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释¶ 第 245b 页
御录宗镜大纲卷十六 疏六
夫言一觉一切觉云可教中分其多种答觉
体是一随用分多用有浅深觉无前后如璎
珞经云妙觉方称寂照等觉照寂又觉有三
义一觉察如睡梦觉亦如人觉贼贼无能为
妄即贼也二觉照即照理事也亦如莲华开
照见自心一真法界恒沙性德如其胜义觉
诸法故三妙觉即上二觉离觉所觉故为妙
耳非更别觉故经云无有佛涅槃远离觉所
觉又觉性无觉即根本智觉相历然即后得
智问既云真如一心古今不易因何而有众
生相续答平等真法界无佛无众生随于染
净缘遂成十法界以真心随缘不守自性只
为众生不自知无性之性故但随染缘成凡
随净缘成圣如虚谷响任缘所发又如太虚
音释¶ 第 246a 页
忽云明镜忽尘求一念最初起处了不可得
故号无始无明。
问凡所施为皆是自心者
云何杀生而得杀罪答皆是依于自心分别
强执善恶之因妄受苦乐之果若究三轮之
体能杀所杀本空是以文殊执
剑于瞿昙鸯崛持刀于释氏终不见生见杀
执自执他妄受轮回酬还罪报识论问云若
彼三界唯是内心无有身口外境者何故屠
猎师等杀害猪羊等得杀生罪偈答云死依
于他心亦有依自心依种种因缘破失自心
识释曰如人依鬼毗舍阇等是故失心或依
自心是故失心或有忆念爱不爱事是故失
心或有梦见鬼著失心或有圣人神通转变
前人失心如一比丘夜蹋瓜皮谓杀虾蟆死
入恶道故死依于他心亦有依自心者以依
音释¶ 第 246b 页
仙人嗔心嗔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故杀馀
众生此依他心他众生心虚妄分别命根谢
灭以彼身命相续断绝应如是知颂云经说
檀拿迦迦陵摩登国仙人嗔故空是故心业
重问依仙人嗔心依仙人鬼杀害如是三国
众生非依仙人嗔心而死答佛问尼乾子言
摩登伽等三国众生汝颇曾闻云何而死为
身业杀为意业杀尼乾子言瞿昙我昔曾闻
仙人嗔心以意业杀尔所众生佛言以是成
我义三界唯心无身口业何以故如世人言
贼烧山林聚落城邑不言火烧此义亦尔唯
依心其善恶业得成故偈云诸法心为本诸
法心为胜离心无诸法唯心身口名成实论
云若离心有业非众生亦应有罪福如风颓
山恼害众生风应有罪若吹香华来堕塔寺
音释¶ 第 247a 页
亦应有福是则不可故知离心无罪福也以
此文證罪福据心无身口业身口业者但有
名字实是意业身口名说。
问若心虚境寂
理实无差现对根尘事相违反如何明彻境
智一如答一期根境俗有真无毕竟自他皆
无所得又若定执真有俗无则成增减二谤
但二谛双会圆了一心如般若经云一切法
无知无见如幻人无受无觉菩萨如是行为
行般若波罗密释曰若行般若者则是直了
一心智性了色无形非眼境界乃至达法体
寂非意所知但是随心暂现还随心灭故云
一切法无知无见大智度论云相不能知无
相譬如刀虽利不能破空无相不能知相者
有人言内智慧无定相外所缘法有定相心
随缘而生是故说无相不应知相譬如无刀
音释¶ 第 247b 页
虽有物无刀可斫是知若心有境无亦不知
见若心无境有亦不知见若心境俱有各无
自性各既不知合岂成见若心境俱无亦不
知见有尚不知无岂成见则心境俱空万有
咸寂如是则尚无一法冥合相顺宁有根境
对待而作相违者乎如一切差别违顺之境
皆是一心之量无有障碍亦无解脱譬如水
不洗水火不灭火何者以一体故不相陵灭
若有异法方成对治如今但先得旨自合真
如故经云法随于如无所随故若有所随则
有能随之别既无所随亦无能随故则法外
无如如外无法华严疏云以如为佛则无境
非如者金刚经云如来者即诸法如义既以
如为佛一切法皆如也何法非佛耶若信一
如此是开悟本法生决定解入自在门。
问
音释¶ 第 248a 页
既但唯心无有万法目前差别从何建立答
万法但名实无体相因名立相相状元空因
相施名名字本寂唯想建立名相俱虚反穷
想原亦但名字既无想体分别则空故知万
法出自无名万名生于无相名不当相相不
当名彼此无依万法何在相待之名既寂分
别之想俄空如幻之境𡨋真所执之情合觉
密严经颂云世间种种法一切唯有名但想
所安立离名无别义。
又颂云如见杌为人
见人以为杌人杌二分别但有于名字诸大
和合中分别以为色若离于诸大色性即无
有问若以唯识为宗则世出世间唯是一识
万法皆决定空耶答以唯识故则有世俗谛
既有世俗则有似尘识幻相不无以无实不
可得故称空耳不可起蛇足盐香决定断空
音释¶ 第 248b 页
之见如密严经偈云瓶等众境界悉以心为
体非瓶似瓶现是故说为空世间所有色诸
天宫殿等皆是阿赖耶变异而可见众生身
所有从头至手足顿生及渐次无非阿赖耶
习气浊于心凡愚不能了此性非是有亦复
非是空如人以诸物击破于瓶等物体若是
空即无能所破譬如须弥量我见未为恶憍
慢而著空此恶过于彼又经云宁可执有如
须弥不可执空如芥子大般涅槃经云解脱
者名不空空空空者名无所有无所有者即
是外道尼乾子等所计解脱而是尼乾实无
解脱故名空空真解脱者则不如是故不空
空不空空者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名曰不空如水酒酪酥蜜等瓶虽
无水酒酪酥蜜时犹故得名为水等瓶如是
音释¶ 第 249a 页
瓶等不可说空及以不空若言空者则不得
有色香味触若言不空而复无有水酒等实
解脱亦尔不可说色及以非色不可说空及
以不空若言空者则不得有常乐我净若言
不空谁受是常乐我净者以是义故不可说
空及以不空空者谓无二十五有及诸烦恼
一切苦一切相一切有为行如瓶无酪则名
为空不空者谓真实善色常乐我净不动不
变犹如彼瓶色香味触故名不空是故解脱
喻如彼瓶彼瓶遇缘则有破坏解脱不尔不
可破坏不可破坏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
如来问经云五阴即世间者一阴名色四阴
名心云何说内外种种世间皆从心出答种
种五阴皆从心起从心现相名之曰色经偈
云一切世间中但有名与色若欲如实观但
音释¶ 第 249b 页
当观名色色即[*ㄆ]尽无情国土名即[*ㄆ]尽有
识世间五阴即世间故若了五阴俱空则是
出世间是知世出世间皆从心起何者若意
地起贪嗔心揽三涂五阴罪苦众生发现意
地修戒善心揽人天五阴受乐众生发现意
地證人空心揽无漏五阴真圣众生发现意
地立弘誓心揽慈悲五阴大士众生发现意
地运平等心揽常住五阴尊极众生发现今
所以置前四阴但观识阴如伐树除根炙病
得穴则生死之苦芽永绝烦恼之沉痾不生
又若毗蓝之风卷群疑而净尽犹劫烧之火
荡异执而无馀所以一切世间凡圣同居之
处无不悉是自心如此悟入名住真阿兰若
正修行处非论小大之隐不堕喧静之观所
以古德云处众不见諠哗独自亦无寂寞何
音释¶ 第 250a 页
故不喧寂以但了一心故。
问立识方成唯
识义云何境识俱遣答显识论云立唯识乃
一往遣境留心究竟为论遣境为欲空心是
其正意是故境识俱泯即是实性实性即是
阿摩罗识所以唯识论亦名破色心论。
入
楞伽经云但不取诸境名为识灭实不灭识
何者以境本空从识变故以识无体不须灭
故是以识心无体随境有无见空生空见色
生色事来即起事去还无又事上无事本全
是心念起尘生念寂尘灭如起信论云以一
切色法本来是心实无外色然既无外色亦
无外空空尚是无色焉能有又云若无色者
则无虚空之相疏释云本以待色为空今既
唯心无色何得更有于空也故知万法皆相
待而有若入宗镜自然诸法绝待归本真心
音释¶ 第 250b 页
故论云所谓一切境界唯心妄起若心离于
妄动则一切境界灭唯一真心无所不遍。
问既唯一真心教中云何复说诸法如幻答
了境是心万法奚有以依心所起无有定体
皆如幻化毕竟寂灭宝积经云尔时世尊告
幻师言一切众生及诸资具皆是幻化谓由
于业之所幻故诸比丘众亦是幻化谓由于
法之所幻故我身亦幻智所幻故三千大千
一切世界亦皆是幻一切众生共所幻故凡
所有法无非是幻因缘和合之所幻故又教
中总明十喻如幻如化如梦如影等此是诸
佛密意破众生执世相为实起于常见世间
共知幻梦等法是空则不信人法心境等如
幻梦亦空所以将所信之虚破所信之实令
所信之实同所信之虚然后乃顿悟真宗遍
音释¶ 第 251a 页
一切处心内心外决定无有实法建立大庄
严论云我昔曾闻有一幻师有信乐心至耆
阇山为僧设会供养已讫幻尸陀罗木作一
女人端正奇特在大众前抱捉此女而鸣𠯗
之共为欲事时诸比丘见此事已咸皆嫌忿
而作是言此无惭人所为鄙亵知其如是不
受其供时彼幻师既行欲已闻诸比丘讥诃
嫌责即便以刀斫剌是女分解支节挑目截
鼻种种苦毒而杀此女诸比丘等又见此事
倍复嫌忿我等若当知汝如是宁饮毒药不
受其供乃至尔时幻师即捉尸陀罗木用示
众僧合掌白言我向所作即是此木于彼木
中有何欲杀欲安众僧身故设此饮食欲令
众僧心安故为此幻耳愿诸比丘听我所说
岂可不闻佛于修多罗中说一切法犹如幻
音释¶ 第 251b 页
化我今为欲成彼语故故作斯幻如斯幻身
无寿无命识之幻师运转机关令其视眴俯
仰顾盻行步进止或语或笑以此事故深知
此身真实无我华严经颂云世间种种法一
切皆如幻若能如是知其心无所动诸业从
心生故说心如幻若离此分别普灭诸有趣
譬如工幻师普现诸色像徒令众贪乐毕竟
无所得世间亦如是一切皆如幻无性亦无
生示现有种种度脱诸众生令知法如幻众
生不异幻了幻无众生众生及国土三世所
有法如是悉无馀一切皆如幻幻作男女形
及象马牛羊屋宅池泉类园林华果等幻物
无觉知亦无有住处毕竟寂灭相但随分别
现菩萨能如是普见诸世间有无一切法了
达悉如幻众生及国土种种业所造入于如
音释¶ 第 252a 页
幻际于彼无依着如是得善巧寂灭无戏论
住于无碍地普现大威力又入法界品时童
子童女告善财言善男子我等證得菩萨解
脱名为幻住得此解脱故见一切世界皆幻
住因缘所生故一切众生皆幻住业烦恼所
起故一切世间皆幻住无明有爱等展转缘
生故一切法皆幻住我见等种种幻缘所生
故一切三世皆幻住我见等颠倒智所生故
一切众生生灭老死忧悲苦恼皆幻住虚妄
分别所生故一切国土皆幻住想倒心倒见
倒无明所现故一切声闻辟支佛皆幻住智
断分别所成故一切菩萨皆幻住能自调伏
教化众生诸行愿法之所成故一切菩萨众
会变化调伏诸所施为皆幻住愿智幻所成
故善男子幻境自性不可思议。
是以凡夫
音释¶ 第 252b 页
盲无慧目妄取前尘男女等相如幻化法但
诳心眼都无实事皆业识心动起见现相意
识分别强立我人自他差别若能识幻方悟
前非终不于空而兴造作又此幻法人多错
解执一切法如幻如化便作空无之见如方
广外道立空无为宗不知实义故华严论云
了如幻法是坚固义言坚固者即是常住义
岂可作空无之解故知此幻即真幻不可得
无幻之幻名为幻法绝见之见方名见幻问
诸法不真各无自性刹那变异故称为幻佛
身常住岂称幻耶答诸佛略有二身一真实
身二方便身以众生有不见如来真实身故
示方便身令入真实若悟入时即方便身是
常住体了幻不可得故。
所以鸯崛魔罗经
偈云如来所变化众生悉不知如来所作幻
音释¶ 第 253a 页
众幻中之王大身方便身是则为如来问一
切法如幻云何有垢净能所对治答只为如
幻故垢净不定由心回转凡圣法生故思益
经云垢法说净见垢实性故净法说垢贪著
净相故又庄严经论云问若诸法同如幻以
何义故一为能治一为所治偈答云譬如强
幻王令馀幻王退如是清净法能令染法尽。
所以圆觉经云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
尘则不能有四大分解无尘可得于中缘尘
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善男子彼诸
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
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灭灭故非幻不灭
譬如磨镜垢尽明现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
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善男子譬如清净
摩尼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现诸愚痴者见
音释¶ 第 253b 页
彼摩尼实有五色善男子圆觉净性现于身
心随类各应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
身心自相亦复如是由此不能远于幻化释
曰珠中无五方之色因光所映性中无五趣
之身随业而现迷珠者执珠中实色昧性者
认性内虚身法喻皎然真伪可验。
问入此
宗门云何了一切法如化答以万法无体名
相本空无而忽有名之曰化。
大智度论问
云若一切法皆空如化何以故有种种说法
别异答曰如佛所化及馀人所化虽不实而
有种种形像别异梦中所见种种亦如是人
见梦中好恶事有生喜者有生怖者如镜中
像虽无实事而随本形像有好丑诸法亦如
是虽空而各各有因缘如佛经中说于是化
法中有声闻变化有辟支佛变化有菩萨变
音释¶ 第 254a 页
化有佛变化有烦恼变化有业变化又云如
化者化主无定物但以心生便有所作皆无
有实人身亦如是本无所因但从先世心生
今世身皆无有实以是故诸法如化。
故知
一切法皆从心生悉如幻化虽幻化不实亦
可作善恶之因缘受升沉之报应不可生于
断见但了体虚莫生取舍。
以众生无性即
空故在凡不凡以法身随缘故处圣非圣又
以众生缘成似有故圣不是凡以法身常住
不变故凡不是圣则真俗一际染净恒分凡
圣两途生佛无异如是镕融方明一心佛性。
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
轮佛者是觉人有灵知之觉今第一义空与
之为性故名佛性非情无觉但持自体得称
为法今真性与之为性故名法性故云假说
音释¶ 第 254b 页
能所而实无差云何无差同一性故问夫言
佛性境智俱[*ㄆ]云何教中云在有情数中称
佛性在无情数中称法性答在心称佛性在
境称法性从缘虽别能所似分约性本同一
体无异如瓶贮醍醐随诸器而不等犹水分
江海逐流处而得名一味真心亦复如是凡
圣境智一际无差所以法王经云一切众生
一心佛性平等等诸法故只为真心不守自
性随缘转动于转动处立其异名古德云譬
如珠向月出水向日出火一珠未曾异而得
水火之名以珠体是一能应二缘且如月为
水缘时月中未曾无火性日为火缘时日中
未曾无水性何以故二性相冥故但缘水火
事有优劣故使二性冥伏不现各从自体得
水火名非全无性真如一心亦复如是在有
音释¶ 第 255a 页
情中名佛性在无情中名法性一如未曾异
而得法佛之名以真如体一能应二缘且如
有情正为佛缘时有情未曾无法性无情正
为法缘时无情未曾无佛性何以故二性相
冥故但由色心事有优劣故二性冥伏不现
各从自体得法佛名非全无性。
清凉记云
法性即佛性者以境因心变境不异心心若
有性境宁非有况心与境皆即真性真性不
二心境岂乖若以性从相不妨内外若以外
境而例于心令有觉知修行作佛即是邪见
外道之法故须常照不即不离不一不异无
所惑矣故知佛性非内非外随物迷悟强说
升沉又今为遮妄执一切无情有佛性义就
计此义自有浅深若谓精神化为土木金石
枭獍负块以成于子情变非情非情变情斯
音释¶ 第 255b 页
为邪见不异外道众生计生草木有命故不
可也若说无情同一性故则稍近宗亦须得
意彼本立意约于真如自体遍故真实之性
无有二故今直显正义谓性与相非一非异
情与非情亦非一异。
故起信论问云若诸
佛法身离于色相者云何能现种种色相答
曰即此法身是色体故能现于色所谓从本
已来色心不二以色性即智故色体无形说
名智身以智性即色故说名法身遍一切处
今取二性相即互融之义说耳百门义海云
谓觉尘及一切法从缘无性名为佛性经云
三世佛种以无性为性一切处随了无性即
为佛性不以有情故有不以无情故无今独
言有情者遍世劝人了性常于一毛一毫之
处明见一切理事无非如来性是开如来性
音释¶ 第 256a 页
起功德名为佛性是知六道四生山河大地
情与非情皆同一性如世尊最后垂示应尽
还原品三告之文经云尔时世尊如是逆顺
入诸禅已普告大众我以甚深般若遍观三
界一切六道诸山大海大地含生如是三界
根本性离毕竟寂灭同虚空相无名无识永
断诸有本来平等无高下想无见无闻无觉
无知不可系缚不可解脱无众生无寿命不
生不起不尽不灭非世间非非世间涅槃生
死皆不可得二际平等等诸法故閒居静住
无所施为究竟安置必不可得从无住法法
性施为断一切相一无所有法相如是其知
是者名出世人是事不知名生死始汝等大
众应断无明灭生死始又复告大众我以摩
诃般若遍观三界有情无情一切人法悉皆
音释¶ 第 256b 页
究竟无系缚者无解脱者无主无依不可摄
持不出三界不入诸有本来清净无垢无烦
恼与虚空等不平等非不平等尽诸动念思
想心息如是法相名大涅槃真见此法名为
解脱凡夫不知名曰无明作是语巳复入超
禅从初禅出乃至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乃
至入初禅如是逆顺入超禅巳复告大众我
以佛眼遍观三界一切诸法无明本际性本
解脱于十方求了不能得根本无故所因枝
叶皆悉解脱无明解脱故乃至老死皆得解
脱以是因缘我今安住常寂灭光名大涅槃
如上真实慈父广大悲心不可思议三告之
文或有偶斯教者可以析骨为笔剥皮为𥿄
剌血为墨而书写之不可顷刻暂忘刹那失
照且如第一文云遍观三界一切六道诸山
音释¶ 第 257a 页
大海大地含生如是三界根本性离毕竟寂
灭第二文云遍观三界有情无情一切人法
悉皆究竟第三文云遍观三界一切诸法无
明本性性本解脱是以遍法界内尽十方中
若有情若无情若有性若无性山河大地草
芥人畜不在三界不出三界不随生死不住
涅槃皆同真如一心妙性如是信解顿入一
乘更无秘文能出斯旨离此有说皆是权施
诱引提携咸归宗镜。
问一切众生有佛性
者云何不免沉沦答众生虽具正因而无缘
了所以圆觉经云未出轮回而辩圆觉彼圆
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故先德
颂云圆成沉识海流转若飘蓬是以真如本
觉不守自性以无性故但随缘转如云法身
流转五道故号众生应须以善巧方便发之
音释¶ 第 257b 页
以智照助之以良缘了了见时方逃境缚如
起信钞云且夫真之与妄皆依一法界心所
说盖以此心本来有体有用即用之体则荡
然空寂即体之用则了然觉知以无始时来
迷故于空寂之处确然根身尘境于觉知之
处则纷然分别缘念故肇论云法身隐于形
㲉之中真智隐于缘虑之内然其形㲉缘虑
元来体空空寂觉知元来不变不变之真元
来随缘体空之妄元来成事非因造作法尔
如斯。
大涅槃经云佛告善男子如汝所言
若一阐提有佛性者云何不遮地狱之罪善
男子一阐提中无有佛性善男子譬如有王
闻箜篌音其声清妙心即耽著喜乐爱念情
无舍离即告大臣如是妙音从何处出大臣
答言如是妙音从箜篌出王复语言持是声
音释¶ 第 258a 页
来尔时大臣持箜篌置于王前而作是言大
王当知此即是声王语箜篌出声出声而箜
篌声亦不出尔时大王即断其弦声亦不出
取其皮木悉皆拆裂推求其声了不能得尔
时大王即嗔大臣云何乃作如是妄语大臣
白王夫取声者法不如是应以众缘善巧方
便声乃出耳众生佛性亦复如是无有住处
以善方便故得可见以可见故得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一阐提辈不见佛性云何能遮
三恶道罪善男子若一阐提信有佛性当知
是人不至三恶是亦不名一阐提也以不自
信有佛性故即堕三恶故名一阐提是知一
切众生虽有正因不得了缘枉沉生死为不
知故甘称下凡为不闻故不亲善友常迷智
眼岂有了因恒习恶缘何成善本今为未闻
音释¶ 第 258b 页
者广搜秘藏发起信心为未知者直指心原
了然无滞为已闻者智慧开发万善资熏为
已知者一向保任理行成就有斯深益岂厌
文繁普望后贤广垂传授问佛性若定有无
即成断常之见如何体会理合正因答非一
非异能契一乘之门亦有亦无不谤三因之
性如大涅槃经云佛言善男子若有
说言一切众生定有佛性常乐我净不作不
生烦恼因缘故不可见当知是人谤佛法僧
若有说言一切众生都无佛性犹如兔角从
方便生本无今有已有还无当知是人谤佛
法僧若有说言众生非有如虚空非无如兔
角何以故虚空常故兔角无故是故得言亦
有亦无有破兔角无破虚空如是说者不谤
三宝。
问佛性于五眼中何眼能见答涅槃
音释¶ 第 259a 页
经云佛眼见故而得明了以佛眼见一切美
恶差别等事悉皆不动为见性故维摩经云
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此是心
鉴无碍为眼非取根尘所对是以肉眼见粗
天眼观细慧眼明空法眼辩有佛眼观不二
相一实之理华严经离世间品说十眼所谓
肉眼见一切色故天眼见一切众生心故慧
眼见一切众生诸根境界故法眼见一切法
实相故佛眼见如来十力故智眼见诸法故
光明眼见佛光明故出生死眼见涅槃故无
碍眼所见无障故一切智眼见普门法界故
又慧眼所见无法可见故名为见者见法空
故名为慧眼非独慧眼五眼亦尔如是五眼
照如千日十方之中无处不见于一切处地
平如掌无诸秽恶若有可见即是生盲何以
音释¶ 第 259b 页
故无所有故当知无空色空俱遣又见一切
尘全是眼更不可见闻一切声全是耳不复
更闻所以云一切声是佛声一切色是佛色
又云离心之外更无一法纵见内外但是自
心所现无别内外此无过也乃至若了尘时
尘全是知也终不以知知于尘即有所知也
若知于无知不异知也今尘即知不复更以
知及不知知于无知但无能所之知非无知
也此方显无知也经云显现一切法各各不
相知见亦如是又闻者圆教明我我即闻故
能闻所闻皆法界故故使我外更无别闻是
以若见若闻若知若觉皆一心故华严经云
所见不可见所闻不可闻所知不可知一心
不思议。
无有一法在于心外亦无一心在
于法外心与法界同体照明故觉一切又此
音释¶ 第 260a 页
心性是真实了知义遍照法界义以本有为
所照以浮眼智明为能照如涅槃经云见性
肉眼即名佛眼又明二种见佛性一相貌见
二了了见相貌见者谓登地菩萨方便权智
识变似空名相貌见了了见者谓地上菩萨
根本正智亲證真理不变相缘名了了见即
是亲證相貌见者比量知了了见者现量得
问既云佛眼能观佛性如何教中又言我以
五眼不见三聚众生狂愚无目而言见耶答
若约实相体性遍法界以实相无相故则不
可见若论照用相遍法界以无相之相亦可
得见又五眼圆照三谛之理诸境分明虽云
洞鉴未必是有虽云不见未必是无斯乃无
相之相不观之观当知相中无相只勿相观
中无观只勿观体万物而自虚同一道之清
音释¶ 第 260b 页
净岂同执实随尘作能所断常之见耶问夫
佛眼者皆是圆修圆證方具十住菩萨尚未
分明而无明烦恼凡夫尚未得天眼云何得
同佛眼答如来五眼众生悉具非待證圣方
有涅槃经云若学大乘人虽是肉眼而名佛
眼二乘虽具天眼不名佛眼又云见如来性
者虽有烦恼如无烦恼若实明宗见性即肉
眼而明佛眼以智照为眼故台教约五品初
位中以凡夫心同佛所知用所生眼齐如来
见若论明昧浅深即落修證今直论见性即
无前后如止观释鸯崛经云了了分明见者
照实为了了照权为分明三智一心中五眼
具足圆照名为了了见佛性也佛眼一心中
得名了了见。
又若论差别者则诸天是报
得二乘是修得我此宗门非报非修是发得
音释¶ 第 261a 页
五眼以本圆具故若悟修佛乘人虽具烦恼
性能知如来秘密之藏即肉眼而名佛眼二
乘人虽證灭修道具漏尽通即天眼而为瞖
眼所以志公云大士肉眼圆通二乘天眼有
瞖融大师云不取天眼等五通造事外道唯
取入理凡夫耳。
御录宗镜大纲卷十六
** 音释
鸯崛
。
蹋
。
亵
。
枭
。
獍
。
音释¶ 第 26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