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清-纳喇性德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1a 页 WYG0045-023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十二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坤下/坎上)
 伊川先生曰比序卦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亲
 辅也(一作比辅比也/一作比辅也)人之类必相亲辅然后能安故
 既有众则必有所比比所以次师也为卦上坎下坤
 以二体言之水在地上物之相切比无间莫如水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1b 页 WYG0045-0235d.png
 在地上故为比也又众爻皆阴独五以阳刚居君位
 众所亲附而上亦亲下故为比也(易/传)
  东莱吕氏曰师以二为主二将帅也以一阳而为
  众阴之所听命者也比以五为主以一阳而为众
  阴之所亲者也比所以次师者言众虽听命于将
  帅而心当亲于君也(纪/闻)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伊川先生曰比吉道也人相亲比自为吉道故杂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2a 页 WYG0045-0236a.png
 云比乐师忧人相亲比必有其道苟非其道则有悔
 咎故必推原占决其可比者而比之筮为占决卜度
 非谓以蓍龟也所比得元永贞则无咎元谓有君长
 之道永谓可以常久贞谓得正道上之比下必有此
 三者下之从上必求此三者则无咎也○人之不能
 自保其安宁方且来求亲比得所比则能保其安当
 其不宁之时固宜汲汲以求比若独立自恃求比之
 志不速而后则虽夫亦凶矣夫犹凶况柔弱者乎夫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2b 页 WYG0045-0236b.png
 刚立之称传曰子南夫也又曰是谓我非夫凡生天
 地之间者未有不相亲比而能自存者也虽刚强之
 至未有能独立者也比之道由两志相求两志不相
 求则睽矣君怀抚其下下亲辅(一作/附)于上亲戚朋友
 乡党皆然故当上下合意以相从苟无相求之意则
 离而凶矣大抵人情相求则合相持则睽相持相待
 莫先也人之相亲固有道然而欲比之志不可缓也
 (并易/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3a 页 WYG0045-0236c.png
 横渠先生曰必原筮者慎所与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伊川曰原筮者推原占决相比之道
  也非以蓍龟也上之比下必有元永贞之三者下
  之比上必求此三者则无咎矣又曰夫刚立之称
  也传曰子南夫也又曰我非夫刚立者犹凶况柔
  弱乎雍曰一阳之卦得位者师比而已得天位则
  为比得臣位则为师天下之吉莫吉于比故比直
  言吉治天下之众莫急于贞故师先言贞帅师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3b 页 WYG0045-0236d.png
  君道而不得如是之大如是之久也故无元永之
  贞昔成汤之初征也东征西夷怨曰奚独后予所
  谓不宁方来而无后凶者矣(易/说)
  五峰胡氏曰张良以兵法说它人皆不省及以说
  汉高则常用其策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不去
  原筮也其从沛公以复雠灭秦而济世安民非以
  为乱也此仁人之心可久之道天下之正理得元
  永贞之义也故无咎若沛公之约法三章以收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4a 页 WYG0045-0237a.png
  民马援之择君窦融之归光武郭嘉之去袁绍皆
  原筮者也其相比莫非有善谋行常道守正理者
  故邴原告曹操曰原之所以自容于明公明公之
  所以待原者以能守训典而不易也非刚中者不
  能如是不然以利相比如赵高二世之君臣耳馀
  窦灌之朋友未有得无咎者也夫天下未定国家
  未立而身未安固宜汲汲求比若楚汉分争之时
  君臣未定百姓未知所归贤能未尽见用韩信彭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4b 页 WYG0045-0237b.png
  越英布之徒不能乘此时举贤恤民求上下之助
  以宰制山河保其大功及楚已灭天下归汉乃举
  兵叛逆自取灭亡后夫凶也况隗嚣之徒才不逮
  数子方纷乱之际则坐谈西伯及中原略定乃始
  举兵图大事者乎(易外/传)
  新安朱氏曰比亲辅也九五以阳刚居上之中而
  得其正上下五阴比而从之以一人而抚万邦以
  四海而仰一人之象故筮者得之则当为人所亲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5a 页 WYG0045-0237c.png
  辅然必再筮以自审有元善长永正固之德然后
  可以当众之归而无咎其未比而有所不安者亦
  将皆来归之若又迟而后至则此交已固彼来已
  晚而得凶矣若欲比人则亦以是而反观之耳(本/义)
  东莱吕氏曰比吉相亲比即是吉道欢欣交通安
  得不吉比吉大槩言比也原筮元永贞无咎此言
  独立孤陋固是凶道然比而不推原卜度是有此
  三德之人苟始相亲比不得其人则终不能免咎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5b 页 WYG0045-0237d.png
  必有此三德然后与之比古人所以不肯轻以身
  比人盖为此当看伊川说又曰不宁方来古人灼见天
  地之间无独立之理故必皇皇汲汲往来亲比如
  尧舜孜孜稽于众舍己从人之类盖谓天下非一
  人所为故必以天下之耳为耳以天下之目为目
  如学者亦当亲师取友然后可后夫凶易之义大
  抵举轻明重非不往亲比特后往尔凶犹及之况
  孑然自足傲然独立者乎(易/说) 原筮元永贞无咎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6a 页 WYG0045-0238a.png
  原筮者察之之详也元永贞者求之之备也将亲
  比依附是人夫岂细事哉故必察之详求之备然
  后无咎(纪/闻) 又曰比之原筮元永贞也同人之利
  君子贞也随之元亨利贞也一也(己丑/课程)
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则
中也不宁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
 伊川先生曰比吉也比者吉之道也物相亲比乃吉
 道也比辅也释比之义比者相亲辅也下顺从也解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6b 页 WYG0045-0238b.png
 卦所以为比也五以阳居尊位群下顺从以亲辅之
 所以为比也 推原筮(一作/占)决相比之道得元永贞
 而后可以无咎所谓元永贞如五是也以阳刚居中
 正尽比道之善者也以阳刚当尊位为君德元也居
 中得正能永而贞也卦辞本泛言比道彖言元永贞
 者九五以刚处中正是也 人之生不能保其安宁
 方且来求附比民不能自保故戴君以求宁君不能
 独立故保民以为安不宁而来比者上下相应也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7a 页 WYG0045-0238c.png
 圣人之公言之固至诚求天下之比以安民也以后
 王之私言之不求下民之附则危亡至矣故上下之
 志必相应也在卦言之上下群阴比于五五比其众
 乃上下应也 众必相比而后能遂其生天地之间
 未有不相亲比而能遂者也若相从之志不疾而后
 则不能成比虽夫亦凶矣无所亲比困屈以致凶穷
 之道也(并易/传)
  蓝田吕氏曰比有所附合也君子周而不比比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7b 页 WYG0045-0238d.png
  二人同附周则与众合也比以一阳居中在上而
  五阴比之显比者也显比则周矣人道主交故比
  则吉原有所究筮有所占信不信之情必不可廋
  又有元永贞之德则不入于邪然后可与人比而
  无咎也
  龟山杨氏曰五以刚中得尊位居中履正众阴在
  下而顺承之有亲辅之象卦之所以为比也故曰
  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先王什伍其民乡田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8a 页 WYG0045-0239a.png
  井使之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比之所
  以吉也政散民流用荡析离居则凶可知矣此自
  然之理也原筮者占所比也元永贞者可比之道
  也原筮谓占决可否非龟筮之筮也与初筮之筮
  同盖无长人之仁则虽比而不亲无可久之德则
  虽比而必离无正固之守则虽比而不周上之比
  乎下与下之比乎上无是三者则小人之比耳能
  无咎乎故唯元永贞而后无咎尽此道者唯九五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8b 页 WYG0045-0239b.png
  乎故曰以刚中也居比之时阴无正应不宁之象
  也而众阴顺承不宁方来之象也不宁方来以上
  下应而已盖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事上下相求
  古今之同道也上不比乎下下不比乎上而能独
  安者未之有也夫一阳在上众阴在下而顺从比
  之吉也而上六独居其上而乘之无顺从之义后
  夫者也妇以顺从夫者也夫先而妇从父先而子
  从君先而臣从其义一也独曰后夫者盖有夫妇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9a 页 WYG0045-0239c.png
  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君臣曰后夫者推本
  言之也夫且不可后况君亲乎后君亲则大乱之
  道凶不足言矣(易/说)
  白云郭氏曰伊川曰卦之辞泛言比道而彖言尽
  比道之善唯五而已民不能自保故戴君以求宁
  君不能独立故保民以为安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未有不相亲比而能自存者也又曰以圣人之公
  言之固至诚求天下之比以安民也以后王之私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9b 页 WYG0045-0239d.png
  言之不求下民之附则危亡矣雍曰天下之吉生
  于顺而凶生于逆下之顺从天下无异意不宁方
  且来非吉乎后之凶无顺意故也不宁方如初六
  六四是也后夫上六之不我比也上下应者上而
  六四下而初六非正应而来比也然易之道穷则
  变不知变则失易之道故乾有穷之灾坤则其道
  穷况后夫乎圣人于道穷之际每致意焉者明易
  之道初无穷人自失之也(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10a 页 WYG0045-0240a.png
  汉上朱氏曰比吉者比而吉也凡物孤则危群则
  彊父子夫妇朋友未有孤危而不凶者人君为甚
  故比而吉谓九五也比辅也一阳在上四阴在下
  顺从之比所以吉也故曰比吉也比辅也此合两
  体言比也然比当慎不可以不与善不可以不长
  久不可以不正有是三者乃可以无咎以其当慎
  也故原筮以决其所从原再也如原蚕原庙之原
  比自复来一变师二变谦三变豫自谦至豫有艮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10b 页 WYG0045-0240b.png
  手持震草占筮之象故曰原筮原筮则其慎至矣
  复初九始于震四变成比不离于贞元永贞也元
  君德也善之长也乾刚之始也盖比道之难既原
  筮以审之其始也相比以善其终也永贞则无咎
  矣不然虑之不审其始比之不善或贞而不永岂
  能无咎原筮元永贞者九五也九五之刚乾元也
  故曰元位乎中正故永贞故曰以刚中也坎往则
  坤来坎劳卦不宁也坤为方不宁方来也比之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11a 页 WYG0045-0240c.png
  下虽比辅不敢自宁则上下相应多方来矣故曰
  不宁方来上下应也谦坤三四五爻先来比之上
  六独安其位而不来欲来则已后不来则履险而
  逼道穷而不知变故凶上六之所以凶者后夫三
  爻也故曰后夫凶比道贵先故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比吉也此三字疑衍文比辅也此以
  卦体释卦名义原筮元永贞亦以卦体释卦辞刚
  中谓五上下为五阴(本/义) 筮字说做占决亦不妨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11b 页 WYG0045-0240d.png
  然亦不必说定不是龟筮之筮后夫只是说后来
  者古人亦曾说先夫当之也有唤作夫妇之夫厎
  后夫凶言九五既为众阴所归若后面更添一个
  阳来则必凶古人如袁绍刘馥刘繇刘备之事可
  见两雄不并栖之义 问比卦后夫凶先生曰后
  夫不必如伊川说左传齐崔卜娶妻卦云入于其
  宫不见其妻凶人以为凶他云前夫已当之矣彼
  云前夫则此云后夫正是一样语阳便是夫阴便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12a 页 WYG0045-0241a.png
  是妇 比吉也也字羡当云比吉比辅也下顺从
  也比辅也解比字下顺从也解吉字(并语/录)
  东莱吕氏曰下顺从也九五以一阳在上群阴顺
  从以刚中也此指言相亲比之状刚而不中则失
  之暴便是偏既刚且中所以能具此三德上下应
  也君能亲比上下皆相应初无彼此其道穷也人
  之一身能几不能亲比其道之穷也宜(易/说)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12b 页 WYG0045-0241b.png
 伊川先生曰夫物相亲比而无间者莫如水在地上
 所以为比也先王观比之象以建万国亲诸侯建立
 万国所以比民也亲抚诸侯所以比天下也(易/传)
  蓝田吕氏曰地中有水则容畜而不散可以联什
  伍而成军地上有水则浸灌旁及可以交四邻而
  修好
  龟山杨氏曰水在地上相比而不离先王观比之
  象建国画地而封之为之属连使相亲比则诸侯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13a 页 WYG0045-0241c.png
  知尊君亲上而天下从之矣(易/说)
  兼山郭氏曰民之有君诸侯之有王非先王创治
  而有之皆出于自然之势也盖上下之分未立强
  弱之势不齐于是大得以陵小众得以暴寡日趣
  于乱亡而生生之理息矣必有强有德者出焉则
  大小之势分众寡之情一于是有小事大有大比
  小小大之情亲率归于大定者是先王封建之本
  也梁襄王问孟子曰天下恶乎定孟子对曰定于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13b 页 WYG0045-0241d.png
  一一者王也方地上有水非泽之所钟散而相亲
  则各有所比先王以是建万国而亲诸侯王道之
  本也方比之五阴而一阳上有大中至正之道下
  无僣乱分民之臣盖足以王矣自河图洛书之相
  为经纬八卦九章之相为表里文王得之以演周
  易孔子得之以述春秋故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
  间有春有王正月盖同出于此矣观禹会诸侯于
  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周成王时诸侯来朝助祭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14a 页 WYG0045-0242a.png
  千八百国春秋之时见于经者止百二十有四国
  其后离为十二合为六七卒并于秦方是时征伐
  四出转以相灭原野厌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凡
  以天下无王故也故易之有比春秋之书王岂易
  言哉(易/说)
  汉上朱氏曰地上有水相比而无间乾五王也四
  诸侯位坤土在上国也坤为众万国诸侯众多也
  比师之反九二为五有先王建万国亲诸侯之象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14b 页 WYG0045-0242b.png
  建万国者众建也建万国则民比其国君亲诸侯
  则国君比于天子封建自上古圣人至于三代不
  废享国久长秦罢侯置守二世而亡此封建不可
  废之验也患封建不得其道耳得其道者建万国
  是已夏承唐虞执玉帛者万国成汤之时七千七
  百七十三国成周千八百国而夫子必曰建万国
  者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也众建则多助少其力则
  易制观此则周官诸侯之制疑若非周公之意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15a 页 WYG0045-0242c.png
  (易/传)
  新安朱氏曰地上有水水比于地不容有閒建国
  亲诸侯亦先王所以比于天下而无閒者也彖意
  人来比我此取我往比人(本/义) 伊川说建万国以
  比民言民不可尽得而比故建诸侯使比民而天
  子所亲者诸侯而已这便是它比天下之道(语/录)
  东莱吕氏曰地上有水比见得比亲切处浸润滋
  灌流行未尝相离先王建万国亲诸侯是人君比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15b 页 WYG0045-0242d.png
  天下之纲目建万国所以比民亲抚诸侯所以比
  天下盖君之于民岂能家至户到而比之惟抚诸
  侯使孚我德意于天下即是比天下也若只是以
  一人比天下则天下不可得而比矣(易/说)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象曰比之
初六有它吉也
 伊川先生曰初六比之始也相比之道以诚信为本
 中心不信而亲人人谁与之故比之始必有孚诚乃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16a 页 WYG0045-0243a.png
 无咎也孚信之在中也 诚信充实于内若物之盈
 满于缶中也缶质素之器言若缶之盈实其中外不
 加文饰则终能来有它吉也它非此也外也若诚实
 充于内物无不信岂用饰外以求比乎诚信中实虽
 它外皆当感而来从孚信比之本也 言比之初六
 者比之道在乎始也始能有孚则终致有它之吉其
 始不诚终焉得吉上六之凶由无首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柔而无应能择有信者亲之已之诚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16b 页 WYG0045-0243b.png
 著显终有它吉比好先也(易/说)
  蓝田吕氏曰初六前遇三阴莫适比也莫适比则
  无所私无所私则有信而已以信比之何往不可
  故以有孚比之无咎矣初位在下其为器也小苟
  充其所受而不馁亦足以感物而助之者自能至
  矣况充其大者乎
  龟山杨氏曰比之初原筮之时也故有孚比之乃
  无咎孚信之在中也孔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17a 页 WYG0045-0243c.png
  比而不周故比以忠信为主比而无孚小人之比
  也能无咎乎有孚比之比乎人者也有孚盈缶孚
  之在已也缶器之质者也盈缶则充实在其中不
  资外饰也故来有它吉夫居比之初人相求比之
  时也孚诚充实于中而后为人所比盈缶是也故
  能有它吉有孚而未至于盈缶则比乎人者也故
  无咎而已非比之初则不必有它而后吉故曰比
  之初六有它吉(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17b 页 WYG0045-0243d.png
  白云郭氏曰广大乎比天下之道见贤则比之不
  必有应而比也然有应而比者比之易二四是也
  远而非应者比之难初六是也然远而非应柔弱
  不能自达有待于人者也缶之为器有物盈之则
  有用也无以盈之虚器也是缶之有待于物犹初
  六之不能自用也初六以诚信之道自充于中所
  谓有孚盈缶矣何患其无用乎中孚曰鸣鹤在阴
  其子和之盖诚信感人有必应之道故终使六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18a 页 WYG0045-0244a.png
  自内与之同比于五也虽非其应而比其道盖益
  贤于求应者矣何咎之有它吉本非我有之吉因
  人而得之者也初六才位不足直以诚信得它吉
  也故比之道虽吉而比之始又以孚为先古之人
  因人得用者多矣惟诚信充于中者能终它吉不
  然吉未终而凶矣(易/说)
  汉上朱氏曰初六不正未能信者也比道以信为
  本中心不信人谁亲之以是比人宜有咎四与初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18b 页 WYG0045-0244b.png
  本相应初动而正往比之则有孚信矣孚者信之
  应也春秋传曰小信未孚故有孚比之无咎初六
  坤土坤为腹动之四成兑兑为口巽为绳土器有
  腹有口而绳引之坎水盈其中盈缶也缶所以汲
  质素之器诚之象水盈其中亦诚信充实而无间
  之象有孚之谓也比之有孚何咎之有故曰有孚
  盈缶初始也四终也初自四复位终来也四非正
  应谓之它子夏曰非应称它初比之以诚信其终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19a 页 WYG0045-0244c.png
  也来有它之吉矣若始比不以诚其能终有它乎
  故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陆绩曰变而得正故吉
  是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比之初贵乎有信则可以无咎矣若
  其充实则又有它吉也(本/义) 终来字似将来相似
  (语/录)
  东莱吕氏曰初六以柔处初有顺之理比之始以
  诚信为本至于盈缶无一毫亏损自然终来它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19b 页 WYG0045-0244d.png
  象比之初六排一比字在初六上此见圣人笔法
  与作春秋解诗一同斡旋一字便见意全且如孟
  子举孔子说诗天生烝民只就中添一故字与一
  必字其理粲然甚明后世虽千百言而不足(易/说)
  有孚盈缶满腹皆诚(己丑/课程)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伊川先生曰二与五为正应皆得中正以中正之道
 相比者也二处于内自内谓由已也择才而用虽在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20a 页 WYG0045-0245a.png
 乎上而以身许国必由于己已以得君道合而进乃
 得正而吉也以中正之道应上之求乃自内也不自
 失也汲汲以求比者非君子自重之道乃自失也
 守已中正之道以待上之求乃不自失也易之为戒
 严密二虽中正质柔体顺故有贞吉自失之戒戒之
 自守以待上之求无乃涉后凶乎曰士之脩已乃求
 上之道降志辱身非自重之道也故伊尹武侯救天
 下之心非不切必待礼至然后出也(并易/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20b 页 WYG0045-0245b.png
 横渠先生曰爱自亲始人道之正故曰贞吉(易/说)
  蓝田吕氏曰比之时主比而不主应诸爻皆比二
  独应五守贞性于内而不失者也
  广平游氏曰比之自内者非枉己以外求也上之
  人访逮幽侧至诚以相与然后出而应之故爻称
  自内而象以为不自失也六二居中得正与九五
  为正应迹远而志同位殊而德合故以自内言之
  若伊尹之在莘而汤聘加焉非自内以比邪尹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21a 页 WYG0045-0245c.png
  鼎干汤孰谓圣人乃不知比之自失乎(易/说)
  龟山杨氏曰九五以中正在上而二以中正自内
  比之故正吉盖居比之时上下相求而不以正则
  内不失己外必失人矣皆自失也故唯正吉而后
  无失(易/说)
  白云郭氏曰比以九五为主而六二正应为主于
  内盖率天下而比五者故自内之外率天下以归
  王也二之比初非欲亲初也欲与之比五也终能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21b 页 WYG0045-0245d.png
  同比于五是不失己道之贞吉也观初六它吉六
  二自内之辞可明其义蒙之六三亦舍应亲二矣
  而有不有躬之象盖蒙与此异道而三与二异位
  义不同也故象言不自失以见非如蒙之不有躬
  也夏商之季天下诸侯相率以归汤武或三千或
  八百国所谓六二贞吉初六它吉者众矣(易/说)
  汉上朱氏曰六二九五中正相比刚柔正而位当
  圣人犹曰比之自内者六二柔也恐其自失也二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22a 页 WYG0045-0246a.png
  处乎内待上之求然后应之比之自内者也故贞
  吉正则吉也不能自重汲汲以求比动而自失其
  正道亦不可以行矣枉尺直寻未有能直人者也
  故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易传曰士之修已乃求
  上之道降志辱身非自重之道也故伊尹武侯救
  天下之心非不切必待礼至而后出也(易/传)
  五峰胡氏曰伊尹耕于有莘之野成汤三聘之然
  后起诸葛孔明躬耕南阳刘备三顾之然后见聘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22b 页 WYG0045-0246b.png
  之在彼而起在我顾之在彼而见在我其尊德乐
  义之心著于礼貌之间然后就之故足与有为也
  不然则失身于人虽有规矩准绳焉得而用之反
  为有势者之所贱矣安得吉(易外/传)
  新安朱氏曰柔顺中正上应九五自内比外而得
  其贞吉之道也占者如是则正而吉矣得正则不
  自失矣(本/义)
  东莱吕氏曰六二比之自内伊川曰士之脩已乃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23a 页 WYG0045-0246c.png
  求上之道求非干禄之求也缘其质柔体顺故有
  贞吉自失之戒(易/说)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或慕其
  利而比之或慕其名而比之或慕其势而比之皆
  自外也(纪/闻)
六三比之匪人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伊川先生曰三不中正而所比皆不中正四阴柔而
 不中二存应而比初皆不中正匪人也比于匪人其
 失可知悔吝不假言也故可伤二之中正而谓之匪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23b 页 WYG0045-0246d.png
 人随时取义各不同也 人之相比求安吉也乃比
 于匪人必将反得悔吝其亦可伤矣深戒失所比也
 (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履非其正比之必匪其人故可伤(易/说)
  蓝田吕氏曰六三居二阴之间所比皆不善也故
  曰匪人
  龟山杨氏曰承乘皆阴比之匪人也能无伤乎言
  伤则悔吝不足道也(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24a 页 WYG0045-0247a.png
  白云郭氏曰六三不知比贤而比于上上非正应
  而有凶比非其人则自失其身矣是其所以可伤
  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比之匪人与否之匪人同义子夏曰
  处非其位非人道也三四处中人位也人道相比
  以正六三柔而不正处非其位远比于上六以非
  道而不应近比乎六四六二以不正而不受天地
  之间未有不相亲比而有能自存者也比之而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24b 页 WYG0045-0247b.png
  莫与不亦可伤乎虞翻曰体剥伤象弥子瑕曰孔
  子主我卫卿可得也孔子曰有命鲁桓公求会于
  卫至桃丘卫侯弗与之见求比而不得不亦可伤
  乎可伤则悔咎不必言也(易/传)
  五峰胡氏曰如齐王建所比之群臣宾客反为秦
  用卒误王建死于松柏之间不亦伤乎(易外/传)
  新安朱氏曰阴柔不中正承乘应皆阴所比皆非
  其人之象其占大凶不言可知(本/义) 问比之匪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25a 页 WYG0045-0247c.png
  一爻曰初应四四是外比于贤为比得其人二应
  五五为显比之君亦为比得其人惟三乃应上上
  为比之元首者故为比之匪人也(语/录)
  东莱吕氏曰六三比之匪人易传曰三不中正而
  所比者皆不中正四应柔而不中二存应而比初
  皆不中正匪人也二之中正而谓之匪人随时取
  义各不同也随时取义之说最当详考盖二之中
  正本未尝存应而比初但三以私心观之故见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25b 页 WYG0045-0247d.png
  存应而比初矣君子所为本公苟以私心观之则
  见其件件是私故虽与君子相处亦与小人相处
  无异矣二本君子以三之心观之则小人也三既
  看得二为小人故与二相比未尝得近君子之益
  反得近小人之损也此三之罪非二之咎也(纪/闻)
六四外比之贞吉象曰外比于贤以从上也
 伊川先生曰四与初不相应而五比之外比于五乃
 得贞正而吉也君臣相比正也相比相与宜也五刚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26a 页 WYG0045-0248a.png
 阳中正贤也居尊位在上也亲贤从上比之正也故
 为贞吉以六居四亦为得正之义又阴柔不中之人
 能比于刚明中正之贤乃得正而吉也又比贤从上
 必以正道则吉也数说相须其义始备 外比谓从
 五也五刚明中正之贤又居君位四比之是比贤且
 从上所以吉也(并易/传)
  蓝田吕氏曰六四独比于五所比阳也虽独有所
  附所附者贤守是不变亦可以获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26b 页 WYG0045-0248b.png
  龟山杨氏曰六四无应于内而外比九五比贤从
  上也九五刚中正贤也比贤从上而不以正人谁
  与之故正乃吉六四以阴居阴正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四与初非正应故舍远比近外比九
  五之贤亦自知才位非可兼人从上保身而已故
  得贞而吉比或自内或外比以明比道之大不可
  拘于常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四以五为外内外相形而后有也六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27a 页 WYG0045-0248c.png
  四当位不内比于初绝其系应外比于五守正不
  动则相比以诚矣故贞吉五以德言之刚健中正
  贤也以位言之君上也以正比贤以臣比君外比
  之所以吉欤易曰东北丧朋安贞吉六四之谓也
  (易/传)
  新安朱氏曰以柔居柔外比九五为得其正吉之
  道也占者如是则正而吉矣(本/义)
  东莱吕氏曰六四外比之正吉四最近君遂比于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27b 页 WYG0045-0248d.png
  君五刚明贤君故圣人以从上言之然当看伊川
  三段之说相须不可偏(易/说)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象曰显比之
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诫上使中也
 伊川先生曰五居君位处中得正尽比道之善者也
 人君比天下之道当显明其比道而已如诚意以待
 物恕己以及人发政施仁使天下蒙其惠泽是人君
 亲比天下之道也如是天下孰不亲比于上若乃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28a 页 WYG0045-0249a.png
 其小仁违道干誉欲以求下之比其道亦狭矣其能
 得天下之比乎故圣人以九五尽比道之正取三驱
 为喻曰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先王以四时
 之畋不可废也故推其仁心为三驱之礼乃礼所谓
 天子不合围也成汤祝网是其义也天子之畋围合
 其三面前开一路使之可去不忍尽物好生之仁也
 止取其不用命者不出而反入者也禽兽前去者皆
 危矣故曰失前禽也王者显明其比道天下自然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28b 页 WYG0045-0249b.png
 比来者抚之固不煦煦然求比于物若田之三驱禽
 之去者从而不追来者则取之也此王道之大所以
 其民皞皞而莫知为之者也邑人不诫吉言其至公
 不私无远迩亲疏之别也邑者居邑易中所言邑皆
 同王者所都诸侯国中也诫期约也待物之一不期
 诫于居邑如是则吉也圣人以大公无私治天下于
 显比见之矣非唯人君比天下之道如此大率人之
 相比莫不然以臣于君言之竭其忠诚致其才力乃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29a 页 WYG0045-0249c.png
 显其比君之道也用之与否在君而已不可阿谀逢
 迎求其比已也在朋友亦然脩身诚意以待之亲已
 与否在人而已不可巧言令色曲从苟合以求人之
 比己也于乡党亲戚于众人莫不皆然三驱失前禽
 之义也 显比所以吉者以其所居之位得中正也
 处正中之地乃由正中之道也比以不偏为善故云
 正中凡言正中者其处正得中也比与随是也言中
 正者得中与正也讼与需是也 礼取不用命者乃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29b 页 WYG0045-0249d.png
 是舍顺取逆也顺命而去者皆免矣比以向背而言
 谓去者为逆来者为顺也故所失者前去之禽也言
 来者抚之去者不追也 不期诫于亲近上之使下
 中平不偏远近如一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失前禽谓三面而驱意在缓逸之不务
 杀也顺奔然后取之故被伤者少也 以刚居中而
 显明比道伐止有罪不为滥刑故邑人不诫为上用
 中此之谓也不比者不惩非用中也故比必显之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30a 页 WYG0045-0250a.png
 杀不可务也一云上使中者付得其人也(并易/说)
  蓝田吕氏曰九五以一阳为众阴之主从之者吉
  背之者凶显比者也如三驱之法明示以舍逆取
  顺之道也邑国中也天子之有天下诸侯之有四
  境其国中之民近我者也显比之道不间于幽远
  则近者必不诫也使用也上之所用以中无远近
  之情不合也
  龟山杨氏曰居得尊位其比宜显矣故制畿封国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30b 页 WYG0045-0250b.png
  以为属连建牧立监以相纠因时问以通好贺庆
  以展亲所以比诸侯也域民之制其详至于属妇
  同井而居同巷相从任之以九职系之以九两所
  以比其民也凡此皆显比之道也尽斯道者其唯
  九五乎居中履正而上下应之比之正也故曰显
  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夫兽穷则搏常
  物之大情也故王田不合围三面而驱不穷物以
  尽取也先王比天下而安之非以求吾所大欲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31a 页 WYG0045-0250c.png
  故顺则取之逆而去则舍之所失者前禽而已尽
  吾比道任彼而不致力焉用三驱之义也若汤之
  祝网是也穷民而尽取之乃召敌之道非所以比
  天下也孟子曰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
  草莱任土地者次之为此而已夫如是故仕者愿
  立于其朝耕者愿耕于其野商贾愿藏于其市行
  旅愿出于其涂则邑人不诫而自至矣此比道之
  光也故曰邑所居之邑谓国中也(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31b 页 WYG0045-0250d.png
  兼山郭氏曰比坤下坎上坎水也坤土也土以水
  柔水以土流亲比之故也洪范之叙曰五皇极皇
  建其有极其事则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
  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
  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凡上
  之所以示下者如是也凡厥庶民无有淫朋人无
  有比德惟皇作极凡下之所以从上者如此也方
  显比建大中之道明法度之尊逆者不追顺者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32a 页 WYG0045-0251a.png
  拒无恤于去来无閒于小大邑人之不诫特为其
  微者言之至于自西自东自南自北盖有无思而
  不中者矣可胜言哉(易/说)
  白云郭氏曰先人曰洪范五皇极曰无偏无陂遵
  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
  侧王道正直凡上之所以示下者如此也凡厥庶
  民无有淫朋人无有比德惟皇作极凡下之所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32b 页 WYG0045-0251b.png
  从上者如此也方显比建大中之道逆者不追顺
  者不拒无恤于去来无间于小大邑人之不诫特
  为其微者言之至于自西自东自南自北盖有无
  思而不中者矣可胜言哉雍曰九五之君非以力
  假仁者也盖有大中至正之道以昭示天下天下
  自从而比之故曰显比王田不合围三面而驱故
  所失者前禽而已是犹上六之不我比也夫以大
  中至正之道昭示天下无容私焉是以逆则舍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33a 页 WYG0045-0251c.png
  顺则取之故上言不宁方来后夫凶皆自来自后
  之辞非圣人有以强之也圣人以大中至正舍逆
  取顺必无侵伐之虞邑人又何诫焉是则显比之
  吉为天下之至公也求其所以然实建大中以致
  之耳故曰上使中也书曰民心罔中惟尔之中其
  使中之谓乎由是知商之三千周之八百亦舍逆
  取顺而已或谓显比之道狭不亦异乎(易/说)
  汉上朱氏曰九五比之主坎为明显明比道者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33b 页 WYG0045-0251d.png
  故曰显比五位乎正中比者因以比之不规规以
  求比于物比之以中正之道所以吉也故曰显比
  之吉位正中也乾五为王自四至二历三爻坤为
  舆为众坎为轮田猎之象王用三驱也艮为黔喙
  坎为豕震为决躁内卦为后外卦为前向上为逆
  顺下为顺故曰失前禽也显比之道譬之从禽王
  者之于田也三面驱之阙其一面逆而向我则舍
  之背而顺我之射则取之舍之者明比也取之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34a 页 WYG0045-0252a.png
  明不比也所谓正中也施于征伐叛者伐之服者
  舍之故曰舍逆取顺失前禽也坤在下为邑谓二
  也邑人者二乾也二之五艮见兑伏兑为口邑人
  不诫也王者之比天下无远迩无内外无亲疏不
  以邑人近则告诫而亲之不以僻陋之国远则不
  诫而疏之使人人以中道相比无适无莫则吉若
  显比矣其道犹狭未吉也故曰邑人不诫上使中
  也或曰安知舍逆之为向我取顺之为射取之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34b 页 WYG0045-0252b.png
  观其所杀而知也射者从禽左而射之由左达右
  诗曰公曰左之舍拔则获故田有三杀自左膘达
  于右腢为上杀射右耳本为中杀射左髀达于右
  䯚为下杀面伤不献剪毛不献郑康成曰禽在前
  来不逆而射之也去又不射也唯其走者顺而射
  之王弼亦曰趣已则舍之背已而走则射之(易/传)
  王弼谓比九五为比之主而有应任二显比者也
  比而显之则所亲者狭矣则以不变论易于初六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35a 页 WYG0045-0252c.png
  言处比之首应不在一心无私吝则莫不比之故
  于九五应二则言其狭也天地之閒阴必比阳未
  有无应而相比者初六不变则缶虚而不汲失有
  孚盈缶之象矣三驱之礼禽逆来趣已则舍之背
  已则射之显比也虽有爱恶而爱恶出于彼之来
  去吾岂容心哉三苗逆命禹乃徂征不比也七旬
  来格舜则舍之显其比也比之与否舜禹非私也
  用中之道也若曰显比非大人之吉此可以为言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35b 页 WYG0045-0252d.png
  所使使之者谁欤舜命禹征亦使之也(丛/说)
  新安朱氏曰一阳居尊刚健中正卦之群阴皆来
  比已显其比而无私如天子不合围开一面之网
  来者不拒去者不追故为用三驱失前禽而邑人
  不诫之象盖虽私属亦喻上意不相警备以求必
  得也凡此皆吉之道占者如是则吉也上使中由
  上之德使不偏也(本/义) 显比便有那周遍底意思
   邑人不诫如有闻无声言其自不消相告诫又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36a 页 WYG0045-0253a.png
  如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相似 比九五邑人不
  诫盖上之人显明其比道而不必人之从已而其
  私属亦化之不相戒约而自然从已也 田猎之
  礼置旃以为门刈草以为长围田猎者自门驱而
  入禽兽向我而出者皆舍被驱而入者皆获故以
  前禽比去者不追获者譬来则取之大意如此(并/语)
  (录/)
  东莱吕氏曰九五伊川说最要熟看邑人不诫虽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36b 页 WYG0045-0253b.png
  切近者亦不丁宁之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缘
  自处得正中所以能尽显比之道若使自立身偏
  处不可谓正中(易/说)
上六比之无首凶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明道先生曰比之无首凶比之始不善则凶(刘绚/师训)
 伊川先生曰六居上比之终也首谓始也凡比之道
 其始善则其终善矣有其始而无其终者或有矣未
 有无其始而有终者也故比之无首至终则凶也此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37a 页 WYG0045-0253c.png
 据比中而言然上六阴柔不中处险之极固非克终
 者也始比不以道隙于终者天下多矣 比既无首
 何所终乎相比有首犹或终违始不以道终复何保
 故曰无所终也(并易/传) 敬是持己恭是接人与人恭
 而有礼言接人当如此也近世浅薄以相驩狎为相
 与以无圭角为相亲爱如此者安能久若要久须是
 恭敬君臣朋友皆当以礼为主也比之上六曰比之
 无首凶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既无首安得有终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37b 页 WYG0045-0253d.png
 故曰无所终比之道须当有首也(刘元承/手编)
  龟山杨氏曰比之时阴宜从阳也而上六居一卦
  之上比之无首者也无首则无所从其凶不亦宜
  乎(易/说)
  白云郭氏曰上六非天下之所比又不能比人为
  臣而无君与无元首何异哉是以凶而无所终也
  三有匪人之伤上有无首之凶皆逆比之道圣人
  舍之者也四也初也其知几乎故能非其应而获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38a 页 WYG0045-0254a.png
  吉以是知比者必求大中至正而比之斯无不吉(易/说)
  汉上朱氏曰六三动而比上上比乎三成乾乾为
  首三者比上之始上者比三之终三不知比上则
  比之无首上不知比三则比之无终比之无首无
  所终矣正者宜吉然上六不免于凶者正而不知
  用也道与人同者也不相亲比与比之无首虽正
  亦凶(易/传)
  新安朱氏曰阴柔居上无以比下凶之道也故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38b 页 WYG0045-0254b.png
  无首之象而其占则凶也比无所终以上下之象
  言之则为无首以始终之象言之则为无终无首
  则无终矣(本/义)
  东莱吕氏曰上六比之无首凶圣人因上六之无
  终故推原其所以无终之由所谓无首却不是指初
  六说大凡无终者皆缘无始今人言无终者以为
  初閒本好只后来有少不好殊不知终之所以不
  善者只缘初不善使初閒有一分未是处在当时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39a 页 WYG0045-0254c.png
  却未见到后来不善时皆自此一分发出 又曰
  此卦大抵以五为主二与五正应切近故正无疑
  四外比亦吉三惟不比故可伤若初只说比之始
  又况以六居初其体本顺故亦吉也(并易/说) 又曰
  上六比之无首凶上居卦之终不曰无终凶而曰
  无首凶何也见其无终则知其必无首矣治疾者
  必推其致疾之由也(纪/闻)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十二 第 39b 页 WYG0045-0254d.png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