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国新雕大藏校正别录-高丽-守其大宝积经论之馀¶

大宝积经论之馀¶ 第 602a 页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十三 
沙门 守其等奉 敕挍勘

*** 大宝积经论之馀

何以故贪著利养名闻故亲近诸檀
越是中利养者衣服等供养者礼拜
等著于利养名闻故说著利养名闻
耳以著利养名闻故受于邪命资养
等显说应知以亲近檀越家故多有
亲近中诸患若彼有如是二疑助成
者故说以如法得财利养以为不灭
因以依谄曲等意故不住圣处彼如
是著名闻利养亲近诸白衣家故以
多缘亲故闻等善法不能增长闻等
不增长已闻等诸善法悉不增长故
令尽义便灭根本因故及增谤菩萨
巳𢙣见还增及谤菩萨法藏巳瞋故
于诸菩萨觅诸错谬等患令为诸菩
萨以虚实等罪谤故令得大罪以此
罪业因缘故所有善法从根本拔除
远离灭尽远离灭因故未闻未曾受
持诸脩多罗法而能诽谤未闻者未
至耳识道故未曾受持者虽至耳识
道不诵持诸顿说教及诸脩多罗法
大宝积经论之馀¶ 第 602b 页
谤以是义故如来说此脩多罗大阿
波提舍中亦说此义若有邪师能测
量如来意者彼人得大毁谤正法之
事是故彼远离诸尽法故诸白等法
令灭颠倒对治故明此白等法句应
知是故如来告迦叶言迦叶菩萨成
就四法所生善法转胜增长不令有
失转复倍胜何等为四舍离邪法唯
求正法如是等是中唯求正法者六
波罗蜜菩萨法藏所说正闻非不正
闻所明世閒咒术等不定闻现事故
言非不定闻复是随如劝心者柔耎
善心故显示何意求世閒语言咒术
等求因故著我慢者成世閒咒术等
事求世閒咒术语言者成舍利养恭
敬名闻之心令舍故言求六波罗蜜
及菩萨法藏耳以法财利养为足舍
离一切诸邪命等及安住知足圣主
性中者以法利为足如法所得利养
心足故舍离一切诸邪命等者远离
诸谄曲等心故安住知足圣主性中
者不生疲倦心故得失不以心故彼
如是行之正行已为成自利利他行
大宝积经论之馀¶ 第 602c 页
故防护他心若有失事不谏向人罪
过虚实何况觅人长短诸过是菩萨
修行六波罗蜜菩萨法藏以于诸佛
法中心不通达是中唯佛为现作證
故不生谤心何以故佛菩提无边及
所信根非一故演说诸法亦治诸法
揔略而明以何退失不能增长如何
退失以何时失及何等法彼以显说
以何退失不能增长者谓诸善法如
何退失者以我慢心求世閒语言咒
术等渐次说以何时失者现法中及
未来何等法者具足四法白朋中亦
尔所有善法生及如何生以何时生
及何等法生以何对治说复此诸法
渐次以何我慢所摄诸利养等悕望
求世閒语言咒术等求以随所家中
见利养者则能亲近此家身为利养
名闻被缚妒吝心故因彼家所有馀
菩萨亲近者为令起瞋及以𢙣谤因
瞋谤彼人故则谤正法白朋法中渐
次明离慢等诸患故六波罗蜜所摄
菩萨修学正闻故能行顺法行顺法
巳如法得施以为知量舍离一切诸
大宝积经论之馀¶ 第 603a 页
邪命等安住知足圣主性中以著利
养名闻谤因缘故不说他人罪过实
以不实不求人短离谤菩萨心故能
行利益如法等事行如法行故不谤
正法舍离灭诸白法因诸法故修行
不灭诸白法因巳舍离似非菩萨随
一一相习行𢙣心等修行似菩萨直
心修相习诸行故为令劝故明显生
灭苦不行诸恼等行故佛语迦叶菩
萨有四种谄曲心菩萨常应舍离何
等为四于佛法中心生疑悔不决了
如是等问曰何故唯说四法荅曰为
因四种谄曲等法故以有此四种谄
曲心故说四谄曲应知何等四一者
于乘谄曲二者化受谄曲三者助功
德谄曲四者助智谄曲是中乘谄曲
者于佛法中心生疑惑不决了等及
不敬尊复不敬诸戒等法于佛法中
生疑惑等故诸大乘中生不信默然
行是中于诸佛法中以有故生疑以
有大意德故生惑以其不可得故生
不决了等事化受谄曲因者于诸众
生起憍慢瞋恨妄想等以慢等心故
大宝积经论之馀¶ 第 603b 页
化诸众生中恨默故不能化导憍慢
瞋恨妄想等于诸尊及弟子并劝谏
有益无益等中应知助功德谄曲因
者于他利养中生妒吝等心是中见
他得利养心起忿恼瞋意妒若见彼
求而起惜心是名吝彼如是既起妒
吝心炽盛故于助功德智中恨不修
行故诸功德智即便退失助智谄曲
因者于诸菩萨广彰诸𢙣𢙣名𢙣称
𢙣行等说𢙣名等事前巳解说为诸
菩萨说诸𢙣等句为说大乘经应知
以谤大乘故菩萨于助道智中默住
懈怠不修行故修道智中成于退失
以为此故说朋应知谄曲对治故佛
语迦叶菩萨有四质直之相何等为
四所谓所犯诸罪终不覆藏如是等
是中所犯诸罪终不覆藏者是揔向
他发露者发露事故说者有犯能忏
悔故彼如是忏悔是以后时不生悔
恨等情发起善故或失国土或财者
以真求实故示现不惜诸施等故身
命难者以舍离身命不依止馀种种
不举馀事舍彼事巳令惑人故忆馀
大宝积经论之馀¶ 第 603c 页
事故一切𢙣事中骂詈诽谤挝打系
缚种种伤害受此苦时但求自责自
忆业报不瞋恨他此诸句有何异义
是中骂者说虚妄故瞋者虚实俱说
故于他苦者已说种生姓等说诸𢙣
事故诽谤者以因实见彰𢙣故挝打
责数者于身中具诸缘故责数者具
三业故复挝打者以手足等诸身分
故煞者依身手等及刀杖等故系缚
者以绳索锁等如是等事中唯责已
之业报善𢙣业报因故不瞋恨他心
不怀瞋恨等及无诸结使不怀瞋恨
结使彼善坚住信欲之中设使有不
可信诸佛法者彼能信以心清净故
显说于大乘中身心成就此诸句渐
次说于诸佛法中以疑心故不修戒
行故令诸众生中行诸邪行行邪行
巳彼利养中即生悭吝妒心以不能
制妒心故见闻有功德利养诸菩萨
中起诽谤广彰𢙣名白朋法中渐次
亦作依持戒故善持戒者善护谛语
护谛语者能顺忍法以具忍故得身
心清净以清净身心故能信诸佛正
大宝积经论之馀¶ 第 604a 页
法略说谄曲者是名心愧恒事何处
谄曲于诸佛法中及以众生以何时
谄曲者现法中习不舍故亦至未来
随所有法及随所说二种四句随所
有真直之相以何义中复以何时有
记等法对治明于白法应知于诸谄
曲心中诸菩萨谏及以诸真直心菩
萨说真直心巳为真直心菩萨说诸
调伏义故防谄曲法故劝彼调顺现
示调顺及不调顺等法故佛语迦叶
菩萨有四种不调顺散坏之相何等
为四读诵经典而生戏论法及顺法
不随而行于诸教诲中不调散坏如
是等四法何故但说四法有四法有
四种不调散坏因故何者不调散坏
四法一者处不调散坏二者发行中
不调散坏三者受用中不调散坏四
者共住不调散坏是中不调散坏者
名为不善调伏故喻如𢙣马此诸不
调散四法能障修彼菩萨行故名为
不调散法是中闻诸法及修行处而
生戏论者是名处不调散坏因喻如
不调散𢙣马以不调故还安本处巳
大宝积经论之馀¶ 第 604b 页
尔时不能善住复不能调伏不能散
坏菩萨亦尔如法义中多闻巳多闻
故心不调伏彼诸善知识正劝令行
修诸法及次法不能正住于教诲中
不能正受法行是名发行不调散坏
因譬如不调伏𢙣马安置正道处中
以不调伏故向于𢙣道不调伏菩萨
亦复如是为诸善知识所劝修行法
及次法诸悔之中现以心颠倒分别
念故即便倒取损他信施供养恭敬
者是名受用中不调散坏因喻如不
调伏𢙣马共诸调伏马同其一处而
与诸调伏马行异故说不调伏也不
调伏菩萨亦复如是虽在调伏菩萨
同其一处已漏戒行故受诸信施供
养恭敬以成其悔恨于善调伏菩萨
所行行不相似不乐知见善调伏菩
萨中起心诽谤不生恭敬是名处不
调伏散坏因譬如不调𢙣马共诸调
伏马同其一处以不调伏故心不悦
乐善调伏者共不调伏同其一处亦
尔不调伏菩萨亦复如是以自有见
取义故共诸善调伏菩萨同在一处
大宝积经论之馀¶ 第 604c 页
故心不悦乐善调伏菩萨亦复如是
是中调者根调胜故伏者一心灭𢙣
得胜行故转一切黑法对治说白朋
法应知经言善说所闻闻便信受如
所说行依止于法不依言说者非妒
心诤胜故但听闻正法唯求利益不
求觅见人诸短菩萨如是行诸行巳
常得值不离法善知识随顺师教能
知依止以馀言语所作皆善不失师
意不退戒定者此诸句有异义是中
于教诲处随顺师教者是揔能令善
以喻言语者闻善𢙣等忍故所作皆
善者一切时不犯戒故不失师意者
于教诲中心敬重故菩萨如是行诸
行巳常得值不离阿练善知识故不
退戒定以调顺心而受供养者所说
不退戒定者重明戒以定名说故应
知菩萨如是行行已诸常得不离行
诸功德善知识见诸善调顺菩萨巳
恭敬爱乐随顺善人劝受等行顺向
顺意顺诸功德为令得利此诸句有
何异义是中善调及顺等诸句前巳
解释恭敬爱乐者示现喜敬重心故
大宝积经论之馀¶ 第 605a 页
顺向者乐见故顺意者正亲近意故
顺诸功德者乐闻意故为令得彼利
者顺行此法意故菩萨如是行诸行
巳成不离得众首善知识略说以何
故调顺不调顺边坏事及云何而有
唯以闻等诸相故以何时现法中及
未来习学不止故以何等相具足四
法行闻等法对治故说白朋等法应
知起次说者行闻等法慢心故顺行
正法次法等行巳于正教授处不如
法行既正教授处不如法行巳所用
受信施中诸事彼令能堕不饶益处
彼如是杂垢染心故见诸善调伏心
菩萨巳即不生恭敬对治渐次说白
朋等法应知不调伏诸法中谏巳劝
修调伏等法故防护住调伏法菩萨
错谬等法劝修不错谬等法故说错
谬不错谬等法佛语迦叶菩萨有四
错谬法何等为四未与所化信受众
生而共同意是菩萨错谬乃至摄取
破戒𢙣人等是菩萨错谬问曰何故
但说四法荅曰依四种错谬法故说
菩萨有四种错谬何等四种一者不
大宝积经论之馀¶ 第 605b 页
作错谬二者过量错谬三者不正作
错谬四者𢙣作错谬是中不作错谬
者未受化众生而与同意依化众生
劝令到究竟故信心敬众生中所说
法中断绝是菩萨错谬过量错谬者
非器众生中说深妙上法故于小乘
众生悕求大乘而不随根说是菩萨
错谬不正作错谬者为诸上根众生
说小乘法于大乘众生求小乘不随
根说法是名错谬𢙣作错谬者住正
行众生如法持戒者持罚不敬摄取
破戒等于持戒破戒中偏心倒说法
故是中持戒者有三义应知住正行
者不犯诸业故持戒者不缺漏诸戒
故真法者敬戒法故有二种相释成
破戒者破戒缺漏戒故𢙣法者不敬
重诸戒错谬者取不正道及示不正
道故应知此四错谬句现说四法一
者不说二者不相似说三者不称根
说四者𢙣说不说者对前后说法疲
倦巳生𢙣心故不相似说者所说无
方便故不称根说者憙乐小乘法故
𢙣说者以利养心训诲行行故是中
大宝积经论之馀¶ 第 605c 页
𢙣心者以不说故于诸善根中而便
退失不能满足以不满足故调诳众
生巳说法中无方便善巧故及不能
摄取诸上善根以乐小乘故及远离
上善根复悕求利养心训诲行行故
不集功德及助诸𢙣故调诳众生对
治彼故白朋所说应知经言于诸众
生其心平等乃至普令众生等住正
行于诸众生其心平等者自已及他
心平等故于不深信众生化未成熟
者而为说法防护不作错谬心知于
一切众生平等说法者法等故名为
等法于非器众生乐小乘等悕求大
乘者随力说法防护过量错谬应知
随器说故普化一切众生令入佛慧
者信乐大乘上根众生而意求小乘
法劝令入佛慧防护不正作错谬应
知普令众生等住正行者舍诸利养
名闻破戒持戒等心以等同说法謢
𢙣作错谬事应知谏菩萨不正取因
及不应亲近巳示现可亲近不可亲
近因故佛语迦叶菩萨有四非善知
识非善等侣菩萨常应舍彼何等为
大宝积经论之馀¶ 第 606a 页
四求小乘者但欲自利乃至亲近以
成世閒利而无法利问曰何故定说
四法荅曰因非善知识故说四种非
善知识非善等侣应知何等四种一
者于乘中非善知识二者于行中非
善知识三者于佛法中非善知识四
者于正法中非善知识是中小乘人
者但求巳利不求他益性行狭劣相
似故劝菩萨令远离大乘法中故是
名于乘中非善知识应知求缘觉者
少欲少作背众生益及修行处令劝
菩萨远离众生益及诸行等以远离
益故成失行因是名于行中非善知
识应知卢伽耶陁者说种种异言故
劝令远离于佛法中以远离故成失
行因是名于正法中非善知识应知
彼亲近巳唯有世閒利而无法利于
善法中勤修故得成退失因以退失
善法因故名为于正法非善知识应
知对治非故说四种善知识经言诸
来求者是菩萨善知识佛道因缘者
对不断绝大乘法故说诸来求者是
菩萨善知识差别应知菩萨作是念
大宝积经论之馀¶ 第 606b 页
我依来求善知识因故修无量功德
回向无上菩提修行不虚故不悕求
小乘所修布施助成菩提作善根故
令不失大乘行说法者是菩萨善知
识生智慧纯志者不失行对治以多
闻故能令为他说法是故不求少欲
之事闻慧多纯志故虽得世閒苦而
不疲倦教化人令得出家者是菩萨
善知识纯志增长一切善法者不断
正法理对治劝出家故于诸邪法而
成远离以一切善根纯志故作利益
而不生懈怠疲倦退失诸佛世尊是
菩萨菩知识纯志一切佛法增长者
对治不失佛法故示现得诸佛挍量
胜不退故释成不著利养名闻等既
著利养名闻故令远离退失诸佛法
修习纯志诸佛法及以积善根力故
不能退失以是义故从非善知识中
谏巳劝修如是实行行菩萨事故明
不如实及如实诸菩萨相故佛语迦
叶菩萨有四非菩萨而似菩萨何等
为四一者贪求利养而不求法乃至
乐聚徒众不乐远离问曰何故唯有
大宝积经论之馀¶ 第 606c 页
四法荅曰因四种非菩萨相故说四
种非岂菩萨相事而似菩萨应知一
者多闻相似二者阿兰若相似三者
造作功德行相似四者将诸徒众相
似贪求利养而不求法者菩萨于诸
信心中悕求利养者虽复持法是名
不如实非如实贪求名闻称巳之德
不求出世功德者乐名闻菩萨者虽
为阿兰若是名不如实非如实贪求
自乐不能救拔众生诸苦者以利养
悕求心缚故菩萨虽作功德行而名
不如实非如实乐求聚徒众不乐远
离者以供养恭敬心缚故菩萨虽是
众首而名不如实行非如实行菩萨
如是行行巳令失持法阿兰若作诸
功德及众首之事对治彼故说诸真
实功德应知经言能信解空亦信业
报以信解空故不乐利养等事及信
业报故憙乐诸法因乐法故闻修无
量功德忍一切无我我所者以忍无
我故不憙乐著名闻称等事于一切
众生起大悲心者以大悲故悕求菩
萨功德入涅槃意者以涅槃意不乐
大宝积经论之馀¶ 第 607a 页
自乐不舍世间行者以不舍世间故
拔众生苦为化众生者心不舍众生
故而行布施者以行施故善知众生
功德虽修行施而不望报者以乐寂
静故行施而不求报耳问曰白朋中
演信乐等法说空等法何用荅曰布
施等助道诸行者意谓与声闻缘觉
等共诸行而欲闻菩萨胜行故及生
犹豫心为欲现说声闻缘觉不共助
成正觉诸菩萨法故(宝积经论竟)

* 日函 摄大乘论释卷第九(世亲菩萨释真谛三藏译)

第九幅十三行懒墯即是退弱心因
(之下)应有定慧二波罗密文而三国本
皆阙遂令次文坏失心因者谓散乱
邪智之言及与结文为对治六种惑
障故立波罗密有六数等言皆无所
从来今捡本论中卷(二十四幅)此中有云
若巳起发行及不退弱心为对治坏
失心因故立定慧二波罗密等二十
丑字今依本论足之。

* 当函 决定藏论

下卷十五幅十八行依大五尘一切
(之下便云)思惟如正心人(等)第十七幅第
大宝积经论之馀¶ 第 607b 页
六行水雨溉灌芽等增长(之下便云)他色
假名说阴法入中(等)第二十幅第五
行如是邻虚不正(之下便云)是名长生离
增长生是名坏生(等)按此宋本三节
论文皆文断义绝不相连续今捡国
丹二藏宋本错将第三节是名长生
(之上)思惟如正心人(乃至)水雨溉灌㸦得
增长(等)凡三十五行惣四百一十七
字却安初节依大五尘一切(之下)却将
初节依大五尘一切(之下)他色假名说
阴法入中(乃至)如是邻虚不正(等)凡三
幅揔六十九行之文却安第三节是
名长生(之上)故致如是断绝今依二本
进退正之又为看旧宋藏论者具录
正文于左。

依大五尘一切他色假名说阴法入
中色得有二种物有假有依定自在
定中观色名为物有是定果化定共
识尘戒非戒色皆是假名又定尘色
处果定处色相应故依于定大得生
世法依有漏定及无漏定色是世法
非出世法何以故有相思惟定因缘
故一切定人有能生色不能生色犹
大宝积经论之馀¶ 第 607c 页
如化生若不思惟依前自在无有闇
障得净光明自然而至现在世生是
名物有思惟思惟解脱力故得见诸
色色未现前是假名有非出世定境
界之尘出世定色不可思惟欲色界
色云何为异色界中色极大清净出
光明故极妙微细非下根尘无有苦
受过苦受故不可思惟住邻虚尘无
妨碍故随于心想得有粗细是五种
异略说色阴有六种相自相共相依
依者相关相用相业相妙相地水等
大坚润热动四大自相眼等诸根净
是自相是名自相皆有障碍是色共
相四大是依依者五尘是相关相内
入有色用增上故外尘得生多种有
一色聚得名坚触有润有热有动有
杂为内入用是名用相地等四大依
摄熟牵是事业相复有别业后当广
说邻虚细色是名妙相妙相三种分
破极细有生极细自在极细分破故
邻虚极微生极细故风等诸微至中
阴色色界中色无色界色自在细故
得名极微如佛经说人生中住得平
大宝积经论之馀¶ 第 608a 页
等心修学自心庄严自心作自在心
共一处住不相妨碍亦无恼害若于
此后生色究竟大梵自在是其生处
下阎浮提为听法故破一二十头作
十六分地如一切众天共住无相妨
碍名自在极微妙是色阴物种思惟
邻虚色相几种分别略说有五后当
广说如经本地智分破故种分别故
独自分故共伴分故无方分故析色
究竟智决定故是邻虚分非身量故
是故邻虚不生不灭是故色聚非邻
虚生分别邻虚有十五种眼等五根
色等五尘四大法色自相分别是名
独分和合邻虚是共伴分何以故地
等邻虚不相离故何故有障碍法不
离一处共伴住故不无障碍如心大
地合根相似故诸事用生为相似业
增上缘故诸色和合共为根用故得
生起若不如是非诸和合眼识等尘
根尘无用是故共伴不得相离有一
种色或碍不碍如中阴等乃至梵色
名共伴分色究竟故诸邻虚色无有
方分不和合故和合诸色邻虚方离
大宝积经论之馀¶ 第 608b 页
一方处无邻虚色如前所说五种邻
虚有五种眼肉天圣慧法眼似佛眼
五种邻虚几眼境界肉天二眼所不
能见馀三眼见何以故唯色和合天
眼得见内外上下前后明闇不见邻
虚智分别故邻虚色相非体别故何
故邻虚不生不灭可知可说荅具足
和合前得生故未至后时未得别体
于中灭故譬如水滴五种相故邻虚
思惟得知不正于色和合以自体故
邻虚得住是为第一不正思惟邻虚
生灭是为第二邻虚色住共伴离伴
是名第三唯邻虚中色和合住是名
第四邻虚和合能生他色他色得生
异于邻虚如是邻虚不正思惟如正
心人又取诸相离前五种不正思惟
邻虚思惟正故得起五种功德和合
色处邻虚分故用行修道于诸境界
无疑惑因所作自在是一功德身见
灭道渐渐增胜是二功德我慢灭道
方便得生是三功德诸烦恼起起而
暂止心得清净是四功德为空无相
二解脱门便得修慧是五功德生者
大宝积经论之馀¶ 第 608c 页
略说色物有五种生依生种生牵生
长生坏生何者依生于四大依造色
得生是故四大不名造色是四大虚
造色得生此色和合是四大依知色
自相于和合中得知有色复更有虚
不见自相知无别色略说得知有相
非有相若虚不见而言有者譬喻得
知若有共依为得同物为不同物义
有二种量故力故若不同量应得小
知小知不得则无是义若有力故依
物不同离自相故则无别力此力不
同亦无是义是名依生何者种生从
自种生譬如谷子至多因缘芽内等
界地灰等生遇诸因缘坚物得䎡䎡
物得坚不热不动得动动得不动如
是好色及不好色有自相故为自种
子多得生是名种生何者牵生内入
业增不动外物而能得生譬如世器
宿业牵故内入得生譬如为业五道
入生外诸色物三种业牵一者如郁
单越依报自生四天王天至第四天
二者现业自牵外色得生如第五天
三者依他念业外色得生如第六天
大宝积经论之馀¶ 第 609a 页
是名牵生何者增长生具足因缘多
种得生谓色增长渐渐具足水雨溉
灌芽等增长。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十三 (二十二张)


丁末岁高丽国大藏都监奉
敕雕造
大宝积经论之馀¶ 第 60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