心照理辨察是非斥远佞人深拒邪说有敢以奸言
惑圣听者明正其罪付之典刑痛惩一人以儆群慝则
帖然无事矣陛下若稍入其语不正其罪则恐奸言邪
说继进不巳万一追报之礼小有不至此于太皇太后
圣德无损而于陛下孝道有亏必大失天下之心陛下
岂不见司马光以公忠正直为天下所信服陛下与太
卷十二 第 23a 页 WYG1476-0213c.png
皇太后用以为相海内之人无不欣悦光殁之日无不
悲哀乃至茶坊酒肆之中亦事其画像光所以得人心
如此者为其能辅佐陛下与太皇太后功及天下也以
光之功比之太皇太后止是万分之一而百姓思之如
此而况太皇太后有天地之恩于陛下若听小人谗说
或追报有所不至或轻改其政事岂不大失天下人心
乎夫小人之情非为朝廷之计亦非为先帝之事皆为
其身之利也日夜伺候欲逞其憾者久矣此等既上误
卷十二 第 23b 页 WYG1476-0213d.png
先帝今又欲复误陛下天下之事岂堪小人再破坏耶
臣等恭闻陛下自太皇太后寝疾躬亲药膳衣不解带
变故以来哀慕毁瘠又下诏发扬太皇太后盛德推恩
高氏至亲之际无所间然然而臣等犹言及此者窃以
小人众多恐置陛下于有过之地也如臣等所言虽万
万无之然不敢不虑于未然或有纤芥流闻于外则臣
等上负陛下不先言之罪大矣不胜忧国爱君之至惟
陛下深留圣思
卷十二 第 24a 页 WYG1476-0214a.png
当宣仁时元丰大臣汹汹乘机播弄范忠宣吕微仲
巳有调停之议宣仁崩诸君子知必不免宣仁临终
时数言亦知必不免也范公此疏正直委婉欲以先
入之言早杜其萌篇中所言如亲见后来绍述之祸
而语语对针宜乎子瞻见此疏即自毁其稿列名以
进也○古今第一可恨事莫如元祐之变为绍述指
君子为小人空国贬窜亦巳极矣甚至有欲追废宣
仁毁司马公之棺者事虽不果足见鄙夫之心无所
卷十二 第 24b 页 WYG1476-0214b.png
不至不观后来之祸不知此疏之佳处然公之心岂
意其至此哉自古忠言谠论销患于未形裨益人家
国者莫可名言也
族谱引 苏 洵
苏氏之谱谱苏氏之族也苏氏出自高阳而蔓延于天
下唐神龙初长史味道刺眉州卒于官一子留于眉眉
之有苏氏自是始而谱不及焉者亲尽也亲尽则曷为
不及谱为亲作也凡子得书而孙不得书何也以著代
卷十二 第 25a 页 WYG1476-0214c.png
也自吾之父以及吾之高祖仕不仕娶某氏享年几某
日卒皆书而他不书何也详吾之所自出也自吾之父
以至吾之高祖皆曰讳某而他则遂名之何也尊吾之
所自出也谱为苏氏作而独吾之所自出得详与尊何
也谱吾作也呜呼观吾之谱者孝弟之心可以油然而
生矣情见乎亲亲见于服服始于衰而至于缌麻而至
于无服无服则亲尽亲尽则情尽情尽则喜不庆忧不
吊喜不庆忧不吊则涂人也吾之所以相视如涂人者
卷十二 第 25b 页 WYG1476-0214d.png
其初兄弟也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悲夫一人之身分
而至于涂人此吾谱之所以作也其意曰分而至于涂
人者势也势吾无如之何也已幸其未至于涂人也使
之无至于忽忘焉可也呜呼观吾之谱者孝弟之心可
以油然而生矣系之以诗曰吾父之子今为吾兄吾疾
在身兄呻不宁数世之后不知何人彼死而生不为戚
欣兄弟之情如足于手其能几何彼不相能彼独何心
明允文章多杂以纵横刑名之习五经等论尤驳而
卷十二 第 26a 页 WYG1476-0215a.png
未纯独此篇效公谷体至性流露文笔委折可歌可
诵即不必观其谱读其引孝悌之心有不油然而生
乎○安溪先生尝曰以父母之心为心则天下无不
友之兄弟以祖宗之心为心则天下无不和之族人
以天地之心为心则天下无不爱之民物此语最要
切正易传所谓体仁足以长人程子所谓满腔恻隐
者也余尝书此语于祠堂以勉族人读眉山斯引更
为感动
卷十二 第 26b 页 WYG1476-0215b.png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 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
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
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
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
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
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巳私识之矣嘉祐二年
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
卷十二 第 27a 页 WYG1476-0215c.png
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
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
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其后三年过许始识
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京师又
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
遗槁见属为序又十三年乃克为之呜呼公之功德盖
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
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
卷十二 第 27b 页 WYG1476-0215d.png
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
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古之君子如伊尹
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伯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
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
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
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策曹操孙权规取刘璋
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
试为之而侥倖其或成者哉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
卷十二 第 28a 页 WYG1476-0216a.png
则巳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
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
者今其集二十卷为诗赋二百六十八为文一百六十
五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
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
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
诚争师尊之孔子曰有德者必有言非有言也德之发
于口者也又曰我战则克祭则受福非能战也德之见
卷十二 第 28b 页 WYG1476-0216b.png
于怒者也
余生平最喜诸葛公范文正公称公之文亦酣玩不
置陈寿上诸葛公文集表数百读不厌苏长公序范
文正公亦数百读不厌固以其文之佳亦以其人故
也长公文以雄伟闳畅胜此篇更出以简劲
六一居士集序 苏 轼
夫言有大而非夸达者信之众人疑焉孔子曰天之将
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孟子曰禹抑洪水
卷十二 第 29a 页 WYG1476-0216c.png
孔子作春秋而予距杨墨盖以是配禹也文章之得丧
何与于天而禹之功与天地并孔子孟子以空言配之
不巳夸乎自春秋作而乱臣贼子惧孟子之言行而杨
墨之道废天下以为是固然而不知其功孟子既没有
申商韩非之学违道而趋利残民以厚主其说至陋也
而士以是罔其上上之人侥倖一切之功靡然从之而
世无大人先生如孔子孟子者推其本末权其祸福之
轻重以救其惑故其学遂行秦以是丧天下陵夷至于
卷十二 第 29b 页 WYG1476-0216d.png
胜广刘项之祸死者十八九天下萧然洪水之患盖不
至此也方秦之未得志也使复有一孟子则申韩为空
言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者必不至
若是烈也使杨墨得志于天下其祸岂减于申韩哉由
此言之虽以孟子配禹可也太史公曰盖公言黄老贾
谊晁错明申韩错不足道也而谊亦为之予以是知邪
说之移人虽豪杰之士有不免者况众人乎自汉以来
道术不出于孔氏而乱天下者多矣晋以老庄亡梁以
卷十二 第 30a 页 WYG1476-0217a.png
佛亡莫或正之五百馀年而后得韩愈学者以愈配孟
子盖庶几焉愈之后三百有馀年而后得欧阳子其学
推韩愈孟子以达于孔氏著礼乐仁义之实以合于大
道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
心故天下翕然师尊之自欧阳子之存世之不说者哗
而攻之能折困其身而不能屈其言士无贤不肖不谋
而同曰欧阳子今之韩愈也宋兴七十馀年民不知兵
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极矣而斯文终有愧于古士亦
卷十二 第 30b 页 WYG1476-0217b.png
因陋守旧论卑而气弱自欧阳子出天下争自濯磨以
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贤以犯颜纳谏为忠长
育成就至嘉祐末号称多士欧阳子之功为多呜呼此
岂人力也哉非天其孰能使之欧阳子没十有馀年士
始为新学以佛老之似乱周孔之真识者忧之赖天子
明圣诏修取士法风厉学者专治孔氏黜异端然后风
俗一变考论师友渊源所自复知诵习欧阳子之书予
得其诗文七百六十六篇于其子棐乃次而论之曰欧
卷十二 第 31a 页 WYG1476-0217c.png
阳子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
似李白此非余言也天下之言也欧阳子讳修字永叔
既老自谓六一居士云
长公气节文章照耀千古谓之知道则未也观其推
崇欧阳子不喜程正叔本领具见然读此篇非具千
古只眼者不能是何等识力笔力
潮州韩文公庙碑 苏 轼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
卷十二 第 31b 页 WYG1476-0217d.png
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矣故
申吕自岳降而传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
曰我善养我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
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
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
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
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
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
卷十二 第 32a 页 WYG1476-0218a.png
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
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
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
衰浩然而独存者乎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
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
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
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
卷十二 第 32b 页 WYG1476-0218b.png
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
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所
不能者人也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
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
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
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
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守欲请诸朝作新
庙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
卷十二 第 33a 页 WYG1476-0218c.png
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
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或
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
不眷恋于潮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
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
蒿悽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
也哉元丰七年诏封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
之庙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
卷十二 第 33b 页 WYG1476-0218d.png
上半总论韩文公后半方是潮州庙碑精力全注在
上半后半只淡淡写来耳○韩文公范文正公欧阳
文忠公三大人物其碑记序文得苏文忠公以崇论
闳议精思浩气搆之大人物得此大手笔快哉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 苏 轼
臣闻好兵犹好色也伤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死贼
民之事非一而好兵者必亡此理之必然者也夫惟圣
人之兵皆出于不得巳故其胜也享安全之福其不胜
卷十二 第 34a 页 WYG1476-0219a.png
也必无意外之患后世用兵皆得巳而不巳故其胜也
则变迟而祸大其不胜也则变速而祸小是以圣人不
计胜负之功而深戒用兵之祸何者兴师十万日费千
金内外骚动殆于道路者百千万家内则府库空虚外
则百姓穷匮饥寒逼迫其次必有盗贼之忧死伤愁怨
其终必致水旱之报上则将帅拥众有跋扈之心下则
士众久役有溃叛之志变故百出皆由用兵至于兴事
首议之人冥谪尤重盖以平民无故缘兵而死怨气充
卷十二 第 34b 页 WYG1476-0219b.png
积必有任其咎者是以圣人畏之重之非不得巳不敢
用也自古人主好动干戈由败而亡者不可胜数臣今
不敢复言请为陛下言其胜者秦始皇既平六国复事
吴越戍役之患被于四海虽拓地千里远过三代而坟
土未乾天下怨叛二世被害子婴被擒灭亡之酷自古
所未之有也汉武帝承文景富溢之馀首挑匈奴兵连
不解遂使侵夺及于诸国岁岁调发所至成功建元之
间兵祸始作是时蚩尤旗出长与天等其春戾太子生
卷十二 第 35a 页 WYG1476-0219c.png
自是师行三十馀年死者无数及巫蛊事起京师流血
僵尸数万太子父子皆败故班固以为太子生长于兵
与之终始帝虽悔悟自克而殁身之恨巳无及矣隋文
帝既下江南继事夷狄焬帝嗣位此志不衰皆能诛灭
彊国威震万里然而兵怨盗起亡不旋踵唐太宗神武
无敌尤喜用兵既巳破灭突厥高昌吐谷浑等犹且未
厌亲驾辽东皆志在立功非不得巳而用其后武氏之
难唐室凌迟不绝如线盖用兵之祸物理难逃不然太
卷十二 第 35b 页 WYG1476-0219d.png
宗仁圣宽厚克己裕人几至刑措而一传之后子孙涂
炭此岂为善之报也哉由此观之汉唐用兵于宽仁之
后故胜而仅存秦隋用兵于残暴之馀故胜而遂灭臣
每读书至此未尝不掩卷流涕伤其计之过也若使此
四君者方其用兵之初随即败衄愓然戒惧知用兵之
难则祸败之兴当不至此不幸每举辄胜故使狃于功
利虑患不深臣故曰胜则变迟而祸大不胜则变速而
祸小不可不察也昔仁宗皇帝覆育天下无意于兵将
卷十二 第 36a 页 WYG1476-0220a.png
士惰媮兵革朽钝元昊乘间窃发西鄙延安泾原麟府
之间败者三四所丧动以万计而海内晏然兵休事巳
而民无怨言国无遗患何者天下臣庶知其无好兵之
心天地鬼神谅其有不得巳之实故也今陛下天钖勇
智意在富强即位以来缮甲治兵伺候邻国群臣窥见
此指多言用兵其始也弼臣执国命者无忧深思远之
心枢臣当国论者无虑害持难之识在台谏之职者无
献替纳忠之议从微至著遂成厉阶既而薛向为横山
卷十二 第 36b 页 WYG1476-0220b.png
之谋韩绛效深入之计陈升之吕公弼等阴兴之协力
师徒丧败财用耗屈较之宝元庆历之败不及十一然
而天怒人怨边兵皆叛京师骚然陛下为之旰食者累
月何者用兵之端陛下作之是以吏士无怒敌之意而
不直陛下也尚赖祖宗积累之厚皇天保佑之深故使
兵出无功感悟圣意然浅见之士方且以败为耻力欲
求胜以称上心于是王韶搆祸于熙河章惇造衅于梅
山熊本发难于渝泸然此等皆戕杀巳降俘累老弱困
卷十二 第 37a 页 WYG1476-0220c.png
弊腹心而取空虚无用之地以为武功使陛下受此虚
名而忽于实祸勉强砥砺奋于功名故沈起刘彝复发
于安南使十馀万人暴露瘴毒死者十而五六道路之
人毙于输送赀粮器械不见敌而尽以为用兵之意必
且少衰而李宪之师复出于洮州矣今师徒克捷锐气
方盛陛下喜于一胜必有轻视四夷陵侮敌国之意天
意难测臣寔畏之且夫战胜之后陛下可得而知者凯
旋捷奏拜表称贺赫然耳目之观耳至于远方之民肝
卷十二 第 37b 页 WYG1476-0220d.png
脑屠于白刃筋骨绝于馈饷流离破产鬻卖男女薰眼
折臂自经之状陛下必不得而见也慈父孝子孤臣寡
妇之苦声陛下必不得而闻也譬犹屠杀牛羊刳脔鱼
鳖以为膳羞食者甚美死者甚苦使陛下见其号呼于
梃刃之下宛转于刀几之间虽八珍之美必将投箸而
不忍食而况用人之命以为耳目之观乎且使陛下将
卒精强府库充实如秦汉隋唐之君则既胜之后祸乱
方兴尚不可救而况所任将吏罢软凡庸较之古人万
卷十二 第 38a 页 WYG1476-0221a.png
万不逮而数年以来公私窘乏内府累世之积扫地无
馀州郡征税之储上供殆尽百官廪俸仅而能继南郊
赏给久而未办以此举动虽有智者无以善其后矣且
饥疲之后所在盗贼蜂起京东河北尤不可言若军事
一兴横敛随作民穷而无告其势不为大盗无以自全
边事方深内患复起则胜广之形将在于此此老臣所
以终夜不寐临食而叹至于恸哭而不能自止也且臣
闻之凡举大事必顺天心天之所向以之举事必成天
卷十二 第 38b 页 WYG1476-0221b.png
之所背以之举事必败盖天心向背之迹见于灾祥丰
歉之间今自近岁日蚀星变地震山崩水旱疠疫连年
不解民死将半天心之向背可以见矣而陛下方且断
然不顾兴事不已譬如人子得过于父母惟有恭顺静
默引咎自责庶几可解今乃纷然诘责奴婢恣行箠楚
以此事亲未有见赦于父母者故臣愿陛下远览前世
兴亡之迹深察天心向背之理绝意兵革之事保疆睦
邻安静无为为社稷长久之计上以安二宫朝夕之养
卷十二 第 39a 页 WYG1476-0221c.png
下以济四方亿兆之命则臣虽老死沟壑瞑目于地下
矣昔汉祖破灭群雄遂有天下光武百战百胜祀汉配
天然至白登被围则讲和亲之议西域请吏则出谢绝
之言此二帝者非不知兵也盖经变既多则虑患深远
今陛下深居九重而轻议讨伐老臣庸懦私窃以为过
矣然而人臣纳说于君因其既厌而止之则易为力迎
其方锐而折之则难为功凡有血气之伦皆有好胜之
意方其气之盛也虽布衣贱士有不可夺自非智识特
卷十二 第 39b 页 WYG1476-0221d.png
达度量过人未有能于勇锐奋发之中舍己从人惟义
是听者也今陛下盛气于用武势不可回臣非不知而
献言不已者诚见陛下圣德宽大听纳不疑故不敢以
众人好胜之常心望于陛下且意陛下他日亲见用兵
之害必将哀痛悔恨而追咎左右大臣未尝一言臣亦
将老且死见先圣于地下亦有以藉口矣惟陛下哀而
察之
吊古战场文读之令人心酸此篇读之令人神悚此
卷十二 第 40a 页 WYG1476-0222a.png
种文直是关系数千百世国运数十百万生灵者至
文也○诸葛公六出祁山宋高宗耑主和议又当别
论篇中故有得已不得已之分○神宗以用兵故前
后丧师至六十万闻报傍徨叹悼悔艾无及以陨其
身此疏痛切言之其验若劵
志林论始皇 苏 轼
秦始皇时赵高有罪蒙毅按之当死始皇赦而用之长
子扶苏好直谏上怒使北监蒙恬兵于上郡始皇东游
卷十二 第 40b 页 WYG1476-0222b.png
会稽并海走琅琊次子胡亥李斯蒙毅赵高从道病使
蒙毅还祷山川未及还上崩李斯赵高矫诏立胡亥杀
扶苏蒙恬蒙毅卒以亡秦苏子曰始皇制天下轻重之
势使内外相形以禁奸备乱可谓密矣蒙恬将三十万
人威震北方扶苏监其军而蒙毅侍帷幄为谋臣虽有
大奸贼敢睥睨其间哉不幸道病祷祠山川尚有人也
而遣蒙毅故高斯得成其谋始皇之遣毅毅见始皇病
太子未立而去左右皆不可以言智虽然天之亡人国
卷十二 第 41a 页 WYG1476-0222c.png
其祸败必出于智之所不及圣人为天下不恃智以防
乱恃其无致乱之道耳始皇致乱之道在用赵高夫阉
尹之祸如毒药猛兽未有不裂肝碎首也自有书契以
来惟东汉吕彊后唐张承业此二人号称善良岂可望
一二于千万以取必亡之祸哉然世主皆甘心而不悔
如汉桓灵唐肃代犹不足称怪始皇汉宣皆英主亦沉
于赵高恭显之祸彼自以为聪明人杰也奴仆薰腐之
馀何能为及其亡国乱朝乃与庸主不异吾故表而出
卷十二 第 41b 页 WYG1476-0222d.png
之以戒后世人主如始皇汉宣者或曰李斯佐始皇治
天下不可谓不智扶苏始皇子秦人戴之久矣陈胜假
其名犹足以乱天下而蒙恬持重兵在外使二人不即
受诛而复请之则斯高无遗类矣以斯之智而不虑此
何哉苏子曰呜呼秦之失道有自来矣岂独斯高之罪
自商鞅变法以诛死为轻典以参夷为常法人臣狼顾
胁息以得死为幸何暇复请方其法之行也求无不获
禁无不止鞅自以为轶尧舜而驾汤武矣及其出亡而
卷十二 第 42a 页 WYG1476-0223a.png
无所舍然后知为法之弊夫岂独鞅悔之秦亦悔之矣
荆轲之变持兵者熟视始皇环柱而走而莫之救者以
法重故也李斯之立胡亥不复忌二人者知威令之素
行而臣子不敢复请也二人之不敢复请亦知始皇之
鸷悍而不可回也岂料其伪也哉周公曰平易近民民
必归之孔子曰有一言而终身行之其恕矣乎夫以忠
恕为心而以平易为政则上易知下易达虽有卖国之
奸无所投其隙仓卒之变无自发焉然其令行禁止盖
卷十二 第 42b 页 WYG1476-0223b.png
有不及商鞅者矣而圣人终不以此易彼商鞅立信于
徙木立威于弃灰刑其亲戚师傅积威信之极以至始
皇秦人视其君如雷电鬼神不可测识也古者公族有
罪三宥而后致刑今至使人矫杀其太子而不忌太子
亦不敢请则威信之过也故夫以法毒天下者未有不
反中其身及其子孙者也汉武始皇皆果于杀者也故
其子如扶苏之仁则宁死而不请如戾太子之悍则宁
反而不诉知诉之不察也戾太子岂欲反者哉计出于
卷十二 第 43a 页 WYG1476-0223c.png
无聊也故为二君之子者有死与反而巳李斯之智盖
足以知扶苏之必不反也吾又表而出之以戒后世人
主之果于杀者
因始皇而忽及汉宣汉武所以勖人谨微勉人存厚
者实为良鉴文亦雄伟宕逸自行自止承接之迹都
化此等文惟韩集原道等篇有之柳欧曾王未数数
也
臣事策一 苏 辙
卷十二 第 43b 页 WYG1476-0223d.png
天下有权臣有重臣二者其迹相近而难明天下之人
知恶夫权臣之专而世之重臣亦遂不容于其间夫权
臣者天下不可一日而有而重臣者天下不可一日而
无也天下徒见其外而不察其中见其皆侵天子之权
而不察其所为之不类是以举皆嫉之而无所喜此亦
已太过也今夫权臣之所为者重臣之所切齿而重臣
之所取者权臣之所不顾也将为权臣耶必将内悦其
君之心委曲听顺而无所违戾外窃其生杀予夺之柄
卷十二 第 44a 页 WYG1476-0224a.png
黜陟天下以见已之权而没其君之威惠内能使其君
欢爱悦怿无所不顺而安马之上外能使其公卿大夫
百官庶吏无所不归命而争为之腹心上爱下顺合而
为一然后权臣之势遂成而不可拔至于重臣则不然
君有所为不可则必争争之不能而其事有所必不可
听则专行而不顾待其成败之迹著则上之心将释然
而自解其在朝廷之中天子为踧然而有所畏士大夫
不敢安肆怠惰于其侧爵禄庆赏已得以议其可否而
卷十二 第 44b 页 WYG1476-0224b.png
不求以为己之私惠刀锯斧钺巳得以参其轻重而不求
以为己之私势要以使天子有所不可必为而群下有
所震惧而已不与其利何者为重臣者不待天下之归
巳而为权臣者亦无所事天子之畏巳也故各因其行
事而观其意之所在则天下谁可欺者臣故曰为天下
安可一日无重臣也且今使天下而无重臣则朝廷之
事惟天子之所为而无所可否虽天子有纳谏之明而
百官畏惧战慄无平昔尊重之势谁肯触忌讳冒罪戾
卷十二 第 45a 页 WYG1476-0224c.png
而为天下言者惟其小小得失之际乃敢上章欢哗而
无所惮至于国之大事安危存亡之所系则将卷舌而
去谁敢发而受其祸此人主之所大患也悲夫后世之
君徒见天下之权臣出入唯唯以为有礼而不知此乃
所以潜溃其国徒见天下之重臣刚毅果敢喜逆其意
则以为不逊而不知其有社稷之虑二者淆乱于心而
不能辨其邪正是以丧乱相仍而不悟何足伤也昔者
卫太子聚兵以诛江充武帝震怒发兵而攻之京师至
卷十二 第 45b 页 WYG1476-0224d.png
使丞相太子相与交战不胜而走又使天下极其所往
而剪灭其迹当此之时苟有重臣出身而当之拥护太
子以待上意之少解徐发其所蔽而开其所怒则其父
子之际尚可得而全也惟无重臣故天下皆知之而不
敢言臣愚以为凡为天下宜有以养其重臣之威使天
下百官有所畏忌而缓急之间能有所坚忍持重而不
可夺者窃观方今四海无变非常之事宜其息而不作
然及今日而虑之则可以无异日之患不然者谁能知
卷十二 第 46a 页 WYG1476-0225a.png
其果无有也而不为之计哉抑臣闻之今世之弊在于
法禁太密一举足不如律令法吏且以为言而不问其
意之所属是以虽天子之大臣亦安敢有所为于法律
之外以安天下之大事故为天子之计莫若少宽其法
使大臣得有所守而不为法之所夺昔申屠嘉为丞相
至召天子之倖臣邓通立之堂下而诘责其过是时通
几至于死而不救天子知之亦不一为怪而申屠嘉亦
卒非汉之权臣由此观之重臣何损于天下哉
卷十二 第 46b 页 WYG1476-0225b.png
论既切中笔复闳畅苏氏之长技也然权臣重臣二
者最难辨唯在人君之明哲信任耳尝试约而论之
汉之有申屠嘉霍光诸葛亮此重臣也若周亚夫萧
望之王嘉杨震李固杜乔则可为重臣而卒以忠死
者也房魏之在太宗李德裕之在武宗此重臣也若
褚遂良长孙无忌以重臣而死陆贽以重臣而贬裴
度以重臣而终不得行其志者也宋之王旦李沆韩
琦司马光此重臣也若范仲淹父子赵鼎李纲赵汝
卷十二 第 47a 页 WYG1476-0225c.png
愚则以重臣而或疏远不用且或贬死者也即以偏
安者论之燕之用慕容恪秦之用王猛周之用王朴
此重臣也郭崇韬虽非纯臣然在庄宗时亦可为重
臣以谗见杀唐祸以速呜呼可不慎哉
贻苏轼书 毕仲游
孟轲不得巳而后辨孔子欲无言古人所以精谋极虑
固功业而养寿命者未尝不出乎此天下论君之文如
孙膑之用兵扁鹊之医疾固所指名者矣虽无是非之
卷十二 第 47b 页 WYG1476-0225d.png
言犹有是非之疑又况其有邪官非谏臣职非御史危
身触讳以游其间殆犹抱石而拯溺也
杜祁公衍有一门人将作外吏素好激论者公戒之
曰无益于事徒取祸耳与此同意文忠亮节雄文光
远有耀其亡也李廌尝悼之曰皇天后土识一生忠
义之心名山大川还千古英灵之气文忠足以当之
然往往以言语得罪少停蓄泓涵亦其完养有未至
处
卷十二 第 48a 页 WYG1476-0226a.png
论恢复疏 岳 飞
金人所以立刘豫于江南盖欲荼毒中原以中国攻中
国尼堪因得休兵观衅臣欲陛下假臣日月便则提兵
趋京洛据河阳陜府潼关以号召五路叛将叛将既还
遣王师前进彼必弃汴而走河北京畿陜右可以尽复
然后分兵浚滑经略两河如此则刘豫成擒金人远遁
社稷长久之计寔在此举
成算在胸○武穆之功非徒破金也如李成杨太诸
卷十二 第 48b 页 WYG1476-0226b.png
剧贼皆拥数十万众非武穆孰能破灭○武穆折节
读书惟守忠孝二字行已公正无取祸之道乃为贼
桧所杀死时年方三十九痛哉○宋朝有二大可恨
事一则变元祐为绍圣诸贤贬斥为党人是也一则
秦桧杀武穆是也使江文通著笔作赋不知更如何
恨乎○先儒谓孔明不死三年可以取魏乃功未成
而卒于军天也武穆累捷恢复方张乃召之回而又
杀之人也天乎○胡致堂谓汉武时若用董仲舒为
卷十二 第 49a 页 WYG1476-0226c.png
相汲黯为御史大夫最得余谓高宗朝若用李忠定
为相岳武穆为将何仇之不复哉
送程复亨序 朱 松
广平程某复亨为余外兄从余游于闽者二年余语以
安逸忧患知之详矣将归省其母及其祖母其可以无
言司徒文子问于子思曰亲丧三年未葬则何服子思
曰三年而未葬则服不除也故告之一曰葬吾舅而后
加吉服夫子失鲁司寇将之荆先之以子夏申之以冉
卷十二 第 49b 页 WYG1476-0226d.png
有曰丧不欲其速贫古之君子以失位于诸侯曰丧丧
不欲其速贫若是其急也故告之二曰葺尔居以宁尔
亲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植之榛莽则与之靡然故告之
三曰非尔父之类者勿亲也江出岷山自荆之楚汪洋
千里而至于海者大川三百小川三干以为之助也故
告之四曰广学问以资见闻传曰宴安鸩毒不可怀也
君子非独恶怀安之败名恶其败性也故告之五曰勿
怀安礼曰男子生则以桑弧蓬矢射天地四方示志也
卷十二 第 50a 页 WYG1476-0227a.png
夫不资之躯岂其浮沉乡里而名不称故告之六曰无
忘四方之志夫齐之善味者淄渑之合能辨之淄渑之
合均是水也子归矣他日执经而来问予能入于常流
而不变其味乎尚能为君辨之
送行之序别有良规另一格调赠人以言此本之老
子赠孔子及回路二子相请赠与处最是古意后世
满纸虚词多誉少规失之远矣
卷十二 第 50b 页 WYG1476-0227b.png
古文雅正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