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金汤编-明-心泰朱熹¶

朱熹¶ 第 436b 页

佛法金汤编卷第十五
会稽沙门 心泰 编
天台沙门 真清 阅

** 朱熹

熹。字元晦。号晦庵。新安人。绍熙中除焕章阁待制。理
宗朝赠太师。封徽国公。谥文公。公少年不乐读时文。
因听一尊宿说禅直指本心。遂悟昭昭灵灵一著。十
八岁请举。时从刘屏山。屏山意其留心举业。暨搜其
箧。只大慧禅师语录一帙耳。有久雨。斋居诵经。诗曰。
端居独无事。聊披释氏书。暂息尘累牵。超然与道俱
(云云)。公尝致书于开善道谦禅师云。向蒙妙喜开示。
应是从前记持文字。心识计校。不得置丝毫许在胸
中。但以狗子话时时提撕。愿受一语。警所不逮。师答
曰。某二十年不能到无疑之地。后忽知非勇猛直前。
便自一刀两断。把这一念提撕狗子话头。不要商量。
不要穿凿。不要去知见。不要强承当。公有省。师卒。公
祭以文。略曰。我昔从学读易.语.孟。究观古人之所以
圣。既不自揆。欲造其风。道绝径塞。卒莫能通。下从长
者问所当务。皆告之言要须契悟。开悟之说不出于
禅。我于是时则愿学焉。师出仙洲。我寓潭上。一岭间
之。但有瞻仰。丙寅之秋。师来拱辰。乃获从容。笑语日
朱熹¶ 第 436c 页 X87-0436.png
亲。一日焚香请问此事。师则有言。决定不是。始知平
生浪自苦辛。去道日远。无所问津。未及一年。师以谤
去。我以行役不得安住。往还之间见师者三。见必款
留朝夕咨参。师亦喜我为说禅病。我亦感师恨不速
證。别其三月。中秋一书巳非手笔。知疾可虞。前日僧
来为欲往见。我喜作书曰。此良。便书巳遣矣。仆夫遄
言。同舟之人告以讣传。我惊使呼问以何故。于乎痛
哉。何夺之遽。恭惟我师。具正遍知。惟我未悟。一莫能
窥。挥金办供。泣于灵位。稽首如空。超诸一切(资监)。或问
朱子曰。今士大夫晚年都被禅家引去者何故。答曰
是他高似你。你平生读许多书。记诵文章。所藉以取
功名利禄之计者。到这里都靠不得。所以被他降下。
他底且省力。人谁不悦而趋之乎。王介甫平生学许
多道理。临了舍宅为寺。又云。只缘他打并得心下清
洁。所以本朝李文靖公.王文正公.杨文公.刘元城.吕
由公。都是甚么人。也都去学他。又云。佛书说六根六
识。四大十二因缘生之类。皆极精妙。故前辈谓此孔
孟所不及。又曰。四大即是魂魄。十二缘生出华严合
论。佛说本言尽去世间万事。后却说出实际理地不
受一尘。万事门头不舍一法。熹又曰。金刚经大意只
在须菩提问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两句上。故说不
应住法生心。不应住色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此
是答云何住。又说若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我皆令入
无馀涅槃而灭度之。此是答云何降伏其心。所谓降
朱熹¶ 第 437a 页 X87-0437.png
伏其心者。非谓欲遏伏此心。谓尽降伏世间一切众
生之心。入无馀涅槃只是一无字。自此以后只是这
意。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此谓离相即名为佛。又
曰。释氏之学与吾儒有甚相似处。如有物先天地。无
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又曰。扑落非他
物。纵横不是尘。山河并大地。全露法王身。又曰。若人
识得心。大地无寸土。看他是甚么见识。今区区小儒
怎生出得他手。宜为他挥下也(朱子语录并易解)

** 陆游

游。字务观。号放翁。佃之孙。越之山阴人。仕至秘监。尝
问松源岳禅师云。心传之学可得闻乎。师云。既是心
传。岂从闻得。公领解。献偈曰。几度驱车入帝城。逢僧
一例眼双青。今朝始觉禅家别。说有谈空要眼听。公
居镜湖时与涂毒策禅师往来寖厚。策住双径。受生
祭七日。加趺而逝。公哭以诗曰。岌岌龙门万仞倾。翩
翩只影又西行。尘侵白拂绳床冷。露滴青松卵塔成。
遥想再来非四大。尚应相见话三生。放翁大欠修行
在。未免人间怆别情(资监)

** 叶适

适。号水心先生。有水心集行于世。适与石岩琏禅师
帖云。尝谓佛入中国始为异教。而与圣人之道相乱。
近究其书合其说。诚有合乎性命之言。但所说条项
甚多。而相反处不少。既曰不可以有心求。又曰不可
以无心得。孰可孰否。孰违孰从。无吝警发。师答曰。蒙
朱熹¶ 第 437b 页 X87-0437.png
谕佛书条项甚多。相反处不少。敢摅管见。佛以戒定
慧为宗。境摄六根。不动心镜。诸缘不惑。日月明照雨
露沾濡。水流花开鸢飞鱼跃。皆吾性具。要在千差一
照。理事混融。日久月深。真空妙智自印本心矣。若能
收视返听。心外元无别佛。不必问条项多言相反也。
适由是知归。与朱文公书曰。适在荆州。无事读佛书。
乃知世外环奇之说。本不与道相乱。良由读者不深
考也(资监)。尝撰法明寺教藏序曰。西湖法明寺。昔讲师
继忠居之。有行业。愿力强。果故虽焚荡草莽。百年间
冠盖常走一郡。至子真建两序。师昶崇殿堂。院始落
成。昶尤精苦。衣屦穿损食不累合。然诸生云赴应答
泉涌。人谓东掖上天竺之盛不能过也。天台既立止
观二义。承而为说者益以蔓衍。而忠与昶亦各有论
述。故其徒妙真普济欲集诸家之学为教藏。置院中。
率州士女修念佛三昧。以旌昶之迹而嗣忠之业。于
无穷志甚远矣。夫浮图以身为旅泊。而严其宫室不
巳。以言为赘疣而传于文字愈久。固予所不解。尝以
问昶。昶亦不能言也(本集)

** 真德秀

德秀。字希元。本姓慎。避孝宗讳改姓真。端平间参大
政。谥文忠。号西山先生。帅湖南潭人为立生祠。一夕
有题于壁云。举世知公不爱名。湘人苦欲置丹青。西
方又出一活佛。南极今添两寿星。几百年万钟间气。
八千春愿祝脩龄。不须更作生祠记。四海苍生口是
朱熹¶ 第 437c 页 X87-0437.png
铭。尝题杨文公所书遗教经曰。盖瞿昙氏最后教诸
弟子语。今学佛者罕常诵而习之也。盖自禅教既分。
学者往往以为不阶言语文字而佛可得。于是脱略
经教而求所谓禅者。高则高矣。至其身心颠倒。有不
堪检点者。则反不若诵经持律之徒。循循规矩中。犹
不致大谬也。今观此经。以端心正念为首。而深言持
戒为禅定智慧之本。至谓制心之道如牧牛。如御马。
不使纵逸。去瞋止妄。息欲寡求。然后由远离以至精
进。由禅定以造智慧。具有造次梯级。非如今之谈者
以为一超可到如来地位也。宜学佛者患其迂而不
若禅之捷欤。以吾儒观之。圣门教人以下学为本。然
后可以上达。亦此理也。学佛者不由持戒而欲至定
慧。亦犹吾儒舍离经辨志而急于大成。去洒扫应对
而语性与天道之妙。其可得哉。余谓佛氏之有此经。
犹儒之有论语。而金刚.楞严.圆觉等经则易.中庸之
比。未有不先论语而可遽及易.中庸者也。儒释之教
其趣固不同。而为学之序则有不可易者焉。跋莲经
普门品曰。予自少读普门品。虽未能深解其义。然尝
以意测之曰。此佛氏之寓言也。昔唐李文公问药山
俨禅师曰如何是恶风吹船飘落鬼国。师曰李翱小
子问此何为。文公愓然怒形于色。师笑曰。发此嗔恚
心。便是黑风吹船飘入鬼国也。吁药山可谓善启发
人矣。以是推之。则知利欲炽燃即是火坑。贪爱沉溺
便是苦海。一念清净烈焰成池。一念警觉舡到彼岸。
朱熹¶ 第 438a 页 X87-0438.png
灾患缠缚随处而安。我无怖畏如械自脱。恶人侵凌
待他横逆。我无忿疾如兽自奔。读是经者作如是观。
则知补陀大士真实为人。非浪语也。读楞严经曰。余
读楞严。知六根源出于一外缘。六尘流而为六随物。
沦逝不能自返。如来怜悯众生。为说方便。使知出门
即是归路。故于此经指涅槃门初无隐蔽。若众生能
洗心行法。使尘不相缘。根无所偶。返流全一。六用不
行。昼夜中流入。与如来法流水接。则自其内身便可
成佛。如来犹恐众生于六根中未知所从。乃使二十
五弟子各说所證。而观世音以闻思修为圆通第一。
其言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
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
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若能如是。圆
拔一根则诸根皆脱。于一弹指顷遍历三空。即与诸
佛无异矣。又读金刚经至四果乃废经而叹曰。须陀
洹所證则观世音所谓初于闻中入流亡所者耶。入
流非有法也。唯不入六尘。安然常住。斯入流矣。至于
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阿那含名为不来。而
实无不来。盖往则入尘。来则返本。斯陀含虽能来矣。
而未能无往。阿那含非徒不往。而亦无来。至阿罗汉
则往来意尽。无法可得。然则所谓四果者。其实一法
也。但历三空有浅深之异耳。予观二经之言本若符
契。而世或不喻。故明言(文献通考)。三交嵩禅师住净慈。公
入其室问曰。世人请僧诵经有据乎。师曰。佛书可以
朱熹¶ 第 438b 页 X87-0438.png
煅心炼性。定慧因之而生。金刚.楞严.圆觉.法华。先德
诵之證道。闻见者俱获饶益。公于是遍阅诸经(资监)

** 刘克庄

克庄。字潜夫。号后村。诗文闳肆瑰奇超迈。淳祐中除
秘书少监兼崇政殿说书。迁秘阁修撰。有文集五十
卷行于世。有十释咏。其瞿昙咏曰。世传汉明帝始梦
见金身。曷不观列子西方有圣人。维摩咏曰。面色削
瓜黄。眉毫覆雪长。安知四天下。只在一禅床。善财咏
曰。放勋访吾叔。鲁叟问弘聃。所以此童子。诸方亦遍
参。达磨咏曰。直以心为佛。西方说最高。始知周孔外。
别自有英豪。六祖咏曰。明镜偷神秀。菩提犯卧轮。更
将旧衣钵。占断不传人。图澄咏曰。值乱行何适。随缘
住亦安。能将石虎辈。只作海鸥看。支遁咏曰。若以色
见我。几于貌失人。林公少须发。澄观欠冠巾。志公咏
曰。寺甲于江左。身迎入禁中。如何净居殿。饿杀老萧
公。马祖咏曰。若非大气魄。只是小机锋。老子一声喝。
学人三日聋。德山咏曰。此老手中棒。轻轻巳有瘢。佛
来与三十。某甲莫须餐(本集)

** 陈贵谦

贵谦。官至枢密。真西山问禅门事。贵谦答书。略曰。承
下问禅门事。即见虚怀乐善之意。[(厂@((既-旡)-日+口))*页]浅漏何足以辱
此。然敢不以管见陈白。所谓话头合看与否。以某观
之。初无定说。若能一念无生。全体是佛。何处别有话
头。只缘多生习气背觉合尘。刹那之间念念起灭。如
朱熹¶ 第 438c 页 X87-0438.png
猴狲拾栗相似。佛祖不得巳权设方便。令咬嚼一个
无滋味话头。意识有所不行。将蜜果换苦葫芦。淘汝
业识都无实义。今时学者却于话头上强生穿凿。或
至逐个解说。以当事业远之远矣。然禅门一著须彻
见自已本地风光方为究竟。此地人人本有。但为客
尘妄想所覆。若不痛加煅炼。终不明净。

** 张镃

镃。号约斋。官至直秘阁学士。见密庵杰禅师之后。以
书告其悟由曰。镃曩造筹室。蒙垂示。归来应接外常
以此鞭策。一日静坐。因举狗子话胸臆豁然如太虚
空了无障碍。祖师言句是入道之门。守著不放舍为
大病也。自此尘缘世念不著排遣。自此净尽。古人公
案昔所茫然。今亦无疑矣(资监)。镃尝闻钟声悟道。有偈
曰。钟一撞。耳根塞。赤肉团边去个贼。有人问我解何
宗。舜若多神面门黑。后舍宅建寺曰慧云。请破庵先
禅师开山疏曰。舍林居为阿兰若。夫岂小缘。请宗师
据曲录床。只因大事。况开山作第一代。要为众说不
二门。快便难逢。当仁不让。破庵禅师声传江海道重
岷峨。几度遍参遭密庵打失鼻孔。一朝拈出。向冷泉
捋下面皮。不谓馨香奚烦郑重。老居土偶然相遇。旧
冤家果是难逃。不必多言。何劳远涉。辞青松于北涧。
穿几重出岫之云。对绿水于南湖。祝万岁如山之寿。

** 林希逸

希逸。号鬳斋。仕至中大夫直宝谟阁提举成都府玉
朱熹¶ 第 439a 页 X87-0439.png
局观。有庄老列三子口义行于世。尝撰断桥伦禅师
塔铭。略曰。余谓富郑公于颙华严。范文正于古荐福。
张紫岩于杲大慧。皆以元勋大老敬向其人。故丛林
至今以为法栋。今师之得魏公者又何逊哉。非公无
以知师。而非师无以得公也。其大机大用具在语录。
乃为铭曰。断桥之学不以言句传。所可传竹溪巳序。
师于丛林末法砥柱。我观其初信有异趣。麻矢何疑。
楞伽何悟。无准室中不契何故。所闻何声。始得汗去。
师今何故板鸣不住。是声何如必有落处。我为此铭
来者转注。

** 郑清之

清之。相理宗。封魏国公。尝撰妙峰善公塔铭曰。西方
心法难思惟。真净妙明无一丝。广长舌语包须弥。谁
知认指为月非。九年面壁老古锥。传付不在钵与衣。
非佛非法非事为。透地透天生光辉。馀尘明极两若
遗。悟者无有迷者谁。我识妙峰再见之。语真貌古无
他奇。野鹤同往云与归。昭琴虽鼓何成𧇾。雪肥梅瘦
扃泉扉。无边春意一枯枝。作死生观真游嬉。在旁知
状惟穹碑。又建东山寺于鄞之横溪。仿谢安东山也。

** 吴潜

潜。号履斋。相理宗。因赴贬所宿枫亭接待寺。谓寺僧
曰。昔文殊告世尊曰。我初入不思议三昧。系心一缘。
若久习成就。更无他想。常与定俱。此系心一缘乃成
佛作祖之阶梯也。所谓系心一缘。如日观月观眉间
朱熹¶ 第 439b 页 X87-0439.png
毫相与鼻准白之类。事虽浅近。理实幽微。如赵州云。
老僧十二时惟粥饭二时是杂用心。沩山问懒安云。
汝十二时当作何务。安云牧牛。沩云作么生牧。安曰
一回入草去。蓦鼻拽将来。此皆系心一缘也。是后尊
宿又生巧妙方便。令学人看个话头。如狗子佛性。麻
三斤。乾屎橛。青州布衫。镇州萝卜。庭前柏树子之类。
都是理路不通处教人取次看一则。看来看去疑来
疑去。十二时中常不放舍。忽然鼻孔喷地一下。即是
当人安身立命处。此皆系心一缘之證据也。此寺僧
徒或行严洁诵经礼佛胁不附席。盖禅教律刹之所
希有。亦谓精进矣。有此镃基更能趱上一层。系心一
缘习定生慧。则人人是佛自家现成公案。不用借他
珍宝开张铺席。可惜只在有为法上过了一生。纵然
以今世持戒福德来世不失人身。又重作家计。脱壳
入壳何时休歇。万一有少蹉跌。永劫扶头不起。所谓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语最为悲切。
履斋老子未能自度先愿度人。因书此以效法施云
(资监)

** 刘谧

谧。号静斋。著三教平心论。首云。尝观中国之有三教
也。自伏羲画八卦而儒教始于此也。自老子著道德
经而道教始于此。自汉明帝梦金人而佛教始于此。
此中国有三教之序也。大抵儒以正设教。道以尊设
教。佛以大设教。观其好生恶杀则同一仁也。视人犹
朱熹¶ 第 439c 页 X87-0439.png
已则同一公也。惩忿窒欲禁过防非则同一操修也。
雷霆众聩日月群盲则同一风化也。由粗迹而论。则
天下之理不过善恶二途。而三教之意无非欲人之
归于善耳。儒教在中国使纲常以正人伦。以明礼乐
刑政四达不悖。天地万物以位以育。其有功于天下
也大矣。故秦皇欲去儒而儒终不可去。道教在中国
使人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一洗纷纭胶轕之习。
而归于静默无为之境。其有裨于世教也至矣。梁武
帝欲除道而道终不可除。佛教在中国使人弃华而
就实。背伪而归真。由力行而造于安行。由自利而至
于利彼。其为生民之所依归者无以加矣。三武之君
欲灭佛而佛终不可灭。隋李士谦之论三教也。谓佛
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岂非三光在天缺一不可。而
三教在世亦缺一不可。虽其优劣不同。要不容于偏
废也(平心论)

* 辽

都上京。国号契丹。太祖姓耶律。讳阿保机。太宗迁
都辽。起太祖丙子。尽天祚甲辰。九主。二百九年。

* 金

都上京。国号女真。太祖姓完颜。讳阿骨打。扬割太
师长子。十六年称帝。改国号金。至世宗都燕。起太
祖戊戌。尽哀帝甲午。九主。一百十七年。

** 太宗

太安讳晟。杨割次子。改元天会。迎请旃檀瑞像到燕
朱熹¶ 第 440a 页 X87-0440.png
京。建水陆会七昼夜。安奉于闵忠寺供养。

** 熙宗

熙宗讳亶。太祖嫡孙。改元天眷。尝诏海慧大师于上
京。宫侧创造大储庆寺。普度僧尼百万。大赦天下。又
诏海慧.清慧二禅师住储庆寺。迎旃檀像于本寺积
庆阁供养。海慧迁化。帝亲奉舍利五处立塔。特谥佛
觉祐国大禅师。复赐清慧佛智护国大师号并金襕
大衣。

** 世宗

世宗讳雍。太祖孙。改元大定。迁都燕。敕建大庆寿寺。
诏冥玄顗禅师为开山第一代。敕皇太子降香赐钱
二万沃田二十顷。又诏顗禅师于东京创清安寺。度
僧五百。作般瑟吒会。二十年敕建仰山栖隐禅寺于
燕京之西山。仍诏顗禅师开山。赐田设会度僧。

** 章宗

章宗讳璟。显宗允恭之子。允恭未立而卒。章宗以皇
太孙即位。改元明昌。四年诏万松禅师于禁庭升座。
帝亲迎礼。闻未闻法。开悟感慨。亲奉锦绮大僧伽衣。
诣座授施。内宫贵戚罗拜拱跪。各施珍爱以奉供养。
建普度会佛事。连日祥云连绵天际。从此年丰讴歌
满路。每岁设斋。常感祥瑞。帝驾幸燕之仰山。有金色
界中兜率境。碧莲花里梵王宫之句。承安四年帝以
太后遗命诏下和龙府建大明寺。造九级浮图。度僧
三万。施以度牒。以荐冥福。
朱熹¶ 第 440b 页 X87-0440.png

** 东海侯

侯讳允济。世宗第七子。章宗无嗣。群臣奉遗诏立之。
改元大安。在位四年旃檀瑞像至金国。十三年此年
迎置上京禁庭供养(巳上金志)

金国志曰。浮屠之教虽贵戚望族多舍男女为僧
尼。禅多律少。在京曰国师。帅府曰僧录僧正。列郡
曰都纲。县曰维那。披剃威仪与南宋等。所赐之号
曰大师曰大德并赐紫国师。服真红袈裟。僧录僧
正限三年为任。并服紫袈裟。都纲亦以三年为任。
有师号者赐紫。无者如常。僧维那僧尼有讼者。杖
以下决遣之。杖以上者并申解僧录都纲司。

** 李之纯

之纯。字纯甫。自号屏山居士。弘州人。章宗承安间进
士。官至尚书右司都事。资性英迈。天下书无所不读。
其于庄周.列禦𡨥.左氏.战国策为尤长。文亦略能似
之。三十岁后遍观佛书。既而取道学诸家之书读之。
一旦有会于其心。乃合三家为一。取先儒之说笺其
不相合者。著为成书。所谓鸣道集说是也(黄文献集)。其鸣
道集说序曰。天地未生之前。圣人在道。天地既生之
后。道在圣人。故自生民以来。未有不得道而为圣人
者。伏羲神农黄帝之心见于大易。尧舜禹汤文武之
心见于诗书。皆得道之大圣人也。圣人不王。道术将
裂。有老子者游方之外。恐后世之人塞而无所入。高
谈天地未生之前。而洗之以道德。有孔子者游方之
朱熹¶ 第 440c 页 X87-0440.png
内。恐后世之人眩而无所归。切论天地既生之后。而
封之以仁义。故其言无不有少相龃龉者。虽然。或吹
或嘘或挽或推。一首一尾一东一西。玄圣素王之志
亦皆有归矣。其门弟子恐其不合。而遂至于支离也。
庄周氏沿流而下。自天人至于圣人。孟轲氏溯流而
上。自善人至于神人。如左右劵。内圣外王之说备矣。
惜夫四圣人殁。列禦寇驳而失真。荀卿子杂而未醇。
杨雄.王通氏僣而自圣。韩愈.欧阳氏荡而为文。圣人
之道如线而不传者一千五百年矣。而浮屠氏之书
从西方来。盖距中国数千万里。證之文字诘曲侏𠌯。
重译而释之。至言妙理与吾古圣人之心魄然而合。
顾其徒不能发明其旨趣耳。岂万古之下四海之外
圣人之迹竟不能泯灭耶。诸儒阴取其说以證吾书。
自李翱始。至于近代王介甫父子倡之于前。苏子瞻
兄弟和之于后。大易诗书论孟老庄皆有所解。濂溪
涑水横渠伊川之学踵而兴焉。上蔡龟山元城横浦
之徒又从而翼之。东莱南轩晦庵之书蔓衍四出。其
言遂大小。生何幸。见诸先生之议论。心知古圣人之
不死。大道之将合也。恐将合而又离。笺其未合于古
圣人者曰鸣道集说云(集说共二百十七篇)

** 移剌真卿

真卿。字楚材。本姓耶律。及金灭辽。真卿归金。改姓移
剌。自号湛然居士。尝撰鸣道集说后序。略曰。李屏山
临终出鸣道集说付敬鼎臣曰。此吾末后绝交之作
朱熹¶ 第 441a 页 X87-0441.png
也。子其秘之。当有赏音者。鼎臣闻余购屏山书。以此
稿因万松秀公转致于予。予览而感泣者累日。昔予
尝见鸣道集而不平之。欲为书紏其芜谬而未暇。岂
意屏山先我著鞭。遂为序引。以针江左书生膏肓之
病。为中原士大夫有斯疾者亦可发药矣。

佛法金汤编卷第十五天台释如惺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