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1a 页 WYG0045-044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二十三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
伊川先生曰临序卦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
者大也蛊者事也有事则可大矣故受之以临也韩
康伯云可大之业由事而生二阳方长而盛大故为
临也为卦泽上有地泽上之地岸也与水相际临近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1b 页 WYG0045-0441b.png
乎水故为临天下之物密近相临者莫若地与
水故地上有水则为比泽上有地则为临也临者临
民临事凡所临皆是在卦取自上临下临民为义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伊川先生曰以卦才言也临之道如卦之才则大亨
而正也 二阳方长于下阳道向盛之时圣人豫为
之戒曰阳虽方盛至于八月则其道消矣是有凶也
大率圣人为戒必于方盛之时方盛而虑衰则可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2a 页 WYG0045-0442a.png
防其满极而图其永久若既衰而后戒则无及矣自
古天下安治未有久而不乱者盖不能戒于盛也方
其盛而不知戒故狃安富则骄侈生乐舒肆则纲纪
坏忘祸乱则衅孽萌是以浸淫不知乱之至也
临言八月有凶谓至八月是遁也当其刚浸长之
时便戒以阴长之意
横渠先生曰临言有凶者大抵易之于爻变阳至二
便为之戒恐有过满之萌未过中已戒犹履霜坚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2b 页 WYG0045-0442b.png
之义及泰之三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皆过中之戒
也
白云郭氏曰临以大临小上临下为义序卦曰临
者大也盖临为大而所临者小故也元亨利贞天
地生物之大德泽下于地施生物之德故临具四
德也自一阳生而为复长而为临凡八变而得遁
遁临之反也有临之大亨是以知遁之有凶也有
凶不必凶至盖有凶之理也与随有获其义凶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3a 页 WYG0045-0442c.png
意易于临言月于复言日者日月皆一也论天道
则称日论人道则称月从其类也尧典言日中日
永称日也仲春仲夏称月也日之所次月之所周
皆为一月故后世为月令者曰孟春之月日在营
室虽别言之亦合言之其义皆同
汉上朱氏曰临八月有凶图说先儒论八月不同
孔颖达从建丑至建申褚氏从建寅至建酉何氏
王昭素胡旦从建子至建未考阴阳消息之理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3b 页 WYG0045-0442d.png
阳生则刚长二阴生则柔长刚长则君子之道息
小人之道消柔长则君子之道消小人之道息易
举消息之理以明吉凶之道以建子至建未为正
又曰郑康成虞翻以八月为遁荀爽蜀才以八
月为否当从郑虞文王系卦辞周月始建子临丑
月卦也自子数之丑为二月至于未为八月遁未
月卦也刘牧曰遁之六二消临之九二又引卦略
曰临刚长则柔微遁柔长故刚遁易传亦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4a 页 WYG0045-0443a.png
新安朱氏曰临进而淩逼于物也二阳浸长以逼
于阴故为临十二月之卦也又其为卦下兑说上
坤顺九二以刚居中上应六五故占者大亨而利
于正然至于八月当有凶也八月谓自复卦一阳
之月至于遁卦二阴之月阴长阳遁之时也或曰
八月谓夏正八月于卦为观亦临之反对也又因
占而戒之
彖曰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4b 页 WYG0045-0443b.png
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伊川先生曰浸渐也二阳长于下而渐进也下兑上
坤和说而顺也刚得中道而有应助是以能大亨而
得正合天之道刚正而和顺天之道也化育之功所
以不息者刚正和顺而已以此临人临事临天下莫
不大亨而得正也兑为说说乃和也夬彖云决而和
临二阳生阳方渐盛之时故圣人为之戒云阳虽
方长然至于八月则消而凶矣八月谓阳生之八月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5a 页 WYG0045-0443c.png
阳始生于复自复至遁凡八月自建子至建未也二
阴长而阳消矣故云消不久也在阴阳之气言之则
消长如循环不可易也以人事言之则阳为君子阴
为小人方君子道长之时圣人为之诫使知极则有
凶之理而虞备之常不至于满极则无凶也
龟山杨氏曰复阳始生也五阴在上小人众而君
子独非一人一日之力所能胜也故动而以顺行
朋来乃无咎临二阳朋来也浸而长非暴为之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5b 页 WYG0045-0443d.png
刚方长之时恃刚以临之则胜复作而乱之所由
生也故说而顺刚中而应临之所以大亨以正也
夫说而顺合二体言之也刚中而应以九二之才
言之也而临之大亨以正此盖天之道非人所能
为也至于八月有凶者自临至遁凡八月也遁二
阴也以二阳进而为泰则二阴进而为否可知矣
故言八月有凶知其消不久也夫阴阳之往来相
为屈伸盖天地常然之理不能相无也故虽治世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6a 页 WYG0045-0444a.png
不能绝之使无小人君子能于几微之际预为之
防而已夫姤阴始生也而初爻曰系于金柅盖柅
之使无行也至于二阴浸而长则必至于否矣尚
如之何哉有遁而已矣故言八月有凶欲其预为
之防也非夫知微知彰其孰能与于此
白云郭氏曰自一卦之象言之二阳之生为临其
生不已也故曰刚浸而长不言阳而言刚者以初
九九二二爻言也自内外二卦之象言之则曰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6b 页 WYG0045-0444b.png
而顺自九二成卦之爻言之则曰刚中而应顺者
顺天之道而说万物也九二刚中之德足以有临
其有不大亨以正者乎且刚柔之义相反以相生
故泰中有复否中有倾而临之中有八月之凶也
君子知几之义欲其辨蚤而思其亡之戒也
汉上朱氏曰刚自复浸浸以长大而后有临一气
不顿进兑为泽三四五进而不已浸长也临以大
临小其进非一日而大大则小者自顺此临之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7a 页 WYG0045-0444c.png
也故曰临兑说坤顺说而顺其民也九二刚中六
五应乎外则说而顺者非苟说之顺乎理也临之
道成而大亨矣然其端始于复之初九刚反动于
初正也浸长而之九二大者亨以正故亨造端不
正其能大亨乎此临之道也夫天之道刚始于子
进而至临又进而至泰然后万物通亦以正也故
曰元亨利贞彖曰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
之道也天之道言乾也至于八月有凶戒进之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7b 页 WYG0045-0444d.png
已也阴阳消长循环无穷自子至未八月而二阴
长阴长阳衰其卦为遁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不可
以久不直曰凶者有凶之道圣人阖小人辟君子
凶未必至范长生以八月为否误也周正建子刘
牧曰遁之六二消临之九二卦略曰临刚长则柔
微柔长故刚遁是也临在复泰之中方长而戒之
不俟乎极也故尧舜禹三圣人相戒必于临民之
初过此则无及已在卦气为十二月故太玄准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8a 页 WYG0045-0445a.png
以狩 又曰遁临卦义不同何氏从建子阳生
至建未为八月褚氏自建寅至酉为八月孔氏以
建丑至否卦为八月刘氏云若从建子则卦辞当
在复卦之下否之六三当消泰之九三又与临卦
之九二不应今以遁之六二消临之九二则于义
为得则是刘氏取何氏之说而条达之也 又曰
临彖曰浸而长遁彖亦曰浸而长二卦之爻相偶
而彖辞皆有阴阳消长之义又王氏卦略云临刚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8b 页 WYG0045-0445b.png
长则柔微遁柔长故刚遁故伊川亦用此说
新安朱氏曰临刚浸而长以卦体释卦名说而顺
又以卦德卦体言卦之善大亨当刚长之时又有
此善故其占如此也至于八月有凶言虽天运之
当然君子宜知所戒 刚浸而长以下三句解
临字大亨以正便是天之道也解亨字亦是惟其
如此所以如此须用说八月有凶者盖要反那二
阳二阳在下四五皆以正应临之上无所临却还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9a 页 WYG0045-0445c.png
去临那二阳三近二阳也去临他如小人在上位
却把甘言好语临在下之君子至临言其相临之
切敦临有敦厚之意 问临卦至于八月有两说
前说自复一阳之月至遁二阴之月阴长阳遁之
时后说自秦至观观二阳在上四阴在下与临相
反亦阴长阳消之时二说孰长先生曰前说是周
正八月后说是夏正八月恐文王作卦辞时只用
周正纪之不可知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9b 页 WYG0045-0445d.png
东莱吕氏曰序卦有事而后可大须看此句天下
之事若不向前安能成其大如士人为学有志伊
周事业也须是向前去至于八月有凶说者谓五
月诸阳方盛一阴已生即能知戒此未为知几盖
一阴已生此二阳方长即知二阴之生乃是求对
法例卦体便可见盖只是反掌间尔䷒临䷠
遁若能见此方是知几彖刚浸而长至天之道也
化育之功所以不息者刚正和顺而已若知此理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10a 页 WYG0045-0446a.png
便识一阴一阳之谓道消不久也人自以为久且
自建子至建未八月之远却言消不久也此句最
好看盖只是反掌间事耳学者能常思消不久之
戒他日临事必不失枝落节若持八月尚久之心
事到面前必元措置
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伊川先生曰泽之上有地泽岸也水之际也物之相
临与含容无若水之在地故泽上有地为临也君子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10b 页 WYG0045-0446b.png
观亲临之象则教思无穷亲临于民则有教导
之意思也无穷至诚无斁也观含容之象则有容保
民之心无疆广大无疆限也含容有广大之意故为
无穷无疆之义
蓝田吕氏曰地居至下非临物者也泽又卑于地
为地所临临之义至于地临泽尽矣地广无穷故
泽能容物而不辞
龟山杨氏曰君子之临人非以力制之也亦教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11a 页 WYG0045-0446c.png
容庇之而已此坤泽之象也教而稽其弊故无穷
容保之无远迩之异故无疆
白云郭氏曰天之泽谓之泽地之泽亦谓之泽皆
以及物为功故泽为说也犹坎之水在上为云在
下为雨在地为水具三者之义斯为坎矣坎之为
水本周流转注渊深莫测而已及其为泽皆兑之
功也然其道亦相须焉此坎为险而兑为说之意
也观云雷为屯雷雨作解泽地为萃地泽为临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11b 页 WYG0045-0446d.png
知临之及物至矣是以有元亨利贞之德也君子
法之以教思无穷充泽之利也保民无疆充地之
容也不如是则不能大不能大则不足以有临也
汉上朱氏曰水天下之至柔也以土制水宜若易
者然迫之以险隘奔溃四出坏之而后已居之以
宽大则畜而为泽矣君子之于民也亦然临之以
势势有尽也亲之以教教无穷也是以忘有尽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12a 页 WYG0045-0447a.png
势思无穷之教教思无穷则待之非一日也故包
容之保有之而无疆无疆者坤德也厚之至也三
代之民不忘乎先王之泽者教之也三代而下一
决则横流而不可复者临之以势也说卦以坎为
盗兑为少女大象以泽为民何也曰善保之则吾
民也坎非坤众能为盗乎易传曰无穷至诚无斁
也
新安朱氏曰地临于泽上临下也二者皆临下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12b 页 WYG0045-0447b.png
事教之无穷者兑也容之无疆者坤也
东莱吕氏曰象曰泽上有地临为人上者须细玩
泽上有地临之象此不可只以上临下之象观之
水地相浸渍而临其上便自有教思无穷容保民
无疆意
初九咸临贞吉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伊川先生曰咸感也阳长之时感动于阴四应于初
感之者也比它卦相应尤重四近君之位初得正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13a 页 WYG0045-0447c.png
与四感应是以正道为当位所信任得行其志获乎
上而得行其正道是以吉也他卦初上爻不言得位
失位盖初终之义为重也临则以初得位居正为重
凡言贞吉有既正且吉者有得正则吉者有贞固守
之则吉者各随其事也 所谓贞吉九之志在
于行正也以九居阳又应四之正其志正也
横渠先生曰临为刚长己志应上故虽感而行正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13b 页 WYG0045-0447d.png
龟山杨氏曰二阳浸而长其势足以有临矣而上
下感应以相与咸临也初与四皆居得其正故正
吉夫刚方长盖以大临小之时也然以位则子君
也我臣也初在下屈己以应上亦志行正而已
白云郭氏曰先人曰临观之义或与或求故初九
九二六四六五皆有焉雍曰咸感也感之而应也
初九以此道正而吉无他求焉可谓行正之君子
也诸卦皆感而应也独临观具与求之义者盖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14a 页 WYG0045-0448a.png
者求也临之者与也童窥求也大观与也
汉上朱氏曰以大临小者临之道以上临下者临
之位故诸爻位以上为临五者临之尊位也初九
六五非应也初处下而说五自应之初兑体之五
成艮山泽相感之象咸遍感也无心相感也故曰
咸临初九正正其始也初与四为正应然六四不
正五感之动而上行则正位以临其民而万物正
矣舜德升闻岂有心乎有心则凶不正亦凶故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14b 页 WYG0045-0448b.png
贞吉初九其始正者非一日也古之人正其心及
感之而动举斯心以加诸彼志行正也
新安朱氏曰卦唯二阳遍临四阴故二爻皆有咸
临之象初九刚而得正故其占为贞吉
东莱吕氏曰初九有感于四为四所说在下位而
为上所说要须以贞则吉志行正也盖其志在于
行正道以利天下也盖初以下位而感于上也
又曰临初感于四也而曰志行正二感于五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15a 页 WYG0045-0448c.png
而曰未顺命则下之事上可知矣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伊川先生曰二方阳长而渐盛感动于六五中
顺之君其交之亲故见信任得行其志所临吉而无
不利也吉者已然如是故吉也无不利者将然于所
施为无所不利也 未者非遽之辞孟子或问劝齐
伐燕有诸曰未也又云仲子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
欤抑亦盗蹠之所树欤是未可知也史记侯嬴曰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15b 页 WYG0045-0448d.png
固未易知古人用字之意皆如此今人大率用对己
字故意似异然实不殊也九二与五感应以临下盖
以刚德之长而又得中至诚相感非由顺上之命也
是以吉而无不利五顺体而二说体又阴阳相应故
象特明其非由说顺也
横渠先生曰非咸则有上下之疑有所不利
广平游氏曰君倡而臣和礼之正也若临之九二
以刚中之才任六五之眷倚则有从道不从君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16a 页 WYG0045-0449a.png
事矣故象以为未顺命至于为上为德而君臣一
道则上之所倡岂终不和耶故以未顺言之 咸
临吉无不利者二与五以同德相与至诚以相应
而无私意也其顺之实固己见于未命之前矣故
曰未顺命也犹言未占有孚也
龟山杨氏曰九二刚浸长而上应六五中顺之君
所谓说而顺刚中而应也故吉无不利然九二以
刚中之德而位乎下位虽君臣以德则子事我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16b 页 WYG0045-0449b.png
也故欲有谋焉则就之召之则不往未顺命也未
者非遽然之辞学然后臣之终则顺命矣
兼山郭氏曰九二杂卦曰临观之义或与或求故
初九九二六四六五皆有焉故曰咸临也方刚浸
而长大亨以正天之命也何事于感而行未顺命
者言君命也
白云郭氏曰刚中有应为一卦之主方刚长之时
权独在已而能感中顺之君以求应焉斯吉无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17a 页 WYG0045-0449c.png
利矣未顺命者有献可替否之义非独顺命而后
利也盖君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
肖臣故舜之戒禹曰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
言六五中顺之君在上故九二未以顺命为吉也
汉上朱氏曰二有刚中之德而应五动而正吉无
不利无心于临五自感之二之五成艮泽山象也
故亦曰咸临九居二有不利然处下而说曰吉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17b 页 WYG0045-0449d.png
不利者以未顺命也九二待时者乎二至四有伏
巽巽为命坤顺也易传曰未者非遽然之辞孟子
或问劝齐伐燕有诸曰未也亦非遽然之也夫初
九有应而不应九二有应而未顺君子之乐王天
下有不与存焉临非君子之所乐也
新安朱氏曰刚得中而势上进故其占吉而无不
利也 未顺命也未详 问二爻皆云咸临
二阳遍临四阴故有咸临之象程易作咸感之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18a 页 WYG0045-0450a.png
如何先生曰阴必从阳谓咸为感亦是但觉得牵
强此等处皆晓未得如至临与敦临亦相似难分
别今只得如此说此易所以未易看也
东莱吕氏曰九二初以下位而感于上而二以大
臣而感于君故亦云咸临然下之感上须守其正
臣之感君须戒于顺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象曰甘临位不当也既
忧之咎不长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18b 页 WYG0045-0450b.png
伊川先生曰三居下之上临人者也阴柔而说体又
处不中正以甘说临人者也在上而以甘说临
下失德之甚无所利也兑性既说又乘二阳之上阳
方长而上进故不安而益甘既知危惧而忧之若能
持谦守正至诚以自处则无咎也邪说由已能忧而
改之复何咎乎 阴柔之人处不中正而居下之上
复乘二阳是处不当位也既能知惧而忧之则必强
勉自改故其过咎不长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19a 页 WYG0045-0450c.png
横渠先生曰体说乘刚故甘邪说求容而以临物安
有所利能自忧惧庶可免咎
蓝田吕氏曰六三以阴居阳下临二阳位既不当
又非正应下刚长上逼所不宾而苟说以从之未
见其所以利也忧刚之长虽说不邪庶乎其无咎
矣
龟山杨氏曰柔不中正居说之极甘临也以姑息
临下而不以德无往而利矣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19b 页 WYG0045-0450d.png
白云郭氏曰以柔而居不中不正之位是以不正
之道甘而说人者也安足以有临乎无攸利者也
刚长泰来又岂容小人以邪说诬民而充塞仁义
也哉能知时之变惧而忧之可以补过矣咎不长
者忧则其咎不能久也
汉上朱氏曰六三有临人之位而无临人之德柔
不当位以口说人甘临也若当位则不言而信何
俟于说人哉子朝之文辞新室之奸言内不足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20a 页 WYG0045-0451a.png
处则不当之上则不应无攸利也虽甘临能无咎
乎阳浸长自下进宜忧也六三知处不当位能下
九二之贤降尊接卑二三相易成坎坎为加忧阴
阳失位既忧之又加忧则正正则无咎夫咎岂长
哉在我而已二至四有伏巽巽为长二三相易巽
变坎故曰既忧之咎不长也
新安朱氏曰阴柔不中正而居下之上为以甘说
临人之象其占固无所利然能忧而改之则无咎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20b 页 WYG0045-0451b.png
也勉人迁善为教深矣
东莱吕氏曰六三以阴柔在上处位不当却有两
路若知处位不当强煦煦说人则无攸利若知处
位不当戒惧自守则可无咎甘临求诸人既忧之
求诸己 又曰外求不若内求
六四至临无咎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
伊川先生曰四居上之下与下体相比是切临于下
临之至也临道尚近故以比为至四居正位而下应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21a 页 WYG0045-0451c.png
于刚阳之初处近君之位守正而任贤以亲临于下
是以无咎所处当也 居近君之位为得其任以阴
处四为得其正与初相应为下贤所以无咎盖由位
之当也
横渠先生曰以阴居阴体顺应正尽临之道虽
在刚长可以无咎
蓝田吕氏曰六四居临之世不尚以刚四以阴居
阴以柔临下临道至矣德位咸当可以无咎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21b 页 WYG0045-0451d.png
广平游氏曰临之六四为至临者应下而顺上守
之以正以临其民则民敬而从之是其为临也可
名于至矣然多惧之地而才不足以有为非若六
五知临之大也故称无咎而不言吉适当其位而
已
龟山杨氏曰四初皆当位诚意以相与至临也故
无咎
白云郭氏曰六之居四柔之至也初以至刚而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22a 页 WYG0045-0452a.png
四以至柔临之以至柔临至刚无乖争之变是为
至临然位则当然也知当然而然则不失刚长之
道故无咎
汉上朱氏曰临以大临小四居下之上为五所任
而比于下得君而近民者也临道尚近临之至也
以阴处四为得正体坤为处顺与初相应为下贤
得君近民而又兼此三者所以无咎此无他位正
德当也故曰至临无咎位当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22b 页 WYG0045-0452b.png
新安朱氏曰处得其位下应初九相临之至宜无
咎者也
东莱吕氏曰六四临道尚近故以比下为至伊川
于象又发明三句盖上得乎君身得其正下得其
助临之至也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伊川先生曰五以柔中顺体居尊位而下应于二刚
中之臣是能倚任于二不劳而治以知临下者也夫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23a 页 WYG0045-0452c.png
以一人之身临乎天下之广若区区自任岂能周于
万事故自任其知者适足为不知唯能取天下之善
任天下之聪明则无所不周是不自任其知则其知
大矣五顺应于九二刚中之贤任之以临下乃已以
明知临天下大君之所宜也其吉可知 君臣道合
盖以气类相求五有中德故能倚任刚中之贤得大
君之宜成知临之功盖由行其中德也人君之于贤
才非道同德合岂能用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23b 页 WYG0045-0452d.png
横渠先生曰顺命行中天子之宜
蓝田吕氏曰六五居尊守中以柔临下君佚臣劳
夫何为哉知临之道大君之所宜也
龟山杨氏曰中庸曰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人君
之聪明宪天而已非以小智自私也故明四目达
四聪好问而好察迩言乐取诸人以为善此舜所
以为大知也欤人君之知孰过于是
兼山郭氏曰六五临人之道知柔以临之无刚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24a 页 WYG0045-0453a.png
制之不可也知刚以制之无柔以接之不可也君
子知柔知刚知微知彰万夫之望惟六五能尽之
矣故宽而有制从容以和知柔知刚者也方刚长
之世而接之以柔知天道之行戒之以蚤知微知
彰者也故万夫之望宜以君临者也诗云不刚不
柔敷政优优其是之谓乎
白云郭氏曰聪明睿知足以有临圣之事也大君
之宜也何往而不吉也舜之大智是也舜执其两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24b 页 WYG0045-0453b.png
端用其中于民其行中之谓乎非行中盖不足以
为大君之宜矣中庸率性之谓道脩道之为教洪
范皇建其有极用敷锡厥庶民皆行中也
汉上朱氏曰兼天下之明而不自用者知也五处
尊位虚中而纳二九二相易成坎坎为水内景知
也兼九二之明而不自用其明阳为大此大君用
天下之明以临天下于临之义为宜相易而正正
则吉故曰知临大君之宜吉所谓大君之宜者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25a 页 WYG0045-0453c.png
中之谓也二以刚中上行五以柔中下行上下相
交五兼二而用之上下行中道也不交则明何由
生义何由明故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王弼曰
聪明者竭其视听智力者尽其谋能
新安朱氏曰以柔居中下应九二不自用而任人
乃知之事而大君之宜吉之道也
东莱吕氏曰六五以中顺居尊下应九二刚中之
贤谓之知临大君之宜者此与后世所谓知临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25b 页 WYG0045-0453d.png
同后世之君自任一己聪明以临下适足为不知
盖用众人聪明以临下此乃大君之所宜也舜辟
四门明四目达四聪之意
上六敦临吉无咎象曰敦临之吉志在内也
伊川先生曰上六坤之极顺之至也居临之终敦厚
于临也与初二虽非正应然大率阴求于阳又其至
顺故志在从乎二阳尊而应卑高而从下尊贤取善
敦厚之至也故曰敦临所以吉而无咎阴柔在上非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26a 页 WYG0045-0454a.png
能临者宜有咎也以其敦厚于顺刚是以吉而无咎
六居临之终而不取极义临无过极故止为厚义上
无位之地止以在上言 志在内应乎初与二也志
顺刚阳而敦笃其吉可知也
横渠先生曰体顺则无所违极上则无所进不以无
应而志在于临故曰敦临志在内也
蓝田吕氏曰上六以柔居尊其体至顺贵而无位
不与下争刚浸而长柔不忌刚以敦厚临物者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26b 页 WYG0045-0454b.png
刚长害柔吉乃无咎
龟山杨氏曰上六以阴柔居上卦之上而无应于
内处顺之极不以势临下而志在于从刚厚之至
也故曰敦临吉然柔不当位宜有咎也以其吉故
无咎
兼山郭氏曰上六敦临之道其尽临之所以为临
者乎
白云郭氏曰有感而应理之常也无感而志在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27a 页 WYG0045-0454c.png
者盖二阳方进为君子道长之时不以尊高自居
而有下贤之志是厚于君子而薄于小人德之盛
者也其有敦临之吉宜矣以一身言之则可获吉
以临之道论之是无咎也
汉上朱氏曰上六临之极极则穷变而通之其敦
临乎上与二非正应而阴必求阳志在乎内者处
临之极非内有贤人之助不能资其临下之道尊
贤取善以刚益柔厚之至也故曰敦临坤厚也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27b 页 WYG0045-0454d.png
之上成艮为笃实厚而笃实敦之象六正则吉无
咎上二相易而曰吉曰无咎者得九二之助然后
上安其位临道不穷安其位所谓吉不穷所谓无
咎故曰敦临之吉志在内也易传曰临阴柔在上
非能临者宜有咎以其敦厚于顺刚则无咎
新安朱氏曰居卦之上处临之终敦厚于临吉而
无咎之道也故其象占如此
东莱吕氏曰上六无应然阴之志必求阳下之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28a 页 WYG0045-0455a.png
阳本不应乎上而上之志常在于内之二阳此所
谓敦临也敦厚也彼应我而我厚之者常也彼不
应我而我犹厚之非常也敦也敦过厚之义上与
三正应本当相厚未足为敦惟与初非相应而厚
之所以为敦大抵在上临下须看敦临下虽未应
在上不可不过厚以临之如尧舜之世上厚于下
下厚于上上下相应固尽善矣若盘庚迁都胥动
浮言下不应上如此盘庚三篇之戒谆谆告谕如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二十三 第 28b 页 WYG0045-0455b.png
此亦敦临之意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