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 第 256c 页
大唐内典录卷第四
京师西明寺释氏撰
历代众经传译所从录第一之四
* 宋朝
* 前齐
* 梁朝
* 后魏
* 后齐
*** 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
佛经创云。信为道原功德之母。智是出世解
脱之基。无信不可以登轻舟。无智不可以断
深惑。故生死大海浩汗无涯。非夫六舟无以
超越。是以智士信六度为超生之本。故登舟
而大济。斯道显然。唯智能克。自教开中土三
被诛除。晚移南服五代弘阐。以事据量。则文
明之朝。信智不言而自显。武猛之国。仁慧不
可以开疆。可不然乎。可不然乎。然则晋宋两
朝斯文卓越。扬扇释道宗猷可观。今略叙之。
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 第 257a 页 T55-0257.png
用显陈迹。宋世录者。刘裕字德舆。彭城都乡
人。初生之辰神光照室。形长七尺六寸。受东
晋禅称宋。仍都建康。至第三主元嘉年中。有
上事者云。比寺塔修饰过兴。乐福之徒奢竞
日甚。文帝以问何侍中曰。范泰及谢灵运皆
称。六经本是济浴。性灵真要。会以佛经为指
南。此贤达正言实诚有谠。若使率土之滨皆
纯此化。则朕垂拱坐致太平。尚之对曰。中朝
以远难复尽知。渡江已来。王导周顗。宰辅之
冠盖。王蒙谢尚。人伦之羽仪。郤超王谧等。
或号绝群。或称独步。略述数十人靡非英俊。
清信之士无乏于时。慧远法师云。释氏之化
无施不可。臣谓此说有契理奥。何者。百家之
乡十人持五戒。则十人淳谨。千室之邑百人
修十善。则百人和睦。传此风教已遍寰区。
编户亿千则仁人百万。夫能行一善则去一
恶。去一恶则息一刑。一刑息于家。万刑息于
国。则陛下之言坐致大平是也。故佛图澄入
邺。石虎杀戮减半。渑池宝塔放光。符健椎
锯用息。蒙逊反噬无亲。虐如豺虎。末节改
悟遂成善人。法建道人力兼万夫。几乱河渭
面缚甘死。以赴师厄。此岂非是内化之被哉。
时吏部郎羊玄保在坐。进曰。臣窃恐秦赵论
强兵之术。孙吴尽吞并之计。将无取于此也。
帝曰。此非战国之具。良如卿言。尚之曰。夫礼
隐逸则战士怠。贵仁德则兵气衰。若以孙吴
为心。志在吞噬。亦无取于尧舜之道。岂唯
释教而已哉。帝大悦曰。释门有卿。亦犹孔氏
之有季路。所谓恶言不入于耳。帝使中书陆
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 第 257b 页 T55-0257.png
澄撰续法论。百有馀卷。赞述佛理。有弘裕焉。
准此而谈。可谓至矣。法由人显。佛嘱帝王。
自是宋朝释教隆盛。名僧智士郁若稻麻。宝
刹金轮森如竹苇。相承八主五十九年。其诸
译人华戎道俗二十有四人。合出修多罗毗
尼戒本羯磨优波提舍阿毗昙论传录等。凡
二百一十部。四百九十六卷。结为宋代建康
录云。
* 宋朝沙门佛驮什
* 沙门释智严
* 沙门释宝云
* 沙门释慧严
* 沙门伊叶波罗
* 沙门求那跋摩
* 沙门僧伽跋摩
* 沙门求那跋陀罗
* 沙门昙摩蜜多
* 沙门畺良耶舍
* 沙门昙无竭
* 安阳侯沮渠京声
* 沙门功德直
* 沙门释慧简
* 沙门释僧[王*处]
* 沙门释法颖
* 沙门竺法眷
* 沙门释翔公
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 第 257c 页 T55-0257.png
* 沙门释道严
* 沙门释勇公
* 沙门释法海
* 沙门释先公
* 沙门释道俨
* 沙门竺道生
* 弥沙塞律三十四卷
* 弥沙塞戒本一卷
* 弥沙塞羯磨
右三部。合三十六卷。废帝荥阳王世。罽宾三藏毗尼师佛驮什。宋言觉寿。少受业于弥沙塞部。专精律品兼达禅要。寿以景平元年七月到于杨都。先是法显于师子国。得弥沙塞梵本来。未及翻译而显迁化。京邑诸僧闻佛驮什既善此学。于是众议请令出之。即以其年冬十一月。集龙光寺译。为三十四卷。什执梵文。于阗沙门智胜传语。龙光寺沙门竺道生东安寺沙门慧严等更互笔受。参正文理。仪同侍中琅琊王练为檀越。至三年十二月方讫。仍于大部抄出戒心并羯磨等文。并行于世。
* 普曜经八卷
* 无尽意菩萨经六卷
* 生经五卷
* 广博严净经四卷
* 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
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 第 258a 页 T55-0258.png
* 毗罗三昧经二卷
* 阿那含经二卷
* 四天王经
* 善德婆罗门问提婆达多经
* 一音显正法经
* 调伏众生业经
* 善德优婆塞经
* 法华三昧经
* 净度三昧经
右一十四部。合三十六卷。文帝元嘉四年。凉州沙门释智严。弱冠出家游方博学。遂于西域遇得前经梵本。赍至扬都。于枳园寺共宝云出。严之神德备高僧传不复妄载。
* 付法藏经六卷
* 佛所行赞经五卷
* 新无量寿经二卷
* 净度三昧经二卷
右四部。一十五卷。文帝世。凉州沙门宝云。少历西方善梵书语。天竺诸国字音训释悉皆备解。后还复至江左。晚出诸经多云刊定。华戎兼通言音允正。众咸信服。初时关中有竺佛念。善于宣译。符姚二代独擅其名。领会真文最为称首。其江左翻传译梵为宋。莫踰于云。初与智严恒共同出。严既迁化。云后独宣。故不多载。
* 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
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 第 258b 页 T55-0258.png
右元昙无谶。晋末于姑臧为北凉沮渠氏译。本有四十卷。语小朴质不甚流靡。宋文帝世。元嘉年初达于建康。时豫州沙门范慧严。清河沙门崔慧观。共陈郡处士谢灵运等。以谶涅槃品数疏简初学之者难以措怀。乃依旧泥洹经加之品目。文有过质颇亦改治。结为三十六卷。馀感神徵应。广如高僧传云。
* 杂阿毗昙心十一卷
右文帝世。外国沙门伊叶波罗。宋言自在。于彭城为北徐州刺史王仲德译。至择品缘碍遂辍。
* 菩萨善戒经二十卷
* 杂阿毗昙心十三卷
* 四分尼羯磨
* 优婆塞五戒略论
* 善信二十二戒
* 沙弥威仪
* 经律分异记
右七部。合三十八卷。罽宾国三藏法师求那跋摩。宋言功德铠。元嘉年来达于建业。文帝引见劳问慇勤。因问。持斋不杀。迫以身殉物不获从志。摩答以帝王与匹夫所修各异。帝乃抚几叹之。事在僧传。乃敕住祇桓。供给隆厚。译前经论或有布花座下来鲜更荣。摩后终于祇桓。预作遗偈三十六行云。證二果。其文广如传。
* 杂阿毗昙婆沙十四卷
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 第 258c 页 T55-0258.png
* 摩德勒伽毗尼十卷
* 大勇菩萨分别业报集
* 龙树菩萨劝发诸王要偈
* 请圣僧浴文
右五部。合二十七卷。文帝世。天竺三藏法师僧伽跋摩。宋言众铠。元嘉十年届自建业。善律藏明杂心。彭城王刘义康崇其戒范。请以为师。名重京邑。道场慧观以跋摩妙解杂心。讽诵通利。先三藏等虽复译出。未及缮写。更重请翻。宝云传语。观自笔受一周乃讫。其后相续出摩德伽等。
* 杂阿含经五十卷
* 众事分阿毗昙十二卷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
* 央掘魔罗经四卷
* 过去现在因果经四卷
* 释六十二见经四卷
* 大方广宝箧经三卷
* 现在佛名经三卷
* 菩萨行方便神通变化经三卷
* 净度三昧经三卷
* 相续解脱了义经二卷
* 大法鼓经二卷
* 阿兰若习禅经二卷
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 第 259a 页 T55-0259.png
*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经一卷
* 无量寿经
* 宾头卢突阇罗为优陀延王说法经
* 般泥洹经
* 八吉祥经
* 无忧王经
* 出无量持门经
* 三小劫经
* 食四经
* 十二游经
* 十二头陀经
* 三因缘经
* 异处七处三观经
* 十一想思念如来经
* 十二品生死经
* 十报法三统略经
* 罪福报应经
* 六斋八戒经
* 十二头陀经
* 四人出现世间经
* 四品学法经
* 申兜本经
* 舅甥经
* 那先经
* 日难经
* 君臣经
* 鞞摩肃经
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 第 259b 页 T55-0259.png
* 鹦鹉经
* 负债为牛经
* 那赖经
* 二侨士经
* 释摩男本经
* 阿兰那经
* 老母经
* 树提伽经
* 阿遬达经
* 大意经
* 目连降龙王经
* 阿难见伎啼哭无常经
* 舍利弗等比丘得身作證经
* 佛往慰迦叶病经
* 请般特比丘经
* 佛命阿难诣最胜长者经
* 目连弟布施望即报经
* 舍利弗般泥洹经
* 摩诃迦叶度贫母经
* 阿那律七念章经
* 杂藏经
* 虚空藏菩萨经
* 菩萨诃欲经
* 阿弥陀经
* 诸法无行经
* 贫子须赖经
* 无量义经
* 杀龙济一国经
* 无涯际持法门经
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 第 259c 页 T55-0259.png
* 堕珠著海中经
* 当来选择诸恶世界经
* 阿难陀目祛尼呵离陀经
* 佛入甘露调正意经
* 过去行檀波罗蜜经
* 本行六波罗蜜经
* 第一义五相略集一卷
* 三藏法师自述喻一卷
右七十七部。合一百六十一卷。文帝世。中天竺国三藏法师求那跋陀罗。宋言功德贤。善大乘学。时人亦称为摩诃乘。亦云衍。元嘉十二年。来至扬都。帝深崇敬。彭城王刘义康。南谯王刘义宣。并师事之。敕住祇桓寺。仍请令译杂阿含等。宝云传语。慧观笔受。后随谯王镇抚荆州。复于辛寺复出无忧王等经。凡百馀卷。多是弟子法勇传语。谯王请讲华严经。跋陀自忖。未善宋言。旦夕请观世音。遂梦易首。明旦就讲。辩注若流。馀有一载机悟领会。具如僧传。祐录止云。贤译七十三卷。今案众录。悉具列之。
* 禅秘要经三卷
* 五门禅经要用法
* 观普贤菩萨法经
* 虚空藏观经
* 诸法勇王经
* 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
* 转女身经
* 象腋经
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 第 260a 页 T55-0260.png
* 郁伽长者所问经
* 虚空藏菩萨神咒经
右一十部。一十二卷。文帝世。罽宾三藏禅师昙摩蜜多。宋言法秀。生而连眉。为人沈邃。甚有慧鉴。常有善神潜形蜜护。每之国境。神必托梦。告其王知。去亦如之。誓以游方教化为志。习性清修不拘名利。初到燉煌。即立禅阁于闲旷地。植柰千株开园百亩。禅众济济趋者如云。元嘉年初来到建业届止中寺。晚憩祇桓。即译禅经及以神咒。兼复传画迦毗罗神王像形。迄至于今是其则也。
* 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 无量寿观经
右文帝世。西域沙门畺良耶舍。宋言时称。性刚直寡嗜欲。善三藏学。多所暗知。尤工禅思。元嘉年初达华京邑。帝深加赏。敕住钟山道林精舍。以上二经是转障之秘术。净土之供因。常受持讽诵。故沙门僧含祈请译出。含躬笔受。
* 观世音菩萨受记经
* 外国传五卷
右二部六卷。武帝永初元年。黄龙国沙门昙无竭。宋言法勇。迁集同志。释僧猛等二十五人。共游西域。二十馀年自外并化。唯竭只还于罽宾国。写得前件梵本经来。元嘉末年达于江左。即于扬都自译。见王宗僧祐慧皎李廓法上等录。
* 治禅病秘要法经二卷
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 第 260b 页 T55-0260.png
* 净饭王般涅槃经
* 八关斋经
* 普明王经
* 佛大僧大经
* 生死变识经
* 分和檀王经
* 长者音悦经
* 贤者律仪经
* 进学经
* 优婆塞五戒经
* 邪祇经
* 摩达经
* 五百梵志经
* 栴陀越经
* 五反覆大义经
* 迦叶禁戒经
* 弟子死复生经
* 弟子事佛吉凶经
* 五苦章句经
* 释种问优婆塞经
* 波斯匿王丧母经
* 菩萨誓经
* 中阴经
* [/女]夷比丘经
* 佛母般泥洹经
* 梵摩皇经
* 优婆塞五法经
* 五恐怖世经
* 末罗王经
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 第 260c 页 T55-0260.png
* 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
* 观世音观经
* 谏王经
* 清信士阿夷扇经
* 弟子慢为耆域述经
右三十五部。合三十六卷。孝武帝世。北凉河西王沮渠蒙逊。从弟安阳侯京声。属凉运终。为元魏灭。京声窜窃南奔建康。晦志卑身不交人世。常游止塔寺以居士自卑。绝妻室淡荣利。纵容法侣宣通正教。是以黑白咸加敬焉。所译前件杂要众经既讽习久。对众笔缀曾无滞碍。丹阳尹孟顗善之。赏赡隆厚。见高僧传。
* 菩萨念佛三昧经六卷
* 无量门破魔陀罗尼经
右二部七卷。孝武帝世。西域沙门功德直。以大明六年。于荆州为沙门释玄畅译。畅刊正文义词旨婉密。而畅舒手出香掌中流水。莫之测也。后适成都止大石寺。即是阿育王塔所。乃手自作金刚密迹等十六神像。传至今焉。
* 药师琉璃光经
* 商人求财经
* 僧王五天使经
* 善生王子经
* 懈怠耕者经
* 释迦毕罪经
* 贫穷老公经
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 第 261a 页 T55-0261.png
* 杀身济贾经
* 舍卫城中人丧子发狂经
* 譬喻经
* 请宾头卢法经
* 阿难见水光瑞经
* 咒愿经
* 瞿昙弥记果经
* 学人乱意经
* 窃为沙门经
* 佛母般泥洹经
* 长者子六过出家经
* 猎师舍家学道事经
* 瞿昙弥经
* 栴阇摩暴志谤佛事经
* 二老男子见佛出家得道经
* 真伪沙门经
* 佛涅槃后诸比丘经
* 大力士出家得道经
右二十五部。合二十五卷。孝武帝世。沙门释慧简。于鹿野寺出。
* 十诵僧尼要事羯磨二卷
右废帝世。大明七年。律师释僧璩。于杨都中兴寺依律撰出。
* 十诵律比丘戒本
* 十诵律比丘尼戒本
* 十诵律羯磨杂事
右三经三卷。明皇帝世。律师释法颖。于扬都长干寺依律撰出。见僧祐三藏记及宝
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 第 261b 页 T55-0261.png
* 无尽意经十卷
* 海意经七卷
* 如来恩智不思议经五卷
* 宝顶经五卷
* 阿述达菩萨经
* 三密底耶经
右六部二十九卷。明皇帝世。天竺沙门竺法眷。于广州译。见始兴僧祐出三藏记及宝唱等三录。
* 𣽈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二卷
右宋世不显年。未详何帝译。群录直注云。沙门翔公于南海郡出。见道安始兴祐录。
* 璎珞本业经二卷
* 佛藏大方等经
右宋世不显年。未详何帝译。群录直云。沙门释道严出。见始兴及法上录并载。
* 空净三昧经
* 车匿经
* 劝进学道经
* 梵女首意经
右件四部。宋世不显年帝译。群录直云。沙门释勇公出。见始兴赵录。法上录亦载。
* 乐璎珞庄严方便经
* 寂调音所问经
右二卷。宋世不显帝年译。群录注云。沙门释法海出。见始兴法上录。
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 第 261c 页 T55-0261.png
* 月灯三昧经
右同前。不显帝年译。群录注云。沙门释先公出。见赵录。法上录亦载。
* 决正四部毗尼论二卷
右升明元年。沙门释道俨。依诸律撰出。
* 善不受报论
* 佛无净土论
* 应有缘论
* 顿悟成佛论
* 佛性当有论
* 法身无色论
* 二谛论
右七部。宋初龙光寺沙门竺道生。思力天挺智不从师。推佛性通于有心。考性命穷于法座。著论开化。广如本纪。
*** 前齐朝传译佛经录第十一
齐氏宋运交禅因循。统御道俗有声南服。故
不广述。其高帝萧道成者。临沂人也。因宋馀
业仍都建康。于建元年。安成野火洞泽焚烬。
唯数丈地草独不然。往视其中得一金像。既
感灵瑞圣化复隆。帝曰。使我治天下十年。必
令黄金与土同价。不幸四载而崩。子迹字宣
远嗣。江海晏安。有竟陵文宣王子良帝之次
子辅政。司徒之位燮谐釐革。大偃浇风偏弘
释教。多所制述。弘护之美独以见推广搜髦
彦翼赞玄理。撰净住子二十卷。佛史十卷。抄
集群经增略删广。有兼济焉。相承七主。二十
三年。传译道俗二十人。所出经律传等。四十
七部。合三百四十六卷。为齐朝录云。
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 第 262a 页 T55-0262.png
* 沙门昙摩伽陀耶舍一部
* 沙门摩诃乘二部
* 沙门僧伽跋陀罗一部
* 沙门释法意二部
* 沙门求那毗地三部
* 沙门释法度二部
* 沙门释法愿二部
* 沙门释王宗二部
* 沙门释昙景二部
* 沙门释法尼一部
* 沙门释道正一部
* 沙门释道备五部
* 竟陵王萧子良一十七部
* 常侍庾颉一部
* 沙门释超度一部
* 沙门释法化一部
* 沙门释慧基一部
* 沙门释法瑗一部
* 文宣王记室王巾
* 荆州隐士刘虬二部
* 齐无量义经
右一经。高帝世。建元二年。天竺沙门昙摩伽陀耶舍。齐言法生称。于广州朝亭寺手自译出。传授人沙门慧表。永明三年赍至扬都缮写流布。荆州隐士刘虬在武当山。注之出经序。
* 五百本生经
* 他毗利律
右二部。武帝世。外
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 第 262b 页 T55-0262.png
* 善见毗婆沙律十八卷
右一部。一十八卷。武帝世。外国沙门僧伽跋陀罗。齐言僧贤。师资相传云。佛涅槃后优波离既结集律藏讫。即于其年七月十五日受自恣竟。以香花供养律藏。便下一点置律藏前。年年如是。优波离欲涅槃时。付弟子陀写俱。陀写俱欲涅槃付弟子须俱。须俱欲涅槃付弟子悉伽婆。伽婆欲涅槃付弟子目犍连子帝须。目犍连子帝须欲涅槃付弟子旃陀跋阇。如是师师相付至今三藏法师。三藏法师将律藏至广州。临上舶返还去。以律藏付弟子僧伽跋陀罗。罗以永明六年。共沙门僧猗于广州竹林寺译出。此善见毗婆沙。因共安居。以永明七年庚午岁七月半受自恣竟。如前师法。以香花供养律藏讫。即下一点。当其年计得九百七十五点。点是一年。赵伯休梁大同元年于庐山值苦行律师弘度。得此佛涅槃后众圣点记年月讫。齐永明七年伯林访弘度云。自永明七年以后云何不复见点。弘度答云。自此已前皆是得道圣人。手自下点。贫道凡夫。止可奉持顶戴而已。不敢辄点。伯休因此旧点下推至梁大同九年癸亥岁。合得一千二十八年。长房依伯休所推。从大同九年至今开皇十七年丁巳岁。合得一千八十二年。若然则如来灭度始出千年。去圣尚迩。深可叹庆。愿共励诚同宣遗法。
* 观世音忏悔除罪咒经(永明八年十二月出亦名观世音所说行法经见宝唱录
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 第 262c 页 T55-0262.png
* 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
右二部。合二卷。武帝世外国三藏法师达摩摩提。齐言法意。永明年为沙门法献于扬州瓦官寺译出。献时为僧正。献初以宋永徽三年游历西域。于于阗国得此经梵本来。并佛牙。经译流行相传至今。佛牙到梁普通三年正月。忽有数人。并执仗初夜扣门。称临川殿下奴叛有人告云。在佛牙阁上请开阁捡视看。因即随语开阁。主帅至佛牙座前。开函取牙。作三礼以锦手巾盛牙。绕山东而去。今竟不测所在。
* 百句譬喻集经十卷
* 十二因缘经
* 须达长者经
右三部。合一十二卷。武帝世。天竺国三藏法师求那毗地。齐言德进。永明年于杨州毗耶离寺译出。
* 灰河经
* 毗跋律
右二部武帝世。杨州沙门释法度出见。宝唱录载。
* 佛法有六义第一应知经
* 六通无碍六根净业义门经
右部。二武帝世。沙门释法愿抄集众经依义撰出。虽弘经旨异于伪造。既标名号则别成
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 第 263a 页 T55-0263.png
* 佛所制名数经五卷
* 众经目录二卷
右二部合七卷。武帝世。释王宗抄集诸经论。依事类撰。有似数林。首题经名编预于录。惧乱名实。故复委论。既非正经。世所疑惑。又撰大小乘经目。并见出三藏记。
* 未曾有因缘经二卷
* 摩诃摩耶经二卷
右二部。合四卷。群录直云。齐世沙门释昙景出。既不显年。未详何帝。
* 益意经二卷
右一部。合二卷。齐世沙门释法尼出。既不显年。未详何帝。
* 弥勒成佛经
右先是长安释道标译。是第二出。小异护什本。齐世。江州沙门道政更复删改标所定者首尾亦名成佛。又云下生。而其经首有大智舍利弗者是。既不显年。未详何帝。
* 九伤经
* 安墓咒经
* 菩提福藏法花三昧经
* 七佛各说偈
* 深自知身偈
右五部。合五卷。齐世沙门释道备出。备后改名欢。虽见众录。然并注入疑经。
* 注遗教经
* 注优婆塞戒三卷
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 第 263b 页 T55-0263.png
* 抄妙法莲华经
* 抄阿毗昙毗婆沙五十九卷
* 抄百喻经三十八卷
* 抄维摩诘经二十六卷
* 抄华严经一十五卷
* 抄地持经一十二卷
* 抄菩萨决定要行经
* 抄成实论八卷
* 抄胜鬘经七卷
* 抄阿差末经四卷
* 抄摩诃摩耶经三卷
* 抄胎经三卷
* 抄方便报恩经二卷
* 抄鸯掘魔罗经二卷
* 抄律头陀事经二卷
* 三宝记十卷
* 撰净住子二十卷
* 杂义记二十卷
右子注及抄经。合二十部。凡二百五十三卷。并齐司徒竟陵文宣王萧子良。爱好博寻躬自缉撰。备忘拟历不谓传行。后代学人相踵抄读。世人参杂惑乱正文。故举本经。庶知由委。其外犹有二十馀经。并是单卷。文繁不复备录。但上题抄字者悉是其流。类例抽寻始末自别。见三藏记及宝唱等录。
* 戒果严经
右一部。武帝世永明五年。常侍庾颉采经意撰。
* 律例七卷
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 第 263c 页 T55-0263.png
右一部。武帝世永明七年。沙门释超度依律撰出。
* 腹中女听经
右一部。永元年中。沙门释法化诵出。见古录众录。相承并云。诵出未详。诵意依而列之以有先译故免疑失。
* 胜鬘子注经三卷
右一部。杨州灵根寺沙门释法瑗述注解。
* 遗教子注经
右一部。山阴法华山沙门释慧基述注解。
* 僧史十卷
右一部。合十卷。司徒竟陵文宣王府记室王巾撰。
* 注法华经十卷
* 注无量义经
右二部经。一十一卷。南郡武当山隐士刘虬撰。并制序。刘虬即梁祖布衣之友也。其子之遴梁任为太常。
*** 梁朝传译佛经录第十二
弘传圣教随代兴隆。其中高者无越梁祖。行
字叔达。兰陵人也。承齐建命亦都建康。登极
思济同契等觉。垂拱临朝盛弘经教。广延博
古旁采遗文。扇以淳风利之法俗。祖祢相承
尊事老氏。及临大宝下敕断之。唯以佛宗开
物成务。天监七年。帝以正像浸末信重渐
微。三藏弥纶鲜能该洽。敕沙门僧旻等撰经
律异相。以类相从。凡五十卷。皇太子纲撰法
宝联璧二百馀卷。诸馀杂集其徒寔繁。又敕
沙门僧绍撰华林佛殿众经目录四卷。帝具
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 第 264a 页 T55-0264.png
省之周洽未委。又敕沙门宝唱更缵经目。乃
显译有无證经真伪。凡十七科。颇为覶缕。前
后二梁。凡七帝。八十七年。五十年在金陵。馀
在江陵。译经道俗二十一人。所出经律传记
等九十部。凡七百八十卷。为二梁录云。
* 沙门尼僧法二十一部三十五卷
* 沙门释僧盛一部一卷
* 沙门释妙光一部一卷
* 沙门释僧祐一十四部六十三卷
* 沙门释道欢一部一卷
* 沙门曼陀罗三部一十一卷
* 沙门僧伽婆罗一十一部三十八卷
* 清信士木道贤一部一卷
* 西蕃王子月婆首那一部一卷
* 沙门真谛一十六部四十六卷
* 沙门释僧旻一部八十八卷
* 沙门释僧绍一部四卷
* 沙门释宝唱九部一百七卷
* 沙门释法朗一部七十二卷
* 沙门释智藏一部八十卷
* 武皇帝一部五十卷
* 沙门释慧令一部一十二卷
* 沙门释慧皎一部一十四卷
* 清信士袁昙允一部二十卷
* 简文帝纲一部二百卷
* 湘东王文学虞孝敬一部三十卷内典博要
* 净土经七卷
* 妙庄严经四卷
* 妙音师子吼经三卷
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 第 264b 页 T55-0264.png
* 益意经二卷
* 阿那含经二卷
* 宝顶经
* 正顶经
* 法华经
* 胜鬘经
* 药草经
* 太子经
* 伽耶婆经
* 波罗㮈经
* 优娄频经
* 般若得经
* 华严璎珞经
* 出乘师子吼经
* 踰陀卫经
* 优昙经 维摩经
* 序七世经
右二十一部合三十五卷。太学博士江泌女。小而出家名僧法。年八九岁。有时静坐闭目诵出前经。扬州道俗咸称神授。长房云。验于经论斯理皎然。是宿习来非关神授。且据外典。夫子有云。生而知者圣。学而知者次。此局谈今生昧于过往耳。若不尔者。何以得辩内外贤圣浅深过现乎。故高僧传云。释昙谛者。俗姓康氏。其先康居人。汉灵帝时移附中国。献帝末乱移止吴兴谛父彤。尝为冀州别驾。母黄氏。昼眠梦见一僧呼为母寄一麈尾并铁镂书镇。黄既
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 第 264c 页 T55-0264.png
* 萨婆若陀眷属庄严经
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 第 265a 页 T55-0265.png
右一经。天监九年。郢州头陀道人妙光。诣杨州治下普弘寺出此经。聚徒诳惑。梁朝摈治。故指斥明示以诫于后。
* 教戒比丘尼法
右一卷。武帝天监三年。杨州沙门释僧盛。于钟山灵根寺依律撰出。见宝唱录。
* 出三藏集记十六卷
* 法苑集一十五卷
* 弘明集一十四卷
* 世界记一十卷
* 萨婆多师资传五卷
* 释迦谱四卷
* 大集等三经记
* 贤愚经记
* 集三藏因缘记
* 律分五部记
* 经来汉地四部记
* 律分十八部记
* 十诵律五百罗汉出三藏记
* 善见律毗婆沙记
右一十四部。合六十三卷。扬州建初寺律师释僧祐撰。故祐三藏记序云。夫真谛玄凝法性虚寂。而开物导俗非言莫津。是以不二默詶。会于义空之门。一音振辩。应乎群有之境。自我师能仁之出世也。鹿苑唱其初言。金河究其后说。契经以诱小学。方典以劝大心。妙轮区别十二惟部法聚总要八万其门至善逝晦迹而应真结集。始则四含集经。中则五部分戒。大宝斯在含
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 第 265b 页 T55-0265.png
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 第 265c 页 T55-0265.png
* 众经要览法偈
右一卷。武帝天监二年。沙门释道欢撰。僧祐三藏集记注以为疑。故依旧编。
* 宝云经七卷
* 法界体性无分别经二卷
* 文殊师利般若波罗蜜经二卷
右三部。合一十一卷。天监年初。扶南国沙门曼陀罗。梁言弘弱。大赍梵本经来贡献。虽事翻译未善梁言。其所出经文多隐质。共僧伽婆罗于杨都译。
* 阿育王经十卷
* 孔雀王陀罗尼经二卷
* 文殊师利问经二卷
* 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
* 菩萨藏经
*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
* 舍利弗陀罗尼经
* 八吉祥经
* 十法经
* 解脱道论一十三卷
* 阿育王传五卷
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 第 266a 页 T55-0266.png
右一十一部。合三十八卷。正观寺扶南沙门僧伽婆罗。梁言僧养。亦云僧铠。幼而颖悟。十五出家。偏学阿毗昙心。具足已后广习律藏。闻齐国弘法。随舶至都。住正观寺。为求那跋摩弟子。复从跋陀研精方等博涉多通。乃解数国书语。值齐氏季末道教陵夷。婆罗静洁身心外绝交故。大梁御宇搜访术能。以天监五年被敕徵召于杨都寿光殿及正观寺占云馆三处。译上件经。其本并是曼陀罗。从扶南国赍来献上。陀终没后。罗专事翻。敕令沙门宝唱慧超僧智法云及袁昙允等笔受。天子礼接甚厚。道俗改观。婆罗不畜私财。以其嚫施成立住寺。太尉临川王所重。
* 优娄频经
右一卷。唱录直云。天监十五年木道贤献上。更不辩由委。
* 大乘顶王经
右一部。武帝世大同年。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梁言高空。辞齐入梁。仍被留住。因译此经。
* 金光明经七卷
* 弥勒下生经
* 仁王般若经
* 十七地论五卷
* 大乘起信论
* 中论
* 如实论
* 十八部论
* 本有无论
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 第 266b 页 T55-0266.png
* 三世分别论
* 金光明疏十三卷
* 仁王般若疏六卷
* 起信论疏二卷
* 中论疏二卷
* 九识义记二卷
* 转法轮义
右一十六部。合四十六卷。武帝末世至承圣年。西天竺优禅尼国三藏法师波罗末陀。梁言真谛。远闻箫主菩萨行化。搜选名匠轨范圣贤。怀宝本邦来适斯土。所赍经论树叶梵文。凡三百四十夹。若具足翻。应得二万馀卷。多是震旦先所未传。属梁季崩离不果宣吐。遇缘所出略说如前后之所翻。复显陈录载序。其事多在曹毗三藏传文。长房曰。僧祐云。道由人弘法待缘显。信哉。昔有人有法无缘不值时。今遇良时好缘而阙人无法。苍生可悯。良足悲夫。
* 众经要抄一部并目录八十八卷
右一部。天监七年十一月。帝以法海浩博浅识窥寻卒难该究。因敕庄严寺沙门释僧旻等。于定林上寺缉撰此部。到八年夏四月方了。见宝唱录。
* 华林佛殿众经目录四卷
右一录。天监十四年。敕安乐寺沙门释僧绍。略取祐三藏集记目录分为四色。馀增减之。见宝唱录。
* 经律异相一部并目录五十五卷
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 第 266c 页 T55-0266.png
* 名僧传并序目三十一卷
* 众经饭供圣僧法五卷
* 众经目录四卷
* 众经护国鬼神名录三卷
* 众经诸佛名三卷
* 众经拥护国土诸龙王名录三卷
* 众经忏悔灭罪法三卷
* 出要律仪二十卷
右九部合一百二十七卷。帝以国土调适住持无诸灾障。上资三宝。中赖四天。下藉龙王众神祐助。如是种种世间苍生始获安乐虽具有文散在经论。急要究寻难得备睹。故天监中频年降敕。令庄严寺沙门释宝唱等总撰集录以备要须。或建福攘灾。或礼忏除障。或飨神鬼。或祭龙王。诸所祈求帝必亲览。指事祠祷讫多感灵。所以五十年间兆民荷赖缘斯力也。
* 大般涅槃子注经七十二卷
右一部。天监年初。建元寺沙门释法朗注。见宝唱录。
* 摩诃般若波罗蜜子注经五十卷
右一部。武帝萧衍。年三十七即位。在位四十九年。年八十六。帝以庭荫早倾常怀哀感。每叹曰。虽有四海之尊。无以得申罔极。故留心释典。以八部般若是十方三世诸佛之母能消除灾障荡涤烦劳。故采众经躬述注解。又亲讲读。冀藉兹胜福望得展思慕。频奉代舍身时。地为之震。相继斋讲不断法轮。于钟山起大爱敬寺。青溪起智
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 第 267a 页 T55-0267.png
* 般若抄十二卷
右天监十六年。敕灵根寺沙门释慧令撰。见宝唱录。
* 高僧传十四卷
右一部。武帝世。会稽嘉祥寺沙门释慧皎
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 第 267b 页 T55-0267.png
* 成实论类抄二十卷
右天监年。优婆塞袁昙允撰。与齐文宣抄经相似。亦见唱录。
* 法宝集二百卷
右一部。简文帝萧纲在储宫日。躬览内经指撝科域。令诸学士编写结连。成此部卷。以类相从。有同华林遍略。惰学者有省过半之功。
* 义林八十卷
右一部。并大通年。敕开善寺沙门释智藏等二十大德撰。但诸经论有义例处。悉录相从以类聚之。譬同世林无事不植。每大法会帝必亲览以观讲论。宾主往还理致途趣。如指掌也。
* 内典博要三十卷
右一部。湘东王记室虞孝敬撰。该罗经论所有要事备皆收录。颇同皇览类苑之流。敬后出家。改名慧命。入关亦更有著述云。然此博要亦是内学群部之要径也。
*** 后魏元氏翻传佛经录第十三
元氏之先。北代云中虏也。世为豪杰。南去定
襄四千馀里。案梁湘东王绎贡职图云。本姓
托跋鲜卑胡人也。西晋之乱有托跋庐。出
居晋楼烦地。晋即封为代王。于后部落分散
经六十馀年至庐孙拾翼鞬。或言涉圭魏史
云。即道武皇帝魏之太祖也。改号神瑞元年。
当晋孝武太元元年也。出据朔州东三百里
筑城立邑。号为恒安之都。为符秦护军坚败。
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 第 267c 页 T55-0267.png
后乃即真号生知信佛兴建太寺。恒安郊西
大谷石壁。皆凿为窟。高馀十丈。东西三十
里。栉比相连其数众矣。谷东石碑见在。纪其
功绩。不可以算也。其碑略云。自魏国所统赀
赋并成石龛。故其规度宏远。所以神功逾久
而不朽也。至第三主太武帝。伏釐世。信纳邪
言毁坏佛法诛僧破寺。涉历七年恶疾灾身
薨。后还复四主在北。至孝文帝宏世迁京洛
阳。改姓称元。去胡衣服冠冕绝虏语尊华风。
手制文章谈述雅诰。圣天子也。至孝明帝熙
平元年。灵太后胡氏造永宁寺。起九层木浮
图。高九十丈。上有宝刹。复高十丈。去地千尺。
离京百里。即遥见之。初欲筑基掘至黄泉下。
得金像三十二躯。太后信为崇法之祥徵也。
是以营造穷极世工。刹上金宝。瓶容二十五
石。宝瓶下有承露金盘。一十一重。周匝轮
郭皆垂金铎。复有铁锁四道。引刹向浮图角。
四角锁上亦有金铎。大小皆如一石瓮浮图
九级角角皆悬金铜铃铎。合上下有百三十
铎。浮图四面别各有三门六窗。并皆朱漆。扇
上各有五行金铃。其十二门二十四扇。合有
五千四百枚铃。铃下复镂金镮铺首。穷造制
之巧。极土木之工。庶人子来匪日而作。佛事
精妙不可思议。绣柱金铺骇人心目。至于秋
月永夜高风。宝铎和鸣声响十里佛殿一所。
形如太极。中有丈八金像一躯。等身金像十
躯。编真珠像三躯。金织成像五躯。玉像二躯。
作工奇巧冠于当世。僧房楼观一千馀间。雕
梁粉壁青琐绮疏。难得而言。栝柏椿松扶疏
檐霤。丛竹香草布护阶庭。是以常景制寺碑
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 第 268a 页 T55-0268.png
云。须弥宝殿兜率净宫。莫尚于斯是也。外国
所献神异经像。皆在此寺。寺之墙院皆施短
椽。以瓦覆之。状若宫墙。寺之四面各开一门。
其正南门有三重楼。通三阁道。去地二十丈
形制似今端门。图以云气画彩仙灵。列钱青
锁赫奕华丽。夹门两傍有四力士四师子。饰
以金碧加之珠玉。庄严焕炳世所未闻。东西
两门悉亦如之。所可异者。唯楼两重北门一
道。上不施屋。似乌头门。其四门外皆树青槐。
亘以渌水。京邑行人多庇其下。路断车盖。
非由淹云之润。清风送凉。岂藉合欢之发。
而供养具与祇园等。四事给施七百梵僧。菩
提流支为译经首也。敕遣李廓撰经录云。至
永熙主迁入关中。因西东南北四魏。合一十
六帝。历一百六十一年。派入周齐。依捡道俗
一十四人。所出经论传录等。总八十七部。
合三百二卷。为后魏三代之经录云。
* 北台沙门释昙曜
* 沙门释昙静
* 沙门吉迦夜
* 沙门释昙辩
* 南京沙门昙摩流支
* 沙门释法场
* 沙门菩提流支
* 沙门勒那摩提
* 沙门佛陀扇多
* 邺都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
* 王子月婆首那
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 第 268b 页 T55-0268.png
* 期城郡守杨衒之
* 清信士李廓
* 沙门达摩菩提
* 元魏北台净度三昧经
* 付法藏传四卷
右二部合五卷。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丙戌。是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太武皇帝信任崔皓邪佞谄谀。崇重𡨥谦号为天师。残害释种毁破浮图。至庚寅年太武遭疾。方始感悟。兼有白足禅师。来相启发生愧悔心。即诛崔皓到壬辰岁太武帝崩。孙文成立。即起浮图。毁经七年还兴三宝。至和平三年。诏玄统沙门释昙曜。慨前陵废欣今载兴。故于北台石窟寺集诸僧众。译诸传经流通后贤。使法藏住持无绝。
* 提谓波利经二卷
右宋孝武世。元魏沙门释昙靖。于北台撰。见其文云。东方太山。汉言代岳。阴阳交代。故云代岳。于魏世出。只应言魏言。乃曰汉言。不辨时代一妄。太山即此方言。乃以代岳译之。两语相翻不识梵魏二妄。其例甚多。不可具述。备在两卷经文旧录别载。有提谓经一卷。与诸经语同。但靖加足五方五行用石糅金疑成疑耳。今以一卷成者为定。
* 杂宝藏经十三卷
* 付法藏因缘传二卷
* 称扬诸佛经三卷
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 第 268c 页 T55-0268.png
* 大方广菩萨地经
* 方便心论二卷
右五部二十五卷。宋明帝世。西域沙门吉迦夜魏言何事。延兴二年。为沙门统释昙曜于北台重译。刘孝摽笔受。见道慧宋齐录。
* 宝车菩萨经
右齐武帝世。元魏淮州沙门释昙辩出。后青州沙门道侍改治。访无梵本世多注为疑。见三藏集记及诸别录。
* 信力入印门经五卷
* 如来入一切佛境界经二卷
* 金色王经
右三部合八卷。齐梁间。南天竺国三藏法师昙摩流支。魏云法希。于雒阳为宣武帝译。沙门道宝笔受。
* 辩意长者子所问经
右梁武帝世。天监年中。元魏沙门释法场于雒阳出。见沙门法上录。
* 佛名经一十二卷
* 入楞伽经一十卷
* 大萨遮尼乾子受记经十卷
* 法集经八卷
*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六卷
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 第 269a 页 T55-0269.png
* 深密解脱经五卷
* 奋迅王问经二卷
* 不增不减经二卷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差摩波帝受记经
* 佛语经
* 不必定入印经
* 无字宝箧经
* 大方等修多罗经
* 弥勒菩萨所问经
* 第一义法胜经
* 迦耶顶经
* 文殊师利巡行经
* 一切法高王经
* 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 谤佛经
* 十地经论一十二卷
* 胜思惟经论一十卷
* 弥勒菩萨所问经一十卷
* 宝积经论四卷
* 实性论四卷
* 金刚般若经论三卷
* 顺中论二卷
* 妙法莲华经论二卷
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 第 269b 页 T55-0269.png
* 伽耶顶经论二卷
* 三具足经论
* 无量寿优波提舍经论
* 宝髻菩萨四法论
* 转法轮经
* 十二因缘论
* 百字论
* 破外道四宗论
* 破外道涅槃论
* 译众经论目录
右三十九部。合一百二十七卷。梁武帝世。北天竺国三藏法师菩提流支。魏言道希。从魏永平二年至天平年。其间凡历二十馀载。在洛及邺译。李廓录称。三藏法师房内。婆罗门经论本可有万夹。所翻经论笔受草本。满一间屋。然其慧解与勒那相亚。而神悟聪敏洞善方言兼工杂术。尝坐井口澡瓶内空。弟子未来无人汲水。三藏乃操柳枝聊撝井口。密心诵咒才始数遍。泉遂涌上平至井唇。三藏即钵碗酌用。傍僧见之并叹称圣。法师曰。斯是术法耳外国共行。此方不习乃言是圣。惧惑于世。遂秘杂法云。
* 毗耶娑问经二卷
* 十地经论一十二卷
* 究竟一乘宝性论四卷
* 宝积经论四卷
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 第 269c 页 T55-0269.png
* 法华经论
* 龙树菩萨和香方
右六部。合二十四卷。梁武帝世。中天竺国三藏法师勒那摩提。或云婆提。魏言宝意。正始五年来在洛阳殿内译。初菩提流支助传。后相争别译。沙门僧朗觉意侍中崔光等笔受金刚上味陀罗尼经。
* 如来师子吼经
* 转有经
* 十法经
* 银色女经
* 正法恭敬经
* 无畏德女经
* 无字宝箧经
* 阿难多目祛尼诃离陀罗尼经
* 摄大乘论二卷
右一十部。合一十一卷。梁武帝世。北天竺国三藏法师佛陀扇多。魏言觉定。从正光六年至元象二年。于洛阳白马寺及邺都金花寺译。
* 邺都元魏
* 正法念处经七十卷
* 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三卷
* 八佛名经
* 金色王经
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 第 270a 页 T55-0270.png
* 无垢女经
* 无垢优婆夷问经
* 宝意猫儿经
* 菩萨四法经
* 解脱戒本
* 犊子道人问论
* 回诤论
* 业成就论
* 唯识无境界论
* 伊迦输卢迦论
右一十四部。合八十五卷。梁武帝世。东魏南天竺国波罗奈城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魏言智希。从元象初至兴和末。在邺城译。时有菩提流支。虽复前后亦同出经。而众录目相传抄写去上菩提及般若字。唯云流支译。不知是何流支。迄今群录交涉相参。谬滥相入难得详定。后贤博采幸愿讨之。
* 僧伽吒经四卷
* 大迦叶经二卷
* 频婆娑罗王问佛供养经
右三部七卷。梁武帝世。东魏中天竺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魏言高空。于邺城译。昉笔受。
* 雒阳地伽蓝记五卷
右期城郡守扬衒之撰。其序云。三坟五典之说。九流百氏之言。并理在人区而义
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 第 270b 页 T55-0270.png
* 众经录目
右梁武帝世。雒阳清信士李廓。魏永平年奉敕撰。廓通内外学。注述经录。甚有条贯。
* 大涅槃论一卷
右捡唐前录云。达摩菩提译。不显帝代。疑故附此。
*** 后齐高氏传译佛经录第十四
元魏将季其祚分崩。肃宋孝明崇信佛理。太
后胡氏亲临国政。一纪之内天下晏然。及帝
之崩。枭镜相及。尔朱荣死于内殿。吐万仁擒
帝晋阳。高欢承衅。破尔朱于邺下。宇文接乱。
翊平阳于关内。欢乃烧洛宫殿殄绝帝图。建
号天平。徙都北邺。一十七载扶翼魏室。梁太
清三年。武帝既崩。高欢先殒。世子澄袭。相又
殂。魏之静帝乃禅位于高洋。即相王之第三
子也。世族武川神用卓诡。愚智混迹贤圣乱
伦。建号天保。仍都邺下。王四渎之三。统九州
之五。诛灭李老。其流出家道士抗者。敕令深
剃。遂斩之。于是并归佛法。十年之中佛法大
盛。僧二百馀万。寺出四十千。并通弘护中兴
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 第 270c 页 T55-0270.png
大法。相承六主。二十八年。为周所灭。译人道
俗二头。出经论八部。五十三卷。为高齐录云。
* 沙门那连耶舍
* 优婆塞万天懿
* 菩萨见实三昧经十四卷
* 月藏经一十二经
* 月灯三昧经一十卷
* 大悲经五卷
* 须弥藏经二卷
* 然灯经
* 法胜阿毗昙论七卷
右七部。五十二卷。周明帝世。高齐沙门统北天竺乌场国三藏法师那连提耶舍。齐言尊称。于邺城译。昭玄沙门都瞿昙般若流支长子。达摩阇那。齐言法智。传语。
* 尊胜菩萨所问经
右周武帝世。高齐居士万天懿于邺城译。懿元是鲜卑。姓万俟氏。少而出家师事婆罗门。甚聪哲善梵书语。工咒术医方。故预翻译焉。
大唐内典录卷第四
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 第 271a 页 T55-027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