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金汤编-明-心泰南宋¶

南宋¶ 第 431a 页

佛法金汤编卷第十四
会稽沙门 心泰 编
天台沙门 真清 阅

* 南宋

都杭。起高宗丁未。尽幼主丙子。七主。一百五十年。

** 高宗

帝讳构。徽宗第九子。母韦氏。徽宗梦武肃钱王入室
巳而生帝。初封康王。即位于宋州。丁未改建炎元年。
帝幸维扬。二年正月诏金山住侍克勤入对行在。所
遣八人。翊师升殿赐坐。朕素知师道高妙可得闻乎。
师曰。陛下以仁孝治天下。率土生灵咸被光泽。虽草
木昆虫各得其所。此佛祖所传之心也。此心之外无
别有心。若别有心非佛祖之心矣。帝大悦。赐圆悟之
号。师奉旨就扬州雍熙禅寺说法。上问师居金山如
何。曰金山在大江之中。臣老且病。愿归山林以尽天
南宋¶ 第 431b 页 X87-0431.png
年。乃敕住江西云居。三年金人将至杨州。上渡江至
镇江幸杭州。升杭为临安府。十二月至明州。四年至
台之章安镇。正月三日入金鳌山寺。有僧祷于佛前。
皆忧时保国之语。上问何典。僧曰护国金光明忏也。
二月驻温之江心寺。闻僧祈祝甚虔。上悦。赐额曰龙
翔。辛亥改元绍兴。二年驻跸临安。以法道法师随驾
南巡。诏道入见。上从容谓曰。上皇为妖人所惑。毁师
形服。朕为师去此黥涅。道曰。上皇御墨不忍毁除。上
笑曰。此僧到老倔强。敕道住东林太平禅寺。五年上
幸上天竺。以万岁香山奉供观音大士。召住持应如
对语称旨。赐金帛以勉修造。七年诏宗杲住径山能
仁禅寺。八年诏赐天下僧尼敕绫度牒。九年大赦天
下。诏诸路军州建报恩光孝禅寺。为徽宗追荐之所。
廿六年宗杲自梅阳回各。诏住明州育王广利禅寺。
廿八年诏杲再住径山。三十年诏谥天竺慈云尊者
曰忏主禅慧法师。塔曰瑞光。绍兴末年上因感梦迎
请护国摩利支天像。奉安中天竺寺。以为雨旸祈祷。
仍改寺额曰天宁万寿永祚禅寺。初政和六年元照
律师示寂。塔全身于西湖之灵芝。至是光发塔所。上
亲临视。加谥圆鉴戒光大智律师。上尝于禁中书金
刚.圆觉.普门品.心经.七佛偈。暇日常自披览(稽古略.统纪.中
竺碑)。

** 孝宗

帝讳慎。初名伯琮。秀王子称之子。太祖七世孙。生伯
南宋¶ 第 431c 页 X87-0431.png
琮于秀州。有嘉禾之瑞。高宗丧太子。选得伯琮鞠于
宫中。封普安郡王。立为皇子。赐名玮。绍兴末赐名慎。
立为皇太子。年三十六受内禅。改元隆兴(史略)。上在王
邸。遣内都监黄彦节至径山命杲禅师就山中举扬
般若。师说偈云。大根大器大力量。荷担大事不寻常。
一毛头上通消息。遍界明明不覆藏。上嘉叹之。及封
建王。又遣内知宾至径山供五百罗汉。赐妙喜庵三
字及真赞。又赞布袋和尚。和高宗韵曰。袋贮乾坤。杖
挑日月。藞藞苴苴。圣中之绝。憨憨痴痴。僧中之杰。令
行兮一棒一条痕。逗机兮杀人须见血。别别。分明一
点炉中雪。隆兴元年七月上御选德殿。制观音菩萨
赞曰。猗欤大士。本自圆通。示有言说。为世之宗。明照
无二。等观以慈。随感即应。妙不可思。九月诏杲禅师
问佛法大意。师卧疾不起。特赐大慧之号。乾道三年
二月上幸上天竺。展敬观音菩萨。问住持若讷。何故
岁修金光明忏。讷曰。大梵尊天是娑婆世界主。释提
桓因御三十三天以临下土。四镇天王共誓护国护
民。故佛为诸天说金光明三昧。此帝王盛世之典也。
故宜岁岁修之。上悦。擢讷右街僧录。四年四月八日
宣讷领五十僧入内观堂行护国金光明三昧。斋罢
命讷说法。上悦。进左街僧录。赐号慧光(稽古略)。六年十
月诏杭州皋亭山崇先院住持瞎堂慧远住灵隐禅
寺。一日上游下竺。见佛国山厨中漉水囊行道观音
像。召远问曰。山既飞来。何不飞去。远曰动不如静。又
南宋¶ 第 432a 页 X87-0432.png
问水中众生以囊漉之。火里众生将甚么漉。远曰他
家自有通霄路。又问观音手拈数珠念个甚么。远曰
求人不如求已。上大悦。赐号佛海(资监)。七年二月宣远
入对选德殿。赐坐。上曰如何免得生死。远曰不悟大
乘终不能免。上曰如何得悟。远曰。本有之性。究之无
不悟者。上曰悟后如何。远曰始知脱体现前。了无毫
发可见之相。上首肯之(稽古略)。淳熙二年三月上幸上
竺。赐白云堂印及灵隐直指堂印各一颗。主管教门
(上竺碑)。三年春诏台州报恩光孝寺住持德光入见。
光以二月渡江。上问古有浮笠而渡者可谓神通。光
曰。宗门下不贵神通。只贵眼明。上悦。敕住灵隐。继远
之席。十一月召光入内观堂。上问朕心与佛心是同
是别。光曰直下无第二人。上曰恁么则佛即是心。心
即是佛。光曰。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又问释
迦老子雪山六年所成何事。光曰将谓陛下忘却。皇
情大悦。赐号佛照(资监)。七年秋召雪窦寺住持宝印入
对选德殿。上曰三教圣人本同这个道理。印曰。譬如
虚空。东西南北初无二也。上曰今时士大夫学孔子
者多只工文字语言。不见夫子之道。不识夫子之心。
唯释氏不以文字教人。直指心源。顿令悟入。不乱于
死生之际。此为殊胜。印曰。非唯后世学者不见夫子
之心。当时孔门颜子号为具体。尽力只道得个瞻之
在前忽焉在后。如有所立卓尔。上曰庄老何如人。印
曰。即是佛法中小乘声闻人也。盖小乘厌身如桎梏。
南宋¶ 第 432b 页 X87-0432.png
弃智如杂毒。化火焚身。即如庄子所谓形固可使如
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若大乘人。度众生尽方證菩
提。正如伊尹所谓予天民之先觉者也。将以斯道觉
斯民也。有一夫不被其泽者。苦已推而内之沟中也。
上大悦。诏印住径山。十年春上注圆觉经。命印刊行。
印请老于退居庵。上赐其庵曰别峰(奏对录)。十六年上
逊位。退居南华宫。制原道论。略曰。朕观韩愈原道言
佛老之相混。三教之相绌。但文烦而理迂耳。揆圣人
之用心则未昭然。何则。释氏专穷性命。弃外形骸。不
著名相。又何与礼乐仁义哉。然犹立五戒。曰不杀仁
也。不淫礼也。不盗义也。不酒智也。不妄信也。如此与
仲尼何远乎。老子之书其所宝者三。曰慈。曰俭。曰不
敢为天下先。孔门曰温良恭俭让。而与孔圣果相悖
乎。盖三教末流昧者执之自为异耳。朕谓以佛修心。
以老养生。以儒治世。斯可也(圣政录)

** 光宗

帝讳惇。孝宗第五子。年四十四自东宫受禅。尊孝宗
为太上皇。绍熙初上居重华宫。诏许若讷法师肩舆
出入。注金刚经进呈。上制赞文。四年正月诏佛照德
光禅师住径山。

** 宁宗

帝讳扩。光宗之子。初封嘉王。庆元元年诏许佛照还
育主归老东庵。三年诏崇岳禅师住灵隐。

** 理宗
南宋¶ 第 432c 页 X87-0432.png

帝初讳与莒。荣王希瓐之子。太祖十世孙。宁宗之侄。
后改名的。年二十即位。改宝庆元年。四年天旱。诏保
宁寺慧开禅师入文德殿升座祈雨。获应。赐号佛眼。
嘉熙元年太后王氏卒。诏径山师范禅师入对修政
殿。赐金襕僧衣。宣诣慈明殿升座说法。上垂帘而听。
赐号佛鉴。恭圣仁烈皇帝升遐。仍诏师范升座。既而
乞归山林。复赐圆照之号。淳祐元年上梦观音坐于
竹石间。及觉乃图形刻石。御赞曰。神通至妙兮隐显
莫测。功德无边兮应感奚速。时和岁丰兮祐我生民。
兵寝刑措兮康此王国。仍书广大灵感四大字加于
观音圣号之上。又书心经一卷。赐上竺刻石。又赞千
佛偈云。一佛不二。千佛奚别。如处处水。现在在月。无
去无来。不生不灭。梅花开后。前村深雪。又书应梦名
山四大字赐四明雪窬禅寺(资监并寺碑)

** 张浚

浚。字德远。号紫岩。绍兴中拜相。封和国公。孝宗朝封
魏国公。谥忠献。南轩之父也。圆悟勤公归蜀住昭觉
寺。公问道于师。师曰。岩头云。却物为上。逐物为下。若
能于物上转得疾。一切立在下风。师复示以偈曰。收
光摄彩信天真。事事圆成物物新。内若有心还有物。
何能移步出通津。公伏膺。投偈曰。教外单传佛祖机。
本来无悟亦无迷。浮云散尽青天在。日出东方夜落
西。师然之曰。公辅相之日毋忘护教。大慧禅师在泉
州。云门庵公在蜀。圆悟亲以师嘱。谓真得法髓。公回
南宋¶ 第 433a 页 X87-0433.png
朝遂以临安府径山延之。恐师痛事韬晦必欲致之。
乃移书泉守刘公彦修趣其行。师番然而起。公居长
沙。其母秦国夫人问道于大慧。夫人疾亟曰。妙喜老
师此生无复见也。我有私恩未报。公三走介。往宜春
趣师之行。由是兼程而至。夫人捐馆矣。公谓师曰。先
妣愿供养和尚一年为德之报。今无复得浚。谨遵遗
训。师幸少留。以九夏之期尽其敬奉。一慰先妣之愿。
二伸人子之心。遂馆于光孝寺之东堂。以尽诚敬(资监
并大慧年谱)。绍兴末。公判建康军府。尝撰宝志公行状。略
曰。师讳宝志。金陵人。宋元嘉中示迹于东阳市古木
鹰巢中。朱氏妇汲水闻婴儿啼。遂致育之。因以朱为
姓。后施宅为寺。即今宝林寺是也。师镜容鹰爪。不类
凡童。七龄入京师钟山道林寺。师事僧俭。修习禅业。
至宋太始初忽离是寺。居止无定。持一锡杖。挂刀尺
拂子镜帛之类。徒跣于阛阓间。发长数寸。饮啖不择。
或数日不食而无饥容。或一日数食而无饱态。齐建
元间异迹颇著。士庶恭事者不可胜数。梁武践祚。益
加优礼。师尝求鱼脍于帝。帝虽从请。意颇恶之。师索
水吐盆中。鱼活如故。有木浮江中溯流而上。帝与师
及士庶观之。师举锡一招。木随至岸。乃紫檀也。帝敕
供奉俞僧绍刻师之像。既克肖矣。但少须发。师拔发
插像两󱢴。发即随长。帝敕张僧繇写师真容。竟不能
就。师遂以爪划开面门。现十二面观音相曰。毗婆尸
佛早留心。直至如今不得妙。徐陵三岁。其父携往见
南宋¶ 第 433b 页 X87-0433.png
师。师抚其顶曰。此天上石麒麟也。中大同丙寅冬师
移华林园金像于所住房。帝曰师将去我耶。未及旬
日。是年十二月示疾。帝命奏乐昼夜不绝。至初六日
而终于兴皇寺。葬全身于钟山。皇女永安公主为造
塔五层。塔前建开善精舍。梁锡妙觉大师应世之塔。
太平兴国七年赐额太平兴国禅寺。真宗朝诏天下
避师讳。祇称宝公。乃改赐道林真觉之号。高宗加慈
应慧感大师。赐其塔为感顺云。

** 胡寅

寅。字明仲。号致堂。建炎中拜起居郎。诸子尝侍坐。数
杯之后歌孔明出师表。诵陈了翁奏章曰。可谓豪杰
之士也。王随删传灯录改名玉英集。寅作序。

** 张九成

九成。字子韶。号无垢居士。学于杨时之门。绍兴中对
策。上曰忠鲠可嘉。擢置第一。谪南安。又自号曰横浦
居士。官至秘阁修撰。尝谒善权清禅师问曰。此事人
人有分个个圆成是否。清云是。公曰为甚么却无个
入处。清于袖中出数珠云此是谁底。公俛仰无对。清
复袖珠云。是汝底则拈取去。才涉思惟即不是也。公
悚然有省。遂看柏树子话。忽闻蛙声释然證入。说偈
云。春天月下一声蛙。撞破乾坤共一家。正恁么时谁
会得。岭头脚痛有玄沙。公与汪应辰登径山。问道于
大慧。公与师谈格物之旨。师曰。公只知有格物。而不
知有物格。顿领深旨。投偈曰。子韶格物。昙晦物格。欲
南宋¶ 第 433c 页 X87-0433.png
识一贯。两个五百(传灯)。子韶尝曰。九成每闻径山老人
所举因缘。豁然四达。如千门万户不消一踏而开。九
成了末后大事。实在径山老人处。此一瓣香不敢孤
负他也(年谱)

** 吕本中

本中。字居仁。绍兴初赐进士第。除中书舍人。平生因
诗以穷。耽禅而病。清癯如不胜衣。作江西传衣诗派
图。推黄山谷为诗祖。列陈无巳等凡二十五人为法
嗣。本中尝致书问大慧禅要。慧答书。略曰。千疑万疑
只是一疑。话头上疑破。则千疑万疑一时破。若一向
问人。佛语又如何。祖语又如何。诸方老宿语又如何。
永劫无有悟时也。本中自是有省。

** 尤袤

袤。字延之。自号遂初。绍兴中拟延之为秘书丞。张南
轩得报曰此真秘丞矣。终礼部尚书。谥文简。闻释氏
有出世之法。心向慕之。见庐山归宗禅师欲谋隐计。
朱文公寄诗有逃禅公勿遽。且毕区中缘之句。出守
台州。孝宗临轩亲遣曰。南台有何胜槩。延之曰。太平
洪福。国清万年。上曰。闻石桥应真是五百强汉。时忽
出现。卿以何法处之。延之竖起拳曰。臣有金刚王宝
剑在。上喜。乃书遂初老人四字赐之。延之到台。一以
慈爱莅民(资监)

** 张栻

栻。字敬夫。号南轩。官至秘阁修撰。见万庵颜禅师曰。
南宋¶ 第 434a 页 X87-0434.png
道之所在。可以心寓。不可以力求。师谓如何。师曰会
医少病。公曰。见即便见。拟思即差。又作么生。师曰知
有还同不知有。公曰政当知有时如何。师曰闻声见
色只如常。公豁然有省。乃留偈曰。闻声见色只如常。
熟察精粗理自彰。脱似虚空藏碧落。曾无少剩一毫
(资监)

** 李浩

浩。字德远。绍兴末为光禄丞。常阅楞严经。谒应庵华
禅师叩问禅道。不旬日而跻堂奥。以偈寄同僚康教
授曰。门有孙宾铺。家存甘贽妻。夜眠还早起。谁悟复
谁迷(资监)

** 王十朋

十朋。字龟龄。永嘉人。绍兴中廷试第一。号梅溪先生。
有梅溪集行于世。官至侍御史。公尝谒处州南明雪
堂行禅师问曰。先佛说法。观根发言。依言立义。可以
诵而习之。禅门乃拨去文字。谓至道不可以理求。真
理不可以识解。要人见性成佛。既拨去文字。复刊藏
经流通。何耶。师曰。经是佛语。以心为宗。心若不明。唯
认佛语。欲以理求识解者。譬如说食终不能饱。要在
立志坚确。行之精进。若不如此。要做圣贤事业。至圣
贤地位。何可得哉(资监)。尝梦游天台石桥。神僧数百出
迎。指公与众曰。彼前身严首座也。曾写此碑。后亲到
石桥。与梦中所见之境无异。遂留诗云。石桥未到巳
先知。入眼端如入梦时。僧唤我为严首座。前身曾写
南宋¶ 第 434b 页 X87-0434.png
石桥碑。梅溪集中有王荆公与佛慧泉禅师曰。世尊
拈花出自何典。泉曰藏经所不载。公曰。顷在翰苑。偶
见大梵王问佛决疑经三卷。有梵王在灵山会上以
金色波罗花献佛。请佛说法。世尊登座拈花示众。人
天百万悉皆罔措。独迦叶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
法眼藏。涅槃妙心。分付摩诃迦叶。

** 会开

开。字天游。官至侍郎。绍兴辛未佛海远禅师住三衢
光孝。开曰如何是善知识。远曰。灯笼露柱。猫儿狗子。
遂有省。呈偈曰。咄这瞎驴。丛林妖孽。震地一声。天机
漏泄。有人更问道如何。拈起拂子蓦口截。远曰也得
一橛。又致书大慧曰。今幸私家尘缘都毕。閒居无事。
正在痛自鞭策以偿初志。第恨未得亲炙教诲耳。一
生败阙巳一一呈似。必能洞照此心。望委曲提警。日
用当如何做工夫。庶几不涉他途径。与本地相契也。
如此说话败阙亦不少。但方投诚。自难隐逃。良可悯
也。至叩。大慧答书曰。时时于静胜中。切不得忘了。须
弥山放下著。两则语。但从脚下著实做将去。巳过者
不须怖畏。亦不必思量。思量怖畏即障道矣。但于诸
佛前发大誓愿。愿此心坚固永不退失。仗诸佛加被。
遇善知识。一言之下顿忘生死。悟證无上正等菩提。
续佛慧命。以报诸佛莫大之恩。若如此则久久无有
不悟之理(大慧书问)

** 李光
南宋¶ 第 434c 页 X87-0434.png

光。字泰发。上虞人。绍兴中参大政。谥庄简。守宣城日。
适彰教寺虚席。具疏请隆禅师为住持(即虎丘隆)。尝致书
大慧问禅要。慧答书曰。大参相公平昔所学巳见于
行事。临祸福之际如精金入火愈见明耀。又决定知
华严重重法界断非虚语。则定不作他物想矣。其馀
七颠八倒或逆或顺或正或邪。亦非他物。愿公常作
是观。妙喜亦在其中。异日相从于寂寞之滨。结当当
来世香火因缘。成就重重法界以实其事。岂小补哉
(书问)

** 李邴

邴。字汉老。官至参政。醉心祖道。及见大慧举赵州庭
柏话有省。后以书咨决曰。邴近叩筹室。伏蒙激发。蒙
滞忽有省入。顾惟根识暗钝。平生学解尽落情见。一
取一舍如衣坏絮行草棘中。适自缠绕。今一笑顿释
所疑。欣幸可量。非大匠委曲垂慈。何以致此。自到城
中著衣吃饭。抱子弄孙。色色仍旧。既无拘执之情。亦
不作奇特之想。其馀宿习旧障亦稍轻微。临行叮宁
之语不敢忘也。重念始得入门。大法未明。应机接物
触事未能无碍。更望有以提诲。使卒有所至。庶无玷
于法席矣(书问)。大慧住径山。作千僧阁成。邴为记。略曰。
师于临济为十二代孙。其道大故其摄者众。其门峻
故其登者难。其旨的故其悟者亲。其论高故其听者
惊。且疑四方学者肩摩袂属。师遇之未尝假词气接
殷勤。拒之而不去。疏之而益亲。至于水洒挺逐而户
南宋¶ 第 435a 页 X87-0435.png
外之屦常满。院去城百里。自唐国一禅师始斩蓬藋。
驱龙蛇而居之。寺无常产。山之神龙实助其缘化。师
至之始。众才三百。二年法席大兴。众将二千。院有僧
堂二。不足以容。又于寺之东建层阁十楹。以卢舍那
南向峣然居中。列千僧案位于左右。设连床。斋粥于
其下。予尝问道于师。闻之而叹曰。非成是阁之难。致
其众之难。非致其众之难。道行而不能使其众不至
之难。一阁之成。在师何足道。而循袭龌龊之者。以为
奇特。不亦陋甚矣哉(大慧年谱)

** 冯楫

楫。字济川。蜀遂宁人。号不动居士。自壮叩诸名宿。最
后居龙门。从佛眼远禅师。一日同远经行法堂偶。童
子趋庭吟曰。万象之中独露身。远拊楫背曰好聻。楫
于是契入。绍兴丁巳除给事。中会大慧就明庆开堂。
慧下座。楫挽之曰。和尚每言于士大夫曰。此生不作
这虫豸。今日因甚却纳败阙。慧曰。尽大地是个杲上
座。你向甚处见他。楫拟对。慧掌之。楫曰是我招得。因
坐夏径山。榜其室曰不动轩。后知泸州。所至于道无
倦。尝自咏曰。公事之馀喜坐禅。少曾将胁到床眠。虽
然现出宰官相。长老之名四海传。绍兴二十三年秋
乞休。致报亲知期以十月三日报终。至日令后厅置
高座。见客如平日。辰巳间降阶望阙肃拜。书偈曰。初
三十一。中九下七。老人言尽。龟哥眼赤。书毕拈拄杖
按膝而化。楫于建炎后。凡名山钜刹藏经残失。遂以
南宋¶ 第 435b 页 X87-0435.png
已俸印施补之。足五千馀卷者凡四十八藏。用祝君
寿。以康兆民。门人蒲大聘尝志其事。有语录颂古行
于世(传灯)

** 米友仁

友仁。字元晖。芾之子。自号懒拙翁。文词书画深得家
法。绍兴间为工部侍郎。权兵部尚书。尝游虎丘。手书
曰。释云纵使百千劫。所作业不忘。因缘会遇时。果报
还自受。吾观苦海一切众生。往往多造无重大业过
日。鲜能知有善恶之报。如影之随形。响之应声。而不
知怖者。只因衣食不足。爱缘迷迫。见利忘义。遂致于
此。岂更顾堕地狱中轮回受苦也哉。我劝诸有情。莫
作诸业。奉行众善。前人诗云。只恐为僧心不了。为僧
心了总输僧。可谓名言。出家儿舍去爱缘。总未能超
悟上乘。视尘世中造业深者。盖巳云泥也。

** 周必大

必大。字子充。吉安庐陵人。绍兴中中博学弘词科。淳
熙中拜右相。封益公。尝撰佛照光公塔铭曰。法不孤
起。道不虚行。续佛慧命。必有其人。其人谓谁。佛照禅
师是也。师讳德光。姓彭氏。临江军新喻县人(云云)。予
闻时节因缘。针芥啐啄。从上诸圣不能强为。喻筏刻
舟徒增我慢。又况对御法语世巳流布。得道源流接
物机要。丛林门弟各存语录。姑叙住世大略如此。铭
曰。我闻万生。各具佛性。人有未见。见或未尽。伟哉光
公。宿习戒定。顿入悟门。遂传心印。福慧两足。行解兼
南宋¶ 第 435c 页 X87-0435.png
进。巍巍孝宗。见圣由圣。与师晤言。谓发深省。晚归东
庵。不倦接引。八十三年。报缘巳竟。勿云镜明。昔现今
隐。一物本无。何用照映。勿云谷虚。有叩随应。十方皆
空。何论销殒。摘叶拈花。系风捕影。持问塔中。解颜微
哂。

** 钱端礼

端礼。字处和。号松窗。仕至参政。尝参护国元禅师。有
悟入。淳熙间示微疾。请平田行机禅师入卧内趺坐
谈笑。忽谓机曰。浮世虚幻本无去来。四大五蕴必归
终尽。虽佛祖具大威德。亦不得免这一著子。盖为地
水火风暂时凑泊。昧者认为自已。从上诸圣去住自
在。今吾如是。岂不快哉。遂敛目而逝(传灯)

** 史浩

浩。字直翁。四明人。孝宗朝拜相。封卫国公。又封越王。
淳熙乙巳挂冠归四明。自号真隐居士。每从南湖智
连法师问法要。乃于东湖创月波楼。仿补陀岩结洞
室以安大士。浩过金山。览梁武仪范之盛。谓报恩度
世之道在是。乃于月波山创殿。设十界像。与名僧讲
究制仪。文四卷行于世。公之子弥远。相宁宗。封卫王。
卫王之子宇之。观文殿大学士弥忠之子嵩之。相理
宗。卫王建明州七山寺观。沿途接待。浩尝撰南湖法
智大师像赞曰。灵山一席。俨在天台。后十三叶。复生
奇材。唱道四明。讲肆宏开。溥海声闻。谹谹云雷。章圣
在御。中使鼎来。得法大旨。皇皇恢恢。锡号法智。宸章
南宋¶ 第 436a 页 X87-0436.png
昭回。祇今后学。咸仰崔嵬。兰馨菊芳。本一根荄。呜呼
是为法宇之柱石。教鼎之盐梅。宜兹幻影经千古而
无尘埃(宋史并统纪)

** 钱象祖

象祖。相宁宗。守金陵日尝问道于保宁无用全禅师。
又问道于护国此庵元禅师。师曰。欲究此事。须得心
法两忘乃可。法执未忘。契理亦非悟也。公曰。才涉唇
吻便落意思如何。师曰本自无疮勿伤之也。公涣然
有得(资监)。公尝于乡州建接待十所。皆以净土极乐名
之。创上庵高僧寮为谈道之处。自左相辞归。益修净
业。偶得微疾。僧有问起居者。则曰。不贪生不怖死。不
生天不生人。唯当往生净土耳。言讫趺坐而化。时天
鼓震响。异香芬郁。未终之前郡人咸闻空中云。钱丞
相当生西方净土。为慈济菩萨(净土传)

** 王日休

日休。字虚中。龙舒人。为国学先生。作六经训传数十
万言。一旦捐之曰。是皆业习。非究竟法。吾其为西方
之归乎。自是一志念佛。日课千拜。一日厉声念佛。忽
云佛来接我也。屹然立化。有净土文行于世。尝曰。参
禅大悟超脱生死轮回固为上矣。然至此者恐少。若
修西方则直截轮回万不漏一。故今劝参禅之人每
日留顷刻之暇修于西方。若果大悟得超轮回。去佛
地尚远。更往见阿弥陀佛。展礼致敬有何不可(净土文)
佛法金汤编卷第十四天台释如惺重校
南宋¶ 第 436b 页 X87-0436.png