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经之五¶ 第 670a 页
御录经海一滴卷之十七 机七
* 大般涅槃经之五
尔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言世尊如佛
所说心解脱者是义不然何以故心本无系
所以者何是心本性不为贪欲瞋恚愚痴诸
结所系若本无系云何而言心善解脱世尊
若心本性不为贪结之所系者何等因缘而
能得系如人𤚲角本无乳相虽加功力乳无
由出𤚲乳之者不得如是加功虽少乳则多
出心亦如是本无贪者今云何有若本无贪
后方有者诸佛菩萨本无贪相今悉应有世
尊譬如石女本无子相虽加功力无量因缘
子不可得心亦如是本无贪相虽造众缘贪
无由生云何贪结能系于心当知贪心二理
各异设复有之何能污心世尊譬如有人安
大般涅槃经之五¶ 第 670b 页
橛于空终不得住安贪于心亦复如是世尊
若心无贪名解脱者诸佛菩萨何故不拔虚
空中剌世尊如过去灯不能灭暗未来世灯
亦不灭暗现在世灯复不灭暗何以故明之
与暗二不并故心亦如是云何而言心得解
脱世尊贪亦是有若贪无者见女相时不应
生贪若因女相而得生者当知是贪真实而
有以有贪故堕三恶道世尊譬如有人见画
女像亦复生贪以生贪故得种种罪若本无
贪云何见画而生于贪若心无贪云何如来
说言菩萨心得解脱若心有贪云何见相然
后方生不见相者则不生也我今现见有恶
果报当知有贪瞋恚愚痴亦复如是世尊譬
如众生有身无我而诸凡夫横计我想虽有
我想不堕三恶云何贪者于无女相而起女
大般涅槃经之五¶ 第 671a 页
想堕三恶道世尊譬如钻木而生于火然是
火性众缘中无以何因缘而得生耶世尊贪
亦如是色中无贪香味触法亦复无贪云何
于色香味触法生于贪耶若众缘中悉无贪
者云何众生独生于贪诸佛菩萨而不生耶
世尊心亦不定若心定者无有贪欲瞋恚愚
痴若不定者云何而言心得解脱贪亦不定
若不定者云何因之生三恶趣贪者境界二
俱不定何以故俱缘一色或生于贪或生于
瞋或生愚痴是故贪者及与境界二俱不定
若俱不定何故如来说言菩萨修大涅槃心
得解脱。
尔时世尊告光明遍照高贵德王
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心亦不为贪结所
系亦非不系非是解脱非不解脱非有非无
非现在非过去非未来何以故善男子一切
大般涅槃经之五¶ 第 671b 页
诸法无自性故善男子有诸外道作如是言
因缘和合则有果生若众缘中本无生性而
能生者虚空不生亦应生果虚空不生非是
因故以众缘中本有果性是故合集而得生
果所以者何如提婆达欲造墙壁则取泥土
不取彩色欲造画像则集彩色不取草木作
衣取缕不取泥木作舍取泥不取缕綖以人
取故当知是中各能生果以生果故当知因
中必先有性若无性者一物之中应当出生
一切诸物若是可取可作可出当知是中必
先有果若无果者人则不取不作不出惟有
虚空无取无作故能出生一切万物以有因
故如尼拘陀子生尼拘陀树乳有醍醐缕中
有布泥中有瓶善男子一切凡夫无明所盲
作是定说色有著义心有贪性复言凡夫心
大般涅槃经之五¶ 第 672a 页
有贪性亦解脱性遇贪因缘心则生贪若遇
解脱心则解脱虽作此说是义不然有诸凡
夫复作是言一切因中悉无有果因有二种
一者微细二者粗大细即是常粗则无常从
微细因转成粗因从此粗因转复成果粗无
常故果亦无常善男子有诸凡夫复作是言
心亦无因贪亦无因以时节故则生贪心如
是等辈以不能知心因缘故轮回六趣具受
生死譬如枷犬系之于柱终日绕柱不能得
离一切凡夫亦复如是被无明枷系生死柱
绕二十五有不能得离何以故一切凡夫唯
观于果不观因缘如犬逐块不逐于人以不
观故从非想退还三恶趣善男子诸佛菩萨
终不定说因中有果因中无果及有无果非
有非无果若言因中先定有果及定无果定
大般涅槃经之五¶ 第 672b 页
有无果定非有非无果当知是等皆魔伴党
系属于魔即是爱人如是爱人不能永断生
死系缚不知心相及以贪相善男子诸佛菩
萨显示中道何以故虽说诸法非有非无而
不决定所以者何因眼因色因明因心因念
识则得生是识决定不在眼中色中明中心
中念中亦非中间非有非无从缘生故名之
为有无自性故名之为无是故如来说言诸
法非有非无善男子诸佛菩萨终不定说心
有净性及不净性净不净心无住处故从缘
生贪故说非无本无贪性故说非有善男子
从因缘故心则生贪从因缘故心则解脱善
男子是心不与贪结和合亦复不与瞋痴和
合譬如日月虽为烟尘云雾之所覆蔽令诸
众生不能得见而日月之性终不与彼群翳
大般涅槃经之五¶ 第 673a 页
和合心亦如是以因缘故生于贪结众生虽
说心与贪合而是心性实不与合若是贪心
即是贪性若是不贪即不贪性不贪之心不
能为贪贪结之心不能不贪善男子以是义
故贪欲之结不能污心诸佛菩萨永破贪结
是故说言心得解脱一切众生从因缘故生
于贪结从因缘故心得解脱善男子譬如雪
山悬峻之处人与猕猴俱不能行或复有处
猕猴能行人不能行或复有处人与猕猴二
俱能行善男子人与猕猴能行处者如诸猎
师纯以黐胶置之案上用捕猕猴猕猴痴故
往手触之触已粘手欲脱手故以脚蹋之脚
复随著欲脱脚故以口啮之口复粘著于是
五处悉无得脱于是猎师以杖贯之负还归
家雪山险处喻佛菩萨所得正道猕猴者喻
大般涅槃经之五¶ 第 673b 页
诸凡夫猎师者喻魔波旬黐胶者喻贪欲结
人与猕猴俱不能行者喻诸凡夫魔王波旬
俱不能行猕猴能行人不能者喻诸外道有
智慧者诸恶魔等虽以五欲不能系缚人与
猕猴俱能行者一切凡夫及魔波旬常处生
死不能修行凡夫之人五欲所缚令魔波旬
自在将去如彼猎师黐捕猕猴担负归家善
男子一切众生若能自住于已境界则得安
乐若至他界则遇恶魔受诸苦恼自境界者
谓四念处他境界者谓五欲也云何名为系
属于魔有诸众生无常见常常见无常苦见
于乐乐见于苦不净见净净见不净无我见
我我见无我非实解脱横见解脱真实解脱
见非解脱如是之人名系属魔系属魔者心
不清净复次善男子若见诸法真实是有总
大般涅槃经之五¶ 第 674a 页
别定相当知是人若见色时便作色相乃至
见识亦作识相见男男相见女女相见日日
相见月月相见岁岁相见阴阴相见入入相
见界界相如是见者名系属魔系属魔者心
不清净复次善男子若见我是色色中有我
我中有色色属于我乃至见我是识识中有
我我中有识识属于我如是见者系属于魔
非我弟子。
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佛
说一阐提谓断善根是义不然何以故不断
佛性故如是佛性理不可断云何佛说断诸
善根。
佛言善男子如汝所言若一阐提有
佛性者云何不遮地狱之罪善男子一阐提
中无有佛性譬如有王闻箜篌音其声清妙
心即耽著即告大臣如是妙音从何处出大
臣答言从箜篌出王言持是声来尔时大臣
大般涅槃经之五¶ 第 674b 页
即持箜篌置于王前王语箜篌出声出声不
闻箜篌声出尔时大王即断其弦取其皮木
悉皆析裂推求其声了不能得即瞋大臣云
何如是妄言大臣白王夫取声者法不如是
应以众缘善巧方便声乃出耳众生佛性亦
复如是无有住处以善方便故得可见以可
见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阐提辈不
见佛性云何能遮三恶道罪善男子若一阐
提信有佛性当知是人不至三恶是亦不名
一阐提也。
善男子若有沙门及婆罗门见
一切法性不空者当知是人非是沙门非婆
罗门不得修集般若波罗密不得入于大般
涅槃不得现见诸佛菩萨是魔眷属善男子
一切诸法性本自空亦因菩萨修集空故见
诸法空如一切法性无常故灭能灭之若非
大般涅槃经之五¶ 第 675a 页
无常灭不能灭有为之法有生相故生能生
之有灭相故灭能灭之以修空故见一切法
性皆空寂高贵德王菩萨复作是言世尊若
空三昧唯见空者空是无法为何所见佛言
善男子是空三昧见不空法能令空寂然非
颠倒贪是有性非是空性贪若是空众生不
应以是因缘堕于地狱若堕地狱云何贪性
当是空耶善男子色性是有何等色性所谓
颠倒以颠倒故众生生贪若是色性非颠倒
者云何能令众生生贪以生贪故当知色性
非不是有以是义故修空三昧非颠倒也善
男子一切菩萨住九地者见法有性以是见
故不见佛性若见佛性则不复见一切法性
以修如是空三昧故不见法性以不见故则
见佛性诸佛菩萨有二种说一者有性二者
大般涅槃经之五¶ 第 675b 页
无性为众生故说有法性为诸贤圣说无法
性为不空者见法空故修空三昧令得见空
无法性者亦修空故空善男子汝言见空空
是无法为何所见者菩萨摩诃萨实无所见
无所见者即无所有无所有者即一切法菩
萨摩诃萨修大涅槃于一切法悉无所见若
有见者不见佛性不能修集般若波罗密不
得入于大般涅槃是故菩萨见一切法性无
所有善男子菩萨不但因见三昧而见空也
般若波罗密亦空禅波罗密亦空毗梨耶波
罗密亦空羼提波罗密亦空尸罗波罗密亦
空檀波罗密亦空色亦空眼亦空识亦空如
来亦空大般涅槃亦空是故菩萨见一切法
皆悉是空世尊何等众生于是经中不生恭
敬佛言善男子我涅槃后有声闻弟子愚痴
大般涅槃经之五¶ 第 676a 页
破戒喜生斗诤舍十二部经读诵种种外道
典籍文颂手笔受畜一切不净之物言是佛
听如是之人以好栴檀贸易凡木以金易鍮
石以甘露味易于恶毒放舍十善行十恶法
向诸白衣苦自誉赞言得无漏共坐谈论言
涅槃经者非佛所说邪见所造诸佛毕竟入
于涅槃是经言佛常乐我净不入涅槃是经
不在十二部数即是魔说非是佛说善男子
如是之人虽我弟子不能信顺是涅槃经善
男子当尔之时若有众生信此经典乃至半
句当知是人真我弟子因如是信即见佛性
入于涅槃尔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白
佛言世尊善哉善哉如来今日善能开示大
涅槃经。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师子吼前礼佛足长
大般涅槃经之五¶ 第 676b 页
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我欲请问唯愿如来
大慈听许尔时佛告诸大众言诸善男子汝
等今当于是菩萨深生恭敬尊重赞叹是人
已于过去诸佛深种善根福德成就故于我
前欲师子吼如师子王自知身力牙齿锋铓
四足据地安住岩穴振尾出声若有能具如
是诸相当知是则能师子吼真师子王晨朝
出穴频申欠呿四向顾望发声震吼一切禽
兽闻师子吼水性之属潜没深渊陆行之类
藏伏窟穴飞者堕落香象怖走如彼野干虽
逐师子至于百年终不能作师子吼也若师
子子始满三年则能哮吼如师子王尔时世
尊告师子吼菩萨言善男子汝若欲问今可
随意师子吼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为佛性
以何义故名为佛性何故复名常乐我净若
大般涅槃经之五¶ 第 677a 页
一切众生有佛性者何故不见一切众生所
有佛性十住菩萨住何等法不了了见佛住
何等法而了了见十住菩萨以何等眼不了
了见佛以何眼而了了见佛言善男子善哉
善哉若有人能为法咨启则为具足二种庄
严一者智慧二者福德若有菩萨具足如是
二庄严者则知佛性及名为佛性乃至能知
十住菩萨以何眼见诸佛世尊以何眼见福
德庄严者有为有漏有有果报有碍非常慧
庄严者无为无漏无有果报无碍常住师子
吼菩萨言世尊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
者则不应问一种二种所以者何一切诸法
无一二种一种二种者是凡夫相佛言善男
子若有菩萨无二种庄严则不能知一种二
种若有菩萨具二庄严则能解知一种二种
大般涅槃经之五¶ 第 677b 页
若言诸法无一二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若无
一二云何得说一切诸法无一无二善男子
若言一二是凡夫相是乃名为十住菩萨非
凡夫也善男子汝问云何为佛性者佛性者
名第一义空第一义空名为智慧所言空者
不见空与不空智者见空及与不空常与无
常苦之与乐我与无我见一切空不见不空
不名中道乃至见一切无我不见我者不名
中道中道者名为佛性以是义故佛性常恒
无有变易无明覆故令诸众生不能得见声
闻缘觉见一切空不见不空乃至见一切无
我不见于我以是义故不得第一义空不得
第一义空故不行中道无中道故不见佛性
汝问以何义故名为佛性者佛性即是菩提
中道种子善男子众生起见凡有二种一者
大般涅槃经之五¶ 第 678a 页
常见二者断见如是二见不名中道无常无
断乃名中道无常无断即是观照十二因缘
智如是观智是名佛性二乘之人虽观因缘
未能渡十二因缘河犹如兔马何以故不见
佛性故善男子是观十二因缘智慧即是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种子以是义故十二因
缘名为佛性佛性者有因有因因有果有果
果有因者即十二因缘因因者即是智慧有
果者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果者即
是无上大般涅槃善男子譬如无明为因诸
行为果行因识果以是义故彼无明体亦因
亦因因识亦果亦果果佛性亦尔以是义故
十二因缘不出不灭不常不断非一非二不
来不去非因非果善男子是因非果如佛性
是果非因如大涅槃是因是果如十二因缘
大般涅槃经之五¶ 第 678b 页
所生之法非因非果名为佛性非因果故常
恒无变以是义故我经中说十二因缘其义
甚深无知无见不可思惟乃是诸佛菩萨境
界非诸声闻缘觉所及以何义故甚深甚深
众生业行不常不断而得果报虽念念灭而
无所失虽无作者而有作业虽无受者而有
果报受者虽灭果不败亡无有虑知和合而
有一切众生虽与十二因缘共行而不见知
不见知故无有始终十住菩萨唯见其终不
见其始诸佛世尊见始见终以是义故诸佛
了了得见佛性善男子一切众生不能见于
十二因缘是故轮转如蚕作茧自生自死一
切众生亦复如是不见佛性故自造结业流
转生死犹如拍鞠善男子是故我于诸经中
说若有人见十二缘者即是见法见法者即
大般涅槃经之五¶ 第 679a 页
是见佛佛者即是佛性何以故一切诸佛以
此为性师子吼菩萨白佛言世尊若佛与佛
性无差别者一切众生何用修道佛言善男
子如汝所问是义不然佛与佛性虽无差别
然诸众生悉未具足以是义故我于此经而
说是偈。
「 本有今无
本无今有
三世有法
无有是处」
善男子有者凡有三种一未来有二现在有
三过去有一切众生未来之世当有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是名佛性一切众生现在悉
有烦恼诸结是故现在无有三十二相八十
种好一切众生过去之世有断烦恼是故现
在得见佛性以是义故我常宣说一切众生
悉有佛性乃至一阐提等亦有佛性善男子
大般涅槃经之五¶ 第 679b 页
譬如有人家有乳酪有人问言汝有酥耶答
言我有酪实非酥以巧方便定当得故故言
有酥众生亦尔悉皆有心凡有心者定当得
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众生烦恼覆
故不能得见十住菩萨虽见一乘不知如来
是常住法以是故言十地菩萨虽见佛性而
不明了善男子是佛性者实非我也为众生
故说名为我善男子如来有因缘故说无我
为我真实无我虽作是说无有虚妄善男子
有因缘故说我为无我而实有我为世界故
虽说无我而无虚妄佛性无我如来说我以
是常故如来是我而说无我得自在故善男
子若有人见一切诸法无常无我无乐无净
见非一切法亦无常无我无乐无净如是之
人不见佛性一切者名为生死非一切者名
大般涅槃经之五¶ 第 680a 页
为三宝声闻缘觉见一切法无常无我无乐
无净非一切法亦见无常无我无乐无净以
是义故不见佛性十住菩萨见一切法无常
无我无乐无净非一切法分见常乐我净以
是义故十分之中得见一分诸佛世尊无常
无我无乐无净非一切法见常乐我净以是
义故见于佛性如观掌中阿摩勒果。
善男
子如汝所问十住菩萨以何眼故虽见佛性
而不了了诸佛世尊以何眼故见于佛性而
得了了善男子慧眼见故不得明了佛眼见
故故得明了为菩提行故则不了了若无行
故则得了了住十住故虽见不了不住不去
故得了了菩萨摩诃萨智慧因故见不了了
诸佛世尊断因果故见则了了一切觉者名
为佛性十住菩萨不得名为一切觉故是故
大般涅槃经之五¶ 第 680b 页
虽见而不明了善男子见有二种一者眼见
二者闻见诸佛世尊眼见佛性如于掌中观
阿摩勒果十住菩萨闻见佛性故不了了十
住菩萨唯能自知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而不能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
师子吼
菩萨言世尊如佛所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
如乳中有酪金刚力士诸佛佛性如净醍醐
云何如来说言佛性非内非外佛言善男子
我亦不说乳中有酪酪从乳生故言有酪世
尊一切生法各有时节善男子乳时无酪亦
无生酥熟酥醍醐一切众生亦谓是乳是故
我言乳中无酪如其有者何故不得二种名
字如人二能言金铁师善男子因有二种一
者正因二者缘因正因者如乳生酪缘因者
如暖酵等从乳生故故言乳中而有酪性世
大般涅槃经之五¶ 第 681a 页
尊如佛所说有二因者正因缘因众生佛性
为是何因善男子众生佛性亦二种因正因
者谓诸众生缘因者谓六波罗密世尊如佛
所说我今定知乳有酪性何以故我见世间
求酪之人唯取于乳终不取水是故当知乳
有酪性善男子是义不然何以故譬如有人
有笔纸墨和合成字而是纸中本无有字以
本无故假缘而成若本有者何须众缘譬如
青黄合成绿色当知是二本无缘性若本有
者何须合成譬如众生因食得命而此食中
实无有命若本有命未食之时食应是命善
男子一切诸法本无有性因缘故生因缘故
灭若诸众生内有佛性者一切众生应有佛
身如我今也众生佛性不破不坏不牵不捉
不系不缚如众生中所有虚空一切众生悉
大般涅槃经之五¶ 第 681b 页
有虚空无𦊱碍故各不自见有此虚空若使
众生无虚空者则无去来行住坐卧不生不
长以是义故我经中说一切众生有虚空界
虚空界者是名虚空众生佛性亦复如是十
住菩萨少能见之如金刚珠善男子众生佛
性诸佛境界非是声闻缘觉所知一切众生
不见佛性是故常为烦恼系缚流转生死见
佛性故诸结烦恼所不能系解脱生死得大
涅槃师子吼言世尊一切众生有佛性性如
乳中酪若乳无酪性云何佛说有二种因一
者正因二者缘因佛言善男子若使乳中定
有酪性者何须缘因世尊以有性故故须缘
因何以故欲明见故缘因者即是了因世尊
譬如闇中先有诸物为欲见故以灯照了若
本无者灯何所照是故虽先有性要假了因
大般涅槃经之五¶ 第 682a 页
然后得见以是义故定知乳中先有酪性善
男子一切众生有佛性者何故修集无量功
德我见世人本无禁戒禅定智慧者从师受
巳渐渐增益若言师教是了因者当师教时
受者未有戒定智慧若是了者应了未有云
何乃了戒定智慧令得增益世尊若了因无
者云何得名有乳有酪善男子如世人言有
乳酪者以定得故是故得名有乳有酪佛性
亦尔有众生有佛性以当见故师子吼言世
尊过去巳灭未来未到云何名有若言当有
名为有者是义不然云何说言一切众生悉
有佛性佛言善男子过去名有譬如种橘芽
生子灭芽亦甘甜乃至生果味亦如是熟巳
乃酢善男子而是酢味子芽乃至生果悉无
随本熟时形色相貌则生酢味而是酢味本
大般涅槃经之五¶ 第 682b 页
无今有虽本无今有非不因本如是本子虽
复过去故得名有以是义故过去名有云何
复名未来为有譬如有人种植胡麻有人问
言何故种此答言有油实未有油胡麻熟巳
收子熬蒸捣压然后乃得出油当知是人非
虚妄也以是义故名未来有云何复名过去
有耶善男子譬如有人私屏骂王经历年岁
王乃闻之闻巳即问何故见骂答言大王我
不骂也何以故骂者巳灭王言骂者我身二
俱存在云何言灭以是因缘丧失身命善男
子是二实无而果不灭是名过去有云何复
名未来有耶譬如有人往陶师所问有瓶不
答言有瓶而是陶师实未有瓶以有泥故故
言有瓶当知是人非妄语也乳中有酪众生
佛性亦复如是欲见佛性应当观察时节形
大般涅槃经之五¶ 第 683a 页
色是故我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实不虚妄
师子吼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一心趣向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大慈大悲见生老死烦恼
过患观大涅槃无生老死烦恼诸过信于三
宝及业果报受持禁戒如是等法名为佛性
若离是法有佛性者何须是法而作因缘世
尊若使众生从本巳来无菩提心亦无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后方有者众生佛性亦
应如是本无后有以是义故一切众生应无
佛性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巳久知佛性
之义为众生故作如是问一切众生实有佛
性汝言众生若有佛性不应而有初发心者
善男子心非佛性何以故心是无常佛性常
故此菩提心实非佛性何以故一阐提等断
于善根堕地狱故若菩提心是佛性者一阐
大般涅槃经之五¶ 第 683b 页
提辈则不得名一阐提也菩提之心亦不得
名为常也是故定知菩提之心实非佛性善
男子众生佛性不名为佛以诸功德因缘和
合得见佛性然后成佛汝言众生悉有佛性
何故不见者是义不然何以故以诸因缘未
和合故善男子以是义故我说二因正因缘
因正因者名为佛性缘因者发菩提心以二
因缘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当知
有六法坏菩提心何等为六一者吝法二者
于诸众生起不善心三者亲近恶友四者不
勤精进五者自大憍慢六者营务世业如是
六法则能破坏菩提之心善男子复有五法
退菩提心何等为五一者乐在外道出家二
者不修大慈之心三者好求法师过罪四者
常乐处在生死五者不善受持读诵书写解
大般涅槃经之五¶ 第 684a 页
说十二部经是名五法退菩提心复有二法
退菩提心何者为二一者贪乐五欲二者不
能恭敬尊重三宝以如是等众因缘故退菩
提心云何复名不退之心有人闻佛能度众
生生老病死不从师咨自然修集以是因缘
发菩提心作是誓愿愿我常得亲近诸佛及
佛弟子具五善根不生憍慢复愿常闻十二
部经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宁当少闻多解义
味不愿多闻于义不了愿作心师不师于心
身口意业不与恶交能施一切众生安乐身
戒心慧不动如山为欲受持无上正法于身
命财不生悭吝不净之物不为福业正命自
活心无邪谄受恩常念小恩大报善知世中
所有事艺善解众生方俗之言读诵书写十
二部经不生懈怠懒惰之心若诸众生不乐
大般涅槃经之五¶ 第 684b 页
听闻方便引接令彼乐闻父母师长深生恭
敬怨憎之中生大慈心常修六念空三昧门
十二因缘生灭等观佛说禁戒坚固护持终
不生于毁犯之想修习菩萨难行苦行其心
欢喜不生悔恨不为果报而集因缘于现在
乐不生贪著善男子若有能发如是愿者是
名菩萨终不退失菩提之心能见如来明了
佛性能调众生度脱生死善能护持无上正
法能得具足六波罗密。
御录经海一滴卷之十七
* 音释
𤚲
。
黐胶
(上抽知切音痴下居肴切音交黐胶所以
黏鸟也)。
酵
。
大般涅槃经之五¶ 第 68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