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续文献通考-清-嵇璜卷一百五十三

卷一百五十三 第 1a 页 WYG0630-011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三
 经籍考
  经(春秋/)
宋史艺文志春秋类二百四十部二千七百九十九卷
(不著录者二十三/部四百八十八卷)
辽金元三史不立艺文志散见各纪传中
明史艺文志春秋类一百三十一部一千五百二十五
卷一百五十三 第 1b 页 WYG0630-0115d.png


左传节文十五卷
 旧题欧阳修编
  (臣/)等谨案是编刻于明季取左传之文略为删削
  每篇之首分标叙事议论词令诸目又标神品能
  品真品具品妙品诸名及章法句法字法诸字前
  有修自序序中称胡安国春秋传及真德秀文章
卷一百五十三 第 2a 页 WYG0630-0116a.png
  正宗其为作伪无疑也
洪咨夔春秋说三十卷
 咨夔字舜俞于潜人历官端明殿学士
赵鹏飞春秋经筌十六卷
 鹏飞字企明号木讷绵州人
  鹏飞自序略曰春秋每多异说麟笔一绝三家鼎
  峙及何休杜预之注兴则又各护所师交相矛盾
  于圣经何有哉又曰三传固无足据然公吾心以
卷一百五十三 第 2b 页 WYG0630-0116b.png
  评之亦时有得圣意者若何休癖护其学吾未尝
  观焉惟范宁为近公论三家均举其失所师之失
  亦从而箴之故榖梁子之传实赖宁为多而王通
  亦曰范宁有志乎春秋焉
  留梦炎序略曰麟经之传于蜀自濂溪先生仕于
  合伊川先生谪于涪金堂谢持正先生亲受教于
  伊川以发明笔削之旨老师宿儒持所讨论传述
  其徒虽前有断烂朝报之毁后有伪学之禁而守
卷一百五十三 第 3a 页 WYG0630-0116c.png
  之不变故薰陶浸渍所被者广如冯公辅朱万里
  张习之刘光远先生皆一时所宗木讷赵先生独
  抱遗经穷探冥索实为之倡所著诗故经筌二书
  有功于圣经甚大诗故湮没不传惟经筌独存其
  为说不外乎濂洛之学而善于原情不为传注所
  拘至于推见至隐使二百四十二年事瞭如在目
  焉
  纳喇性德曰春秋之传五邹氏无师夹氏未有书
卷一百五十三 第 3b 页 WYG0630-0116d.png
  列于学官者三焉汉志二十三家隋志九十七部
  唐志六十六家未有舍三传而别自为传者自啖
  助赵匡稍有去取折衷至宋诸儒各自为传或不
  取传注专以经解经或以传为案以经为断或以
  传有乖谬则弃而信经往往用意太过不能得是
  非之公呜呼圣人之志不明于后世久矣盖尝读
  黄氏日抄见所采本讷赵氏之说恒有契于心焉
  既得经筌定本乃镂板而传之善哉木讷子之言
卷一百五十三 第 4a 页 WYG0630-0117a.png
  乎善学春秋者当先平吾心以经明经而无惑于
  异端则褒贬自见盖春秋公天下之书学者当以
  公天下之心求之斯言也庶几得是非之公而圣
  人之志以弗晦焉已
李石左氏君子例一卷 诗如例一卷 诗补遗一卷
 石见易类
  (臣/)等谨案左氏传多有君子曰字林栗指为刘歆
  所加其说无据石以为左氏传有所谓君子曰者
卷一百五十三 第 4b 页 WYG0630-0117b.png
  皆示后学以褒贬大法因录为例又以引诗与今
  说诗者不同因取所载一篇一句悉裒集而阐论
  之名曰诗如例复采所载筮词歌谣名曰诗补遗
  石门人刘伯熊合为一编题曰左氏诸例实非石
  之旧名今仍各标本目云
戴溪春秋讲义四卷
 溪字少望永嘉人淳熙五年为别头省试第一历官
 工部尚书华文阁学士卒赠端明殿学士谥文端事
卷一百五十三 第 5a 页 WYG0630-0117c.png
 迹具宋史儒林传
魏了翁左传要义三十一卷
 了翁见易类
张洽春秋集注十一卷纲领一卷
 洽字元德清江人朱子弟子嘉定进士累官至著作
 佐郎谥文宪事迹具宋史道学传
  纳喇性德曰洽于春秋有集传集注地理沿革表
  三书端平中进于朝宣付秘阁明洪武初颁五经
卷一百五十三 第 5b 页 WYG0630-0117d.png
  四书于学官传注多宗朱子惟易则兼用程朱传
  义春秋则胡氏传张氏注并存久之习易者舍程
  传而专宗朱子习春秋者胡传单行而集注流传
  日鲜今诵其书集诸家之长而折衷归于至当无
  胡氏牵合之弊允宜颁之学官者也
李明复春秋集义五十卷 纲领三卷
 明复一名俞字伯勇合阳人嘉定间太学生
  张萱曰宋嘉定间太学生李俞编进俞旧名明复
卷一百五十三 第 6a 页 WYG0630-0118a.png
  字伯勇取周程张三子或著书以明春秋或讲他
  经以及春秋或其说有合于春秋者皆广收之定
  其后先审其精粗各附于本章之次有魏鹤山序
  朱彝尊曰宋史艺文志载李明复春秋集义五十
  卷又载王梦应春秋集义五十卷予尝见宋季旧
  刻即李氏原本而王氏刋行之非王氏别有集义
  也宋史两存之误矣
陈深清全斋读春秋编十二卷
卷一百五十三 第 6b 页 WYG0630-0118b.png
 深字了微平江人尝题所居曰清全斋因自号清全
  纳喇性德曰子微自宋社既屋即谢去举业沉潜
  学问淹贯遗经闭门教授郑元祐称其年登髦耆
  生识先辈著书立言咸造底蕴良有然矣读春秋
  编原本左胡采摭众说深有益于学者
吕大圭春秋或问二十卷附春秋五论一卷
 大圭字圭叔号朴乡南安人淳祐进士官至朝散大
 夫知兴化军元兵至沿海都制置蒲寿庚举城降令
卷一百五十三 第 7a 页 WYG0630-0118c.png
 署降笺不从遇害
  大圭论曰春秋所书其义有春秋之通例有圣人
  之特笔有日则书日有月则书月名称从其名称
  爵号从其爵号与夫盟则书盟会则书会卒则书
  卒葬则书葬战则书战伐则书伐弑则书弑杀则
  书杀一因其事实而无所加损焉此通例也其或
  史之所无而笔之以示义史之所有而削之以示
  戒者此特笔也用通例而无所加损者圣人之公
卷一百五十三 第 7b 页 WYG0630-0118d.png
  心有特笔以明其是非者圣人之精义
  何梦申跋云传春秋者几百家大抵以褒贬赏罚
  为主盖三传倡之诸儒和之惟朱文公以为不然
  今载于门人所记录者略见一二独恨未及成书
  耳广文吕先生嘉惠潮士诸士有以春秋请问者
  先生出五论示之咸骇未闻因并求全稿先生又
  出集传或问二书盖本文公之说而发明之有五
  论以开其端有集说以详其义又有或问以极其
卷一百五十三 第 8a 页 WYG0630-0119a.png
  辨难之指归而春秋之旨明矣夫子之心至文公
  而明文公之论至先生而备先生亦有功于世教
  矣
  纳喇性德曰春秋论五篇共一卷一曰论夫子作
  春秋二曰辨日月褒贬之例三曰特笔四曰论三
  传所长所短五曰世变五论闳肆而严正春秋大
  旨具是矣圭叔少嗜学师事乡先生王昭昭为北
  溪陈淳弟子淳受业晦庵渊源之来人称温陵宗
卷一百五十三 第 8b 页 WYG0630-0119b.png
  派宋社既屋人争北向圭叔大节凛凛道学亦何
  负于人国乎
家铉翁春秋详说三十卷
 铉翁号则堂眉州人以荫补官赐进士累官端明殿
 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龚璛曰至元丙子宋亡以则堂先生归置诸瀛州
  者十年乃成此书自瀛寄宣托于其友肃斋潘公
  从大藏之盖久而纲目十篇学士大夫已盛传于
卷一百五十三 第 9a 页 WYG0630-0119c.png
  世矣泰定乙丒宣学以廪士之赢刋大学疏义等
  书取诸潘氏锓梓于学凡三十卷其曰春秋详说
  者盖俟夫说约者得经旨焉此先生著述之意也
朱申春秋左传句解三十五卷
 申见礼类
  王鏊序略曰春秋左传详节三十五卷宋鲁斋朱
  申周翰注释今董南畿学政黄侍御希武翻刻以
  示后学者也侍御以近世学者莫不为文而未知
卷一百五十三 第 9b 页 WYG0630-0119d.png
  文之有法故刻示之予序之曰文非道之所贵也
  而圣贤有所不废左氏疏春秋于圣人之旨殊未
  得也而载二百四十二年列国诸侯征伐会盟朝
  聘宴飨名卿大夫往来词命则具焉其文盖烂然
  矣于时若臧僖伯哀伯晏子子产叔向叔孙豹之
  流尤所谓能言而可法者下是虽疆埸之人亦善
  言焉有若展喜瑕吕饴甥宾媚人解扬是已方伎
  之贱亦善言焉有若史苏梓慎裨灶蔡墨医和医
卷一百五十三 第 10a 页 WYG0630-0120a.png
  缓祝鮀师旷是已属国之远亦善言焉有若郯子
  驹支季札声子沈无戌薳启疆是已闺门之懿亦
  善言焉有若邓曼穆姜定姜僖负羁之妻叔向之
  母是已于戏其犹有先王之风乎其辞婉而畅直
  而不肆深而不晦鍊而不烦绳削后之以文名家
  者孰能遗之而为史者尤多取法焉盖已几于醇
  且粹矣学者因是而求之为文之法尽在是矣若
  夫究圣人笔削之旨以寓一王之法自当求其全
卷一百五十三 第 10b 页 WYG0630-0120b.png
  以进于经
  王稚登曰周翰辑是书无裨左氏裨夫学左氏者
  耳
李琪春秋王霸列国世纪编三卷
 琪字开伯号竹湖吴郡人累官国子司业书成于嘉
 定辛未
  琪自序略曰是书叙东周十有四王之统合齐晋
  十有三霸之目举诸侯数十大国之系皆世为之
卷一百五十三 第 11a 页 WYG0630-0121a.png
  纪不失全经之文略备各代之实每纪之后叙其
  事变之由考得失之故参诸传之纪以明经之所
  书初学问津或有取焉
  周自得序略曰初得竹湖李氏所著世纪疑为析
  裂经文既观其分王伯之行事世系之本末复叙
  其治乱兴衰之故而论之读者一目而洞彻原委
  则极叹前辈之读书不苟而由是会经传之大全
  以探笔削之深意未必非通经之一助也
卷一百五十三 第 11b 页 WYG0630-0121b.png
春秋通论二卷
  题宋人撰不著名氏

利銮孙春秋握奇图一卷
 銮孙字士贵旴江人

吴澄春秋纂言十二卷 总例一卷(总例艺文略作二卷/)
 澄见易类
卷一百五十三 第 12a 页 WYG0630-0121c.png
  澄纂言自序略曰三传得失载事则左氏详于公
  榖释经则公榖精于左氏意者左氏必有案据之
  书而公榖多是传闻之说况人名地名之殊或由
  语音字画之舛此类一从左氏可也然有考之于
  义确然见左氏为失而公榖为得者则又岂容以
  偏徇哉汉儒专门守残护缺不合不公谁复能贯
  穿异同而有所去取至唐啖助赵匡陆淳三子始
  能信经驳传以圣人书法纂而为例得其义者十
卷一百五十三 第 12b 页 WYG0630-0121d.png
  七八自汉以来未闻或之先也观赵氏所定三传
  异同用意密矣惜其予夺未能悉当间尝再为审
  定以成其美其间不系乎大义者赵氏于三家从
  其多今则如朱子意专以左氏为主倘义有不然
  则从其是左氏虽有事迹亦不从也一断诸义而
  已欲因啖赵陆氏遗说博之以诸家参之以管见
  使人知圣笔有一定之法而是经无不通之例不
  敢随文生义以侮圣言故先为正其史之文如此
卷一百五十三 第 13a 页 WYG0630-0122a.png
  总例自序略曰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昔唐啖助赵
  匡集春秋传门人陆淳又类聚事辞成纂例十卷
  今澄既采摭诸家之言各丽于经乃分所异合所
  同仿纂例为总例七篇初一夭道次二人纪次三
  嘉礼次四宾礼次五军礼次六凶礼次七吉礼例
  之纲七例之目八十有八凡春秋之例礼失者书
  出于礼则入于法故曰刑书也事实辞文善恶必
  见圣人何容心哉盖浑浑如天道焉呜呼其义微
卷一百五十三 第 13b 页 WYG0630-0122b.png
  矣而执谦自谓之窃取区区末学讵可得与闻乎
程端学春秋本义二十卷 春秋或问十卷 三传辨
疑二十卷
 端学字时叔庆元人至治进士官国子助教迁翰林
 国史院编修官事迹附载元史儒学传韩性传中
  (臣/)等谨案端学慨春秋一经未有归宿之旨因遍
  索前代说春秋者凡百三十家折衷异同湛思二
  十馀年作本义以发圣人之经旨作辨疑以讨三
卷一百五十三 第 14a 页 WYG0630-0122c.png
  传之疑似作或问以校诸儒之异同至正三年浙
  东廉访使庆喜上其书于朝诏庆元路儒学版行
  天下
黄复祖春秋经疑问对二卷
 复祖字仲篪庐陵人
  (臣/)等谨案元史仁宗皇庆三年复科举法汉人南
  人第一场明经经疑二问四书内出题经义一道
  各治一经元统以后少变程式易第一场四书为
卷一百五十三 第 14b 页 WYG0630-0122d.png
  本经复祖序称至正辛巳大科即元史志所谓变
  程式之时也其书以经传之事同辞异者求其常
  变察其详略以经覈传以传考经盖亦比事属辞
  之遗意专为场屋进取而作也
杨维祯春秋合题著说三卷
 维祯字廉夫号铁崖山阴人泰定进士为建德总管
 府推官擢江西儒学提举未及上而兵乱遂不复仕
 明初命修礼乐书旋以老病辞归事迹具明史文苑
卷一百五十三 第 15a 页 WYG0630-0123a.png
 传
俞皋春秋集传释义大成十二卷
 皋字心远新安人
  皋自序凡例曰自晋杜氏注左传始有凡例之说
  取经之事同辞同者计其数凡若干而不考其义
  唐陆氏学于啖赵作纂例之书虽分析详备然亦
  未尝以义言之逮程子为传分别义例学者始得
  闻焉愚遵程子说以事同辞同义同者定为例十
卷一百五十三 第 15b 页 WYG0630-0123b.png
  六条凡经之书事义如此而其辞例如此者是所
  谓例也其有义不同而辞同事同而辞不同者则
  见各事之下非可以例拘也且如殊会其辞虽同
  而其义则不同会王世子而殊会是尊之而不敢
  与抗若曰王世子在是而诸侯往会之不敢与世
  子之列也会吴而殊会是抑之而不使其抗若曰
  诸侯自为会而后会吴不使诸侯列也又如归与
  来归复归归字虽同而其意则不同妇人谓嫁曰
卷一百五十三 第 16a 页 WYG0630-0123c.png
  归而书来归则出也诸国君大夫出奔而复则书
  归而书复归则义不当复也天王使宰咺来归惠
  公仲子之赗秦人来归僖公成风之隧则讥其过
  时始至之失也至于季子来归齐人来归郓欢龟
  阴田此又喜其归异其词以嘉之也凡此皆辞同
  而义不同者也又如国君奔一也而内奔书逊弑
  君一也而内弑书薨不地杀公子一也而内杀公
  子书刺凡此皆事同而辞不同者也又如易田书
卷一百五十三 第 16b 页 WYG0630-0123d.png
  假城虎牢不系郑戌虎牢曰郑因会伐而朝书如
  凡此之类乃程子所谓微词隐义时措咸宜者也
  是皆不可以例拘也学者诚能熟玩程子传以求
  其意至于沉潜反复一旦豁然贯通庶乎可窥圣
  人用心之万一也
  钱曾曰先取各家注释以已意采集于前申之以
  程子之言后详列三传胡氏传使人得备览而详
  绎其说元刻中之佳者
卷一百五十三 第 17a 页 WYG0630-0124a.png
李廉春秋诸传会通二十四卷
 廉字行简庐陵人擢进士知信丰县遇寇乱殉节
  廉自序略曰传春秋者三家左氏事详而义疏公
  榖义精而事略有不能相通两汉专门各守师说
  至唐啖赵始合三家所长务以通经为主陆氏纂
  集已为小成宋河南程夫子始以广大精微之学
  发明奥意真有以得笔削之心而深有取于啖赵
  良有以也高宗绍兴初武夷胡氏进讲笃意此经
卷一百五十三 第 17b 页 WYG0630-0124b.png
  于是承诏作传事按左氏义取公榖之精大纲本
  孟子主程氏而集大成矣方今取士用三传及胡
  氏诚不易之法然四家之外如陈氏后传张氏集
  注皆为全书学者所当考而孙氏之发微刘氏之
  意林权衡吕氏之集解与其馀诸家之议论亦不
  可以不究于是尽取诸传荟萃成编先左氏事之
  案也次公榖传经之始也次杜氏何氏范氏三传
  专门也次疏义释所疑也总之以胡氏贵断也陈
卷一百五十三 第 18a 页 WYG0630-0124c.png
  张并列择所长也而又备采诸儒成说及诸传记
  略加梳剔于异同是非始末之际每究心焉谓之
  春秋诸传会
  杨士奇跋曰明修元史时知行简者无在朝故不
  得列之史传世之知者少其于春秋不徒能明之
  盖炜然有光科目者也
王元杰春秋谳义九卷
 元杰字子英吴江人至正间领乡荐以兵兴不仕教
卷一百五十三 第 18b 页 WYG0630-0124d.png
 授乡里以终
郑玉春秋阙疑四十五卷
 玉字子美歙人至正中除翰林待制不赴元末城破
 自经事迹详元史忠义传
  玉自序略曰因朱子通鉴纲目之例以经为纲大
  字揭之于上复以传为目小字疏之于下叙事则
  专于左氏而附以公榖合于经者则取之立论则
  先于公榖而参以历代诸儒之说合于理者则取
卷一百五十三 第 19a 页 WYG0630-0125a.png
  之其或经有脱误无从质證则宁阙之以俟知者
  而不敢强为训解传有不同无所考据则宁两存
  之而不敢妄为去取至于诛讨之事尤不敢轻信
  传文曲为附会必欲狱得其情事得其实则以经
  之所作由于斯也圣人之经词简义奥与其强通
  其所不可通以取讥于当世孰若阙其所当阙以
  俟知于后人程子谓春秋大义数十炳如日星岂
  无可明之义朱子谓起头一句春王正月便不可
卷一百五十三 第 19b 页 WYG0630-0125b.png
  解固有当阙之疑某之为是书也折衷二说而为
  之义例殆以便检阅备遗忘而已
  徐尊生曰读春秋集传阙疑序知先生所以著述
  之意甚公且平世儒说春秋其病皆在不能阙疑
  而欲凿空杜撰是以说愈巧而圣人之心愈不可
  见也
齐履谦春秋诸国统纪六卷
 履谦字伯恒大名人官至太史院使
卷一百五十三 第 20a 页 WYG0630-0125c.png
  履谦自序略曰墨子曰吾见百国春秋又尝考之
  古文有夏商春秋又有晋春秋国语晋羊舌肸习
  于春秋悼公使传其太子楚庄王使申叔时传太
  子箴教之春秋左传韩宣子适鲁见鲁春秋至于
  后世史学亦多以春秋名其书者若虞卿春秋吕
  氏春秋陆贾春秋吴越春秋汉魏春秋唐春秋之
  类往往有之故知春秋者古史记之通称而今之
  春秋一经圣人以同会异以一统万之书也始鲁
卷一百五十三 第 20b 页 WYG0630-0125d.png
  终吴合二十国史记而为之也然自三传既分世
  之学者类皆务以褒贬为工至于诸国分合与夫
  春秋之所以为春秋未闻其有及之者子窃疑之
  久矣暇日辄以所见妄为叙类私之巾箧盖不惟
  有以备诸家之阙庶几全经之纲领自此或可以
  寻究云
陈则通春秋提纲十卷
 则通字铁山始末无考
卷一百五十三 第 21a 页 WYG0630-0126a.png
  旴江胡光世序略曰春秋一经说者无虑数十百
  家此篇檃括诸传包举无遗颇于圣人之意若沧
  海之有畔可以济其阔而极其际至于编中之所
  本者则有诸传在熟读传以求经之旨而于此编
  以发经之蕴信所谓提纲者矣
赵汸春秋集传十五卷 春秋属辞十五卷 春秋左
氏传补注十卷 春秋师说三卷 春秋金锁匙一卷
 汸见易类
卷一百五十三 第 21b 页 WYG0630-0126b.png
  汸自序集传略曰春秋圣人经世之书也书成一
  岁而孔子卒当时弟子盖仅有得其传者历战国
  秦汉以及近代说者殆数十百家其深知圣人制
  作之原者邹孟氏而已孟氏之言曰王者之迹熄
  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此孔门传春秋学者之
  微言也盖周虽失政而先王诗书礼乐之教结于
  民心者未泯故善有美而恶有刺迨其极也三纲
  失序而上下相忘怨刺不作则文武成康治教之
卷一百五十三 第 22a 页 WYG0630-0126c.png
  迹始湮没无馀矣夫世变如此而春秋不作则人
  心将安所底止乎故曰诗亡然后春秋作隐桓之
  世王室日卑齐伯肇兴春秋所由始也定哀之世
  中国日衰晋伯攸废春秋所由终也方天命在周
  未改而上无天子下无方伯桓文之事不可诬也
  是以圣人详焉故曰其事则齐桓晋文古者列国
  皆有史官掌记一国之事春秋鲁史策书也事之
  得书不得书有周公遗法焉太史氏掌之非他人
卷一百五十三 第 22b 页 WYG0630-0126d.png
  之所得议也孔子鲁司寇也一旦取太史氏所职
  而修之鲁之君臣其能无惑志欤然则将如之何
  凡史所书有笔有削史所不书则不加益也故曰
  其文则史史主实录而已春秋志存拨乱笔则笔
  削则削游夏不能赞一辞非史氏所及也故曰其
  义则丘窃取之矣此制作之原也然自孟氏以来
  鲜有能推是说以论春秋者盖其失由三传始左
  氏有见于史其所发皆史例也故常主史以释经
卷一百五十三 第 23a 页 WYG0630-0127a.png
  是不知笔削之有义也公羊榖梁有见于经其所
  传者犹有经之佚义焉故据经以生义是不知其
  文之则史也后之学者于三传无所师承莫能相
  一其有兼取三传者则臆决无据流遁失中其厌
  于寻绎者则欲尽舍三传直究遗经分异乖离莫
  知统纪至永嘉陈君举始用二家之说参之左氏
  以其所不书实其所书以其所书推见其所不书
  为得学春秋之要然其所蔽则遂以左氏所录为
卷一百五十三 第 23b 页 WYG0630-0127b.png
  鲁史旧文而不知策书有体夫子所据以加笔削
  左氏亦未之见也左氏书首所载不书之例皆史
  法非笔削之旨公榖每难疑以不书发义实与左
  氏异师陈氏合而求之失其本矣故于左氏所录
  而经不书者皆以为夫子所削则其不合于圣经
  者亦多矣由不考孟氏而昧夫制作之原也盖常
  论之策书之例十有五而笔削之义有八策书之
  例一曰君举必书非君命不书二曰公即位不行
卷一百五十三 第 24a 页 WYG0630-0127c.png
  其礼不书三曰纳币逆夫人夫人至夫人归皆书
  四曰君夫人薨不成丧不书葬不用夫人礼则书
  卒君见弑则讳而书薨五曰适子生则书公子大
  夫在位书卒六曰公女嫁为诸侯夫人纳币来逆
  女归娣归来媵致女卒葬来归皆书为大夫妻则
  止书来逆七曰时祀时田苟过时越礼则书军赋
  改作踰制亦书此史氏之录乎内者也八曰诸侯
  告则书卒不讣则不书虽及灭国灭不告败胜不
卷一百五十三 第 24b 页 WYG0630-0127d.png
  告克不书九曰虽伯主之役令不及鲁亦不书十
  曰凡诸侯之女行惟王后书适诸侯虽告不书十
  一曰诸侯之大夫奔有玉帛之使则告告则书此
  史氏之录乎外者也十二曰凡天子之命无不书
  王臣有事为诸侯则以内辞书之十三曰大夫已
  命书名氏未命书名微者名氏不书止书其事外
  微者书人十四曰将尊师少称将将卑师众称师
  将尊师众称某帅师君自将不言帅师十五曰凡
卷一百五十三 第 25a 页 WYG0630-0128a.png
  天灾物异无不书外灾告则书此史氏之通录乎
  内外者也笔削之义一曰存策书之大体凡策书
  大体曰天道曰王事曰土功曰公即位曰逆夫人
  夫人至庶子生曰公夫人外如曰薨葬曰孙曰夫
  人归曰内女卒葬曰来归曰夫人公子卒曰公夫
  人出疆曰盟会曰出师曰国受兵曰祭祀蒐狩越礼
  军赋改作踰制外诸侯卒葬曰两君之好曰玉帛
  之使凡此类之书于策者皆不削也春秋鲁史也
卷一百五十三 第 25b 页 WYG0630-0128b.png
  策书之大体吾不与易焉以为犹鲁春秋也二曰
  假笔削以行权春秋拨乱经世而史有恒体有书
  有不书以互显其义书者笔之不书者削之其笔
  削大凡有五或略同以存异公行不书至之类也
  或略常以明变释不朝正内女归宁之类也或略
  彼以见此以来归为义则不书归以出奔为义则
  杀之不书之类也或略是以著非诸侯有罪及勤
  王复辟不书之类也或略轻以见重非有关于天
卷一百五十三 第 26a 页 WYG0630-0128c.png
  下之故不悉书是也三曰变文以示义春秋虽有
  笔有削而所书者皆从主人之辞然有事同而文
  异者有文同而事异者则予夺无章而是非不著
  于是有变文之法焉将使学者即其文之异同详
  略以求之则可别嫌疑明是非矣四曰辨名实之
  际亦变文也正必书王诸侯称爵大夫称名氏四
  裔虽大皆称子此春秋之名也诸侯不王而伯者
  兴中国无伯而荆楚横大夫专兵而诸侯散此春
卷一百五十三 第 26b 页 WYG0630-0128d.png
  秋之实也于是有去名以全实者征伐在诸侯则
  大夫将不称名氏中国有伯则楚君侵伐不称君
  又有去名以责实者诸侯无王则正不书王中国
  无伯则诸侯不序君大夫将略其恒称则称人五
  曰谨内外之辨亦变文也楚至东周僣王猾夏故
  伯者之与以攘郤为功自晋伯中衰楚益侵凌中
  国甚至假讨贼之义以号令天下天下知有楚而
  已故春秋书楚事无一不致其严者而书吴越与
卷一百五十三 第 27a 页 WYG0630-0129a.png
  徐亦必与中国异辞所以伸大义于天下也六曰
  特笔以正名笔削不足以尽义而后有变文然祸
  乱既极大分不明虽变文犹不足尽义而后圣人
  加之特笔所以正名分也夫变文虽有损益犹曰
  史氏恒辞若特笔则辞旨卓异非复史氏恒辞矣
  七曰因日月以明类上下内外之无别天道人事
  之反常六者尚不能尽见则又假日月之法区而
  别之大义以日为详则以不日为略以月为详则
卷一百五十三 第 27b 页 WYG0630-0129b.png
  以不月为略其以日为恒则以不日为变以不日
  为恒则以日为变甚则以不月为异其以月为恒
  则以不月为变以不月为恒则以月为变甚则以
  日为异将使属辞比事以求之则笔削变文特笔
  既各以类明而日月又相为经纬无微不显矣八
  曰辞从主人主人谓鲁君也春秋本鲁史成书夫
  子作经惟以笔削见义自非有所是正皆从史氏
  旧文而所是正亦不多见故曰辞从主人此八者
卷一百五十三 第 28a 页 WYG0630-0129c.png
  实制作之权衡也然圣人议而弗辨是非之心人
  皆有之善而见录则为褒恶而见录则为贬其褒
  贬皆千万世人心之公也圣人何容心哉辞足以
  明义斯已矣是故知存策书之大体而治乎内者
  恒异乎外也则谓之夫子法书者不足以言春秋
  矣知假笔削以行权而治乎外者恒异乎内也则
  谓之实录者不足以言春秋矣知一经之体要议
  而弗辨则凡谓春秋赏人之功罚人之罪去人之
卷一百五十三 第 28b 页 WYG0630-0129d.png
  族黜人之爵褒而字之贬而名之者亦不足以论
  圣人矣故学者必知策书之例然后笔削之义可
  求笔削之义既明则凡以虚辞说经者其刻深辨
  诘之说皆不攻自破然后春秋经世之道可得而
  明矣虽然使非孟氏之遗言尚在则亦安能追求
  圣人之意于千百年之上哉汸自早岁获闻资中
  黄楚望先生论五经旨要于春秋以求书法为先
  谓有鲁史书法有圣人书法在学者自思而得之
卷一百五十三 第 29a 页 WYG0630-0130a.png
  于是思之十有馀年卒有得于孟氏之言因其说
  以考三传及诸家陈氏之书具知其得失异同之
  故乃辑录为书名曰春秋集传凡十五卷尚意学
  者溺于所闻不能无惑别撰属辞八篇发其隐蔽
  传诸同志焉
  朱彝尊曰东山环谷二先生俱以经学重尤精研
  春秋环谷守康侯之说东山学于黄楚望首辟夏
  时冠周月之非不相雷同
卷一百五十三 第 29b 页 WYG0630-0130b.png
  钱曾曰子常游楚望之门得益春秋为多故次其
  师说十一篇以成是书楚望云学春秋当以三传
  为主而三传之中又当据左氏事实以求圣人旨
  意之所归盖其中自有脉络可寻人自不肯细意
  推求耳旨哉斯语一洗唐宋来舍传求经之妄论
  矣
  (臣/)等谨案汸所辑左传补注禀其师黄泽之说谓
  春秋本源脉络尽在左传而后世说春秋者惟杜
卷一百五十三 第 30a 页 WYG0630-0130c.png
  预注陈傅良章旨最有据依因反覆辨讨出入百
  家究其得失取陈氏章旨附于杜注之下去短集
  长而补其所不及其微词奥义注有未备者颇采
  孔颖达之疏畅述之其所辑师说皆取其师黄泽
  所著发明疑义诸条汸为编次之凡十一篇分三
  卷又附录上下二卷录泽所为诗及文与已所为
  泽行状足与师说相发明也其所辑属辞欲学者
  由春秋之教以求制作之原制作之原既得而后
卷一百五十三 第 30b 页 WYG0630-0130d.png
  圣人经世之义可言因为离经析义分别条目创
  为八类辨而释之成八篇篇各有序共十五卷殚
  精毕虑凡二十年而成至其集传一书盖两易其
  稿也始元至正戊子初作集传迨后属辞成义精
  例密以集传所列经义史法犹有未备更须讨论
  且谓属词特推笔削之权而集传大明经世之志
  必二书相表里而后春秋之旨方完壬寅后乃重
  更定其书至昭公二十七年婴疾遂辍笔洪武己
卷一百五十三 第 31a 页 WYG0630-0131a.png
  酉冬卒其门人倪尚谊援汸之义续成之而其书
  藏弆人不及见嘉靖中提学御史东阿刘隅按徽
  下令索之以原本藏于学宫更属教谕夏镗订刋
  传世
汪克宽春秋胡传附录纂疏三十卷
 克宽见易类
  克宽论曰春秋纪事大而天地日星人伦邦国小
  而宫室器币草木禽虫凡天下万物之理无不具
卷一百五十三 第 31b 页 WYG0630-0131b.png
  焉能通是经则理无不穷矣故杨子曰说理者莫
  辨乎春秋
  (臣/)等谨案克宽附录纂疏以胡安国为主而博采
  众说荟萃成书成于顺帝至元中汪泽民虞集各
  有序明初纂春秋大全全用其书
晏兼善春秋透天关四卷
 兼善里贯无考
麟经指南一卷
卷一百五十三 第 32a 页 WYG0630-0131c.png
 不著撰人名氏
春秋图说(无卷/数)
 不著撰人名氏
春秋四传三十八卷
 不著编辑者名氏
 
 
 
卷一百五十三 第 32b 页 WYG0630-0131d.png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