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端甫赵凡夫刘玉受传¶ 第 272b 页
居士传四十七
* 曾端甫赵凡夫刘玉受传
** 曾端甫
名大奇。江西泰和人也。笃信佛法。为文博辨
瑰伟。著书曰通翼。出入内外经传。推阐罪福因缘。苦
空无常之旨。解愚俗之惑。其护生篇义尤深切。其辞
曰。客问。经言。人食羊。羊食人。生生世世。互来相啖。以
是因缘。历千百劫长在生死。推之他物。亦莫不然。如
是则人之涉世。触手成罪。亦可惧矣。将诚然乎通。曰
夫圣言如实。经旨不虚。轮回之说报应之谈。据事似
诞寻理必然。夫人之力莫大于心。心力所牵。形勿能
抗。故心悲则貌皱。心喜则貌舒。暂情犹且役貌。全力
固宜君形。孟子曰。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
君子存之。几希既去。同体禽兽。与禽兽同体。则形逐
神迁。力猛则迁于生前。力缓则迁于死后。淹速少异。
究竟理齐。若画师之为马。靳尚之为蟒。死后之变也。
封邵之为虎。明珍之为蛇。生前之变也。明珍化理与
画师同。一以艺故。纡神情于騄耳。一以论故。寄观想
曾端甫赵凡夫刘玉受传¶ 第 272c 页 X88-0272.png
于率然。神往则形随。想成则我易蛇马嬗矣。然或速
化而或徐受。则猛缓异也。封邵化理与靳尚同。一以
暴故。情同于于菟。一以忮故。理均于毒蟒。情同则形
符。理均则事等。蟒虎肖矣。然或速化而或徐受。亦猛
缓异也。资此而言。则轮回之说事在不疑。轮回无疑。
则我之为我亦将不免。何则。善境难攀。恶途易涉。即
今贪心瞋心毒心胜心憎人心忌人心爱恋心骄慢
心妄想心贡高心名心利心杀心淫心。触事现行。流
注不断。谁非蛇蟒之相。并是马虎之因。然则四肢九
窍暂时人体。爱子艳妻刹那眷属。一息不还。人物谁
辨。如此而犹恬心伊公之鼎。快意朱亥之门。殚四海
于宾筵。耗万钱于食品。傲秦宫之连骑。美晋国之如
坻。吾恐伤心之惨。行将自及。周颙所云。不亦悲乎。夫
人与物无异。而人之所以不杀人者。其途有三。一曰
不敢。二曰不忍。三曰积习。横目之民。游侠之家。莫不
欲推锋异已剚刃仇胸。然而敛手莫施。怀恶不展者。
徒以竹书可畏。刑鼎是虞。此之谓不敢。司命之君专
杀之长。势堪逞暴。力可快心。然而一夫之狱。迟回不
上。一人之死。惨戚不宁。徒以员颅方趾。同体触怀。寡
妻孤儿跉𨂲可念。此之谓不忍。既以不敢而又不忍。
则杀人之事世间全稀。渭水之血或终身而未睹。河
南之屠或卒岁而不闻。家习为俗。世酿为风。虽或药
崧之徒横触躁君。吉顼之党误抵鸷后。而犹执杖莫
下。持七不前。意怯于临杀。手柔于濒死。此之谓积习。
曾端甫赵凡夫刘玉受传¶ 第 273a 页 X88-0273.png
三事交持而苍苍之民得寄命于其中矣。若夫物则
不然。屠侩之业不施禁于皋苏之年。鲜食之民不抵
偿于尧舜之日。杀心炽于异体。爱念伏于分形。声缘
业而殊裸。故似惨似舒。而闻之者不怜肉。偿负而非
参。故不臊不腥而食之者甚旨。彼命乍酬。则因已往
而难见。我仇方结。则果未来而谁知。因果双泯。砧刃
交施。而又见杀闻杀不绝于耳目。自杀教杀无间于
岁时。漉虫护草之慈。僧既寡二。高柴幸灵之善。俗亦
无双。而近儒节用时取之。说吾道中正之语。又薰蒸
于其耳。浸灌于其心。于是千生入箸曾无动容。百品
充庖略不关念。万方逞暴。四虫亡诉。强者则搏人以
争一旦之命。弱者则吞声以填万民之腹。不依人而
食者则匿于山林。宁受大兽之噬。犹十二之可逃。必
依人而食者。则豢于牢筴。以待不时之需。无万一之
能免。呜呼。唐人有云。生也何恩。杀之何咎。奈何令至
此极乎。然如前所称。别幽冥报对何异王法。为日差
缓。酷踰万倍。岂以口故而甘斯苦。纵谓不然。犹当宝
慈止杀。抑嗜全仁。观同形于异形之中。想共体于殊
体之外。观念既久。慈力自成。正不作子肉之想。亦何
有人物之分。若夫习心所使。尤须推破。夫薄恶之俗
生女不举。羌胡之民男亦如之。积习使然。无分骨肉。
然则以不杀习心。虽物可不杀。何况于子以心习杀。
虽子可杀。何有于物。此之习心缔业之本。将欲去杀。
先须照习。照心一起。积习自蠲。至于近儒之谬。则隐
曾端甫赵凡夫刘玉受传¶ 第 273b 页 X88-0273.png
心而求良。亦易知夫孟子言仁民而爱物。谓其爱有
媛急耳。若用之杀之而犹为爱。则与佛经所言罗刹
女事何异。罗刹女食人曰。我念汝食汝。夫食人而曰
念人。与食物而曰爱物者同乎。不同乎。中正之义。缘
督为经。逐事而求。失之巳远。而况少杀为中。徵何典
文。有识闻之。祇足莞尔。子路鼓瑟。杀心在弦。孔子斥
之。门人辍敬开辟以来。宁有杀心未尽之圣。而邪说
横兴。锢我华夏。大雄尝言。末法之中魔道炽盛。以魔
力故。令人不觉。今之邪说亦自易晓。而地横万里。时
历千年。聪明智达雷同。莫悟吾佛之言。信不我欺。昔
陶隐君修习求仙。多历年所。而鸾鹤杳然。心甚疑之。
他日其都养先上升者来告曰。上帝以子注本草。用
水蛭为药。杀命良多。故他行虽满。以是为谪。隐君乃
悟。改用他药方。近儒笺书。不幸无天人之告。遂使世
安其说。万物并命。号天不闻。入地无隙。世鲜孟孙之
傅。谁动孤兽之悲。旁无介氏之君。孰解三牺之恨。母
视子死。子视母亡。或鞭皮而即下。或洒乳而方终。或
临危而护孕。或冒死以随儿。见之惨目。言则伤心。又
公子打围之后。将军射猎之馀。万肉登俎。百族失群。
孤雌夜啭。如抱黄鹄之哀。独雉朝鸣。似写商陵之恨。
啁啁唽唽。踽踽茕茕。固知七情非独人钟。蠢蠢之物
亦尔五。常宁惟我有。林林之生皆然。念至于此。则万
劫习心一念可灰。习心既灰。忍敢俱消。三途并宏。物
如人矣。而又大乘为心。急人犹已。一人告百。百人告
曾端甫赵凡夫刘玉受传¶ 第 273c 页 X88-0273.png
千。转转相告至于无算。大慈之说晓然于世。而后排
虚无。坠[蹗-比+]实不僵。虽复咸若世远。攀巢俗邈。而物之
免者良亦多矣。呜呼。彼既有必酬之果。此又有必造
之因。吾言虽苦。或可回虑。夫近儒之说毋论异于孔
孟。即孔孟实然。而吾佛如此。孔孟如彼。一泾一渭。较
然自分。尧武并世。人必归尧。孔佛并生。得不归佛。此
其所以王于三界。奄有大千为众父父为众母母者
也。昔墨子兼爱。或人病之。墨子曰。今有兼士。于此兼
士。视人之父母若已之父母。视人之妻子若已之妻
子。别士则反是。请问子谓远行当托妻子。将托之于
兼者乎。抑托之于别者乎。其人曰。吾托之于兼也。墨
子笑曰。子方托妻子于兼。言而非兼。何也。今之谓杀
为中正。谓不杀为过当者。亦幸然为人耳。使其戴角
而居。衣毛而处。县命于郇厨之下。游魂于羿彀之中。
羲罟前施。孔弋后逐。成汤虽仁。犹然结网。子舆诚爱。
曾不闻声。于斯时也。大觉垂悯。倏然而现。则夫夫也
必将悲喜交怀。旁皇归命。若抱怖之鸽。荫影而息机。
濒死之羊。衔刀而祈客。又何暇持前人之馀论。较孔
佛之胜劣哉。
** 赵凡夫
名宦光。太仓人也。家富于财。少豪华自喜。中
岁折节读书。居寒山。庐亲墓旁。疏泉凿石。结构幽邃。
居常奉佛断肉食。客至亦设蔬果。虽豪贵人必强食
之曰。不可不令渠知此味也。巳而有疾。或言当食肉。
不尔疾且剧。答曰。若疾小加。岂须破戒。设为转剧。便
曾端甫赵凡夫刘玉受传¶ 第 274a 页 X88-0274.png
近归途。一朝破戒。带业长往。悔可追乎。巳而疾亦瘳。
客有被蚿螫者。杀之曰吾以直报怨也。凡夫曰。非也。
不杀则直耳。蚿之无知。实无可怨忿。而杀之。得为直
乎。尝与客行。遇二人驱六豕赴屠。凡夫为诵阿弥陀
佛。一客称善。凡夫曰。吾诵佛号度六豕义少。度二人
义多。何以故。豕今就屠。受一刀苦。偿一债毕。偿债毕
巳步步乐国。彼屠豕人。驱豕一步。刳豕一刀。心心步
步造地狱业。趣入苦境而彼恬然不知警惧。可无哀
乎。又尝劝一老人断肉。老人曰。余年衰。不能不资肉
食。凡夫曰。老犹爱命。未老之肉先受刀砧。于心安乎。
未死防死。惨死之肉恣意吞嚼。于心安乎。著书号护
生品。广劝世人令断肉。其言甚痛。天启中卒于寒山。
妻陆氏名卿子。与凡夫偕隐。能诗文。
** 刘玉受
名锡元。长洲人也。为诸生。与姚孟长为友。归
心大法。同持佛母准提咒。将赴省试。建坛持咒七日。
及入场。有蜂集其笔端而思如泉涌。遂得隽。万历三
十五年成进士。官庐陵教授。应云南聘分司乡试。过
下巂驿宿焉。梦一伟丈夫黑而长啄。揖而就坐曰。余
宋将军曹翰也。昔以王师破江州。愤其固守不下。屠
之。遂受报为猪。计口以偿所杀。辗转至今。痛毒无尽。
往日荷公怜爱。幸获再生。昨又偿一近县人债。不意
今者遇公于此。言巳泣下。玉受家居时。有奴徵租于
乡。获猪归。夜梦人乞命。畜之至死。即其事也。巳复言
曰。予在唐太宗朝为小吏。听一法师说四十二章经。
曾端甫赵凡夫刘玉受传¶ 第 274b 页 X88-0274.png
亲为设供。遂得世世为官及翰身。而报尽乃陷此大
恶。尚何言哉。自今乞公。凡遇我等。或当执缚或当屠
割。为持准提咒与西方佛名。俾予得暂忍其苦。倘承
善力脱此苦报再生人中。誓不更造恶业以负公也。
玉受曰。此予夙心也。其人拜谢而去。先是玉受尝举
放生会。其后所至必活一猪。及监芜湖。关豢二猪于
官。会其女将归。梦随亲作佛事。佛案下有两人蹲踞。
问何人。曰衙中二豕也。赖往因中曾听大乘经。得蒙
见活。故来相谢耳。女觉瞿然有省。遂誓不杀生。请于
父续举放生会。玉受重为序以倡之。天启中玉受官
贵州提学佥事。安邦彦反贵阳被围。玉受与前巡抚
李橒巡按史永安等分城守。且一载粮不继。居民死
亡殆尽。玉受守益力。贼登陴忽自退者再。堕梯死无
算。会援兵至乃解。叙功进宁夏参政。致仕归以头陀
终。自玉受以持准提唱于乡里。其后进之士。若杨子
澄及其二子维斗.公干。李子木.徐九一.刘公旦.姚文
初诸贤。皆结准提社。择桃花坞桃花庵故趾辟精舍。
修白业。子澄。名大溁。笃行君子也。以诸生终。维斗。名
廷枢。与应天乡试。九一。名汧。官少詹事。公旦。名曙。以
进士授南昌县。未赴官遭明之亡。三人者后先殉国
死矣。公干。名廷桢。亦诸生。清真绝俗。中岁夭。士林惜
之。文初。名宗典。孟长子。以诸生贡太学。子木。名模。官
御史。国变隐居不出。与文初倡上善会。大合缁白修
西方净业老焉。
曾端甫赵凡夫刘玉受传¶ 第 274c 页 X88-0274.png
知归子曰。予读孟子书拳拳然。劝导时君推不忍之
心。以生止杀。时君终巳不用。卒成战国坑屠之惨。民
如犬豕鸡鹜然。哀哉。巳而读佛经。究因果之原。察轮
回之本。反覆沉潜。断疑生信。幸际太平时。人民乐康。
而毛羽鳞介之群未尝一日得离战国之苦。偶读曾
端甫文。衋伤于心。因比次赵刘二君事为之传。经言。
菩萨作大国王。于法自在普行。教令阎浮提内城邑
聚落一切屠杀皆令禁断。常令安住三种净戒。亦令
众生如是安住。美哉慈善之风。自书契以来。未有能
亲履其盛者也。治乱循环。冤报相复。祸由已作。业非
外至。缠盖愈重。福智愈微。即令菩萨现身末如之何。
后之君子彰往察来。一念信心永断杀业。生清净心
结欢喜缘。同类异类有情无情。慈悲爱护作大饶益。
其为福德不可思议。恒河沙佛菩萨龙天。證明是言
真实非妄。
罗台山云。佛心天眼与有高微。尚有针磁之契。愿
生生世世与知归道人徵逐不舍。君为司空我为
虞官。君著护生之品。我作金刚之杵。若逢魔外非
毁。我当飞起落其牙齿不令成语。
曾端甫赵凡夫刘玉受传¶ 第 275a 页 X88-027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