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通志-清-黄廷桂卷十三上

卷十三上 第 1a 页 WYG0559-054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四川通志卷十三上
 水利
  书载九川涤源九泽既陂由是而三壤咸则告厥
  成功然则土爰稼穑而非水之润下曷以相济也
  哉神禹治水导岷江以朝宗万世永赖渐被远矣
  嗣是李冰凿离堆文翁穿湔江至今沃野千里号
  称陆海盖资其灌溉沟塍绮错几不下数千万顷
卷十三上 第 1b 页 WYG0559-0548b.png
  也其他疏瀹有方而顺水之性因地之宜以成天
  之功者又岂区区郑白之渠所可比烈也耶作水
  利志
 成都府
  成都县(附/郭)
  石堤堰(在县北/四十里)木笼堰(在县北二/十五里)清波堰(在县西/二十里)
  双江堰(在县西三/十五里)县境内凡溉田堰水源俱分自
  都江大堰每年照亩出银(详见巡抚/宪德疏)
卷十三上 第 2a 页 WYG0559-0549a.png
  华阳县(附/郭)
  栏杆堰(在县西南/一十里)龙爪堰(在县西/南五里)洗瓦堰(在县东/五里)
  姐儿堰(在县东/一十里)县境内凡溉田堰水源俱分自都
  江大堰每年照亩出银(详见巡抚/宪德疏)
  双流县
  金马堰(在县西北/一十五里)鲢鱼堰(在县东北/二十里)县境内共三
  十二堰溉田
  温江县
卷十三上 第 2b 页 WYG0559-0549b.png
  朱家堰(在县东/三十里)龙梁堰(在县东/三十里)县属水源自灌口
  下约三十里分一派入江安堰即新开河流温江
  郫县灌县双流华阳地方又自灌口下约四十里
  分一派入玉石堰流温江双流地方至用都江堰
  水止有六家每年照田亩出银(详见巡抚/宪德疏)
  新津县
  通济堰(在县西南三里唐开元二十八年采访使/章仇兼琼所开分四筒穿渠灌溉本县东)
  (南田亩并彭山眉州/青神等处二百馀里)石马堰(在县西/十五里) 荞草堰(在/县)
卷十三上 第 3a 页 WYG0559-0549c.png
  (西一十/五里)沙子堰(在县西北六十里俱/引金马河水溉田)大寺堰(在县/西北)
  (一十五里引/西河水溉田)五所堰(在县东一十五里/引杨柳河水溉田)七里堰(在/县)
  (东北一十里引/洋马河水溉田)
  金堂县
  老马堰(在县东/一十里)纺车堰(在县北二/十五里)天工堰(在县西/一十五)
  (里/)石龙堰(在县东南/一十里)蛮仔堰(在县东/北五里)县境内凡溉
  田堰水源俱分自都江大堰每年照亩出银(详见/巡抚)
  (宪德/疏)
卷十三上 第 3b 页 WYG0559-0549d.png
  新都县
  龙门堰(在县南/二十里)千工堰(在县西南/一十五里)马沙堰(在县西/二十里)
  插板堰(在县北/三十里)县境内凡溉田堰水源俱分自都
  江大堰每年照亩出银(详见巡抚/宪德疏)
  简 州
  明阳镇堰(在州/东北)花落沟堰 官斗沟堰 平大镇
  堰 虎头堰 长沟堰 州境内共六十五堰皆
  节绛诸水以溉田
卷十三上 第 4a 页 WYG0559-0550a.png
  崇庆州
  百丈堰(在州/北)黑石堰 石头堰 沙河堰 普济
  堰 普润堰 娑罗堰 石鱼堰 州境内共七
  十四堰溉田
  郫 县
  万工堰(在县西/二十里)黄土堰(在县南/三十里)漏沙堰(在县东南/二十五里)
  牛王堰(在县西北/一十五里)腊塔堰(在县西南/三十里)县境内凡溉
  田堰水源俱分自都江大堰每年照亩出银(详见/巡抚)
卷十三上 第 4b 页 WYG0559-0550b.png
  (宪德/疏)
  灌 县
  太平堰(在县东/城下)三泊洞(在县城/北岸)柏木河(在县东/二里)
  堰河(在县东/二十里)羊子河(在县东/一十里)油子河(在县东二/十五里)
  陡河(在县东/五里)侍郎堰(在县南/一十里)乡安堰(在县西二十/五里即都江)
  (堰/)
  雍正八年巡抚宪德具
 题灌县郫县崇宁温江新繁新都金堂成都华阳等
卷十三上 第 5a 页 WYG0559-0550c.png
  县照田亩之多寡以出夫即计夫役之多寡以折
  价永为定例
  崇宁县
  毛家堰(在县北一/十五里)永宁堰(在县南/一十里)化家堰(在县东/三里)
  龙口堰(在县西/一十里)平乐堰(在县西/一十里)县境内凡溉田堰
  水源俱分自都江大堰每年照亩出银(详见巡抚/宪德疏)
  新繁县
  兴龙堰(在县东一/十二里)天生堰(在县西/二里)铁马堰(在县南/七里)
卷十三上 第 5b 页 WYG0559-0550d.png
  金牛堰(在县西南/一十五里)杨柳堰(在县北/五里)县境内凡溉田
  堰水源俱分自都江大堰每年照亩出银(详见巡/抚宪德)
  (疏/)
  汉 州
  柳梢堰(在州北引绵/阳河水溉田)马乂堰(在州北引石/亭江水溉田)马脚堰
  (在州北引金/雁河水溉田)老鸦堰(在州西引马/蹄河水溉田)粟米堰(在州西/引清白)
  (江水/溉田)州境内共三十六堰溉田
  什邡县
卷十三上 第 6a 页 WYG0559-0551a.png
  洛口堰 青竹堰 跑马堰 杨村堰 县境内
  共二十堰皆节雒水溉田
  彭 县
  闯平口堰(在县/东)马鸣堰 麻柳堰 罗江堰 济
  民堰 县境内共二十四堰溉田
 叙州府
  长宁县
  东溪 西溪(二溪环绕县境居/民引以灌溉田亩)
卷十三上 第 6b 页 WYG0559-0551b.png
 夔州府
  奉节县(附/郭)
  青苗陂(在县东白帝城东北五里方舆胜览东屯/有青苗陂杜甫诗东屯稻田一百顷北有)
  (涧水通青苗明一统志在瞿/塘东蓄水溉田民赖其利)
 龙安府
  江油县
  文昌堰(在武/都)龙门堰(在县北三里县境又有小/河许欧铁佛陈公等七堰)
  彰明县
卷十三上 第 7a 页 WYG0559-0551c.png
  龙备堰(在县东县境又有胡中永/安永丰罗村野坝等九堰)
 雅州府
  雅安县(附/郭)
  黑水堰(在慕义乡引陇/西河水灌田)红岩堰(在上坝乡引/濆江水灌田)
  芦山县
  石波堰(在县东三里其水出始/阳山用木槽接水溉田)
  名山县
  黑水堰
卷十三上 第 7b 页 WYG0559-0551d.png
  清溪县
  温江河(发源于相岭下坝/田亩资其灌溉)流沙河(由龙越岭来上/坝田亩资其灌)
  (溉/)
 直𨽻嘉定州(雍正十二/年升为府)
  楠木堰(在州西一十五里起安谷乡宋家场至马/落壕止引沫水灌田又名牛特堰康熙三)
  (年参政张能鳞重/修更名张公堰)永丰堰(在州北一十五里起风/洞子至白岩坝止穿山)
  (为洞连引绵竹/铺青衣水灌田)
  夹江县
卷十三上 第 8a 页 WYG0559-0552a.png
  龙兴堰(在县南一十里康熙四年知县刘际亨以/水小难周灌溉更于其南五里开凿大渠)
  (民利赖之号/曰刘公堰)
 直𨽻眉州
  蟆颐堰(在州东七里唐开元中益州刺史章仇兼/琼筑障蜀江水溉眉山青神田亩七万二)
  (千有奇宋嘉定閒魏了翁又/畚武阳石垒堤其利尤溥)鸿化堰(在青神县北/一十五里即)
  (唐张武等所开也旧志青神/陂堰五十有一惟鸿化最大)馨堰(元和志在彭山/县西南二十五)
  (里拥江水为大堰/开六水以灌郡田)
  彭山县
卷十三上 第 8b 页 WYG0559-0552b.png
  通济堰(在县西北四十里有大堰一小堰十唐时/章仇兼琼所开自修觉山下引水灌溉彭)
  (山眉州等处田亩凡三百馀里后五/代时张琳重修元彭山令雍熙复修)
  丹棱县
  沧浪堰(在县东南隅水深数/尺可溉田十馀亩)天生堰(在县西五里/系天成提堰)
  (不劳/人力)
 直𨽻邛州
  六堰(在州东州志有头堰二堰三堰皆大邑县界/四堰五堰六堰皆在州界自州东北向西南)
  (数十里沿河田/地仰以灌溉)
卷十三上 第 9a 页 WYG0559-0552c.png
  大邑县
  头堰(又有二三四堰并青山千工铁溪/石头五龙正武羊头芽草等堰)
 直𨽻资州
  蒙溪堰(在州西州境又有鸳鸯等六/十一堰分引珠江水以溉田)
  资阳县
  水溪沟堰(在县东县境共/有二十六堰)
  仁寿县
  汉阳堰(在县北唐志在资县东五里至德初置引/汉水溉田二百顷文德元年县令陈克复)
卷十三上 第 9b 页 WYG0559-0552d.png
  (修汉志境内又有方家坝草狭/沟鸳鸯池太平桥等十三堰)
 直𨽻绵州
  雒水堰(在州东北唐志在魏城北五里唐贞观六/年引安西水入县民甚利之州志州境又)
  (有边堆泉水野茅石草水通史君河/北王武麻角丙水亲开等十三堰)
  德阳县
  安乐堰(在县东南又有黄胶柳梢石板龙泉河等/二十三堰西南有欧家堰引绵竹之射水)
  (溉/田)
  罗江县
卷十三上 第 10a 页 WYG0559-0553a.png
  芒江堰(在县北五里唐永徽五年县令/白大信置引罗江河水灌田)杨村堰(在/县)
  (东北一十四里唐贞元二十一年县令韦德筑引/安县之折脚堰水溉田旧志县境又有泉水玉女)
  (马山回龙灵/龙等十九堰)
  绵竹县
  军屯堰(今名官渠堰在县北三十里其下有硼砂/走水龚家唐家等四堰皆引绵江水灌田)
  (又有黄土马/坝马头等堰)火烧堰(在县西四十里其下又有叠/溪象鼻货家等堰皆引石亭)
  (江水/灌田)鹿角堰(在县西南二十里其下又有海香江/家白鹤祖师麦草官堰土黄等七堰)
  (皆引射/水灌田)
卷十三上 第 10b 页 WYG0559-0553b.png
  安 县
  折脚堰(在县南唐志在神泉县北三十/里唐贞观元年置引水灌田)云门堰(在/县)
  (东唐志龙安县东南二十三里有云门堰引茶川/水以灌田唐贞元元年筑下又有白马黄土芭蕉)
  (等十/二堰)
  按蜀省水利所在多有而都江一堰尤为利溥功
  钜即成都所以称沃野千里者也当事于此再一
  致意故成属诸堰志中一一备载至若眉州之蟆
  颐堰彭山之通济堰与夫嘉定之楠木夹江之龙
卷十三上 第 11a 页 WYG0559-0553c.png
  兴等堰利赖虽不及都江之广然经章仇兼琼魏
  了翁张能鳞刘际亨诸公疏浚修筑仁人之泽歌
  颂难忘故亦在所不遗其馀如重庆保宁以及各
  府州县或堵溪涧或壅泽梁非无塘堰以资灌溉
  要皆民间自作刻日可成者是以略而弗纪
 题修都江大堰疏
  四川巡抚都察院佟凤彩
 题为详兴水农之政为足民之大本事案照顺治十
卷十三上 第 11b 页 WYG0559-0553d.png
  八年六月二十三日据左布政使杨思圣呈称奉
  前巡抚高民瞻案验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七日准
  工部咨都水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工科抄出该
  本部覆工科右给事中薛鼎臣
 题前事等因移咨到院备行到司奉此随经备移水
  利守巡各道查议移报去后今准守西道移称据
  成都府申据郫灌二县回称查得当日水利旧有
  都江大堰开凿于秦时太守李冰灌溉十一州县
卷十三上 第 12a 页 WYG0559-0554a.png
  值张逆变后所馀人民止就隅曲之水以灌偏僻
  之田苟且延生未遑修理顺治十六年蒙监军道
  详请三院司道府远近文武捐金二千有奇雇募
  淘凿即今开垦渐广但疏浚之水道易为沙石滞
  塞欲为永久计必行令用水州县照粮派夫每岁
  淘凿庶民不忧旱而国赋渐增矣等因移司准此
  又准巡北道移据保潼二属州县回称查得各属
  州县所辖百姓住居高冈四野且地势狭隘浅薄
卷十三上 第 12b 页 WYG0559-0554b.png
  非平川可比并无新旧水利当兴等因到司又准
  守巡东南各道移覆相同各等因移报到司准此
  相应呈报等因到(臣/)(臣/)查看得蜀省川东川南
  川北皆崇山峻岭并无应修应筑之塘堰惟成都
  为省会平川之地旧有都江大堰在灌县灌溉成
  属州县自遭兵燹之后堰堤崩颓通渠壅淤至十
  六年间文武各官捐助修筑疏通水道目前暂资
  灌溉其于农政渐有裨益已于本年闰七月内备
卷十三上 第 13a 页 WYG0559-0554c.png
   咨工部去后至八月初二日(臣/)复将都江大堰修
   浚事宜于条议疏内列款入
  告迨九月二十五日准部咨内称此案应当题覆复
   行到(臣/)(臣/)覆查前情无异理合具
  题
  题请李冰李二郎封号疏
   四川巡抚都察院宪德
  题为
卷十三上 第 13b 页 WYG0559-0554d.png
圣明在上川岳效灵恳
  请
赐封以光盛典事雍正五年十一月十一日准礼部咨
   祠祭清吏司案呈礼科抄出本部
  题前事内开该(臣/)等议得四川巡抚宪德疏称成都
   府灌县都江堰口庙祀李二郎自秦以来尚未受
   封号查都江堰水源发岷山禹导江后沫水尚为
   民患秦蜀守李冰使其子二郎除水怪凿离堆穿
卷十三上 第 14a 页 WYG0559-0555a.png
   内外二江灌溉成都等州县稻田使沃野千里康
   熙四十七年孟洞水决至灌口忽得木石关栏水
   泄外江保全成都等县近四五年閒江水安澜灌
   口不乾不溢修堰之需比前费半功倍自
皇上御极以来五谷丰登万民乐业捍禦保障为功不
   浅相应
  题请
敕赐封号等因前来查雍正二年詹事府少詹事钱以
卷十三上 第 14b 页 WYG0559-0555b.png
   垲奏称江海之神请
恩褒爵秩一疏(臣/)部以沿海地方庙祀诸神果有捍禦
   保障之功应请封爵者令该督抚查明汇题等因
   议覆奉
旨依议钦遵在案今该抚既称李二郎凿山导江有功
   蜀地康熙四十七年孟洞水决独至灌口忽泄外
   江保全成都等县自
皇上御极以来五谷丰登万民乐业江水安澜不乾不
卷十三上 第 15a 页 WYG0559-0555c.png
   溢捍禦保障为功不浅等语理合
敕赐封号以昭
  盛典但查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专载蜀守李冰凿
   离堆穿二江功绩历历可考惟灌县志书内有使
   其子二郎凿山穿江之语是二郎虽能成父之绩
   李冰实主治水之功又查王圻续文献通考内元
   至顺元年封秦蜀郡太守李冰为圣德英惠王二
   郎神为英烈昭惠灵显仁祐王兹逢
卷十三上 第 15b 页 WYG0559-0555d.png
 圣朝累洽重熙屡彰显应康熙四十七年既有保障之
   功近四五年间更睹安澜之庆理宜并崇祀典用
   答神庥今该抚祇
  请封李二郎而不及李冰似未妥协或照该抚所
  请专封李二郎或将李冰并给封号之处恭候
钦定俟
命下之曰其封号字样交与内阁撰拟进
  呈
卷十三上 第 16a 页 WYG0559-0556a.png
御览行令该抚转饬该地方官制造神牌安设致祭每
   岁春秋二祭仍照例致祭可也等因雍正五年九
   月初六日
  题本月初十奉
旨李冰李二郎俱着给与封号馀依议钦此随行文内
   阁去后今准内阁撰出李冰封号
钦定敷泽兴济通祐王李二郎封号
钦定承绩广惠显英王等因到部相应移咨该抚遵照
卷十三上 第 16b 页 WYG0559-0556b.png
   施行可也
  题都江堰酌派夫价疏
   四川巡抚都察院宪德
  题为敬陈管见仰祈
睿鉴事成都一郡地处高阜所属田亩惟藉引水灌溉
   查灌县都江大堰自秦时蜀守李冰凿离堆以导
   江之支流当时大书深淘滩低作堰六字刻于石
   壁以为千古治堰之要诀后人因之创为竹笼作
卷十三上 第 17a 页 WYG0559-0556c.png
  堤之法以竹编笼纳石于内筑人字堤以资捍禦
  每岁淘筑遂为成例人字堤之下又有太平堰三
  泊洞柏桥堰上下漏罐堰羊子堰徐堰河导江堰
  牛子堰等处分流而郫灌温江及崇宁新繁新都
  金堂成都华阳等九县俱引水溉田由来久矣其
  岁修之费从前用水之户照田块派夫灌县出夫
  六十九名温江出夫一十名郫县与崇宁共出夫
  四百八名新繁出夫九十名新都出夫三十六名
卷十三上 第 17b 页 WYG0559-0556d.png
  金堂出夫九十名成都出夫九十名华阳出夫九
  十名以上九县共出夫八百八十三名每夫一名
  折银壹两共折银八百八十三两雍正元年以来
  每年修筑之费或五六百两或七八百两不等自
  雍正五年因人字堤冲决壅塞五六两年费至一
  千二百馀两不等通算每年须派银一千二三百
  两方可有备无患但从前照田派夫因川省田地
  向来不知亩数惟有计块出夫目今丈量已竣亩
卷十三上 第 18a 页 WYG0559-0557a.png
  数可稽若仍以田块较算不无大小悬殊之别实
  属不均(臣/)愚应请计亩均摊方无畸轻畸重之弊
  查九邑田亩惟灌郫崇三处得水最近获利最溥
  其温江新繁新都金堂成都华阳离都江大
  一百馀里者其用水之处不能无迟早多寡之殊
  则出银之处宜略为区别如郫灌崇三处每亩派
  银二釐温江新繁新都金堂成都华阳每亩派银
  一釐五毫又华阳县内有用水略少之田每亩派
卷十三上 第 18b 页 WYG0559-0557b.png
  银一釐庶得均平今按九邑丈量清册实在用水
  田亩灌县田一十一万六千一百九十八亩每亩
  派银二釐该银二百三十二两三钱九分六釐郫
  崇两县田一十九万一千六百二十五亩每亩二
  釐该银三百八十三两二钱五分温江县田一千
  二百九十四亩每亩一釐五毫该银一两九钱四
  分一釐新繁县田四万六千七百五十三亩每亩
  一釐五毫该银七十两一钱二分九釐五毫新都
卷十三上 第 19a 页 WYG0559-0557c.png
  县田七万六千九百七十一亩每亩一釐五毫该
  银一百一十五两四钱五分六釐金堂县田五万
  五千三百五十七亩每亩一釐五毫该银八十三
  两三分五釐成都县田一十九万二千七百二十
  六亩每亩一釐五毫该银二百八十九两八分九
  釐华阳县田五万四千六百三十九亩每亩一釐
  五毫该银八十一两九钱五分八釐又水不敷用
  田二万四千九百七十五亩每亩一釐该银二十
卷十三上 第 19b 页 WYG0559-0557d.png
  四两九钱七分五釐以上共田七十六万五百三
  十九亩零通用派银一千二百八十二两二钱二
  分九釐每年令各县照数徵收竟解水利同知衙
  门该同知预将估修数目造册报明俟修完之日
  再造册报销所有馀剩银两仍贮同知衙门以备
  夏秋水发冲塌之费务令深淘坚筑使各处田亩
  俱资灌溉如有草率从事即行查参在从前民自
  修堰其派夫银两俱系里甲经手不无支少派多
卷十三上 第 20a 页 WYG0559-0558a.png
   致归中饱情弊请嗣后各县乡村用水田亩派银
   数目刋刻木榜通行晓谕照依江南河工岁夫折
   银之例官徵官解给以由票此项折夫银两不加
   火耗永为定例庶几
  国计民生大有裨益再查此项银两系雇夫修筑之
  费零星给发不若改输制钱但每雇夫多系蛮夫
   惟知用银以便携带请嗣后应令各该县银钱兼
   收听民自便定为成例永远遵行实小民万世之
卷十三上 第 20b 页 WYG0559-0558b.png
   利理合具
  题伏乞
皇上敕部议覆施行雍正八年六月十八日准户部咨
   四川清吏司案呈户科抄出四川巡抚宪德
  题前事雍正八年正月二十一日
  题二月二十一日奉
旨该部查核议奏钦此钦遵于本月二十二日抄出到
   部该(臣/)等查得四川巡抚宪德疏称郫灌温江等
卷十三上 第 21a 页 WYG0559-0558c.png
  九县田亩地处高阜惟引灌县都江大堰之水灌
  溉其修淘之费该抚宪德既称每年须派银一千
  二三百两方可有备无患查九邑田亩离堰有远
  近不同用水有迟早各殊则出银之数宜略为区
  别如郫灌崇三邑每亩派银二釐温江新繁新都
  金堂成都华阳每亩派银一釐五毫又华阳县内
  有用水略少之田每亩派银一釐共田七十六万
  五百三十九亩零共派银一千二百八十二两二
卷十三上 第 21b 页 WYG0559-0558d.png
  钱二分九釐每年令各县照数徵收竟解水利同
  知衙门该同知预将估修数目造册报明俟修完
  之日造册报销馀剩银两仍贮同知衙门以备夏
  秋水发冲塌之费如草率从事即行查参所派银
  数刋刻木榜通行晓谕官徵官解给以由票此项
  折夫银两不加火耗银钱兼收著为定例永远遵
  行实小民万世之利等语均应如该抚所请将各
  县派徵淘塌修堰银两解交水利同知衙门该同
卷十三上 第 22a 页 WYG0559-0559a.png
   知预将估修数目造册报明俟修完之日造册申
   送该抚具
  题查核馀剩银两以备夏秋水发冲塌之费如该同
   知草率从事或朦混冒销并各县额外滥加火秏
  等弊该抚即行指名
  题参可也等因雍正八年四月二十八日
  题五月初一日奉
旨依议
卷十三上 第 22b 页 WYG0559-0559b.png
   开浚成都金水河事宜
   雍正九年二月十七日成都府知府项诚为凛遵
   宪谕谆切详请开浚事宜利民用以广惠泽事窃
   照成都金水河一道向日原通舟楫日久渐至淤
   塞昨蒙抚宪面谕宜民立政之道水利为先即畎
   浍沟渠皆应及时修理矧省会为阖城民命地气
   攸关岂可任其久废令卑府查勘确议卑府遵即
   率仝厅县逐一亲勘此河上流当日原通灌县江
卷十三上 第 23a 页 WYG0559-0559c.png
  水从郫县两河口引入磨底河径达成都县西门
  水洞入城由贡院前三桥青石桥玉河沿一带出
  华阳县东门外水城直达府河今自磨底河起至
  府河止量共一千五百二十六丈俱应开浚西门
  外原无往来船只且门内即系满兵驻劄应将水
  洞密布铁窗止令通水不得通船其划小船由东
  门进者俱抵满城东水关为止如此则沿河一带
  俱为商贾阛阓辐辏之所凡客船一至东关货物
卷十三上 第 23b 页 WYG0559-0559d.png
  行李皆用小船拨运入城就近投店可免背负遗
  失之患有便于商其利一米蔬柴炭为民间日用
  之物既可船运入城三桥又为省会适中之地众
  物齐集在城居民皆可就近购买有便于民其利
  二且省城房屋多用草苫盖即街市瓦房亦系竹
  壁编成閒或不戒于火每至比屋延烧虽各设木
  桶贮水但器小易竭亦难尽恃为救焚之具是河
  一开即有祝融为患而随处有备不难立时扑灭
卷十三上 第 24a 页 WYG0559-0560a.png
  其利三旧河既塞城中地泉咸苦每至春夏沈郁
  秽浊之气不能畅达易染疾病昔杭州近海民饮
  井水多病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入城作六井
  至今赖之是河一开则地气既舒水脉亦畅民无
  夭札其利四卑府细询僚属博访舆情佥无异辞
  再查雍正元年议准条奏内开行令各省确查大
  小河道如有淤塞者即行设法疏浚务期实济造
  册报部等因通行在案相应详请宪台俯念民生
卷十三上 第 24b 页 WYG0559-0560b.png
  饬发公项银两委员雇募人夫兴工开浚务期深
  通可垂久远从此惠泽旁流当与导江之功比烈
  矣等因当蒙抚都院宪发藩司高议详查得沿河
  一带俱为商贾阛阓辐辏之所而三桥又为省会
  适中之地一经开浚便商便民诚有如该府所云
  者且河流深满可息不戒之风烟地脉疏通可散
  不时之疫气该府所详甚属妥恊自应速为奉行
  等因随奉批允于二月十七日兴工三月二十九
卷十三上 第 25a 页 WYG0559-0560c.png
  日告竣共用工费一千四百两俱系抚都院捐给
  廉俸给发并将满城水东门另造石桥可以通舟
  凡商贾舟楫由大河拨换小船直通满城又于九
  年六月十九日详为再陈城河善后事宜以垂远
  利事窃照省城金水河一道开自宋时相沿已久
  近年失于疏浚以致不通舟楫民苦沮洳深为未
  便幸蒙抚都院俯念城河有关水利慨捐清俸独
  力兴修卑府遵奉督率厅县各员于本年二月十
卷十三上 第 25b 页 WYG0559-0560d.png
  八日兴工分段挑浚计自西门外磨底河起由西
  门内满城一带三桥青石桥玉河沿直至东门外
  府河止共挑浚过一千五百二十六丈今已次第
  工竣但查善政之垂贵于可久使无专司分理之
  人则日久仍归淤塞深为可惜卑府谨酌末议惟
  宪台采择焉 一查卑府同知一员原有专管水
  利之责请嗣后城河一应事务令该同知管理其
  成华两县县丞亦经卑府议加水利职衔详请在
卷十三上 第 26a 页 WYG0559-0561a.png
  案应令该同知督率分管以专责成 一省城向
  系旱门今东西添设水关其西门水关原系密钉
  铁帘不用启闭自有满兵看管外至于东门水关
  通船出入必须依时启闭应请照旱门之例交与
  城守营拨兵看管以重防守夏一城河新浚两岸
  俱系浮土如遇夏秋雨淋冲刷泥土下河难免淤
  垫兼以来源系引江之水亦未免夹带流沙必得
  每年淘浚方能深通无阻况已成之功更可力省
卷十三上 第 26b 页 WYG0559-0561b.png
  功倍查水利同知衙门都江堰工每年各县额解
  银一千二百两有奇请于每岁冬间于修理堰工
  馀剩银两动支雇夫疏浚一例报销以垂永久
  一东门水关最为𦂳要查关洞系旧时建造原属
  坚固但沿城上游俱系土岸恐日久被水汕刷犹
  恐齧及城根应请两边添筑护城雁翅各长丈许
  下签木桩两岸用砖石包砌以资捍禦 一三桥
  以下水势犹缓惟板桥一带水势迅利盖缘板桥
卷十三上 第 27a 页 WYG0559-0561c.png
  两岸偪仄桥门既狭又值河势湾曲以故水急浪
  涌似应于转湾之处两岸略为取直并将桥旁石
  柱改换木柱则水道宽缓并请将一洞青石卧龙
  等桥俱照安顺桥之例改换木桥以缓水势庶称
  利涉 一沿河两岸俱系居民凡粪草腌臜每图
  便易倾入河内易至堙塞请刋木榜晓谕禁止仍
  令牌头不时稽查有犯即送该管县丞量责示警
  实于河道有益 一城河之源来自郫灌西门外
卷十三上 第 27b 页 WYG0559-0561d.png
  应请建闸水大时下闸以防冲溢但冬月源水稀
  少若再任其直达府河则城河必致浅涸似应于
  束水关外河口之处建闸一座交与华阳县县丞
  管理一遇水浅即将闸下板蓄水毋使外泄凡有
  货物出入俱于闸边搬运统俟冬閒水涸兴工则
  永享其利矣奉抚宪批发藩宪详议允遵在案
  本年三月成都府知府项诚又议请于蜀王城之
  南三桥之西北相度地形开新河一道直通贡院
卷十三上 第 28a 页 WYG0559-0562a.png
  河并修淘贡院周围河道通舟便民又新开河路
  搭桥二座总共需木植夫价银七百两有零奉藩
  宪高酌议允行随捐发银三百两又奉臬宪刘及
  重庆府知府张光鏻龙安府知府张育茳雅州府
  知府张植眉州知州高思雍资州知州李怀智各
  捐银有差并臬宪刘发下充公银两共五百四十
  两有零成都府知府项诚自捐银一百六十两有
  零于三月兴工七月告竣计开新河一百八十九
卷十三上 第 28b 页 WYG0559-0562b.png
  丈六尺九寸开淘王城河一千零五十八丈一尺
  五寸从此舟楫可直达王城之北矣
  历朝堤堰碑记并水利诸考附
 元揭徯斯蜀堰碑
  江水出蜀西南徼外东至于岷山而禹导之秦昭
  王时蜀太守李冰凿离堆分共江以灌川蜀川蜀
  以饶自秦历千数百年所值冲薄荡齧大为民害
  有司岁治堤防百三十二所役兵民多者万馀人
卷十三上 第 29a 页 WYG0559-0562c.png
  少者千人其下犹数百人每人七十日不及七十
  日虽事治不得休息其不役者日三缗富屈于货
  贫屈于力上下交病会其费岁不下七万缗毫发
  出于民十九藏于吏概其所入不足以更费今上
  皇帝即位之明年佥四川廉访司事吉当普巡行
  周视得要害之处三十有二馀悉罢之且召灌州
  判官张弘计曰若甃之石则役可罢民苏弊除何
  惮而莫之为弘曰公虑及此生民之福国家之幸
卷十三上 第 29b 页 WYG0559-0562d.png
  万世之利也弘请出私钱试以小堰堰成水暴涨
  堰不动乃具文书会行省及边军七翼之长郡县
  守宰乡遂之老各陈便宜皆曰便复祷于冰祠与
  神约昔凿离堆以富川蜀建万世之利神功也今
  水失其道民失其利吏乘其弊若此而神弗之救
  是神之惠弗终也神克相予于治弗予相请与神
  从事卜之吉于是徵工发徒以至元改元十有一
  月朔肇事于都江堰都江即禹凿之处分水之源
卷十三上 第 30a 页 WYG0559-0563a.png
  也盐井关据其西南江南北皆东行北旧无江冰
  凿以避沫水之害中为都江堰少东为大小钓鱼
  矶又东跨二江为石门以节北江之水又东为利
  民台台之东南为侍郎杨柳二堰其水自离堆分
  流入于南江南江东至鹿角又东至金马口又东
  过大安桥入于成都俗称大皂江江之正源也北
  江少东为虎头山为斗鸡台台有水则尺为之画
  凡有水一及其九其民喜过则忧尽没其则则民
卷十三上 第 30b 页 WYG0559-0563b.png
  困乃书深淘滩低作堰六字其旁为治水之法皆
  冰所为也又东为离堆又东过凌虚步云二桥又
  东至三石洞酾为二渠其一自马骑东流过郫县
  入于成都古谓之内江今府江是也其一自三石
  洞北流过将军桥又北过四石洞折而东流过新
  繁入于成都古谓之外江即冰所穿二江也南江
  自利民台有支流东南出万工堰又东为骆驼又
  东为确石绕青城而东鹿角之北涯有渠曰马坝
卷十三上 第 31a 页 WYG0559-0563c.png
  东流至成都府入于南江渠东行二十馀里水决
  其南涯四十有九岁疲民力以塞之乃自其北涯
  凿二渠与杨柳渠合东行数十里复与马坝渠会
  而渠始安流自金马口之西凿二渠合金马渠东
  南入新津罢蓝淀黄水千金白水新兴至三利十
  二堰北江三石洞之东为外应颜上五斗诸堰外
  应颜上之水皆东北流入于外江五斗之水南入
  于马坝渠皆内江一支流也外江东至崇宁亦为
卷十三上 第 31b 页 WYG0559-0563d.png
  万工堰堰之支流自北而东为三十六洞过清白
  堰东入于彭汉之閒而清白堰水溃其南涯延袤
  二里馀有司因溃以为堰堰坏乃疏其北涯旧渠
  直流而东罢其堰及三十六洞之役嘉定之青神
  有堰曰鸿化则授成其长吏使底其功应期而毕
  若成都之九里堤崇宁之万工堰彭之堋口丰润
  千江石洞济民罗江马脚诸堰工未施亦责长吏
  农隙为之诸堰都江及利民台之役最大侍郎杨
卷十三上 第 32a 页 WYG0559-0564a.png
  柳外应颜上五陡次之鹿角万工骆驼确石三利
  又次之而都江又居大江中流故以铁万六千斤
  铸为大龟贯以铁柱而镇其源以捍其浮槎然后
  即工诸堰皆甃以山石范铁以关其中取桐实之
  油刀麻为丝和石之灰以苴罅漏禦水潦岸善崩
  者密筑江石以护之上植杨柳旁种蔓荆栉比鳞
  次赖以为固盖以数百万计所至或疏旧渠而导
  其流以节民力或凿新渠而杀其势以益民用遇
卷十三上 第 32b 页 WYG0559-0564b.png
  水之会则为石门以时启闭而泄蓄之凡智力所
  及无不为也先是郡县及兵家共掌都江之政延
  祐七年其兵官奏请独任郡县乃以其民分治下
  流诸堰增其修广而大其役民苦之至是复合焉
  当岁蓄水之用仅数月堰辄坏今虽缘渠所置碓
  硙纺绩之处以千万数四时流转而无穷甚便初
  都江水深广莫可测忽有一大洲涌出其西南方
  可数里人得用事其间入山伐石崩石以满随取
卷十三上 第 33a 页 WYG0559-0564c.png
  而足用所向皆然蜀故多雨自初役至功毕无雨
  雪故力省而功倍民不知劳若有相之者亦其忠
  诚所感如此致使天子赐酒之使相望于道台省
  观工之檄不绝于使所溉六州十二县之民咸歌
  舞焉而下自郡县上至藩部恶其害己且疾且怨
  或决三洞之水以灌其坎或毁都江之石以坏其
  成挠之百计不拔益固甫五越月大功告成百一
  恒费民永休飨古未有也而吉达布会以监察御
卷十三上 第 33b 页 WYG0559-0564d.png
  史召省台上其功诏臣徯斯记之于碑臣闻水先
  五行食首八政九畴之叙其次可观矣夫水者衣
  食之源也然所以为利亦所以为害在善导之而
  已禹平水土犹已溺之后稷播种犹已饥之万世
  有称焉是故为政不本于农不先于水是为不知
  务是谓冥行之臣李冰一凿离堆民受其赐吉达
  布一修其业神且不违彼失其利而欲废之不亦
  悲乎惟吉达布才大而德敏爱深而知远不枉其
卷十三上 第 34a 页 WYG0559-0565a.png
  道不屈其志临难忘身为国忘家安于命而勇于
  义而知所先务故事可立而功可建其在四川请
  罢盐运司正盐井之法以去奸利置安抚司以抚
  四方流寓之民使安其耕凿及居台端知无不言
  言无不合诚国之宝也判官张弘殚智竭虑终始
  克相其志虽百折而不悔亦今之贤有司乎是役
  也石工金工皆七百人水工二百五十三人徒三
  千九百人而边军居其二工粮为石千有奇石之
卷十三上 第 34b 页 WYG0559-0565b.png
  材取于山者百万有奇石之灰以斤计六万有奇
  油半之铁六万五千麻五千撮其工之值物之价
  以缗计四万九千有奇皆出于民之所积而在官
  者馀二十万一千八百缗责灌守以贷于民岁取
  其息以备祭祀若淘滩修堰之供仍蠲灌之兵民
  常所繇役以专其堰事呜呼后之莅此土者尚永
  鉴于斯勿怠其政堕其事以为民病以为国家忧
  臣拜手稽首而作颂曰天一浚灵多源于西岷山
卷十三上 第 35a 页 WYG0559-0565c.png
  导江禹绩可稽民生之初惟水利赖夫既利之胡
  忍贻害运有推迁事有因革保制安危神实任责
  于穆英惠藩屏坤维于赫仁祐骏烈四驰自秦徂
  汉祀以千计维王父子蜀境是庇江源自蜀王凿
  其阻蜀溉馀波厥施乃溥江趋而东势通蜀山春
  夏暴涨横溃是闲既遏其冲又决其支以漫以灌
  惟堰是资昔王受命司我刍牧为兹惠利以阜我
  蜀今我蜀民作堰岁劳殚智疲力以捍江涛佥宪
卷十三上 第 35b 页 WYG0559-0565d.png
  有谋将息斯患王实诱之肯遗以艰吏吁于王愿
  授指教王繇之词继导之珓询谋允孚百役以兴
  厥志无二惟王之凭象鼻之涨茫无津涯涌为浅
  濑有砾有沙匠陟彼巘言凿其坚山夜发洪穴不
  得穿匠取彼石既磊既砢撝椎运斤惟右惟左蜀
  川不云蜀日旦出涉冬届春民就爱日彼揵彼旧
  昔水今石其崇言言永固尔壖民听鼛鼓追思往
  年富民醵钱耕者废田今兹永逸孰究我图显允
卷十三上 第 36a 页 WYG0559-0566a.png
  二神作我蜀郛圣神在御怀柔百神封章屡上亟
  命词臣锡以徽称华以钦命以旌王功以致皇敬
  涣号于庭揭虔于祠帝命不亵神惟显思登瀛有
  臣复请咏赐俞音自天宠命荐至嗟彼嬴氏百郡
  列署惟兹蜀守勋烈昭著异趋殊归惟德与力王
  初庇民顾尽乃职岂谓异世犹濯厥灵俾王初志
  炳乎丹青王不恃力务德是勤有伟斯绩益光前
  闻词臣作歌守吏视刻江流沄沄昭彼无极
卷十三上 第 36b 页 WYG0559-0566b.png
 明陈鎏铁牛记
  粤稽古导江自岷山掠成都之南而东下成都之
  北水不及焉河渠书曰蜀守冰凿离堆以避沫水
  之害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以亿万计盖至是
  始分江通北道堰之始也沬盖江之源云冰姓李
  仕秦有功于蜀民德之所在血食号曰川主其作
  堰之善远不可考崖下有古刻曰深淘滩低作堰
  盖治法云至汉唐尚因之宋以后或失其法堰遂
卷十三上 第 37a 页 WYG0559-0566c.png
  坏至元閒有佥事吉当普者聚铁石大举缮治民
  亦利之然不能如李之旧不百年复崩我朝自弘
  治以来当事者百计修复随筑随圮有司岁伐竹
  木岁役人夫费不下钜万民甚病焉嘉靖间太守
  蒋君悯其民思欲修秦守之政乃具其事以请宪
  副周君相度地势求故址得堰之最要者九欲尽
  甃之石其都江堰当水之冲则石之外再护之铁
  议者韪之计所费不赀会君随带赴江西参伯事
卷十三上 第 37b 页 WYG0559-0566d.png
  遂寝宪副施君继董其事曰事贵有序功贵因时
  铸铁之功易于甃石且要焉盍先之徐谋其后乃
  檄崇宁尹刘守德灌尹王来聘谋铸铁牛其费则
  议出公储之应修堰者经画处置甚悉蜀王闻而
  贤之命所司助铁万斤银百两时巡抚李公巡按
  鄢公皆急于民多所因革执施君议深以为然咸
  刻期勖之成议定当庚戌二月矣春水始发即不
  能为功众惧焉施君曰即不及事不可以为来岁
卷十三上 第 38a 页 WYG0559-0567a.png
  计乎毅然为之于是刘崇宁以君意昼夜勤事绝
  流浚沙凿江底凡厥所需不数日咸集以是月二
  十四日入冶一昼夜牛成牛凡二各长丈馀首合
  尾分如人字状以其锐迎水之冲高与堰嘴等坯
  治之日蜀府差长史李钧赍币帛羊酒劳诸从事
  者民环而观之者亿万欢声震山谷间其父老皆
  合掌曰此吾子孙百世利也计铁七万斤及工费
  共用银七百两时各州县多堰工旧逋君下令民
卷十三上 第 38b 页 WYG0559-0567b.png
  乐之不数日输既充费有嬴水次居民杙急湍为
  磨碓以规水利君弗以例禁薄税之复岁得八百
  金故事修堰需舟车之𩔖尽取诸民间至是皆有
  备可不劳民力不费公帑云佥事陈鎏以督学入
  灌口牛方落成往观之曰物与水激其重必克数
  十万之石可致而不可合数十万之铁可冶而合
  也合则其重并无尚矣水遇重不胜则洄而支支
  则力分而弱及其弱也竹木砂砾或可以当之故
卷十三上 第 39a 页 WYG0559-0567c.png
  堰莫急于冲莫要于铁嗣世而后若再甃之石如
  蒋君之所议者以岁举焉其百世利也李守故智
  要不出此时刘崇宁及通判张仁度尚有事堰上
  曰此正古人用铁之意而未之发明也乃今知之
  请纪其事遂书之牛背后系之铭铭曰岷嶓既艺
  民之攸塈惟蜀之利岷江之阴陵谷变易亦有原
  隰惟禹之戚乃启后贤曰李冰氏乃凿离堆乃堰
  江洔乃拯昏垫乃沃千里顾兹积石月齧岁蚀代
卷十三上 第 39b 页 WYG0559-0567d.png
  有吏勤屡兴屡踣蜀民謷謷劳此洚水畚锸靡止
  百室罄只明嘉靖间守令则贤亦有宪副悯此下
  瘝谋用大作维力则艰施君继之相时事事弗顾
  弗忌冰心姒思乃砥洪流言铸之铁神人胥悦二
  丑峥嵘天一迸裂冯夷骇惊蛟龙怒咽奔突既定
  江沱既洒溉此万畦岂惟生民笾豆餴饎郡邑十
  二惟堰之资匪堰之力繄人之力嗣冰之功缵禹
  之迹爰有同心视此牛勒后千百年其永勿泐
卷十三上 第 40a 页 WYG0559-0568a.png
  陈文烛都江堰记
  灌县都江堰盖江之会云禹导江自岷山西入大
  渡河南通于汶历于灌堰在江中流为二有南河
  者会新津有宝瓶口者流为三至于汉至于崇宁
  至于华阳故称灌口堰外低而宽堰内高而狭水
  势也作堰灌田始于秦李冰司马迁著河渠书瞻
  蜀之岷山大李公之功且云渠可舟行民飨其利
  蜀人庙祀焉汉唐以及宋元堰法渐坏至元间佥
卷十三上 第 40b 页 WYG0559-0568b.png
  事吉当普铸铁龟民利之昭代以来屡修屡圯嘉
  靖间复铸铁牛详在佥事陈公鎏记中其铭曰问
  堰口准牛首问堰底寻牛趾堰堤广狭顺牛尾水
  没角端诸堰丰须称高低修减水真名言云万历
  乙亥江大溢堰尽坏成都知府徐元气灌县知县
  萧奇熊列状修复巡抚都御史曾公罗公慨然允
  行后先轸念巡按御史郭公虑益深长增以铁柱
  令寻牛趾而浚之自堰以下如仙女三泊洞宝瓶
卷十三上 第 41a 页 WYG0559-0568c.png
  五陡口虎头诸岸间植三十铁柱每柱长丈馀共
  用铁三万馀斤又树柱以石护岸以堤水遇重则
  力分安流则堰固大都仿古云水利佥事杜公诗
  悉心区画始万历三年十一月越四年三月工成
  费金三百灌溉千里民咸歌颂御史公适还朝复
  按兹地左布政使袁公随右布政使潘公允端按
  察使刘公庠参政蔡公汝贤秦公淦副使王公原
  相佥事甄公敬共观厥成烛闻而叹曰蜀称天府
卷十三上 第 41b 页 WYG0559-0568d.png
  号陆海岂谓沃野不在人耶秦法作渠与井田并
  太史公论禹厮二渠以引河其来旧矣如西门豹
  引漳水郑当时引渭水足利于国中原变迁闾殚
  为河法多湮灭惟李公之堰幸存于蜀乃二三公
  修之俾古人之遗意千载如斯尚永赖哉今天下
  事凿者创新论怠者失故道及其不支诿曰天也
  没壁负薪何益焉假令人皆师古则刋山表木之
  勋至今存耳宁独一堰哉余益叹二三公经世之
卷十三上 第 42a 页 WYG0559-0569a.png
  智云
  卢翊灌县治水记
  蜀守李公冰凿离堆以利蜀刻深淘滩低作堰六
  言于石立万世治水者法所以制水出入为旱涝
  计者至矣其用功缓急疏密之序意自较然汉晋
  以来率用是法永嘉閒李公嬴深韪之唐宋相承
  世享其利元始肆力于堰无复深淘之意无乃公
  言不足法欤假令沙石涌碛水不得东润则虽镕
卷十三上 第 42b 页 WYG0559-0569b.png
  金连障高数百尺牢不可拔亦何取于堰哉矧所
  谓铁龟铁柱糜费几千万缗者曾未几何辄震荡
  湮没茫无可赖方诸笼石廉省古今便焉者孰得
  比来民受其困宜坐诸此予窃少之乃檄有司置
  镵鑺钜蔂役夫三千从事滩渍以导其流堰则仍
  民之便而已顾工多力少群力告瘁未能勉其所
  欲为究其所当止如公法云者耻也旧刻相传在
  虎头山斗鸡台水侧其旁岁久剥落索弗获虑后
卷十三上 第 43a 页 WYG0559-0569c.png
  之君子无考焉因磨石重镌碑侧云
 国朝朱载震修建太平堤记
  成都府灌县之都江堰其水源来自松潘之上流
  其利于民也成郫等九邑咸资灌溉昔人所称陆
  海者也虽有岁修成例要皆视为故事涂饰一时
  康熙丙戌夏五月霪雨弥旬山水泛溢人字堤三
  泊洞府河口尽被冲决诸邑沿河之城郭庐舍田
  亩漂没者灾伤见告矣大中丞能公恻然深念立
卷十三上 第 43b 页 WYG0559-0569d.png
  捐俸资委员详验俾多方抚恤无使失所继又叹
  息言曰是特一时权宜事耳不可不为一劳永逸
  计冬十月躬行相度计程三百里不惮劳瘁一日
  往返乃与寮属从容商确某处当修某处当浚暸
  如指掌惟是工费繁多非千数百金不足以济而
  民力民财又不可以重累也公于是首先倡捐清
  俸以及藩臬两司成都府属用水九邑皆与焉复
  遴委别驾标员恊力鸠工自一阳始生至次年春
卷十三上 第 44a 页 WYG0559-0570a.png
  仲凡三阋月筑人字堤长三十八丈高八尺又于
  府河口三泊洞筑新堤长八十三丈高八尺厚五
  丈支分条析水得复循故道灌溉无遗民将世世
  食其利岂特一时庆安澜已哉以故九邑之食租
  而衣税者咸拜首而颂曰公之乐于创始孰如公
  仁公之洞悉源流孰如公智公之倡导捐输孰如
  公义公之先时集事孰如公信嗟乎公抚蜀仅三
  年耳凡此十郡六州之人前所谓不便及今所愿
卷十三上 第 44b 页 WYG0559-0570b.png
  欲而不得者公皆为之除弊而兴利焉春生秋肃
  阳开阴闭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河
  山千里之外今又轸念九邑黔黎遗乐利于无穷
  者如此公之功与流水同长矣是役也劳在社稷
  不可以不书
  堤堰考
  水经注曰江水由湔塴江入郫江捡其左其正流
  遂东郫江之右也因山颓水坐致竹木以溉诸郡
卷十三上 第 45a 页 WYG0559-0570c.png
  又羊摩江灌江西于玉女房下作三尺人于白沙
  邮邮在堰官上立水中刻要江神水竭不至足盛
  不没腰是以蜀人旱则藉以为溉雨则下遏其流
  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世号陆海
  谓之天府也俗谓之都安之堰亦曰湔堰又谓之
  金堤左思蜀都赋云西踰金堤者也诸葛亮北征
  以此堰农大国之所资调征丁夫二百人主护之
  有堰官李膺记云玉女房凿山为穴深数十丈中
卷十三上 第 45b 页 WYG0559-0570d.png
  有廊庑堂室屈曲殆有神功非人力矣
  堤堰志曰粤自禹导江正源至石纽出汶川而南
  其北无水秦昭王襄王时蜀守李冰凿离堆虎头
  于江中设象鼻七十馀丈首阔一丈中阔一十五
  丈后一十三丈指水一十二座大小钓鱼护岸一
  百八十馀丈横潴洪流故曰都江以分岷江之水
  北折而东灌溉蜀郡田畴以亿万计蜀用富饶号
  称陆海于所过处又设护岸盖笼石附岸水不蠹
卷十三上 第 46a 页 WYG0559-0571a.png
  土而渠可坚久指日数十处如象鼻状以捍之皆
  冰之所作也都江口旧有石马埋滩下凡穿淘必
  以离堆石记为准号曰水则其下淘深二丈二尺
  而水则亦深七八尺石渠水口横一丈五尺纵一
  百二十丈深六尺石洞水分为三曰灌田水口横
  一丈纵一百二十丈深六尺曰彭州水口横三丈
  又分为二其一纵十有五丈深五尺其一纵四十
  丈深三尺曰将军桥水口横二丈三尺纵四十丈
卷十三上 第 46b 页 WYG0559-0571b.png
  深三尺外应水口横一丈五尺纵一百三十丈深
  四尺仓门水口横八尺纵五十丈深二尺马骑水
  口横六尺纵二百九十丈深二尺鼓兜石趾水口
  横二丈五尺纵六十丈深二尺东穴水口横三尺
  纵一百五丈深五尺投龙水口横五丈纵八十丈
  深三尺北水口横四丈纵一百八十丈深三尺铁
  溪水口横一丈纵六十丈深三尺徙水口横三丈
  纵六十丈深一尺岁以为常过与不足其害立见
卷十三上 第 47a 页 WYG0559-0571c.png
  由汉以来数千百年或因旧葺治或因时疏筑而
  功实原于秦守冰故历代庙祀之所谓马骑水口
  者东南六七里间有堤名上马骑下马骑各长二
  百馀步世传冰驻于此督工后讹以骑为堤也
  水利考
  按蜀中诸水咸出岷山江源在羌地之列鹅村所
  谓羊膊岭者分为二派一西南流为尖囊大渡河
  一正南入溢村至石纽过汶川历今灌县境与湔
卷十三上 第 47b 页 WYG0559-0571d.png
  水合焉灌之上流有水出尤溪口又有水出白沙
  口同会于灌经灌县西南流者即禹所导岷江正
  流自秦李冰凿离堆引江水循灌城东注北折于
  是始以东南正流为南江经离堆薄灌城而东北
  注者为北江北江自宝瓶口穿三泊洞而北注者
  为外江自宝瓶口直东入五斗口而东北注者为
  内江盖北江折为二江并南江而三其北行入五
  陡口一支在南北二江之上故以内江别之外江
卷十三上 第 48a 页 WYG0559-0572a.png
  北经崇宁彭县新繁汉州界会绵雒诸水出金堂
  峡内江东经郫县崇宁界下过府城北至城东会
  府城前江以趋于彭山界南江经崇庆新津东流
  至彭与府江合为江口其出金堂峡者由简资内
  江富顺会于泸州此都江一堰之源流也至于大
  渡碉雅诸水会于嘉定马湖诸水会于叙州嘉陵
  江经合州纳潼涪诸水会于重庆黔彭诸水会于
  涪州大都高山峻岭无堰可作如巡抚佟凤彩疏
卷十三上 第 48b 页 WYG0559-0572b.png
  称东南北三道并无新旧大堰是已独李冰所凿
  离堆山立都江堰当岷江中流岁费工资巨万宋
  元祐间差官修筑凡高下阔狭浅深以至灌溉顷
  亩夫役工料及监临官吏皆注于籍元至元元年
  廉访佥事吉当普建白用石包砌诸堰为石门以
  时启闭用铁万六千斤铸为大龟贯以铁柱而镇
  其源明初加意水利州县与军卫屯所共役人夫
  五千竹木工料计田均轸修葺堰得不坏成化九
卷十三上 第 49a 页 WYG0559-0572c.png
  年巡抚都御史夏埙以远人赴役不便将郫灌二
  县杂派科差均摊得水州县专备工料以供堰务
  弘治九年添设按察司佥事一员专一提督都江
  堰各府州水利于时灌县知县胡光代石冶金即
  旧址甃砌为防贯以铁锭柱三各长一丈二尺使
  当湍势石堤中贯铁处固以油灰直长一十五丈
  高一丈三尺阔五尺首阔一丈二尺用铁三万二
  千二百馀斤洞油五百斤麻线二百斤木二千五
卷十三上 第 49b 页 WYG0559-0572d.png
  百根各色工役计二十五万三千二百有奇正德
  间水利佥事卢翊亲诣督理疏浚直抵铁板得秦
  人所书六字诀曰深淘滩低作堰大书灌澜亭上
  以昭永鉴先是每年修筑工役有不均之叹翊乃
  下令以粮三石派夫一名分八班每八年一周而
  蜀府每年亦助青竹数万竿委官督织竹笼装石
  资筑明末献逆之变都江堰冲决数百丈沙石填
  淤大异于秦碑所云矣
卷十三上 第 50a 页 WYG0559-0573a.png
 国朝顺治十六年巡抚都御史高民瞻监军道程翊
  凤暨各文武官共捐银二千有奇缘李冰旧制修
  筑淘凿以开民利十八年巡抚佟凤彩行令用水
  州县照种派夫每岁委官督修康熙四十五年夏
  五月霪雨人字堤三泊洞府河口俱冲决巡抚能
  泰倡捐修筑人字堤三十八丈又筑三泊府河新
  堤八十三丈时称为太平堤云旧例派夫修堰或
  照粮或照田不无畸轻畸重至雍正八年丈田事
卷十三上 第 50b 页 WYG0559-0573b.png
  竣巡抚宪德
 题请用水州县区别迟早多寡计亩均摊派银一千
  二百八十二两二钱二分九釐每岁徵收完解以
  成都府同知为水利同知管辖其事民称便利焉
 
 
 
 四川通志卷十三上
卷十三上 第 51a 页 WYG0559-057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四川通志卷十三下
  蠲政
   自春秋时有施舍己责之说而两汉因有事于蠲
   贷由唐而下或因俭岁或因大役或因恢拓土宇
   皆有蠲政至宋乾德四年免四川夏税及诸徵之
   半田不得耕者尽除之元明以来于蜀中无名之
   敛不急之费间亦或从蠲减至我
卷十三上 第 51b 页 WYG0559-0574b.png
  朝厚德深仁讫于四海川省尤叠邀
 异数田赋常除丁钱屡赦湛恩汪濊浃髓沦肌洵非蜀
   山峡水所得并其高深也作蠲政志
 皇清康熙二十五年奉
上谕谕户部自古帝王抚驭九有轸念民依凡鞠养生全
 为计甚周犹以赐复蠲租为布德行仁之要务朕嘉与
 海内元元共图乐利弛徵减赋时廑于怀惟频涣恩施
 俾万姓得沾实惠念直𨽻畿辅重地天下根本宽租之
卷十三上 第 52a 页 WYG0559-0575a.png
 诏屡沛往年但顺永保河四府较之畿南诸府差役倍
 多供亿尤剧应再加轸恤又湖广湖南福建四川贵州
 地方昔年为贼窃踞民遭苦累今虽获有宁宇更宜培
 养以厚民生一体蠲免用昭恺泽直𨽻顺永保河四府
 及四川贵州两省所有康熙二十六年应徵地丁各项
 钱粮俱着蠲免二十五年未完钱粮亦着悉与豁除湖
 广湖南福建两省所有康熙二十六年下半年二十七
 年上半年地丁各项钱粮及二十五年未完钱粮亦与
卷十三上 第 52b 页 WYG0559-0575b.png
 尽行豁免尔部速行该地方官通行晓谕务使人民均
 被恩赏以副朕爱育苍生至意如有不肖有司官役借
 端朦混及私行重徵者该督抚指名题参从重治罪如
 该督抚徇隐不行纠举或经参奏或被告发定行一并
 从重治罪尔部即遵谕行特谕
   康熙三十二年奉
上谕谕户部朕抚驭寰宇蚤夜孜孜惟以实惠及民俾登
 康阜为念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四省俱属边地土壤硗
卷十三上 第 53a 页 WYG0559-0575c.png
 瘠民生艰苦与腹内舟车辐辏得以广资生计者不同
 朕时切轸怀历岁以来屡施恩恤广西省康熙十六年
 通省钱粮十七年十八年民欠钱粮贵州省二十二年
 秋冬及二十三年春夏地丁钱粮又贵州四川二省二
 十五年未完及二十六年应徵钱粮云南省二十七年
 以前屯地积欠钱粮俱经次第蠲豁兹念育民之道无
 如宽赋矧边省地方非再沛优恤之恩则闾阎无由充
 裕所有康熙三十三年四省应徵地丁银米着通行蠲
卷十三上 第 53b 页 WYG0559-0575d.png
 免仍行文该督抚遍加晓谕令人沾实泽以称朕嘉惠
 远省民生至意如有不肖有司借端朦混私自徵收者
 该督抚指名奏劾从重治罪尔部即遵谕行特谕
   巡抚四川提督军务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贝和诺
  题为钦奉
恩诏事康熙四十二年四月十八日准户部咨四川清吏
   司案呈康熙四十二年三月十八日恭逢
恩诏内开一恤民以免钱粮为要是以直𨽻各省钱粮屡
卷十三上 第 54a 页 WYG0559-0576a.png
 经蠲免但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四省俱属极边之地朕
 未经巡视数年以来又未曾蠲免钱粮宜更施恩泽这
 四省康熙四十三年应徵地丁各项钱粮通着蠲免该
 部速行文地方官员遍行晓谕务使小民得沾实惠钦
 此钦遵为此合咨前去遵照
恩诏内事理钦遵施行等因移咨到(臣/)钦此随即行司道
   府厅州县土司一体钦遵
恩诏将康熙四十三年应徵地丁各项钱粮通行蠲免并
卷十三上 第 54b 页 WYG0559-0576b.png
   出示遍贴各乡村市镇晓谕使小民一体周知均
   沾实惠随据阖省绅衿士民张烺张吾瑾徐仰廉
   等欢呼踊跃环聚公庭呈称我
皇上洪恩普被远及万方已无一夫不得其所又仰荷
圣慈轸念蜀省极边小民
特颁恩诏将四十三年应徵地丁各项钱粮通着蠲免如
   此
皇仁浩荡烺等无由报答惟有朝夕焚香顶祝愿我
卷十三上 第 55a 页 WYG0559-0576c.png
圣主万寿无疆并请代为
  奏谢等语到(臣/)看得蜀省远处极边荷蒙
皇上时加轸恤今又
钦颁
恩诏将康熙四十三年应徵地丁各项钱粮蠲免(臣/)准部
   咨随即通行一体钦遵并刋刻告示晓谕务使均
   沾实惠以仰副
皇上爱养元元至意兹据通省绅衿士民欢呼踊跃恳请
卷十三上 第 55b 页 WYG0559-0576d.png
   代为
  题谢
圣恩等情前来理合具
  题伏祈
皇上睿鉴施行为此谨具
  奏

   康熙四十九年十月初三日奉
卷十三上 第 56a 页 WYG0559-0577a.png
圣祖仁皇帝诏曰朕躬膺
天眷祇承
烈祖鸿庥统驭万方子育兆庶廑怀致治宵旰靡宁幸际
 海宇同风边隅向化遐迩中外贴然衽席之安者皆仰
 荷
天地
祖宗福祐之所致也方朕八龄践阼之初
太皇太后问朕何欲朕对臣无他欲惟愿天下治安生民
卷十三上 第 56b 页 WYG0559-0577b.png
 乐业共享太平之福而已迄今五十年矣惓惓此心未
 尝一日少释每思民为邦本勤恤为先政在养民蠲租
 为急数十年以来除水旱灾伤例应豁免外其直省钱
 粮次第通蠲一年者屡经举行更有一年蠲及数省一
 省连蠲数年者前后蠲除之数据户部奏称通共会计
 已逾万万朕一无所顾惜百姓足君孰与不足朝廷恩
 泽不施及于百姓将安施乎朕每岁供御所需概从俭
 约各项奏销浮冒亦渐次釐革外无师旅饷馈之烦内
卷十三上 第 57a 页 WYG0559-0577c.png
无工役兴作之费因以历年节省之储蓄为频岁涣解
之恩膏朕之蠲免屡行而无国计不足之虑亦恃此经
画之有素也比来省方时迈已历七省南北人民风俗
及日用生计靡不周知而民生所以未尽殷阜者良由
承平既久户口日蕃地不加增产不加益日用不给理
有必然朕洞瞩此隐时深轸念爰不靳敷仁用苏民力
明年为康熙五十年思沛大恩以及吾民原欲将天下
钱粮一概蠲免因众大臣集议恐各处需用兵饷拨解
卷十三上 第 57b 页 WYG0559-0577d.png
之际兵民驿递益致烦苦细加筹画悉以奏闻故自明
年始终三年以内通免一周俾远近均沾德泽直𨽻奉
天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各巡抚及府尹
所属除漕项钱粮外康熙五十年应徵地亩银共七百
二十二万六千一百两有奇应徵人丁银共一百一十
五万一千两有奇俱着察明全免并历年旧欠共一百
一十八万五千四百两有奇俱着免徵其五十一年五
十二年应蠲省分至期候旨遵行民间旧欠既经豁免
卷十三上 第 58a 页 WYG0559-0578a.png
 嗣后每年额徵钱粮务如数全完倘完不及额或别有
 亏空托称民欠则负国甚矣即责令督抚以下官员偿
 补仍从重治罪夫地方大吏以及监司守令皆与吾民
 谊均休戚者也诚克体朕孳孳保赤之怀实心爱养力
 杜侵牟朘削则闾阎咸得衣食滋殖无有失所而为官
 吏者亦身名俱泰岂非升平乐利之盛事欤尔部移文
 各督抚谕旨到日即刋刻颁布遍示穷檐令咸知悉特
 谕
卷十三上 第 58b 页 WYG0559-0578b.png
   巡抚四川提督军务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宪德为
   仰沐
皇恩恳请代陈乐输报效事今岁川省办理西藏乌蒙
   各路军糈俱先动用附近州县仓榖碾运至秋收
   动用军需银两买补还仓经(臣/)
  题明部议允准除办米州县已自仓领榖碾运者现
   在发银催令买补外有成都府属之崇庆州原于
   碾办之时传令里民领谷碾办据各里民词称各
卷十三上 第 59a 页 WYG0559-0578c.png
   家俱有现食馀米可应军务若现领榖碾办恐致
   迟误不若先将各家现有之馀米攒凑应付其榖
   石暂贮在仓俟用着取领等情申报前来(臣/)随檄
   令百姓照数领榖官吏无得迟累侵扣去后兹据
   成都府知府王详称委署知州田廷锡申报崇
   庆州绅衿士民举人李青霔等词称崇庆州僻处
   川西兵燹凋残地土榛芜我
  朝定鼎之后沐
卷十三上 第 59b 页 WYG0559-0578d.png
圣祖仁皇帝加意抚绥以故田地日辟户口日增兼鼓士
   气右文重学家兴礼让人争奉公六十馀年深仁
   厚泽已沦肌而浃髓矣今
皇上自继统以来厉精图治念切民生故五星照连珠之
   休日月垂合璧之象雨顺风调年登大有此普天
   之同庆而为亘古所未有也偶有小丑衅起西域
   更遇狂悖骚动南川致廑
睿虑以劳我六师崇庆州先后共计攒凑过军需米一千
卷十三上 第 60a 页 WYG0559-0579a.png
   五百石屡奉谕令里甲花户人等赴仓领榖窃思
   攘外所以安内除寇所以宁民今大兵之远涉无
   非为小民身家计为民者正欲捐输代办稍效涓
   滴何忍以出过升斗之米而领仓榖以计偿乎幸
   沐
皇恩恒获有年之庆妇子食用尚不需此矧仓榖所储莫非
皇恩之广大为百姓备凶荒今值丰衣足食之日乞念下
   民之乐输留此榖石永为崇庆州之厚资等情叠
卷十三上 第 60b 页 WYG0559-0579b.png
   次联名具呈不已(臣/)伏查西藏乌蒙等处办运军
   需我
皇上以轸念民生不忍丝毫累及民间故暂动仓榖碾运
   秋成发帑买补抵还正项
隆恩至渥矣今崇民以己资代办已经三次榖数至三千
   馀石及催令赴仓偿还乃绅衿士庶各称情愿捐
   输异口同声固由时和年丰家给人足实我
圣天子仁育义正之休无远弗届教养安全故百姓急公
卷十三上 第 61a 页 WYG0559-0579c.png
   乐义如斯也(臣/)不敢壅于
上闻据实陈
  奏伏乞
皇上睿鉴俯允施行为此谨
  奏雍正六年十一月十六日奏十二月十八日奉
旨据巡抚宪德奏称崇庆州绅衿士民将各家现有之
 馀米凑运军需及谕令领回榖石佥称叨沐
皇恩丰衣足食情愿乐输留此榖石永为崇庆州之厚
卷十三上 第 61b 页 WYG0559-0579d.png
 资等语该州绅衿士民尚义急公情词肫挚此皆
圣祖仁皇帝六十馀年深仁厚泽浃髓沦肌是以风俗
 淳厚人心感戴朕心甚为慰庆著将崇庆州雍正七
 年额徵钱粮全行蠲免以示格外加恩良善之至意
 该部知道
   巡抚四川提督军务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宪德
   为仰沐
皇恩恳请代陈乐输报效事雍正七年六月十六日准
卷十三上 第 62a 页 WYG0559-0580a.png
   户部咨四川清吏司案呈户科抄出四川巡抚宪
   德题前事雍正七年二月初五日
  题三月初三日奉
旨该部知道馀著议奏钦此钦遵于三月初四日抄出
   到部该(臣/)等查得四川巡抚宪德疏称崇庆州属
   士民公捐米石上佐军需经(臣/)具奏仰荷
皇上深仁下逮将崇庆州雍正七年额徵钱粮全行蠲免(臣/)
   接准部咨差成都府知府王亲诣崇庆州遍加
卷十三上 第 62b 页 WYG0559-0580b.png
   宣谕务使蔀屋茅檐咸闻
俞旨穷乡僻壤共沐
恩光兹据署布政司事建昌道参议刘应鼎详据成都
   府知府王详称据该州绅衿士民叶荣贤等感
   激
天恩恳请代
  谢复以蠲租益下为
 盛世之隆施而惟正是供实下民之常分当此军糈孔
卷十三上 第 63a 页 WYG0559-0580c.png
   亟民累全无若论众姓之公捐尚不足抵当年之
   私派今州属钱粮七千馀两照册全蠲为数不为
   不多受之已为过分至于自首田亩于雍正五年
   分已纳之粮前蒙
圣恩准抵作雍正七年徵收之数此项田亩既蒙赦其从
   前隐匿之罪何敢复邀免本年应纳之粮所有雍
   正五年分已徵在官者情愿仍于本年抵销其丈
   量未毕者情愿亦于本年一体输纳等情理合恭
卷十三上 第 63b 页 WYG0559-0580d.png
   疏代
  题等因具
  题前来查川省隐匿田地雍正五年五月十五日钦
   奉
上谕特沛宽大之隆恩准自行首出将从前欺隐之罪悉
   从宽免定限一年令其首报统于雍正七年入额
   徵解(臣/)部钦遵行文去后该抚宪德以川省之田
   地欺隐太甚将本年首报之户业已
卷十三上 第 64a 页 WYG0559-0581a.png
  题准于雍正五年徵收则续行首报之粮应请一例
   于雍正五年起徵(臣/)部议覆以后报田粮在已经
   奉到
恩旨之后令该抚谨遵
谕旨统俟于雍正七年入额徵解但在一年内自首者悉
   遵
恩旨奉行等因奉
旨依议钦遵行文在案嗣据该抚宪德以奉到
卷十三上 第 64b 页 WYG0559-0581b.png
恩旨之后凡各属已徵自首田粮若给发各州县转发纳
   户诚恐里户繁多粮银细碎反有胥役乘机侵蚀
   之弊
  题请留抵雍正七年之额徵(臣/)部议覆准其留抵奉
旨依议钦遵亦行文在案今该抚宪德疏称崇庆州绅
   衿士民叶荣贤等感激
皇上蠲免额赋之
鸿恩情愿即将雍正五年自首田地已徵在官之粮仍于
卷十三上 第 65a 页 WYG0559-0581c.png
   本年抵销丈量未毕者亦情愿于本年一体输纳
   据情代
  题等语在百姓感激输将实出于至诚然我
皇上之仁恩浩荡槩宽从前隐匿之罪令其自首统于七
   年入额徵解复因崇庆州供垫军糈将一州七年
   额课全行蠲免正所以加惠元元使其共沐
恩波之意也今若照该抚宪德所请将雍正五年田地已
   徵在官之粮仍于本年抵销丈量未毕者亦于本
卷十三上 第 65b 页 WYG0559-0581d.png
   年一体输纳与从前留抵新粮之
恩旨似不相符合应令该抚宪德将雍正五年已徵之粮
   留抵庚戍年正课其丈量未毕者亦统俟庚戍年
   输纳俾得均沾实惠以仰副我
圣天子泽沛重申之至意俟丈量事竣之日将地亩科则
   应徵数目分晰造具清册送部查核可也等因于
   雍正七年四月十九日
  题本月二十一日奉
卷十三上 第 66a 页 WYG0559-0582a.png
旨依议
   巡抚四川提督军务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宪德为
圣人恩泽溥博如天等事泸州里民王在廷等先经具呈乐
   输军需米石一案(臣/)将未经允其所请缘由据实
   陈奏仰荷
皇仁广被即著照崇庆州之例将泸州雍正七年额徵钱
   粮全行豁免(臣/)接准部咨随即差成都府理事同
   知德尔格前诣泸州广行宣布并令该地方官亲
卷十三上 第 66b 页 WYG0559-0582b.png
   历四境遍加晓谕务使穷乡僻壤共晓
恩纶咸沾实惠兹据该布政使赵弘恩详准永宁道刘嵩
   龄移据代办泸州合江县江联辉详据本州绅衿
   士庶余遐福等呈称窃惟万方惟正之供乃
  国家之大计九土输将之职为臣庶之常经福等咸
   愿公捐军米不敢支领仓储农有馀夫正可以挽
   输自效民多馀力何曾以负戴为劳论小民之报
   效犹未竭夫涓埃乃
卷十三上 第 67a 页 WYG0559-0582c.png
皇上之恩膏更莫窥其高厚寸丝斗粟悉酬妇子之勤
   劳蠲税除租咸荷
君王之申锡从此千家泽润万姓春生矣闻崇庆州士
   庶以
恩免钱粮情愿将雍正五年自首已徵在官宽至雍正
   七年起科之粮仍于本年扺销并现年自首尚未
   查丈定数之粮一体输纳公恳在案福等亦照崇
   庆州民之请情愿一体完纳等情理合恭疏代
卷十三上 第 67b 页 WYG0559-0582d.png
  题伏祈
皇上睿鉴施行为此谨
  奏雍正七年四月二十六日题六月初一日奉
旨崇庆州已徵之粮留抵庚戌年正课其丈量未毕
 者亦俟庚戍年输纳已有旨了这所请泸属愿输钱
 粮着照崇庆州之例行该部知道
   巡抚四川提督军务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宪德
  题为恭谢
卷十三上 第 68a 页 WYG0559-0583a.png
天恩仰恳
 题达事雍正七年闰七月十三日准户部咨为钦奉
上谕事陜西清吏司案呈内阁抄出奉
上谕朕爱养黎元遐迩一体而边远之地小民家计不
 及近省尤朕心之所系念数年以来甘肃四川云南
 贵州广西五省有用兵西藏及剿抚苗蛮等事其一
 应军需皆动用公帑备办秋毫不𣲖及于民间而粮
 饷转输亦有资于民力今藏地苗疆俱已宁谧朕心
卷十三上 第 68b 页 WYG0559-0583b.png
 嘉慰特沛恩膏着将庚戍年甘肃额徵地丁银二十
 七万七千六百两零四川额徵地丁银三十一万六
 千三百两零云南额徵地丁银一十四万一千六百
 两零贵州额徵地丁银七万四千二百两零广西额
 徵地丁银三十五万三千九百两零悉行蠲免其西
 安各属地方近日亦有预备军需之事朕心轸念着
 将庚戌年额徵钱粮蠲免十分之三共计银四十七
 万九千九百两零此六省督抚大吏宜仰体朕心转
卷十三上 第 69a 页 WYG0559-0583c.png
饬所属有司敬谨奉行务使闾阎均沾实惠如有奉
行不力被不肖有司暗饱私囊或被奸胥土棍强绅
劣衿包揽侵蚀者朕必访闻得知将通省大小官员
分别从重治罪至于国家设官本以理民官有恤下
之责民有奉上之义若设官而不为计及养廉之资
则有司之贤者将窘迫而莫能支不肖者又将横取
而无所检束矣是以酌定钱粮耗羡均给各官养廉
之法此揆情度理上下相安之道但思加恩百姓豁
卷十三上 第 69b 页 WYG0559-0583d.png
免正赋若将耗羡一并蠲除是民虽邀格外之恩而
官转有拮据之苦上司或因此稍有宽假则必致巧
取苛索于民流弊种种转多于耗羡之数于吏治民
生均无裨益常见庸劣之地方官每以蠲免钱粮为
不便于己心怀怅怏即此意也着于庚戍年为始凡
遇特恩蠲免钱粮者其耗羡仍旧输纳谅必民所乐
从若因水旱蠲免者不得徵收耗羡将此永著为例
钦此钦遵于雍正七年六月十二日抄出到部相应
卷十三上 第 70a 页 WYG0559-0584a.png
   行文甘肃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西安各省督抚遵
   奉
上谕事理应将庚戍年甘肃四川云南贵州广西五省额
   徵地丁银两悉行蠲免西安蠲免十分之三部文
   到日地方官着即遍为晓谕务使小民均沾实惠
   如有奉行不力及借端勒索侵蚀情弊该督抚即
   行指名题参从重治罪仍将蠲免过银两细数造
   册报部至耗羡银两仍旧照常徵收将各州县卫
卷十三上 第 70b 页 WYG0559-0584b.png
   所徵收过耗羡银两数目于岁㡳造册送部查核
   并知照直𨽻等省及顺天奉天二府自庚戌年为
   始凡遇
特恩蠲免钱粮之处其耗羡仍旧输纳若因水旱蠲免者
   不得徵收耗羡永为定例遵行可也为此合咨前
   去查照
上谕内事理钦遵施行等因移咨到(臣/)钦此当即出示
   晓谕时因秋闱已近各属绅士云集省城随率同
卷十三上 第 71a 页 WYG0559-0584c.png
   在城文武官弁绅衿士庶军民人等望
 阙叩谢
皇恩讫万姓欢呼踊跃又行布政司刋刻告示转发各
   府州县卫所遍行晓谕务使穷乡僻壤咸闻
俞旨共沐
皇仁去后兹于雍正七年八月初三日据四川阖省绅
   士宋玮董新策张晋生葛秉敬等呈前事内称
   窃念蜀省介在天末
卷十三上 第 71b 页 WYG0559-0584d.png
圣朝屡沛
恩膏教养百年生成万汇钦惟我
皇上临御以来眷顾时切凡兹命官取士重农恤兵以
   及田赋之均平蛮荒之绥靖无不上关
睿虑措置得宜犹复
轸念民依蠲租来岁俾凡六省之众均沾一体之仁似
   此正供原属定分况比户催科不扰乐享太平
   且连年水旱无忧丰登大有今荷
卷十三上 第 72a 页 WYG0559-0585a.png
皇恩浩荡
天语周详免此数十万之金钱恤我亿兆人之家室十
   行
诏下四野欢腾从此千斯仓万斯箱俱属
皇仁之优渥耕而食凿而饮弥知
帝力之高深白叟黄童共庆三生有幸深山穷谷齐呼
万寿无疆玮等安栖畎亩荣列衣冠夙受豢养之
恩难效涓埃之报同邀
卷十三上 第 72b 页 WYG0559-0585b.png
 异数敬展馀诚感激有心颂扬莫罄恳乞俯顺舆情
   代
  题称
  谢等情到(臣/)钦惟我
皇上
  治洽尧封
  恩周禹甸
  深仁布濩宣阜财解愠之风
卷十三上 第 73a 页 WYG0559-0585c.png
  至德覃施弘击壤歌衢之化
  祈年祈榖时时陈七月之诗
  赐半赐全岁岁下三年之诏固已柄穗有十千之积
   仓箱留三九之馀矣乃犹以绥安西藏剿抚苗蛮
   虽诸路军需无不动支
  国帑而计程挽运犹或劳我农人在群情固乐于输
   将惟
睿虑常勤于抚字民若曰衣食足矣幸无烦宵旰之忧
卷十三上 第 73b 页 WYG0559-0585d.png
   劳
君若曰物力艰哉宜重恤闾阎之疾苦蓄于国何如蓄
   于野庶木金不患其穰饥富在官无宁富在民使
   菽粟恒多于水火爰申
天语用饬地官弛各省之催科免来年之租税
紫纶飞下
恩流边鄙千村
丹诏传来
卷十三上 第 74a 页 WYG0559-0586a.png
泽沛西南半壁伏念惟蜀省之民安物阜全仰荷
天庥而比年之开垦频增幸无遗地利兹复供输不事厖
   无夜吠之惊兼之地丁全除吏绝朝呼之扰崇泸
   多委积一年有再见之
丝纶巴蜀遍桑麻九郡沐同时之
膏雨兵既吉凶有备欢呼于韬弓戢矢之馀民复乐利频
   仍含鼓于凿井耕田之下拟蜀山之耸峙难齐
帝德巍巍极峡水之汪洋莫并
卷十三上 第 74b 页 WYG0559-0586b.png
皇恩荡荡(臣/)仰体
圣明之博爱宣布惟周钦承
  利济之宽仁奉行是力戒饬健胥猾吏毋滋中饱分
   肥务使
  湛露均沾咸拜雨粟雨金之赐
  阳春遍至共赓如云如日之谣兹据阖省绅士里民
   呈请前来理合恭疏代
  题伏祈
卷十三上 第 75a 页 WYG0559-0586c.png
皇上睿鉴施行为此具本谨具奏

   巡抚四川提督军务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宪德为
   备陈下情等事雍正九年五月初六日准户部咨
   四川清吏司案呈尸科抄出四川巡抚宪德题前
   事雍正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题九年正月二十
   五日奉
旨该部议奏钦此钦遵于本月二十六日抄出到部该
卷十三上 第 75b 页 WYG0559-0586d.png
   (臣/)等查得四川巡抚宪德疏称川省雍正八年额
   徵地丁钱粮钦奉
恩旨著蠲免除巴里二塘供给喇嘛衣单土司蛮兵头人
   口粮仍按数扣收外明正土司坚参达结并所属
   土司雍正八年应纳贡马折价并杂粮折徵共银
   一百九十八两四钱沈边长官司应纳杂粮折徵
   银五十两冷边长官司应纳杂粮折徵银四十两
   口外新附土司五十四处应纳马牛青稞等项折
卷十三上 第 76a 页 WYG0559-0587a.png
   徵银三千八百三十五两四钱五分查各土司虽
   属边隅久𨽻版图而各所属头目番民趋事赴公
   与内地无异历年军需粮饷该管番民俱各出力
   挽运并无迟误可否与内地人民同沾
 恺泽以示柔远之至意口外五十四处土司已奉免四
   年带徵之项而本年应纳钱粮应否一并邀免理
   合具
  题等因前来查川省雍正八年额徵地丁钱粮并新
卷十三上 第 76b 页 WYG0559-0587b.png
   附五十四处土司带徵之项俱奉
旨蠲免在案今该抚既称明正沈边冷边等各土司并
   新附土司五十四处雍正八年应纳各项银两俱
   请与川民一体蠲免等语相应请
旨应否准其得与川民一体蠲免同沾
恩膏
洪恩出自
圣裁至于巴里二塘供给喇嘛等衣单口粮应令该抚宪
卷十三上 第 77a 页 WYG0559-0587c.png
   德按数扣收可也等因雍正九年三月十六日
  题本月二十日奉
旨各土司应纳银两着与川民一体蠲免馀依议
 
 
 
 
 
卷十三上 第 77b 页 WYG0559-0587d.png
 
 
 
 
 
 
 
  四川通志卷十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